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闹?

什么时候闹?

一、纷纷扰扰何时了?(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21)在《李氏朝鲜安东金氏家族汉诗研究》文中指出朝鲜文人积极接受中国诗歌的影响,跨越语言的障碍洞悉中国诗歌的奥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下,为朝鲜汉诗史留下了众多的优秀诗篇。在汉诗发展达到成熟的李氏朝鲜中后期,本文的研究对象安东金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安东金氏家族以其独特性屹立于朝鲜文坛,虽诗学中国,却并不拘泥蹈袭,并在实际汉诗创作中体现出了自己的个性色彩。本文选取了安东金氏家族中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三代人即金尚宪、金寿恒、金昌协为例,以期通过他们的汉诗创作管中窥豹,探求安东金氏家族的汉诗风貌。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在研读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厘清李氏朝鲜中期的社会境况与文学思潮。在充分了解当时社会文学背景的基础上认识安东金氏家族,解读其在李氏朝鲜中期的独特社会地位。与此同时,从文学家族概念出发引出安东金氏家族的汉诗创作,展开对安东金氏家族汉诗创作独特性的分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第二章以金尚宪(1570—1652)的忠贞节义为侧重点展开论述。知人论世,对金尚宪的生平轨迹与师承交游情况进行梳理,对其创作的一千八百余首汉诗进行分析解读。从悲壮的命运感及坚定的节义精神、游仙世界、悼亡与追思等三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重在揭示其人其诗突出的忠贞节义精神。第三章以金寿恒(1629—1689)的自由纯真为着眼点展开论述。爬梳其生平经历,重点解析其流放灵岩期间所作“和陶诗”。通过诗人仕途失意时期的诗作,洞察其创作心态,从而深入其内心世界,辨析其特点。第四章以金昌协(1651—1708)的自然本真主张为着眼点展开讨论。通过梳理其生平轨迹与师承交游情况,洞察其汉诗创作的文心所在。同时从其汉诗的体裁选择与表现技巧两个角度,探究其崇尚本真的诗学思想对其汉诗创作的深刻影响。最后总结全文,安东金氏家族的生活状态为汉诗人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以及强有力的保障,金氏三代汉诗人先后绽放各自独具的个性光彩,继承并发展了金氏家族文学传统,共同谱写出专属安东金氏家族的灿烂汉诗画卷。

张茜[2](2021)在《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通过对清代山东诗文作家进行研究,对清代山东诗文创作进行一次整体的观照。全文将研究清代山东诗文创作的特点所在,梳理清代山东较具特色的作家及其作品,研究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及其创作,并对清代山东诗学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行探讨。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分析清代山东诗文创作的生成机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科举教育情况、独特的地域文化等背景因素。第二节主要概述清代山东的诗学思想发展流变及文论思想等内容,诗学思想部分,主要展现清初作家对前代诗学的批判、继承和再发展,以及清代山东内部纵向时间轴上诗学思想的流变趋势。其后,本文的第二章至第六章,将以地区作为分章标准,分别写济南地区、青州地区、兖州地区、胶东地区及其它地区这五个部分。其排列标准,从前至后分别为传统文学中心、新兴文学中心,然后是传统、新兴之外的其他地区。这其中,济南地区、青州地区和兖州地区作为山东的传统文学中心,自古以来文学创作就极为发达,而胶东地区所包括的登州府和莱州府,则是两个自明末兴起的新兴文学中心。在传统文学中心和新兴文学中心之外,本文还设置了第六章,对除传统、新兴两种文学中心之外的其他地区的作家及其创作进行研究,以达到较为全面的对清代山东地区作家、作品及代表性文学家族进行研究的目的。第二章主写济南地区。该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写王士祯和蒲松龄,两人同为清初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坛巨匠,在各自的领域进行了不同但却极致的文学艺术探索。第三节写田雯,其人也是清初山左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第四节以清初济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其他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作家的生平及文学创作。第五节重点研究清代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关注其家族内的作家及其作品。第三章主写青州地区。该章第一节的研究对象为赵执信,其与王士祯有着诗歌理论上的对峙,主张现实主义传统。第二节研究对象为“安丘二曹”的曹贞吉和曹申吉两兄弟,其中曹贞吉入赵执信的《谈龙录》,同时也是清初“诗中十子”之一,兄弟两人皆是清初闪耀全国文坛的大家。第三节以丁耀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诗文创作。第四节以青州地区其他具有特点和地方影响力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第五节则以青州地区具有代表性文学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展现清代青州地区的文学家族的作家及创作情况。第四章主写兖州地区。第一节写曲阜地区,研究曲阜地区在清代极具代表性的四位作家,分别为颜光敏、孔尚任、颜光猷和桂馥。第二节以宁阳地区的黄恩彤作为研究对象。第三节则关注清代兖州地区的文学家族,以曲阜孔氏和曲阜颜氏最为代表,这两个文学家族在有清一代诞生了大量的作家,并创作了很多相当不俗的文学作品。第五章主写胶东地区。该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的莱州府和登州府,这两个地区经过明代前期和中期的积累,至明后期逐渐成为山东地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中心。该章第一节以清初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的宋琬作为研究对象。第二节则以高密诗派作为研究对象,展现乾隆时期兴起的高密诗派与其前辈神韵诗派的不同主张,以及该时期诗歌主张转变的背后成因。第三节以胶东地区具有代表性文学家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清代胶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族的作家及其创作。第六章主写其他地区,在传统文学中心和新兴文学中心之外,山东还有武定府、泰安府、沂州府、曹州府等地区,这些地区非传统的通衢大邑,亦非政治中心,故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展皆落后于传统和新兴文学中心所在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多产生于清中期及以后,是长时间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积累的结果,该章第一节选取的吴重熹,即为清道光时期诞生的一位较具影响力的作家。除去较具代表性的作家之外,该章第二节以家族为中心,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进行了研究,试图由这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家族的创作,来一窥这些地区在清代的文学创作情况。

马思雨[3](2020)在《朱松诗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北宋邵圣四年出生于歙州婺源(今属江西),朱熹之父。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存诗419首。但是后世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朱松理学家的身份,对于朱松诗歌研究少之又少。朱松诗歌在当时不但流传甚广,而且其诗出类拔萃。他还为徽州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对朱松诗歌题材内容、思想、诗学观、艺术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南宋徽州整个诗坛的把握,而且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和探讨,也有助于全面的、深入的把握整个宋代文学的风貌。本篇论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从朱松本人的思想、性格以及他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作为切入点,追本溯源,以期更透彻地领会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在思想上,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朱松除了具有儒家思想之外,还兼含佛禅思想。在性格方面具有刚毅绝俗的气概以及豪放慷慨的品性。也正是受思想、性格的影响,朱松一生都徘徊在仕与隐之间,最终扮演着似隐还仕的人生角色。第二部分疏理朱松诗歌的题材内容,笔者将朱松诗歌题材分为隐逸诗、思乡怀友、咏物诗三个方面。当然朱松诗歌中还涉及到一些政事诗以及农事诗,但是相比之下在诗中朱松对现实、对国家民族以及百姓危亡的关注还是远远少于对个人人生理想以及道德修养的关注,所以笔者对此内容并没有单独成一节。通过对朱松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进一步的可以探索出朱松在诗歌所体现的坚贞高洁、乐观昂扬的心态,忧国忧思、飘荡无依的心态以及悠闲自适、平和淡远的心态。第三部分探究朱松诗歌的艺术特征。艺术特色方面笔者将从朱松诗歌风格、艺术表现两个方面来论述。朱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初期诗歌自然本真、慷慨豪放;中期主要受时局以及个人心态的影响,呈现出萧寒空寂之风;后期随着朱松对佛禅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心态也随之淡泊坦然、随缘旷放,所以诗歌形成了萧散高远的特点。表现手法上主要呈现出三种特点:典故的惯用、哲理的融合、语言的多样。第四部分探究朱松的诗学观,从内容上和情感上主要表现在“溯源六经,合于圣人之道”,从诗歌风格上主要提倡“浑然天成,萧散雅正之趣”。除此之外,朱松也有对陶渊明人格、形象、思想的接受,以及陶诗自然平淡、萧散闲远诗风的接受,他对陶渊明的诗和人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在诗歌中效陶渊明赋诗,表达自己对陶渊明高尚人格以及隐逸行为的追慕,而且朱松自己不少诗歌写的自然平淡、萧散清远。在艺术手法上,朱松主要继承了江西诗派的“夺胎换骨”、“点石成金”的手法。第五部分探究朱松对朱熹的影响。笔者将从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影响以及诗学观方面谈论。其中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包括儒家思想教育、爱国思想教育以及道家思想的渗透,这些都为朱熹进入理学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朱松宗经尚古的诗学观以及追求平淡自然、萧散闲远的诗学风格也对朱熹的诗学观产生了影响。

李佩瑜[4](2020)在《《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文中提出浙江图书馆藏《历朝杭郡诗辑》清稿本四十卷,是丁丙仿吴颢《国朝杭郡诗辑》编纂体例,在《武林耆旧集》残本内容的基础上纂1而成的一部地域性通代诗选集。《诗辑》以“人、传、诗”的形式收録杭郡一地六朝迄明的诗人2625位,诗作5720首,小传2487条。其中,卷一至卷三十二爲南朝至明代科名与闲人;卷三十三爲闺秀艺伎;卷三十四爲名流寄寓;卷三十五至卷三十七爲僧人;卷三十八至卷三十九爲道士;卷四十爲无名氏与仙鬼謡谚。《诗辑》立足於乡邦文献的挖掘和整理,与《国朝杭郡诗辑》前後相续,展现杭郡一地诗歌繁荣昌盛的历史风貌,凸显杭州地区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等特色。整理研究此书能爲杭郡文献的存续补遗、诗史的谱系构建、文学的地域特色研究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部从文献、文学、文化等方面对杭郡地区都非常重要的地域诗歌总集。本文主要分研究编和文献编两大部分。研究编包含绪论、正文。绪论部分主要对《历朝杭郡诗辑》的版本作详细介绍并阐明其研究价值及意义。目前学界还未对《历朝杭郡诗辑》有过任何的整理爬梳,更无具体的作品介绍和详细系统性的研究,可借鉴《国朝杭郡诗辑》系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历朝杭郡诗辑》展开深入的研究。正文部分包含四章,从文本、内容及其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第一章阐述了丁丙编纂《诗辑》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机缘。其中,论证了《国朝杭郡诗辑》系列和《武林耆旧集》二者对《历朝杭郡诗辑》编纂的重要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第二章从内容样貌与收録标准两方面阐释《诗辑》的基本体例。内容样貌包括了内容形式与编排次序;收録标准包括收録范围、收诗标准、收传原则。其中,收诗标准与丁丙的诗学倾向密不可分。第三章从诗歌的来源、题材和小传的来源、内容两大主体部分对《诗辑》着録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地展现。第四章揭示了《诗辑》的文献、文学、史料价值及地域文化特色。文献编是对《历朝杭郡诗辑》四十卷的整理点校。附録部分爲《历朝杭郡诗辑》中,人物介绍条目所提及诗集诗稿的名目存録整理。

毛亚兰[5](2020)在《南宋四名臣词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宋四名臣得名于清代词人王鹏运编刻的《南宋四名臣词集》,尔后专指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人。他们的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都是我们了解南北宋之交时代面貌、社会风气、文人处境和文学新变的重要渠道。本文的基本框架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论述了南宋四名臣词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重点分析总结了南宋四名臣的政治主张和学术主张。第一节分析了南宋四名臣的对金主张,且根据南渡和绍兴和议这两个不同的形势节点,更加细致地区分了南宋四名臣随着国家形势变化在和、战、守三种选择上的运动变化,总体来看是反和主战。第二节分析了政治背景下南宋新的学术思潮,论述了南宋四名臣反思批判荆公新学并在人事交往与任用、史学、道学和文学方面承继元佑学术的新动态。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南宋四名臣词作中的人生书写。第一节对南宋四名臣词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并分期归纳。第二节论述了南宋四名臣似出复处的闲适词,包括入世自得、进退两难、出世自适这些情感。第三节论述了南宋四名臣咏古惜今的爱国词,包括感时伤怀词和咏史词。第四节论述了南宋四名臣处穷不屈的贬谪词,包括坚定理想、念家思归、处穷不屈这些内涵。第三章,总结了南宋四名臣词的审美特征。第一节概括了南宋四名臣词的风格共性,包括哀婉清丽、沉雄悲愤和自适旷达这些风格。第二节从意象选择、谋篇布局、典故运用和诗文化用、题序等方面总结了南宋四名臣词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南渡词坛上承欧苏下启陆辛的词史贡献。第四章,从当时和现在两个节点指出南宋四名臣其人其词的意义与价值。第一节讲南宋四名臣词通过历史记录和人生书写,使词展现出深厚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并体现了新的思想发展趋势。第二节放眼当下,指出南宋四名臣其人其词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对休闲文化和宋型文化的构建所具有的价值。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论述了特殊历史时期政治、学术和文学的辩证统一。此外也对本文研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刘铠齐[6](2020)在《《瑶台风露》研究》文中指出《瑶台风露》是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未刊刻的李白五言古诗选本,由鲍瑞骏、王鸿朗二人合编,精选精评,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李白的五言古诗成就非凡,而《瑶台风露》作为现存唯一的李白五古诗选,对于李白的诗歌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百余年来,该书却并未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其编校者鲍瑞骏、王鸿朗亦是名不见经传,莫不如沧海之遗珠,殊为抱憾。本文通过检索地方志文献,大致梳理出了鲍瑞骏与王鸿朗的生平履历,并根据鲍瑞骏的存世诗文,勾勒出鲍、王二人的交游经过。该书对李白五言古诗的体裁界定与今人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编选者有意选入一些似古似律的篇目,以彰显李白擅用律句写古诗的特点。论文依照《李白诗文系年》与《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对选诗篇目的编年,主要从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应酬对象三个方面讨论了《瑶台风露》的选诗倾向。同时,结合鲍瑞骏与王鸿朗的评点,进一步归纳出该书在思想情旨上崇尚诗教传统、在艺术风格上以“高古”为主、在写作技巧上重视行文章法的选诗宗旨。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瑶台风露》的评点特征与论诗主张展开研究。《瑶台风露》在评点中重视探寻李白五言古诗的渊源和影响,尤善以诗法、文法来分析李白五古的创作技巧,并从中归纳出了起法、接法、转法、提法、锁法、顿法、收法、结法等多种写作方法。鲍瑞骏与王鸿朗二人还特别重视从整体上来解读李白的五古组诗,注意探求各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以《古风》组诗为例,提出《古风》五十九首“首尾回合成一篇大文字”的论诗主张。此外,《瑶台风露》还继承了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之说,将桐城派的文论引入诗评之中,分别从字句、音节、神气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进行评点,较好地展现出了李白五言古诗超凡的艺术造诣。

左高超[7](2020)在《再辨“绿云扰扰”》文中研究指明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一句,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为"女人的长发"。此注释似乎取自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1247页注:"绿云,比喻女子黑润而稠密的头发。"然而,此种解释似乎有些笼统,无法令人完全满意——"云"用来指女子的头发,似乎已司空见惯,毋庸置疑;可是,为何要用"绿云"来比喻女

杨奔奔[8](2019)在《李正民诗歌研究》文中认为李正民(1073-1151),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其诗现存282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中多中书制诰之作,温润流丽,颇近浮溪。其诗亦妍秀可诵,在南渡初犹不失爲雅音焉。”本文分爲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爲文本研究,共分四章:第一章从总体上概括李正民的家世、生平和交游状况,探讨其生活成长的外部环境,及其个人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分析其诗歌内容,主要分爲感时述怀、摹景写物和交往酬唱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主要探讨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分别从其诗歌整体的风格、用典艺术及诗歌意境三个方面着笔;结语部分对李正民诗歌的长处与不足进行分析,同时,从总结全文的角度,简要梳理本文对李正民及其诗歌研究的一些结论,同时也将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一个总体概括,以便爲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第二部分是对李正民诗歌的注解。本文以《全宋诗》所收李正民诗爲底本,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李正民《大隐集》,对李正民诗歌进行校勘,并对其诗中的典故、引语、疑难字、通假字、人名、地名、官职名、典章制度等进行详细的注释,本文的研究内容即建立在对於李正民诗歌注释理解的基础之上。

杨海宁[9](2019)在《陆云龙《翠娱阁近言》注释》文中研究表明《翠娱阁近言》,刊印于崇祯七年(1634年),主要记录的是陆云龙生活的所见所感。陆云龙提倡直抒性灵,作品多纪实,重视小品文,写小说,有着晚明时期诸生、出版家、选评家、书坊主等多种身份,作为明人陆云龙的个人诗文集着作,研究注释《翠娱阁近言》不仅是研究陆云龙不可缺少的一环,对研究晚明文学经济等社会状况及他生活阶段晚明历史的补缺查证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上下两编,上编有三章:第一章介绍陆云龙生平与作品,因陆云龙的生平曾未得到确切考证,有些作品的作者也存疑,便在前人基础上简单做出整理,并点出了陆云龙相关作品中体现的思想特点;第二章阐述《翠娱阁近言》的题材内容,分诗、文两部分简述,诗按内容如咏怀、咏物、写景记游、赠别诗等进行简述,文按体裁如序记辞赋、论议策表、箴铭赞吊祭及其他文等进行简述;第三章分析《翠娱阁近言》的艺术特色,认为该诗文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写实率真、清新自然,语言平实、富含典实,众体兼具、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多发议论四个方面。下编即《翠娱阁近言》注释,主要参考《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明史》等文献资料进行注释。

周博[10](2019)在《民国新知识群体的国内旅行研究 ——以1927-1936年《旅行杂志》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旅行是人的一种空间流动形式,既能够呈现人和时空的互动关系,又可在旅行观念和旅行实践的演化中审视社会生活方式的嬗变,窥探时代变迁的特征。因而,由“旅行”这一视角切入,一方面可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视角概观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地关系的时空变化,另一方面又可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考察现代旅行观的内容要素,以及旅行作为一种现代性生活方式的生成过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这种转型在城市中尤为显着,其中学校教师、编辑、记者、公务员、企业家、律师等新知识群体的生活方式呈现出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典型特征。本文的研究时段限定于民国中期,即1927—1936年,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因民国前期军阀混战不断,国内旅行事业发展受限,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旅行文献体系;二是《旅行杂志》创刊于1927年,此后的“黄金十年”,国民政府在经济、交通、新生活运动等方面进行国家建设,旅行事业得以正常而快速地发展;三是抗战爆发后,国内旅行虽未中断,但受时局影响,旅行被赋予了“救国”“挽救经济国难”等政治意义,与休闲旅行形成较大差别。故而,民国中期是研究休闲旅行的最佳时段。本文以1927—1936年间的《旅行杂志》及大约同时期其他报刊杂志所刊载的国内游记为核心文献,重返民国中期城市新知识群体的生活场域,以时人笔录的旅行观感探究其旅行动机、旅行路线、旅行感悟等,将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相结合,力图真实地描述民国中期的国内旅行活动,借以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生活状态以及观念变化。本文主体框架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探究旅行者之游兴、游踪及游观,每篇各含三章,全文共由九章组成。上篇游兴之第一章,通过分析1927—1936年间《旅行杂志》所刊载国内游记的作者身份、与作者同游者的身份,以及游记中所记载作者在旅行途中所遇其他旅行者之身份及经历,发现此时期旅行者群体有四种特征:第一,在职业类型上,主要是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出版社和报社之编辑、记者,政府公务员,工商、金融实业界之企业家及从业者,以及医生、律师、画家和作家等自由职业者;第二,在教育背景上,多接受过现代新式教育,尤其多具有现代高等教育背景;第三,在出国经历上,大部分有出国留学、海外考察及海外任职等经历;第四,在生活地点及旅行出发地上,多为当时中东部地区沿海沿江之都市。这一群体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即城市新知识群体。上篇游兴之第二章,对1927—1936年间《旅行杂志》刊载的国内游记中作者所记录的出行原因与主观动机进行分析和归纳。出行原因最主要的是休闲游览,此类游记篇数最多,其次是公务考察、返乡探亲的途中兼事游览。关于休闲游览的主观动机则种类繁多,有“嗜好游览”、“偿久慕之情”、“消此闲暇”、“避暑养疴”、“蜜月”等多种类型。上篇游兴之第三章,在对游记作者的主诉旅行动机种类的归纳基础上,探究旅行动机产生之宏观和微观原因。通过游记文本对比可知,动机产生的宏观原因主要是现代化与城市化,具体而言包括城市娱乐的兴盛、“都市病”的出现、新休假制度下的休闲集中化、新职业划分下的公务考察频繁化,以及西方人在中国的旅行示范所引领的休闲游览新风尚;微观原因则是个人爱好、“海外亲历”、“借地消遣”、健康预期等。中篇游踪之第四章,对所搜集整理的1927—1936年间《旅行杂志》刊载的536篇国内游记的游踪分布进行历时性统计分析,并对其中游踪在一省范围之内的465篇游记进行空间布局分析,发现当时旅行者的游踪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特征是以江浙地区为中心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从而可将全国之游踪范围划分为中心区、扩散区和边疆区。中篇游踪之第五章,通过对前文所述全国游踪分布特征进行图像分析后,发现其分布呈点状、线性及圈层三种特征。点状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游踪分布多集中于山、水、古迹所在地;线性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游踪沿公路、铁路交通线及沿江、沿海分布;圈层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游踪分布以城市为中心向外呈现圈层扩散,且分布密度由近及远呈现递减趋势。中篇游踪之第六章,探究前文分析所得之全国游踪分布的时空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推动要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游览目的地开发建设、地方官绅的捐款兴建和当地“土人”的自发参与;二是新式交通的发展;三是新式旅馆的兴起和住宿设施多样化,以及专门的旅行服务机构的诞生。下篇游观之第七章,在游程结束后,旅行者常伴随有对旅行体验的感悟和旅行意义的思索。通过游记文本分析,民国中期旅行者对于旅行的认知既有继承于古人之传统认知,如旅行之于教育、社会和健康等方面的价值,此外亦有城市化背景下对医治“都市病”之功效的体悟和特殊国情背景下对“爱国”意义的思索。下篇游观之第八章,随着民国中期旅行活动的兴盛发展,旅行事业开始引起民国学人的重视。民国学人认为发展旅行事业乃是“无形之输出”且“有裨益于地方经济”,利于“人之交谊”及“国交亲善”、可“谋文化之推广”和“兴起进取的精神”、“登临凭吊”能激发爱国热情。此时民国学人积极探讨发展旅行事业之意义的原因,在理论上乃是受西方旅行话语之影响,在实践上是出于“挽救经济国难”之目的,期待以旅行事业的发展吸引海外游人来华游览,亲眼见证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国人民之良善,借此回应“反宣传”,以获取近代国家资格。下篇游观之第九章,民国学人积极探索中国发展旅行事业之价值和意义,先后经历了对他国发展旅行事业的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阶段、对发展旅行事业的多重价值和具体路径(宣传、招徕、接待)的探讨阶段、以佘贵棠为代表的旅行理论总结等三个阶段,最终初步完成了中国化的旅行理论体系构建。综上,本文在对1927—1936年间《旅行杂志》所刊载的国内游记进行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民国中期城市新知识群体国内旅行活动的游兴、游踪、游观,旨在探究现代旅行活动中所折射出的人地互动,从“旅行”的底层视角管窥中国现代性生活方式的一种生成路径。

二、纷纷扰扰何时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纷纷扰扰何时了?(论文提纲范文)

(1)李氏朝鲜安东金氏家族汉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与研究综述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意义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意义
特别说明
第一章 李氏朝鲜中期安东金氏家族
    第一节 李氏朝鲜概况
    第二节 文学家族
    第三节 安东金氏家族
第二章 金尚宪(1570—1652)
    第一节 金尚宪其人
        一 生平轨迹
        二 师承交游
    第二节 金尚宪与其汉诗
        一 悲壮的命运感与坚定的节义精神
        二 金清阴诗中的游仙世界
        三 悼亡与追思
    小结
第三章 金寿恒(1629—1689)
    第一节 金寿恒其人
    第二节 金寿恒与其“和陶诗”
        一 探寻流放之路
        二 孤独之地的感怀
        三 灵岩风光与归返本真
        四 训诫与期望
    小结
第四章 金昌协(1651—1708)
    第一节 金昌协其人
        一 生平轨迹
        二 师承交游
    第二节 金昌协与其汉诗
        一 金农岩汉诗的题材选择
        二 金农岩诗中的表现技巧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金尚宪年表
附录二 金寿恒年表
附录三 金昌协年表
附录四 金尚宪《清阴集》汉诗整理
附录五 金寿恒《文谷集》汉诗整理
附录六 金昌协《农岩集》汉诗整理
致谢

(2)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几个问题的厘清
第一章 清代山东诗文总论
    第一节 清代山东诗文生成机制
        一、海岱齐鲁: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清代山东经济
        三、清代山东科举情况
        四、山东的独特地域文化
    第二节 清代山东诗学思想及文论思想
第二章 济南地区
    第一节 王士祯
    第二节 蒲松龄
    第三节 田雯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新城王氏
        二、淄川王氏
        三、历城朱氏
        四、德州田氏
第三章 青州地区
    第一节 赵执信
    第二节 安丘二曹:曹贞吉、曹申吉
    第三节 丁耀亢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安丘曹氏
        二、诸城刘氏
        三、诸城相州王氏
第四章 兖州地区
    第一节 曲阜代表作家
    第二节 黄恩彤
    第三节 文学家族
        一、曲阜孔氏
        二、曲阜颜氏
        三、济宁潘氏
第五章 胶东地区
    第一节 宋琬
    第二节 高密诗派
        一、高密三单
        二、高密三李
        三、高密诗派其他作家
    第三节 郝懿行、王懿荣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福山王氏
        二、文登于氏
        三、文登毕氏
        四、即墨黄氏
        五、掖县赵氏
        六、高密单氏
第六章 其他地区
    第一节 吴重熹
    第二节 文学家族
        一、海丰吴氏
        二、惠民李氏
        三、曹县万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清代山东诗文作家小传
    一、济南
    二、兖州
    三、青州
    四、登州
    五、莱州
    六、泰安
    七、沂州
    八、曹州
    九、东昌
    十、武定
致谢

(3)朱松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朱松思想、性格以及人生角色
    第一节 儒学为主、兼含佛禅思想
        一、儒家思想
        二、佛禅思想
    第二节 刚毅绝俗、豪放慷慨的性情
        一、刚毅绝俗之气概
        二、豪放慷慨之品性
    第三节 似隐还仕的人生角色
        一、心里的隐者
        二、思想的仕者
第二章 朱松诗歌的题材内容以及心态变化
    第一节 隐逸诗
        一、仰慕先贤,抒发隐逸情怀
        二、结交隐士,借此表达志向
        三、志同道合,相约有朝同隐
        四、游历佛寺,净化心灵尘土
    第二节 思乡怀友诗
        一、故乡之思
        二、天涯怀人
    第三节 咏物诗
        一、咏物以言志
        二、咏物以抒情
    第四节 心态变化
        一、坚贞高洁、乐观昂扬的心态
        二、忧国忧思、飘荡无依的心态
        三、悠闲自适、平和淡远的心态
第三章 朱松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一、高远幽洁、慷慨豪放之风
        二、清贫幽寂、萧寒空寂之风
        三、清淡简练、萧散闲远之风
    第二节 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一、典故的惯用
        二、哲理的融合
        三、语言的多样
第四章 朱松的诗学观念
    第一节 朱松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
        一、溯源六经,合于圣人之道
        二、浑然天成,萧散雅正之趣
    第二节 朱松诗歌对陶渊明的接受
        一、对陶渊明人格、形象、思想的接受
        二、对陶渊明平淡自然、萧散清远诗风的接受
    第三节 对江西诗派艺术手法的接受
        一、对“点铁成金”的接受
        二、对“夺胎换骨”的接受
第五章 朱松对朱熹的影响
    第一节 朱松对朱熹思想的影响
        一、儒学思想教育
        二、爱国思想熏陶
        三、道学思想渗透
    第二节 朱松对朱熹诗学观的影响
        一、宗经师古的诗学观
        二、冲雅的诗学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4)《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研究编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价值
    第一章 《历朝杭郡诗辑》编纂缘起
        第一节 杭郡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官方政策对民间的影响
        二、地域意识日渐凸显
        三、乡邦文献的需要
        第二节 丁丙的编纂机缘
        一、不忍文献纸毁帙散
        二、藏书、刊刻、编者的身份优势
        三、契机出现:《武林耆旧集》
        小结
    第二章 《历朝杭郡诗辑》基本体例
        第一节 文本体例
        一、文本形式
        二、编排次序
        第二节 收録体例
        一、诗人收録范围
        二、诗歌收録标准
        三、小传遴选原则
        小结
    第三章 《历朝杭郡诗辑》内容概述
        第一节 《诗辑》收诗情况
        一、诗作来源
        二、内容题材
        第二节 《诗辑》选传情况
        一、小传来源
        二、小传内容
        小结
    第四章 《历朝杭郡诗辑》价值
        第一节 《诗辑》的文献与校勘价值
        第二节 《诗辑》的文学价值
        第三节 《诗辑》的史料价值
        第四节 《诗辑》的地域文化特色
        小结
    结语
文献编
    《历朝杭郡诗辑》点校凡例
    《历朝杭郡诗辑》
附録 《历朝杭郡诗辑》存録诗集诗稿
徵引文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南宋四名臣词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宋四名臣的政治态度与学术主张
    第一节 南宋四名臣政治态度——对金主张
        一、南渡前后
        二、绍兴和议前后
    第二节 南宋四名臣的学术主张——元祜余绪
        一、理论构建: 抨击新学,追崇元祜
        二、具体实践: 用人以元祜、论学以元祜
第二章 南宋四名臣词作中的人生行藏
    第一节 南宋四名臣词概况
    第二节 似出复处的闲适词
        一、入世自得
        二、进退徘徊
        三、出世自适
        四、独处寂然
    第三节 咏古惜今的爱国词
        一、“北顾中原板荡”的感时伤怀词
        二、“扫清氛祲,作中兴主”的咏史词
    第四节 处穷不屈的贬谪词
        一、“此志应难夺”——坚定理想
        二、“忽忆故乡花满道”——念家思归
        三、“潇洒任吾年”——处穷不屈
第三章 南宋四名臣词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南宋四名臣词的风格共性
        一、沉雄悲愤
        二、哀婉清丽
        三、自适旷达
    第二节 南宋四名臣词的艺术特征
        一、日常化和雅化的意象选择
        二、今昔对比和虚实结合的结构
        三、善于化用典故和诗文
        四、词序的大量使用
第四章 南宋四名臣词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时代意义
        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二、新的思想发展趋势
    第二节 今世价值
        一、爱国精神
        二、内在人格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瑶台风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第一章 《瑶台风露》编校者考
    第一节 鲍瑞骏考
    第二节 王鸿朗考
第二章 《瑶台风露》的选诗研究
    第一节 《瑶台风露》的选诗体例研究
    第二节 《瑶台风露》的选诗篇目研究
    第三节 《瑶台风露》的选诗宗旨研究
第三章 《瑶台风露》的评点研究
    第一节 《瑶台风露》的评点特征研究
    第二节 《瑶台风露》的论诗主张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瑶台风露》书影
附录二 :《瑶台风露》批注整理
致谢

(8)李正民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生平与家世研究
        (二) 诗文辑佚与整理
        (三) 诗文研究
    三、李正民的着述
        (一) 《乘桴记》
        (二) 《大隐集》
第一章 李正民的家世、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李正民的家世
    第二节 李正民的生平与仕宦
        一、少年求学及初入仕途时期
        二、扈从高宗与在朝为官时期
        三、外放与奉祠守官时期
        四、起知淮宁与北掳金国时期
        五、暮年奉祠隐居时期
    第三节 李正民的交游
        一、李正民与汪藻
        二、李正民与吕颐浩
        三、李正民与李璜
        四、李正民与赵令矜
第二章 李正民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 感时与述怀诗
        一、宦游思归诗
        二、拘役与南归诗
    第二节 交往与酬唱诗
        一、寄赠诗
        二、送别诗
        三、唱和诗
        四、悼挽诗
    第三节 摹景与写物诗
        一、咏物诗
        二、写景诗
        三、题咏诗
第三章 李正民诗歌的艺术特性
    第一节 醇雅凝重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 苦闷寂寥的诗歌意境
    第三节 繁密深曲的用典艺术
        一、繁密有致
        二、深微曲折
结语
凡例
    卷一
        七言古诗
        程之徒
        寄彦章内翰
        枯木叹
        和元叔秋怀
        送闻人伯封
        寄题史伯鱼读书堂
        今岁梅花春中犹未开,因思三衢冬月之盛,作长句
        息交行
        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
        览新达诗卷有感
        寄邦求拟南食作
        寄尹叔
        寄祝舜俞
        五言律诗
        早春次韵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少游
        夜坐
        久雨不解次韵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建昌寄纸被
        得平叔信
        杂诗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其十
        春雪次韵
        其一
        其二
        再次春雪韵
        其一
        其二
        挽刘刑部
        其一
        其二
        挽曾公衮宝文
        其一
        其二
        挽沈伯华
        挽刘朝请[无虞父]
        其一
        其二
        挽广川先生
        挽锺处士
        挽綦内翰
        其一
        其二
        其三
        挽鲁奉议
        其一
        其二
        挽胡茂老枢密
        其一
        其二
        其三
        挽董舍人
        挽齐安郡夫人
    卷二
        七言律诗
        元日示邦求
        示艾若讷
        寄汪彦章内翰
        寄彦章内翰
        访祝舜俞新居
        送尹叔倅濠梁
        赠刘无虞侍郎
        闻吕丞相遣朝
        其一
        其二
        送尹叔之行朝
        题海月亭
        章季万送示其祖内制次元叔韵诗
        简刘卿任待制
        书事
        示侄淇
        送刘子材四明幕官
        徐元美甲第新修同诸公赋诗
        再赋戏元美
        秀士诗
        退老堂
        野步
        食蛤蜊
        次韵邦求少监
        其一
        其二
        和元叔冬至大风
        海邑少交游道相见者以爲言故作此诗
        寄霄上故人
        挽陈志行寺正
        简邦求宗博
        寄艾若讷
        寄闻人茂德
        其一
        其二
        寄元叔
        寄李成德舍人[时致政归疏山]
        买舟之苕溪
        自苕溪回掉
        颐庆堂为徐氏赋
        哭友人诗
        其一
        其二
        追忆大观丁亥年自新安侍下入宣城学路中作
        县学
        送敏申赴敕局
        先畴戏简尹叔
        辞高安之行
        尹叔若讷和边字韵因再寄
        其一
        其二
        寄曹明甫
        寄艾若讷
        寄孙邦求
        寄张子安
        其一
        其二
        寄元叔
        再寄曹明甫
        和叔食黄雀有诗求叶公书次韵
        邦求假仆制稿示诗褒拂次韵为谢
        与客往天宁素饭以惠山水煎茶
        闻人余庆见和因再赋
        次韵许希文
        次韵王廷老
        徐大谏道漳南与舍弟倡和次韵
        其一
        其二
        次韵德邵见寄
        次韵邦求宗博
        次元叔韵
        次平叔韵
    卷三
        和同院蜡梅
        其一
        其二
        其三
        再赋
        东海生欲以酒见遣而郡禁方严仆每饮又少作诗谢之
        览镜
        客有以茶易竹次韵
        再和换竹
        和同院梅花
        其一
        其二
        其三
        和舒伯源梅花韵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春游
        观德邵诗卷
        次韵同院晚春
        其一
        其二
        寄和叔
        其一
        其二
        寄尹叔
        其一
        其二
        寄毕少董
        寄元叔
        寄和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再领宫祠
        刘卿任尝新茶于佛舍元叔弟赋诗次韵
        其一
        其二
        怀旧
        泉守汪兄内翰惠荔子蕉乾
        和叔来谒李守值其在告作诗觑之
        送元叔守建昌
        其一
        其二
        寄宣守内翰汪彦章
        邦求示诗述其昆弟鼎臣宝臣守平江因以和之
        纳凉诗
        寓居
        投老
        次韵汪汝直同年
        大暑呈彦章内翰
        题蒙园
        闻元叔移居姚江
        次韵叶舍人
        其一
        其二
        其三
        卜居
        别邦求
        将之海鉴留别和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连雨薪舫不至
        高安得请
        其一
        其二
        觑德邵
        戏和叔
        人日和同院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赠章生
        寄德邵
        其一
        其二
        寄元叔因呈知府内翰
        寄元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卷四
        和元叔再至分水韵
        自嘲
        和元叔闻德邵省下之作
        和孙邦求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再和邦求一首
        和平叔见寄
        和邦求见寄
        和德邵
        和尹叔见寄
        其一
        其二
        和平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示鹿苑如老
        立春
        其一
        其二
        次韵邢丞立春
        书花萼集後
        快阁
        中秋对月
        行县福清憩卢山院竹轩用壁间韵
        风雨
        括苍泛舟
        邦求置酒赏梅
        再赋
        赋雪
        其一
        其二
        和赵表之大监对雪
        其一
        其二
        再赋
        其一
        其二
        对雪
        舟中值雪
        酬德邵
        送李及甫侍郎知筠州
        送明仲舍人知邵州
        奉和元叔锡服
        寄和叔
        送艾若讷赴青田
        其一
        其二
        元叔易去假服戏作
        题大安驿诗,大安驿距信州分水岭二十五里,壁间有鲍娘题诗云:“鸡声哽入江南路,柳暗莺残别是春。”因题
        其一
        其二
        讼牒
        余杭泛舟
        校旧书
        赵表之创茸禅寂之室以名求诗
        其一
        其二
        呈赵表之大监爲祥符藏基也
        木鱼
        书河东李骧事
        题鹿苑寺一擎轩
        其一
        其二
        题羊裘轩诗
        题丞厅清节轩诗
        扈从航海
        友人来诗有纸价高之句次韵
        观近报
        因客话有感
        破贼凯歌八章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至嘉禾
        览史
        其一
        其二
        其三
        觅松江水
        郑相家遇盗侨年以贪诉于朝得倅泉州
        移桃栽晚发
        大姓输钱诗
        兰溪怀和叔
        慈云老人
        瓶花
        夜半
        南归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福廷村
        大宋中兴雅
        中兴
        送汪彦章之宜兴
        句
        辑补与辨伪
        元叔寄示富季申别纸
        其一
        其二
        春日城东,送韩玉汝赴两浙转运,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爲韵,分得“生”字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陆云龙《翠娱阁近言》注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翠娱阁近言》的版本与主要内容
    二、《翠娱阁近言》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上编
    第一章 陆云龙生平与作品
        第一节 陆云龙的生平
        第二节 陆云龙的作品
    第二章 《翠娱阁近言》的题材内容
        第一节 诗
        一、咏怀诗
        二、咏物诗
        三、写景记游诗
        四、赠别诗
        第二节 文
        一、序记辞赋
        二、论议策表
        三、箴铭赞吊祭
        四、其他文
    第三章 《翠娱阁近言》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写实率真,清新自然
        第二节 语言质朴,富含典实
        第三节 众体兼具,结构严谨
        第四节 气势磅礴,多发议论
下编 《翠娱阁近言》注释
    凡例
    《翠娱阁近言》自题
    卷一
        诗
        古乐府
        君子行
        结客少年场行
        相逢行
        古离别
        胡无人
        饮马长城窟
        羽林郎
        采葛曲
        秦女卷衣
        绿墀怨
        水仙谣
        春夜曲
        夜夜曲
        秋夜长
        夜度娘
        江南曲
        五言古诗
        咏怀二首
        惜捐·贤者去也
        幽人
        田家
        旱
        雨
        凌河
        清明
        七言古诗
        烧香曲
        老将行
        登州行
        秦晋歌
        迟暮行
        西陵曲
        边风行
        秋旅行
        春暮曲
        五言律诗
        春望
        对婴
        夜步
        夜眺
        行乐词三首
        悯乱
        感秋
        雨
        宿野市
        晓入西湖
        雨湖
        七言律诗
        感怀五首
        伤春
        雪
        初夏感怀二首
        池上寒月
        废苑
        野坐
        埜泊
        送刘心蓼师归楚二首
        五言排律
        病鹦鹉
        七言排律
        江邦玉贻我《草堂集》,且期我同游,苦热未能也,偶批阅,聊书此相赠
        五言绝句
        少年二首
        大堤女二首
        绿墀怨二首
        古怨词
        读赵渊子子夜秋歌随作
        读江邦玉《横山草堂集》因韵成三十首
        六言绝句
        雨窗静坐
        花下简书
        溪头试茶
        云际埋峰
        松颠漏月
        梨魂泣露
        七言绝句
        柳枝词四首
        西湖漫兴五首
        秋晓二首
        夜泊
        宫词五首
        拟艳
        偶忆二首
        诗余
        雨中花·梧月
        虞美人·柳烟
        玉楼春·雨
        踏莎行·薇露
        如梦令三首
    卷二
        文类一
        皇明高帝功臣年表序
        成祖功臣年表序
        五经提奇小序
        孙月峰先生评礼记小序
        公榖提奇小序
        四先生文选序
        续尚书程墨文史序
        上巳宴集诗序
        西湖避暑宴集诗序
        寿诰封江母杨太淑人八袠序
        钱塘江浒文昌阁记
        游虎丘记
        续欢赋
        垂丝海棠赋
        红梨花赋
        采莲赋
        反招隐
        讼魃
        续孤愤辞
    卷三
        文类二
        正德三臣论
        皇明宦官列传论
        慎刑论
        三韩议
        剿抚议
        山东水灾对
        赦说
        尸虫辨
        圣学策
        言路策
        制科策
        克清大憝颂并序
        渐形策
        拟历书成进表
        拟上亲策武举士传胪宴锡有差廷臣谢表
        拟上命兵部撤各边镇守内臣谢表
    卷四
        文类三
        迂挠
        西湖解
        动箴
        静箴
        言箴
        学箴
        平登州铭并序
        笔铭
        墨铭
        砚铭
        水中丞
        褒忠祠十四先生赞
        于忠肃公赞
        王文成公赞
        笑痴子像赞有引
        续成乌程县志跋
        候谢刘心蓼老师启
        贺王孟侯刑部
        答朱懋三书
        乞巧文
        寿魏邑侯文有歌
        吊五人墓文
        祭徐母程夫人文
        施让庭诔并序
        沈甥豫钟圹志铭
    翠娱阁诗草小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民国新知识群体的国内旅行研究 ——以1927-1936年《旅行杂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上篇:游兴
    第一章 旅行者之身份特征
        第一节 游记作者之身份特征
        一、职业类型
        二、教育背景及留学经历
        三、居住地及旅行出发地
        第二节 游记作者之游侣身份特征
        一、与友人相偕同游
        二、与同寅相偕同游
        三、与家人相偕同游
        四、与同学相偕同游
        第三节 游记作者旅途中所遇其他旅行者之身份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游记作者出行原因及主诉动机
        第一节 休闲游览之动机
        一、“性本好游”:视旅行为乐事,事旅行成习惯
        二、因“久慕”而发之游兴
        三、逃离城市:逃离喧嚣环境和枯燥工作
        四、“消此闲暇”与“借地消遣”
        五、养疴避暑:对身体康健的追求
        六、“蜜月旅行”:受西方影响的时髦事物
        第二节 兼事游览:公务、考察、探亲旅行中之主诉动机
        一、考察旅行
        二、公务旅行
        三、返乡探亲
        四、其他旅行中的游览动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游记作者之游兴动机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
        一、城市化、现代化与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
        二、休闲旅行:城市娱乐新风尚
        三、旅途中呈现之城市生活现代性
        第二节 城市生活的不快体验:拥挤、喧嚣与压力
        一、拥挤:城市化与城市人口增多
        二、喧嚣:工业化与城市环境污染
        三、压力:八小时工作制与超负荷工作
        第三节 新休假制度下的休闲集中化
        一、星期休息制与日常休闲旅行
        二、公共假期与假日休闲旅行
        三、师生专享假期:暑假、寒假、春假之旅行
        第四节 新职业和新机会:公务考察旅行
        一、“公务”职业群体之旅行机会
        二、“交通运输业”职业群体之旅行机会
        三、“自由职业”群体中新闻从业者之旅行机会
        四、“自由职业”群体中教育从业者之旅行机会
        五、工商实业界的考察旅行机会
        六、参加学会、学社、研究会主办会议之旅行机会
        第五节 “海外亲历”与“本土示范”引领旅行新风尚
        一、留学生目睹与亲历之海外旅行游览热潮
        二、在华外国人的旅行示范
        三、海外来华旅行团的旅行示范
        本章小结
中篇:游踪
    第四章 1927—1936年《旅行杂志》国内游记游踪之时空分布
        第一节 1927—1936年间国内游记游踪之时间分布
        一、1927—1928年间分布统计
        二、1929—1932年间分布统计
        三、1933—1936年间分布统计
        第二节 1927—1936年间国内游记游踪之空间分布
        一、中心区各省游踪空间分布统计
        二、扩散区各省游踪空间分布统计
        三、边疆区各省游踪空间分布统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927—1936年间国内游踪分布特征
        第一节 点状分布特征:山、水、古迹
        一、山:游山与山居避暑
        二、水:从江河湖泊到海滨
        三、古迹:访古而思今
        第二节 线性分布特征:沿水陆交通线分布
        一、沿陆路交通线分布
        二、沿水路交通线分布
        第三节 圈层分布特征:以城市为中心的发散
        一、由沪杭宁平津出发之游踪分布
        二、由其他城市出发之游踪分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游踪分布特征产生之原因
        第一节 新式交通拓展旅行之时空范围
        一、空间不变,时间缩短
        二、时间不变,空间扩展
        第二节 住宿设施的现代化与多样化
        一、新式旅馆的兴起与发展
        二、传统之逆旅、客店、客栈等住宿设施
        三、传统之寺庙与道观等住宿设施
        四、多样化的住宿设施
        第三节 政府主导游览地之开发建设
        一、城市公园与游憩地的开发建设
        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建设
        第四节 地方官绅的捐款兴建与当地“土人”的自发参与
        一、地方官绅的捐款和兴建
        二、当地“土人”的自发参与
        第五节 旅行服务机构的诞生
        一、客源地之旅行服务
        二、目的地之旅行服务
        三、连接客源地与目的地之交通服务
        本章小结
下篇:游观
    第七章 由传统行为到现代意识:旅行意义认知中的新与旧
        第一节 传统旅行意义认知的继承和发展
        一、“旅行是活学问”之教育意义
        二、体察民情之社会意义
        三、调节身心之健康意义
        第二节 对旅行意义的新体悟
        一、激发爱国热情与树立文化自信
        二、医治“都市病”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由休闲活动到旅行事业:对发展旅行事业之意义的认知
        第一节 民国学人视域中发展旅行事业的价值
        一、“无形之输出”且“有裨益于地方经济”
        二、利于“人之交谊”及“国交亲善”
        三、“谋文化之推广”,“兴起进取的精神”
        四、“登临凭吊”而知“祖国的可爱”
        第二节 积极探讨旅行事业之价值的原因
        一、“西学东渐”之一部
        二、“挽救经济国难”
        三、回应“反宣传”,获取“近代国家资格”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由实践探索到理论自觉:近代中国旅行事业之理论生成
        第一节 对西方旅行事业的话语引入和经验分析(1930—1935)
        一、旅行话语的引入方式及其对经济价值的关注
        二、民国学人对海外旅行事业兴盛发展原因的经验分析
        第二节 对发展旅行事业具体路径的探讨(1936—1940)
        一、全面探讨旅行事业之价值
        二、深入探讨发展旅行事业之路径
        第三节 构建本土化的旅行话语理论(1941—1949)
        一、构建旅行话语之理论体系
        二、构建旅行话语之目的在于指导战后经济重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27—1936年《旅行杂志》刊载国内游记目录(536篇)
附录二:1927—1936年《旅行杂志》刊载国内游记作者信息(部分)
附录三:1927—1936年《旅行杂志》刊载国内游记主要省区游踪分布示意图
附录四:1927—1936年《旅行杂志》刊载国内游记之游踪出发地与目的地关系示意图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纷纷扰扰何时了?(论文参考文献)

  • [1]李氏朝鲜安东金氏家族汉诗研究[D]. 刘伟.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D]. 张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3]朱松诗歌研究[D]. 马思雨.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D]. 李佩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5]南宋四名臣词作研究[D]. 毛亚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瑶台风露》研究[D]. 刘铠齐.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再辨“绿云扰扰”[J]. 左高超. 文史杂志, 2020(01)
  • [8]李正民诗歌研究[D]. 杨奔奔. 广西大学, 2019(01)
  • [9]陆云龙《翠娱阁近言》注释[D]. 杨海宁.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 [10]民国新知识群体的国内旅行研究 ——以1927-1936年《旅行杂志》为中心[D]. 周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什么时候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