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四卷混沌系统的复杂结构(英文)

4-四卷混沌系统的复杂结构(英文)

一、4-涡卷(Four-scrolls)混沌系统的复合结构(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陈娇娇[1](2021)在《基于超混沌和多涡卷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基于混沌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迫切的需要运用混沌系统独特的性质。借助各类忆阻器模型对现有的混沌系统进行改进,可以构建出动力学行为更加复杂的混沌系统。混沌系统的类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与密码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首先通过分析混沌的定义和基本的特征,得出了判定混沌的方法,且描述了基于混沌系统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在实验仿真和数值分析的方法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忆阻器的超混沌系统和一个多涡卷混沌系统。此外,对两个系统分别进行了基本的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同时,设计了新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磁控忆阻器设计了一个新的超混沌系统,此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呈现出复杂的动力学行为。随后通过系统的平衡点、Poincare映射、Lyapunov指数等结果分析了该系统的混沌特性。此外,通过SPICE仿真软件实现了该系统的电路。SPICE仿真和数值分析的一致性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最后,设计了一个包含两次加密的图像加密算法。经典的三维Lorenz系统用于第一次加密,而超混沌系统用于第二次加密,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加密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2)基于正弦函数非线性项设计了一个新的三维混沌系统,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该系统可以产生不同涡卷的吸引子。借助系统的功率谱、Lyapunov指数等数值模拟的结果,证明了该多涡卷混沌系统具备产生混沌的能力。此外,迭代该系统产生的随机序列可以通过FIPS 140-2随机数测试的全部项目。最后,设计了一个彩色图像加密算法。该方案主要包含了置乱和扩散这两个步骤,且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彩色图像实现加密。采用直方图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的方法,验证了该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将动力学特性丰富的混沌系统应用到数字图像加密算法中,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熊志利[2](2020)在《基于忆阻器的混沌同步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忆阻器是一种表示磁通与电荷关系的电路器件,与电阻、电容和电感并称为电路的四个基本元件。由于它具有记忆功能、非易失性、纳米结构、速度快及非线性等特性,在人工神经网络、智能计算机系统、非易失性存储以及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等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非线性电路系统中动力学特征复杂的混沌信号(或者超混沌信号)的获取与混沌同步控制理论一直是研究热点。在电路设计中加入忆阻器有益于产生更为复杂的动态特性的混沌信号,忆阻器的出现为混沌系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构或异构忆阻器混沌系统的混沌信号同步控制在图像加密和保密通信领域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忆阻器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及其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参数未知、执行机构的饱和以及系统外部扰动和内部不确定项的忆阻器混沌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滑模同步控制算法、基于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投影同步控制算法、可变脉冲同步控制算法以及自适应多开关同步控制算法,并将忆阻器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多开关同步控制算法应用到图像加密中。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概括如下:(1)针对具有未知参数的忆阻器超混沌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积分滑模同步控制器。首先,分析了一种隐藏吸引子的超混沌系统的特性,即系统具有两个正的李雅普诺夫指数,没有平衡点。然后,设计了一种忆阻器超混沌系统的自适应积分滑模同步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同步控制方案的稳定性与可行性。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忆阻器混沌系统在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策略的作用下能够快速达到同步。(2)针对忆阻器混沌系统的外部扰动和内部不确定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投影同步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一个四阶忆阻器混沌系统,并通过模拟电路实现忆阻器以及忆阻器混沌电路系统。然后,设计了一种超螺旋观测器来观测系统的外部扰动和内部不确定项。接着,设计了一种保证忆阻器混沌系统有限时间同步的有限时间控制器。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3)针对执行器饱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忆阻器混沌系统的可变脉冲同步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一个四阶忆阻器混沌的电路模型,设计了一种执行器饱和的可变脉冲控制器。然后,采用了两种脉冲时间窗方法:左端点法和中心点法,对脉冲输入时刻的误差进行分析,得到了保证忆阻器混沌系统渐近同步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变脉冲控制方法与固定脉冲控制方法相比,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加可靠。(4)针对不确定参数的高阶忆阻器混沌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多开关同步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一种具有不确定参数的高阶忆阻器超混沌系统的动态特性,并通过模拟电路实现了忆阻器混沌系统。然后,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多开关控制器,实现了两个高阶忆阻器超混沌系统的同步,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同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同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5)设计了一种忆阻器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多开关同步图像加密算法。首先,详细阐述了图像加密解密的过程。然后,对图像加密前后信息的相关性和直方图的统计分析。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图像加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夏晓珠[3](2019)在《基于忆阻器的多涡卷Jerk混沌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忆阻器是一种纳米级尺寸、功耗低、具有记忆性的非线性元件。近年来,利用忆阻器构建新型混沌系统的研究有很多,与传统的混沌电路相比较,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电路除了表现出对参数的敏感性,对忆阻器的初始状态也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具有更复杂多样的动力学特性。如何在混沌电路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忆阻器的优势,获取伪随机性更强、复杂度更高的混沌信号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构建能产生多涡卷吸引子的忆阻型混沌系统,是目前混沌电路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Jerk混沌系统,本文提出一类无平衡点的忆阻型复合多涡卷隐藏吸引子混沌系统和一类四阶忆阻型多涡卷超混沌系统。具体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建立一类能产生复合隐藏吸引子的忆阻型多涡卷Jerk混沌系统。运用常见的混沌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系统方程结构简单,却能产生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动力学现象。仅改变一个系统参数,就可呈现出混沌、超混沌、周期、准周期等多种状态,其中还包括隐藏单涡卷到隐藏复合六涡卷吸引子的状态切换;系统参数不变,改变忆阻器的初始值,观察到多个隐藏吸引子共存的多稳态和超级多稳态现象;此外,调节模拟仿真系统的时间,还观察到系统具有暂态混沌现象。对系统进行硬件电路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和Matlab仿真结果相一致。(2)提出两种新的非理想的多分段三次非线性压控忆阻器模型,设计出忆阻器模型的等效实现电路,通过仿真实验,证实了忆阻器模型设计的正确性。将这两个忆阻器模型引入到三阶Jerk电路中,构建了一个没有额外引入其它非线性函数就能产生多涡卷吸引子的四阶忆阻型多涡卷超混沌Jerk系统。对系统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改变系统参数,发现系统不仅呈现出混沌、超混沌、周期等多种状态,还产生了暂态混沌现象。同时,系统还存在无限多个涡卷吸引子共存的超级多稳态现象。最后,对系统进行Multisim仿真和硬件电路实现,其实验结果与Matlab计算结果相一致。

李平[4](2017)在《CCCII及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混沌,一门21世纪新兴学科,是一种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的确定性的非线性的随机运动。由于其独特的运动特性,被广泛用于保密通信、数学、生物等诸多领域,并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近年来以电流模式器件实现多涡卷混沌电路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电流控制电流传输器(Current Controlled Current Conveyor,CCCII)的设计以及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混沌发展的背景及意义,以及CCCII、基于电流模式器件的多涡卷混沌电路、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混沌的基本理论、蔡氏混沌电路和CCCII的基本理论。在阅读了大量电流传输器文献和CCCII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共源共栅及X端和Y端串联的新型CMOS CCCII,然后利用电流传输器构建变形蔡氏电路。最后对提出的新型的CMOS CCCII电路结构利用PSPICE进行仿真,验证新型CMOS CCCII的端口特性;另外,本文利用电流传输器构建变形蔡氏混沌电路中的非线性函数电路,形成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最后利用Multisim对其进行仿真,验证了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混沌现象。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对基于电流模式器件的多涡卷混沌电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电流模式器件与电压模式器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列出了一系列基于电流模式器件的多涡卷混沌电路,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基于CCCII的多涡卷混沌电路进行了展望。(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MOS CCCII结构。提出的电路采用了共源共栅的电流镜、X端与Y端均采用MOS复合管串联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较大的线性范围,功耗较低,端口寄生电阻可控的特性,最后利用PSPICE采用0.18um工艺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提出的电路的可行性。(3)基于电流传输器构建变形蔡氏混沌电路。利用电流传输器构建变形蔡氏混沌电路中的非线性函数电路,形成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最后利用Multisim对其进行仿真,验证了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混沌现象。

李鑫[5](2016)在《多翼与多涡卷混沌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沌理论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前沿领域,它与量子物理、相对论一起被称为是二十世纪的三项重要科学发现,所以,对它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十一世纪,非线性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是如何更好地应用混沌系统,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探索研究:一个是探索多涡卷(多翼)混沌吸引子产生的新方法,以期产生复杂度更高的多涡卷(多翼)混沌信号;另一个是混沌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将忆阻器应用到混沌电路设计中,并利用忆阻器的非线性,设计出各类新型忆阻器混沌电路。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多涡卷(多翼)混沌系统和忆阻器混沌电路设计两个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推导出了一个广义Lorenz下的统一混沌系统。通过改变系统的控制参数,可以实现经典蝴蝶吸引子混沌系统和分段线性混沌系统这两大类混沌系统,主要包括:Lorenz系统、Chen系统、Lü系统、Lü吸引子的复合结构、Chen吸引子的复合结构、分段线性Lorenz系统、分段线性Chen系统以及第一类模拟Lorenz系统等。为了在电路中观察各子系统的混沌吸引子,设计了统一系统的实现电路,通过开关的切换控制可以实现统一系统下的各子系统,Pspice仿真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正确性和物理可实现性。(2)针对能够产生四翼混沌吸引子的四维混沌系统,通过引入多个线性状态反馈控制项和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项,建立了一个新型多翼统一混沌系统。在不同的系统参数下,系统均能产生关于原点对称的真实四翼混沌吸引子,还能产生蝴蝶吸引子、蝙蝠形吸引子和新型多翼混沌吸引子等多种形态。对该系统进行基本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如平面相图、耗散性、功率谱、Poincare截面图、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和分岔图,从而详细讨论系统参数对混沌行为的敏感性。(3)利用磁控忆阻器、电感和电容三个元件并联巧妙地构造了一类简单的并联型忆阻器混沌电路,采用常规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系统的基本动力学行为。同时,为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设计了相应的仿真电路,Pspice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在不改变并联型忆阻器混沌电路原有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脉冲激励,并调节合适的脉冲幅度和宽度,实现系统平衡点的扩展,产生了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继而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忆阻型多涡卷混沌电路。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产生一类不同于蔡氏电路的奇怪吸引子,且吸引子的个数随脉冲激励个数的增加而增加。

高智中,韩新风,章毛连[6](2012)在《一个新的混沌系统及其电路仿真》文中研究表明构造了一个新的三维自治混沌系统,该系统含有两个参数、两个非线性项.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Lyapunov指数谱和分岔图等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系统的丰富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系统是耗散的,系统存在两个不稳定平衡点,系统的轨线是有界的,当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是混沌的.最后根据新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具体的实际电子电路,给出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的电路实验相图,与数值仿真结果是一致的.

葛兆龙[7](2011)在《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压低渗气田在我国分布广,储量大,占已探明气藏的80%以上。但由于孔隙度、渗透率和压力低,造成产能低,经济效益差。为了提高天然气产量,解决“气荒”难题,目前大都采用射孔压裂的方式改造地层,增加气井产量。但是常规射孔方式射孔深度浅,孔眼直径小,施工时间长,易引起气井压实伤害,造成气藏渗透率低,增产效果差等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采用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加低渗气藏的渗透率以提高天然气产量的新思路。本文对脉冲磨料射流形成机理、脉冲磨料射流特性及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四川盆地某气井进行现场实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首次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通过深入分析自激振荡喷嘴腔室内部流场变化规律、内外流场动压力变化规律、速度矢量变化规律、湍流强度分布规律,揭示了自激振荡脉冲水射流产生机理;并结合振荡、空泡溃灭对磨料在射流中的影响以及固体磨料在脉冲水射流中的分布规律揭示脉冲磨料射流的形成机理。②结合大涡模拟计算和实验室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低渗气藏射孔增产的自激振荡磨料喷嘴设计准则,即:腔径比(L/d1)为2.33.3,前后喷嘴直径比(d2/d1)为1.21.3。自主研发出脉冲磨料射流井下射孔测试系统,该系统由脉冲磨料射流发生装置、脉动压力测试装置、适用PIV测试的围压试验装置、井下冲蚀模拟试验装置组成,研究了脉冲水射流压力振荡特性、脉冲空化特性、高度聚能特性,试验研究表明:自激振荡喷嘴出口峰值压力是普通连续射流压力的2.5倍,且波峰和波谷不完全对称;脉冲水射流空泡云长度随振荡腔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空泡云长度随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少;脉冲磨料射流冲蚀套管模拟试件(8mm钢板+30mm水泥试件)直径和深度是普通磨料射流冲蚀试件的1.9倍和4.7倍左右。③根据低渗气藏的赋存特征和开发特点,结合脉冲磨料射流自身特性,揭示了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脉冲磨料射流增加射孔面积和深度,降低射孔压力,避免了炮弹射孔造成的二次污染,机械振动作用以超声波形式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引起声压变化,消除气阻,空泡溃灭瞬间形成激波,扩大岩石的孔隙半径,增强微裂隙作用,有利于后续填砂压裂作用,空泡溃灭瞬间产生局部高温,声波辐射产生热作用,降低天然气体粘度,提高渗流速度。④首次开发出适用于低渗气藏射孔的自激振荡磨料喷嘴并在四川地区某气井进行射孔增产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目的层位冲蚀出清洁渗流通道,解除近井地带储层污染,与常规喷嘴射孔压裂相比,能够降低破裂压力10-20MPa,施工后比施工前日产量提高了35倍,日产量约是相邻井位常规射孔压裂获气量的1.5倍,有效提高了气井的产量,增产效果良好。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首次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揭示了自激振荡脉冲水射流和脉冲磨料射流的产生机理;建立了适用于低渗气藏射孔增产的自激振荡磨料喷嘴设计准则,自主研发出脉冲磨料射流井下射孔测试系统;揭示了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本文研究结论为脉冲磨料射流在低渗气藏射孔压裂增产改造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张朝霞[8](2011)在《几类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建模、控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学位论文研究几类典型的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属于目前国内外混沌领域中的热点课题。混沌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旨在探索几类典型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的生成方法,构造出一些新型的或者改进型的多涡卷和多翅膀混沌系统。混沌系统的控制主要解决通过切换控制设计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和复合混沌吸引子的问题。在建模、分析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实现、语音与数字图像的混沌保密通信等若干应用问题。具体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几类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主要解决几类典型多涡卷混沌系统、网格多涡卷混沌系统、多翅膀混沌系统、网格多翅膀超混沌系统的建模问题。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提出了一个新型多涡卷混沌系统。通过构造三角波、锯齿波、时滞函数、无倍角正弦函数、2n次倍角余弦函数,能在该系统中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多涡卷混沌吸引子。(2)在规范型蔡氏电路中提出用时滞和阶跃序列组合生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与现有文献报道仅构造同一类型非线性函数产生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主要差别在于,这种方法能够在一个蔡氏电路中同时构造时滞序列和阶跃序列,并通过其组合方式来扩展相空间中x方向和y方向上指标2的鞍焦平衡点,从而生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3)设计了两个整数阶多翅膀混沌系统和一个分数阶多翅膀混沌系统。根据分段Chen系统和一个新的三阶二次型双翅膀混沌系统及它们在变换(x,y,z)→(-x,-y,z)下具有不变性的特点,构造了一种偶对称多分段函数族,从而能在这两个系统的基础上生成多翅膀混沌吸引子。研究了分数阶多翅膀混沌吸引子的一种理论设计方法。基于一类分数阶线性微分系统,通过设计一个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可以产生不同分数阶次的2n(n=1,2,…)-翅膀混沌吸引子。(4)以Lu系统为典型实例,提出了若干产生复杂网格多翅膀四维超混沌系统的新方法。具体方法体现在通过平移变换,镜像对称变换和旋转变换,可以生成三类复杂的网格n×m翅膀超混沌系统。本章设计方法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它的一般性,这类方法同时适合产生四维网格多翅膀超Lorenz、超Chen等多翅膀广义Lorenz超混沌系统。第二部分内容为“混沌系统的切换控制”。主要解决通过切换控制设计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和复合混沌吸引子的问题。完成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基于线性系统切换控制生成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首先设计一类未受控三阶线性系统,该三阶线性系统的平衡点为指标2的鞍焦平衡点,对应的特征根满足Shilnikov定理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阶梯、平移、时滞三类切换控制器,通过切换控制,将未受控三阶线性系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线性子空间,使得每个线性子空间中的平衡点通过异宿环连接起来,受控系统具有Shilnikov意义下的混沌,从而能产生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2)提出了基于混沌系统切换控制生成复合混沌吸引子的新方法。首先选择若干个广义Lorenz系统,对每个混沌系统进行变量比例压缩变换,使得所有混沌吸引子在相空间中的大小基本一致。其次,通过试错法计算出每个系统合适的坐标平移值,然后在z轴方向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坐标平移变换,从而保证所有混沌吸引子在相同的相空间中位于不同的区域,并且保证两两相邻的混沌吸引子在相空间中有公共连通域,每个混沌吸引子的相轨迹能与其他混沌吸引子的相轨迹连接起来。最后通过切换控制,生成各种复合混沌吸引子。第三部分内容为“应用研究”。主要解决混沌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以及混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问题。其中混沌电路设计与实现主要涉及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第二章至第七章中设计的几类典型的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电路设计及硬件实现。混沌在通信中的应用主要解决用有线和无线传输实现语音混沌保密通信、基于n维广义超混沌猫映射的数字图像混沌加密等问题。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一种超混沌保密通信方案与数字信号处理器(型号为TMS320C6713DSP)实现。在两个RC振荡器耦合产生超混沌信号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信息在内的非线性耦合环路,实现对信息的加密与解密。最后给出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来实现该方案的设计原理与硬件实现结果。(2)研究了一种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型号为TMS320VC5509APGE)嵌入式平台实现语音无线混沌数字通信的系统设计与硬件实验方案。在发送端,通过DSP的离散迭代运算,实现混沌序列对语音数据的混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发送器nRF2401,实现对加密数据的无线发送。在接收端,根据自同步原理,通过DSP实现对加密数据的混沌解密。系统设计与硬件实现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3)研究了一种基于n维广义超混沌猫映射的数字图像加密方案。在二维和三维猫映射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n(n≥8)维广义超混沌猫映射,将高维的广义超混沌猫映射应用于图像加密,提出以变换子矩阵相乘的所有可能的排序数作为密钥的新方法,用以增加密钥空间和改善数字图像的加密效果,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李娟[9](2011)在《卫星图像的三维可逆映射加密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事或商业卫星图像涉及国家机密、军事安全和公司利益等,不希望被未经授权者查看或篡改,因此必须保证卫星图像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传统的图像加密方法存在效率低、密钥空间小、安全性低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实用的针对卫星图像特点的加密算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常规加密算法只能进行二维图像置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拉伸和折叠思想的三维可逆映射集合图像加密算法,同时实现置乱和替代运算。为了提高算法置乱和扩散效率,本文首先将图像的二维矩阵扩展到三维位矩阵以,进而提出了图像的数据矩阵变换算法、拉伸、折叠和替代算法。然后将该算法按设定的规则组合,构成可逆映射集合,并设计相应的密钥方案,根据密钥完成对图像数据矩阵的混淆和扩散。为解决加密算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对算法进行了优化。最后,对提出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解密仿真实验,并分析相应的安全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本加密算法具有密钥空间大、安全性能高等特点。为了解决加密算法对密钥和明文变化的敏感度问题,增加密钥空间,本文研究一种基于三维离散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利用混沌系统对初始值和参数的敏感性以及内在随机性等特点,设计基于混沌映射的伪随机序列产生器,测试结果表明产生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密码学特性,可用于构造高安全性的图像加密算法。其次,利用伪随机序列对图像数据进行逐位加密,改变明文图像像素值。所设计的加密算法的密钥与明文密切相关,在加密过程中,利用明文信息不断更新密钥值,再根据密钥值选择不同的伪随机子序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加密算法对明文变化的敏感性。最后,测试了加密算法的安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加密算法具有对密钥和明文敏感度高、扩散性能好等特点。为了解决数字混沌映射在有限精度下存在动力学退化的问题,并且提高加密算法的实用性和快速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多组混沌系统同步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研究利用驱动响应法控制Chua混沌电路和Lorenz系统同步的问题,并设计两组混沌系统同步的硬件电路。其次,在发送端,将明文图像映射为二进制位流,并通过采样脉冲和阈值控制方法将主混沌系统的状态信号变换为二进制密钥序列,再根据密钥序列对明文图像位流进行加密得到密文信息。最后,利用混沌同步驱动信号掩盖密文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接收端。在接收端,利用同步状态信号从同步驱动信号中抽取密文信息,并通过解密算法恢复明文图像。对提出的加密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分析了加密算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图像加密系统能有效避免混沌动力学退化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简化算法复杂度、节约存储空间、缩短加密和传输时间,本文研究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首先,研究基于小波的Contourlet变换(WBCT),WBCT变换可将数字图像变换为低频和高频子带系数矩阵。本文利用低频子带包含原图像的基本信息这一特性,提出一种局部加密算法,仅加密WBCT变换系数矩阵的最低频子带和变换系数的符号,以提高加密效率。其次,利用多涡卷混沌产生器构造伪随机密钥序列,再利用伪随机序列对最低频系数及符号位矩阵进行扩散和混淆完成加密。再次,根据类SPIHT算法对高频和加密后的低频系数矩阵进行压缩编码,输出加密的压缩数据流。最后,设计无线图像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利用提出的压缩图像加密算法保证监控图像的安全性。本文研究了一类卫星图像加密算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三维可逆映射加密算法具有置乱和替代空间大、密钥空间大、对密钥和明文变化敏感度高、无信息损失等优点,能够有效保证卫星图像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徐玉华[10](2010)在《几类新连续混沌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控制与同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混沌控制和反控制研究的日益深入,出现了各种新的混沌吸引子和混沌控制方法,由于混沌反控制在离散系统中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连续系统中的研究还远未达到成熟,如何实现利用反馈控制方法产生新的连续混沌吸引子,以及对连续混沌系统提出更有效的控制策略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课题目的是用混沌反控制的思想和方法构造出几类新的连续混沌系统,为混沌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提供更多的连续混沌模型。另外,研究了混沌控制和同步的一些控制策略,并结合大量的混沌系统进行了数值验证,为混沌控制与同步方法的实现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尝试。新的混沌吸引子的发现,将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混沌现象的认识,丰富了混沌模型。同时,新的控制与同步方法将充实混沌控制与同步已有的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给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明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其次,对混沌控制与同步作了综述性介绍。介绍了混沌学的发展;并着重介绍了连续混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现状。接着,利用混沌反控制方法构造了五类新的连续混沌系统,分析了它们基本的动力学特性。构造的五类新连续混沌系统它们分别有如下特点:第一类连续混沌系统是通过反馈控制Lorenz系统得到的一个混沌系统,结果分析表明它仍属于Lorenz系统族;第二类连续混沌系统是通过反馈控制Lorenz系统族得到的3个混沌系统,结果分析表明它们不再属于Lorenz系统族;第三类连续混沌系统的表达式仅具有5项,它比已存在的具有6项及6项以上的三维混沌系统的表达式更简单;第四类连续混沌系统的表达式仅含有一个参数,但在这个参数变化时能产生多种涡卷形式的混沌吸引子;第五类连续混沌系统能产生4-涡卷混沌吸引子,但和已存在的2-涡卷或者4-涡卷混沌吸引子相比,第五类连续混沌系统产生的新吸引子是由瞬时混沌2-涡卷和混沌2-涡卷吸引子组成的。紧接着,讨论了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首先,提出错位控制的一般方法,将系统的混沌轨迹控制到系统的平衡点和极限环;其次,提出降维控制的方法,将系统的混沌轨迹控制到系统的任意点和任意周期。该章以实例对所提的两种控制方法用数值仿真验证其有效性。当然,这两种控制方法可适用于讨论其它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从而说明了该分析方法的普适性。再接着,讨论了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首先,提出一般混合错位投影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完全错位同步、错位反同步、错位投影同步。并且所讨论的混沌系统可以是不同的混沌系统甚至是不同维数的混沌系统;其次,提出混沌系统的异双边匹配自适应同步方法,该方法包含了文献中已有的等同双边匹配自适应同步方法;接着,在讨论混沌系统的延迟同步中提出了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策略,在混沌系统同步的过程中,不仅混沌系统的参数可以被识别,而且延迟时间也能被识别;紧接着,讨论了混沌系统的混合同步,该方法包含了已有的全维同步和部分维同步,并且通过设计控制器,在同一个混沌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控制与同步现象;再接着,提出了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比例函数投影同步,该方法包含了文献中已有的函数投影同步和一般投影同步,在混沌系统同步的过程中,不仅参数可以被识别,而且比例函数也能被识别;最后给出了混沌系统同步性质的一个注记,讨论了混沌同步中的一个现象。在讨论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中,用大量的实例对所提的同步方法验证其有效性。当然,这一部分所讨论的同步方法同样可适用于讨论其它低维或者高维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从而说明了这些分析方法的普适性。最后,基于混沌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复杂动力学网络模型,由于该动力学网络模型增加了节点间的联系,因此它能较好的模拟现实复杂网络。基于LaSalle’s不变集原理,给出了这个新动力学网络的模型几个自适应同步准则。

二、4-涡卷(Four-scrolls)混沌系统的复合结构(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涡卷(Four-scrolls)混沌系统的复合结构(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混沌和多涡卷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混沌概述
        1.1.1 混沌的定义
        1.1.2 混沌的基本特征
        1.1.3 混沌系统的判断方法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混沌的发展
        1.2.2 忆阻器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系统的研究现状
        1.2.4 混沌系统应用于图像加密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和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1 混沌应用图像加密的思路
    2.2 图像加密算法的评价指标
        2.2.1 图像加密和解密速度
        2.2.2 密钥空间
        2.2.3 直方图分析
        2.2.4 相关性分析
        2.2.5 信息熵分析
        2.2.6 明文敏感性分析
        2.2.7 密钥敏感性分析
    2.3 混沌数字图像加密的发展方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忆阻器的超混沌系统及其电路仿真
    3.1 基于磁控忆阻器模型的超混沌系统
        3.1.1 数学表达式及系统的相图
        3.1.2 平衡点分析
        3.1.3 Poincare映射
        3.1.4 Lyapunov指数和维数
        3.1.5 功率谱分析
        3.1.6 时域波形图
    3.2 电路设计和SPICE仿真
        3.2.1 电路设计
        3.2.2 SPICE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超混沌系统的数字图像加密方案
    4.1 加密方案
        4.1.1 第一次加密
        4.1.2 第二次加密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直方图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信息熵分析
        4.2.4 明文敏感性分析
        4.2.5 密钥空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个新的基于多涡卷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案
    5.1 一种新的多涡卷混沌系统
        5.1.1 系统的数学表达式以及相图
        5.1.2 Lyapunov指数及维度
        5.1.3 波形图和功率谱分析
        5.1.4 Poincare截面
    5.2 一种基于多涡卷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案
        5.2.1 FIPS140-2 随机数测试
        5.2.2 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5.2.3 实验结果
    5.3 加密方案的实验结果分析
        5.3.1 直方图分析
        5.3.2 信息熵分析
        5.3.3 相关性分析
        5.3.4 密钥敏感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基于忆阻器的混沌同步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忆阻器混沌系统同步控制的研究现状
        1.2.2 忆阻器混沌系统同步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一种忆阻器混沌系统滑模同步控制
    2.1 引言
    2.2 一种未知参数的忆阻器混沌系统的描述
    2.3 忆阻器混沌系统的二阶滑模同步控制
        2.3.1 二阶滑模同步控制器设计
        2.3.2 仿真结果
    2.4 忆阻器混沌系统的积分滑模同步控制
        2.4.1 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2.4.2 自适应积分滑模同步控制器设计
        2.4.3 仿真结果
    2.5 小结
第3章 一种忆阻器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观测器同步控制
    3.1 引言
    3.2 不确定的忆阻器混沌系统的描述
    3.3 忆阻器混沌系统观测器有限时间控制投影同步
        3.3.1 观测器的设计
        3.3.2 有限时间控制器的设计
        3.3.3 仿真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一种忆阻器混沌系统的可变脉冲同步控制
    4.1 引言
    4.2 忆阻器混沌系统以及饱和问题的描述
    4.3 忆阻器混沌系统的可变脉冲同步控制
        4.3.1 可变脉冲同步控制器的设计
        4.3.2 仿真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一种忆阻器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多开关同步控制
    5.1 引言
    5.2 自适应多开关同步策略
    5.3 具有未知参数的高阶忆阻器混沌自适应多开关同步控制
        5.3.1 不确定参数的高阶忆阻器混沌系统的描述
        5.3.2 忆阻器混沌系统的电路的实现
        5.3.3 高阶忆阻器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多开关同步控制
        5.3.4 仿真结果
    5.4 小结
第6章 忆阻器混沌系统同步应用的研究
    6.1 引言
    6.2 忆阻器混沌系统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6.3 忆阻器混沌系统同步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3)基于忆阻器的多涡卷Jerk混沌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多涡卷混沌系统
        1.2.2 复合混沌吸引子系统
        1.2.3 忆阻型混沌系统
        1.2.4 隐藏吸引子混沌系统
    1.3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第2章 混沌与忆阻器理论知识
    2.1 混沌理论知识
        2.1.1 混沌的定义
        2.1.2 混沌的特征
        2.1.3 平衡点与吸引子分类
        2.1.4 混沌的几种数值分析方法
        2.1.5 多稳态与超级多稳态现象
    2.2 忆阻器理论知识
        2.2.1 忆阻器的定义、分类与基本特性
        2.2.2 经典的忆阻器数学模型
    2.3 典型混沌系统
        2.3.1 Jerk混沌系统及变形Jerk混沌系统
        2.3.2 蔡氏电路
        2.3.3 蔡氏忆阻电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平衡点的忆阻型复合多涡卷超混沌系统
    3.1 忆阻型复合多涡卷超混沌系统的设计
    3.2 系统动力学分析
        3.2.1 平衡点分析
        3.2.2 李雅普诺夫指数与分岔图
        3.2.3 系统随参数变化的共存现象
        3.2.4 依赖初始条件的超级多稳态现象
        3.2.5 暂态混沌
    3.3 电路设计与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忆阻型多涡卷超混沌系统及其电路设计
    4.1 非理想多分段三次非线性压控忆阻器模型
        4.1.1 压控忆阻器模型
        4.1.2 忆阻器等效电路的实现
    4.2 四阶忆阻型多涡卷Jerk超混沌电路
        4.2.1 超混沌电路的构建
        4.2.2 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分析
        4.2.3 李雅普指数谱和分岔图
        4.2.4 共存多涡卷超混沌吸引子
        4.2.5 暂态混沌
    4.3 电路设计与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个人简历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4)CCCII及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流控制电流传输器研究现状
        1.2.2 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电流模式器件的多涡卷混沌电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结构安排
第二章 混沌理论及电流传输器理论概述
    2.1 引言
    2.2 混沌理论概述
        2.2.1 混沌的定义
        2.2.2 混沌的基本特征
        2.2.3 混沌电路模块化设计
        2.2.4 平衡点的计算
        2.2.5 蔡氏混沌电路原理
        2.2.6 蔡氏平衡点的计算
    2.3 电流传输器理论概述
        2.3.1 电流传输器端口特性及符号
        2.3.2 CCII的几种基本电路实现方式
    2.4 CCCII的理论概述
        2.4.1 跨导线性原理
        2.4.2 CCCII端口特性及电路符号
        2.4.3 CCCII的几种基本电路实现方式
        2.4.4 基于CCCII的基本电路
    2.5 小结
第三章 新型CMOS CCCII的设计与研究
    3.1 引言
    3.2 MOS复合管电路原理及共源共栅电流镜
        3.2.1 MOS复合管电路原理
        3.2.2 共源共栅电流镜
    3.3 新型CMOS CCCII的设计与研究
        3.3.1 电路结构及分析
    3.4 PSPICE仿真
        3.4.1 PSPICE仿真软件介绍
        3.4.2 PSPICE仿真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4.1 变形蔡氏混沌电路
    4.2 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分段线性电阻电路
    4.3 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4.4 Multisim仿真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5)多翼与多涡卷混沌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多涡卷混沌系统
    1.2 多翼混沌系统
    1.3 忆阻型混沌系统
    1.4 多涡卷(多翼)混沌系统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混沌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引言
    2.2 基本混沌知识
        2.2.1 混沌理论的产生
        2.2.2 混沌的定义
        2.2.3 混沌的基本特征
    2.3 数值分析方法
        2.3.1 平衡点与混沌吸引子
        2.3.2 Lyapunov指数
        2.3.3 分岔
        2.3.4 功率谱
    2.4 混沌电路设计
        2.4.1 基本方法
        2.4.2 基于运算电路的混沌电路设计
        2.4.3 经典混沌电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义Lorenz下的统一混沌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经典蝴蝶吸引子混沌系统
    3.3 分段线性混沌系统
    3.4 广义Lorenz下的统一混沌系统
    3.5 电路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翼混沌系统研究
    4.1 引言
    4.2 新型多翼统一混沌系统
    4.3 引入不同反馈项的新型多翼统一混沌系统
    4.4 新型多翼混沌系统
    4.5 基本的动力学特性
    4.6 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忆阻型多涡卷混沌电路的设计
    5.1 引言
    5.2 并联型忆阻器混沌电路
    5.3 系统基本动力学特性
        5.3.1 平衡点及稳定性分析
        5.3.2 随参数变化动力学分析
    5.4 电路实现
        5.4.1 硬件电路仿真
        5.4.2 硬件电路仿真结果
    5.5 忆阻型多涡卷混沌电路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6)一个新的混沌系统及其电路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混沌系统及其分析
    1.1 新混沌系统及其典型混沌吸引子
    1.2 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1.3 混沌吸引子的形成机制
    1.4 系统参数的影响
    1.5 时间相应图、功率谱图以及Poincaré截面图
2 电路仿真
3 结语

(7)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低渗气藏增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脉冲磨料射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低渗气藏射孔增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脉冲磨料射流形成机理的大涡模拟研究
    2.1 引言
        2.1.1 流体自激振荡理论研究概述
        2.1.2 大涡模拟概述
    2.2 影响脉冲水射流性能的喷嘴结构参数研究
        2.2.1 大涡模拟的原理
        2.2.2 大涡模拟的滤波函数
        2.2.3 脉冲水射流大涡计算控制方程及亚格子尺度模型
        2.2.4 计算对象的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2.2.5 数值离散方法
        2.2.6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2.7 流场计算方法和收敛判据
        2.2.8 计算结果及分析
    2.3 脉冲水射流产生机理研究
        2.3.1 脉冲水射流产生机理研究概述
        2.3.2 脉冲水射流喷嘴内外流场动压力变化规律
        2.3.3 脉冲水射流速度矢量变化规律
        2.3.4 脉冲水射流湍流强度分布规律
        2.3.5 脉冲水射流产生机理研究
    2.4 脉冲磨料射流形成机理
        2.4.1 脉冲磨料射流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2.4.2 振荡对磨料在脉冲磨料射流中的影响
        2.4.3 空泡溃灭对磨料粒子运动的影响
        2.4.4 固体磨料粒子在脉冲水射流中的分布规律
        2.4.5 脉冲磨料射流形成机理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脉冲磨料射流特性试验研究
    3.1 脉冲磨料射流发生装置的设计
        3.1.1 脉冲磨料射流发生装置设计原理
        3.1.2 装置材质的选择
        3.1.3 前、后喷嘴的设计
        3.1.4 振荡腔室的设计
        3.1.5 其它部件设计
        3.1.6 脉冲磨料射流发生装置使用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3.2 基于PIV 技术的脉冲磨料射流发生装置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3.2.1 试验装置及方案
        3.2.2 PIV 测试原理及步骤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压力脉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3.3.1 试验设备
        3.3.2 采集软件的开发
        3.3.3 测试原理及方法
        3.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脉冲水射流空化效应的试验研究
        3.4.1 试验系统装置的设计
        3.4.2 其它主要试验设备与材料
        3.4.3 测试原理及方法
        3.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脉冲水射流空化特性产生声震及热效应试验研究
        3.5.1 脉冲水射流空化特性液-气相变及声震机理
        3.5.2 脉冲水射流空化特性声震及热效应试验装置
        3.5.3 脉冲水射流空化特性声震和热效应测试方法
        3.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6 脉冲磨料射流和普通磨料射流冲蚀试件对比试验研究
        3.6.1 井下冲蚀模拟试验装置的设计
        3.6.2 其它主要试验设备与材料
        3.6.3 测试原理及方法
        3.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研究
    4.1 低渗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
        4.1.1 低渗透气藏的定义和分类
        4.1.2 低渗气藏地质特征
        4.1.3 低渗气藏开发特点
    4.2 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
        4.2.1 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加射孔面积和深度
        4.2.2 机械振动作用对低渗气藏的影响
        4.2.3 空化效应对低渗气藏渗透率的影响
        4.2.4 脉冲磨料射流产生的热作用
    4.3 本章小结
5 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技术现场实验研究
    5.1 实验井基本情况
        5.1.1 实验井须二段气藏储层基本特征
        5.1.2 增产潜力分析
    5.2 主要施工设备选取及施工参数确定
        5.2.1 主要施工设备选取
        5.2.2 主要施工参数确定
    5.3 射孔压裂层段的选择和施工规模的确定
        5.3.1 射孔压裂层段的选择
        5.3.2 施工规模的确定
    5.4 主要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5.4.1 施工工艺步骤
        5.4.2 施工注意事项
    5.5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6.2 本文主要创新性成果
    6.3 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论文目录
    B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C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情况

(8)几类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建模、控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多涡卷和网格状多涡卷混沌系统
        1.3.2 广义Lorenz系统族及多翅膀、网格多翅膀混沌吸引子
        1.3.3 混沌的电路设计和DSP实现技术
        1.3.4 混沌保密通信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一个新的多涡卷混沌系统
    2.1 引言
    2.2 多涡卷混沌系统的产生
        2.2.1 使用三角波产生多涡卷混沌吸引子
        2.2.2 使用锯齿波产生多涡卷混沌吸引子
        2.2.3 使用时滞函数产生多涡卷混沌吸引子
        2.2.4 用无倍角正弦函数产生多涡卷
        2.2.5 用2~n(n=1,2,3…)次倍角余弦函数产生多涡卷
    2.3 多涡卷混沌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
        2.3.1 平衡点和特征值
        2.3.2 特征向量和特征平面
        2.3.3 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生成机理
        2.3.4 分岔图与最大李氏指数谱
    2.4 电路设计与实验结果
        2.4.1 三角波产生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电路设计
        2.4.2 用无倍角正弦函数产生多涡卷的新型混沌电路
        2.4.3 用8倍角余弦函数产生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电路设计与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时滞和阶跃序列组合生成网格多涡卷蔡氏混沌吸引子
    3.1 引言
    3.2 用时滞和阶跃序列的组合生成第一类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
    3.3 用时滞和阶跃序列的组合生成第二类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
    3.4 两类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数值模拟结果
    3.5 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
    3.6 网格多涡卷蔡氏混沌电路设计
        3.6.1 时滞序列产生器的电路设计
        3.6.2 阶跃序列产生器的电路设计
        3.6.3 基于无量纲状态方程与模块化方法的网格多涡卷蔡氏电路设计
    3.7 电路实验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数阶和分数阶多翅膀混沌系统
    4.1 引言
    4.2 分段型Chen系统多翅膀混沌吸引子
        4.2.1 分段型双翅膀Chen系统及其变换形式
        4.2.2 分段型Chen系统多翅膀混沌吸引子的生成原理
        4.2.3 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征
        4.2.4 多翅膀混沌吸引子的数值模拟结果
    4.3 一个新的多翅膀混沌系统
        4.3.1 一个三阶二次型双翅膀混沌系统
        4.3.2 多翅膀混沌系统的生成
        4.3.3 基本动力学分析
        4.3.4 电路设计与实验结果
    4.4 分数阶多翅膀混沌吸引子
        4.4.1 分数阶微分及求解方法
        4.4.2 分数阶多翅膀混沌吸引子的设计
        4.4.3 分数阶多翅膀混沌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4.4.4 电路设计和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杂网格多翅膀超混沌系统的平移、镜向反转和旋转变换构造方法
    5.1 引言
    5.2 修改的双翅膀超Lu系统
    5.3 n-翅膀超混沌Lu系统的产生
    5.4 通过平移变换构造n×m-翅膀超混沌系统
    5.5 通过镜像对称产生n×m-翅膀超混沌系统
    5.6 通过旋转变换产生环状n×m-翅膀超混沌系统
    5.7 平衡点和特征值
    5.8 电路设计和实验结果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切换控制生成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
    6.1 引言
    6.2 三阶线性系统设计
    6.3 通过切换控制产生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
        6.3.1 阶梯切换控制
        6.3.2 平移切换控制
        6.3.3 时滞切换控制
    6.4 基本动力学特性
        6.4.1 耗散性
        6.4.2 平衡点和边界方程
        6.4.3 特征方程,特征向量和特征平面
        6.4.4 特征方程的解
        6.4.5 分叉图和最大李氏指数
    6.5 电路设计和实验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混沌系统切换控制生成复合混沌吸引子
    7.1 引言
    7.2 复合混沌吸引子的生成原理
    7.3 复合混沌吸引子的生成
        7.3.1 复合Lorenz-Chen-Lu混沌吸引子
        7.3.2 复合Lorenz-Chen-Lu-SM-Rucklidge和piecewise-Lorenz混沌吸引子
        7.3.3 复合多翅膀piecewise-Lorenz和多翅膀Chen混沌吸引子
        7.3.4 复合多翅膀Lorenz-Chen-Lu混沌吸引子
    7.4 复合Lorenz-Chen-Lu混沌吸引子的电路设计和实验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一种超混沌保密通信方案与DSP实现
    8.1 引言
    8.2 RC振荡器耦合的超混沌加密器
    8.3 RC振荡器耦合的超混沌保密通信系统
    8.4 连续时间混沌系统的比例扩张变换与离散化处理
    8.5 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超混沌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8.6 硬件实现结果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多涡卷系统的语音无线混沌通信设计与DSP实现
    9.1 引言
    9.2 对语音进行加密/解密时多涡卷广义Jerk系统同步原理与分析
    9.3 多涡卷广义Jerk系统的离散化
        9.3.1 连续混沌系统离散化的基本原理与算法
        9.3.2 用Runge-Kutta算法实现多涡卷广义Jerk系统的离散化
    9.4 语音无线混沌数字通信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9.4.1 语音无线混沌数字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
        9.4.2 语音无线混沌数字通信系统的软件设计
        9.4.3 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案的实现
    9.5 语音无线混沌数字通信的硬件实现结果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基于n维广义超混沌猫映射的数字图像加密
    10.1 引言
    10.2 n维广义超混沌猫映射及变换矩阵的构造
    10.3 n维广义猫映射的混沌存在性
    10.4 密钥空间大小的计算
    10.5 基于n维广义超混沌猫映射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
    10.6 数值实验与安全性能分析
        10.6.1 数值实验分析与结果
        10.6.2 安全性能
    10.7 本章小结
总结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未来研究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完成的论文
致谢

(9)卫星图像的三维可逆映射加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卫星图像加密技术
        1.2.2 变换域图像加密技术
        1.2.3 安全性能指标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三维可逆映射集合图像加密算法
    2.1 引言
    2.2 一种新的置乱和替代图像加密思想
        2.2.1 三维矩阵变换算法
        2.2.2 拉伸和折叠算法
        2.2.3 替代算法
    2.3 可逆映射集合图像加密算法设计
    2.4 仿真结果与安全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三维离散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算法
    3.1 引言
    3.2 混沌图像加密算法的理论基础
    3.3 图像加密算法设计
        3.3.1 伪随机序列发生器
        3.3.2 加密算法和密钥方案设计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组混沌系统同步的图像加密算法
    4.1 引言
    4.2 混沌同步安全通信系统
    4.3 基于多组混沌系统同步的图像加密算法
        4.3.1 多组混沌系统同步设计
        4.3.2 基于混沌系统同步的图像加密设计
    4.4 实验结果与安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5.1 引言
    5.2 图像压缩算法
        5.2.1 图像压缩的基本理论
        5.2.2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
    5.3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设计
        5.3.1 多涡卷混沌序列
        5.3.2 图像加密算法设计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图像加密算法的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10)几类新连续混沌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控制与同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3 章节安排
    1.4 小结
第二章 混沌控制与同步综述
    2.1 混沌学的发展
    2.2 连续混沌系统的研究现状
    2.3 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现状
    2.4 小结
第三章 几类新连续混沌系统
    3.1 引言
    3.2 第一类新连续混沌系统
        3.2.1 新系统的提出
        3.2.2 系统的基本动力学分析
    3.3 第二类新连续混沌系统
        3.3.1 反馈控制Lu系统
        3.3.2 反馈控制Chen系统
        3.3.3 反馈控制第一类新连续混沌系统
    3.4 第三类新连续混沌系统
        3.4.1 新系统的提出
        3.4.2 系统的基本动力学分析
    3.5 第四类新连续混沌系统
        3.5.1 新系统的提出
        3.5.2 系统的基本动力学分析
    3.6 第五类新连续混沌系统
        3.6.1 新系统的提出
        3.6.2 系统的基本动力学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新连续混沌系统的控制
    4.1 引言
    4.2 混沌系统的错位控制
        4.2.1 错位控制混沌到系统的平衡点
        4.2.2 错位控制混沌到系统的极限环
        4.2.3 数值仿真
    4.3 混沌系统的降维控制
        4.3.1 降维控制混沌轨迹到系统的零均衡点
        4.3.2 降维控制混沌轨迹到系统的任意点和任意周期轨道
    4.4 小结
第五章 新连续混沌系统的同步
    5.1 引言
    5.2 混沌系统的一般错位同步
        5.2.1 理论分析
        5.2.2 实例分析
    5.3 混沌系统的异双边匹配同步
        5.3.1 参数已知条件下的异双边匹配同步
        5.3.2 参数未知条件下的异双边匹配同步
    5.4 混沌系统同步中的参数自适应延迟识别
        5.4.1 在两个相同的混沌系统之间同步的参数自适应延迟识别
        5.4.2 在两个不同的混沌系统之间同步的参数自适应延迟识别
    5.5 混沌系统的混合同步
        5.5.1 理论分析
        5.5.2 实例分析
    5.6 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比例函数投影同步
        5.6.1 理论分析
        5.6.2 实例分析
    5.7 混沌系统同步性质的一个注记
        5.7.1 状态反馈同步
        5.7.2 自适应反馈同步
    5.8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混沌系统的一个新复杂网络模型的构造与同步研究
    6.1 引言
    6.2 模型描述
    6.3 同步准则
    6.4 仿真实例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成果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项目

四、4-涡卷(Four-scrolls)混沌系统的复合结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混沌和多涡卷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D]. 陈娇娇. 西南大学, 2021(01)
  • [2]基于忆阻器的混沌同步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 熊志利.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3]基于忆阻器的多涡卷Jerk混沌系统研究[D]. 夏晓珠. 湘潭大学, 2019(02)
  • [4]CCCII及基于电流传输器的变形蔡氏混沌电路的设计与研究[D]. 李平.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5]多翼与多涡卷混沌系统研究[D]. 李鑫. 湘潭大学, 2016(03)
  • [6]一个新的混沌系统及其电路仿真[J]. 高智中,韩新风,章毛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7]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及实验研究[D]. 葛兆龙. 重庆大学, 2011(06)
  • [8]几类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建模、控制及应用研究[D]. 张朝霞. 广东工业大学, 2011(10)
  • [9]卫星图像的三维可逆映射加密算法研究[D]. 李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4)
  • [10]几类新连续混沌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控制与同步[D]. 徐玉华. 东华大学, 2010(08)

标签:;  ;  

4-四卷混沌系统的复杂结构(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