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一、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诚[1](2019)在《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产科原因,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存生活质量。当产后出血量>1 500 mL时,国外多数文献将其定义为严重产后出血(Massive PPH)。严重产后出血因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30%及以上,产妇多处于休克边缘,需紧急启动三级急救措施,其危害性明显。在我国,每年因PPH死亡的病例约占孕产妇总死亡数的1/4,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3倍。尤其是近年来受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PPH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产后出血病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Tone(子宫收缩乏力),Trauma(产道裂伤),Tissue(胎盘组织残留)和Thrombin(凝血功能障碍)四类。其中胎盘位置异常(前置胎盘)和/或胎盘种植异常(异常侵入性胎盘)是严重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综合评估前置胎盘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预测其发生概率既是产科关注的热点,也是难点。2014年,《重庆市危重孕产妇预警管理、救治和转诊工作方案》颁布并开始推广实施,该方案运行5年数据显示:由于顾虑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前置胎盘是基层医院向各大危急重症转诊中心转诊的主要疾病之一,占用了区域三级医疗中心大量的医疗资源。然而,临床数据显示:并非所有的前置胎盘都发生了严重产后出血,大部分低度危险的前置胎盘不必要消耗了三级医疗中心的宝贵医疗资源。如果能精准判别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风险,将有助于解决基层医院“当转诊必转诊,不当转诊即不转诊”这一临床难题,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和核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手段,是评估前置胎盘发生严重产后出血风险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医生专业水平和医院客观条件发展不均衡,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国外有学者纳入年龄、流产次数、既往手术史等临床信息和胎盘位置、胎盘类型、胎盘血流信号等胎盘超声影像学信息后,构建了前置胎盘相关产科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并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也为我们开展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科研思路。研究目的:1.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明确前置胎盘是否为严重产后出血风险的独立文献因素;2.探讨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一个基于独立风险因素,包含临床信息和胎盘影像学息在内的预警前置胎盘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模型。3.将该风险预警模型应用于临床,评价其预测严重产后出血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研究方法1.以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所有产后出血病例后,调取病例的详细病例信息,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最后共182例病例入组,按是否为严重产后出血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危险因素,以期得到独立危险因素。2.以2014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所有前置胎盘病例后,调取病例临床资料信息,剔除资料不全等因素的病例出组,共435例病例符合研究要求,按是否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法分析所有变量后得到前置胎盘严重产后出血相关风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后,采用R语言测试样本方法构建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模型并确定最优风险划分概率;最后利用部分病例初步检验该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率。3.以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06月30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的详细病例资料,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后,共126例病例纳入本部分研究。将126例病例的信息代入第二部分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逐例计算每个病例的出血风险,并与最终的出血结果相对比,检验该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率和临床实用性。研究结果:1.严重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1产后出血共18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9%(182/10157);其中严重产后出血病例77例,发生率为0.76%(77/10157),其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为(2294.51±901.10)ml;135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135/10157,1.33%);子宫切除率为0.059%(6/10157),均发生在严重产后出血组。1.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史、孕期阴道流血史、孕期使用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终止妊娠孕周、胎盘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和围生期输血治疗治疗等12项因素与严重产后出血相关(P<0.05)。1.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既往剖宫产史(OR=2.323,95%CI 1.009~4.938),妊娠合并前置胎盘(OR=1.453,95%CI 1.051~2.010)和围手术期输血治疗(OR=2.537,95%CI 1.961~6.072)是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2.1前置胎盘病例435例,其中顺产29例,剖宫产406例。顺产组均为低置胎盘病例,出血量小于500ml病例有4例;500~1499ml病例有22例,7例出血超过1000ml,需要输血治疗;出血量1500ml以上者(严重产后出血)3例,完成输血治疗;无子宫切除病例。剖宫产病例406例,其中低置胎盘7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9例,部分性前置胎盘9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94例。出血量小于1000ml病例222例,1000~1500ml病例89例,1500ml或以上者(严重产后出血)95例,输血194例,子宫切除10例。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阴道分娩史、剖宫产史、手术并发症史、孕前体重指数;本次妊娠时的胎儿数目、终止妊娠时的孕周、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类型、胎盘异常种植和围生期输血治疗等14个变量的检验统计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标检验统计量对应最大P≈0.044<0.05),提示它们为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孕妇年龄(OR=1.078,95%CI 1.091~1.291)、生产次数(OR=4.625,95%(CI 1.889~5.197)、流产次数(OR=1.250,95%(CI 1.200~1.852)、阴道分娩史(OR=0.029,95%CI 0.003~0.082)、终止妊娠时孕周(OR=5.774,95%CI 5.584~28.148)、胎盘与子宫关系(OR=4.825,95%CI 2.961~7.072)是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4成功构建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P=Log Y/(1-Y),其中Y=-6.942+0.075 xXl(年龄,取实际数值)+1.531× X2(生产次数,取实际数值)+0.223×X3(流产次数,取实际数值)-3.557×X4(阴道分娩史:有取1,否取0)+1.753 ×X5(<37周取值0,≥ 37周取值1)+1.574×X6(胎盘与子宫肌壁关系:无特殊取0,胎盘粘连取1,胎盘植入取2,胎盘穿透取3);预警模型判别界值(概率:P)为0.268。该模型的预警灵敏度((?)e) =0.765(阴性预警准确率),特异度(?p)=0.900(阳性预警准确率),总体准确率为0.795,分类评估ROC曲线AUC=0.8419。3.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临床应用3.1 126例病例中,紧急剖宫产25例,计划剖宫产101例。126例病例中,出血量超过1500ml者23例,百分占比为18.25%(23/126),其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为(2395.65±1264.00)ml。紧急剖宫产4例,计划剖宫产19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1例。19例产妇围手术期实施输血治疗,输血发生率82.61%(19/23);子宫切除1例,发生率4.35%(1/23)。3.2将126例病例(临床实际中,未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病例103例,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病例23例)的具体数据代入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后,结果显示该预警模型的预测灵敏度((?)e) =0.6956(阴性预警准确率);特异度(?p)=0.5923(阳性预警准确率),总正确率为0.6111;基于临床检验结果得到的模型分类评估ROC曲线AUC为0.7007。研究结论:1.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是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应警惕既往剖宫产史合并此次妊娠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高危风险。2.基于前置胎盘相关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临床信息和胎盘影像学信息)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模型中涉及的参数变量获取简便、客观可量化,不依赖于操作者专业水平,初步验证其具备较高的严重产后出血预测准确率。3.经单中心临床验证,前置胎盘相关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模型临床使用简单方便,但是预测总准确率不理想。应加大样本量修正原风险预测模型,并纳入多中心数据校验以提升其准确率。

左坤[2](2019)在《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一般生活特征及其相关病历资料,探讨胎盘植入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434例胎盘植入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入院分娩的868例非胎盘植入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式,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组间妊娠结局差异。结果:(1)2011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我院共收住住院分娩产妇77891例,其中胎盘植入患者446例,发生率0.57%。纳入本研究的434例胎盘植入患者中,按植入程度分类后,胎盘粘连138例,占31.80%,胎盘植入247例,占56.91%,穿透性胎盘植入49例,占11.2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产次、流产史、剖宫产史、人工流产手术史以及合并前置胎盘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均是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对胎盘植入类型分层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多次人工流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35岁、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是穿透性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按是否为前置胎盘分层后,高龄、多产、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以及多次人工流产史、有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的前置胎盘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更高(P<0.05)。有1次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产史孕妇的8.207倍(95%CI:4.17116.147),有2次及以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产史孕妇的21.31倍(95%CI:10.94141.509)。(5)病例组产后出血、DIC、失血性休克、产后输血、子宫切除、ICU入住、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按是否产后出血分层后结果显示,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组和胎盘植入非产后出血组之间年龄、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孕次、产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史、合并胎膜早破和胎盘植入程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产、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程度均是胎盘植入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7)按是否子宫切除分层后结果显示,子宫切除组和非子宫切除组之间在产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规范产检和胎盘植入程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程度均是胎盘植入产妇发生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区别,胎盘植入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2)胎盘植入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多产、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程度,发生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有合并前置胎盘、多次剖宫产史及胎盘植入程度。(3)针对胎盘植入独立危险因素制定重点人群的干预措施,减少胎盘植入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更好地维护本地区妇女健康,保障母婴健康。

史文忠,顾建东,袁佩[3](2003)在《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据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报道,1985-1995年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即是产后出血。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发生产后出血126例,本文对其作一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产后出血的防治水平。

鲁周南[4](2020)在《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后出血为产褥期发生的异常阴道出血性疾病,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生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普及、二胎政策开放,产妇生活环境、个人生活观念、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以“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下血不止”等病名呈现,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献积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产后出血,发掘中医临床治疗优势?首先离不开对其源流以及学术思想的梳理总结;此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高效获取产后出血专科知识,亦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产后出血病名的中医内涵与外延,以朝代为序,研究纳入文献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诊断以及理法方药的流变脉络。第二部分针对导师团队研究提出的古籍、医家、知识“三维一体”获取思路,笔者采取专家访谈方法对“三维一体”进行专家意见征集,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论证并确定了各知识要素层级,使其更符合中医古籍知识的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论文最后以产后出血文献为例,对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知识基于不同获取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古籍阅读选择建议,对中医古籍知识的学习利用提出方法学借鉴。先秦至秦汉时期,产后病统称为“乳余疾”,出现产后疾病之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产后疾病“乳子病热”,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综合进行妇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开创了产孕奇经理论之先河。《金匮要略》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的生理特点,将产后常见疾病归纳为痉病、郁冒、大便难。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首次系统提出从产妇脉象的表里、寒热、大小、缓急进行预后预判,奠定了产科脉诊的基础。该时期文献至少记载了近20余种用于产后疾病治疗的药物。此期尚无“产后出血”的专篇记载,但在实践方法上却形成“产后出血”专病诊断及治疗的萌芽,该时期,产后出血疾病相关记载多以某方适应症形式提出。隋唐时期,《经效产宝》《诸病源候论》开始对产后出血相关病名有相对集中论述。《诸病源候论》记载恶露不尽、血崩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虚损、瘀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次提出恶露不尽与产后时间密切相关,且强调腹痛与恶寒两大伴随症状,明确了恶露不绝部分内涵,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时期产后出血相关治疗方剂数量较前丰富,共计30余首,有论有方,但未见专篇论述。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病名数量较前明显增加。此时期记载产后恶露不绝病因有虚损、瘀血、寒邪互结。产后血崩病因病机较前增加饮食不节、情志、药物因素。《妇科秘兰全书》能够较好的反映妇科产后出血诊疗思路。提出以产后7日为节点,结合腹痛情况辨虚实用药,记载成方当归建中汤、独圣散、泽兰汤、瑞莲散4首。并顺从产前、临产、产后生理状态加以调护,及时纠正产妇气血运行异常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提出崩漏一定程度上是产后恶露不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临床表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郑氏女科提倡产后应大补气血。推出产后出血四物汤通治方,形成以四物汤为主要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完整治疗方案。梳理金元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刘河间等着作,整理出产后辨治思路三条。产后需扶持荣卫,调养血气;属邪气实者需攻之;产后宜大补气血为先。并整理产后处方用药30余条。该时期产后出血文献得到长足发展,疾病概念已内含“审因论治”理念;将产后出血引入急症观念,纳入到急症治疗体系中,能够清晰地根据缓急予以分化治疗;此时期着作开始出现明显学派特色,学术思想承前启后。明代,产后出血进一步发展到以出血量、势进行区分。命名呈多样化,命名称谓中明确其危重症的含义。此阶段发展了恶露不绝、血崩冲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并从病因病机层面认识到胎前、临产、产后调护的失当与产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学术思想主要继承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体系与朱丹溪“产后大补气血”说。创新主要表现在张景岳的辨证思维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赵献可从阴阳真假辨治血证思路的创新、薛己的产后出血脏腑辨证理论创新。明代产后出血常用成方为四物汤与生化汤及加减体系。产后用药禁忌较前人增加活血破气药物,如三棱、莪术、红花、苏木、牛膝等14种;清热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黄柏4种;慎用方剂为大承气汤、五苓散,丰富了产后出血用药禁忌内涵。清代《妇科冰鉴》首次较为准确的概括产后恶露不绝定义,认为恶露超过七天,日久不断,为恶露不绝。较前增加了“产后一月恶露重来”“产后崩淋带下”病名。恶露不绝、血崩较前代增加了冲任瘀血以及虚实夹杂病因病机。脏腑理论方面,补充产后气血、营卫概念以及肝疏泄无度、肾闭藏无权病因病机。《胎产新书》完整地提出了饮食、情志、房事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病因病机。清代古籍,针对出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瘀血理论之创新;气、血、水、火的理论创新;奇经学说在产后的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创新及大量原创新方出现。四物汤与生化汤辨治产后出血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生化汤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产科常用方,也是产后出血常选方剂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对中医知识获取方法与思维的研究。基于本次产后出血文献研究,首先提炼出“医家个人经验”“官方医学教育”两种常见的知识获取方法;同时,对导师团队提出的“三维一体”获取方法进行了专家访谈论证研究。为有序快速获取古籍知识,寻求中医知识获取普适性的方法,导师团队参考人脑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针对计算机对古籍知识的获取特点,提出“三维一体”数据模型。基于知识元、知识体概念,笔者设计出针对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文献专家深度访谈的问卷,对“三维一体”知识体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权重关系以及三个知识体所包含的23个知识元在知识体构成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等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地对“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进行了全面补充与完善;与此同时,整理元数据赋权及知识推送专家深度访谈意见,为数据模型建立提供专家意见基础。深度访谈意见包含模型中知识体、知识元的权重建议;关于不同历史时间与不同学科古籍在数据模型中的时间、空间建议;用户意见量化建议等。“以史为鉴,知往鉴来”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要目的。如何将古代医家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当今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中医产科临床提供理论思维与治疗依据,寻求中医妇产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论文最后结合本次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综合三种不同途径的知识获取方法,整理出4种产后出血知识获取临床思维路径与69种推荐书目,为产后出血古籍知识获取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罗荣光[5](2020)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可引发剖宫产术中危及孕产妇生命的灾难性大出血。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减低子宫切除率,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麦角新碱、纱布及Bakri球囊填塞子宫腔、子宫局部加压缝合、B-Lynch缝合及子宫动脉或其分支结扎术等方法,但仍然无法避免因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常常需要通过子宫切除术来拯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生命。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性/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双侧髂内/总动脉内球囊阻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中,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球内囊阻断技术常被认为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最有价值的拯救措施,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子宫切除率方面较其他方法或措施更有优势。但是仍缺少高级别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对于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没有获得完全一致的共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是否有益,有无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什么时机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最佳等问题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一步探索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2)回顾性分析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实践依据。(3)比较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检索和收集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电子病历资料,按照剖宫产术中是否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而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没有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产次、剖宫产次等;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协变量或混杂因素指标包括盆腔子宫周围粘连与否、子宫肌层缺失与否、子宫表面有无怒张血管、胎盘主体所在的位置、前置胎盘的类型、有无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的类型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中PSM模块运用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取1∶1最临近匹配法进行研究对象匹配,设卡钳值为0.01。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等的差异是否有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设为a=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收集因凶险性前置胎盘于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中采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了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有效治疗血栓的方法。检验水准设为a=0.05。(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并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分组;A组:分离盆腔粘连完毕后于切开子宫前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B组:切开子宫并取出胎儿的过程中,但未夹闭或剪断脐之前充盈球囊行肾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C组:胎儿完全娩出且脐带已夹闭或剪断后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比较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检验水准设为a=0.05。结果:(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经过检索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及阅读孕产妇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例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最终成功匹配纳入统计学分析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分别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匹配后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协变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Z=-3.12,P=0.002)、输血量(Z=-2.00,P=0.045)、输血率(X2=4.06,P=0.04)等结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实验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实验组10%(4/40)、对照组25%(8/32)。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后孕产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本研究中有40名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对照组20例,未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剖宫产术后发生血栓形成6例(6/20,30%),但均无明显阳性症状及血栓相关后遗症;实验组2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术后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0,P=0.02);两组间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9,P=0.50)。治疗血栓的方法有全身抗凝、插管溶栓及插管抗凝,6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另5例血栓经治疗后完全溶解。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未出现其他与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有关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共39例孕产妇符合纳入本研究标准,其中A组17例,B组8例,C组14例。三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孕天、孕次、产次、剖宫产次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子宫切除率、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暂性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能够有效减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中输血量,降低剖宫产术中输血率;在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率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不明显延长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的住院天数、不对新生儿产生明显的危害。(2)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的血栓形成,并且无增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风险。(3)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并未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生明显的不同结局。

李小兰[6](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钟柳英[7](2020)在《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胎盘植入为全球公认的产科并发症。准确地评估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合作是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的关键。国内外缺乏相关的系统性评估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未能根据实际的严重程度提出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建议。目的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数据,分析其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明确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对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优化。资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住院剖宫产分娩且出院诊断为胎盘植入的超过28周的单胎患者资料10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类型分为凶险型和非凶险型,根据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分为2009-2014年间和2015-2018年间,探讨胎盘植入类型和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对孕产妇一般情况、多学科团队、手术方式与子宫切除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的应用价值,并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计量资料如服从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如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间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表示,两组或多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针对缺失值运用多重插补法生成数据进行分析,随机选择75%的人群进行建模,25%的人群进行验证。使用四种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基于传统方法生成胎盘植入患者预后风险预测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能力采用C统计量进行评价。模型校正能力采用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进行展示。统计学分析使用R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单中心10年结果10年来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1.6%,从2009-2014年的0.78%升至2015-2018年2.35%,78.66%合并前置胎盘,62.01%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占51.20%中央型。年龄,高龄、产次、剖宫产次逐渐增高(P<0.05)。孕产妇住院天数、平均产后出血量、入ICU率和泌尿系统损伤、入NICU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是逐年下降,平均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逐年上升。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高危因素更明显(P<0.05)、围产期不良结局更严重(P<0.05)。临床处置的应用以2014年为界呈倒“Λ”型趋势,经后路子宫修整相对于子宫切除术呈逐年上升。2、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可见:入院孕周≥32周、受孕方式为IVF-ET、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降低产后出血量,孕次≥3次、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显着增加产后出血量;多学科团队管理、IVF-ET受孕方式、入院孕周≥32周、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孕次≥3次、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多学科团队管理、非自然受孕、人工流产≥3次、入院孕周≥32周、分娩孕周≥33周、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减少住院时间,产次≥2次、剖宫产史显着增加住院时间。多因素分析可见:多学科团队管理、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是子宫切除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35岁是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团队管理、非自然受孕、入院孕周≥32周是降低孕产妇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娩孕周≥33周是增加孕产妇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3、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子宫切除率、膀胱/输尿管损伤率、住院时间和入ICU风险明显低于未建立体系组(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结果稳健可靠。4、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的应用价值经后路子宫修整术组在孕次、产次、流产次、剖宫产次均低于子宫切除术组,平均分娩孕周高于子宫切除组;前置胎盘伴植入患者行经后路子宫修整术组的围产期结局均优于子宫切除术组(P<0.05)。5、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人群特征描述;建模队列共纳入胎盘植入患者750人,其中高龄孕妇占37.20%,有1次剖宫产史占51.87%,占80.53%合并前置胎盘、占62.93%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4.40%。验证队列共纳入25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其中高龄孕妇占38.34%,有1次剖宫产史占56.13%%,占73.12%合并前置胎盘、占59.29%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20%%。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分布比例呈现一致的情况,均无差异。建模组和验证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在建模组:出院年份、孕次、产次、人工流产(1、2次)、剖宫产次、入院孕周(>39周)、产前诊断、前置胎盘(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膀胱镜+置管、子宫动脉结扎、子宫修补、产后出血均与子宫切除风险显着关联。2015-2018年相对于2009-2014年、入院孕周》39周相对于<32周、作出产前诊断、行子宫动脉结扎、子宫修补显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p<0.0.05)。随孕次、产次、人流次和剖宫产次增加、前置胎盘和凶险型前置胎盘,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p<0.05)。在验证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前置胎盘(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膀胱镜+置管、子宫修补、产后出血均与子宫切除风险显着关联。随孕次、产次和剖宫产次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p<0.05)。传统方法共构建4种模型,分别是(1)完全模型、(2)逐步回归模型,(3)bootstrap完全模型和(4)bootstrap逐步回归模型。基于上述预后因素,成功构建胎盘植入患者的子宫切除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四种模型预测模型对子宫切除的预测区分能力C统计量分别为:建模队列0.893,0.888,0.893.0.888,验证队列:0.838,0.833,0.837,0.834,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运用机器学习成功构建预后预测模型,预测的区分能力C统计量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133、0.8363;机器学习模型相较传统模型区分能力较高,模型更简洁,更利于临床应用。结论1、胎盘植入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以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为主要类型。其高危因素也上升,而围产期不良结局在逐年下降。2、胎盘植入围产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中央型前置胎盘。3、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能有效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经后路子宫修整术能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4、通过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成功构建准确可靠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更简洁,需要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实用性并对模型进行持续改善。

李青霖(Lee Ching Lam Jessica)[8](2019)在《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在挖掘近20年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2013年开始出现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观察组研究文献,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并以中医活血化瘀法、单用中药内服方为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作研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期望能探索出新的临床治疗和处方用药思路。方法:通过电子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整理,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及归纳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电子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整理,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及归纳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1.Meta分析:系统评价用方法学评价主要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文献;对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随机法、样本含量、盲法的运用、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纳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 5.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2.中医药的频数及聚类分析:检索1998-2018年中医活血化瘀法、单纯中药内服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及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用药规律的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Meta分析:检索1998-2018年期间有关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共检索出1,032篇,经文献质量评价,本研究纳入30篇文献均为C级文献,总体文献质量偏低。纳入30篇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1)中医活血化瘀法(包括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米非司酮)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中医活血化瘀法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7,0.29),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总有效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子宫体积缩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8.60,95%,CI(-67.22,-49.97),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子宫体积缩小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雌二醇(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9.70,95%,CI(-52.86,-46.55),P<0.00001],雌二醇(E2)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2.65,-1.66),P<0.00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8,95%,CI(1.59,3.56),P<0.0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2)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的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月经量减少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观察组)对米非司酮(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0.16,0.28),P<0.00001],总有效率在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子宫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04,95%,CI(-68.11,-49.98),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子宫体积缩小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雌二醇(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05,95%,CI(-53.26,-46.84),P<0.00001],P<0.00001],雌二醇(E2)水平降低在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2.68,-1.61),P<0.00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1,95%,CI(1.41,3.47),P=0.0006],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P<0.01)。2.频次分析:(1)中医活血化瘀法常用的药物种类频次依次是理气药(21.75%)、活血化瘀药(21.28%)、清热药(17.97%)、利水渗湿药(14.89%)、补虚药(14.89%)。常用的药物频次依次是赤芍(8.75%)、丹皮(8.51%)、桂枝(8.27%)、桃仁(8.27%)、茯苓(8.27%)、当归(8.04%)、香附(7.57%)、枳壳(7.09%)、乌药(7.09%)、薏苡仁(6.62%)。(2)单纯内服中药方常用的药物种类频次依次是活血化瘀药(27.17%)、补虚药(19.29%)、清热药(16.00%)、理气药(9.42%)、利水渗湿药(6.40%)。常用的药物频次依次是桃仁(4.77%)、赤芍(4.43%)、获苓(4.28%)、桂枝(4.12%)、丹皮(4.00%)、莪术(3.94%)、三棱(3.69%)、当归(3.69%)、香附(2.58%)、黄芪(2.34%)。虫类药在175味药物占6味,占所有药物3.43%,使用频次79味次,占全部用药频次达2.43%。按出现频数计算,依次是水蛭、±鳖虫、地龙、僵蚕、蜈蚣、虻虫。消食药占5味,是所有药物的2.86%,使用频次48味次,占全部用药频次达1.48%。按出现频数计算,依次是鸡内金、山楂、谷芽、莱菔子、神曲。3.聚类分析结果:C1:莪术、三棱C2:乌药、鸡血藤、薏苡仁、枳壳、香附、红花C3:穿山甲、水蛭、牛膝、海藻、昆布、鳖甲、丹参、夏枯草、牡蛎、甘草、川芎、白术、党参、黄芪C4:当归C5:茯苓、桂枝、丹皮、桃仁、赤芍结论:本文的研究运用统计学Meta分析、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做了系统整理研究以及比较中西药的有效率,综合起来,本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包括单用中医活血化疲法、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米非司酮)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的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月经量减少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在不同方面有优势,中医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西药米非司酮疗法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P<0.01),其疗效不确定且易复发,容易诱发闭经。随着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研究日渐增加,为未来单纯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是有一定成效,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低,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以后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应严谨地遵循循证医学相关原则,严格把握控制质量,并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优势,为中医药物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2.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活血化瘀法及单纯内服中药方的药物包含首五味药赤芍、丹皮、桂枝、桃仁、茯苓,提示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桂枝茯苓丸作基础方;治法治则以活血化瘀法、补益肝肾脾、滋养阴血疗法、益气扶正法;治疗子宫肌瘤不同阶段使用的中药剂型。虫类药药性猛、起效速、疗效佳,适用于子宫肌瘤重症。应用虫类药时宜辨证论治,严格掌握剂量,中病即止。配伍消食药助消食化积,防止药物伤脾,护脾胃以免进一步损伤正气。本文的创新性:在挖掘近20年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2013年开始出现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观察组研究文献,2013年至2018年40篇文献研究共选出3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38篇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为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作为研究。随着未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增加,为单纯中药治疗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的不足与展望:关于用药规律的研究局限于单纯内服中药方,未有全面包括中西药结合治疗、针灸法治疗、针灸结合中药等的文献研究,希望将来能更深层地挖掘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通过研究获取更有价值的临床用药规律。由于个人时间与能力所限,未能有系统全面地评价子宫肌瘤的文献,希望以后能再加以补充深入研究。

宗方,陈莹莹,赵英姿,孙艳,李娜,曹艳敏[9](2019)在《益母草联合缩宫素促进剖宫产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益母草联合缩宫素促进剖宫产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6例剖宫产产妇,根据术后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后2、12、24 h出血情况,术后第1、3、5日子宫复旧情况;再根据是否有产后出血分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出血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2、12、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子宫高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3 d、5 d子宫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P<0.01)。126例剖宫产患者中38例(30.16%)出现产后出血,88例(69.84%)未出现产后出血,有流产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单用缩宫素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可有效促进子宫复旧及减少产后出血,有流产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风险较大。

二、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严重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效应的临床验证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产后出血的诊治与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相关诊断标准
        2.2.4 病例纳入排除流程图
    2.3 研究方法
        2.3.1 设计调查表
        2.3.2 收集病历资料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胎盘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不同类型胎盘植入多因素分析
    3.4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的分层分析
    3.5 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3.5.1 胎盘植入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3.5.2 胎盘植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3.6 胎盘植入发生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3.7 胎盘植入发生子宫切除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
    4.2 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
        4.2.1 胎盘植入与年龄
        4.2.2 胎盘植入与产次、流产史
        4.2.3 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
        4.2.4 胎盘植入与剖宫产
        4.2.5 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
        4.2.6 胎盘植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4.2.7 胎盘植入与其它
    4.3 不同类型胎盘植入多因素分析
    4.4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的分层分析
    4.5 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4.5.1 胎盘植入对母体结局影响
        4.5.2 胎盘植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4.6 胎盘植入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4.7 胎盘植入发生子宫切除危险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4)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辨证论治研究
    2 方药研究
        2.1 生化汤临床研究
        2.2 专家经验方研究
    3 针灸外治法研究
    4 名老中医治验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古籍选择原则
        1.2 产后出血中医概念范围界定
        1.3 古籍选择结果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对产后疾病的早期认识
        2.1 早期病名之萌芽
        2.2 产孕诊断思想之发端
        2.3 创奇经为产孕生理病理之先河
        2.4 产孕疾病早期治疗方法
        2.5 小结
    3 魏晋南北朝开创产后出血论述之先河
        3.1 病名认识的积累
        3.2 产后诊断的早期探索
        3.3 产后出血治疗的开端
        3.4 小结
    4 隋唐时期产后出血论述积累期
        4.1 病名积累与发展
        4.2 病因病机的探索
        4.3 产后出血治疗的积累
        4.4 产后调护观念的萌芽
        4.5 小结
    5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初步形成
        5.1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5.2 病名逐步完善
        5.3 病因病机理论逐渐丰富
        5.4 产科调护的逐步积累
        5.5 产后出血治疗的发展
        5.6 小结
    6 明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发展时期
        6.1 明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6.2 病名沿革
        6.3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6.4 产科调护的理论进步
        6.5 诊断理论的发展
        6.6 治疗理论系统基本形成
        6.7 小结
    7 清时期产后出血理论成熟时期
        7.1 清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7.2 清代产后出血病名
        7.3 病因病机逐步丰富完善
        7.4 产后出血诊断发展
        7.5 产后出血治疗理论的完善
        7.6 调护理论的发展
        7.7 小结
第二部分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方案研究
    1 现有古籍文献知识获取
        1.1 医家个人经验
        1.2 以官方教育、考试制度为准的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归纳法
        2.2 元数据研究方法
        2.2.1 元数据概念
        2.2.2 元数据制定原则
        2.2.3 元数据模板组成
        2.3 专家访谈法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方法
        2.3.3 访谈资料的整理、存档
        2.3.4 访谈提纲
        2.4 名中医推荐法
    3 研究结果
        3.1 元数据研究结果
        3.2 深度专家访谈结果
        3.2.1 选择古籍经验
        3.2.2 选择医家经验
        3.2.3 中西医病名统一经验
        3.3 妇科名中医阅读经验研究结果
        3.4 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示范性研究结果
        3.5 产后出血相关书目推荐
    4 结论
讨论
    产后出血文献给予临床的启示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对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产后出血相关古籍内容提要

(5)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2章 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单中心10年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
        2.2 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的分析
        2.3 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母婴围产期结局的比较:
        2.3 两组的临床干预的比较:
        2.4 多学科团队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
    3、讨论
    4、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围产期不良结局的比较
    3、讨论
    4、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基本特征
        2.2 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胎盘植入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2.3 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4 机器学习对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3、讨论
    4、本研究的限制性
    5、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预防严重产后出血的远期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研究课题
    三、参编着作
致谢

(8)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西医研究概况
        一、西医学病因
        二、西医学诊断标准
        三、西医学治疗现状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一、中医学病因
        二、中医学病机
        三、证型
        四、中医诊断标准
        五、中医学治疗现状
第二章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一、制定检索策略
    二、文献检索
    三、献纳入排除标准
    四、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五、Meta分析方法
    六、评价结果
    七、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检索
    四、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五、统计分析与结果
第四章 讨论
    一、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
    二、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益母草联合缩宫素促进剖宫产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出血量比较
    2.2 子宫高度比较
    2.3 剖宫产产后出血单因素分析
    2.4 剖宫产产后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四、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D]. 陈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2]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D]. 左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J]. 史文忠,顾建东,袁佩.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6)
  • [4]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D]. 鲁周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D]. 罗荣光. 南昌大学, 2020(08)
  •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7]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D]. 钟柳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D]. 李青霖(Lee Ching Lam Jessica).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益母草联合缩宫素促进剖宫产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J]. 宗方,陈莹莹,赵英姿,孙艳,李娜,曹艳敏. 临床误诊误治, 2019(10)

标签:;  ;  ;  ;  ;  

产后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