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现的3D“立体眼”

单片机实现的3D“立体眼”

一、用单片机实现的3D“立体眼”(论文文献综述)

韩甜[1](2020)在《全息投影技术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常宏博,郝瑞瑞,周程,李慧丰,付丽华[2](2020)在《基于STM32单片机的3维LED光立方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设计为基于单片机的3维LED光立方,由STM32F103VBT6系列单片机、1个74HC154芯片、32个74HC573芯片、8个APM4953芯片等部分组成。用单片机对芯片的信号传输的方式来进行对4096个LED的控制。本系统具有灯光绚丽、3D立体特效、效果直观以及时间控制轴等优点,可以实现动画、曲面等复杂的立体图形。

郭亚楠[3](2017)在《新型智能按摩椅电气与控制系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依据中医按摩理论的智能按摩椅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本文以按摩椅的电气与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控制系统方案、辅助电源、复杂逻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及通信技术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涉及内容如下:(1)根据产品功能,对按摩椅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其中包含电机驱动电路、气囊驱动电路、位置检测电路、基于MC9S08PT16的电容式触摸按键、基于STM32的显示控制板和实现手机控制的蓝牙模块接口电路设计等。(2)基于Flyback拓扑设计系统辅助电源,对电路中高频变压器、控制芯片外围电路进行了设计,考虑到该电路需在较宽的市电电压环境下工作,本文对电压反馈回路及补偿网络等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理论分析与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拥有良好的的稳态与动态性能。(3)提出将Stateflow模型设计方法应用于按摩椅复杂逻辑系统,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系统建模、模型仿真验证、自动代码生成等。文中还将生成的代码移植至硬件平台中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tateflow的模型设计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按摩椅此类具有复杂逻辑的系统中。(4)基于STM32对按摩椅通信系统进行软件设计分析,其中通信协议采用MODBUS协议的RTU传输格式及基于CRC校验码的差错控制。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性能良好,满足控制系统工作要求。

张文超[4](2016)在《基于单片机的变频器综合检测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变频器原理、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变频器的主电路,主要包括大功率整流桥、逆变桥IGBT模块、高压滤波电容等电气元件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主要可能产生的故障点,以及发生故障后,各种模块电气参数的数值的变化情况,设计出了变频器主电路电力电子器件的电气参数自动检测电路,根据这些元件电气参数的变化为依据,判断具体出现故障的模块及故障点。可以辅助检测人员快速对变频器主电路故障模块的定位。本文对变频器驱动电路板的开关电源电路、可控整流驱动电路检测、IGBT驱动电路原理进行分析,以及分析其主要产生故障的原因,设计了变频器驱动板的加电检测电路,通过在保护状态下给电路板进行外加直流电压,以及在光耦驱动端外加SPWM调制信号,测试驱动输出信号是否正常,以及对输出驱动能力进行检测。该部分可以检测大多数变频器驱动电路板,对驱动电路板进行故障进行定位。在对变频器维修后,通常需要进行全面测试,本文设计了包括空载上电测试、假负载上电测试、电机负载上电测试的电路,制作出了一台变频器全面检测装置。本文同时研制了变频器检测系统的无线手持设备,在无线通讯距离内,可通过手持设备的操作,完成对变频器进行远程检测,同时完成参数的读取,远程检测进一步确保了员工的安全。

李鹏[5](2015)在《应急电源蓄电池容量预测与在线监控系统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急供电系统(EPS)和不间断电源(UPS)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企业、医院等相关场合作为应急电源担负稳定与安全的重要职责。蓄电池是应急电源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对应用领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本文以阀控式的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蓄电池的国家标准GB/T19638.2-2005和GB/T 19639.1-2005的相关要求,设计蓄电池的容量预测方法并研发一套监控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并完成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内阻特性以及各性能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蓄电池参数检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比对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研究蓄电池容量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以灰色理论为基础的,建立灰色模型来预测容量的方法。以蓄电池的端电压和电池内阻为两个关联因素,建立GM(1,N)的灰色模型来实现对容量的预测;针对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紧邻加权参数,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参数取值方法来改进模型;(2)以自带AD转换模块的STC12C5A16S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蓄电池端电压和温度的检测电路;在研究内阻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交流注入法设计电池的内阻检测电路,其中为了减小环境噪音的干扰以提高检测精度,引入锁相放大技术,并配合使用高精度的仪表放大器芯片AD620和平衡调解芯片AD630;采用了液晶可触摸的显示屏实现现场端监控器的人机交互;(3)基于微软界面库MFC框架和C++编程语言编写了监控软件的界面;结合多线程技术将软件与现场端监控器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使用SQL Server2008建立蓄电池的检测参数数据库,并基于Active X控件实现了数据的曲线绘制;对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分别进行了测试,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崩溃、死机等情况。论文最后对开发的监控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与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容量预测算法预测的结果残差百分比为3.9%,关联度71.8%,后验差比值0.177;系统在监测端电压方面相对误差最低达到0.3%,监测电池内阻方面相对误差最低达到10%,在测量温度方面的相对误差最低达到3%。

张睿[6](2014)在《基于K60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智能车辆能通过自身所搭载的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外部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信息,它能够在真实且复杂的环境中自主驾驶并完成一定的功能。智能车辆集中运用了自动控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导航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是高精尖技术的综合体。本论文提出了基于K60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以Freescale的K60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设计了智能小车。通过摄像头OV6620来采集道路图像信息,由电机和舵机来控制小车的速度和转向,并利用光电编码器检测小车速度,完成了对小车速度的闭环PID控制。论文首先介绍了智能车辆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对智能小车关键模块进行选型并对其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叙述了智能小车硬件电路的设计;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主要研究了摄像头图像采集与处理算法、黑线提取算法、特殊路径的处理方法和对电机和舵机的控制算法;在系统的调试过程中,重要介绍了相关调试软件和调试方法;论文的最后对所做的工作加以总结,并对后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展望。

包敬海,张大平,陆安山,梁维源,何艳梅[7](2013)在《浅谈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单片机课程的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北部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而传统教育方式难以满足企业对单片机人才的需求。针对该难题,提出明确单片机地位、科学选型、有针对性加强预备知识、教学内容分层、通过网络项目超市加强实践环节的解决思路。实践表明,根据单片机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

付俭定[8](2013)在《4D动感影院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4D动感影院的运动控制系统是动感影院的核心部分,动感影院的座椅控制形式主要有电动,气动和液压三种。目前4D动感影院运动控制器大多选用DSP、CPLD或者ARM芯片做核心处理器,由于这些芯片的处理速度快能实现复杂的算法。但鉴于4D影院对运动控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本设计出于项目成本考虑选用了处理速度不是很高的AVR单片机做核心处理器,设计并完成了一项4D影院中针对三自由度电动座椅的伺服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及相关的部分软件的编写。重点阐述了硬件结构、功能特点以及软件的设计方法。首先,本文以Atmel公司的8位AVR单片机ATmega16A作为核心控制芯片,完成了4D动感影院座椅的运动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的设计,并对系统的硬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完成了包括系统电源、时钟电路、复位电路、ISP下载接口、串口通讯电路、限位检测电路、脉冲信号产生电路、特效控制电路,并对各部分电路功能做了详细阐述。对硬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硬件的原理图,完成了具体电路板的制作。其次,本文在AVR Studio4+WinAVR环境下开发了控制系统C程序软件,包括与上位机的串口通讯协议解析、对伺服驱动器的PWM控制、限位信号的处理、报警清除程序。利用VC++6.0开发了上位机与单片机的串口调试程序。最后,以项目为基础对设计进行了软硬件的系统实验。详细分析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可行性。

董彬[9](2013)在《基于光闸眼镜的三维显示系统的构建和改进》文中认为本文首先研究了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帧顺序显示技术的驱动原理,在此基础上进步研究了英伟达三维视频显示的解决方案,分析了三维视频播放的工作原理和相应同步信号处理的编程框架。射频同步应用于光闸式立体显示系统中,比红外线同步具有更大的优势,它解决了红外线同步的空间局限性。在无法直接获取同步信号的条件下,通过对DVI接口以及EDID数据结构的研究,设计了款基于DVI接口的场同步信号提取装置,解决了光闸立体显示系统时间同步的问题;通过对红外同步脉冲信号的实时分析,结合红外同步协议特点,开发了套左右帧识别算法,解决了左右帧同步的问题。系统采用2.4G频段的nRF24L01无线射频芯片传输同步信号,由于射频通信容易受到同频干扰,因此利用跳频技术等手段提高了射频通信的抗干扰性和数据可靠性;对射频通信过程中的自动应答和自动重传等复杂操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由此产生的较为复杂的延时补偿等问题。在眼镜控制端采用了动态校正的方式来减小延时抖动,进步提高了同步的准确性。实际测试结果证明眼镜工作良好。

周永飞[10](2011)在《用于3D图像显示的液晶光栅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传递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传递也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快,越来越直观,传递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如今,人们不仅要求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速度,也在舒适度和高临场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显示设备绝大多数只能显示二维信息,不能给人以深度感觉,而立体显示则能再现场景的三维信息。但传统的立体图像显示需要佩戴辅助设备(如偏振眼镜、液晶眼镜等),将人眼完全占据,给人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尽管传统立体显示的立体图像效果特别明显,但是在诸多场合并不适用。针对这种需要,裸眼3D图像显示器的研发成为显示技术的一种新兴潮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用于3D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技术展开探讨,并针对基于液晶特性实现的3D图像显示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人眼的视差理论,利用液晶光栅挡板的原理研制出原理样机。本论文首先对几种实现3D图像显示的技术及立体视角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进行简要的概括介绍;其次通过分析液晶的指向矢和光透过率的状态,设计出光栅挡板,再次从裸眼立体器的共性特点出发,结合立体显示的几何模型,分析基于液晶光栅挡板原理使图像分别进入左眼和右眼的几何关系,设计出具体的几何光路图,并计算出光分别进入人双眼的图像序列能表征的范围,据计算出的参数结合光学原理理论的指导下,初步研制出3D图像显示原理样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利用液晶光栅挡板的技术实现3D图像显示,设计原理简单,并制作过程中,利用激光蚀刻原理改进了制作工艺,为拓展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应用空间开辟道路。

二、用单片机实现的3D“立体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单片机实现的3D“立体眼”(论文提纲范文)

(3)新型智能按摩椅电气与控制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按摩椅技术发展现状
        1.2.1 按摩椅国外发展现状
        1.2.2 按摩椅国内发展现状
    1.3 按摩椅中电气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1.3.1 电机
        1.3.2 按摩椅辅助电源
        1.3.3 人机交互
        1.3.4 Stateflow模型设计在复杂逻辑系统中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按摩椅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1 按摩椅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2 运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2.2.1 电机驱动电路
        2.2.2 气囊驱动电路
        2.2.3 位置检测电路
    2.3 人机交互系统电路设计
        2.3.1 基于MC9S08PT16的电容式触摸按键电路设计与实现
        2.3.2 基于STM32的显示控制板电路设计与实现
        2.3.3 蓝牙接口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lyback的系统辅助电源设计
    3.1 系统辅助电源简介
    3.2 单端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3.3 反激变换器的设计与分析
        3.3.1 高频变压器设计
        3.3.2 基于UC3845控制芯片的外围电路设计
        3.3.3 电压反馈电路设计
        3.3.4 基于小信号模型的补偿网络设计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稳态实验结果
        3.4.2 动态响应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tateflow的按摩椅复杂逻辑系统研究
    4.1 按摩椅复杂逻辑系统
    4.2 Stateflow与有限状态机
    4.3 基于Stateflow的人机交互复杂逻辑系统
        4.3.1 基于Stateflow的人机交互复杂逻辑系统模型
        4.3.2 人机交互系统状态图
        4.3.3 Stateflow模型的验证
    4.4 自动生成需求的代码
        4.4.1 Real-Time Workshop自动代码生成机制
        4.4.2 配置Simulink模型使其自动生成代码
        4.4.3 生成定制的C代码
        4.4.4 生成代码分析
    4.5 代码测试
        4.5.1 软件在环测试
        4.5.2 硬件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TM32的按摩椅通信系统设计
    5.1 按摩椅通信系统架构
    5.2 STM32 USART简介
    5.3 按摩椅通信系统通信协议的制定
        5.3.1 系统帧格式与数据定义
        5.3.2 基于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差错控制
    5.4 基于STM32的按摩椅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5.4.1 组帧软件设计
        5.4.2 解帧软件设计
    5.5 通信测试结果分析
        5.5.1 主机通信测试
        5.5.2 从机通信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表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单片机的变频器综合检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频器主回路检测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设计思想
    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2.3 变频器主回路结构分析
    2.4 测试电压生成
        2.4.1 +13V及+24V直流电压生成
        2.4.2 直流高测试电压装置的设计
        2.4.3 直流高测试电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设计
        2.4.4 直流高测试电压采集电路的设计
    2.5 整流模块检测电路设计
        2.5.1 电力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测试电路设计
        2.5.2 电力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测试电路设计
        2.5.3 电力晶闸管测试电路设计
    2.6 IGBT逆变模块测试电路设计
        2.6.1 IGBT测试电路设计
        2.6.2 IGBT触发电路设计
    2.7 滤波电容容值检测电路
    2.8 检测电路整体结构的优化
    2.9 检测电路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频器驱动电路板检测电路设计
    3.1 驱动板开关电源检测电路设计
    3.2 驱动电路检测电路设计
    3.3 驱动板可控整流部分检测电路设计
        3.3.1 驱动板可控整流部分原理分析
        3.3.2 驱动板可控整流检测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频器上电SPWM检测
    4.1 SPWM控制技术概述
    4.2 SPWM波形产生方案的选择
    4.3 SPWM硬件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控单片机及其整体控制电路设计
    5.1 双STC15W4K56S4数据共享
    5.2 ISD4004语音提示芯片电路设计
    5.3 无线通讯电路
    5.4 电源电路设计
    5.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6 单片机程序设计
    5.7 主控电路板的 3D电路板设计
    5.8 整体机柜设计
    5.9 远程无线操作设备的设计
        5.9.1 远程无线操作设备的硬件系统组成
        5.9.2 液晶触屏驱动电路的设计
        5.9.3 远端无线设备的电路设计
        5.9.4 无线操作设备外壳及面板加工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设备现场试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单片机程序
致谢

(5)应急电源蓄电池容量预测与在线监控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蓄电池系统概述
        1.2.1 蓄电池分类与发展状况
        1.2.2 蓄电池检测与监控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铅酸蓄电池的电特性及在线监控系统概述
    2.1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2.2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电特性
        2.2.1 电池电动势与工作电压
        2.2.2 电池内阻
        2.2.3 电池容量
    2.3 蓄电池在线监控系统概述
        2.3.1 电池失效因素探讨
        2.3.2 电池运行参数的检测方法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蓄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3.1 蓄电池剩余容量简述
    3.2 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测算法
        3.2.1 电压分析法
        3.2.2 直流放电实验
        3.2.3 安时积分法
        3.2.4 模型预测方法
    3.3 灰色系统理论
        3.3.1 灰色理论简介
        3.3.2 GM(1,1)与GM(1,N)的建模
        3.3.3 灰色模型的关联度分析与误差检验
    3.4 灰色模型预测蓄电池剩余容量
        3.4.1 可行性验证
        3.4.2 预测算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3.4.3 预测算法关键步骤的改进
        3.4.4 容量预测值的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蓄电池在线监控系统现场端监控器的设计
    4.1 监控器总体结构设计
        4.1.1 硬件结构与功能模块划分
        4.1.2 监控器电源设计
    4.2 电池运行参数检测
        4.2.1 电压检测
        4.2.2 温度检测
    4.3 内阻检测模块
        4.3.1 内阻检测的测量原理与整体结构
        4.3.2 交流信号的发生
        4.3.3 信号放大与滤波
        4.3.4 相位调节电路
        4.3.5 锁相放大电路
    4.4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4.5 监控器测量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蓄电池在线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5.1 软件总体设计
    5.2 软件界面设计
        5.2.1 MFC界面库介绍
        5.2.2 界面的设计规范和效果
    5.3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5.3.1 串口通讯模块
        5.3.2 数据库模块设计
        5.3.3 曲线绘制模块
    5.4 软件测试
        5.4.1 测试计划
        5.4.2 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性能检验与实验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
    6.2 实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6.2.1 实验方案
        6.2.2 实验结果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基于K60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智能车辆研究现状
        1.2.1 国外智能车辆研究现状
        1.2.2 国内智能车辆研究现状
    1.3 智能车辆的关键技术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智能小车系统总体概述
    2.1 智能小车控制系统
    2.2 微控制器
    2.3 传感器单元
        2.3.1 图像采集传感器
        2.3.2 速度传感器
    2.4 执行机构
        2.4.1 电机控制方法
        2.4.2 舵机控制方法
    2.5 总体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小车的硬件设计
    3.1 电源电路的设计
    3.2 K60 最小系统板
    3.3 电机驱动电路
    3.4 舵机接口电路
    3.5 OV6620 接口电路
    3.6 编码器接口电路
    3.7 人机接口模块
    3.8 硬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的一些技巧
    4.2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4.3 图像数据采集
        4.3.1 摄像头的工作原理
        4.3.2 道路图像的采集
        4.3.3 图像的除噪与滤波
        4.3.4 黑线提取
        4.3.5 特殊路径的处理
    4.4 速度检测模块软件
    4.5 电机和舵机控制
        4.5.1 PID 控制算法简介
        4.5.2 速度控制模型
        4.5.3 电机控制算法
        4.5.4 舵机控制算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总体调试
    5.1 硬件测试
    5.2 软件调试
        5.2.1 开发环境的介绍与使用
        5.2.2 上位机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课题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浅谈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单片机课程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明确单片机的地位和科学选型
    1.1 单片机是电类学生的必修课
    1.2 采用51、MSP430单片机开展教学
2 有针对性加强预备知识
3 教学内容要进行分层
4 通过网络项目超市加强实践教学
5 结束语

(8)4D动感影院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4D 动感影院概述
    1.3 课题研究背景
    1.4 国内外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5.1 目的
        1.5.2 内容
        1.5.3 意义
第2章 运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运动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
    2.3 伺服系统的分析
    2.4 运动器选型
    2.5 系统的整体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4D 动感影院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AVR 单片机的主要特点
    3.2 AVR 单片机芯片的应用
    3.3 AVR 单片机芯片的选用和特点
    3.4 AVR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
        3.4.1 AVR 电源供给电路
        3.4.2 复位电路设计
        3.4.3 时钟电路设计
        3.4.4 ISP 接口电路
    3.5 控制器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6 PWM 脉冲输出电路[36-38]
    3.7 限位处理电路
    3.8 特效控制电路
    3.9 电机控制接口
    3.10 电路实物图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4D 动感影院控制软件的设计
    4.1 系统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介绍
    4.2 AVR 单片机软件的设计
        4.2.1 控制系统的模块设计
        4.2.2 控制系统的流程设计
    4.3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串口通信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系统测试
    5.2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3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光闸眼镜的三维显示系统的构建和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闸式三维显示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三维显示技术研究现状
        1.2.1 三维视频源获取
        1.2.2 三维数据压缩方案和传输媒介
        1.2.3 三维立体显示方案概述
        1.2.4 无线射频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光闸式立体显示技术概要
    2.1 立体驱动原理概述
        2.1.1 NVIDIA 3D Vision 工作原理
        2.1.2 NVAPI 简介
    2.2 液晶显示技术原理概述
        2.2.1 液晶响应时间
        2.2.2 显示器输入延时
    2.3 光闸式红外协议概述
    2.4 射频同步可行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场同步信号提取设计
    3.1 DVI 视频接口简介
        3.1.1 DVI 概述
        3.1.2 T.M.D.S.传输原理
    3.2 DVI 场同步信号提取设计
        3.2.1 提取原理
        3.2.2 DDC 标准和 EDID
        3.2.3 场同步提取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左右帧同步信息提取设计
    4.1 红外脉冲接收电路设计
    4.2 红外脉冲左右帧识别算法
    4.3 同步提取程序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射频传输方案设计
    5.1 nRF24L01 简介
        5.1.1 nRF24L01 数据处理
        5.1.2 同频多通道通信
        5.1.3 频率跳变
        5.1.4 数据包识别和 CRC 校验
    5.2 射频同步可靠性设计
        5.2.1 提高同步数据的甄别能力
        5.2.2 实现跳频
        5.2.3 实时同步与锁相结合
    5.3 射频同步延时补偿算法
        5.3.1 射频延时分析
        5.3.2 延时计算
        5.3.3 实时同步与锁相结合算法
    5.4 光闸眼镜工作原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和改进方法
    6.1 射频光闸眼镜显示效果标准
    6.2 射频光闸眼镜实际工作效果
    6.3 改进方法
        6.3.1 影响工作效果的原因
        6.3.2 延时抖动校正算法
    6.4 改进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10)用于3D图像显示的液晶光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立体显示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2.1 立体显示技术的起源
        1.2.2 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
    1.3 立体显示的基本原理
        1.3.1 视差
        1.3.2 空间深度感
    1.4 裸眼立体显示的基本技术
    1.5 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研究现状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液晶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
    2.1 液晶基本知识
    2.2 液晶的分类
    2.3 理论计算
        2.3.1 连续弹性体理论
        2.3.2 TN-LCD 透过特性
    2.4 偏振片
    2.5 液晶光栅
第三章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光学原理及结构
    3.1 双眼立体视角几何模型
    3.2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的光学模型
        3.2.1 狭缝光栅式立体显示器的结构
        3.2.2 狭缝光栅式立体显示器的光学结构
    3.3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双眼可视区域的研究
    3.4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的中心光谱
第四章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制作工艺及设备改进
    4.1 掩膜板的制作与检测
        4.1.1 掩膜板样品的制作
        4.1.2 掩膜板样品的检测
    4.2 激光蚀刻
        4.2.1 激光蚀刻原理及结构
        4.2.2 激光蚀刻参数对标记效果的影响
        4.2.3 激光蚀刻程序流程
    4.3 液晶光栅的制备与检测
        4.3.1 液晶光栅样品的制备
        4.3.2 液晶光栅样品的检测
第五章 立体显示实验的数据测试分析
    5.1 数据测试方法
    5.2 液晶光栅光透过率分析
        5.2.1 偏振片对液晶光栅光透过率的影响
        5.2.2 盒厚对液晶光栅光透过率的影响
        5.2.3 手性剂对液晶光栅光透过率的影响
        5.2.4 垂直取向液晶光栅光的透过率曲线
    5.3 器件的实际效果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四、用单片机实现的3D“立体眼”(论文参考文献)

  • [1]全息投影技术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韩甜. 天津大学, 2020
  • [2]基于STM32单片机的3维LED光立方的设计与实现[J]. 常宏博,郝瑞瑞,周程,李慧丰,付丽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03)
  • [3]新型智能按摩椅电气与控制系统技术研究[D]. 郭亚楠. 安徽工业大学, 2017(02)
  • [4]基于单片机的变频器综合检测系统的研制[D]. 张文超.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5]应急电源蓄电池容量预测与在线监控系统研发[D]. 李鹏. 中国计量学院, 2015(06)
  • [6]基于K60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9)
  • [7]浅谈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单片机课程的改革[J]. 包敬海,张大平,陆安山,梁维源,何艳梅. 钦州学院学报, 2013(08)
  • [8]4D动感影院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付俭定. 燕山大学, 2013(02)
  • [9]基于光闸眼镜的三维显示系统的构建和改进[D]. 董彬.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 [10]用于3D图像显示的液晶光栅技术研究[D]. 周永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单片机实现的3D“立体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