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心[1](2021)在《槐耳发酵液化学成分及对人参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土传性病害严重影响着人参的质量和产量。传统的化学防治会破坏生态坏境,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物防治因具有对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经筛选出许多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天然菌物代谢产物。槐耳[Vanderbylia robiniophila(Murrill)B.K.Cui&Y.C.Dai]为多孔菌科宽被多年卧孔菌属,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河北、北京、陕西和河南等地区。槐耳野生资源稀少,人工栽培困难,采用液体发酵技术能够获得大量稳定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对槐耳的研究多集中于抗癌治疗,在对人参病原真菌抑菌活性和发酵液化学成分方面未见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槐耳发酵液对人参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分离,寻找出具有抑制人参病原真菌的活性成分,以期为槐耳在人参病原真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也为槐耳在天然杀菌剂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槐耳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进行液体培养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其抑制作用机理,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单体化合物抑菌活性的测定,得到对人参菌核病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结果如下:1、槐耳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以菌丝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槐耳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其次为果糖、蔗糖;适宜氮源为酵母浸粉,其次为酵母膏、牛肉膏;通过正交实验对槐耳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酵母浸粉2 g,磷酸二氢钾2 g,无水硫酸镁1 g,蒸馏水1 L;通过对槐耳液体培养条件温度、初始p H和接种量的筛选,最终得到最适槐耳液体培养条件:温度为22℃,初始p H为6.0,接种量为12%。2、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在提取物对人参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影响的初筛实验中,其中对人参菌核病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当提取物浓度为20 mg/m L时,其对人参菌核病抑制率为100%。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对人参菌核病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MIC为2.2 mg/m L,MFC为10.00mg/m L,当提取物浓度为MFC时,人参菌核病的孢子萌发率为2.2%,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3.6%;当提取物浓度为MIC时,人参菌核病的孢子萌发率为10.0%,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8.4%。表明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提取物会使人参菌核病菌丝生长异常、形态萎蔫、干瘪,并伴有菌丝细胞破裂的现象,大量内溶物外泄。在培养1 h后不同处理组(MIC和MFC)培养液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均分别为照组的1.2倍和1.8倍;在处理12 h后,不同处理组MDA的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8.89%和61.74%,在处理12 h后,不同处理组H2O2的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7.27%和62.39%。在处理48 h后,不同处理组SOD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0.04%和44.17%,POD酶活性比对照降低了16.88%和37.66%。这表明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会使人参菌核病菌丝生长异常,细胞膜受到损伤,破坏膜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菌体组织内容物泄漏,抑制菌丝生长。3、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活性的研究。采用色谱分离和NMR等波谱技术从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为尿嘧啶(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3,4二羟基苯甲酸(3)、1-苯基-1,2-丙二醇(4)、环(亮氨酸-脯氨酸)(5)、环(苯丙氨酸-丙氨酸)(6)、环(4-S-羟基-R-脯羟基-R-异亮氨酸)(7)、环(苯丙氨酸-甘氨酸)(8)、环(D-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9)、环(L苯丙氨酸-L羟脯氨酸)(10)、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1)、对羟基苯甲酸(12)、对羟基苯甲醛(1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4)、环(丙氨酸-异亮氨酸)(15)、环(D-亮氨酸-反-4-羟基-L-脯氨酸)(1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9~14对人参菌核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郝瑞芬,贾会玲,钱骅,黄晓德,朱羽尧,陈斌,赵伯涛[2](2017)在《不同生长期留兰香精油含量与品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按照ISO6571-2008标准方法对不同生长期南京产留兰香的精油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6月到10月,留兰香精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末最高,达3.95%;从精油得率的角度考虑,8月下旬到9月中旬为最佳采收期。精油主要成分为香芹酮(约60%70%)和柠檬烯(约20%35%);除个别时期外,香芹酮含量符合ISO3033国际标准要求,柠檬烯含量高于标准值。此外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蒎烯(0.7%1.38%),左旋-β-蒎烯(0.77%1.58%),月桂烯(0.62%1.27%),L-薄荷酮(0.67%1.56%)等。以上结果为南京产留兰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郝瑞芬[3](2017)在《不同采收期留兰香品质评价及其提取物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留兰香(Mentha spicataL.)是唇形科薄荷属芳香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以南京产留兰香为研究对象,基于精油和酚酸、黄酮等成分,对不同采收期留兰香进行品质评价,并对其精油及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新的依据。按照ISO6571—2008标准方法测定留兰香精油含量,GC-MS技术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6月到10月,留兰香精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末最高,达3.95%,精油主要成分为香芹酮(约60%~70%)和柠檬烯(约20%~35%)。留兰香花穗中精油含量(3.70%)高于茎叶(2.08%),且精油中香芹酮含量高于茎叶。不同干燥方式造成精汕损失量顺序为:烘干>晒干>阴干,精油成分中柠檬烯损失量大于香芹酮。从精油得率的角度考虑,8月末到9月中旬为最佳采收期。鲜植株提取精油得率最高,阴干处理在利于保藏的同时能最大程度避免精油损失。比色法测定留兰香醇提物中酚酸与黄酮含量。结果发现从6月到10月,留兰香酚酸与黄酮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酚酸含量波动范围为3~8 mg/g,总黄酮含量波动范围为7~30 mg/g。建立了 HPLC同时测定留兰香中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方法,测得不同采收期留兰香醇提物中绿原酸含量范围为0.3~0.8 mg/g,迷迭香酸含量范围为0.4~1.3 mg/g,咖啡酸的含量低于0.08 mg/g。7月上旬之前或9月下旬之后采收的留兰香,酚酸和黄酮含量更高,若直接作为药用,这两个阶段为最佳的采收期。对留兰香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留兰香精油及粗提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存在显着的量-效关系。0.2%(V/V)的留兰香精油,还原能力与5 μg/mL的Vc相近,浓度为1%(V/V)的精油,其羟自由基清除率与50 μg/mLVc相当,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与20 μg/mLVc相当。50 μg/mL的粗提物,还原能力略低于5 μg/mL的Vc,2 mg/mL粗提物浓度,羟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91.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70.5%。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常量稀释法,对留兰香精油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留兰香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弱于牛至精油,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留兰香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8%、0.04%、0.01%,MBC值为MIC值的4~8倍。留兰香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以留兰香精油为主,复配牛至精油和薄荷精油作为天然香精和杀菌剂,甜菊苷为甜味剂,加入具有除臭杀菌效果的松萝酸钠,研发出一款以天然成分为主的漱口水产品。其主要质量指标符合QBT 2945-2012标准,杀菌效果达到了工业产品的要求。留兰香具有抑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在食品防腐、日化调香、医学杀菌、动植物疾病防治等领域均有应用前景。本文为留兰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韩卫丽,崔保安,张红英,王学兵,徐端红,陈瑞亮[4](2011)在《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猪细小病毒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和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留兰香提取物抗猪细小病毒(PPV)活性,计算药物对病变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concentration,IC50),并从药物预防给药(抗病毒吸附)、直接杀灭及治疗给药(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3个方面分析留兰香提取物抗PPV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留兰香挥发油在这3种作用方式中对PPV均有抑制效果,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8 0 mg/ml、0.001 9 mg/ml、0.003 6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25.88、108.95、57.50;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对PPV直接杀灭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34 0 mg/ml、0.356 0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79.18、8.37;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生物合成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43 0 mg/ml、0.063 0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62.60、47.27,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均无抗病毒吸附作用。表明留兰香挥发油在对PPV的3种作用方式中均有安全高效活性,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对PPV侵入细胞无阻止作用,但在直接灭活和抑制其在细胞内的增殖方面均有较高的活性。

赵志鹏[5](2011)在《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以苏格兰留兰香(Mentha cardiace Geraede.)为材料,针对其在河南尉氏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食用品质进行试验研究,结论如下:1.留兰香的株高、分支数、主茎叶对数是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留兰香地上部分的折干率在生长后期保持在24.28—24.40%之间。株高变化呈现“S”型,分支数与主茎叶对数在6月5日达到最大值。株高、单株分支数和主茎叶对数随种植行距的增加而增加,设置50cm、40cm、30cm三个行距处理时,以50cm行距处理最大,达到69.14cm,12.37,14.89,并且50cm行距处理的折干率最高,茎、叶、全草出油率、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也最高,但鲜草产量最低。鲜草产量和产油量以40cm行距处理最大,达到19669.95 kg/hm2,70772.15 ml/kg。留兰香鲜草产量顺序是40cm、30cm、50cm行距处理,留兰香全草产油量顺序是40cm、50cm、30cm行距处理,留兰香折干率大小顺序是50cm、40cm、30cm行距处理。留兰香试验以40cm的种植行距形成的效益最大。2.留兰香全草的出油率和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至6月下旬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留兰香全草的出油率以上午10:00含量较高,而后下降,至14:00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双峰现象。留兰香在30%花蕾开放时采收,其折干率、叶出油率、其产油量和全草出油率、香芹酮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3.87%、23.64 ml/kg、70071.39 ml/ hm2、14.68 ml/kg、50.79%。留兰香总黄酮含量在60%花蕾开放时最高达到55.68%,但在30%花蕾开放(55.66%)和60%花蕾开放(55.68%)时总黄酮含量差异水平不显着。3.直观分析氮磷钾肥料对产量影响的效应顺序为N大于P大于K ,方差分析可知氮、磷肥料因素分别达到极显着水平和显着水平,K肥料元素表现不显着。留兰香茎叶氮钾含量在生长前期较高,至6月15日氮钾含量基本稳定,磷含量则先升后降。留兰香茎叶中氮、磷元素含量叶大于茎中,钾含量茎中大于叶中。4.单施氮肥用量在0-180kg/hm2范围内,留兰香的株高、分支数、叶对数、产量、产油量、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随着用量而增加,以N3处理最佳分别达到64.21cm、11.36、14.32、20596.69kg/hm2、74481.42ml/hm2、57.24%、50.98%。N4处理茎的出油率最高。单施磷肥用量在0-100 kg/hm2处理范围内,留兰香的分支数、叶对数、产油量、叶和全草的出油率、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随着磷用量而增加, P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77、12.56、72532.91ml/hm2、24.28%、14.62%、57.22%、51.03%;株高以P3处理最大为64.45cm,鲜草产量以P4处理最高为20628.36 kg/hm2。单施钾肥用量在0-180kg/hm2处理范围内,留兰香的株高、分支数、叶对数、折干率、产量随着磷用量而增加,以K3处理的株高、分支数,主茎叶对数最大,分别为64.35cm、11.77、12.56;另外,以K3处理鲜草产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为20608.69 kg/hm2和74533.32 ml/hm2。以K4处理的茎、叶出油率、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最大,分别为3.0%、24.48%、57.24%,50.34%。氮磷钾肥料配施正交设计试验的最佳组合是N2P2K3处理,N2P2K3处理的鲜草产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为20524.19 kg/ hm2、76358.03 ml/hm2。留兰香全草的出油率和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以N2P2K3处理最大分别为14.92ml/kg、58.08%、51.88%;另外N1P1K1、N1P2K2、N1P3K31三个低氮处理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低于对照的水平。5.喷施叶面肥能增强留兰香叶片活力,增加叶片叶绿素总体含量,减缓脱落,进而提高产量和出油率。喷施叶面肥处理以硼锰锌混合喷施提高对留兰香精油含量最明显,分别达69640.28 ml/ hm2,比对照增加5.68%,其次是硼、磷钾、钼、锰、锌处理。对留兰香总黄酮含量的提升顺序为硼+锰+锌、硼、锌、锰、钼、磷钾,对留兰香香芹酮含量的提升顺序为硼+锰+锌、锌、硼、磷钾、钼、锰。6.留兰香地上部分含有较高水平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在留兰香嫩叶中分别达到4.80%、0.58%、2.21%、8.04%、0.478mg/g;另外留兰香富含膳食纤维,具有较高的综合营养价值。

ZHANG Hong-ying,WANG Xue-bing,HAN Wei-li,CUI Bao-an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Food Security in Henan Province,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i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6](2010)在《Initial Stud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Mentha spicata Linn Extract in Vitro》文中研究说明[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Mentha spicata Linn extract in vitro.[Method] The cylinder-plate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hibitory zone size of Mentha spicata Linn extract.The test-tube double dilu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of Mentha spicata Linn extract on the four kinds of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a,which could determin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Result] The decoction,alcohol extract and volatile oil of Mentha spicata Linn had the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effects on the four kinds of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a.Especially the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pig staphylococcus was comparatively obvious.MIC of Mentha spicata Linn decoction I,alcohol extract III,volatile oil V and volatile oil VI were respectively 31.25,62.5,2.32 and 2.31 mg/ml.[Conclusion] The decoction,alcohol extract and volatile oil of Mentha spicata Linn had the certain antibacterial effect in vitro,and the extracts which were gained by the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had the different inhibition effects on the experimental bacteria.

韩卫丽,崔保安,张红英[7](2010)在《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留兰香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抑菌圈大小,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对4种动物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抗菌效果。【结果】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挥发油对4种动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猪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比较明显,留兰香水煎剂Ⅰ的MIC为31.25mg/ml,醇提物Ⅲ的MIC为62.5mg/ml,挥发油Ⅴ的MIC为2.32mg/ml,挥发油Ⅵ的MIC为2.31mg/ml。【结论】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及挥发油体外有一定抑菌作用,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对试验菌抑制效果不同。

周伯军,刘汉民[8](2002)在《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

刘汉民[9](2001)在《留兰香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文中提出留兰香菌核病于 1986年在江苏东台地区开始发生 ,病原菌系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留兰香叶片受其为害 ,腐烂发黑大量脱落 ,造成严重减产损失。 6~ 7月是头茬留兰香菌核病的高发期 ,9~ 10月为二茬留兰香菌核病的盛发期。阴雨潮湿 ,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和传播 ;植株郁蔽 ,促使植株抗病力下降 ;连作重茬 ,促成病原菌基数增高、积累。降湿灭渍、科学施肥、轮作换茬、合理施肥、清除杂草 ,这些农业措施对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用 40 %金菌灵胶悬剂、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施留兰香 ,对菌核病的流行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刘汉民[10](2001)在《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

二、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槐耳发酵液化学成分及对人参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型真菌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1.1 甾体类化合物
        1.1.2 萜类化合物
        1.1.3 生物碱类化合物
        1.1.4 核苷类化合物
        1.1.5 酚类化合物
        1.1.6 其他种类化合物
    1.2 人参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1.2.1 人参病原真菌的概述
        1.2.2 人参病原真菌的防治
        1.2.3 杀菌剂的抑菌机制
    1.3 槐耳的研究进展
        1.3.1 槐耳概述
        1.3.2 槐耳化学成分的研究
        1.3.3 槐耳生物活性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槐耳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菌种活化
        3.2.2 液体种子摇瓶
        3.2.3 碳源筛选试验
        3.2.4 氮源筛选实验
        3.2.5 正交实验
        3.2.6 温度筛选实验
        3.2.7 初始pH筛选实验
        3.2.8 接种量筛选试验
        3.2.9 液体培养及菌丝干重的测定
        3.2.10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碳源对槐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氮源对槐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3.3.3 正交实验
        3.3.4 不同温度对槐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3.3.5 不同初始pH对槐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3.3.6 不同接种量对槐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制备
        4.2.2 提取物对人参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4.2.3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MIC和 MFC的测定
        4.2.4 供试菌培养与孢子悬浮液制备
        4.2.5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孢子萌发的影响
        4.2.6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菌丝形态的影响
        4.2.7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2.8 MDA和H_2O_2含量的测定
        4.2.9 SOD和POD酶活性的测定
        4.2.10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提取物对2种人参病原菌抑制活性分析
        4.3.2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MIC和MFC的测定
        4.3.3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孢子萌发的影响
        4.3.4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菌丝形态的影响
        4.3.5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3.6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MDA和H_2O_2含量的影响
        4.3.7 提取物对人参菌核病SOD和POD酶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槐耳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活性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分离流程
        5.2.2 单体化合物对人参菌核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5.3 结果
        5.3.1 结构鉴定
        5.3.2 单体化合物对人参菌核病抑制效果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合物图谱
作者简介
致谢

(2)不同生长期留兰香精油含量与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留兰香精油与水分含量测定
        1.2.2 留兰香精油成分分析
        1.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长期留兰香精油与水分含量
    2.2 不同生长期留兰香精油成分
3 结论与讨论

(3)不同采收期留兰香品质评价及其提取物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留兰香
        1.1.1 留兰香概述
        1.1.2 留兰香的化学成分
        1.1.3 留兰香的功能特性
        1.1.4 留兰香的应用现状和开发前景
    1.2 芳香植物精油
        1.2.1 芳香植物精油简介
        1.2.2 芳香植物精油应用前景
    1.3 漱口水
        1.3.1 漱口水的口腔保健意义
        1.3.2 漱口水的主要成分
        1.3.3 植物精油在漱口水中的应用
        1.3.4 漱口水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采收期留兰香精油含量测定与成分分析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留兰香精油与水分含量测定
        2.2.2 留兰香精油GC-MS分析
        2.2.3 留兰香挥发性成分HS-GC-MS分析
        2.2.4 不同采收期留兰香精油含量测定及成分分析
        2.2.5 留兰香不同部位精油含量测定及成分分析
        2.2.6 不同干燥方式对留兰香精油含量及成分的影响
        2.2.7 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采收期留兰香精油含量及成分
        2.3.2 留兰香不同部位精油含量及成分
        2.3.3 不同干燥方式对留兰香精油含量及成分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采收期留兰香酚酸和黄酮含量测定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总酚酸含量测定
        3.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3.2.3 HPLC测定三种有机酸含量
        3.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总酚酸测定
        3.3.2 总黄酮测定
        3.3.3 三种有机酸测定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留兰香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留兰香粗提物的制备
        4.2.2 样品及对照品溶液配制
        4.2.3 还原能力测定
        4.2.4 羟自由基清除活性
        4.2.5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留兰香精油抗氧化活性
        4.3.2 留兰香粗提物抗氧化活性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留兰香的抑菌活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培养基的配制
        5.2.2 菌种活化与菌悬液的制备
        5.2.3 抑菌圈测定
        5.2.4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浓度留兰香精油抑菌圈测定
        5.3.2 留兰香与牛至精油抑菌圈比较
        5.3.3 留兰香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抑菌圈
        5.3.4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留兰香精油漱口水的制备
    6.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漱口水基础配方研究
        6.2.2 漱口水杀菌效果测试
        6.2.3 漱口水质量指标检测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复合精油漱口水基础配方研究
        6.3.2 漱口水杀菌效果
        6.3.3 漱口水质量指标检测结果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猪细小病毒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PK-15细胞、PPV毒株
        1.1.2 药物制备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PPV标准毒株7909的TCID50测定
        1.2.2 药物对PK-15细胞的毒性试验
        1.2.3 药物对PPV的抑制作用
    1.3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病毒TCID50的测定结果
    2.2 药物对PK-15细胞的毒性
        2.2.1 留兰香挥发油对PK-15细胞的毒性
        2.2.2 留兰香水提液和留兰香粗提物对PK-15细胞的毒性
    2.3 药物对PPV增殖的抑制作用
        2.3.1 留兰香挥发油对PPV增殖的抑制作用
        2.3.2 留兰香水提液及粗提物对PPV增殖的抑制作用
3 讨 论

(5)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留兰香概述
        1.1.1 留兰香植物学性状
        1.1.2 茎显微鉴别
        1.1.3 留兰香的国内外分布及品种
        1.1.4 留兰香成分研究进展
    1.2 留兰香的生长习性
    1.3 留兰香栽培种植研究
        1.3.1 留兰香异地引种试验研究
        1.3.2 留兰香繁殖及田间管理技术
        1.3.3 留兰香的病虫害防治
        1.3.4 留兰香其他栽培措施研究
    1.4 留兰香肥料施用等相关研究
        1.4.1 氮磷钾肥对留兰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1.4.2 中微量肥对留兰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1.5 留兰香育种与组织培养研究
    1.6 留兰香的采收、粗加工及提取方法研究
        1.6.1 留兰香的采收
        1.6.2 留兰香提取方法研究
    1.7 留兰香化学成分研究
    1.8 留兰香的无机元素成分研究
2 前言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地点与自然概况
    3.3 试验设计
        3.3.1 留兰香生长发育和精油含量变化动态试验
        3.3.2 不同采收时期和采收时间下留兰香产量和出油率试验
        3.3.3 氮磷钾肥料单施对留兰香生长发育、产量、出油率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3.3.4 氮磷钾肥料配施正交设计试验
        3.3.5 留兰香密度设计试验
        3.3.6 喷施叶面肥料试验
        3.3.7 留兰香食用品质分析
    3.4 测定项目和方法
        3.4.1 留兰香生长指标的测定
        3.4.2 留兰香经济性状和分析指标测定
        3.4.3 留兰香叶绿素含量测定
        3.4.4 留兰香营养指标的测定
    3.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留兰香生长发育进程中的动态规律分析
        4.1.1 留兰香株高生长动态规律
        4.1.2 留兰香分支数与主茎叶对数生长动态规律
        4.1.3 留兰香折干率生长动态规律
        4.1.4 留兰香茎、叶、全草出油率动态规律
        4.1.5 留兰香全草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动态规律
        4.1.6 留兰香植株氮磷钾元素含量积累动态规律
    4.2 氮肥对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4.2.1 氮肥对留兰香株高、分枝数和主茎叶对数的影响
        4.2.2 氮肥对留兰香产量、产油量和折干率的影响
        4.2.3 不同施氮量对留兰香出油率的影响
        4.2.4 不同施氮量对留兰香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的影响
    4.3 磷肥对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4.3.1 不同施磷量对留兰香株高、分枝数和主茎叶对数的影响
        4.3.2 不同施磷量对留兰香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4.3.3 不同施磷量对留兰香出油率的影响
        4.3.4 不同施磷量对留兰香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的影响
    4.4 钾肥对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4.4.1 不同施钾量对留兰香株高、分枝数和主茎叶对数的影响
        4.4.2 不同施钾量对留兰香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4.4.3 不同施钾量对留兰香出油率的影响
        4.4.4 不同施钾量对留兰香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的影响
    4.5 氮磷钾配施对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4.5.1 氮磷钾配施对留兰香株高、分枝数和主茎叶对数的影响分析
        4.5.2 正交设计氮磷钾配施对留兰香产量的影响
        4.5.3 不同氮磷钾水平配施留兰香产草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4.5.4 氮磷钾配施对留兰香全草折干率的影响
        4.5.5 氮磷钾配施对留兰香出油率的影响
        4.5.6 氮磷钾配施对留兰香精油中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的影响
        4.5.7 氮磷钾配施对留兰香茎叶中氮磷钾的影响
    4.6 种植密度对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4.6.1 种植密度对留兰香株高、分枝数和主茎叶对数的影响
        4.6.2 种植密度对留兰香经济产量和折干率影响
        4.6.3 种植密度对留兰香出油率的影响
        4.6.4 种植密度对留兰香总黄酮和香芹酮含量的影响
    4.7 采收时期对留兰香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
        4.7.1 不同花期采收对留兰香产量和精油含量的影响
        4.7.2 不同花期采收对留兰香品质的影响
    4.8 喷施叶面肥对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4.8.1 喷施叶面肥对留兰香株高、分枝数和主茎叶对数的影响
        4.8.2 喷施叶面肥对留兰香产量和精油含量的影响
        4.8.3 喷施叶面肥对留兰香精油品质的影响
        4.8.4 喷施叶面肥对留兰香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9 留兰香的食用品质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留兰香生长发育进程中的动态规律
        5.1.2 单施氮、磷、钾肥下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
        5.1.3 氮磷钾正交设计配施下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
        5.1.4 不同种植密度下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
        5.1.5 不同采收时期留兰香产量和出油率
        5.1.6 喷施叶面肥对留兰香生长指标、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5.1.7 留兰香的食用品质
    5.2 讨论
        5.2.1 留兰香生长发育规律
        5.2.2 氮磷钾肥料对留兰香生长、产量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5.2.3 种植密度对留兰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2.4 喷施叶面肥对留兰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2.5 不同采收时期对留兰香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
        5.2.6 留兰香的其他价值研究
参考文献
Abstract

(7)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及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
    2.1 留兰香水煎剂的制备
    2.2 留兰香醇提物的制备
    2.3 挥发油的制备
        2.3.1 水蒸汽蒸馏法
        2.3.2 CO2超临界萃取法
    2.4 留兰香各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2.5 留兰香各提取物MIC的测定 (试管2倍稀释法) [8]
3 结果
    3.1 留兰香各提取物对4种菌的抑制效果
    3.2 留兰香各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试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8)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症状
3 病原菌
4 发病规律
    4.1 阴雨潮湿下发病重
    4.2 植株郁蔽发病重
    4.3 连作重茬发病重
5 防治措施
    (1) 降湿灭渍, 开墒挖沟。
    (2) 控制氮肥, 增施磷钾肥, 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 轮作换茬, 实行连年换茬, 最好水旱轮作, 以减少菌源。
    (4) 合理密植, 及时清除杂草。
    (5) 药剂防治。

(9)留兰香菌核病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病害症状
3 病原菌物
4 发病规律
    4.1 阴雨潮湿发病重
    4.2 植株郁蔽发病重
    4.2 连作重茬发病重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1) 降湿灭渍:
        (2) 科学施肥:
        (3) 轮作换茬:
        (4) 合理密植:
        (5) 清除杂草:
    5.2 化学防治

四、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槐耳发酵液化学成分及对人参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 李可心.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不同生长期留兰香精油含量与品质评价[J]. 郝瑞芬,贾会玲,钱骅,黄晓德,朱羽尧,陈斌,赵伯涛.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09)
  • [3]不同采收期留兰香品质评价及其提取物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D]. 郝瑞芬.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0)
  • [4]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猪细小病毒的作用[J]. 韩卫丽,崔保安,张红英,王学兵,徐端红,陈瑞亮.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3)
  • [5]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赵志鹏. 河南农业大学, 2011(06)
  • [6]Initial Stud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Mentha spicata Linn Extract in Vitro[J]. ZHANG Hong-ying,WANG Xue-bing,HAN Wei-li,CUI Bao-an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Food Security in Henan Province,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i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Z2)
  • [7]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J]. 韩卫丽,崔保安,张红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1)
  • [8]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 周伯军,刘汉民. 植物保护, 2002(03)
  • [9]留兰香菌核病发生与防治[J]. 刘汉民. 湖北植保, 2001(01)
  • [10]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 刘汉民.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1(01)

标签:;  ;  ;  ;  ;  

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