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病因研究进展

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病因研究进展

一、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珂儿[1](2021)在《重组SPLUNC1体外抗绵羊肺炎支原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绵羊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混合性感染的羊类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该病的传播可以造成羊类养殖场的经济危机。本研究以绵羊重组SPLUNC1蛋白(rSPLUNC1)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体外抗MO的功能。首先,比较不同品种绵羊各组织器官SPLUNC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rSPLUNC1对体外培养的MO代谢的影响、对MO黏附山羊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对嗜酸性粒细胞(EOS)杀伤MO作用的影响,以及α1-抗胰蛋白酶调节rSPLUNC1抗MO的影响,分析并验证该蛋白在抗MO感染中所起的作用,为防治绵羊支原体肺炎提供新材料。方法:(1)SPLUNC1基因的表达及蛋白纯化:利用本团队保存的绵羊GS115/p PIC9K-SPLUNC1巴斯德毕赤酵母阳性克隆株,经诱导、纯化后,SDS-PAGE电泳验证目的蛋白。(2)不同品种绵羊SPLUNC1基因序列比较及定量分析:分别克隆阿勒泰羊与多胎萨福克羊SPLUNC1基因c DNA全长,对比序列差异,Trizol法提取两种羊9种组织器官RNA,反转录合成c DNA,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种羊各组织器官SPLUNC1的m RNA拷贝数。(3)rSPLUNC1对MO代谢的影响:在MO培养液内加入梯度浓度(10μg/m L,20μg/m L,40μg/m L)的rSPLUNC1共培养,分别在第1 d、3 d、5 d、7 d收集待检液,使用酸化法在550nm下检测待检液的吸光值。(4)rSPLUNC1对MO黏附细胞的影响:以兔抗MO的抗体为一抗,经FITC标记后的山羊抗兔Ig G为二抗,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梯度浓度(10μg/m L,20μg/m L,40μg/m L)的rSPLUNC1对MO黏附山羊气管上皮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5)rSPLUNC1介导EOS杀伤MO的影响: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绵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感染106CCU/m L MO后加入梯度浓度(10μg/m L,20μg/m L,40μg/m L)的rSPLUNC1共培养,再转入PPLO平板内培养7d,菌落计数法统计结果,计算各组杀伤率。(6)α1-抗胰蛋白酶调节SPLUNC1蛋白抗MO的影响:在分离的绵羊中性粒细胞内添加106CCU/m L MO刺激释放中性粒细胞蛋白酶(NE),利用底物显色法检测在rSPLUNC1特定浓度(10μg/m L)下,加入不同浓度的α1-抗胰蛋白酶(10μg/m L、20μg/m L、40μg/m L),检测NE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O 16s rRNA的拷贝数。结果:(1)甲醇诱导72h后,经SDS-PAGE电泳检测在25.53 k Da处出现目的条带,纯化后无杂蛋白。(2)阿勒泰羊和多胎萨福克羊SPLUNC1基因c DNA全长均为768 b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99.87%,阿勒泰羊9种组织器官SPLUNC1 m RNA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多胎萨福克羊(p<0.05)。(3)检测培养液OD550nm处吸光值,结果发现:随着蛋白浓度的升高,OD550值逐渐下降,MO代谢率不断降低。1d时,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MO代谢率依次减少了13.23%、19.13%(p<0.05),3d时,低、中、高组与对照组相比,MO代谢率均出现显着差异(p<0.05),7d时,10~40μg/m L rSPLUNC1浓度范围内MO代谢率分别降低了11.20%、24.51%、35.86%(p<0.05)。(4)间接免疫荧光显示:10μg/m L rSPLUNC1作用山羊气管上皮细胞后,产生大量绿色荧光,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荧光逐渐减少,荧光强度逐渐减弱,40μg/ml rSPLUNC1作用细胞后产生的荧光最少,强度最弱。(5)中、高rSPLUNC1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杀伤率分别降低了9.2%、17.7%(p<0.05)。(6)检测NE活性,结果发现随着α1-AT浓度的增加,NE的活性不断降低,呈α1-AT浓度依赖型关系,中、高浓度的α1-AT与对照组相比NE活性依次降低了38.58%、71.18%(p<0.05);检测MO 16s r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10~40μg/m Lα1-AT能不同程度的降低MO 16s rRNA的拷贝数,且分别降低了34.2%、82.6%、97.3%(p<0.05)。结论:(1)绵羊rSPLUNC1表达成功,且纯化效果良好.(2)绵羊的SPLUNC1基因的分布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两品种羊气管中的SPLUNC1 m RNA表达量最高。(3)rSPLUNC1可以抑制MO的代谢,呈浓度依赖型效应。(4)不同浓度的rSPLUNC1对MO黏附山羊气管上皮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的rSPLUNC1抑制效果最明显。(5)rSPLUNC1可以抑制EOS对MO的杀伤,呈浓度依赖型效应。(6)α1-AT对MO的调节作用是通过SPLUNC1介导的。

赵玲[2](2021)在《内蒙古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文中指出梅迪-维斯纳病毒(Maedi-visna virus,MVV)是引起梅迪-维斯纳病(Madeivisna disease,MVD)的病原。MV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病毒可引起绵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呼吸急促。目前该病几乎存在于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世界所有养羊国家,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现基本就发展到病程晚期,最终因各种继发性感染而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了解内蒙古地区MVV的分子结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和病理组织学方法鉴定了1例自然感染MVV的梅迪-维斯纳病例。以阳性MVV病例的肺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处理后的肺组织悬液进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以达到病毒纯化的目的,结果显示,在30%~40%(g/m L)的蔗糖层富集到病毒粒子,通过电镜负染色的方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了直径为80nm左右的病毒粒子。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二代测序技术对MVV阳性绵羊病肺组织进行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显示,样本包含1731.5 Mb的原始数据,质控后有效数据量为1149.3 Mb,测序深度为188295倍,测序质量值≥20(Q20)的碱基所占比例平均为96.64%,测序质量值≥30(Q30)的碱基所占比例平均为90.48%,GC平均含量为43.04%,把Reads比对到组装好的基因组序列上,统计组装序列的GC含量和Reads覆盖深度,呈现出高度集中趋势,以上数据表明,二代测序结果质量较高。本试验经过拼接和优化后的MVV基因组全长为9193bp,命名为NM1111,将基因组序列上传Gen 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MW248464。通过基因组特征分析,预测了NM1111的基因组信息,并绘制基因组结构图;通过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各参考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4.0%~81.4%,gag、pol、vif、tat和env与各参考株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8%~86.8%(74.8%~92.4%),79.9%~83.1%(83.0%~88.2%),73.6%~77.5%(68.4%~79.9%),75.1%~82.1%(73.4%~81.9%),67.7%~69.2%(60.2%~64.1%);进化树结果表明,NM1111与A2型MVV聚为一支,基因型为A2;突变分析结果表明,Gag蛋白的MHR存在天冬氨酸(D)到谷氨酸(E)的突变,Env蛋白变异程度较大,表面蛋白V4区存在5个氨基酸插入,SU5抗原表位在氨基端有一个完全保守的基序(VRAYTYGV),在羧基端有一个高度可变的基序。本研究提供了首个内蒙古地区的MVV完整序列,填补了中国地区MVV基因组全长序列在Gen Bank数据库中的空白,为中国地区MVV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杜奕州[3](2020)在《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文中提出为初步了解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及该地区流行的优势菌株,20182019年间,于新疆南疆库车县、英吉沙县、巴楚县的5个规模化羊场随机采集健康以及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绵羊鼻拭子132份,病死羔羊的肺组织样品6份。采用PCR技术对样品进行初步鉴定,选取部分代表株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使用DNAStar、MAGE、DNAMAN软件分析其分子特征,使用邻接法构建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支原体液体培养基MTB及固体培养基MTA对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落形态,进一步采用PCR方法从分子水平确定其种属。从巴楚县、库车县和英吉沙县采集的132份绵羊鼻拭子和6份肺脏组织标本中检测出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样本20份、精氨酸支原体阳性样本16份、结膜支原体阳性样本4份,3个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0.0%、15.4%,总阳性率为29.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实验菌株分别与相关株同属一个大分枝,绵羊肺炎支原体与2017-318-25株亲缘关系较近、精氨酸支原体与E3.5、G230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膜支原体与Goat655株亲缘关系较近,绵羊肺炎支原体与精氨酸支原体均与国内分离株不属于同一分支。从40份PCR阳性样本中分离得到绵羊肺炎支原体12株,精氨酸支原体9株,未分离到结膜支原体,并扩增出与预期相符的绵羊肺炎支原体16S rRNA基因片段和支原体属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绵羊肺炎支原体与GenBank中公布的绵羊肺炎支原体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精氨酸支原体与GenBank中公布的精氨酸支原体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

丁旭[4](2020)在《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属于隐性传染病的一种,会导致绵羊出现淋巴组织增生、间质性肺炎等症状。该疾病在其他国家也比较流行。研究调查发现,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会给绵羊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该疾病的致病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控制措施。

杨惠[5](2020)在《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诱导细胞自噬参与肿瘤形成的研究》文中指出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囊膜蛋白(Envelope,Env)可在体外诱导细胞转化、体内介导肿瘤形成。JSRVEnv如何打破宿主细胞平衡引起转化,需要从细胞稳态角度探讨致瘤机制。自噬(Autophagy)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探讨JSRVEnv与自噬的研究仍是空白。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JSRV Env转化细胞中自噬的相应变化,开展如下试验:1.针对自然感染OPA肺组织进行RNA-seq分析。结果显示:OPA肺组织中差异转录本与16个受细胞自噬调控的生物学功能模块相关,并与PI3K/Akt-mTOR、MAPK等调控自噬的信号转导通路高度关联。表明自噬可能参与OPA过程。2.JSRV env全基因序列同源重组入pCMV-dR8.91后包装、纯化。通过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梯度试验,JSRV env慢病毒感染STCs最适MOI为5,感染NIH 3T3细胞最适MOI为30。表明JSRV env过表达慢病毒构建成功,并能感染STCs及NIH 3T3细胞。3.JSRV env慢病毒感染STCs及NIH 3T3细胞72h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显着增强(p<0.05),10d即可在软琼脂中形成明显集落。转化细胞注入裸鼠皮下 28d 形成明显肿瘤(STCs:1.94±0.83 cm3;NIH3T3:3.24±0.47cm3)。表明JSRV env慢病毒感染的STCs及NIH 3T3细胞发生转化。4.针对OPA肺组织和JSRVEnv转化细胞进行自噬因子检测,Beclin-1、p62表达量均显着下调(p<0.05),LC3表达量下调。JSRV Env转化细胞内自噬体数量显着降低(p<0.05)。JSRV Env与Beclin-1在OPA肺组织中共定位,JSRV Env与Beclin-1在转化细胞中共沉淀。表明JSRVEnv转化细胞的自噬稳态降低,自噬体数量减少,且JSRVEnv与Beclin-1互作。5.当使用PepstatinA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JSRV Env转化细胞中LC3Ⅱ可在短时期内大量积累。p62伴随转染时间延长(0-72h)而大量降解。表明JSRV Env转化细胞中存在完整的自噬流通。6.针对裸鼠成瘤模型(STCs:1.17±0.06 cm3;NIH 3T3:1.23±0.01 cm3)连续给予 3-MA(2mg/kg/d)和 RAPA(1mg/kg/d)28d。与对照组相比,3-MA 组及RAPA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显着下调(p<0.05)。在STCs形成的JSRVEnv肿瘤中,3-MA组E-cadherin阳性信号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Vimentin 阳性信号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RAPA组E-cadherin与Vimentin 阳性信号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表明RAPA作为自噬激活剂及mTOR抑制剂,其对肿瘤进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自噬调控,还可能与mTOR信号转导抑制相关。而3-MA是通过降低细胞自噬稳态影响细胞转化来抑制肿瘤进展。本试验揭示的OPA病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能为未来筛选OPA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构建的JSRVEnv过表达慢病毒、JSRVEnv转化细胞及JSRVEnv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均能为今后探讨JSRVEnv分子致病机制提供稳定、高效的基础研究工具。本试验探讨的自噬在JSRVEnv转化细胞中的相应变化及相关作用,可为今后OPA的预防控制提供新思路。

袁婷[6](2020)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的筛选及人工感染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接种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感染山羊气管上皮细胞和SPF鸡胚,筛选致病力强的菌株,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为Mo的病原学分析和致病力研究提供方法,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疫苗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Mo黏附山羊气管上皮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用Mo感染山羊气管上皮细胞,Mo高免兔血清为一抗,FITC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为二抗,优化Mo浓度、黏附时间及一抗、二抗工作浓度;选FL3株、MoGH3-3株和A3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荧光定量PCR测定3株菌的黏附率。(2)Mo人工感染SPF鸡胚实验:不同浓度Mo经由鸡胚卵黄囊和尿囊腔感染7日龄SPF鸡胚,观察记录鸡胚死亡情况。采集卵黄液和尿囊液进行Mo PCR鉴定和分离培养鉴定,确定Mo感染鸡胚的方式、感染剂量和分离培养最适样品。用FL3株、MoGH3-3株、A3株分别感染7日龄SPF鸡胚,统计鸡胚死亡率和分离培养结果。(3)Mo人工感染实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实验室鸡胚感染试验筛选的菌株,经由鼻腔和气管人工感染6只山羊,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Mo抗体变化,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肺脏中Mo分布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比较感染组肺脏、肝脏、肾脏和脾脏等组织中Mo的载荷量。结果:(1)筛选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最优反应条件为:菌液浓度为1×108CCU/mL,粘附时间为2h,一抗工作浓度1:200,二抗工作浓度1:250;3株均能感染山羊气管上皮细胞且表现出不同强度的荧光,FL3株荧光强度>MoGH3-3株>A3株;FL3株对山羊上皮细胞的黏附力(6.35%)大于MoGH3-3株(5.12%)和A3株(3.12%)。(2)筛选的Mo感染鸡胚的最佳条件为:经卵黄囊接种0.2 mL的109CCU/mL的Mo,分离病原的最佳部位为卵黄液;3株Mo均能感染和致死亡鸡胚:其中FL3株致鸡胚死亡率为45%,高于MoGH3-3株(40%),二者均高于A3株(25%);FL3株感染的鸡胚卵黄液中分离培养阳性率为100%,高于MoGH3-3株(85%)及A3株(90%)。(3)FL3株感染后山羊出现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精神沉郁等症状;感染后7d Mo血清抗体上升至阳性(OD≥0.3);剖检显示感染组1只羊肺脏尖叶肉变,1只羊肺脏与心脏和胸壁粘连,从感染组羊肺脏、鼻拭子、肺门淋巴结样品中分离到病原;HE染色观察到感染组羊肺泡隔增宽、肺泡和细支气管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等间质性肺炎病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o分布在肺脏的细胞质和细胞间质;q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山羊的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中Mo载荷量不同:肺脏显着高于肾脏、肝脏和脾脏(P<0.05)。结论:(1)筛选出对山羊气管上皮细胞黏附力较强菌株FL3株。(2)初步建立Mo鸡胚感染模型,使用该模型证实Mo FL3株对鸡胚的致病死率最高。(3)FL3菌株对山羊致病力强,与细胞黏附实验和鸡胚感染试验结果一致,可作为Mo疫苗研究的候选株。

倪文浩[7](2019)在《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绵羊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极强接触性传染病,对新疆养羊业发展危害极其严重。本研究针对该病通过血清学调查,可以了解新疆地区规模化羊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of sheep)的感染情况。对候选基因NLRP3 SNP位点筛查,探究该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新疆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和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的4个绵羊品种共1628只未免疫羊只的血清样本采用绵羊肺炎支原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了绵羊肺炎支原体抗原和抗体血清学检测。在此试验基础上以NLRP3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该基因编码区(CDS)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对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鉴定基因型分布规律;对错义突变位点进行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血清学调查后发现,新疆两个地区不同绵羊品种均存在MP感染。伊犁地区绵羊MP-抗原(Ab)阳性率为20.29%、MP-抗体(Ab)阳性率为16.62%,其中哈萨克羊MP-Ag阳性率为20.04%、MP-Ab阳性率为23.22%;萨福克羊MP-Ag阳性率为20.61%、MP-Ab阳性率为8.30%。巴州地区绵羊MP-Ag阳性率为14.42%,MP-Ab阳性率为14.65%,其中巴音布鲁克羊MP-Ag阳性率为17.91%、MP-Ab阳性率为18.65%,杜泊羊MP-Ag阳性率为11.08%、MP-Ab阳性率为11.08%;萨福克羊MP-Ag阳性率为14.70%、MP-Ab阳性率为13.23%。通过对NLRP3基因编码区(CDS)SNP位点分析,筛选出14个编码区SNP位点,其中在第3外显子rs161871942位点发生错义突变,氨基酸由蛋氨酸改变为精氨酸(M645R)。NLRP3基因第3外显子rs161871942(M645R)位点在四个绵羊品种中存在三种基因型:GG、GA和AA,部分绵羊品种在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NLRP3基因第5外显子rs403816614位点在哈萨克羊、萨福克羊和杜泊羊有三种基因型:TT、TG和GG,巴音布鲁克羊存在GG和TG基因型;哈萨克羊和萨福克羊的在该位点基因型分布与杜泊羊基因型分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巴音布鲁克羊在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杜泊羊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着(P<0.01)。NLRP3基因第8外显子rs109222749位点在哈萨克羊和巴音布鲁克羊有三种基因型:CC、CT和TT,在萨福克羊和杜泊羊群体中有CC和CT基因型;四个绵羊品种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显着(P<0.05)。在NLRP3基因第3外显子rs161871942(M645R)位点上哈萨克羊和杜泊羊MP-Ab阳性和MP-Ab阴性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萨福克羊和巴音布鲁克羊MP-Ab阳性与MP-Ab阴性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均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学结果表明,绵羊支原体感染在新疆南疆巴州地区和北疆伊犁地区的规模化羊场的不同绵羊品种中均普遍发生;不同地区不同绵羊品种中绵羊支原体肺炎抗体ELISA检测中,新疆本地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抗体检出阳性率高于同一地区的外来引进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的绵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抗体水平感染率不同。NLRP3基因的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可能与哈萨克羊和杜泊羊MP感染率有相关性;该位点可能与萨福克羊和巴音布鲁克羊MP感染率无相关性。本研究为评估新疆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和绵羊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杨义琴[8](2018)在《小反刍动物慢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小反刍动物慢病毒(SRLV)是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和梅迪-维斯纳病毒(MVV)的统称,主要引起山羊和绵羊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表现为山羊的关节炎、脑脊髓炎和绵羊的间质性肺炎等。这两种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即CAEV多感染山羊,而MVV倾向于感染绵羊。但近年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可跨种感染,并且基于病毒pol-gag基因序列可分为A、B、C、D和E五个亚群,当前建立的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仅适用于部分基因亚群毒株的检测,因而建立通用的CAEV和MVV核酸检测方法极为必要。本研究对GenBank公布的31株SRLV前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筛选出vif基因上约150bp的序列作为诊断标记物并设计简并引物,通过全基因合成方法获得该序列作为PCR反应的阳性对照模板,以此建立了SRLV通用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SYBR Green I染料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验证建立的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CAEV人工感染动物试验,并于感染前70天、10天;感染后第4天、8天、15天、23天、28天、42天、58天、71天、84天、99天、113天采集5mL的抗凝血。每次采血后,在72小时内,取1mL全血提取总DNA进行CAEV前病毒DNA的检测;随后,将抗凝血离心后取200μL的血浆用于提取病毒的RNA并反转录为cDNA,使用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来检测病原及其载量,并使用IDEXX SRLV抗体筛查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此外,采集了2017-2018年间新疆乌鲁木齐县、阿克苏、乌苏、巴楚县、富蕴县等地区的165只山羊样本进行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位于SRLV vif基因上的150bp序列可作为其通用诊断标识物,建立的通用PCR检测方法,其敏感性为103个分子拷贝数,并初步证实其可用于CAEV和MVV野毒株RNA和前病毒DNA的检测;使用SYBR Green I染料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其敏感性不低于100个分子拷贝数,线性范围为102-107分子拷贝数,且可用于CAEV动物感染的检测,较感染抗体被检出的时间提前。此外,在乌苏县和巴楚县分别检出25%和20%的CAEV血清学阳性样本,新疆地区CAEV血清学阳性率为2.4%,再次证实新疆有该病的流行。该研究建立的方法有望用于我国SRLV的病原学检测,并提示新疆地区有必要开展大范围的CAEV流行病学调查以掌握其流行情况、制订防控方案。

艾合买提·艾开木[9](2013)在《卡拉库尔羊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血清学调查和组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检测卡拉库尔羊血清中绵羊慢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平均血清阳性率,本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共采集约1075份血清样品,运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的方法对新疆卡拉库尔羊进行连续18个月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血清的平均阳性率为1.1%。通过临床诊断,被检查的新疆卡拉库尔羊未出现典型的绵羊慢病毒感染的症状。通过血清学检查后的阳性病例剖检,经病理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没有特异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发生,血管与关节滑膜没有OPP性损伤,有轻度的淋巴细胞性乳腺炎。得出结论新疆卡拉库尔羊的乳腺与肺部病变率低,从病理学上证实新疆卡拉库尔羊为抗绵羊慢性病毒较强的品种。以此为新疆牧民选育抗绵羊慢性病毒的绵羊品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艾合买提·艾开木,阿合买提·买买提[10](2011)在《自然感绵羊慢性病毒对新疆卡拉库尔羊品种敏感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用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实验感染新疆卡拉库尔羊,为证实新疆卡拉库尔羊对OvLV美国株(OPPV)的敏感性很低,且呈现亚临床性感染。【方法】琼扩试验(AGID)检查血清OvLV抗体和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特征性病变的靶器官。【结果】只有33%的受试羊在首次检查时出现内线和外线,乳腺是最敏感的靶器官,其次是肺。【结论】通过对自然感染绵羊慢性病毒新疆株的新疆卡拉库尔羊的研究,证实了新疆卡拉库尔羊是对OvLV的低敏感性品种。

二、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重组SPLUNC1体外抗绵羊肺炎支原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SPLUNC1 的研究进展
        2.2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2.3 间接免疫荧光法概述
        2.4 嗜酸性粒细胞与疾病
        2.5 α1-抗胰蛋白酶概述
    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SPLUNC1 基因在两种绵羊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绝对定量标准品的制备
        1.4 阿勒泰羊与多胎萨福克羊SPLUNC1 基因各组织器官表达差异分析
        1.5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质量验证
        2.2 绝对定量标准品制备
        2.3 序列比对
        2.4 绵羊各组织器官内SPLUNC1 基因m RNA表达差异比较
        3.讨论
        小结
    试验二 绵羊SPLUNC1 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纯化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试验三 重组SPLUNC1 蛋白对体外培养的MO代谢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酸化测定rSPLUNC1对MO代谢的作用
        1.3 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小结
    试验四 重组SPLUNC1 蛋白对体外培养的MO黏附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绵羊肺炎支原体黏附情况
        2.结果
        2.1 MO培养结果
        2.2 细胞培养结果
        2.3 不同浓度rSPLUNC1 对支原体黏附的影响
        3.讨论
        小结
    试验五 重组SPLUNC1 蛋白介导嗜酸性粒细胞杀伤MO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与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
        1.5 rSPLUNC1 介导嗜酸性粒细胞杀伤MO的影响
        1.6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嗜酸性粒细胞分离结果
        2.2 rSPLUNC1 介导EOS杀伤MO的结果
        3.讨论
        小结
    试验六 α1-抗胰蛋白酶介导rSPLUNC1抗MO的调节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α1-抗胰蛋白酶介导rSPLUNC1抗MO的调节作用
        1.4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对硝基苯胺标准曲线
        2.2 MO16S rRNA PCR扩增结果
        2.3 质粒验证结果
        2.4 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生成
        2.5 α1-AT介导rSPLUNC1抗MO调节作用的影响
        3.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内蒙古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梅迪-维斯纳病毒概述
        1.1.1 MVV的流行病学
        1.1.2 MVV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3 MVV致病机制
    1.2 梅迪-维斯纳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1.2.1 MVV的基因组特征
        1.2.2 MVV编码蛋白的功能
        1.2.3 MVV的理化特性
        1.2.4 MVV的分类
    1.3 梅迪-维斯纳病毒感染的诊断
        1.3.1 电镜观察病毒粒子
        1.3.2 血清学检测
        1.3.3 核酸探针
        1.3.4 病理组织学观察
        1.3.5 PCR扩增技术
    1.4 梅迪-维斯纳病毒感染的防治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试验一梅迪-维斯纳病毒的鉴定与纯化
    2.1 试验材料
        2.1.1 样本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HE染色肺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2.2.2 MVV PCR鉴定
        2.2.3 梅迪-维斯纳病毒的纯化
        2.2.4 电镜观察
    2.3 试验结果
        2.3.1 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2.3.2 肺组织MVV PCR鉴定结果
        2.3.3 病毒纯化结果
        2.3.4 电镜观察
    2.4 讨论
3 试验二梅迪-维斯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3.1 试验材料
        3.1.1 样本来源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RNA的提取
        3.2.2 反转录
        3.2.3 文库构建
        3.2.4 数据质控与基因组组装
        3.2.5 测序结果验证
    3.3 试验结果
        3.3.1 样品制备
        3.3.2 测序数据分析
        3.3.3 组装结果统计
        3.3.4 PCR扩增结果
        3.3.5 序列比对结果
    3.4 讨论
4 试验三梅迪-维斯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样本来源
        4.1.2 参考序列
        4.1.3 分析软件
    4.2 试验方法
        4.2.1 基因组组成分析
        4.2.2 同源性分析
        4.2.3 遗传进化分析
        4.2.4 突变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全基因组结构特征
        4.3.2 同源性分析结果
        4.3.3 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4.3.4 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4.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支原体疾病研究进展
        1.1.1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1.2 其它支原体疾病
    1.2 支原体生物学特性
    1.3 支原体培养特性
    1.4 支原体疾病流行特征
        1.4.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4.2 临床症状
        1.4.3 病理变化
        1.4.4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
    1.5 防治措施
    1.6 疫苗研究进展
    1.7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试剂配制
        2.1.4 样品DNA的提取
        2.1.5 PCR检测
        2.1.6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2 结果
        2.2.1 PCR检测结果
        2.2.2 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试剂配制
        3.1.4 样品处理及接种纯化
        3.1.5 样品DNA提取
        3.1.6 PCR鉴定
        3.1.7 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
    3.2 结果
        3.2.1 菌落形态学鉴定结果
        3.2.2 PCR鉴定及同源性比较
    3.3 讨论
第4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非进行性肺炎的病理研究
2 羊呼吸道肺炎霉形体研究
3 羊肺炎霉形体病原特征研究
4 试验传播研究
5 结语

(5)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诱导细胞自噬参与肿瘤形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OPA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1.2.1 OPA的分布
        1.2.2 OPA人工感染模型及JSRV啮齿动物模型构建
        1.2.3 OPA的预防和控制
    1.3 JSRV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1.3.1 JSRV的复制
        1.3.2 JSRV的致瘤机制
    1.4 细胞自噬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1.4.1 细胞自噬的分类
        1.4.2 细胞自噬形成过程与自噬相关基因(ATG)调控
        1.4.3 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
        1.4.4 肿瘤与细胞自噬
        1.4.5 自噬研究方法
        1.4.6 调节自噬作用的相关药物
    1.5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本研究的意义
    1.7 本试验技术路线
2 试验一 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肺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仪器设备
        2.1.3 试验试剂
        2.1.4 试验分析软件
        2.1.5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自然感染OPA病理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
        2.2.2 自然感染OPA病例JSRV Env的表达检测
        2.2.3 OPA和健康羊肺组织高质量测序数据的产生和筛选
        2.2.4 自然感染OPA和健康对照之间的转录本比较概况
        2.2.5 DEGs的GO富集分析
        2.2.6 DEGs的KEGG富集分析
        2.2.7 自然感染OPA中上调和下调功能模块分析
        2.2.8 通过RT-qPCR验证RNA-Seq结果
    2.3 讨论
        2.3.1 典型OPA病例筛选
        2.3.2 转录组数据分析处理
        2.3.3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2.3.4 DEGs富集的生物学功能
        2.3.5 DEGs富集的信号转导通路
        2.3.6 OPA分子致癌机制
    2.4 小结
3 试验二 JSRV env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最佳转染效率测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细胞与载体
        3.1.2 试剂
        3.1.3 仪器
        3.1.4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
        3.2.1 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
        3.2.2 JSRV env重组慢病毒包装
        3.2.3 纯化的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
        3.2.4 JSRV env慢病毒感染STCs及NIH 3T3细胞
    3.3 讨论
        3.3.1 OPA病原分离与复制
        3.3.2 基因过表达基本方式
        3.3.3 慢病毒载体与真核质粒的比较
        3.3.4 JSRV env过表达载体优势
    3.4 小结
4 试验三 慢病毒介导JSRV env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
        4.1.2 试剂与耗材
        4.1.3 仪器
        4.1.4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
        4.2.2 细胞划痕试验
        4.2.3 Transwell侵袭试验
        4.2.4 琼脂糖克隆形成试验
        4.2.5 裸鼠成瘤试验
    4.3 讨论
        4.3.1 JSRV Env引起的细胞增殖作用
        4.3.2 JSRV Env引起的细胞转化
        4.3.3 JSRV Env引起的皮下肿瘤
    4.4 小结
5 试验四 JSRV Env转化细胞相关自噬因子及自噬体检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组织及细胞
        5.1.2 抗体
        5.1.3 试验耗材及仪器
        5.1.4 试验试剂
        5.1.5 主要缓冲液及试剂配制
        5.1.6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
        5.2.1 OPA肺组织自噬因子表达分布
        5.2.2 OPA肺组织自噬因子Western blotting检测
        5.2.3 JSRV Env过表达细胞自噬因子Western blotting检测
        5.2.4 JSRV Env与Beclin-1互作
        5.2.5 透射电镜观察JSRV Env转化细胞中的自噬体
        5.2.6 CYTO-ID(?)自噬检测试剂盒检测自噬体
    5.3 讨论
        5.3.1 细胞自噬因子检测
        5.3.2 自噬体的观察研究
        5.3.3 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
    5.4 小结
6 试验五 JSRV Env转化细胞自噬流通状态检测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细胞
        6.1.2 抗体
        6.1.3 试验耗材及仪器
        6.1.4 试验试剂
        6.1.5 主要缓冲液及试剂配制
        6.1.6 试验方法
    6.2 试验结果
        6.2.1 P62降解试验
        6.2.2 LC3 Ⅱ turnover试验
    6.3 讨论
        6.3.1 细胞自噬流的检测
        6.3.2 自噬与细胞稳态
        6.3.3 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流变化
    6.4 小结
7 试验六 雷帕霉素及3-甲基腺嘌呤调控细胞自噬影响JSRV Env肿瘤形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组织及细胞
        7.1.2 抗体
        7.1.3 试验耗材及仪器
        7.1.4 试验试剂
        7.1.5 主要缓冲液及试剂配制
        7.1.6 试验方法
    7.2 试验结果
        7.2.1 JSRV Env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
        7.2.2 裸鼠腹腔给药试验
        7.2.3 JSRV Env裸鼠皮下肿瘤Western blotting检测
        7.2.4 JSRV Env裸鼠皮下肿瘤病理组织学观察
        7.2.5 JSRV Env裸鼠皮下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7.3 讨论
        7.3.1 肿瘤的发生发展
        7.3.2 JSRV Env裸鼠皮下肿瘤生成
        7.3.3 肿瘤与细胞自噬
        7.3.4 细胞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7.4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的筛选及人工感染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目的与意义
    2.研究内容
    3.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绵羊肺炎支原体概述
        3.2 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概述
        3.3 支原体感染模型概述
        3.4 绵羊肺炎支原体人工感染研究进展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绵羊肺炎支原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建立
        1.3 不同菌株免疫荧光强度比较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黏附率
        2.结果
        2.1 绵羊肺炎支原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条件筛选
        2.2 不同菌株免疫荧光强度结果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3.讨论
        小结
    试验二 绵羊肺炎支原体人工感染SPF鸡胚的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菌株和鸡胚的培养
        1.3 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鸡胚条件筛选
        1.4 鸡胚组织的PCR检测
        1.5 绵羊肺炎支原体对鸡胚的致病性检测
        2.结果
        2.1 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胚体变化
        2.2 接种方法的确定
        2.3 接种剂量的确定
        2.4 不同菌株感染结果
        3.讨论
        小结
    试验三、绵羊肺炎支原体人工感染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Mo人工感染
        1.3 病原学检测
        1.4 血清学检测
        1.5 人工感染羊组织病理变化观察
        1.6 人工感染羊组织中Mo载荷量检测
        2.结果
        2.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2.2 病原学检测结果
        2.3 人工感染羊血清Mo抗体检测结果
        2.4 人工感染羊大体解剖病理变化
        2.5 人工感染羊组织病变结果
        2.6 人工感染羊不同组织中Mo载荷量测定
        3.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绵羊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2.1.1 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类地位及形态学
        2.1.2 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性
        2.1.3 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
        2.1.4 绵羊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
        2.1.5 绵羊肺炎支原体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6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诊断及检测技术
        2.1.7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防治途径
        2.1.7.1 抗生素药物治疗
        2.1.7.2 疫苗免疫接种
        2.1.7.3 环境卫生控制
        2.1.7.4 培育抗病品系
        2.2 抗病的机理及遗传学
        2.2.1 抗病的概念
        2.2.2 抗病的机理
        2.2.3 抗病的遗传基础
        2.2.4 抗病育种的途径
        2.2.5 与绵羊支原体肺炎相关的基因
        2.2.5.1 MBL基因
        2.2.5.2 MHC基因
        2.2.5.3 NLRP3 基因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1 主要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支原体肺炎血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2 血样收集与处理
        1.3 Sheep MP抗原抗体ELISA检测
        1.3.1 Sheep MP抗体检测
        1.3.2 Sheep MP抗原检测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伊犁丶巴州地区不同品种绵羊血清中MP-Ab ELISA检测结果
        2.2 伊犁丶巴州地区不同品种绵羊血清中MP-Ag ELISA检测结果
        2.3 伊犁地区哈萨克羊(成年羊与羔羊)血清中MP-Ab和 MP-Ag ELISA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年龄阶段的绵羊对MP抗体水平阳性率比较
        3.2 不同绵羊品种对MP抗体水平阳性率比较
        3.3 不同绵羊品种对MP抗原水平阳性率比较
        4 小结
    试验二 NLRP3 基因与绵羊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1 试验材料采集
        1.2 主要生物试剂
        1.3 试验设备
        1.4 试验方法
        1.4.1 血液DNA提取
        1.4.2 引物设计
        1.4.3 PCR扩增
        1.4.4 PCR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
        1.4.5 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NLRP3 基因外显子SNP位点的筛选
        2.2 NLPR3基因遗传学分析
        2.2.1 不同绵羊品种NLRP3 基因第3 外显子rs161871942位点(M645R)分析
        2.2.2 不同绵羊品种NLRP3 基因第5 外显子rs403816614 位点分析
        2.2.3 不同绵羊品种NLRP3 基因第8 外显子rs109222749 位点分析
        2.3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MP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
        2.3.1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哈萨克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2.3.2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萨福克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2.3.3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巴音布鲁克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2.3.4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杜泊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绵羊NLRP3 基因SNP位点多态性筛查
        3.2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rs403816614 位点和rs109222749 位点的遗传变异分析
        3.3 NLRP3 基因第三外显子rs161871942位点(M645R)与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小反刍动物慢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常用缩写词英汉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小反刍动物慢病毒的历史与分布
        1.1 CAEV的历史与国内外分布
        1.2 MVV的历史与国内外分布
    2 病毒形态、理化、分子生物学特征
        2.1 病毒形态、理化特征
        2.2 分子生物学特征
    3 致病机理
    4 流行病学特征
    5 临床症状
        5.1 CAEV的临床症状
        5.2 MVV的临床症状
    6 检测技术
        6.1 血清学检测
        6.2 病原学检测
    7 防治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小反刍动物慢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提取前病毒DNA和病毒RNA
        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2.4 靶序列的合成与制备
        2.5 PCR扩增与电泳
        2.6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简并引物的设计和靶序列的比对
        3.2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3 PCR扩增方法的验证
        3.4 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5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应用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的动物感染试验与检测方法的应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试验前准备
        2.2 攻毒试验
        2.3 样品采集
        2.4 感染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清学检测结果
        3.2 PCR检测结果
        3.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三 新疆部分地区山羊-关节炎脑炎的初步调查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血液样品处理
        2.2 PCR检测
        2.3 血清学检测
        2.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PCR扩增结果
        3.2 血清学检测结果
        3.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卡拉库尔羊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血清学调查和组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绵羊慢病毒的研究进展
    1.1 绵羊慢病毒病发生的历史
    1.2 病原及发病机理
    1.3 品种的敏感性
    1.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5 诊断
    1.6 研究进展
第2章 卡拉库尔羊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第3章 卡拉库尔羊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组织学检查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新疆卡拉库尔对绵羊慢病毒的血清学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
    4.2 新疆卡拉库尔羊对绵羊慢病毒的抗体类型与抗体消长
    4.3 病毒分离
    4.4 病原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4.5 新疆卡拉库尔羊对绵羊慢病毒的品种敏感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组SPLUNC1体外抗绵羊肺炎支原体研究[D]. 李珂儿.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内蒙古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D]. 赵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D]. 杜奕州.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4]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J]. 丁旭. 吉林畜牧兽医, 2020(06)
  • [5]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诱导细胞自噬参与肿瘤形成的研究[D]. 杨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6]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的筛选及人工感染试验[D]. 袁婷.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比较研究[D]. 倪文浩.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8]小反刍动物慢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D]. 杨义琴.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9]卡拉库尔羊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血清学调查和组织学研究[D]. 艾合买提·艾开木.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5)
  • [10]自然感绵羊慢性病毒对新疆卡拉库尔羊品种敏感性研究[J]. 艾合买提·艾开木,阿合买提·买买提. 新疆农业科学, 2011(10)

标签:;  ;  ;  ;  ;  

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病因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