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强底部盘整完成

深圳华强底部盘整完成

一、深圳华强 底部盘整完成(论文文献综述)

陈胜利[1](2018)在《基于动态价值理论的投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证券投资提供了条件,经济发展让资金有了剩余,投资理财市场需求巨大。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价值投资理念也逐渐被投资大众接受。价值投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被证明可以取得超额收益,但没有被所有投资者采纳,是因为实际应用时仍存在困难。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提出了动态价值投资理论。以此为基础,结合文献和本人投资经验,对价值投资涉及到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波动规律、价值来源、估值与安全边际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投资方法。首先,在回顾传统价值投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价值理论。动态价值理论适用于成长股、周期股等各种股票的投资,同时为投资者避免陷入价值陷阱提供分析方法。分析表明买入价值成长股至少可以获得买入安全边际和持有期间价值成长带来的持有安全边际。价值的动态变化会形成预期,理性预期会让股价波动,从而反映价值的动态变化。股价走势是短期随机波动、中期趋势驱动和长期价值决定三种趋势叠加的结果。其次,本文提出清算模型、盈利模型、交易模型和幻想模型四种模型,用于判断股价高估还是低估。投资者可以利用清算模型买入传统价值股,也可以利用盈利模型买入成长股,利用交易模型卖出股票,幻想模型做空股市获利。同时,研究了股市泡沫成因与特征,投资者可以在泡沫破裂前卖出股票,也可以在泡沫破裂后买入廉价优质股票。文章还分析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和利润来源以及企业保持持续创造价值的方法。在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未来市盈率和PEG作为选股指标,并用A股2000年到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5年5倍市盈率股票和PEG<0.5的股票有非常好的优势,可以作为投资选股指标,所有的投资周期内都取得了超额收益和正收益。由于市场已经部分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简单选用过去的财务数据计算市盈率和PEG很难获得满意的超额收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动态价值投资方法,从买入标的、买卖时机、持股组合原则到安全边际、风险和业绩评价,提出了投资者应该参考的原则。动态价值理论表明,计算安全边际应该考虑卖出时股票的价值而不是买入时的价值。投资标的选择应考虑四维安全边际:买入安全边际、持有安全边际、价值重估和协同价值带来的安全边际,相比静态价值投资理论只有买入安全边际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预期。研究表明,由于股价存在中期趋势,投资期限1至3年的循环投资好于长期持有的投资效果。

黄翊[2](2014)在《逢低吸纳TMT、医药及中报预增成长股》文中研究说明在IPO重启之际,市场对申购新股出现少有的热情,最主要原因是今年年初的IPO让打新者获得较好的收益,同时由于本轮新股的质量较好而估值较低,更使打新者趋之若鹜,所以理所当然的周三及周四,市场在打新资金的卖盘压力下出现大幅调整,虽然调整幅度较大,但笔者认为打新资金流出高峰在下周初有望获得缓解,也就是说市场调整深度和时间都不会

蒋峰[3](2014)在《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金属材料流通贸易行业企业,作为一家初创的小企业,该公司经过7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广东地区较有影响力的金属材料贸易企业。但在日趋同质化的行业竞争中,明鑫金属面临业务增长瓶颈,迫切需要进行制定新的竞争战略,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变革。本研究首先对典型竞争战略理论进行回顾和概述,为制定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本研究对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在外部环境分析中,本研究探讨了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等三个层次外部环境。在内部环境分析中,本研究从战略管理、商业模式、顾客及其需求、财务状况、组织结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等方面对其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第三,在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总结了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并运用SWOT分析工具提出了该公司的战略定位、基本竞争战略、商业模式、主要战略目标。最后,为了确保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能够落地,本研究提出明鑫金属“金属超市”的新竞争战略,给出平台竞争策略、自营产品竞争策略、服务竞争策略、营销竞争策略、风险管理策略等实施举措。本研究对金属流通行业乃至其他大宗工业物资流通行业的贸易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灏[4](2014)在《基于博弈视角下A股价格缺口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首先对缺口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把缺口分为权益缺口、随机缺口、信息缺口、心理缺口、价值缺口、操纵缺口六类,并定义了相甘应的概念、阐述了其产生机理及其相关运动、对其技术特征、缺口回补性、价格预测和投资价值进行了分析。(一)权益缺口依据于MM理论、均衡理论等判断,在相对静止运动中产生,不存在缺口的回补,不具有价格预测功能,无投资价值。(二)随机缺口是有效市场理论中关于价格随机游走中产生的,具有随机产生随机回补的特点,因此无价格预测功能,但由于在统计学意义上随机运动的均值为“零”,因此随机缺口的均值也为“零”,利用此特点,具有在期货市场进行投机的价值,但需防上“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三)信息缺口是信息在强有效市场中运动时产生的,随着信息运动的终结,缺口也会随之回补,但何时回补根据市场有效性而不同,因此不具有价格预测功能。由于交易费用和交易制度的限制,信息缺口回补时的投资价值仅使用于期货市场,而在股票市场不必然具有投资价值。(四)心理缺口是由于心理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心理运动中产生的,其缺口随着群体心理的反向运动而回补,具有价格预测功能,也具有投资价值。(五)价值缺口是价值运动中产生的,其缺口不具有回补必然性,且如果此类缺口被回补时,会成为强烈的阻力位(上涨缺口)或者支撑位(下跌缺口),形成再次与缺口方向一致的价格运动。而当价值运动方向与宏观经济周期趋势方向相反时,此阻力或者支撑就会减弱,也就无法形成同向运动。(六)操纵缺口由于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行为中产生的,其中诱空缺口必然回补,而其它操纵缺口回补不定,因此诱空缺口和拉升缺口具有价格预测功能,而其它类操纵缺口不定。理论上诱空缺口和拉升缺口具有投资价值,但由于操纵者行为无法预知,因此投资价值不定。由于各类缺口的缺口回补性不定,因此,市场中“逢缺必补”的说法不正确。本论文同时还制定了易于混淆缺口之间的鉴别方法。其次,论文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股票市场中政府与投资者、操纵者与散户等双方参与者的博弈支付情况和各方的最优策略,得出机构投资者获得最大支付的投资方式是操纵股票价格,个人投资者可以借助心理下跌性缺口、价值上涨缺口和操纵缺口的信息功能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最大支付的投资收益。第三,心理缺口、操纵缺口和价值缺口实证分析表明三类缺口投资都实现了完全的正收益,其中在投资时问无差别情况下,操纵缺口(诱空或者拉升缺口)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与平均每天收益率都高于心理(下跌)缺口投资。验证了心理缺口、价值缺口价格预测和投资价值的必然性,确认了操纵缺口投资结果正收益的高概率性,揭示了投机者追逐“牛股”是完全理性的行为,而长期投资者应依据缺口信息进行价值投资。最后,根据缺口理论与实证分析,投资者应提高专业行动能力,根据缺口提供的信息,相应改进趋势投资法、牛股投资法、价值投资法,参与其它如期货、商品等投资市场从而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提高投资收益。政策制定者应制定政策,促进商品市场、期货市场、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连通与有机结合,促进指数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监管者应依据缺口信息严厉打击市场操纵行为,从而促进市场的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创新性地把股票价格缺口分为权益缺口、随机缺口、信息缺口、心理缺口、价值缺口和操纵缺口,形成系统的“缺口理论”。二是提出通过缺口的信号价格预测功能,改进普通价格博弈分析的类型,使心理缺口和价值缺口投资正收益存在必然性,使操纵缺口的价格预测功能存在必然性,使其投资正收益或然性提高概率,从而形成系统的“缺口投资”方式方法,即在心理下跌缺口反转后买入,至缺口封闭时卖出;在价值上涨缺口和操纵(诱空、拉升)缺口买入,在mKD线反转时卖出。三是系统论证了市场中“逢缺必补”说法的不正确。

邓良[5](2012)在《A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过去十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多数房地产企业获取了超额利润。然而,在超额利润的表象下,是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的事实。相当数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土地资源为核心导向,延长项目开发周期,以土地增值为主要获利手段,而缺乏企业战略管理的全面审视。A公司凭借自身的管理优势,充分利用行业发展机会,于2010年提前五年实现了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的战略目标,更利用短短的6年时间在营业额上实现了从50亿到1000亿的历史性飞跃。伴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颁布与不断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将受到巨大的挑战。而区域差异性和不同的客户需求,房地产行业金融化进程和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入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宏观调控和竞争的变化将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育成熟,未来行业将进入结构与战略重整阶段。部分主流地产开发企业已主动谋求战略转型,包括加大非住宅类产品供给(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通过地产开发+资本运作等综合商业模式,平衡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借助资本杠杆,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资产回报。A公司在二十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战略变更,后聚焦于住宅地产开发。但在新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背景下A公司发展战略需要重新审视,其中包括产品战略。本文研究了A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A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关战略调整策略。希望能为地产企业的战略发展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刘毅[6](2008)在《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波动是股票市场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目前国外学者对股市波动性研究的重点正逐渐从波动的持续性和簇丛性转移到波动的非对称性。我国学者在研究中也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也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国外学者都将股市波动非对称定义为坏消息造成的冲击大于好消息的冲击,提出了杠杆假说和波动反馈说来解释波动非对称现象的成因,并创建了非对称Garch模型和非对称SV模型来检测波动非对称现象是否存在。国内的有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但绝大数学者仅仅是对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而很少有人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现象的特点和成因进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目前对波动非对称现象的定义不够准确和全面,已有的两个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波动非对称现象的成因,而且波动非对称现象对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借鉴意义也较少被探讨。本文以我国股市的波动非对称现象为研究对象,探寻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波动非对称性进行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界定和解释。首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股市不仅存在负面消息的冲击大于正面消息,而且还存在正面消息的冲击大于负面消息,不仅股市中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而且在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也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因此,本文认为股市波动非对称性不等于杠杆效应,也不能象国外学者那样将其仅仅定义为负面消息的冲击大于正面消息。所以本文提出波动非对称性应该定义为正面消息产生的冲击和负面消息产生的冲击存在显着差异。基于新的定义本文对波动非对称现象的金融经济学含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信息冲击曲线不仅仅有V字型还应该有S型,并制定了一些指标来度量波动不对称程度。其次,本文对杠杆假说和波动反馈说的理论逻辑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两种假说都不能解释好消息的冲击大于坏消息的冲击,对其是否适用我国进行了实证检验。(1)分别运用我国股票市场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多维度的杠杆比例指标和股市波动非对称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杠杆比率对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之间没有显着影响,杠杆假说成立的前提也不完全满足,因此可以认为杠杆说难以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对称性;(2)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波动反馈说在理论上不能解释个股信息冲击也存在波动非对称性。通过对波动反馈说成立必要条件的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后发现这些条件难以满足,因此可以该假说也不能解释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成因。再次,本文创新性地对上市公司风格特征、市道和投资者性质差异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是否有显着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波动非对称性存在显着影响。(1)实证研究发现市道对波动非对称方向具有显着的影响,即牛市中存在正向波动不对称,熊市中存在负向波动不对称。通过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发现,市道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投资行为,最终导致波动非对称产生,因此本文提出了市道说来解释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的成因。通过利息调整、股改和扩容对市场冲击的这三个具体案例也充分说明市道说可以解释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成因。(2)实证分析发现在牛市中成长股的波动不对称程度要显着大于价值股的不对称程度,然而在熊市中成长股的波动不对称程度和价值股没有显着差异。另外本文发现所有的多维度的公司规模度量指标和波动非对称性都不存在显着相关性。(3)实证研究发现同一家上市公司A股和B股的波动不对称性存在显着差异。另外,实证研究还发现在牛市中机构投资者重仓股票的波动非对称性和个人投资者重仓股票的波动非对称性无显着差异,而在熊市中说明机构持仓越多的股票,其波动非对称性越低,个人投资者集中投资的股票的波动非对称性较高。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考虑波动不对称性能提高对股市收益率特征值和未来波动率估计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动态VaR估计的有效性。对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政策监管层把握政策出台时机和信息发布时机的能力以促进市场的稳定、提高上市公司提高融资效率和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管理效率和风险管理效率。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对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界定更为清楚、准确和全面;(2)率先从多度角度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成因进行全面研究,不仅对杠杆假说和波动反馈说这两种假说进行检验,而且还创新性地考察了上市公司风格特征、投资者差异和市道等因素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影响;(3)率先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构建了市道说模型来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对称现象;(4)探讨了波动非对称现象对监管者、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借鉴意义。

张宗强[7](2007)在《投资者有限理性与证券价格行为研究》文中认为现代金融学自Markowitz开始,通过在金融分析中引入“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先后出现了CAPM、APT、BS模型等支柱性成果,形成了一个完备的EMH假说框架。但随着研究的进展,市场上出现了众多EMH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在理论界也开始了对EMH框架的反思,其中最具冲击力的是行为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投资者有限理性假设下的偏好、信念和行为偏差,指出普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系统违背了理性人假设,并且不使用贝叶斯法则进行推理,这样,在投资者效用刻画上,行为金融理论提出了展望理论以区别于EMH理性人假设的SEU期望理论。在相应微观假设基础上,学者们研究了证券价格行为,给出一些理论模型,如充分理性假设下CAPM资产定价模型、非完全信息下的噪声交易价格冲击模型、有限理性假设下的证券价格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模型以及BAPM、还有物理金融学视角的协同市场假说。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有限理性投资者只寻求满意解而非最优解的经典假设,建立基于模糊数学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模型,在充分吸收了有关投资者偏好、信念和行为偏差的基础上,重点刻画了有限理性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认为其效用受其总财富水平、当期赢利情况、历史赢利水平、参考收益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该模型我们认为:投资者心理效用变动,如贪婪、恐惧等,通过“参考收益”因素影响投资者决策,是投资者行为偏差发生的重要原因;有限理性投资者的满意程度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并导致了投资者风险证券投资仓位的相应调整;在一个完整的市场波动周期后,有限理性投资者必然亏损;风险证券的价格变动与投资者平均仓位的变动过程呈正反馈关系,仓位变化推动了价格变化,价格变化又反过来推动了仓位调整。对模型的相关假设及结论,论文还通过实证检验与仿真研究进行了验证。对净买量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表明,股价当日波动幅度与该股票的当日净买量显着正相关,存在逻辑关系。对模型的MATLAB仿真研究表明,存在平均持仓量与证券价格正反馈关系的市场中,大部分的投资者必然亏损,从而验证了“一赚二平七亏”的股谚。文章最后对投资者的常用投资策略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中主要是动量交易和反转交易策略。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证券市场上,长期来看,动量交易并不能带来明显获利,但显然存在长期的价格反转现象。

二、深圳华强 底部盘整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华强 底部盘整完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动态价值理论的投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动态价值投资理论
    2.1 传统价值投资理论回顾与讨论
    2.2 动态价值投资理论
    2.3 投资的理性预期
    2.4 动态价值理论的选股方向
第三章 股价波动规律
    3.1 股价波动的规律
    3.2 股价泡沫研究
第四章 企业价值来源
    4.1 企业创造价值的方法
    4.2 利润的来源
第五章 价值评估方法与实证模型设计
    5.1 清算模型估值法
    5.2 盈利模型估值法
    5.3 交易模型估值法
    5.4 幻想模型估值法
    5.5 实证模型设计
第六章 实证分析
    6.1 市盈率与投资收益的关系
    6.2 低市盈率投资组合
    6.3 PEG组合实证分析
    6.4 实证研究结论
第七章 动态价值投资方法
    7.1 投资标的
    7.2 买卖时机
    7.3 分散与集中原则
    7.4 四维安全边际
    7.5 风险与业绩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1.实证分析样本中的843只股票
    附2.2000年初市值最小的20市值股票
    附3.2016年12月31市值最小的20市值股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典型竞争战略理论概述
    2.1 说明性竞争战略理论
    2.2 描述性竞争战略理论
    2.3 新兴竞争战略理论
    2.4 典型竞争战略理论的启示
3 明鑫金属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3 竞争环境分析
4 明鑫金属内部环境分析
    4.1 战略管理状况
    4.2 商业模式状况
    4.3 顾客及其需求状况
    4.4 财务状况
    4.5 组织结构状况
    4.6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5 明鑫金属的竞争战略
    5.1 SWOT分析
        5.1.1 机会和威胁
        5.1.2 优势和劣势
        5.1.3 SWOT矩阵分析
    5.2 公司战略定位
    5.3 基本竞争战略
    5.4 商业模式
    5.5 主要战略目标
6 明鑫金属竞争战略的实施策略
    6.1 平台竞争策略
    6.2 自营产品竞争策略
    6.3 服务竞争策略
    6.4 营销策略
    6.5 风险管理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基于博弈视角下A股价格缺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技术分析之“缺口理论”
    2.2 股票价格泡沫与反泡沫的研究
        2.2.1 理性泡沫
        2.2.2 非理性泡沫
    2.3 证券价格均衡博弈分析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股票价格缺口的理论研究
    3.1 股票价格缺口的分类及特征
        3.1.1 权益缺口
        3.1.2 随机缺口
        3.1.3 信息缺口
        3.1.4 操纵缺口
        3.1.5 心理缺口
        3.1.6 价值缺口
    3.2 缺口的判断
        3.2.1 权益缺口
        3.2.2 随机缺口
        3.2.3 信息缺口
        3.2.4 心理缺口
        3.2.5 价值缺口
        3.2.6 操纵缺口
    3.3 缺口的鉴别
    3.4 缺口的共振
    3.5 缺口投资价值分析
4 缺口博弈分析及投资策略
    4.1 心理缺口博弈分析
        4.1.1 博弈特点
        4.1.2 博弈参与方
        4.1.3 博弈分析
        4.1.4 与一般博弈分析的区别
    4.2 价值缺口博弈分析
        4.2.1 博弈特点
        4.2.2 博弈参与方
        4.2.3 博弈分析
        4.2.4 与一般博弈的区别
    4.3 操纵缺口分析
        4.3.1 博弈特点
        4.3.2 博弈参与方
        4.3.3 一般博弈分析
        4.3.4 缺口博弈
        4.3.5 缺口博弈与一般博弈的区别
    4.4 缺口博弈小结
    4.5 价格缺口定性投机策略
5 实证分析
    5.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5.1.1 数据选取时段
        5.1.2 数据类别及数据采集
        5.1.3 数据
    5.2 数据假设检验
        5.2.1 收益率t检验
        5.2.2 持股时间t检验
        5.2.3 每天收益率t检验
        5.2.4 风险收益比较
    5.3 数据结果分析
        5.3.1 收益率
        5.3.2 持股时间
        5.3.3 每天收益率
        5.3.4 缺口封闭性
        5.3.5 缺口博弈价值
    5.4 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上证指数价值缺口实例分析
        6.1.1 数据选取及分析标准
        6.1.2 缺口数据计算
        6.1.3 价值缺口分析
        6.1.4 小结
    6.2 个股操纵缺口案例分析
    6.3 上证指数价值缺口案例分析
        6.3.1 分析
        6.3.2 判断
        6.3.3 预测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投资建议
        7.2.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作者简介

(5)A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1.2.2 融资渠道及资产运作空间受限
    1.3 论文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 文献及理论综述
        1.4.1 战略管理理论文献综述
        1.4.2 房地产战略管理研究综述
第二章 A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外部一般环境分析
        2.1.1 经济环境因素
        2.1.2 政策法律因素
        2.1.3 社会与文化因素
        2.1.4 技术因素
    2.2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2.1 总体发展趋势
        2.2.2 房地产投融资情况
        2.2.3 房地产市场情况
        2.2.4 商业地产发展研究
    2.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3.1 行业内竞争分析
        2.3.2 供应商分析
        2.3.3 购买者分析
        2.3.4 替代品分析
        2.3.5 潜在进入者分析
    2.4 标杆分析
        2.4.1 美国汉斯地产
        2.4.2 新加坡凯德置地
        2.4.3 万达集团
        2.4.4 华润置地
    2.5 竞争者相关产品战略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 公司内部环境研究
    3.1 经营状况
    3.2 管理架构
    3.3 融资能力
        3.3.1 与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
        3.3.2 多元化融资渠道
    3.4 产品与设计管理
        3.4.1 产品开发策略
        3.4.2 产品设计
        3.4.3 未来的产品研发
        3.4.4 产品质量管理
    3.5 营销、客户与品牌管理
        3.5.1 市场营销策略
        3.5.2 营销核心魅力之服务营销
        3.5.3 营销方式之先销概念再卖产品
        3.5.4 注重客户口碑营销
        3.5.5 独特的营销工具
        3.5.6 品牌战略
    3.6 工程与成本管理
        3.6.1 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3.6.2 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成本管理体系
    3.7 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管理
        3.7.1 人力资源管理框架及职能定位
        3.7.2 独树一帜的人才机制
        3.7.3 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 公司现有战略分析
    4.1 SWOT 分析
        4.1.1 SWOT 分析法的概念
        4.1.2 A 公司的 SWOT 具体分析
    4.2 横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和后向一体化战略
        4.2.1 横向一体化战略
        4.2.2 前向一体化战略
        4.2.3 前向一体化战略
    4.3 加强型战略
        4.3.1 市场渗透
        4.3.2 市场开发
        4.3.3 产品开发
    4.4 多元化战略
        4.4.1 集中多元化战略
        4.4.2 混合多元化战略
        4.4.3 横向多元化战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 公司产品战略调整策略
    5.1 A 公司现有产品战略
        5.1.1 现有客户细分策略
        5.1.2 现有产品细分策略
    5.2 A 公司产品战略调整策略
        5.2.1 产品线规划
        5.2.2 城市拓展战略
    5.3 资本运营策略
        5.3.1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
        5.3.2 拓展多元化地产融资渠道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1.3 研究的方法和预期创新
第二章 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研究文献的回顾
    2.1 波动不对称现象的界定
    2.2 波动不对称现象的检测方法
    2.3 波动不对称的成因
    2.4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价
第三章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波动非对称性
    3.1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从波动视角的考察
    3.2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的界定
    3.3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的度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杠杆比率与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
    4.1 杠杆比率与波动非对称
    4.2 杠杆比率与波动非对称性:基于横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4.3 杠杆比率与波动非对称: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股票风格特征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影响
    5.1 股票风格特征和波动非对称性之间关系的初步分析
    5.2 价值/成长风格对股票波动非对称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上市公司规模对波动非对称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波动反馈说对股市波动非对称分析的适用性
    6.1 波动反馈说的内在逻辑及在我国适用性的初步分析
    6.2 对波动反馈说成立必要条件的实证检验
    6.3 对不同Beta值股票的波动非对称性的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市道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影响
    7.1 市道和波动非对称的时变性:分阶段的考察
    7.2 市道和波动非对称的时变性:基于滚动数据的分析
    7.3 中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成因的新诠释:市道说
    7.4 典型案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投资者差异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影响
    8.1 股市投资者行为差异与股市波动
    8.2 A股投资者和B股投资者对波非对称性影响差异的分析
    8.3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波非对称性影响差异的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波动非对称性与投资管理和政策建议
    9.1 波动非对称性与股市波动率估计的准确性
    9.2 波动非对称性与动态VaR的估计效率
    9.3 波动非对称性、投资管理和政策监管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总结
    10.1 研究的基本结论
    10.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样本401的样本股票
附录B:价值股和成长股样本股票
附录C:样本501、502、503和504的样本股票
附录D:样本505、506、507和508的样本股票
附录E:样本801的样本股票
附录F:样本804、805、806和807的样本股票
附录G:样本812的样本股票
附录H:样本814的样本股票
附录I:样本816的样本股票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投资者有限理性与证券价格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金融理论
        1.1.2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
        1.1.3 对EMH的质疑:市场异象
        1.1.4 新金融理论的发展及其评价
    1.2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1.2.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投资者理性程度及其效用度量
    2.1 投资者充分理性假设及其效用
        2.1.1 充分理性假设及其涵义
        2.1.2 效用度量:期望效用理论
        2.1.2.1 效用函数的定义
        2.1.2.2 效用函数的存在性
        2.1.2.3 期望效用函数性质
        2.1.2.4 风险厌恶及风险厌恶测度
        2.1.2.5 小结及评价
    2.2 投资者有限理性及其效用
        2.2.1 对充分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质疑
        2.2.1.1 博弈论
        2.2.1.2 行为金融理论
        2.2.2 投资者有限理性表征
        2.2.2.1 信念偏差(behef bias)
        2.2.2.2 偏好偏差(preference bias)
        2.2.2.3 行为偏差(behavioral bias)
        2.2.3 投资者有限理性的效用刻画
        2.2.3.1 早期对期望效用函数的改进
        2.2.3.2 KT展望理论
        2.2.4 关于投资者有限理性根源的思考:模糊不确定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证券价格行为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型
    3.1 资产定价模型
        3.1.1 CAPM模型
        3.1.2 APT理论
        3.1.3 BAPM模型
    3.2 价格冲击模型
        3.2.1 Kyle(1985)单期拍卖模型
        3.2.2 噪声交易模型(DSSW模型)
        3.2.3 Baker和Stein(2003)价格冲击模型
        3.2.4 简评
    3.3 证券价格泡沫模型
        3.3.1 正反馈交易模型
        3.3.2 理性泡沫模型
    3.4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模型
        3.4.1 BSV模型
        3.4.2 DHS模型
        3.4.3 HS模型
        3.4.4 对行为金融模型的简要评价
    3.5 协同市场假说模型
    3.6 本章小结及评价
第四章 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行为建模
    4.1 模糊数学与投资者心理
        4.1.1 模糊数学的产生与发展
        4.1.2 模糊集合与投资者心理
    4.2 模糊数学基础
        4.2.1 模糊集合
        4.2.2 模糊综合评价
        4.2.3 模糊决策理论的研究进展
        4.2.4 满意解的模糊数学定义
    4.3 基于模糊数学的投资者有限理性模型
        4.3.1 投资者实际投资中的主要心理波动特征
        4.3.2 模型假设
        4.3.3 模型结构
        4.3.3.1 理性投资者效用及行为
        4.3.3.2 有限理性投资者效用及行为
        4.3.3.3 证券价格的形成
        4.3.4 模型基本结论
    4.4 模型检验及仿真
        4.4.1 对模型相关假定的检验
        4.4.2 投资者行为及证券价格的仿真研究
        4.4.2.1 仿真环境及参数说明
        4.4.2.2 仿真结果
        4.4.2.3 对仿真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4.4.3 与上证指数实证研究结果的对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投资者有限理性的投资策略研究
    5.1 投资者投资策略选择
    5.2 动量与反转策略的实证研究
        5.2.1 动量与反转策略研究概述
        5.2.2 动量与反转策略实证分析之一
        5.2.2.1 数据与方法
        5.2.2.2 实证结果分析
        5.2.3 动量与反转策略实证分析之二
        5.2.3.1 数据与方法
        5.2.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2.4 投资建议
    5.3 结论与建议
        5.3.1 基本实证结论及对投资策略的涵义
        5.3.2 投资者保护与引导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深圳华强 底部盘整完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态价值理论的投资方法研究[D]. 陈胜利. 闽江学院, 2018(08)
  • [2]逢低吸纳TMT、医药及中报预增成长股[J]. 黄翊. 股市动态分析, 2014(24)
  • [3]明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蒋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4]基于博弈视角下A股价格缺口研究[D]. 张灏. 浙江大学, 2014(08)
  • [5]A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邓良.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2)
  • [6]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D]. 刘毅. 同济大学, 2008(04)
  • [7]投资者有限理性与证券价格行为研究[D]. 张宗强. 青岛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深圳华强底部盘整完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