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磷钼杂多酸(PMo_(12))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

12-磷钼杂多酸(PMo_(12))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

一、12-钼磷杂多酸(PMo_(12))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丁小梅[1](2021)在《多酸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文中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在捕捞、运输到销售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死亡,死后的南美白对虾在储存的过程中会出现黑变现象。这是由于南美白对虾组织中富含蛋白质和水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南美白对虾体内的酪氨酸酶易被激活,而酪氨酸酶能够催化组织中酪氨酸及其衍生物的氧化,将其转化为黑色素,从而导致发生“黑变现象”。故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用于检测水产品及果蔬中的酪氨酸酶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是一类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和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的纳米级无机过渡金属-氧簇。此类物质具有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质,在电化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将多金属氧酸盐与其他物质通过电化学方法修饰到特定电极上,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多种物质的含量检测。本文以多金属氧酸盐为重要材料,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对酪氨酸酶具有特定催化作用的电化学传感器,从而实现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为南美白对虾的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标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合成和表征了七种Dawson型的多金属氧酸盐(P2Mo17Ni,P2Mo17Cr,P2Mo17Co,P2Mo17Mn,P2Mo17Cu,P2Mo17Zn和P2Mo18),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七种化合物水溶液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及其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七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其中P2Mo17Ni的检测效果是七种化合物中最优的。通过计时安培曲线可知,酪氨酸酶浓度在3.66 U·m L-1~26.87 U·m L-1的范围内时,P2Mo17Ni对酪氨酸酶的最低检出限(S/N=3)可以达到0.4095 U·m L-1。将此方法应用于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477%~99.5872%,并且此方法的选择性好,当酪氨酸酶与多种干扰物质共存时,其检测结果几乎不受影响。(2)本实验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PSS/PPy)(P2Mo18/PPy)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修饰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并进一步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修饰层数为5层时,修饰电极的修饰效果最佳;在10 m V·s-1~200 m V·s-1的范围内,随着扫速的不断增大,修饰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逐渐由表面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以[(PSS/PPy)(P2Mo18/PPy)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不同浓度的酪氨酸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结果表明,修饰电极氧化还原峰响应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曲线(以峰III为例)为:I(III)=0.00122c-0.7368,R2=0.9959,检出限(S/N=3)为2.7694 U·m L-1。通过计时安培曲线可知,在3.66 U·m L-1~26.87 U·m L-1范围内催化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正比,其线性曲线为I=0.1618c-16.3780,R2=0.9948,最低检出限(S/N=3)为0.0021 U·m L-1,灵敏度为0.1611μA·m L·U-1。将此修饰电极用于南美白对虾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在98.9354%~101.2649%,表明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准确性、选择性和重现性,可用于水产品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3)本实验通过LBL法将2,2’-联吡啶(2,2’-bipy)和磷钼酸(P2Mo18)修饰到阳极化处理过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得[(2,2’-bipy/P2Mo18)10]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以[(2,2’-bipy/P2Mo18)10]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酪氨酸酶电化学传感,并通过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含量的检测对本实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当修饰电极表面的复合膜层为10层时,修饰效果最佳;在50~200m V·s-1的扫速范围内,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过程是表面控制的。通过[(2,2’-bipy/P2Mo18)10]复合多层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催化作用,发现其氧化还原峰响应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曲线为:I(II’)=0.0084c+10.8172,R2=0.9981,检出限(S/N=3)为2.1602 U·m L-1。由计时安培曲线可知,在3.66 U·m L-1~26.87 U·m L-1范围内,稳态响应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之间的线性曲线为I=0.0272c-2.1898,R2=0.9951,最低检出限(S/N=3)为0.0043 U·m L-1,灵敏度为0.0272μA·m L·U-1。基于此电化学方法,用于实现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快速检测,其加标回收率在98.5683%~102.8798%,说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水产品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为水产品的质量评价和监测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手段。

吕阳[2](2019)在《Dawson杂多酸衍生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生物小分子检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设计合成系列联吡啶类化合物修饰的Dawson型杂多酸衍生物,并通过与石墨烯的复合构建对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具有响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法利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系列Dawson杂多酸官能化衍生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结构进行表征;将Dawson杂多酸官能化衍生物与石墨烯用超声混合法复合,并通过滴涂法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电化学检测手段中的三电极系统分别检测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结果用4,4’-联吡啶类化合物对Dawson杂多酸官能化修饰,成功设计出六个新型Dawson官能化合物1-6,在此基础上又与石墨烯复合制备出六个新的修饰电极。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1-3(Mo系列)和前驱体Dawson杂多钼酸(P2Mo18)相比电流响应强度有所增强,分别将化合物1-3和石墨烯复合后其电流响应强度大约是P2Mo18的6.3倍,化合物1-3对过氧化氢在检测浓度范围为3.5-500μM、4-500μM、6.5-500μM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测下限分别为3.5μM、4μM、6.5μM,并得出它们均在pH=2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活性最佳,且在检测中对抗坏血酸等其它生物小分子无响应;化合物4-6(W系列)和前驱体Dawson杂多钨酸(P2W18)相比电流响应强度也有所增强,分别将化合物4-6和石墨烯复合其电流响应强度约是P2W18的15倍,化合物4-6对抗坏血酸在检测浓度范围为1-300μM、3.5-300μM、4.5-300μM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且检测下限分别为1μM、3.5μM、4.5μM,并且它们均在pH=3时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活性最佳,且在检测中对过氧化氢等其它生物小分子无响应。结论恰当的物料比和反应时间,最佳的反应温度和pH是合成过程的关键;4,4’-联吡啶类化合物在对Dawson杂多酸官能化修饰后可提高它们的电流响应强度,这是由于其刚性共轭结构有利于电子的转移,并发现对W系列的修饰效果更好;而石墨烯与化合物1-6复合后其电化学性能大大得到提升,说明在修饰电极时适量引入石墨烯可以更好的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并且化合物1-6在pH为23时电化学活性最佳;有趣的是同样的联吡啶类化合物修饰不同配原子的Dawson杂多酸,两者能够检测的生物小分子却不同,说明多酸配原子的不同很大程度会影响其电化学性能。Dawson杂多酸官能化衍生物与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的成功制备,对开发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提供新的结构模型和基本数据。

谢乐芳[3](2018)在《多金属氧酸盐及其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文中指出果蔬从采摘到售出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这严重影响了果农、菜农的经济效益。而导致果蔬酶促褐变的关键酶是多酚氧化酶(酪氨酸酶(EC 1.14.18.1,tyrosinase)),因此人们不断研究控制褐变的方法,其间离不开评价褐变度的方法。因此寻找建立有效的评价褐变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使其拥有优越的氧化还原性质,在催化、电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多金属氧酸盐具有极好的电子转移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检测物质含量的传感器。因而将多金属氧酸盐制备成检测酪氨酸酶的传感器,从而监测果蔬的褐变情况,对果蔬的品质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将为建立新型的检测酪氨酸酶含量从而评价果蔬褐变情况的方法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合成和表征了PMo11Ni,PMo11Co,PMo11Mn,PMo11Zn四种过渡金属取代磷钼酸盐,并研究了4种化合物及其母体PMo12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结果表明:五种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其中PMo11Ni最优,PMo11Mn次之,均优于母体PMo12,而PMo11Co最差。PMo11Ni溶液催化酪氨酸酶的计时安培曲线表明在0.0014 mg·mL-1-0.0103mg·mL-1范围内的线性曲线为I=297.3c-0.802,R2=0.9993,最低检测限达到1.923*10-4mg·mL-1,灵敏度为297.3μA·mL·mg-1。(2)研究了吸附法修饰磷钼酸玻碳电极在不同支持电解质支持下、不同扫速扫描下的修饰效果,并在不同支持电解质下催化不同浓度酪氨酸酶,研究了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结果表明:以超纯水为支持电解质的效果最差,以0.1 mol·L-11 H2SO4溶液支持下的效果最佳。且该电化学反应过程有质子的参与,属于表面控制过程。以硫酸硫酸钠混合溶液(2:8)作为支持电解质,响应电流与酪氨酸酶的加入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以峰Ⅳ为例得线性关系为I(Ⅳ)=0.8631c-0.083,R2=0.9985,检出限(S/N=3)为0.0059mg·mL-1。对酪氨酸酶溶液进行连续催化未能得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3)通过层层组装技术,制得多酸修饰电极[(PEI/PSS/PAH)(PMo12/PAH)n]与[PAH(PMo12/PAH)n],并研究了两种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对酪氨酸酶的催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AH(PMo12/PAH)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比[(PEI/PSS/PAH)(PMo12/PAH)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图的氧化还原峰更为典型;当修饰多酸层数为9层时修饰效果最佳;Φ5 mm修饰电极比Φ2 mm的电极电化学行为更优良;以(0.1 mol·L-11 H2SO4溶液+0.5mol·L-1Na2SO4溶液)(2:8)为支持电解质时,电化学效果理想;对酪氨酸酶的催化效果总体上呈随扫速增大,响应电流不断增强趋势。且以(0.1 mol·L-11 H2SO4溶液+0.5 mol·L-1Na2SO4溶液)(2:8)配制的酪氨酸酶溶液被催化的效果最好。

马悦[4](2018)在《石墨烯/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金属氧酸盐(POMs),简称多酸。作为纳米级过渡金属氧簇,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优异的电子/质子传输/储存性能,高的热稳定性等优点。POMs用于制备电极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能量储存器件。但由于POMs易溶于水,因此,在电化学领域应用时,需要被整合形成复合材料。石墨烯(RGO)是由C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单原子二维平面结构材料,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质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得它在能量存储和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POMs与RGO复合材料仅有少量文献报道。将POMs与RGO复合,发挥各组分优势,实现协同效应,可以使材料的性能得到更大的提高。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石墨烯与多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离子液体聚合物(PIL),从而将PMo11V和RGO连接起来,同时也可以使PMo11V在RGO片层表面分布更为均匀。对RGO/PIL/PMo11V复合材料进行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拉曼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多酸颗粒成功附着到石墨烯片层上。将该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组装成对称的两电极体系超级电容器,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石墨烯相比,复合材料RGO/PIL/PMo11V具有更大的比容量,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电容达到了356 F/g,并且在7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3%,展现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本文共探究了五种不同的多酸,即Keggin结构1:12钼磷酸(PMo12)、一钒取代1:12钼磷酸盐(PMo11V)、二钒取代1:12钼磷酸盐(PMo10V2)、Dawson结构一钒取代2:18钼磷酸盐(P2Mo17V)、二钒取代2:18钼磷酸盐(P2Mo16V2),分别与石墨烯复合所得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拓展了多酸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应用。

丁艳红[5](2017)在《多酸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多酸(简称POMs)因其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而被认为是一类很有潜力的电化学储能材料,素有“电子蓄水库”或“电子海绵”之称。基于多酸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有效地结合了多酸的氧化还原特性和有机基底的导电性与柔韧性,并避免了多酸自身的导电性差、在电解质中部分溶解以及机械柔韧性差等缺陷,从而实现了多酸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本论文从Keggin型混配杂多酸和同多钼酸盐出发,选用的导电基底有石墨烯、聚多巴胺和乙炔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多酸含量的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领域中的性能。1.通过简单的水热法,一步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多酸与阳离子化石墨烯复合物,即POM-PDDA-RGO新型复合材料。其中选用Keggin型混配杂多酸H3PMo12-xWxO40(x=1-6)、H4PMo11VO40、H5PMo10V2O40和H6PMo9V3O40为多酸部分,记为PMoW和PMo V;以聚阳离子电解质,即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功能化的石墨烯(PDDA-RGO)为导电基底,通过结合混配型多酸独特的氧化还原性质,PDDA紧密的连接性与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POM-PDDA-RGO三元复合材料有效地避免了多酸在电解质中的溶解性,并且在酸性电解质(1 mol L-1 H2SO4溶液)中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以PMo W-PDDA-RGO为例,表现出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在10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140 F g-1),稳定的循环性能(5 A g-1下循环17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4.6%)以及高的能量密度。复合材料在250 W kg-1的功率密度下,有6.15W h kg-1的能量密度。2.通过水热法一步实现了多酸辅助原位聚合多巴胺,并制备出一系列基于多酸与聚多巴胺的复合材料PMo11V/PDA、PMo10V2/PDA和PMo9V3/PDA。这种多酸辅助的原位聚合法对于合成其它多酸与聚多巴胺的复合物具有一定普适性。聚多巴胺作为一类仿生聚合物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转移性质和粘附性,与具有多步氧化还原性质的Keggin型Mo/V混配杂多酸相结合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并成功作为无粘结剂添加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中,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的含量为80 wt%,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MoV/PDA系列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以PMo10V2/PDA为例,首圈的放电比容量为1654 mA h g-1,相应的库伦效率为66.5%;在高电流密度2000 mA g-1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559.6 mA h g-1;在100 mA g-1下经历65个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几乎没有衰减,仍保持在915.3 mA h g-1,库伦效率达到99%以上。在高电流密度1000 mA g-1条件下,3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3%,库伦效率也达到99%以上。3选用同多钼酸盐Na6Mo7O24,通过一步球磨的方法,与廉价易得的导电碳乙炔黑(AB)复合,制备了Na6Mo7O24/AB纳米复合材料。将Na6Mo7O24/AB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与纯的Na6Mo7O24相比,Na6Mo7O24/AB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说明七钼酸钠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拓宽了同多酸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

刘立红,孙晶,车文实,陈丽华,代立梅,张雪影,杨柳[6](2017)在《杂多酸修饰电极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主要对杂多酸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情况做了简要的概括,总结了杂多酸作为修饰剂制作修饰电极的方法以及在电催化、化学传感器、元素分析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对杂多酸修饰电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郑石英[7](2014)在《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在环境监测、临床诊断、食品工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通过制备多壁碳纳米管为基底的功能化电化学传感器,将其应用于对多巴胺、尿酸以及抗坏血酸的电化学传感测定分析,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具体结论如下:1.制备的羟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GC)电极,可同时检测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与尿酸(UA)。在磷酸溶液中用OH-MWCNT/GC电极对AA、DA和UA进行检测,显示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AA、DA与UA在此电极上氧化峰电流得到很大提高,相对于裸玻碳电极(GCE),其峰电流分别增加了12.8、17.6和42.6倍,并且氧化峰明显分离;相比于未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峰电流分别提高了10、2.2和5.3倍。此修饰电极可用于尿液中的UA含量检测。2.用电化学沉积法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沉积纳米铜粒子,TEM显示纳米铜可分布于MWCNTs的内壁与外壁。发现制备的Nano-Cu-MWCNT膜对DA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相同条件下,其对DA氧化峰电流的响应信号约为没有纳米铜存在时的2倍。实验还发现10倍浓度的AA与1倍浓度的UA对DA检测无影响。此方法可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DA含量及在尿液环境下检测DA。3.采用物理混合方法,将磷钼酸(PMo12)吸附于COOH-MWCNT上,并用它修饰玻碳电极。XPS实验及CV实验表明PMo12能吸附到COOH-MWCNTs上。比色实验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PMo12和D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DA在PMo12-COOH-MWCNT/GC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约为DA在COOH-MWCNT/GC电极上氧化峰电流的6倍,且20倍浓度的AA与5倍浓度的UA不影响DA检测。此方法可用于检测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DA含量的检测。4.采用NaBH4还原法将纳米Cu沉积于多壁碳纳米管,再吸附磷钼酸。使用Nano-Cu-PMo12-MWCNT/GC电极检测DA,发现此传感器对DA响应优于单独Nano-Cu-MWCNT、PMo12-MWCNT/GC电极,说明Cu与磷钼酸对DA氧化催化具有协同效应。同时实验发现10倍浓度的AA与2倍浓度的UA不影响DA的检测,使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发现检测灵敏度高达56.83μA.μM-1,此法同样可用于检测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DA的含量。

呼丰[8](2010)在《电化学聚合高分子膜修饰电极对痕量重金属的测定研究》文中认为聚N,N-二甲基苯胺是一种聚苯胺衍生物,由于侧链带有强推电子基团-N(CH3)2,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它不经掺杂就很容易在取代基的氮原子上形成较为稳定的离域性阳离子自由基,且不同于聚苯上形成的阳离子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和胺类亲核试剂发生相互作用等。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备的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聚合膜内含有大量的正电位,同时该聚合膜的化学稳定性很好,可以吸附溶液中的负离子并实现对被富集离子的测定。本文就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做了介绍,在有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水样中铅、镉和铜离子的间接吸附富集,并依此建立了分别测定环境中铅、镉和铜离子的新方法。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扫描的方法,制备了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玻碳电极,讨论了电极的电聚合条件;Pb2+、Cd2+、Cu2+可以与碘离子形成络合阴离子并富集在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上,通过预富集-伏安测定建立了测定溶液中Pb2+、Cd2+、Cu2+的新方法。选择了最佳的富集和溶出底液,优化了各种实验参数(如富集底液的pH、富集时间、扫描范围、扫描速率等),并考察了其他离子的干扰影响。实验发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线性扫描时,铅在-0.54V处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铅离子浓度在5×10-7mol/L至5×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5×10-7mol/L;镉离子在测定底液中的示差脉冲伏安扫描过程中于-0.9V左右出现一灵敏的溶出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11mg/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06mg/L;铜离子在测定底液中的示差脉冲伏安扫描过程中于-0.48V处出现一灵敏的溶出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52mg/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1mg/L。该电极制备快速简单,可重复使用,对重金属离子的测定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用于实际水样中铅、镉和铜的测定,效果良好,是重金属传统测定方法外的另一种选择。相信其在痕量物质的检测及传感器方面会有长足发展,有望成为性能优异的检测电极和传感器。

郭伟华[9](2010)在《多酸基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化学修饰电极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有目的地将具有优良物理∕化学性质的分子、离子、聚合物固定在电极表面,从而得到的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一类电极。化学修饰电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优越的选择性,现已被广泛的用于电分析测试中。因而选用不同材料、不同修饰方法构筑的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必将为其在传感器、催化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是一类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金属氧簇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可以经历一系列可逆的、多步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多酸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非常适合作为修饰电极的材料和电催化剂。因此,设计和开发基于多酸的修饰电极,扩展多酸基修饰电极在电催化、光电催化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多酸为活性组分,结合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自组装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构筑了新型多酸基化学修饰电极,并将其应用于化学小分子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电催化、光电催化性能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交替沉积自组装技术将钒取代的Dawson型钨磷酸K8P2W16V2O62修饰到ITO电极表面。利用循环伏安法详细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稳定性。该电极同时具有对碘酸根的催化还原和对肼的催化氧化能力。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该电极对催化氧化肼的响应速度快,检出限低。该工作首次实现了利用多酸基修饰电极对肼的电催化作用,扩展了多酸基修饰电极在电催化方面的应用。2.利用杂多酸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和碳纳米管优良的导电性,构建了基于杂多酸/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膜修饰电极。文中首先通过动电位沉积法将Keggin型杂多酸H2SiMo12O40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再利用电化学自组装法将碳纳米管修饰到电极上,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方法对该修饰电极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监测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可以实现多酸在CNTs表面的有效固定,得到的修饰电极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并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3.首次将杂多钨酸盐(P2W18)和碳纳米管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并可以保持良好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活性。文中以壳聚糖为分散剂,得到了稳定的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物,然后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P2W18/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详细研究了该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过硫酸根和碘酸根的电催化作用。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增强了膜的导电性,增大了电极的比表面积,提高了P2W18的表面覆盖度。同时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多酸/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4.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旋涂技术制备了钨磷酸?锐钛矿纳米复合膜(H3PW12O40–TiO2)修饰电极,研究了其在Na2SO4溶液中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3P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性能。H3PW12O40与TiO2复合后,TiO2表面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被有效的抑制,从而提高了TiO2的光电性能。氨基酸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其进行检测和光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门冬氨酸(Asp)为目标分子,研究了H3PW12O(40–TiO2的光电氧化能力。结果表明,H3PW12O40–TiO2对Asp的光氧化动力学服从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

邢燕[10](2010)在《聚吡咯/杂多酸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导电聚合物与多金属氧酸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新颖的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在本论文中,我们分别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多金属氧酸盐杂化材料,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容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循环伏安技术)在石墨板上制备了PPy/P2Mo18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并探讨了制备PPy/P2Mo18电极的扫速及P2Mo18溶液的浓度。在电压范围为0.7~–0.1 V,电沉积时的扫速为5 mV/s,P2Mo18溶液的浓度为0.030 mol/L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PPy/P2Mo18电极的比容量较高。通过红外光谱及循环伏安对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的PPy/P2Mo18电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恒流充放电及电化学阻抗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容性质和电化学性质。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PPy/PMo12及PPy/PW6Mo6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循环寿命测试对这两种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容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恒流充放电曲线计算出基于PPy/PW6Mo6杂化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值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PPy/PW6Mo6杂化材料更适合于用作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了PPy/P2Mo18、MWNTs和PPy/P2Mo18-MWNTs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并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对这几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容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恒流充放电曲线计算出PPy/P2Mo18-MWNTs复合物的比容量值比单纯MWNTs或PPy/P2Mo18杂化材料的比容量值较高,这主要是双电层电容与法拉第赝电容相结合的结果。此外,我们研究了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含量(25%、33%、50%)对比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中MWNTs的含量为25%时,其比容量值较高。

二、12-钼磷杂多酸(PMo_(12))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钼磷杂多酸(PMo_(12))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多酸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酪氨酸酶
        1.1.1 酪氨酸酶概述
        1.1.2 酪氨酸酶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
        1.1.3 酪氨酸酶活性(含量)的检测方法
    1.2 多金属氧酸盐
        1.2.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2.2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1.3 多金属氧酸盐修饰电极
        1.3.1 电化学沉积法
        1.3.2 吸附法
        1.3.3 LB膜法
        1.3.4 LBL膜法
        1.3.5 聚合物掺杂法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过渡金属取代的Dawson型磷钼酸及磷钼酸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Dawson型过渡金属取代磷钼酸和磷钼酸母体的合成与表征
        2.2.2 七种多金属氧酸盐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2.3 计时安培曲线测定
        2.2.4 样品的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3.2 七种化合物水溶液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3.3 P_2Mo_(17)Ni溶液连续催化酪氨酸酶的计时安培曲线
        2.3.4 样品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恒电位沉积法制备多酸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原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电极的前处理
        3.2.2 [(PSS/PPy)(P_2Mo_(18)/PPy)_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3.2.3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3.2.4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3.2.5 计时安培曲线的测定
        3.2.6 样品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3.3.2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3.3.3 计时安培曲线测定
        3.3.4 修饰电极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BL法制备多酸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电极的前处理
        4.2.2 [(2,2'-bipy/P_2Mo_(18))_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4.2.3 [(2,2'-bipy/P_2Mo_(18))_(10)]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4.2.4 [(2,2'-bipy/P_2Mo_(18))_(10)]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4.2.5 计时安培曲线的测定
        4.2.6 样品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2,2'-bipy/P_2Mo_(18))_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4.3.2 修饰层数对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3 支持电解质对修饰电极响应电流的影响
        4.3.4 扫速对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5 [(2,2'-bipy/P_2Mo_(18))_(10)]复合多层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4.3.6 计时安培曲线测定
        4.3.7 修饰电极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2)Dawson杂多酸衍生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生物小分子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小分子的检测
        1.1.1 生物小分子检测的意义
        1.1.2 生物小分子检测的方法
        1.1.3 生物小分子检测的应用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生物小分子
        1.2.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1.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小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1.3 多金属氧酸盐
        1.3.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3.2 多酸官能化衍生物
        1.3.3 多酸官能化衍生物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1.4 石墨烯材料简介
        1.4.1 石墨烯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1.4.2 多酸复合石墨烯在电化学检测生物小分子中的应用
    1.5 小结与展望
第2章 Dawson杂多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
    引言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方法
        2.2.1 Dawson杂多酸衍生物的合成
        2.2.2 化合物1-6 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化合物1-6 的合成
        2.3.2 化合物1、4和5 的单晶结构
        2.3.3 化合物2、3和6的X-射线粉末衍射(XRD)
        2.3.4 化合物2、3和6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5 化合物1-6 的红外光谱(FTIR)
        2.3.6 化合物1-6 的元素分析(ICP)
    2.4 小结
第3章 Dawson杂多酸衍生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生物小分子的检测
    引言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电化学标准品溶液的配置
        3.2.2 石墨烯(GO)的制备
        3.2.3 制备修饰的玻碳电极
        3.2.4 测定方法
        3.2.5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化合物1-3(Mo系列)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化学传感性能
        3.3.2 化合物4-6(W系列)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传感性能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多金属氧酸盐及其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果蔬褐变
        1.1.1 果蔬褐变的影响
        1.1.2 褐变的机理
        1.1.3 褐变度评价的方法
    1.2 多金属氧酸盐
        1.2.1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
        1.2.2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1.3 多金属氧酸盐修饰电极
        1.3.1 电化学沉积法
        1.3.2 吸附法
        1.3.3 LB膜法
        1.3.4 分子组装法
        1.3.5 聚合物包埋法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过渡金属取代的磷钼酸盐及磷钼酸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四种过渡金属取代磷钼酸盐的合成与表征
        2.2.2 过渡金属取代的磷钼酸盐及母体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2.3 计时安培曲线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3.2 五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2.3.3 PMo_(11)Ni溶液催化酪氨酸酶的计时安培曲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吸附法制备多酸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电极的前处理
        3.2.2 多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
        3.2.3 不同支持电解质支持修饰电极
        3.2.4 不同扫速下扫描检测电极的修饰效果
        3.2.5 修饰电极催化不同浓度酪氨酸酶
        3.2.6 修饰电极连续催化酪氨酸酶
        3.2.7 非连续扫描多酸修饰电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支持电解质支持修饰电极
        3.3.2 不同扫速下扫描检测电极的修饰效果
        3.3.3 修饰电极催化不同浓度酪氨酸酶
        3.3.4 修饰电极连续催化酪氨酸酶
        3.3.5 非连续扫描多酸修饰电极
        3.3.6 多酸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电解质-多酸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电极的前处理
        4.2.2 多层复合膜的制备
        4.2.3 不同支持电解质支持修饰电极
        4.2.4 不同扫速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效果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聚电解质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4.3.2 修饰不同层数多酸的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4.3.3 不同支持电解质支持修饰电极
        4.3.4 不同扫速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效果
        4.3.5 聚电解质-多酸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4)石墨烯/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1.1 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
        1.1.2 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
        1.1.3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1.2 石墨烯概述
        1.2.1 石墨烯简介
        1.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1.2.3 石墨烯的特性
        1.2.4 石墨烯的应用
        1.2.5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第2章 RGO/PIL/PMo_(11)V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氧化石墨烯溶液(GO)的制备
        2.2.3 Keggin型 PMo_(11)V的合成
        2.2.4 3D-石墨烯的制备
        2.2.5 RGO/PIL/PMo_(11)V复合材料的制备
        2.2.6 电极与超级电容器测试器件的组装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2 热重分析(TGA)
        2.3.3 拉曼光谱(Raman)
        2.3.4 扫描电镜(SEM)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6 复合材料RGO/PIL/PMo_(11)V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墨烯与不同种类多酸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Keggin型 PMo_(10)V_2 的合成
        3.2.3 Dawson型 P_2Mo_(17)V的合成
        3.2.4 Dawson型 P_2Mo_(16)V_2 的合成
        3.2.5 RGO/PIL/POM复合材料的制备
        3.2.6 电极与超级电容器测试器件组装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FTIR)
        3.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3 热重分析(TGA)
        3.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多酸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多酸电化学概述
        1.1.1 多酸简介
        1.1.2 多酸的电化学性质
        1.1.3 多酸功能电极材料概述
    1.2 多酸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1.2.1 超级电容器简介
        1.2.2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
        1.2.3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参数
        1.2.4 多酸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多酸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1.3.1 锂离子电池简介
        1.3.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1.3.3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参数
        1.3.4 多酸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1.4 多酸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材料表征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物理性质表征
        2.2.1 实验仪器
        2.2.2 表征手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1 电极片的制备
        2.3.2 循环伏安测试
        2.3.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2.3.4 电化学阻抗测试
第三章 Keggin型混配杂多酸与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多酸、氧化石墨烯及POM-PDDA-RGO复合物的制备
        3.2.1 混配型多酸的制备
        3.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3.2.3 POM-PDDA-RGO复合材料的制备
    3.3 PMoW-PDDA-RGO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3.3.1 PMoW的IR、XRD和~(31)P NMR表征
        3.3.2 PMoW-PDDA-RGO复合材料的IR和TGA表征
        3.3.3 PMoW-PDDA-RGO复合材料的XRD和Raman表征
        3.3.4 PMoW-PDDA-RGO复合材料的XPS表征
        3.3.5 PMoW-PDDA-RGO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
        3.3.6 PMoW-PDDA-RGO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测试
        3.3.7 PMoW-PDDA-RGO复合材料在对称电容器中的应用
    3.4 PMoV-PDDA-RGO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3.4.1 PMoV-PDDA-RGO复合材料的IR表征
        3.4.2 PMoV-PDDA-RGO复合材料的XRD表征
        3.4.3 PMoV-PDDA-RGO复合材料的TGA表征
        3.4.4 PMoV-PDDA-RGO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测试
        3.4.5 PMoV-PDDA-RGO复合材料在对称电容器中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eggin型Mo/V混配杂多酸与聚多巴胺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多酸和PMoV/PDA复合材料的制备
        4.2.1 Keggin型Mo/V混配杂多酸(PMoV)的制备
        4.2.2 PMoV/PDA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4.3.1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
        4.3.2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IR和UV-Vis表征
        4.3.3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XRD表征
        4.3.4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XPS表征
        4.3.5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TGA表征
        4.3.6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4.3.7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表征
        4.3.8 PMo_(10)V_2/PDA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倍率性能表征
    4.4 其它Keggin型POM/PDA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4.4.1 几种POM/PDA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
        4.4.2 PMo_(11)V/PDA和PMo_9V_3/PDA复合材料的动态光散射表征
        4.4.3 PMo_(11)V/PDA和PMo_9V_3/PDA复合材料的IR表征
        4.4.4 PMo_(11)V/PDA和PMo_9V_3/PDA复合材料的UV-Vis表征
        4.4.5 PMo_(11)V/PDA和PMo_9V_3/PDA复合材料的TGA表征
        4.4.6 PMo_(11)V/PDA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4.4.7 PMo_9V_3/PDA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同多钼酸盐Na_6Mo_7O_(24)与乙炔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
        5.2.1 Na_6[Mo_7O_(24)]·4H_2O的制备
        5.2.2 Na_6Mo_7O_(24)/AB复合物的制备
        5.2.3 电极的制备和电化学测试
    5.3 Na_6Mo_7O_(24)/AB复合物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5.3.1 Na_6Mo_7O_(24)·4H_2O的IR表征
        5.3.2 Na_6Mo_7O_(24)·4H_2O、Na_6Mo_7O_(24)和Na_6Mo_7O_(24)/AB复合物的XRD表征
        5.3.3 Na_6Mo_7O_(24)和Na_6Mo_7O_(24)/AB复合物的形貌分析
        5.3.4 Na_6Mo_7O_(24)/AB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术语、缩语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碳纳米管特性
        1.2.1 碳纳米管传导性能
        1.2.2 碳纳米管电化学性能
        1.2.3 多壁碳纳米管制备及研究现状
        1.2.4 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
    1.3 电化学方法在DA、AA和UA测定中应用
        1.3.1 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电极
        1.3.2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
        1.3.3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1.3.4 金属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的复合物修饰电极
        1.3.5 聚合物膜和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
        1.3.6 离子液体修饰电极
        1.3.7 聚合物纳米粒子修饰电极
        1.3.8 杂多酸修饰研究
        1.3.9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研究
    1.4 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检测DA、AA和UA意义
    1.5 本工作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电极制备
        2.1.1 玻碳电极处理
        2.1.2 OH-MWCNT/GC电极制备
        2.1.3 MWCNT/GC和Nano-Cu-MWCNT/GC电极制备
        2.1.4 COOH-MWCNT/GC和PMo_(12)-COOH-MWCNT/GC电极制备
        2.1.5 Nano-Cu-PMo_(12)-MWCNT/GC电极制备
        2.1.5.1 合成Nano-Cu-PMo_(12)-MWCNT
        2.1.5.2 制备Nano-Cu-PMo_(12)-MWCNT/GC电极
    2.2 循环伏安法
    2.3 物理表征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2.4 主要试剂与材料
    2.5 主要仪器和设备
第三章 OH-MWCNTs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多巴胺、抗坏血酸与尿酸
    3.1 电催化氧化AA、DA和UA
    3.2 扫描速率影响
    3.3 pH值、介质及H_3PO_4浓度影响
    3.4 AA,DA和UA测定
    3.5 样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铜-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多巴胺
    4.1 电化学沉积铜纳米颗粒
    4.2 Nano-Cu-MWCNT的TEM表征
    4.3 电催化氧化DA
        4.3.1 修饰电极对DA响应的CV图
        4.3.2 溶液中Cu~(2+)对CV图影响
        4.3.3 纳米Cu修饰MWCNT/GC电极对DA电化学响应
    4.4 扫描速率对DA电化学响应影响
    4.5 AA和UA对DA测量影响
    4.6 Nano-Cu-MWCNT/GC电极检测DA
    4.7 样品分析
        4.7.1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DA的检测
        4.7.2 生物体液中DA含量检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钼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多巴胺
    5.1 PMo_(12)-COOH-MWCNT/GC电极与COOH-MWCNT/GC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5.2 PMo_(12)和DA相互作用
        5.2.1 裸玻碳电极电化学行为
        5.2.2 比色实验
        5.2.3 紫外-可见光谱实验
    5.3 XPS表征
    5.4 DA,UA和AA的电化学行为
    5.5 DA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5.6 样品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纳米铜-磷钼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多巴胺
    6.1 合成Nano-Cu-PMo_(12)-MWCNT的优化实验
    6.2 TEM表征
    6.3 Nano-Cu-PMo_(12)-MWCNT电化学行为
    6.4 DA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比较
    6.5 AA或AA与UA共存时DA检测
    6.6 Nano-Cu-PMo_(12)-MWCNT/GC电极检测DA
    6.7 样品分析
    6.8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电化学聚合高分子膜修饰电极对痕量重金属的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膜修饰电极
        1.1.1 化学修饰电极
        1.1.2 聚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1.1.3 聚合膜修饰电极的分类
        1.1.4 聚合膜修饰电极的应用
    1.2 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
        1.2.1 聚N,N-二烷基取代苯胺膜
        1.2.2 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聚合膜
        1.2.3 聚N,N-二烷基取代苯胺聚合膜的应用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问题
第二章 电化学聚合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测定铅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
        2.3.2 修饰电极在有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对铅的响应
        2.3.3 碘离子浓度的影响
        2.3.4 富集底液及pH 的影响
        2.3.5 富集时间和起扫电位的影响
        2.3.6 干扰
        2.3.7 线性范围
        2.3.8 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2.3.9 应用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对水体中镉的测定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3.2.3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对镉离子的富集及伏安响应
        3.3.2 富集底液的选择
        3.3.3 碘离子浓度的影响
        3.3.4 富集底液pH 的影响
        3.3.5 富集时间的选择
        3.3.6 示差脉冲伏安参数的测定
        3.3.7 干扰
        3.3.8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3.3.9 电极再生和稳定性实验
        3.3.10 应用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聚 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测定铜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4.2.3 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对铜离子的富集及伏安响应
        4.3.2 富集和测定底液及其pH
        4.3.3 富集时间的选择
        4.3.4 示差脉冲伏安参数的测定
        4.3.5 干扰
        4.3.6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4.3.7 电极再生和稳定性实验
        4.3.8 应用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多酸基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化学修饰电极
        1.1.1 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与制法
        1.1.2 化学修饰电极的功能和效应
        1.1.3 化学修饰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2 碳纳米管简介
        1.2.1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特性
        1.2.2 碳纳米管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3 多酸电化学研究概述
        1.3.1 多酸的结构及性质
        1.3.2 多酸的电化学
        1.3.3 多酸的电催化
    1.4 多酸化学修饰电极
        1.4.1 多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1.4.2 用于修饰电极的多酸基材料
    1.5 光电催化
        1.5.1 光电催化原理
        1.5.2 光电催化的应用概述
        1.5.3 多酸在光电催化中的应用
    1.6 选题依据及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酸基多层膜修饰电极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及试剂
        2.2.2 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多层膜的增长
        2.3.2 交流阻抗谱分析
        2.3.3 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2.3.4 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电催化行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酸/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及其电催化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及试剂
        3.2.2 pCNTs 的制备
        3.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2.4 修饰电极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CNTs 的红外光谱
        3.3.2 多层膜的增长
        3.3.3 SiMo_(12)/pCNTs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3.3.4 pH 值对SiMo_(12)/pCNTs 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3.3.5 SiMo_(12)/pCNTs 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酸/碳纳米管/壳聚糖三元复合膜修饰电极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及试剂
        4.2.2 CNTs-chitosan 修饰电极的制备
        4.2.3 制备P_2W_(18)/CNTs-chitosan 修饰电极
    4.3 结果和讨论
        4.3.1 CNTs-chitosan 复合物的表征
        4.3.2 交流阻抗谱分析
        4.3.3 P_2W_(18)/CNTs-chitosan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4.3.4 P_2W_(18)/CNTs-chitosan 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酸/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及试剂
        5.2.2 光电化学性能和光电催化测试
        5.2.3 TiO_2 及PW_(12)–TiO_2 光电极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TiO_2 及PW_(12)–TiO_2 的表征
        5.3.2 TiO_2 及PW_(12)–TiO_2 的光电性能
        5.3.3 交流阻抗谱分析
        5.3.4 PW_(12)–TiO_2 的光电催化性能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10)聚吡咯/杂多酸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化学电容器简介
        1.1.1 电化学电容器的发展概况
        1.1.2 电化学电容器的原理
        1.1.2.1 双电层电容
        1.1.2.2 法拉第赝电容
        1.1.3 电化学电容器的分类
        1.1.4 电化学电容器的应用
        1.1.4.1 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1.1.4.2 在军事、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1.1.4.3 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1.1.4.4 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1.1.4.5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1.1.5 电化学电容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1.1.5.1 循环伏安测试
        1.1.5.2 恒流充放电测试
        1.1.5.3 交流阻抗测试
    1.2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2.1 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简史
        1.2.2 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
        1.2.3 多金属氧酸盐的性质
    1.3 聚吡咯简述
        1.3.1 聚吡咯的结构
        1.3.2 聚吡咯的掺杂机理
        1.3.2.1 氧化还原掺杂机理
        1.3.2.2 质子酸掺杂机理
        1.3.3 聚吡咯的合成方法
        1.3.3.1 化学氧化聚合法
        1.3.3.2 电化学聚合法
        1.3.4 聚吡咯的合成机理
        1.3.5 聚吡咯基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
    1.4 碳纳米管简述
        1.4.1 碳纳米管的结构及特性
        1.4.2 碳纳米管基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
    1.5 多金属氧酸盐在电化学电容器领域中的研究状况
    1.6 论文选题依据
第二章 聚吡咯/Dawson 型杂多酸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2.3 吡咯的提纯与保存
        2.2.4 杂多酸的合成与表征
        2.2.5 PPy/P_2Mo_(18) 电极的制备
        2.2.6 PPy/P_2Mo_(18) 电极的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制备PPy/P_2Mo_(18) 电极实验条件的探索
        2.3.2 红外光谱
        2.3.3 循环伏安测试
        2.3.4 电化学阻抗测试
        2.3.5 恒流充放电测试
        2.3.6 循环性能测试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杂多酸掺杂的聚吡咯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药品
        3.2.3 原料及电极材料的制备
        3.2.3.1 吡咯的提纯与保存
        3.2.3.2 杂多酸的合成与表征
        3.2.3.3 PPy/PMo_(12) 及PPy/PW_6Mo_6 杂化材料的制备
        3.2.4 电极片的制备
        3.2.5 隔膜的处理
        3.2.6 电容器的组装
        3.2.7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循环伏安测试
        3.3.2 恒流充放电测试
        3.3.3 循环稳定性测试
    3.4 小结
第四章 PPy/P_2Mo_(18)-MWNTs 复合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药品
        4.2.3 原料及电极材料的制备
        4.2.3.1 吡咯的提纯与保存
        4.2.3.2 杂多酸的合成与表征
        4.2.3.3 碳纳米管的处理
        4.2.3.4 PPy/P_2Mo_(18) 杂化材料的制备
        4.2.3.5 PPy/P_2Mo_(18)-MWNTs 复合材料的制备
        4.2.4 电极片的制备
        4.2.5 隔膜的处理
        4.2.6 电容器的组装
        4.2.7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光谱
        4.3.2 循环伏安测试
        4.3.3 恒流充放电测试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12-钼磷杂多酸(PMo_(12))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酸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D]. 丁小梅. 集美大学, 2021(01)
  • [2]Dawson杂多酸衍生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生物小分子检测[D]. 吕阳. 佳木斯大学, 2019(03)
  • [3]多金属氧酸盐及其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D]. 谢乐芳. 集美大学, 2018(09)
  • [4]石墨烯/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马悦.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多酸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 丁艳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1)
  • [6]杂多酸修饰电极的应用研究[J]. 刘立红,孙晶,车文实,陈丽华,代立梅,张雪影,杨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4)
  • [7]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郑石英. 福州大学, 2014(12)
  • [8]电化学聚合高分子膜修饰电极对痕量重金属的测定研究[D]. 呼丰. 苏州科技学院, 2010(02)
  • [9]多酸基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 郭伟华.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0)
  • [10]聚吡咯/杂多酸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邢燕.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12-磷钼杂多酸(PMo_(12))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