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申请指南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申请指南

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报考简章(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1](2021)在《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在承袭清末的基础上,破旧立新、中西融合,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充实、完善,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近代转型,保障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存续发展,实现了功能与价值的合一。本研究基于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历程的回顾,呈现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其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样态,并累积了特殊时期高等教育政策革新与完善的历史经验。本研究以一种找寻与回溯的历史视角,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结合全面与局部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展现了高等教育政策内容要素变化和政策运行过程,让色彩斑斓的民国高等教育政策图景生动地铺展开来,从动态中去把握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轨迹与特征,阐释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合理性与局限性,从而为当下高等教育政策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着眼于挖掘民国历史的大格局之异,与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关联,侧重分析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社会背景,从政治局势的杌陧、经济形势的起伏、文化运动的洗礼,以及教育轨迹的转换四个方面展开。其次,按照回溯性的政策分析方式,根据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组成要素分类,对办学政策、经费政策、学科与课程政策、招生与考试政策、教员与学生政策的演进轨迹进行深度把握。在纵向深描政策变迁的同时,又以横向的视角,来透视不同阶段各类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内容、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并将高等教育政策的要素变化、地方应对、大学实践、校长活动穿插起来,构成一个动态、丰富的叙述结构,使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得以真实的复原呈现。再次,聚焦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进程的关键之处,分析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外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包括社会诉求的不断牵引、知识分子及教育团体的持续呼吁、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变化等;从内部因素来看,涉及权威集团理念的转变、议案审议方式的变化、目标群体价值偏好选择的差异等。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发生了回应性与适应性的变迁。与此同时,归纳凝练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并探究其中的利益逻辑。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演进呈现出“工具本位”的政策价值取向不断强化、政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与成熟、政策施行手段逐步多样化等重要的历史特点。其背后的利益逻辑则主要是利益群体矛盾调和的分期变化、利益群体价值博弈的纵向映现以及政策利益与代价之间的成本考量。最后,审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所呈现的先进性与局限性。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在新潮与旧浪的冲击下流变绵延,一直在努力谋求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当融合,不断通过立法建设来规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是铺陈理想与务实选择的产物,其生命力既来源于预先的理论准备,更扎根于实践中的丰富与拓展。但回溯历史,对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进行审慎的考量后,发现其也有局限性。如高等教育政策数量与质量的不匹配、政策设计与政策执行的阻隔、“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沟通与协调的非一贯性等。探赜索隐、以史鉴今。本研究将目光投射到那段逝去的历史中,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现实启示,即在当下高等教育政策建设过程中,要秉承一种辩证视角和开放心态,既坚持高等教育政策的国际化视野,又要积极建构中国化坐标,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兼顾高等教育政策的“质”与“量”的双重效益,靶向高等教育需求精准施策,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机制,并合理定位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当下高等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能够真正助力“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高佩英[2](2020)在《政策偏差视角下我国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高考改革,包括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一主要内容。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完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措施。随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大幅减少并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自主招生政策作为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招生制度的一部分,其执行的社会影响范围广、程度深,是改革重点之一。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下发文件,停止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原因在于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存在很多不足,执行必要性争议非常大。研究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状况并加以借鉴,是健全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策偏差的视角,结合公共政策理论,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梳理了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的执行状况,归纳出主要问题:一是政策执行的过程偏差,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偏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策问题、政策利益相关者和政策执行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在对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建议特殊类型招生政策执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避免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偏差。第一,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第二,提升高校招生能力,保障政策执行效果。第三,强化中学评价能力,深化政策执行力度。第四,形成多方良好参与,共同监督政策执行。本文在公共政策框架下研究自主招生政策执行问题,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研究结论有利于为国内特殊类型招生政策执行的完善提供借鉴。

张艳超[3](2019)在《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观正在引领全球教育的前进方向,“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创新办学模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院校以及劳动力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本论文以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框架,探索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数学建模法、情景预测法和访谈法,研究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演变过程及综合发展水平;探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实困境、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关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演变是外部环境与办学群落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后经历“一枝独秀”“双雄并举”“三足鼎立”等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源存量、继续教育机会、继续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大,导致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滞缓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即将来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步进入“融合统一”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化形成三个发展方阵,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结合生态学规律可知,解决供需矛盾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教育政策主导下的异发演替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变的主要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追求的办学目标,新时期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改革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一是提升各省(区、市)办学自主权,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二是明确系统整体办学生态位,生源输入环节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资源输出环节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不断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李铁绳[4](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刘盾[5](2018)在《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独特的历史变迁与社会沿革使得香港地区既受东方文明的影响,也受西方文明的作用,两种文明互不相同却又彼此渗透,铸就了香港地区十分特殊的社会文化与教育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衔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关键,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发展水平。关于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却十分匮乏,本研究以此为切入,设绪论及七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为香港地区教育概况,简述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机构的形成,探讨了新世纪香港的中等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特征。第二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梳理了各高校由仅为英文中学毕业生设立升学考试到中英文中学兼顾、由单独招生走向联合招生的历程。第三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以部分科目为例,对中学文凭考试的甲类核心科目、甲类选修科目、乙类应用学习科目、丙类其他语言科目等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为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对校本评核的设计理念、实践操作、分数调整、各方职责等进行深入探索,并作理论反思。第五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对香港地区的大学、专上学院的招生方式进行分类总结。第六章是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分别研究英国、台湾、澳门的高校招考制度,并与港作比较。第七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整体而言,研究发现的核心要点如下所示:第一,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为考生提供甲乙丙三类可供选择的科目,类型十分多元、范围十分宽泛,有利于考生的自主选择、兴趣发展、特长发挥。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复杂、多向思维,以及综合、比较、批判、反思等能力。其中,通识教育科目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角度、综合性地探究当代的、跨学科的重要议题。乙类应用学习科目则联系六大学习范畴,引导学生认识与职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概念知识、运用基本技能。第二,为确保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公正、准确、与国际接轨,各科成绩评定依据“等级描述”、采用“水平参照”。在操作过程中,依据临界分数划分由1至5的五个等级,第1级最低、第5级最高,第5级又分5、5*、5**,以区别高低水平。评级程序与等级设定办法十分周密,过程中程序步骤环环相扣,并综合运用专家小组判断与统计模型计算的处理办法。第三,中学文凭考试除统一考试之外,还设校本评核。校本评核由各校任课教师负责,有利于全面评核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为确保评核成绩在各校之间的可比性、维持校本评核的公平与公正,香港考评局还实行分数调整方案,对各校给出成绩进行调整。香港的教育局、考评局以及由其委任的监督员、统筹员等也会尽心尽力地参与到校本评核中来,以此保障校本评核的质量水准、促进校本评核的顺利实施。第四,香港考评局设有严密的拟题、审题、阅卷、复核机制,并实行海外审查试卷与答卷、试卷质量审核、试后检讨、内部审核及风险监察等,以确保考试的信效度及公平性。同时,积极推进本地中学文凭考试与美、英、德、澳、加、法等其他国家高校入学考试的互认衔接,并与英国A-Level考试、雅思英语考试等构建了成绩换算机制。此外,与内地及台湾地区形成了考试互认方案。第五,在高校招生方面,一般要求考生参加中学文凭考试的4门核心科目(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以及2到3门选修科目的考试并提交相应成绩。各校不同专业会对考生的选修科目及成绩等级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还会在此基础上增设其他一些条件。香港地区的“大学联招办法”会综合考虑每位考生的“活动经验与比赛成绩”证明。此外,设立了“校长推荐计划”、“残障人士招生”等其他升学渠道。基于此,为内地未来深化高考改革提出系列建议,包括:丰富科目类型、优化命题设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分数调整方案;科学汲取域外经验、优化等级赋分模式;密切结合专业所需、合理设置招生科目;促进高考域外衔接、扩大一流大学国际招生;凸显公平正义理念、完善残疾考生招考办法等。

刘亮[6](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仲海宁,吴铭[7](2018)在《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自学考试的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面临的障碍,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政策建议。

黄德凯,蔡军[8](2017)在《广西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探讨——基于全国计算机考试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广西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项非学历证书考试。基于一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问卷调查结果,从考生的群体构成及特征、考生的学习和考试状况、考生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的评价为依据,对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代表的广西非学历证书考试进行研究分析,对广西非学历证书改革与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王婧[9](2017)在《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朝着两种趋势发展:一种趋势是由集权化走向分权化,即原来实行统一考试的国家和地区,在保持统一考试作用的同时,逐渐朝多元和分权方向发展,代表国家如中国;另一种趋势是由分权化走向集权化,即原来实行自主招生考试的国家,在保持分散考试优越性的同时,逐渐朝统一和集权方向发展,代表国家如俄罗斯。俄罗斯的国家统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是学习了中国高考的经验和做法,而俄罗斯走过的道路和积累的经验教训,很可能是我们未来道路上将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中俄两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趋势是逆向而行,但从另一个角度又可以看作是相向的运动,殊途同归,最终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其宗旨都是希望集分散考试和统一考试的优势于一身,扬长避短、臻于完善,实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效益与科学选才的目标。因此两国很多问题是共通的,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集中反映和体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和社会状态。在俄罗斯高校招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既有激进式的变革,也有渐进式的改革,就其规模、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情况的复杂性而言,在世界各国中是独树一帜的。21世纪初,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变为国家统一考试,经过长达八年的试行后正式实施。变革过程中虽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但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试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外来经验,并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和完善,使国家统一考试制度逐步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和多元化。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纵向追溯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全面梳理和回顾从俄罗斯高等学校建立之初到现今实行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重点介绍国家统一考试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实施进程、问题困难及最新发展,详细解读俄罗斯现行的高校招生政策;其次采用个案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微观考察和解析统一考试和招生政策在联邦主体和高等学校的具体实施情况;接下来单独一章专题介绍俄罗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围绕国家统一考试展开的激烈论争;最后采用比较分析法,聚焦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比较自主招生考试和国家统一考试的优点与不足,总结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提出对我国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借鉴。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和贡献:(1)逆向借鉴。中俄两国是当今世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两种改革趋势的代表。对逆向而行的另一种改革趋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我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改革进行反思,使我们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少走弯路,这是本研究的现实价值。(2)特色和经验学习。历史上,我国的教育曾全面学习苏联模式,在教育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与俄罗斯有同源性特点。当前中俄两国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两国国情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特色鲜明,通过深入研究其改革的理念、方法、路径,从中找出对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有益参照。(3)丰富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我国尚无系统研究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专着和博士论文。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充实了俄罗斯教育制度的研究内容,丰富了考试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增进相互了解。随着中俄“一带一路”合作宣言的签订,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增进对俄罗斯教育体制和招生考试制度的了解,对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具有实际意义。

王立伟[10](2016)在《天津市某考点NCRE管理体系改进方法的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NCRE在我国推广已经有二十多年,每年的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普及度和受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NCRE制度、内容、考试形式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其管理体系也不断完善,不过在考试实施的各环节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考试的发展。本文选取天津市NCRE考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该考点在NCRE考试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根据这些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给其他考点院校的NCRE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推动NCRE考试的健康持续发展。首先,本文基于对NCRE管理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考试管理体系的结构、内容、流程、方法与模式等进行总结,梳理出本文研究的问题、重点内容以及设计论文的结构等。其次,对NCR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到了NCRE考试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找出问题背后的产生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最后,NCRE对于我国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其管理体系的研究,希望引起计算机管理相关部门的重视,有效地改进现今管理体系中的缺陷,促进NCRE的向前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人才。

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报考简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报考简章(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价值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七、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社会的变化: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背景
    一、政治局势的杌陧
        (一)共和体制初建催发民初教育新气象
        (二)一元权力制度促使教育权向上集中
        (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引发教育态势迫紧
    二、经济形势的起伏
        (一)实业经济初步发展对教育的有限投入
        (二)稳定财政格局促使教育经费短暂平稳
        (三)强化收支控制导致教育陷入生存困境
    三、文化运动的洗礼
        (一)复古逆流回澜与反复古主义的斗争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多元思想碰撞
        (三)三民主义文化涌现与国家意志统制
    四、教育轨迹的转换
        (一)“以日为师”教育基准的破除
        (二)德美教育理念由边缘走向主流
        (三)法国教育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延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期的探索:高等教育政策实现多样化起步(1912-1926)
    一、民主决策机制及其多样高等教育政策制定
        (一)学制的趋新改造与办学新规定
        (二)教育经费“指定专款”的设想
        (三)学科规程“现代性”的融入
        (四)招考办法“独立化”的尝试
        (五)教员与学生管理规程的初拟
    二、“悬浮型”政权管理下的高等教育政策实施
        (一)自由治学改革实践的进行
        (二)管理中的纷乱:教育财政方案执行失范与索薪运动
        (三)自由中的无序:单独招生政策的实施困境
    三、革新起步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近代政策体系初具,引导高等教育事业初步发展
        (二)政策设计缺乏规划,导致大学规模过度扩张
        (三)政策实施效果式微,管理高等教育能力有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秩序的选择:高等教育政策趋向规范化与体系化(1927-1936)
    一、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嵌及其高等教育政策选择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下办学法令的颁布
        (二)国家对教育经费筹拨的权威保障
        (三)训政时期学科政策内容的不断充实
        (四)“单独招生”向“计划招生”的政策过渡
        (五)教员与学生管理规定的“规范化”完善
    二、“压力型”强权推动下的高等教育政策落实
        (一)大学整顿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中央财政训令下发与地方应对
        (三)“党化”与“秩序化”:训育政策的强化执行
        (四)“取舍”与“统一”:各校师生管理办法的实施
    三、发展与控制双重奏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政策体系逐步规范,立法建设取得成果
        (二)政策实施效力增强,推动高等教育秩序化管理
        (三)政策强制性加大,促使府学互动和博弈增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失序的应对:高等教育政策进行应急调整与迁变(1937-1949)
    一、抗战建国及其高等教育应急政策部署
        (一)教育方针的仓促调整与学校布局规划
        (二)教育经费“减成拨发”办法的采用
        (三)配合战时需求的学科训令变化
        (四)“统一招生”到“多元选拔”的政策转衔
        (五)教员与学生相关事项的“调适性”补充
    二、“挽救性”动员督促下的高等教育政策执行
        (一)抗敌御辱与内迁方案的临危施行
        (二)统一招生政策的短暂实施与终止
        (三)恢复秩序的艰难努力:复员与甄审计划的开展
        (四)困境中的生存维系:各校有限的师生救济方案和措施
    三、喜忧参半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政策纵向供给较为密集,立法数量得到扩充
        (二)确立战时教育政策体系,挽救高等教育事业
        (三)政策执行效果欠佳,影响大学稳定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因的探寻: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外部因素
        (一)社会诉求与国家危机的回应——外部场域发生的改变
        (二)知识分子与教育团体的起弊——政府与民间的自主互动
        (三)教育问题凸显及严重性变化——决策主体关注度的提升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部因素
        (一)政党规约的折射与渗透——执政集团理念的转变
        (二)决策程序的失调与规范——议案审议方式的变化
        (三)目标群体的规避与适从——价值偏好选择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演进的归结: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表征与利益逻辑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表征
        (一)“工具本位”的政策价值取向不断强化
        (二)政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与成熟
        (三)政策施行手段逐步多样化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利益逻辑
        (一)利益群体矛盾调和的分期变化
        (二)利益群体价值博弈的纵向映现
        (三)政策利益与代价之间成本考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历史的审思: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评析与启示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经验借鉴
        (一)谋求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当融合
        (二)通过立法建设来规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三)从理论构建和实践需求中生成教育政策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局限
        (一)政策“质”呈现与“量”供给的脱节
        (二)政策设计“幻象”与执行“真相”的阻隔
        (三)“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的摇摆
    三、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现实启示
        (一)建构高等教育政策的国际化视野与中国化坐标
        (二)推进高等教育政策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并轨
        (三)兼顾“质”“量”效益,靶向高教需求精准施策
        (四)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与约束机制
        (五)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与选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政策偏差视角下我国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研究现状
        1.2.3 政策偏差理论研究现状
        1.2.4 文献述评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考招生制度
        2.1.2 自主招生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理论
    2.3 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的执行概况
    3.1 国内自主招生政策执行体系和执行状况
        3.1.1 国内自主招生政策执行体系
        3.1.2 国内自主招生考生的规模和分布
        3.1.3 国内自主招生政策高校执行状况
    3.2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状况
        3.2.1 广东省自主招生考生的规模和分布
        3.2.2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高校执行状况
        3.2.3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状况及其所具有的代表性
        3.2.4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状况及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策偏差视角下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及原因探析
    4.1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执行问卷调查分析
        4.1.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
        4.1.2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4.1.3 学生及家长参与自主招生政策的情况分析
        4.1.4 中学教职工参与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的情况分析
        4.1.5 招考相关单位人员参与自主招生政策的情况分析
    4.2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过程偏差
        4.2.2 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结果偏差
    4.3 广东省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政策问题复杂,执行难度大
        4.3.2 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多重影响
        4.3.3 政策执行环境有待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评价与特殊类型招生政策执行建议
    5.1 政策偏差视角下我国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评价
    5.2 特殊类型招生政策执行建议
        5.2.1 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5.2.2 提升高校招生能力,保障政策执行效果
        5.2.3 强化中学评价能力,深化政策执行力度
        5.2.4 形成多方良好参与,共同监督政策执行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经验启示
    附录2 我国内地(大陆)普通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查问卷(学生/家长填写)
    附录3 我国内地(大陆)普通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查问卷(中学教职工填写)
    附录4 我国内地(大陆)普通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查问卷(招考相关单位人员填写)
    附录5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高校相关行政教师)
    附录6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高校专业教师)
    附录7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中学教职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第1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2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二、国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第4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特色
    第5节 研究思路及论文架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第1节 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态系统概述及其特征
        二、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特点
        三、生态系统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2节 资源依赖理论
        一、资源依赖理论概述
        二、生态系统的资源依赖关系
        三、资源依赖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溯源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4节 系统构成及生态分析框架
        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构成
        二、系统构成要素的“生物学”隐喻
        三、生态分析框架
第3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演变的生态分析
    第1节 办学群落构成及子系统发展历程
        一、成人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二、自考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三、网络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第2节 成人本专科教育:“一枝独秀”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3节 成人、自考本专科教育:“双雄并举”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4节 成人、自考、网络本专科教育:“三足鼎立”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4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的现实发展困境
    第1节 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
        一、院校之间互斥竞争为主,缺少互利共生
        二、质量优先的K对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
        三、办学生态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第2节 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一、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存量差距较大
        二、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会差距较大
        三、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差距较大
第5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
    第1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分析
        一、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水平测量
        二、31个省(区、市)的三个发展方阵划分
    第2节 国内外环境生态因子发展变化分析
        一、国际环境生态因子
        二、国内环境生态因子
    第3节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预测分析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作用及贡献率分析
        二、基于毛入学率指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预测
    第4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透视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所受影响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生态演变规律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第6章 促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第1节 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
        一、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二、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
        三、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
    第2节 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办学生态位
        一、生源输入: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
        二、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
        三、资源输出: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
    第3节 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办学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群落: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
        三、办学行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针对成人学习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针对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针对院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针对院校继续教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针对函授站点(学习中心)的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香港地区教育概况
    第一节 香港地区教育发展概述
    第二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中等教育改革
    第三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特征
第二章 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
    第一节 香港地区高校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变迁
第三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
    第一节 核心与选修并存: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甲类科目
    第二节 应用与语言兼具: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乙、丙类科目
第四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
    第一节 校本评核科目例证及分数调整
    第二节 校本评核综合探讨及理论透视
第五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
    第一节 多元性与开放性:香港地区大学招生方式探究
    第二节 广泛性与包容性:香港地区专上学院招生方式解析
    第三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生方式之理论探究
第六章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
    第一节 英国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第二节 台湾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第三节 澳门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第四节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比较之小结
第七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
    第一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之理论省思
    第二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特色
    第三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对内地高考改革的启思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成果

(6)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历史分期
    (一) 制度形成阶段 (1984—1995年)
        1. 转考和免考制度形成的背景
        2. 转考和免考制度的建立
        3. 免考和转考细则的制定与完善
    (二) 范围拓展阶段 (1996—2003年)
        1. 非学历证书考试与自学考试沟通的背景
        2. 计算机类非学历证书与自学考试课程的沟通
        3. 外语类非学历证书与自学考试课程的沟通
    (三) 政策延伸阶段 (2004年至今)
        1. 合作证书项目的学分认定和转换
        2. 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认定和转换
二、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面临的障碍及成因
    (一) 政策障碍
    (二) 标准障碍
    (三) 机构障碍
三、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完善与展望
    (一) 推动自学考试转考、免考法规政策的修订
    (二) 启动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办法和转换标准的研制工作
    (三) 建立专业化的咨询机构和工作机构

(8)广西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探讨——基于全国计算机考试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现状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三、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评价
    (一) 引进或创新一批符合广西区情的非学历证书考试
    (二) 加强合作, 共同发展
    (三) 进一步提升考试质量
    (四) 搭建各类教育互联互通“立交桥”

(9)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制度概述
    第一节 俄罗斯教育制度
        一、俄罗斯联邦教育法
        二、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
        三、俄罗斯教育概况
    第二节 俄罗斯高等教育制度
        一、俄罗斯第一所高等学校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
        三、俄罗斯高等教育概况
第二章 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沙皇俄国时期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1632-1917)
        一、高校成立早期的招生特点
        二、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高校招生特点
        三、沙皇俄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制度特点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1918-1991)
        一、以工农为主,免试推荐入学(1918-1925)
        二、部分取消名额分配,自由竞试入学(1926-1931)
        三、全体公民自由报考、平等竞试入学(1932-1957)
        四、以招收有工龄青年为主,加强与生产的联系(1958-1963)
        五、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为主,注重中学成绩和表现(1964-1991)
        六、苏联时期的高校招生制度特点
    第三节 俄罗斯联邦初期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1992~2000)
        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二、录取方式多样化
第三章 国家统一考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国家统一考试产生的背景和动因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教育因素
        四、国际趋势
    第二节 国家统一考试的试行(2001-2008)
        一、国家统一考试的范围与规模
        二、国家统一考试的科目与分数
        三、国家统一考试的问题与阻碍
        四、国家统一考试的法律与规定
        五、“国家实名制财政教育券”
    第三节 国家统一考试的正式实行(2009-至今)
        一、2009年的高校招生考试情况
        二、2010年的高校招生考试情况
        三、2010年国家统一考试的社会调查
        四、国家统一考试的组织机构
        五、国家统一考试的法律保障
    第四节 国家统一考试的发展与完善
        一、丰富考试类别和考题类型
        二、适当调整统考日程安排
        三、加强统考的监督和测评
        四、录取参考多种评价要素
        五、规范录取优惠政策
第四章 俄罗斯现行高等学校招生政策
    第一节 招生要求与报考条件
        一、招生基本要求
        二、招生优惠政策
        三、考生个人成就
    第二节 考试类别与自主考试
        一、入学考试类别与成绩评定
        二、高校自主举行的入学考试
    第三节 申报材料与录取程序
        一、招生信息公开
        二、入学申请材料
        三、录取基本程序
        四、其他招生形式
第五章 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案例研究
    第一节 汉特—曼西自治区准备国家统一考试的情况
        一、指导统考的主要地方法规
        二、尤戈拉第一中学准备统考的情况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节 莫斯科国立大学2016年的招生工作
        一、招生专业与招生名额
        二、入学考试与评分原则
        三、录取顺序与申请材料
        四、招收外国留学生
    第三节 “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的招生经验
        一、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的招生做法
        二、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2013年招生情况
        三、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未来的招生策略
第六章 俄罗斯关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论争
    第一节 苏联时期关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论争
        一、高校入学:免试还是考试
        二、招生对象:中学毕业生还是劳动生产者
        三、考试形式:笔试还是口试
        四、职业定向:中学培养还是高校指导
    第二节 关于国家统一考试的论争
        一、国家统一考试与自主招生考试
        二、国家统一考试与教育公平
        三、国家统一考试的科学性
        四、国家统一考试与中学教育质量
第七章 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第一节 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性问题
        一、自主招生考试的非正常影响因素
        二、招生优惠政策的非正常影响因素
        三、自主招生考试对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统一考试的公平性问题
        一、国家统一考试的非正常影响因素
        二、国家统一考试对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
    第三节 从国家统一考试结果看高校招生的公平性
        一、性别差异
        二、学校差异
        三、城乡差异
        四、区域差异
第八章 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启示借鉴
    第一节 两种招生考试制度的优点与不足
        一、自主招生考试的优点与不足
        二、国家统一考试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节 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
        一、改革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行
        二、改革经过充分论证、循序渐进
        三、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四、培养天才儿童、照顾弱势群体
        五、社会各界监督高校招生考试
    第三节 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启示借鉴
        一、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首重公平
        二、建立招考分离、二次考试模式
        三、改革应通盘考虑、稳中求进
        四、加强中学生职业指导
        五、提升教育质量是根本
        六、名牌高校精英教育、普通高校大众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天津市某考点NCRE管理体系改进方法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NCRE考试管理研究综述
        1.3.1 NCRE考试研究综述
        1.3.2 考试管理研究综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NCRE及管理概述
    2.1 NCRE考试简介
        2.1.1 NCRE和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区别
        2.1.2 NCRE发展的社会背景
        2.1.3 NCRE的发展历程
        2.1.4 NCRE越来越受重视
        2.1.5 NCRE的前景展望
    2.2 NCRE管理体系的运行条件
    2.3 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经验借鉴
        2.3.1 管理模式
        2.3.2 组织架构和人员结构
        2.3.3 考试相关流程管理严密
        2.3.4 成绩的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市某考点NCRE管理体系分析
    3.1 天津市某考点NCRE简介
        3.1.1 考点设立背景
        3.1.2 考点NCRE组织结构
        3.1.3 考点报名流程
    3.2 天津市某考点NCRE现状分析
        3.2.1 NCRE面临的社会环境
        3.2.2 考点NCRE的管理体系分析
        3.2.3 NCRE管理过程
    3.3 考点存在问题
        3.3.1 管理人员缺失
        3.3.2 领导和员工思想不重视
        3.3.3 没有监督系统
        3.3.4 绩效考核不完善
        3.3.5 考场管理不严密
        3.3.6 相关考试环节的管理有待改善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市某考点NCRE管理体系改革的新方案
    4.1 加强NCRE管理队伍的文化建设
        4.1.1 增强领导重视
        4.1.2.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2 重视战略制定
        4.2.1 将NCRE通过率纳入本院公共计算机课教学水平的衡量指标
        4.2.2 将本考点打造成本市的明星考点
    4.3 完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4.4 管理方法改进
        4.4.1 改善相关流程管理
        4.4.2 加强考点考试管理工作的计划性
        4.4.3 改进绩效考核管理方法
    4.5 考试管理的配备条件
        4.5.1 充足的财政投入
        4.5.2 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报考简章(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D]. 王美.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政策偏差视角下我国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高佩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3]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艳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4]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5]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刘盾. 厦门大学, 2018(07)
  • [6]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 [7]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 仲海宁,吴铭. 成人教育, 2018(01)
  • [8]广西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探讨——基于全国计算机考试的调查分析[J]. 黄德凯,蔡军. 高教论坛, 2017(11)
  • [9]俄罗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王婧. 厦门大学, 2017(01)
  • [10]天津市某考点NCRE管理体系改进方法的系统研究[D]. 王立伟. 天津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申请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