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宋虹,段桂华,张士庚[1](2021)在《“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思政与多模态教学融合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操作系统原理"是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是当前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的方向。本文在坚持学科专业本位的基础上,通过剖析课程专业知识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入多模态教学方法,将思政、多模态教学方法和知识教学相结合,重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形成"操作系统原理"整体教学模式。实际教学结果表明,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和多模态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能积极与老师互动,主动编写代码测试知识点内容。

姜姗,王晓鹏[2](2021)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开展思政教育融入《操作系统》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实践的研究。该文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向,提出在传统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理念,设定不同角度下的育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为核心,重构《操作系统》课程体系。引入市场热点新闻,将其作为教学案例,整合其中的思政理论,设计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素材,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于生活。此外,导入思政教育理念,设计《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并采用提高思政教育考核要素占比的方式,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多方面整改。

吴庆岗,朱付保,黄伟,钱慎一[3](2021)在《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为在地方院校加强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首先回顾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起源,分析其在地方院校实施过程中的特点,接着探讨当前操作系统教学中学生系统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最后从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提出改革措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对提高地方院校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李明星[4](2021)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课程内容复杂,概念抽象以及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进措施和方法,期望能达到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林旭阳[5](2021)在《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视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MOOC、微课、SPOC等视频教学手段和方式相继产生,并且以其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也在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但在课堂训练中常出现学生学习速度不同、学习支持不充分、耗材大的特点,亟待一种可供学生实现补充学习、支持学习、可视化学习的资源。此外,在资源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我们还迫切需要一种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以打破在以往微课应用中存在的微课资源不知如何用及用不好的困境。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中职学生和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特征基础之上,构建出基于微课的中职“三阶段七步骤”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突破以往提微课必翻转课堂的应用困境,实现微课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合力,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开发的微课资源具有针对性,与本研究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高度契合,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首先通过文献法阅读大量有关文献,为研究开展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包括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等。其次,以掌握学习、动作技能形成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支撑构建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教学模式。从前期分析、微课设计与制作、学习组织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最后在实践研究中,通过对观察法、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验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采用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发现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保持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那些在课堂训练时学习支持不充分、接受速度慢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提升效率,也为另一部分学习速度快、掌握好的同学提供了一种可拓展学习的资源,最终让绝大多数教学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此外,微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其他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对本研究在开展微课设计和应用时得到的经验与启示进行共享,并提出本次研究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姜雪[6](2021)在《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政府创建的国家重点学院典型代表,是印度高等教育系统重要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教育在印度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培养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成为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竞相招揽的对象。计算机人才从诞生、成长再到壮大的培养过程与其计算机学科从创立、发展再到崛起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科的历史进程保持一致。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国情和历史发展背景方面较为相似,与欧美发达国家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相比,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长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学科,成功进行计算机教育,有效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由点到面,从纵向到横向尝试对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立体化、系统化的梳理与剖析。从学科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探寻其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管理体制及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必要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建设经验,指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对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历史价值。以1963年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计算机中心的成立为主要标志,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正式创立。1963年至1982年是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早期发展阶段,计算机中心、电气工程系和数学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教育与研究活动。1983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由此,计算机学科拥有了规范化的学术平台,学术项目更加丰富。同时,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也推动了学科的蓬勃发展与快速崛起。从计算机学科创立伊始,印度政府就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家政策方面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在财政及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在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建设举措,迅速成长为印度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学科。1992年,“创新与技术转移基金会”在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正式成立,标志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产教融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考查,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积极承担国家级政府资助及企业咨询项目的举措不但与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科发展新模式的产生。在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及印度政府制定的建设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完善稳步提升,培养的尖端计算机人才在国际知名计算机企业崭露头角。从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学科的快速发展无外乎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部因素而言,国际环境中有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革命浪潮的推动,国内环境有印度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科技战略,特别是建设计算机超级大国目标的指引;就内部因素而言,印度理工学院从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制度以及社会服务等若干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最后总结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学术自治权;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巨亚荣,王伟嘉,宁亚辉,陈勤[7](2021)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计算机系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计算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该部分内容教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计算思维的本质特征出发,以计算思维的过程为轴线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遵从建构主义理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以期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主动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秋红,刘杨涛[8](2021)在《基于OBE理念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重组》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内容难以满足新培养目标要求的状况,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重组,以服务培养目标为目的,以毕业要求、教学目标为导向,采用"横向、纵向交叉"模式梳理、规划课程教学内容,适当拓展课程深度、增加课程难度,引入学科前沿知识,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从而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徐向艺,赵郑营[9](2021)在《基于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探索——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文中认为为了提高"操作系统"课程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训练,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被提出并应用到课程改革中,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引导。文章将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切入点,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措施,仅供参考。

孙清,魏晋雁,李薇,张娟[10](2020)在《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探索及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财经类院校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目标,发挥该类院校便于接触到多类社会学科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特点,提出培养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的教学方案。在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以操作系统进程与文件概念为主线,从计算机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角度揭示系统内部运行机制,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整体认知和应用能力。教学效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计算机系统全面认知和验证能力。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思政与多模态教学融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模态教学方法
二、“课程思政+多模态”模式的设计
    (一)思政教育元素的提取
    (二)多模态教学方法应用
    (三)多方位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三、实施效果分析
四、结语

(2)《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操作系统》课程介绍
2《操作系统》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
3《操作系统》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措施
    3.1 融入思政理念的《操作系统》课程体系建设
    3.2 整合热点新闻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素材
    3.3 导入思政教育理念设计《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
    3.4 重构《操作系统》课程考核内容
4 结语

(3)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
    1.2 地方院校中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
2 当前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偏弱
    2.2 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2.3 线下教学模式受制于时空约束
    2.4 过程性考核不够完善
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加强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
    3.2 优化实验教学环节
    3.3 启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3.4 注重过程性课程考核
4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分析
5 结语

(4)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教学现状分析
    2.1 课程内容复杂抽象
    2.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3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3 教学改进措施
    3.1 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3.2 增强教学互动
    3.3 演示法、实物展示法的运用
    3.4 类比法、对比法的运用
    3.5 与其他计算机课程的融会贯通
    3.6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4 结语

(5)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研究背景
        2.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基于微课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2.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成果
        4.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方案
        1.核心概念界定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4.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
        6.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
二、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现状分析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分析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3.微课应用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适切性分析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需求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2.教师能力分析
三、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基础
        1.指向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掌握学习理论
        2.指向混合式技能训练的动作技能形成理论
    (二)基于微课的“三阶段七步骤”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理实一体的七步骤教学过程
        2.微课支持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形态
    (三)实施条件
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案例
    (一)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念及思路
        1.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念
        2.微课设计与开发思路
    (二)微课前期分析
        1.“网线制作”微课前期分析
        2.“操作系统安装”微课前期分析
    (三)“网线制作”微课规划设计
        1.“网线制作”的知识微导学微课规划设计
        2.“网线制作”的技能微助学微课规划设计
        3.“网线制作”的拓展微研学微课规划设计
    (四)“操作系统的安装”微课规划设计
        1.“操作系统安装”知识微导学微课规划设计
        2.“操作系统安装”技能微助学微课规划设计
        3.“操作系统安装”拓展微研学微课规划设计
    (五)微课教学案例的制作与开发
        1.微课制作环境和注意事项
        2. “优芽互动电影”制作关键步骤
五、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行动研究方案
        1.计划与设想
        2.时间安排
        3.对象筛选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四)行动研究效果评价
        1.行动研究方法与过程分析
        2.教学效果评价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研究创新
        2.研究结论
        3.实施建议
    (二)研究不足
        1.行动研究的周期还可以再延长
        2.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3.数据分析方法简单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学生现状访谈问卷
    附录 2 前期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3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学习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 4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5 课堂观察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发端奠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与早期发展(1963—1982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的背景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逐步扩展与完善
        二、汇集国内外优秀学者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确立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
        五、争取国际援助为学科发展提供硬件与资金支持
        六、开展学科治理体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七、积极开展计算机社会咨询服务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一流: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崛起(1983—1991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背景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
        二、“计算机总理”拉吉夫·甘地带领印度迈向信息时代的决心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的专业化发展
        二、构建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内聚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实践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六、完善五级管理体制确保管理自治与学术自由
        七、实施学校计算机素养与学习提升计划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际知名: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稳步提升(1992 年—至今)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背景
        一、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
        二、印度领导人建立信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及设施的现代化更新
        二、构建以探索学科核心领域为目标的传承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前沿领域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创新性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积极提升计算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
        六、实施旨在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学术项目审查评估
        七、承担国家级计算机系统和程序研发项目,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取得的成效
        二、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的省思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
        二、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计算机学科可持续发展
        四、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一、学科发展后期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了学术自治权
        二、学科发展后期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
        三、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附录1 专有名词简称、全称及中译表
附录2 信息技术领域印度理工学院知名校友代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问题分析
2 计算机系统教学内容分析
    2.1 计算机硬件系统
    2.2 操作系统
    2.3 计算机模拟器构建
3 计算机系统教学方法设计
    3.1 运用BOPPPS模型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
    3.2 基于实例化教学法讲授操作系统
    3.3 基于仿真的实训教学设计
4 实施效果及要点
5 结语

(8)基于OBE理念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重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OBE理念
2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内容重组
    2.1 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2.2 梳理和优化课程内容
    2.3 引入关联知识点
    2.4 引入思政元素
    2.5 引入前沿知识
3 实施方法
    3.1 教学方式
    3.2 考核机制
        (1)学生参与度:
        (2)在线章节测试:
        (3)实验成绩:
        (4)期末试卷考核:
4 实践效果
5 结束语

(9)基于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探索——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
2 “操作系统”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现状
3 基于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的“操作系统”课程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措施
    3.1 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
    3.2 构建“操作系统”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3.3 开发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活动
4 结语

(10)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探索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问题分析
    1.1 学生能力挖掘
    1.2 各专业课程内容关联
    1.3 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
2 课程理论教学框架
3 配套实验设计
4 教学效果分析
5 结语

四、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思政与多模态教学融合应用研究[J]. 宋虹,段桂华,张士庚. 大学, 2021(52)
  • [2]《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践研究[J]. 姜姗,王晓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28)
  • [3]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吴庆岗,朱付保,黄伟,钱慎一. 电脑与电信, 2021(09)
  • [4]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李明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24)
  • [5]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D]. 林旭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D]. 姜雪. 河北大学, 2021(09)
  • [7]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J]. 巨亚荣,王伟嘉,宁亚辉,陈勤. 计算机教育, 2021(04)
  • [8]基于OBE理念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重组[J]. 张秋红,刘杨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9]基于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探索——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J]. 徐向艺,赵郑营. 无线互联科技, 2021(04)
  • [10]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探索及实践[J]. 孙清,魏晋雁,李薇,张娟. 软件导刊, 2020(12)

标签:;  ;  ;  ;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