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三长一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案

消除“三长一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案

一、消除“三长一短”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徐雪枫[1](2020)在《公立医院医疗数据共享研究 ——以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进程不断加快,在国务院积极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医疗数据共享已成为当下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信息共享作为当今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将是国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看病就医、提供健康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促使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满足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分析医疗机构在提供健康服务中的数据共享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推广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公立医院为例,分析其医疗影像资源共享现状,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关于医疗资源信息共享的文献综述等;其次,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医疗影像、医疗服务信息共享的概念及发展情况,并介绍本文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共享理论;第三部分,一是分析了医院医疗数据共享的优势,接着对浙江省医疗影像共享建设现状、取得的成效、共享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二是与国内外先进的案例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可供浙江省切实可行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案,其中包括了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共享模型和国内沈阳盛京医疗联盟信息系统。三是以第三章和第四章为基础,结合浙江省医疗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先进案例的经验,对医疗影像资源共享标准、信息支撑能力、共享交流水平、人才资金问题和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为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李梁玉,郑芝芬,吴立萱,郎义青,陈芳洁,吴志强[2](2019)在《互联网+的结算服务于门诊流程再造中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化门诊结算服务以减少看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对门诊流程满意度。方法通过深入优化互联网结算方式来促进诊间结算发展,同步升级人工窗口结算方式,并加强自助机结算,简化就诊流程,提升结算服务。结果从2018年6月到2018年12月,诊间结算占比由3.46%提升至55.8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高峰期人工收费窗口排队时间由开始的9.0min缩短至最快3.2min;患者对门诊流程的满意度从86.4分提高至91.1分。结论服务流程的持续改进能够显着提高医院门诊工作的效率,能有效提升患者对门诊流程的满意度。

齐慧思[3](2018)在《基于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医疗区设计研究 ——以武进区人民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建筑中,医院建筑因为其特殊性、复杂性的原因,而与其他公共建筑在设计上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医院建筑的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就促使医院具备很强的功能性。其次作为社会性的服务机构要全年不停运转,甚至有些医院部门要24小时持续不间断。第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医院建筑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医院设计,最终它都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其主要的医疗服务功能没有变化,而医疗技术则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目前大型医院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先进的医疗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医院重点的发展方向,每一次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提高都会带来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从宏观向微观转变,相应的医院科室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医院各类用房占比也在不断改变。这些变化的出现对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技术发展对医院医疗区设计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相关的应变对策,最终通过实际的项目案例,总结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应变原则,为日后医院建筑设计提供参考意见。本次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中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结构框架;第二章中对医疗技术发展的概况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其发展过程、作用及特征;第三章中结合医疗技术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对医院建筑中医疗区设计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应变对策;第四章中结合总结出的应变对策,对实际设计方案进行案例优化;最后在第五章中对本次论文进行全面总结,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为日后的医院设计提供参考。

朱明珠[4](2017)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中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入推进,资源与过程协同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管理创新模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应对医疗行业环境变化和塑造服务优势的有效方式。然而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主要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医疗服务体系内成员较多并且复杂,整个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资源与过程协同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难于获得分级诊疗制度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医疗服务机构内部协同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实践上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也难以提高机构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建立有效的资源与过程协同机制,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上亟需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两方面问题,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协同。结合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现状与布局基本原则,提出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布局思路;根据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机构自身特点和医疗服务机构间的上下转诊需求,结合网络优化理论,构建了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布局网络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运用系统布置法(SLP)对医疗服务机构门诊分析各服务单元的综合相互关系,提出布局备选方案,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布局最优方案。(2)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的业务流程协同。分析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流程与医疗服务机构流程的基本特征;采用IDEF0建模法,构建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顶层设计模型与子模型,探讨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完成医疗服务体系下业务流程协同的全过程;以患者价值链与医疗服务机构价值链为基础,基于IDEF0模型和流程改善的原则,对医疗服务机构实际案例提出流程改善方案,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实施效果。(3)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协同。对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的问题、优化模型及实证案例三个方面的应用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并分析了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排队网络作为理论基础,针对出现不同类型的患者提出了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模型,并建立了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的成本目标函数,再结合医疗服务机构设施的实际数据样本,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继而提出改进方案。(4)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在文献梳理和对医疗服务机构调研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从战略协同能力、资源协同能力、过程协同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出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模型;并利用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后对天津市三类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实证评价,得出能力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张燕艳[5](2016)在《移动医疗发展中的主体行为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中美市场结构的差异性》文中指出近年来,移动医疗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热点,各类资本纷纷进入移动医疗领域,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长。移动医疗跨界将医疗服务与信息通信技术、通讯行业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来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在医疗领域内,移动医疗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全球的医疗资源缺乏问题,同时助力于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医疗成本。企业家和投资者也将移动医疗视为新蓝海。移动医疗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的进入。中美两国移动医疗都在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移动医疗发展的主力。当前,美国移动医疗正在向垂直纵深领域发展,移动医疗产品的通用性较高,移动医疗技术先进,移动医疗商业模式较为成型。中国移动医疗的发展正处在启动阶段,通过介入医院信息平台进入移动医疗市场。个人健康护理市场上以中小创业型公司为主,产品功能大同小异。中国的移动医疗尚处于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的阶段。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相关学说为基础,梳理移动医疗现有文献,界定移动医疗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主体,概述全球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分析移动医疗市场结构对市场主体行为及其之间关系的影响。在移动医疗介入的背景下,运用博弈论相关模型分析医疗保险机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生和移动医疗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就移动医疗发展对社会医疗效益的影响做简单的案例分析。经过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移动医疗市场上五类主体的行为受到移动医疗市场结构的影响。中国移动医疗市场上,向医院提供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圈定性和影响力。移动医疗产品供应商在提供产品时受医院的影响大。移动医疗APP市场中,产品同质化严重,以中小创业型企业为主且竞争激烈。美国移动医疗市场上以大企业为主,产品通用性高但技术创新要求高。移动医疗产品供应商以医生和医疗保险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投资者看好获得医疗保险机构承认并支付的产品。(2)移动医疗产品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以及帮助医疗保险机构进行医保控费。有助于形成一个秩序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服务市场。

杨盛[6](2014)在《鞍山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将逐步放开,医疗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广大公立医院长期受行政体制管理的制约,对患者满意度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鞍山市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医疗服务业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应用较为成熟的影响满意度因素理论模型,结合鞍山市公立医院实际,对影响满意度因素的调查指标进行了科学设计,对鞍山市17所公立医院患者和员工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满意度感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运用较为专业的满意度计算方法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提出了指导意见,对影响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低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效果、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医疗费用、就医流程、就医环境、医疗服务便利和快捷性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疗费用和就医环境的感知满意度较低,是公立医院优先改进的方面;其次是便利服务、医疗效果,作为次要改进的方面。员工满意度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薪酬福利最不满意,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是医院应优先考虑的,其次是个人接受培训深造的机会。通过调查研究,提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越符合患者的需要,患者满意水平就越高;员工满意度影响着其工作积极性,也直接影响服务对象患者的满意度,表明需求的满足是患者满意的前提条件。通过影响因素分析论证,也揭示了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直接提供医疗服务及间接支持医疗服务部门全体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测评,需要开展周期性的测量、评价与调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李玮[7](2013)在《医院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公立医院服务管理,各大医院都施行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而根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量、检查科室检查量均非常大的实际情况,因此决定开发以分时段预约为核心的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从而显着改善病人的门诊挂号难、检查难的问题,为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患者提供更大的方便。本文重点讨论利用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缓解患者挂号、检查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优化门诊挂号预约、医技检查预约、叫号流程,完成患者就诊流程再造,对挂号以及检查进行分时段预约,其次还能对已预约的挂号和检查,进行合理清晰的叫号。并且还对微信平台提供接口,病人能够通过微信,实时的掌握目前医院所有的叫号情况以及相关信息。本文介绍的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模块,分别为分时段挂号预约模块、分时段检查预约模块、叫号模块和微信接口模块。各个模块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其中检查预约系统用.NET开发,运行于SQL SERVER数据库;挂号预约与叫号模块由于需要部分嵌入医院HIS系统内,因此选用PowerBuilder开发。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显着改善了病人的门诊挂号难、检查难的问题,大大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通过挂号检查分时段预约管理很大程序提高了病人的就诊率,显着缩短就诊等候时间。所以该门诊挂号体系值得借鉴和推广,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逐步完善医院的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为医院管理和患者提供更大的方便。

王思洁[8](2013)在《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理论的医院诊疗卡项目的质量管理》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对S医院诊疗卡系统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理论对医院诊疗卡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提出系统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总结诊疗卡系统实施的经验与教训,为诊疗卡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借鉴。研究方法:①文献分析法,利用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精益六西格玛、排队论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②实证研究法,运用排队论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随机测量门诊各环节的服务时间及患者到达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建模,找出流程的“瓶颈”所在;通过诊疗卡应用情况满意度调查,评价流程优化效果。③访谈法,对医院中各级相关人员、就诊病人进行访谈,了解医院诊疗卡的实施情况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员工对诊疗卡系统的认知度及支持度。④系统分析法,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化分析方法,分析医院门诊业务活动的核心流程、支持流程及辅助流程,以及应用诊疗卡系统后,门诊各流程的改进,构建新的流程图。研究结果:①患者各环节等待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检查、候诊、交费、挂号、取药、检验,其中检查和候诊是诊疗卡项目流程的瓶颈,超过10分钟。②当诊疗卡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时,处理及反馈时间超过20分钟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系统流程改进方面。研究结论:①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理论进行医院诊疗卡项目管理时,应解决好以下主要问题:提高检查与候诊环节流程效率,优化项目改进流程。②将精益六西格玛理论与诊疗卡系统相结合来开展研究,解决目前门诊管理的薄弱环节——排队问题,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标管理。③应用排队论模型测量门诊流程效率是可行的。本研究选用排队论模型中标准的M/M/C型,借助QueueingToolPak4.0排队论分析软件,测量门诊各服务窗口的流程效率,方法简便易行。对策建议:①加强对诊疗卡的宣传引导,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利用展板、海报、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加强宣传,增加导诊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卡的指导服务。②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常见问题和故障,归纳整理成文字或制度;增加组织技术骨干检查指导。③扩展诊疗卡功能,进一步完善预约制度,即诊疗卡患者可在医生诊室进行诊间预约、诊间挂号和诊间转诊等功能,对检查患者可提前预约。④提高诊疗卡的安全性,确立患者就诊信息的保密制度与安全预警制度。⑤加强对患者档案的管理,严格实行一人一卡制,为居民健康信息建设奠定基础。⑥建立项目流程改进方案,完善项目优化制度。

徐飞龙[9](2013)在《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及系统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居民健康卡建设是当前卫生信息化和卫生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居民健康卡对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实现全程健康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通过国内外医疗一卡通应用现状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系统化改造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居民健康卡门诊应用、住院应用、拓展应用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流程优化的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分析设计以及医疗机构系统改造研究。项目成果将可对我国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实践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目的]以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流程优化的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体系,提出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以及居民健康卡应用医疗机构系统改造方案。[方法]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系统化改造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等研究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医疗一卡通应用、医疗一卡通管理系统等相关文献资料,为项目研究奠定理论支持。利用实地调研法与专家咨询法明确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体系。通过系统化改造法进行基于居民健康卡的医疗机构服务流程优化与重构。运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对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设计、性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医疗机构系统改造设计。[结果]⑴通过文献调研和政策文件、研究报告、新闻资讯查阅,了解国内外医疗一卡通应用及管理系统现状;⑵遵从流程优化、可行性原则,确立以预约挂号、分诊叫号、诊室诊断、检查/检验、门诊取药、门诊便捷输液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健康卡门诊应用体系,确立以入院登记、住院预交金、出院结算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健康卡住院应用体系,确立以跨区域跨机构应用、医疗救治联动、新农合一卡通、药店应用、妇幼保健应用、预防接种应用、慢性病预防控制、个人健康应用、血液管理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健康卡拓展应用体系;⑶进行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⑷根据构建的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体系,进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融合改造方案设计。[结论]⑴构建的居民健康卡医院门诊应用、住院应用、拓展应用体系具有较好的应用性;⑵提出的市级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分析设计方案理论性、标准性、可实施性强;⑶提出的居民健康卡应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方案合理性、可操作性较好。

侯昌印[10](2012)在《当代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科学研究走向综合性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发展趋势。当代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策略研究,是整个社会医疗卫生体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该研究属于应用型研究,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是与医院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使人们更关注健康,关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医疗卫生事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并且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开始不断通过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效的调整与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现阶段我国医院建筑的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暴露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不合理、服务不到位等不足。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服务需求的提升,显现了医疗功能的缺失,使医院建筑功能始终处于动态更新的状态;人口数量与就医次数的增加,造成医院的“人满为患”的现实状况,表明其规模与需求差距甚远;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致使医院建筑空间出现明显的适应性差距。本文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城市到建筑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完善的医院协同发展理论及设计对策,不仅要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的再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注重医院建筑本体发展与环境、相关技术的共生与整合,注重医院建筑发展的弹性、灵活性和生长性,解决医院建筑定位与更新的滞后性和设计、施工、管理运行上的盲目性问题。探讨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策略并提供科学而客观的研究成果,针对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规划与建筑领域的相关技术问题,提出可行的技术对策。本文通过系统论、协同学等理论的综合应用,形成本论文的内在逻辑和系统的研究基础。在分析医院建筑复杂系统属性的基础上,解析了医院建筑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透视了系统的协同化关键。深入剖析了影响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动因,明确了医院建筑在协同发展道路上的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总体规划的协同发展、建筑本体的协同发展、专业技术的协同发展和整体环境的协同发展进行探究,架构了医院建筑系统发展的协同框架,确立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本文深刻探讨了医院建筑整体进化、功能优化、技术整合和环境共生的策略。基于协同进化理念,通过对医院建筑系统科学的评估,确定近期与远期发展定位,提出对适应城市发展策略的介入,对环境的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考虑,阐明医院建筑发展的系统评估、策划定位和规划调整的总体进化策略;基于协同优化理念,针对现代医院建筑功能分别在布局、设置与应变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革,通过优化手段,建构适合功能需求变化的合理形式,从根本上满足医院建筑的使用本原,为医院建筑的协同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基于协同整合理念,发掘与医疗技术的进步契合的功能空间处理手法,并采用相应的空间布局模式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为医院建筑能够长期、持续、稳定的发挥高效性的医疗环境创造前提;基于协同共生理念,推动医院建筑发展中环境品质的提升和整体环境的保护,本体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是由内至外的环境延伸,是实现绿色医院的基础。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医院建筑协同发展中对环境的尊重和延续。当代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策略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医院建筑理论体系的建构起到推动和完善的作用,对医院建筑的协同发展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二、消除“三长一短”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除“三长一短”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公立医院医疗数据共享研究 ——以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医疗影像
    2.2 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模式
        2.2.1 医疗服务信息共享的概念
        2.2.2 医疗服务信息共享的发展
        2.2.3 共享模式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信息共享理论
第三章 浙江省医疗数据共享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3.1 医疗数据共享的方式
    3.2 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建设现状
    3.3 浙江省医院医疗影像共享平台取得的成效
    3.4 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3.4.1 尚未统一共享信息标准化
        3.4.2 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难以支撑共享
        3.4.3 医疗影像管理和共享交流水平较低
        3.4.4 医疗影像共享专业人员匮乏
        3.4.5 医疗影像共享存在隐私泄露问题
        3.4.6 患者、医院、政府等多方存在信息不对称
第四章 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
    4.1 美国医疗服务信息共享体系
        4.1.1 电子病历系统共享
        4.1.2 国外医疗服务共享平台
    4.2 沈阳盛京医疗联盟信息系统
        4.2.1 医学影像管理系统
        4.2.2 医疗信息共享系统
    4.3 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
        4.3.1 共享信息标准化程度借鉴
        4.3.2 共享信息交流水平借鉴
        4.3.3 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借鉴
        4.3.4 数据安全管理借鉴
第五章 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的优化策略
    5.1 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优化原则
        5.1.1 坚持系统性原则
        5.1.2 坚持信息性原则
        5.1.3 坚持安全性原则
        5.1.4 坚持医学性原则
    5.2 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优化措施
        5.2.1 加强医疗影像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推行标准体系
        5.2.2 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提升共享信息支撑能力
        5.2.3 推行影像档案建设,发展医学信息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
        5.2.4 创建新型管理模式,解决人才资金问题
        5.2.5 加强监管,确保患者个人隐私
    5.3 公立医院医疗数据共享的相关建议
        5.3.1 建设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整体布局
        5.3.2 建立信息资源监管、协调机构
        5.3.3 鼓励开发可共享的信息资源
        5.3.4 进一步控制检查费用在医保中的占比
        5.3.5 确定服务导向的政府理念,加强部门合作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互联网+的结算服务于门诊流程再造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方法
    2.1 结算方式
        2.1.1 诊间结算。
        2.1.2 自助机结算。
        2.1.3 人工窗口结算。
    2.2 就诊流程
    2.3 监测项目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持续改进后诊间结算比例变化趋势
    3.2 持续改进后高峰期人工收费窗口排队等候时间变化情况
    3.3 持续改进后门诊患者对门诊流程的满意度变化情况
4 结论

(3)基于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医疗区设计研究 ——以武进区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构框架
2 医疗技术发展的概况
    2.1 医疗技术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2 医疗技术发展的过程
    2.3 医疗技术发展的特征
3 医疗技术发展对现代医院医疗区的影响分析
    3.1 医疗技术发展对医疗区总体影响的分析
        3.1.1 医疗技术发展给医疗区带来的影响变化
        3.1.2 原有医疗区总体设计的优劣分析
        3.1.3 医疗技术发展下的医疗区设计新格局
        3.1.4 小结
    3.2 医疗技术发展对门诊部的影响分析
        3.2.1 医疗技术发展给门诊部带来的影响变化
        3.2.2 原有门诊部设计的优劣分析
        3.2.3 医疗技术发展下门诊部设计的新格局
        3.2.4 小结
    3.3 医疗技术发展对医技部的影响分析
        3.3.1 医疗技术发展给医技部带来的影响变化
        3.3.2 原有医技部设计的优劣分析
        3.3.3 医疗技术发展下医技部设计的新格局
        3.3.4 小结
    3.4 医疗技术发展对住院部的影响分析
        3.4.1 医疗技术发展给住院部部带来的影响变化
        3.4.2 原有住院部设计的优劣分析
        3.4.3 医疗技术发展下住院部设计的新格局
        3.4.4 小结
4 武进区人民医院医疗区设计分析
    4.1 案例项目基本情况
    4.2 医疗区总体设计分析
    4.3 医疗区门诊部设计分析
        4.3.1 门诊部门诊大厅的设计分析
        4.3.2 门诊部平面布局与交通流线的设计分析
    4.4 医疗区医技部设计分析
        4.4.1 医技部平面布局的设计分
        4.4.2 医技部手术室的设计分析
    4.5 医疗区住院部设计分析
        4.5.1 住院部床位数的设计分析
        4.5.2 住院部护理单元的设计分析
5 结论
    5.1 医疗区设计应变原则
    5.2 门诊部设计应变原则
    5.3 医技部设计应变原则
    5.4 住院部设计应变原则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附录A 武进区人民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图纸
致谢

(4)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分级诊疗制度
        2.1.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3 协同相关理论
        2.1.4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
    2.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内外部动力影响机制
        2.2.1 协同外部诱因
        2.2.2 协同内部动力
    2.3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相关综述
        2.3.1 医疗服务体系布局协同综述
        2.3.2 医疗服务体系流程协同综述
        2.3.3 医疗服务体系调度协同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协同优化
    3.1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概述
        3.1.1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基本原则
        3.1.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思路
    3.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体布局优化
        3.2.1 一级医疗服务机构布局优化研究
        3.2.2 三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布局优化研究
        3.2.3 二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布局优化研究
    3.3 基于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医疗服务机构设施布局优化
        3.3.1 医疗服务机构设施布局分析
        3.3.2 医疗服务机构布局优化过程——以三级医疗服务机构门诊为例
        3.3.3 布局方案综合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优化
    4.1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概述
        4.1.1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分析
        4.1.2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分析
    4.2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优化模型
        4.2.1 IDEF0方法
        4.2.2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分布节点
        4.2.3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IDEF0模型
    4.3 基于患者与医疗服务机构价值链的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优化
        4.3.1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优化框架
        4.3.2 实施原则与程序
        4.3.3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价值链构建
        4.3.4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IDEF0建模
        4.3.5 实施效果价值评估方法
    4.4 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协同优化
    5.1 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理论及应用
        5.1.1 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问题
        5.1.2 医疗服务体系调度问题的应用
    5.2 医疗服务机构调度优化模型分析
        5.2.1 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模型
        5.2.2 基于排队网络的医疗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步骤
        5.2.3 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模型计算
    5.3 门急诊设施调度优化案例
        5.3.1 门诊设施调度优化案例
        5.3.2 急诊设施调度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
    6.1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构成
    6.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指标体系
    6.3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网络层次模型
        6.3.1 协同能力网络层次分析
        6.3.2 协同能力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6.3.3 协同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6.4 天津市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6.4.1 天津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概况
        6.4.2 天津市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5)移动医疗发展中的主体行为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中美市场结构的差异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与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组织理论基础
    2.2 移动医疗发展
        2.2.1 移动医疗领域内的技术应用
        2.2.2 移动医疗应用分类
    2.3 移动医疗市场结构
        2.3.1 医疗市场结构
        2.3.2 信息不对称
        2.3.3 声誉机制
    2.4 移动医疗市场主体行为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讨价还价模型
3 中美移动医疗市场结构比较
    3.1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结构
        3.1.1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3.1.2 中国移动医疗应用分类
        3.1.3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结构特征
    3.2 美国移动医疗市场结构
        3.2.1 美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3.2.2 美国移动医疗应用分类
        3.2.3 美国移动医疗市场结构特征
    3.3 中美移动医疗市场结构比较
4 移动医疗市场主体行为分析
    4.1 移动医疗市场主体分类
        4.1.1 移动医疗服务提供者
        4.1.2 移动医疗服务需求者
        4.1.3 移动医疗产品供应商
        4.1.4 医疗保险机构
        4.1.5 投资方
    4.2 移动医疗主体之间关系
        4.2.1 中国移动医疗主体之间关系
        4.2.2 美国移动医疗主体之间关系
    4.3 移动医疗市场主体行为特征
        4.3.1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主体行为特征
        4.3.2 美国移动医疗市场主体行为特征
5 移动医疗市场结构对主体行为的影响
    5.1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结构对主体行为的影响
        5.1.1 移动医疗产品供应商的行为表现
        5.1.2 移动医疗服务提供者行为表现
        5.1.3 医疗保险机构行为表现
    5.2 美国移动医疗市场结构对主体行为的影响
        5.2.1 移动医疗产品供应商的行为表现
        5.2.2 移动医疗服务提供者行为表现
        5.2.3 医疗保险机构行为表现
    5.3 中美移动医疗市场结构对主体行为影响小结
    5.4 移动医疗发展对社会医疗的效益
6 结论与思考
    6.1 结论
    6.2 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6)鞍山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依据
    1.3 研究时间、范围及内容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方案设计
    2.1 患者满意度相关理论
        2.1.1 患者满意度理论研究概况
        2.1.2 患者满意度概念
        2.1.3 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概念模型
        2.1.4 服务品牌战略
    2.2 鞍山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方案概况
    2.3 抽样设计
    2.4 调查问卷设计
        2.4.1 指标维度设计
        2.4.2 问卷前测分析
    2.5 满意度指数测评
        2.5.1 满意度指数测量表
        2.5.2 满意度指数计算方法
    2.6 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2.7 调查培训
    2.8 调查操作和数据录入
    2.9 事后质量控制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鞍山市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结果
        3.1.1 评价体系各级指标满意度
        3.1.2 不同类型医院患者满意度
        3.1.3 不同类型患者满意度
        3.1.4 员工满意度
    3.2 鞍山市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3.2.1 医院满意度分析与医院战略资源配置
        3.2.2 鞍山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主要不足及原因分析
4 改进思路和建议
    4.1 工作改进总体思路
    4.2 鞍山市公立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措施和建议
        4.2.1 急需改进的医疗服务工作
        4.2.2 急需加强的医疗服务工作
        4.2.3 有待完善的医疗服务工作
5 结论
    5.1 鞍山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
    5.2 鞍山市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研究的分析性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鞍山市公立医院门诊就诊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B 鞍山市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C 鞍山市公立医院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作者简介

(7)医院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介绍与意义
    1.2 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开发工具分析
    2.2 数据库分析
    2.3 关键技术分析
        2.3.1 软件工程方法
        2.3.2 面向对象方法
        2.3.3 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
3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设计目标
    3.2 运行环境
    3.3 功能需求分析
        3.3.1 分时段挂号预约模块
        3.3.2 分时段检查预约模块
        3.3.3 叫号模块
        3.3.4 微信平台接口模块
    3.4 性能需求分析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
    4.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2.1 分时段挂号预约模块设计
        4.2.2 分时段检查预约模块设计
        4.2.3 叫号模块设计
        4.2.4 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接口模块设计
5 系统的实现
    5.1 分时段挂号预约模块的实现
    5.2 分时段检查预约模块的实现
    5.3 叫号模块的实现
    5.4 微信服务平台接口模块的实现
6 系统测试
    6.1 单元测试
    6.2 功能测试
    6.3 性能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理论的医院诊疗卡项目的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精益六西格玛的相关理论
    2.2 排队论方法的概述
第三章 诊疗卡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实施的意义
    3.1 国内外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3.2 诊疗卡系统实施的意义
    3.3 我国诊疗卡系统的主要模式
第四章 S医院诊疗卡项目实施的实证研究
    4.1 背景介绍
    4.2 S医院诊疗卡概述
    4.3 诊疗卡系统项目的实施
    4.4 诊疗卡系统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诊疗卡项目的质量管理
    5.1 精益六西格玛理论在诊疗卡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5.2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诊疗卡项目实施的完善优化模型
    5.3 诊疗卡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不足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及系统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3.1 应用现状
        1.3.2 研究现状
    1.4 内容组织架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专家咨询法
        1.5.4 系统化改造法
        1.5.5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2 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体系研究
    2.1 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总体框架
    2.2 居民健康卡门诊应用
        2.2.1 预约挂号
        2.2.2 分诊叫号
        2.2.3 诊室诊断
        2.2.4 检查检验
        2.2.5 门诊取药
        2.2.6 门诊便捷输液
    2.3 居民健康卡住院应用
        2.3.1 入院登记
        2.3.2 住院预交金
        2.3.3 出院结算
    2.4 居民健康卡拓展应用
        2.4.1 跨区域跨机构就诊
        2.4.2 医疗救治联动服务
        2.4.3 新农合一卡通
        2.4.4 药店购药
        2.4.5 妇幼保健
        2.4.6 预防接种
        2.4.7 慢性病预防控制
        2.4.8 个人健康应用
        2.4.9 血站血液管理
3 医院业务流程优化与重构
    3.1 医院现有医疗服务流程分析
        3.1.1 相关概念
        3.1.2 门诊业务流程分析
        3.1.3 住院业务流程分析
    3.2 居民健康卡门诊一卡通
    3.3 居民健康卡住院一卡通
4 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分析
        4.1.1 需求分析
        4.1.2 系统层级分析
        4.1.3 组织结构分析
        4.1.4 业务流程分析
        4.1.5 数据流程分析
        4.1.6 系统功能分析
        4.1.7 系统性能分析
    4.2 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4.2.1 系统设计概述
        4.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3 系统功能设计
        4.2.4 系统性能设计
        4.2.5 数据库设计
5 医院信息系统升级与改造
    5.1 系统升级与改造需求分析
        5.1.1 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组成
        5.1.2 需改造子系统分析
        5.1.3 系统改造方法
    5.2 系统升级与改造方案设计
        5.2.1 预约挂号系统改造方案
        5.2.2 门诊医生工作站改造方案
        5.2.3 门诊收费及费用管理系统
        5.2.4 入院登记系统改造方案
        5.2.5 住院医生工作站改造方案
        5.2.6 医技科室系统改造方案
        5.2.7 药房发药系统改造方案
        5.2.8 财务收费系统改造方案
        5.2.9 自助服务系统改造方案
6 总结
    6.1 创新之处
    6.2 存在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医疗一卡通”医疗机构应用与系统融合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 2 医院信息中心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10)当代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社会发展更新的迫切需求
        1.1.2 医疗体制改革的根本诉求
        1.1.3 协同发展——医院建筑走向未来的途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范围界定与相关概念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框架
第2章 医院建筑协同发展思想的导入
    2.1 医院建筑复杂系统解析
        2.1.1 系统理论及系统构成
        2.1.2 协同理论及研究视角
    2.2 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动因解析
        2.2.1 寿命全程的动态演变
        2.2.2 医疗功能的外延扩展
        2.2.3 综合技术的快速更新
    2.3 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的机制与框架
        2.3.1 系统协同的组织机制
        2.3.2 系统发展的协同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整体进化策略
    3.1 理性准确的系统评估
        3.1.1 评估的目标与价值确定
        3.1.2 评估的内容与模式程序
        3.1.3 评估指标的选取与构成
    3.2 科学持续的总体策划
        3.2.1 明确清晰的策划目标
        3.2.2 周密完善的策划内容
        3.2.3 远近结合的策划模式
    3.3 适应发展的整体规划
        3.3.1 阻碍发展的矛盾桎梏
        3.3.2 调整观念的思维导向
        3.3.3 彰显需求的规划对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功能优化策略
    4.1 功能布局的系统和谐
        4.1.1 功能拓展性动态更新
        4.1.2 功能模块化空间布局
        4.1.3 功能集约化工艺构成
    4.2 流线组织的分级优化
        4.2.1 流线的系统构成
        4.2.2 流线的层级分析
        4.2.3 流线的分级组织
    4.3 机能应变的系统重组
        4.3.1 适应系统发展的弹性设计
        4.3.2 契合功能需求的空间再造
        4.3.3 应对功能转换的动态更新
        4.3.4 新旧建筑融合的协同运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技术整合策略
    5.1 契合功能的医疗技术
        5.1.1 医疗技术与功能空间的叠合
        5.1.2 医技技术与承载空间的整合
        5.1.3 医疗技术与建筑空间的变异
    5.2 拓展职能的智能技术
        5.2.1 与医院管理系统的联动
        5.2.2 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同构
        5.2.3 与远程信息系统的复合
    5.3 支撑保障的建筑技术
        5.3.1 创新表达的建筑形态
        5.3.2 支持更新的结构选型
        5.3.3 绿色环保的节能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协同发展的环境共生策略
    6.1 契合生态化的共生环境
        6.1.1 对资源的适度利用
        6.1.2 与环境的生态共融
    6.2 营造人性化的心理环境
        6.2.1 内部环境艺术化的氛围营造
        6.2.2 外部环境舒适化的适宜配置
        6.2.3 医疗环境安全度的整体提升
    6.3 构建适宜性的物质环境
        6.3.1 空间洁净度的合理级配
        6.3.2 医疗环境的感染控制
        6.3.3 物理环境的协调重塑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消除“三长一短”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公立医院医疗数据共享研究 ——以浙江省医疗影像资源共享为例[D]. 徐雪枫.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2]互联网+的结算服务于门诊流程再造中的实践[J]. 李梁玉,郑芝芬,吴立萱,郎义青,陈芳洁,吴志强. 现代医院管理, 2019(06)
  • [3]基于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医疗区设计研究 ——以武进区人民医院为例[D]. 齐慧思.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4]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优化[D]. 朱明珠. 天津大学, 2017(09)
  • [5]移动医疗发展中的主体行为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中美市场结构的差异性[D]. 张燕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6]鞍山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D]. 杨盛. 辽宁科技大学, 2014(06)
  • [7]医院分时段预约及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玮.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5)
  • [8]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理论的医院诊疗卡项目的质量管理[D]. 王思洁. 山西医科大学, 2013(05)
  • [9]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及系统融合研究[D]. 徐飞龙.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10]当代医院建筑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 侯昌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消除“三长一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