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综述

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综述

一、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杜雨春子,青松,包玉海,郝艳玲[1](2022)在《乌梁素海沉水植物群落光谱特征及其受覆盖度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水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类群,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其生长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基于实测光谱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光谱特征,研究了覆盖度对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建立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覆盖度减少而下降,覆盖度为1%~20%时,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水体反射率非常接近,但在813 nm和1 069 nm处仍存在差异。在710~746 nm波段附近,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呈显着正相关。在建立的单波段/波段比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中,波段比覆盖度反演模型要优于单波段反演模型,波段比反演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0.716,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14.90%,平均相对于误差(mean relative percentage error, MRPE)小于35.65%,反演精度较高,适用于60%~100%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利用波段响应函数,将实测光谱反射率积分到Sentinel-2 MSI波段上,建立了multi spectral instrument (MSI)覆盖度反演模型。波段比二次多项式反演效果最好(R2为0.94, RMSE为4.62%, MRPE为6.22%),可以用于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的反演。

张友德,张甜甜,何建军,戴曹培[2](2021)在《沉水植物对城市景观水体净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研究进展,并对沉水植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沉水植物净化机理主要包括吸收、分泌与竞争作用、生境改善作用和生物载体作用等方面;影响净化水体因素主要为性状特征、生长基质、不同水体条件及水生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提出了建议:进一步加强选育沉水植物优先级或先锋种、构建附植生物群落和组合群落的研究,同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以实现沉水植物更好的固碳、增加碳汇量的研究也会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

郭超,李为,李诗琦,买占,张堂林,李林,宋立荣,杜观超,丁伟,高旭,刘家寿[3](2021)在《盐龙湖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文中提出为探究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其变化规律,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对江苏省盐龙湖沉水植物进行连续跟踪调查,并分析沉水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沉水植物15种,隶属于1门、6科;其中2015-2019年沉水植物出现种类数分别为13、12、9、11、12种。从优势种变化来看,沉水植物优势种整体经过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穗状狐尾藻的变化过程。从覆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看,盐龙湖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16-2017年沉水植物退化显着,但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进行,2018-2019年沉水植物群落逐渐恢复。相关分析表明,沉水植物生物量与透明度显着正相关(P<0.05),与浊度、草食性鱼类生物量和水深呈显着负相关(P<0.05);限制沉水植物生长的生态因子依次为透明度、浊度、草食性鱼类生物量和水深。水体透明度和浊度的改善、草食性鱼类的控制和水位调节是实现盐龙湖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方向及对策。

赵星雨,王轲,孙响铃,潘红忠[4](2021)在《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及局限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沉水植物净化水质,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沉水植物生长受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又对水环境按一定规律不断地正反馈或负反馈。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分别探讨高氨氮、低透明度及硬底质等场景下沉水植物种植需攻克的关键问题,最终达到水体净化、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董文龙,余颉[5](2021)在《沉水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研究》文中提出分析了沉水植物对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包括降低氮磷营养负荷、净化多种有机物、改善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抑制藻类生长。总结了沉水植物对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技术,包括生态沉床、原水位种植、人工湿地和联合固定化微生物等。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一项重要举措,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范蒙蒙[6](2021)在《贵州草海湿地沉积物-植物-附植生物膜体系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提出为系统掌握草海湿地重金属的含量分布、潜在生态风险及可能来源等因素。采集贵州草海湿地上覆水-沉积物等样品,测定水和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u、Cr、Pb、Cd、As和Hg)含量,并分析沉积物中各种金属形态。结果发现:本研究选择的6种重金属中,Pb、Cd和Hg含量均超过贵州省沉积物背景临界值。然而,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未必导致水体重金属超标。通过使用PLI,Hakanson和RAC等风险评估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草海湿地沉积物主要受Cd的生态风险调控。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环境中重金属主要来受历史土法炼锌、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等的影响。重金属在9种植物中的生物富集系数按顺序排列为:As>Cu>Pb>Hg>Cr>Cd,可见这些植物更倾向于对金属As的累积。水环境中的NH4+、TN及TLI可能会抑制植物对As和Pb的吸收;植物中C N P含量会促进或抑制植物对环境中As、Cd和Hg的吸收,而沉积物中C N P含量几乎不会影响植物中各重金属的累积。为了解湿地沉水植物体和附植生物膜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及与其环境重金属的关系。我们收集草海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P.lucens)和狐尾藻(M.verticillatum)及其附植生物膜样品,分析了Pb、Cd、Cu、Cr、Hg和As等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附植生物膜中Pb、Cu、Cr和As含量超过植物体中的含量,而Hg在植物体中含量大于其在附植生物膜中,Cd在植物体和附植生物膜中无明显分布规律;植物体、附植生物膜中重金属含量都与环境重金属含量无显着相关关系;植物体除Hg和As与少量的元素之间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外,其它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显着,未发现共积累的现象,但是附植生物膜中不同重金属元素之间既有共积累的现象,也有竞争关系,这种差异可能与植物体和生物膜中重金属累积机制不同有关。以上研究和发现,为草海湿地环境风险管理、污染防治及库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这对于了解草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草海湿地鸟类保护和生态风险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楼春华,何春利,赵鹏,钱松山,李添雨[7](2021)在《北京城区河流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北京城区11条河流30个点位沉水植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对沉水物物种分布、生态位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河流均有沉水植物分布,春季优势种为菹草、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夏季为金鱼藻、狐尾藻、篦齿眼子菜、黑藻、苦草及菹草。水深为影响城区河流沉水植物种类数量的重要因子,菹草为春季沉水植物管理关键物种。研究城区河流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北京市河流水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邢书语,原璐彬,刘鑫,马倩倩,马放,周晓红,储金宇[8](2021)在《沉水植物体表附着物重量及碳氮磷元素含量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沉水植物在淡水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多样性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茎叶等体表是水体污染物附着及营养元素迁移转换的关键微界面区域之一.本研究选择4个野外湖泊,通过为期3个月的野外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对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及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体表附着物重量及碳氮磷元素含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镜湖、图书馆、南山以及白娘子园水域水生植物附着物干重含量介于79.36—283.12、 31.72—111.89、 50.07—150.33、51.02—219.61 g·kg-1之间.附着物干重在不同采样点位及不同采样时间上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该差异主要受植物生存生境水体理化因子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双重影响,且生境对附着物干重的影响较为复杂;此外,金鱼藻茎叶附着物干重大于眼子菜,这与两个物种自身形态的差异有关;镜湖、图书馆、南山、白娘子园水域植物附着物TN平均值分别为1.49、4.75、4.24、3.90 g·kg-1;TOC平均含量为20.59、60.00、48.47、97.58 g·kg-1;TP平均含量则为0.09、0.47、0.41、0.49 g·kg-1,植物体表附着物碳氮磷元素含量的差异主要受植物物种差异的影响,而同一物种的差异可能受植物生存生境理化因子以及植物生长阶段等的多重影响;4个水域非生命体附着物TN在图书馆、南山、白娘子园的3个水域表现为植物>非生命体;此外,水生植物与非生命体附着物TOC含量在镜湖、南山、白娘子园的3个水域无显着差异(P>0.05);TP含量则在4个湖泊水域无显着差异(P>0.05);与水生植物等生命介质相比,非生命体主要通过提供附着载体对附着物种类、元素含量以及比值等产生影响,故非生命体材质、成分、形态等物理因素的差异可能是影响附着物含量及成分差异的关键因素.

胡聪,胡刚,张忠华,李峰[9](2021)在《广西澄江喀斯特湿地沉水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沉水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当前有关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喀斯特区,而在喀斯特区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以广西澄江喀斯特典型湿地中的7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沉水植物地上部分及底泥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7种沉水植物地上部分总碳、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小茨藻(Najas minor)分别为(325.4±5.01) g/kg、(33.07±1.59) g/kg和(3.79±0.16) g/kg; C∶N、C∶P、N∶P平均值分别为10.14±0.18、96.23±3.56和9.47±0.32,C∶N最大值(11.89±0.54)出现在苦草(Vallisneria natans),C∶P和N∶P最大值(113.27±18.14和11.13±1.63)均出现在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2)底泥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05±0.56) g/kg、(2.06±0.08) g/kg、(0.58±0.01) g/kg、(162.53±9.16) mg/kg和(21.73±0.86) mg/kg,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平均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小茨藻(N.minor)分别为(18.54±1.04) g/kg、(2.55±0.25) g/kg、(0.66±0.03) g/kg、(214.82±32.05) mg/kg和(26.37±3.31) mg/kg;底泥的C∶N、C∶P和N∶P平均值分别是7.33±0.14、25.7±0.72和3.53±0.09,C∶N、C∶P和N∶P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7.45±0.32)、小茨藻(N. minor)(28.29±1.29)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3.89±0.25)。(3)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总碳与底泥的有机碳和总氮均呈显着负相关性;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总氮与底泥有机碳、碱解氮、C∶P均呈显着正相关性;沉水植物地上部分C∶N、C∶P均与底泥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C∶P、N∶P呈显着负相关,表明不同喀斯特湿地沉水植物和底泥之间的养分耦联性不同。本研究为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王瑞,何亮,张萌,曹特,张霄林,刘颖,倪乐意,葛刚[10](2021)在《中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萌发与生长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众多淡水水体的扰动、污染,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的种群规模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明确苦草属植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因素,阐明苦草属植物退化的原因,是保护和恢复该属植物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总结了影响苦草属植物萌发和生长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挖掘文献中的数据,对重要环境因子与苦草属植物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涉及苦草(V.natans(Lour.) Hara)的研究较多,而涉及刺苦草(V.spinulosa Yan)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 Makino)的研究较少;(2)苦草属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到温度、光照强度、水深、掩埋深度、基质情况和储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3)苦草属植物生长受到光照强度、水深、水体营养水平、底泥营养水平、底泥有机质和动物牧食等因素的影响;(4)其他条件适宜时,苦草和刺苦草种子在20~30℃都保持较高的萌发率(均值> 50%);(5)苦草种子萌发率随着掩埋深度的增加而快速下降;(6)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随水深增加而下降;(7)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8)水体和底泥中高含量的总氮和总磷对苦草属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生长导致的遮光,而不是直接毒害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苦草属植物萌发、生长参数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定量研究,更好地服务于该属植物的保护和恢复.

二、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乌梁素海沉水植物群落光谱特征及其受覆盖度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野外观测
    1.3 遥感影像数据及其预处理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覆盖度的沉水植物光谱特征分析
    2.2 覆盖度与沉水植物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分析
    2.3 沉水植物覆盖度的回归模型建立
    2.4 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的遥感应用
3 结论

(2)沉水植物对城市景观水体净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内源污染:
    (2)外源污染:
2 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机理
    2.1 吸收、分泌与竞争作用
        2.1.1 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
        2.1.2 对藻类等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
        (1)浮游藻类。
        (2)附生藻类。
    2.2 生境改善作用
        2.2.1 悬浮物的去除
        2.2.2 改变pH值、溶解氧等
        2.2.3 改善底泥基质
    2.3 生物载体作用——附植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
3 沉水植物净化水体的影响因素
    3.1 性状特征
        3.1.1 种植密度
        3.1.2 生物量
        3.1.3 叶片形状
    3.2 生长基质
    3.3 不同水体条件
        3.3.1 水质条件
        3.3.2 光照及水位
        (1)光照。
        (2)水位。
    3.4 水生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
        3.4.1 种间互作
        3.4.2 组合群落
        3.4.3 牧食作用
        (1)螺类。
        (2)鱼虾类。
4 研究展望

(3)盐龙湖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采样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变化
    2.2 种类数与覆盖度变化
    2.3 生物量与优势种变化
    2.4 沉水植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
3 讨论
    3.1 盐龙湖沉水植物现状及变化规律
    3.2 盐龙湖沉水植物变化的驱动因子
    3.3 沉水植物恢复措施与管理建议

(4)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及局限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沉水植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
3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局限性
    3.1 高氨氮背景下
    3.2 水体透明度不高背景下
    3.3 硬底质背景下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4.1 沉水植物生长基本条件研究
    4.2 沉水植物种植模型研究
    4.3 湖泊外源污染问题
5 结论

(5)沉水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沉水植物对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
    2.1 降低氮磷营养负荷
    2.2 净化多种有机物
    2.3 改善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
    2.4 抑制藻类生长
3 沉水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
    3.1 生态沉床技术
    3.2 原水位种植技术
    3.3 人工湿地技术
    3.4 联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4 结语

(6)贵州草海湿地沉积物-植物-附植生物膜体系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区域概况
        1.2.1 自然环境概况
        1.2.2 生态资源概况
    1.3 草海湿地研究进展
    1.4 草海湿地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1.4.1 重金属的毒理机制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点分布及样品采集
        2.1.1 采样点设置及样品收集
        2.1.2 研究区域植物种类
    2.2 样品处理与测定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样品测定
    2.3 数据分析
        2.3.1 污染负荷指数
        2.3.2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
        2.3.3 风险评估代码(RAC)
        2.3.4 生物富集因子
    2.4 统计分析和软件
第三章 草海湿地水、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3.1 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来源分析
        3.1.1 重金属总量分布特征
        3.1.2 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
    3.2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3.3 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3.3.1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3.3.2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
        3.3.3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
    3.4 结论
第四章 草海湿地植物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1 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
        4.1.1 植物中重金属含量
        4.1.2 植物中重金属富集特征
    4.2 植物重金属含量与环境中各因素间的相关性
        4.2.1 植物重金属与水常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2.2 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其体内C N P相关性
        4.2.3 植物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C N P相关性
    4.3 结论
第五章 湿地沉水植物和附植生物膜的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与环境重金属的关系
    5.1 沉积物和水体重金属含量
    5.2 沉水植物及其附植生物膜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5.3 沉水植物和附植生物膜的重金属生物富集因子
    5.4 沉水植物、附生生物膜、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的关系
    5.5 讨论
        5.5.1 湿地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
        5.5.2 植物体及附植生物膜中重金属的累积
    5.6 结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与特色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北京城区河流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区河流水质现状
    2.2 沉水植物种类及分布特征
    2.3 沉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重叠特征
3 讨论
    3.1 沉水植物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
    3.2 生态位特征与沉水植物管控及建植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9)广西澄江喀斯特湿地沉水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沉水植物地上部分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2.2 底泥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2.3 沉水植物与底泥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10)中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萌发与生长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收集及数据整理
    1.2 统计分析
    1.3 定性定量分析的说明
2 结果与讨论
    2.1 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2.2 刺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2.3 密刺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2.4 刺苦草冬芽萌发的影响因素
    2.5 苦草生长的影响因素
        2.5.1 光照强度、水深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2.5.2 水体营养水平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2.5.3 底泥营养水平和底泥有机质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2.6 刺苦草生长的影响因素
        2.6.1 光照强度、水深对刺苦草生长的影响
        2.6.2 水体营养水平对刺苦草生长的影响
        2.6.3 底泥营养水平对刺苦草生长的影响
        2.6.4 生物因子对刺苦草生长的影响
    2.7 密刺苦草生长的影响因素
3 结论
4 展望

四、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乌梁素海沉水植物群落光谱特征及其受覆盖度的影响分析[J]. 杜雨春子,青松,包玉海,郝艳玲. 海洋与湖沼, 2022
  • [2]沉水植物对城市景观水体净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张友德,张甜甜,何建军,戴曹培. 绿色科技, 2021(22)
  • [3]盐龙湖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研究[J]. 郭超,李为,李诗琦,买占,张堂林,李林,宋立荣,杜观超,丁伟,高旭,刘家寿. 水生态学杂志, 2021
  • [4]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及局限性[J]. 赵星雨,王轲,孙响铃,潘红忠. 江西水产科技, 2021(05)
  • [5]沉水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研究[J]. 董文龙,余颉.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1(09)
  • [6]贵州草海湿地沉积物-植物-附植生物膜体系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范蒙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7]北京城区河流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关系研究[J]. 楼春华,何春利,赵鹏,钱松山,李添雨. 北京水务, 2021(04)
  • [8]沉水植物体表附着物重量及碳氮磷元素含量特征分析[J]. 邢书语,原璐彬,刘鑫,马倩倩,马放,周晓红,储金宇. 环境化学, 2021(07)
  • [9]广西澄江喀斯特湿地沉水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胡聪,胡刚,张忠华,李峰. 生态学报, 2021(13)
  • [10]中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萌发与生长的影响因素[J]. 王瑞,何亮,张萌,曹特,张霄林,刘颖,倪乐意,葛刚. 湖泊科学, 2021(05)

标签:;  ;  ;  ;  ;  

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