正在进行中的莫林达瓦达斡尔自治旗

正在进行中的莫林达瓦达斡尔自治旗

一、前进中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论文文献综述)

郑丽娜[1](2019)在《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扶贫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概念正式提出,并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以精准扶贫为指导思想,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其中光伏扶贫是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内蒙古自治区自2016年启动光伏扶贫工程,10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工程将为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稳定增收3000元,持续20年。“十三五”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工程总规模36.7633万千瓦,将在6个盟市17个旗县建设光伏扶贫村级电站755个,涉及9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贫困户77134户。本文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结合内蒙古光伏扶贫工程实际情况,评估内蒙古光伏扶贫工程的实施成效,总结内蒙古光伏扶贫工程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包括建设资金不到位、施工质量、电网消纳、验收运维、收益分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开发内蒙古光伏扶贫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议,对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扶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内蒙古光伏扶贫工程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能保障光伏扶贫工程能切实起到精准扶贫的作用。

林苗[2](2018)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内蒙古经验》文中指出人类社会是个民族的大千世界,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当今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模式多种多样。这些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本国国情、能否解决本国民族问题之别。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依据国情、尊重历史、顺应民意的正确制度选择,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大支柱。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其中不乏对我国有关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争论和非议。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立场和观点出发,回顾和总结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历程,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梳理,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需要,也是生动实践“四个自信”,坚定中国道路、迈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聚焦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发展实践,在历时性地分析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以整体关照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视角解读“内蒙古经验”;立足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现实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性思考中,为未来中国民族区域制度的发展贡献“内蒙古模式”,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四个自信”。全文共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启示三个部分。导论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资料。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八个主要历史动因进行深入分析,这是探讨内蒙古民族区域的历史基础,也是正确评价和认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光辉历程,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按照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分四个阶段对初创期(1947年-1956年)、曲折发展期(1957年-1978年)、跨越前进期(1978年-2012年)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总体把握每个阶段社会发展背景基础上,对不同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勾勒不同阶段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状况和进程,从而科学把握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内在发展特点和规律。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在具体章节研究和论述过程中,史论结合,旨在回应不同时期重大理论热点和现实关切。比如,第二章充分地挖掘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先创性工作,围绕“良好榜样”,将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贡献和意义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在概括总结内蒙古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济社会和民族工作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如何看待曲折中前进的内蒙古民族关系”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第四章主要围绕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跨越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而展开。第五章在概括总结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取得成就和新发展的基础上,对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思考。作为本文重要经验借鉴部分,第六章总结过去、直面现在、展望未来,阐述了内蒙古七十年的生动实践对中国民族工作九个方面的价值贡献,总结了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九条主要历史经验。结论启示部分是本文要义所在。笔者认为,面对世界民族问题的纷繁复杂的态势,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光辉实践和巨大成就,已充分说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是被证明了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宝贵经验是解读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所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路径方向。基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历史经验和制度分析,面对各种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大制度安排,要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实现创新发展。与他人研究相比,本文历时性地论述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从而整体把握70年来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史论结合,在对每个阶段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围绕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在对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经验进行总结时,关照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实践;在国际比较中,对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进行了启示性思考。

木希叶乐[3](2017)在《基于GIS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空间分布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人口统计方法是以行政单元为统计单位,把人口统计数据均匀地分配到各个统计单元内,未充分考虑到自然、社会经济等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程度。在实际地理环境中,人口并非呈均匀分布,而是以一定的集中形式聚集分布。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统计单元内往往存在大片的非人口居住区,且人口的分布形式在不同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人口进行空间化模拟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环境因素相融合的有效手段。把人口分布与其所在的地理实体相结合,以直观的形式表达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置分布和数量。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单元,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该地区统计型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多尺度的空间化模拟研究,得到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详细程度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并对人口数据的空间化结果进行了精度检验和误差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与SPSS软件对人口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内蒙古自治区市、旗县级人口分布与DEM、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河流水系、NDVI、道路、GDP、牲畜头数等自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不同强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地利用、植被类型、GDP等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显着,同时,将居民点作为人口分布的重要指示因素,采用较为客观的方法给定不同因素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权值,并且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km尺度人口空间分布模型,以验证和评价人口空间分布宏观尺度模拟的精度与有效性。结果显示,市、旗县级尺度上模拟的精度较高,与人口普查数据的拟合度高达0.74,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乡苏木级尺度上,该模型也较为准确的模拟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其拟合度为0.615。(2)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转换时,由于尺度效应,1km尺度模型无法精确的表达出小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因此,在人口空间分布小尺度模拟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提取出住宅用地、道路和河流等空间定位特征明显的土地利用信息,同时根据巴音郭勒嘎查的区情,以土壤类型、植被类型、NDVI、城镇辐射带动作用等作为辅助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方法,建立30m尺度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对小尺度人口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示,精细尺度上人口空间模拟所达到的精度高于宏观尺度,与该地区普查人口数据间的拟合度达到0.778,并且在巴音郭勒嘎查,人口相对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呈现出典型的集聚分布模式。(3)采用传统的误差分析方法,从原始数据的时间误差、空间误差和模型建立过程中的误差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模型在尺度上的适用性。结果表示,人口空间分布宏观尺度模拟时产生的人口密度相对误差为4.6%,同时,微观尺度上模拟的人口密度相对误差为3.54%。因此最终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空间分布多尺度模拟结果是可被接受的。

雷佳鑫[4](2016)在《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体育雕塑创作研究 ——以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国际文化体育建设进程的加快,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普及使得体育文化迎来新的复兴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奥林匹克运动所秉承的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来,并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而体育雕塑在文化传承和精神引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特殊的历史时段中他的定义就不仅仅是城市景观节点那么简单,而是城市的形象墙和方向标。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空间与体育雕塑的概念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体育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分别从体育雕塑的视觉要求、尺度要求、材料设计及色彩的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北京、南京,两大古城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体育雕塑,进行调研、分析。在理论研究中对城市公共空间中体育雕塑的受众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究何种材质适合青奥运体育雕塑。并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雕塑在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所表现的对应关系2提出铸铜材质更为适合青奥会体育雕塑。最后,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论证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并充分证明了体育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作用。由此体现,体育雕塑在当前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举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郭洁[5](2013)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自2006年国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来,少数民族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中将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扩至28个,其中包括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为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变迁与发展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达斡尔族的发展历程。目前,国内对于达斡尔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达斡尔族的音乐、语言等方面,系统全面地研究达斡尔族发展的相关成果较少。因此,本文选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2年8月深入到莫旗政府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和村屯群众家中,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力图展现莫旗达斡尔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全文由绪论和正文组成,正文分为四章。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的相关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基本概况。主要从自然地理、人口构成、历史渊源、文化等方面综合描述了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面貌。第二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变化与发展。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回顾了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变化并详细描述了莫旗达斡尔族当今的发展现状。第三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民族自治权的行使、经济问题、文化流失、社会问题等方面发现莫旗达斡尔族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暴露的问题。第四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对策性建议。主要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探索莫旗达斡尔族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对策性建议。

安英[6](2011)在《《映山红花满山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以及新疆塔城市。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达斡尔族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性格,同时也创造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达斡尔族民歌以数量

谢嘉[7](2011)在《论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党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群众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族地区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困难,距离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处理好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加快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首要任务。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位于我国边陲城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市辖民族区,当地特殊的地理资源、人文环境、风俗习惯使该民族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如何解决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问题与困境成为我们工作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梅里斯区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取得的成果,总结了梅里斯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经验。通过分析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民族地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遇到的困境,并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及对策。

王楠[8](2011)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9年,中央政府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大力支持,将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在西部大开发提出之初,我国领导人就指出应该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子,不仅如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有些地区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永久性无法恢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如何在经济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成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导论部分,笔者在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等概念的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当前学界有关“生态法”、“环境法”等概念的使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中的界定来看,没有必要以“生态法”、“生态环境法”等概念来代替现在广泛使用的“环境法”、“环境保护法”等类似概念。之后,笔者对国内有关西部大开发法治环境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料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近些年来西部地区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章主要介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生态环境重要,二是生态环境脆弱,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如何既实现经济社会全而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又较好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全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主要领导人先后在不同场合都不断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投入的不断增加、技术的进步、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即便如此,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处于“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之下。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减少、冰川消融迅速等问题仍然形势严峻。第二章在前一章梳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这种安排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大致如何?这种现状是在何种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因此,本章第一节对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本章第二节重点对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有关生生态环境保护的自治立法,包括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立法和变通规定,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最为集中的地方,有着大量的自治立法,这些自治立法中有许多足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它们进行个初步梳理分析,对了解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分析,笔者基本认为,我国广大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并没有充分发挥自治立法的优势,做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三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问题。第一节对生态环境执法体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环境执法面临着这样一些困难: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问题;企业违法成本低;违法处罚手段少,力度弱;政府部门上下配合、部门联动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二节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该法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该法的建议。第四章对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情况进行了梳理。第一节对美国西进运动、苏联的西伯利亚开发和其它国家的欠发达地区开发背景、基本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开发有一些共同的成功经验,包括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建立权威性的开发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开发政策和法规,并以其为导向;中央政府积极扶持,进行大规模投资等。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教训值得吸取,如开发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忽视对开发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忽视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忽视开发地区的内部发展动力等。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避免重蹈覆辙。第五章主要论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问题。当前学界所说的生态效益补偿,不是强调生态学意义上的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而主要是强调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针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行为,以及基于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对可能因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承担的给予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等行为。笔者认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设将对森林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等环境要素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章首先从现实需要、经济学原理、生态正义等角度分析了对西部地区实施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在对我国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我国整体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结语。对于如何切实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学者提出了建设西部生态经济特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应该实行“绿色GDP”制度。目前,已经有个别重要生态保护区开始实行“绿色GDP”制度,这是一个良好的实践开端。此外,笔者认为,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主要的一点是加强现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目前,在应对传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法律体系,应该将着重点放到法律的执行上来。在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型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我们当然还需要不断加强立法工作。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逐步走出单环境要素保护的思维模式,在制度设计、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等各方而都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观。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的研究还远远不能囊括西部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一些论文尚未涉及的问题,只能留待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关注、研究。

白永利[9](2010)在《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笔者通过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过程,结合其他自治区至今没有出台自治条例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内因和外因,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见解,以推动自治区自治条例尽早出台,为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

涂亚君,晁广成[10](2008)在《兴旺鄂温克族乡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文中指出兴旺鄂温克族乡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该乡于1987年3月14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成立,2004年6月,讷河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团结乡整体并入兴旺鄂温克族乡,该乡位于讷河市西南端,西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甘南县隔江相望,南与富

二、前进中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进中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扶贫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光伏扶贫工程政策汇总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发达国家产业扶贫模式
        2.1.2 欠发达国家产业扶贫模式
    2.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中国扶贫发展阶段
        2.2.2 精准扶贫
        2.2.3 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
        2.2.4 中国产业扶贫和光伏扶贫工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数据资料的来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光伏扶贫工程现状与成效
    4.1 内蒙古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条件优势
        4.1.1 资源条件优势
        4.1.2 土地资源优势
        4.1.3 电网消纳优势
    4.2 内蒙古集中式光伏扶贫工程实施情况
        4.2.1 内蒙古集中式光伏扶贫建设模式
        4.2.2 内蒙古集中式光伏扶贫工程取得的进展
    4.3 内蒙古村级光伏扶贫工程实施情况
        4.3.1 内蒙古村级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模式
        4.3.2 内蒙古村级光伏扶贫工程取得的进展
    4.4 两种扶贫模式的区别
    4.5 内蒙古光伏扶贫工程的成效
        4.5.1 集中式光伏扶贫工程
        4.5.2 村级光伏扶贫工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总结
    5.1 内蒙古光伏扶贫工程存在的问题
    5.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议与展望
    6.1 建议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内蒙古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六、本文的贡献及不足
第一章 光辉起点: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第一节 近代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一、清朝对内蒙古的统治策略
        二、近代内蒙古社会与民族问题
        三、民国时期的内蒙古民族运动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历程
        一、中共与内蒙古的民族革命
        二、中共领导的内蒙古抗日救亡活动
        三、中共与内蒙古的民族自治运动
        四、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动因
        一、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二、理论准备和经验借鉴
        三、周边国际环境的影响
        四、国内战争形势的发展
        五、坚实的民意基础
        六、坚强的政治保障
        七、强大的军事保障
        八、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章 良好榜样: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初创(1947-1956年)
    第一节 内蒙古全境的解放与解放初的主要形势
        一、内蒙古全境解放的实现
        二、解放初期内蒙古的主要形势与任务
    第二节 建国前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与发展
        一、内蒙古治政府成立后的政策实践
        二、建国初期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
        三、过渡阶段内蒙古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民族区域地方的良好榜样
        一、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为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树立了榜样
        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化创造了条件
        四、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经验
第三章 艰难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曲折发展(1957—1978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中内蒙古的曲折发展
        一、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地干扰
        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内蒙古曲折发展中的民族工作
        一、政治环境变化中的内蒙古民族工作
        二、“十年浩劫”对内蒙古的民族工作的破坏
    第三节 正确认识曲折中前进的内蒙古民族关系
        一、民族关系遭受巨大破坏
        二、民族团结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第四章 光辉典范: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跨越前进(1978-2012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的辉煌成就
        一、政治建设的开启与发展
        二、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三、社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
        五、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 开创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一、民族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新篇章
        三、民族关系的阶段性特点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实践与发展
        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少数民族自治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民族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五、初步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体系
第五章 守望相助: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的新发展(2012-2017)
    第一节 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一、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年发展的辉煌成就
        二、打造北疆靓丽风景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二、提高城市民族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促进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区经济发展
        四、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五、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
        六、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七、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节 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坚持和完善
        一、深刻把握“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涵
        二、守望相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三、守望相助是新时代做好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第六章 继往开来: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贡献及经验
    第一节 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对中国民族工作的贡献
        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表率
        二、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三、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良好榜样
        四、为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供了重要参照
        五、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
        六、为民族地区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供了提供了宝贵经验
        七、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中国经验”的范例
        八、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路径坐标
        九、为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特殊贡献
    第二节 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主要经验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四、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守好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七、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八、优先发展民族教育
        九、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GIS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空间分布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人口空间化研究进展
        1.2.2 国内人口空间化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数据获取与处理
        2.2.1 基础地理数据库
        2.2.2 数据预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人口数据格网化
        2.3.2 GIS空间分析
        2.3.3 数理统计方法
3 人口空间分布宏观尺度模拟
    3.1 人口分布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1 人口分布与地形因素的关系
        3.1.2 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3.1.3 人口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3.1.4 人口分布与地表径流的关系
        3.1.5 人口分布与植被类型的关系
        3.1.6 人口分布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3.1.7 人口分布与NDVI的关系
        3.1.8 人口分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
        3.1.9 人口分布与牲畜头数的关系
        3.1.10 人口分布与道路网的关系
        3.1.11 人口分布与居民点的关系
    3.2 人口空间分布模拟基本思想
    3.3 地表因素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1 海拔高度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2 土地利用(LUCC)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3 水热条件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4 地表径流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5 植被类型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6 土壤类型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7 NDVI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8 GDP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9 牲畜头数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3.10 道路网对居民点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4 居民地对人口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4.1 居民地面积的确定
        3.4.2 居民地对人口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3.5 地表因素影响权值与人口分布权值的融合
        3.5.1 单因素与人口分布权值的融合
        3.5.2 多因素与人口分布权值的融合
    3.6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度格网化
        3.6.1 人口密度计算公式
        3.6.2 结果分析
    3.7 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
4 人口空间分布微观尺度模拟-以巴音郭勒嘎查为例
    4.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
    4.2 高分辨率影像判读
        4.2.1 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4.2.2 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
    4.3 人口空间分布模拟
        4.3.1 基本原理
        4.3.2 地理要素对住宅用地分布影响权值的确定
        4.3.3 地理要素影响权值与人口分布权值的融合
        4.3.4 巴音郭勒嘎查人口密度图格网化
        4.3.5 结果分析
    4.4 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
5 人口空间分布不同尺度模拟误差原因分析
    5.1 原始数据及数据预处理时的误差分析
        5.1.1 原始数据的时间误差分析
        5.1.2 原始数据空间上的误差分析
    5.2 模型建立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5.3 模拟结果的综合误差分析
        5.3.1 人口空间分布宏观尺度模拟综合误差分析
        5.3.2 人口空间分布微观尺度模拟综合误差分析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体育雕塑创作研究 ——以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城市公共空间
        1.2.2 体育
        1.2.3 体育雕塑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城市公共空间理论研究概述
    2.1 城市空间的相关概念
        2.1.1 城市空间
        2.1.2 城市公共空间
        2.1.3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2.1.4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城市绿化景观系统
    2.2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雕塑之间的关系
        2.2.1 城市雕塑与广场的关系
        2.2.2 城市雕塑与公园的关系
        2.2.3 城市雕塑与道路街巷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3 体育雕塑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史
    3.1 相关概念关系
        3.1.1 城市雕塑
        3.1.2 体育文化
        3.1.3 体育雕塑
    3.2 体育雕塑的作用与内涵
        3.2.1 精神性需求
        3.2.2 文化性需求
        3.2.3 体育雕塑的公众审美性
    3.3 体育雕塑的萌芽阶段
        3.3.1 古代奥林匹克时期的体育雕塑
        3.3.2 中国古代时期的体育雕塑
    3.4 体育雕塑的发展与成熟期
        3.4.1 国外现阶段的体育雕塑发展概况
        3.4.2 中国现阶段的体育雕塑发展概况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公共空间与体育雕塑作品构成的对应关系
    4.1 体育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视觉要求
        4.1.1 体育雕塑作品的观赏视点
        4.1.2 观赏视点与公共空间环境的关系
    4.2 体育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尺度与体量
        4.2.1 尺度与体量的影响因素
        4.2.2 尺度心理
        4.2.3 尺度类型
    4.3 体育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材料设计与运用
        4.3.1 体育雕塑材料的发展
        4.3.2 体育雕塑材料的审美语言
    4.4 体育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色彩设计运用
        4.4.1 体育雕塑色彩的引入
        4.4.2 体育雕塑色彩的运用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研究:以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设计项目为例
    5.1 研究背景
        5.1.1 南京城市概况
        5.1.2 南京现有体育雕塑现状分析
        5.1.3 规划范围内已建成部分雕塑分析
    5.2 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项目
        5.2.1 项目背景
        5.2.2 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项目设计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标目录
附录一 问卷调查
附录二 硕士研究生阶段成果

(5)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基本概况
    1.1 莫力送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自然地理概况
        1.1.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1.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1.1.3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交通状况
    1.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人口及文化概况
        1.2.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人口构成
        1.2.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文化结构
    1.3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历史渊源
        1.3.1 达斡尔族的历史渊源
        1.3.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历史渊源
    1.4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文化概况
        1.4.1 达斡族尔人的文化
第二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变化与发展
    2.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变化与发展
        2.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充分实践
        2.1.2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1.3 科技机构完善,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
    2.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变化与发展
        2.2.1 改革开放前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状况
        2.2.1.1 改革开放前莫旗达斡尔族的政治生活
        2.2.1.2 改革开放前莫旗达斡尔族的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发展落后
        2.2.2 改革开放至今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状况
        2.2.2.1 落实各级扶贫政策,达斡尔族人民生活环境显着改善
        2.2.2.2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达斡尔族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
        2.2.2.3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保护得当,达斡尔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第三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民族自治特色不鲜明,自治权利行使不充分
        3.1.1 自治权利行使不充分
        3.1.2 自治权利行使受传统文化影响
    3.2 经济发展条件落后,后进发展不足
        3.2.1 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3.2.2 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3.2.3 达斡尔族劳动者文化程度偏低,达斡尔族农民缺乏先进农业技术
        3.2.4 农畜产品加工业供需矛盾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贡献不大
    3.3 传统文化流失加快,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3.3.1 达斡尔族语言使用非主流
        3.3.2 达斡尔族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
    3.4 社会问题
        3.4.1 贫富差距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3.4.2 守旧的思想观念阻碍达斡尔族教育的发展
第四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对策性建议
    4.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政治建设
        4.1.1 切实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
        4.1.2 提高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能力和水平
    4.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经济建设
        4.2.1 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减轻莫旗财政压力
        4.2.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4.2.3 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拉动地区经济新增长
    4.3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文化建设
        4.3.1 丰富达斡尔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生态文化
        4.3.2 传承与创新并举,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4.4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社会建设
        4.4.1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关系
        4.4.2 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达斡尔族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论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意义
    3、研究方法
第一章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1.1 和谐社会思想概述
        1.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和谐社会的阐述
        1.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阐述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概述
        1.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1.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2.4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1.3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3.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
        1.3.2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第二章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概况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 性和重要性
    2.1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基本区情概况
    2.2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3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4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第三章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和制约因素
    3.1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
    3.2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制约因素
    3.3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
第四章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及途 径
    4.1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4.2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4.2.1 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2.2 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改观城乡面貌
        4.2.3 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4.2.4 全面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4.2.5 加强各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环境、生态、生态环境
        (二) 环境法、生态法
        (三)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的概念使用
        (四) 几个意义上的"西部"
    三、相关研究动态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本文主要观点
    六、本文的创新之处
    七、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特点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总体特点
        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困难
    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规划
        一、中央政府规划
        二、地方政府规划
    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一、森林覆盖率提高较快
        二、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节 西部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水土流失严重
        二、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形势严峻
        三、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四、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五、湖泊萎缩
        六、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冰川加速消融
        七、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意义及其生态问题的产生
    本章结语
第二章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
    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
        一、宪法
        二、法律和行政法规
        三、部门规章
        四、地方法规
        五、国际条约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自治立法现状
        一、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现状
        (一) 自治条例
        (二) 单行条例
        (三) 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
        二、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立法存在问题
        (一) 内容重复、结构相似
        (二) 立法价值观念错位
        (三) 立法内容不全面
        (四) 立法内容政策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立法的途径
        (一)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环境立法体系
        (二) 突出地方特色、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 积极吸收优秀的少数民族习惯法内容
第三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问题研究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现状
        一、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制现状
        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建议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现状分析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云南怒江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
        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建议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主要措施
        一、美国的西进运动
        二、苏联的西伯利亚开发
        三、其它国家的欠发达地区开发项目
    第二节 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的经验教训
        一、经验总结
        二、教训总结
        三、外国欠发达地区开发经验借鉴
    本章结语
第五章 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
    第一节 对西部地区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的依据
        一、生态效益补偿的现实需要
        二、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依据
        三、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
        (一) 经济外部性理论
        (二) 机会成本
        (三) 其他理论依据
    第二节 我国当前的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一、各类文件中的相关阐述
        二、我国的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一) 我国早期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二) 当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第三节 现有生态效益补偿实践中的问题及制度完善
        一、现有生态效益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议
本文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统计表

(9)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蒙古自治区自治条例起草历程
    (一) 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之前就开展起草条例工作
    (二)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后正式启动了起草条例的工作
    (三) 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后内蒙古自治区又把制定自治条例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四)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自治区积极研究制定自治条例, 为自治条例早日出台创造条件
二、自治条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时代变迁, 法律修缮, 立法处于等待状态
    (二) 程序上的限制
        1. 权力协调缺乏程序性规定。
        2. 制定主体。
        3. 批准程序。
        4. 需要规范的内容和权限。
    (三) 自治区在制定自治条例时的现实考虑
三、自治条例制定的对策建议

四、前进中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扶贫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郑丽娜.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2]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内蒙古经验[D]. 林苗.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基于GIS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空间分布模拟研究[D]. 木希叶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4]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体育雕塑创作研究 ——以南京青奥会体育雕塑项目为例[D]. 雷佳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5]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研究[D]. 郭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6]《映山红花满山坡》[J]. 安英. 广播歌选, 2011(09)
  • [7]论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为例[D]. 谢嘉. 西北民族大学, 2011(06)
  • [8]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王楠.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 [9]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白永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0]兴旺鄂温克族乡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A]. 涂亚君,晁广成.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2008

标签:;  ;  ;  ;  ;  

正在进行中的莫林达瓦达斡尔自治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