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事件

“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事件

一、"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评选候选新闻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张娣[1](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张丽[2](2014)在《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盘点近几年的各种新闻事件,“食品安全”毫无疑问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并且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连续几年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已经对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再一次警示食品企业,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消费者对食品恢复信心。答案很明显,企业只有做到信息透明,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一个“神秘”的企业,注定是不被消费者信任的,缺失了消费者信任的基础,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力度,促进其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我国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以使其经营管理变得更加透明。有效的信息披露可以为上市公司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帮助企业及时筹措大量发展资金,除此之外,它还能更好地体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将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尽可能降低,使得投资者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保障其合法权益,为金融市场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构建一套全面的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此评价体系,对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水平进行评价,不论对公司的自我监管,还是投资者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对企业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令媛媛[3](2014)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督成效研究:政府管制与媒体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是世界各国政府行政干预的主要领域。在这一领域,投资者完全依照产品所传递的信息判断证券价值并进行决策,又因为此种会计信息公共品属性,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较大,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从而使得信息披露的管制成为各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的关键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加强政府管制的同时,国内外证券市场中的各种违规欺诈丑闻也不断爆发,美国的安然、世通,我国的基金黑幕、银广夏、郑百文、蓝田股份、琼民源、东方电子、科龙、凯恩股份、两面针、宗申动力、苏州恒久、江苏三友、酒鬼酒、万福生科、新大地。大量的违规案例导致证券市场信息失真,资源配置扭曲,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影响市场效率,这些市场失灵的表现足以证明要想解决目前市场混乱局面政府管制必须加强。目前状况,加强政府管制有效果吗?政府管制在我国资本市场具有市场反应吗?当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政府管制应对扑面而来的公司欺诈和丑闻案件时,媒体力量的崛起已经成为影响公司政策制定和应对棘手案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我国资本市场而言,2012年底,《大众证券报》采用读者投票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推出“2012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候选名单”,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都是由于媒体质疑最终接受证监会处罚。2012年7月16日,已经过会一个多月的新大地被证监会列入终止审查的名单。它是继立立电子(002257)、苏州恒久(300060)、胜景山河(002525)之后,A股市场第四家已成功过会、但因媒体质疑而被证监会终止审查的案例。这些案例都说明媒体作为连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沟通的信息桥梁,在国内外大量公司舞弊事件的揭露和处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媒体作用时,通常单独研究媒体在各国不同的资本市场中是否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但本文将媒体监督(即社会监督)与政府管制(政府监督)结合起来研究,探讨媒体报道对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的影响。这一研究视角不仅是对政府管制研究领域的拓展也为媒体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理论分析和制度背景分析,本文认为: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的缺陷以及我国媒体自身因素与外界因素的制约,两种监督单独实施管制都会发生“管制死角”,而将两者相机结合,互相补充,能够更好发挥的证券市场的管制效率。本文使用2005-2011年间在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所提供的经验证据证实了上述理论推断。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具有正向市场反应,即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公告的确具有信息含量;若媒体在证监会处罚公告之间提前曝光了上市公司的负面消息,则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正向效应更大,即媒体的提前报道促进了政府管制的市场正向效应;第二,本文用违规公司处罚前后的业绩(ROA)的变动来验证违规公司是否做出改变,研究发现,违规公司处罚后一年的ROA显着高于处罚前一年的ROA,即违规公司迫于压力停止了违规行为,进行公司整改,最终提高了业绩;当媒体在证监会处罚公告公布前报道违规公司负面消息,处罚后一年ROA比处罚前一年的ROA增加幅度更明显,这证明面对媒体负面报道所施加的公共压力,企业改正地更为彻底。综合上述分析得出本文结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政府管制具有效率,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政府管制效率。这即证明了我国目前证券管制政府管制与社会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媒体舆论监督和政府监督两者相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加有效的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市场透明度,维持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的研究对深入理解通过我国证券市场管制模式以及维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媒体研究文献,本文有关媒体作用的研究并不拘泥媒体自身,而将其与政府干预结合起来,利用媒体报道的信息职能和治理职能,研究在我国现实背景下,媒体对政府管制效率的影响,重点强调两者相互补充,协调互动的监督机制,这种相互结合的监督机制将避免单独管制下的不足并更好的发挥整体的证券市场管制效果。第二,由于研究视角创新,得出的结论更符合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管制现实。作为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提高市场管制效率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营造媒体监督职能发挥作用的土壤和氛围,并从制度层面放松政府对媒体的控制;最后,媒体自身也要苦修内功,提升媒体公信度,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并有效促进政府管制效果,维护健康稳定的证券市场。

杨海军[4](2011)在《广告舆论传播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及舆论导向的双重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广告舆论是指由广告传播引发的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一致性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由广告传播引发的舆论可统称为广告舆论。广告舆论在现实生活中以多种形态呈现,其中包括广告舆论传播主体以传播思想观念、主张价值立场、弘扬时代文化、培养消费意识为目的、具有一定单位时间密度和空间强度的导向性意见;使用广告产品、接受广告宣传、反馈广告信息时形成较为集中的认知性意见;在特定的时间和语境下观察广告现象、辨析广告问题,讨论广告事件时产生的具有广泛针对性的评论性意见。广告舆论是舆论的一大类别,遵循舆论传播的一般规律,具有舆论传播的共性。舆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广告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广告舆论又是一种特殊的舆论传播现象,其舆论的生成、发展、传播及作用于传播对象,都与广告传播的动因、目的、通道以及广告的创意表现有关。中外自古就存在着广告舆论活动和广告舆论现象,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态呈现。从广告舆论的性质来看,中外广告舆论发展史上存在着政治广告舆论、商业广告舆论和公益广告舆论三种基本形态;从广告舆论发起的主体来看,则存在着群意广告舆论、众意广告舆论和民意广告舆论等基本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和新时期国家对外战略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种新型的广告舆论形态悄然出现,这就是国家广告舆论。国家广告舆论的出现,丰富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舆论呈现的形式和存在的内容;从广告舆论本体自身结构变化来看,广告舆论则表现为显性广告舆论、潜性广告舆论和行为广告舆论等类型;按照广告舆论客体的变化,即广告舆论信息的流动形式来看,可以划分为讯息形态的广告舆论、观念形态的广告舆论、艺术形态的广告舆论。因此,广告舆论的传播具有舆论主体成分复杂,舆论客体内容丰富,舆论本体结构多元,舆论载体形态多变等特征。广告舆论有着独特的运行机制。广告舆论是有规律的运动,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理共同制约着广告舆论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使广告舆论呈现出独特的现实面貌。这里涉及到广告舆论运行的社会环境,广告舆论实现的方式,广告舆论实现的途径及广告舆论运行的模式等相关内容。整合营销传播与广告生产方式转变,绿色广告传播与广告观念变革,新广告运动与广告终极目标追求,社会化媒介营销与广告功能扩张使广告舆论运行的社会环境得以优化,广告舆论传播过程中信息单向流动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广告舆论沿着追随国家舆论,利用团体舆论,聚焦公众集合舆论的方式来实现广告舆论信息的多元流动。同时,借助广告主意见倡导,广告人创意造势,媒介时评与两次传播,广告受众意见集中表达来达到广告舆论传播目的。广告舆论传播的规律和特点由舆论传播的规定性和广告传播的特殊性所共同造就。广告舆论的传播机制是指广告舆论传播中的传播层次、传播结构、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的总体概括。对不同时期不同特征媒介平台的依赖和利用,使广告舆论传播呈现出不同的层次;而广告舆论传播中不同要素如“议程设置”与广告主媒介控制,“名人立言”与舆论领袖的影响,“拟态环境”的构建与舆论呈现,“沉默螺旋”的存在与受众舆论生成等相互作用而造成的结构性压力,促使广告舆论按照特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轨迹流动;与广告运动的过程相适应,广告舆论传播存在着三种行为模式,即广告舆论传播自然渐进模式,广告舆论传播突发变异模式,广告舆论传播的人为操纵模式。广告传播是广告发布者能动为之的主观行为,其首要目的即是唤起受众对其所发布信息的反应。但广告舆论却超出广告发布者能动为之的主观行为的范畴,具有了舆论传播的社会意义。随着媒介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媒体层出不穷,广告舆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已经突破了微观上的经济层面,波及到了宏观上的文化和政治层面。广告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不再是单一的利益圈,而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诸多领域,并且表现出越来越引人瞩目的作用和效果。广告舆论在消费社会里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从广告舆论作用的对象来看,广告舆论影响力要波及到广告利益相关者、广告管理者、广告批评者和广告受众。从广告舆论自身的结构性功能看,广告舆论是消费观念的双刃剑,广告主张的传声筒,政治宣传的辅渠道;从广告舆论在社会变革中的创新性功能来看,广告舆论则是社会冲突的减压阀,民主政治的新元素和社会生活的新景观。对广告舆论的控制与引导一直是广告舆论研究的重要话题,尤其在媒介融合新背景下,广告舆论的呈现方式和流动方式都在不断变化。流行广告语多样本呈现、网络口碑营销盛行、病毒式传播大行其道、公益广告成为全民运动都预示广告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宏观视角看,广告舆论的发展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吻合,同广告运动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从微观视角看,广告舆论传播则同舆论传播主体之间的阶段性利益冲突,广告问题和广告事件的突发性呈现,广告主张和广告意见多元争鸣、多元流动有关。现代广告舆论的发展趋势是:广告舆论主题表达越来越多样化,广告舆论传播路径不断拓宽,广告舆论生成语境多场域呈现,广告舆论倡导主体也呈多元化态势。在这样的情形下,广告舆论的引导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告舆论的监管与控制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广告舆论源头的监管与调控是舆论控制的起点,广告舆论传播中应对机制建立可以实时把握广告舆论的流量与流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是对广告舆论实行强有力引导与控制的保障,而舆情调查与舆情分析的跟进则可以有效预测广告舆论的走势和发展态势。广告舆论的引导与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广告传播功能并对广告传播效果进行追踪。

邓如[5](2009)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媒体市场化转型、大众文化勃兴以及网络技术发展,媒体在所难免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食品安全报道中道德失范现象也频频出现。一些媒体“炮制新闻”,发布虚假食品信息,一味沉浸在“独家新闻独家发现”的心理亢奋中、陶醉在“轰动性影响”的职业虚荣中、深陷于“公众为之震惊”的功利想象中。按照政府相关部门对新闻媒体的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坚持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兼顾的原则。但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有很大部分媒体出于天然的牟利性而难以实现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新闻媒介在进行新闻报道中为了获取较高的新闻点击率、聚集更多的眼球效应不惜炮制各种能吸引受众的虚假新闻。治理媒体道德失范问题,首先就必须摆正商业媒体新闻道德和商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其次是强化行业协会的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记协功能,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再次,设立公众对新闻传播的监督机制,实现公众与媒体间的互动。新闻媒体的核心词是“媒体”,媒体要实现其自身的商业利润首先要在媒体这个平台下履行其媒体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真实、及时、公正、公平、客观地记录社会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只有实现了这个根本目标,媒体的公信力才能得到提升,商业利润才能实现。

王丹[6](2009)在《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管理体系,实际上需要社会多方主体的配合才能实现。现代社会是一个由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民多种治理主体共存互动的社会,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发挥着主导作用,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实体在公共事务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是法律责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不仅仅是企业自觉主动的行为,更多地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需要政府在立法执法、政策支持、媒体宣传、市场监督、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可以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立足于法学尤其是经济法理论,将有关政府调节经济的经济法原则、理念和要求应用到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之中,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探求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合理性与现实必要性,着重研究中国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中的相关重要问题,主要涉及制度建设、宣传机制、合作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全文除导言外,共分六章,26万余字。第一章“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本章主要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学分析,提出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定义;并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出发,研究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中西方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不同类型的关系,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下,政府应该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完整的理论框架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从法学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契约理论是重要的切入点,也为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主要的法律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私法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私法自治的三大原则——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过错责任,单纯依靠私法规范已经不能真正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因此必须运用具备社会本位、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法来进行调节。企业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体,法律责任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文章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治是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基础;政府并非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方,实现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依靠企业有限自治与政府适度干预相结合。政府的适度干预必须建立在明确政府职能、尊重市场规律、利用法制化的形式明晰政府职责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界限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主要发挥着鼓励和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和评价体系,营造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加强与外国政府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作用。第二章“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设”。本章主要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和政策机制方面来研究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从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和政策的要求出发,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实践情况,指出今后的改革方向。企业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体。从法学分析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考察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其中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制的正当性、范围、方式和司法实践问题,这是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也是政府有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立法,是规制企业的外部性行为、提高企业及社会的效益的需要,也是调节社会利益平衡、确保政府适度干预的需要。通过对西方国家和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方面的情况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商法中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在公司法的总体原则、基本制度上突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同时,要通过强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的统一协调,实现企业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价值目标。目前,司法介入企业社会责任还存在诸多困境,应该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确切含义和对象,通过判例的方法为法官提供判案指导,并建立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司法实践机制。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外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等促进本国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近几年,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针对性、有效性逐步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表现出了一些示范效应。今后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含义,改革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确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目标,并鼓励地方政府运用税收等优惠措施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第三章“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机制”。本章主要从有关新闻传播的理论入手,推导出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坚持的主要思路,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工作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新闻传播理论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把关人”理论等三项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主动引导,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科学宣传;拓展渠道,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信息的把握能力;因势利导,将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契机。我国政府目前已经通过拓宽媒体渠道、设立奖项鼓励、搭建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来宣传企业社会责任,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提高政府和媒体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机制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全面准确的宣传,加强主流权威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引导,拓展渠道,加强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监督作用,并加强对企业家有关社会责任的教育。通过多方位全面的改革,有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四章“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合作机制”。本章主要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要求出发,探讨国际上政府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非政府之间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政府,或者单纯政府职能的范围,政府必须注重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把食品卫生、环境污染、劳工保护等社会问题国际化,而各国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焦点不同,导致企业在跨国经营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带来困难。文章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认同企业社会责任是全球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务实态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选择;各国合作共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急迫需要。在政府与非政府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结合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点,积极发挥他们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建设、宣传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监督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与非政府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第五章“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机制”。本章主要从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性监督理论出发,结合2009年2月份刚刚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以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为例,探讨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的机制建立,并结合政府市场监管的主要方式即信息披露机制,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政府的社会性监管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监管,具体包括安全性监管、健康卫生监管和环境监管等。这种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所关注的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运用社会性监管的理论和要求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是合理有效的选择。文章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围绕“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我国以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经验和特点,认为刚刚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对于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食品监管体系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保护公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存在着自愿披露公司数量少、连续性差、内容不统一、价值不高等问题,有必要强化强制性信息披露,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第六章“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国有企业是国家(政府)参与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对于这种特殊的企业类型,政府应该如何推进其践行社会责任需要重点研究。本章主要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入手,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内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该通过有关产权改革,社会责任内涵法制化,评价体系科学化,监督主体独立化、体系化等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国有企业是兼具“营利性”和“公益性”的属性,公益性是首要性质,当公益性和营利性发生冲突时,要以公益性为优先。这种特征决定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应该首选公平。国有企业与一般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追求的价值取向、政府是否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首要责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即主要包括公益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等,其中公益责任是首要责任。回顾国有企业“企业办社会”的历史以及目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对政府推进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进行总结,文章认为虽然国有企业在历史上和近年来对社会责任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但由于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比较模糊、将其混同于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拿较低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经济社会行为,并在很多领域依然存在社会责任的缺失状况,因此目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文章认为,推进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需要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入手,从法律上建立“国家股东权——企业财产所有权”的产权框架结构,从法律上界定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内容的财产权,明确国有企业对包括投资者投资在内的企业全部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通过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法制化的方式明确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再次,要结合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改革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最后,要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体系,引进多元监督主体,共同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盛辉[7](2007)在《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现状与趋势研究》文中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的各方面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嬗变的传播环境推动了媒体传播活动的发展和进步。从宏观社会环境变化的角度看,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信息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对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媒体所面临的中观媒介环境及微观人际环境也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媒体为适应环境变化的新要求,积极探索自身的发展方向,变身为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媒体活动营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媒体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从传播学的视角,运用传播学的相关原理解读媒体的活动营销,研究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现状并探索媒体活动营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活动营销,推动媒体的不断发展。论文采取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以文献调研的方法搜集国内媒体活动营销方面的案例及相关的研究文献,获取参考资料,在内容分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本资料库。另一方面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大连本地的媒体活动营销情况进行考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进行实地访问,获取实证研究的资料。进而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研究我国媒体的活动营销。本文通过界定媒体活动营销的涵义,剖析媒体活动营销在我国兴起的动因及发展状况,进而分析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现状,梳理目前我国媒体活动营销呈现的类型和特点,总结媒体活动营销的运作规律;并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媒体活动营销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而预测媒体活动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为媒体进行活动营销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战指导。

本刊编辑部[8](2004)在《"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评选候选新闻事件》文中指出新西兰乳品原料公司变脸"恒天然" 2004年3月1日,新西兰乳品原料(中国)有限公司正式确认"恒天然"为在中国注册的中文名称,集团的中文名称相应为"恒天然合作集团"。 2003年,恒天然集团决定在原料业务的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统一使用"恒天然"这一名称及标识,到2004年6月8日,集

二、"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评选候选新闻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评选候选新闻事件(论文提纲范文)

(1)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阐释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上篇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下篇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信息披露理论研究
    2.1 信息披露的涵义
    2.2 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信号传递理论
    2.3 信息披露效应分析
        2.3.1 信息披露经济效应分析
        2.3.2 信息披露社会效应分析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发展研究概述
    3.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发展概述
    3.2 国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践
        3.2.1 英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践
        3.2.2 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践
    3.3 国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的测度
    4.1 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2 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分析
    4.3 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
        4.3.1 研究对象数据的获取
        4.3.2 信息披露指标权重的设定
        4.3.3 综合得分计算方法
第5章 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5.1 确定评分规则
    5.2 对实例公司进行评测
    5.3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5.4 利用模糊测度——Choquet 积分对结果进行分析
    5.5 结果分析
    5.6 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

(3)我国证券市场监督成效研究:政府管制与媒体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有关政府管制的文献
        2.1.1 国外文献回顾
        2.1.2 国内文献回顾
    2.2 有关媒体的文献
        2.2.1 国外文献回顾
        2.2.2 国内文献回顾
    2.3 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监督成效理论分析
    3.1 政府管制有效性理论
        3.1.1 证券市场政府管制
        3.1.2 证券市场法律管制
    3.2 媒体监督有效性理论
        3.2.1 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 Theory, EMH)
        3.2.2 行为金融理论
        3.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3.2.4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
    3.3 政府管制与媒体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成效分析
        3.3.1 相关理论基础
        3.3.2 博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证券市场监督成效现状分析
    4.1 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发展状况
        4.1.1 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制度演变
        4.1.2 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机构
    4.2 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中存在的问题
        4.2.1 证券市场管制法律不健全
        4.2.2 政府管制职能越位
        4.2.3 政府管制制度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4.2.4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4.3 媒体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4.3.1 媒体的发展历程与属性转变
        4.3.2 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传播失灵
    4.4 媒体报道信息失灵表现
        4.4.1 信息职能
        4.4.2 监督职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管制、媒体报道与监督成效——基于市场反应的层面
    5.1 前言
    5.2 理论分析与假设推导
    5.3 研究样本与研究模型
        5.3.1 研究样本
        5.3.2 研究模型
        5.3.3 变量定义
    5.4 实证分析
        5.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变量回归分析
        5.4.2 多元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与进一步分析检验
        5.5.1 稳健性检验
        5.5.2 进一步分析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管制、媒体报道与监督成效——基于企业反应的层面
    6.1 前言
    6.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3 研究设计
    6.4 实证结果
        6.4.1 上市公司受处罚后业绩变化情况
        6.4.2 媒体报道与上市公司受处罚后业绩变化关系的单变量分析
        6.4.3 媒体报道与上市公司受处罚后业绩变化关系的多变量分析
        6.4.4 进一步分析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策建议
    7.1 完善媒体监督的外部环境
    7.2 打造媒体自身的公信度
    7.3 培育证券市场做空机制的监督作用
    7.4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环境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广告舆论传播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及舆论导向的双重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广告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一、选题的由来及其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广告舆论研究成果综述
    四、广告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评析
    五、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研究思路
    注释
第一章 中外舆论及广告舆论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舆论和广告舆论
        一、远古时期的"民意"舆论
        二、奴隶社会的"舆人"和"舆论"
        三、封建社会的城镇舆论
        四、现代舆论和广告舆论
    第二节 西方社会不同形态的舆论和广告舆论
        一、远古时期的舆论形态
        二、阶级社会的舆论和广告舆论形态
        三、现代公众舆论及广告舆论
    注释
第二章 广告舆论概念的界定与解析
    第一节 广告、舆论和广告舆论概念之演变
        一、广告舆论概念使用的语境
        二、舆论概念的衍化与广告舆论概念的现实延伸
        三、广告概念的嬗变和广告舆论概念的新解读
    第二节 广告舆论概念的界定与内涵外延剖析
        一、广告概念中的"公众"及"民意"要素
        二、广告舆论概念的界定和层次分析
    注释
第三章 广告舆论的结构要素及其类别
    第一节 广告舆论主体及其结构
        一、政府、工商广告管理及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导向主体
        二、广告主、广告创意人、媒介联盟的意见倡导主体
        三、广告公众广告意见表达主体
    第二节 广告舆论客体与广告舆论关注对象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广告问题
        二、引起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广告现象
        三、重大的广告事件和广告活动
    第三节 广告舆论本体与广告舆论存在形式
        一、公开表达的广告主张、观点和态度
        二、流行广告语和经典广告故事
        三、网络广告创意作品赏析、评价与再阐释
        四、国家形象广告兴起和国家广告舆论的海外传播
    第四节 广告舆论的类型及划分原则
        一、民意广告舆论、众意广告舆论、群意广告舆论
        二、讯息广告舆论、观念广告舆论、艺术广告舆论
        三、潜性广告舆论、显性广告舆论、行为广告舆论
    注释
第四章 广告舆论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广告舆论运行的社会环境
        一、整合营销传播与广告生产方式转变
        二、绿色广告传播与广告观念变革
        三、新广告运动与广告终极目标追求
        四、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广告功能扩张
    第二节 广告舆论的实现方式
        一、追随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
        二、反映和代表社会团体和利益团体主张
        三、聚合社会公众集合意识
    第三节 广告舆论实现的路径
        一、广告主意见强势倡导
        二、广告人创意发想与创意造势
        三、媒介评论与媒介导向下的广告主张两次传播
        四、广告受众意见集中表达
    第四节 广告舆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呈现
        一、"瀑布倾泻式"广告舆论的形成
        二、"飘雪花式"广告舆论生成
        三、"风吹浪起式"广告舆论生成
        四、"爆米花式"广告舆论生成
    注释
第五章 广告舆论的传播模式
    第一节 广告舆论的传播层次
        一、传统媒体组合中广告舆论的强势传播
        二、新媒体运用中的广告舆论蔓延式传播
        三、多媒体混用中的广告舆论场
    第二节 广告舆论的传播结构
        一、议程设置与广告主的媒介控制
        二、"沉默的螺旋"与受众意见的生成
        三、舆论领袖与广告传播的名人立言
        四、拟态环境与广告舆论呈现
    第三节 广告舆论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一、政治广告舆论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
        二、消费广告舆论信息互动的双向传播
        三、文化娱乐广告舆论的多向传播
    第四节 广告舆论的传播模式
        一、广告舆论传播自然渐进模式
        二、广告舆论传播的突发变异模式
        三、广告舆论传播的人为操纵模式
    注释
第六章 广告舆论与新闻舆论比较研究
    第一节 广告与新闻的比较
        一、传播目的:信息增殖与信息延伸
        二、传播对象:消费行为与社会行为
        三、传播文本:意见为主与事实为主
        四、传播媒介:复合媒介与单体媒介
        五、传播频次:重复投放与首次播报
        六、传播效果:强势改变与潜移默化
    第二节 广告舆论与新闻舆论的比较
        一、舆论主体:消费关系与社会关系
        二、舆论客体:广告事件与新闻事实
        三、舆论本体:消费认同与价值认同
    第三节 媒介融合与媒介内容变革
        一、技术主导下的产业链条融合
        二、产业主导下的媒介形态融合
        三、文化范畴下的社会产业融合
    第四节 广告舆论与新闻舆论的融合
        一、风险社会的产生及特征
        二、风险社会与媒介功能
        三、互补的广告舆论与新闻舆论
    注释
第七章 广告舆论生成与网络口碑营销传播
    第一节 广告舆论生成与口碑传播的新模式
        一、传媒生态与消费者行为模式变化
        二、口碑营销与舆论生成
        三、口碑营销与"群体舆论"制造
    第二节 广告舆论生成与网络口碑传播的"三驾马车"形态
        一、虚拟社区与群体舆论生成
        二、博客与舆论领袖舆论引导
        三、播客及视频分享网站中的舆论蔓延
        四、"三驾马车"新形态
    第三节 广告舆论生成与网络口碑传播的管理建议
        一、线上(online)口碑与线下(offline)口碑
        二、网络口碑营销传播与舆论引导建议
    注释
第八章 流行广告语与广告舆论的流变
    第一节 不同时期流行广告语所呈现的舆论态势
        一、流行广告语与广告舆论之间的关系
        二、不同时期流行广告语呈现的舆论特色
    第二节 从流行广告语的内容分析看广告舆论走向
        一、流行广告语关键词分析
        二、流行广告语中广告主类别分析
        三、流行广告语的文本分析
    第三节 从流行广告语的传播看广告舆论的流变
        一、流行广告语中广告主的舆论操纵
        二、流行广告语中的舆论导向
        三、流行广告语中的舆论多元流动
    注释
第九章 公益广告舆论主题与社会影响力
    第一节 公益广告舆论的传播特性
        一、公益广告舆论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机制
        二、公益广告的舆论塑造与舆论表达
    第二节 公益广告舆论的传播主体
        一、公益广告舆论传播主体的结构
        二、公益广告舆论传播主体形成的动因
    第三节 公益广告舆论的主题建构
        一、公益广告舆论构建的主题
        二、公益广告营造的广告舆论环境
    第四节 公益广告舆论的社会影响力
        一、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引导社会舆论
        三、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四、优化舆论环境
    附件
    注释
第十章 广告舆论的社会功能扩张
    第一节 广告舆论的作用对象
        一、广告利益密切相关者
        二、广告批评者
        三、舆论风口浪尖上的社会精英阶层
        四、广告舆论漩涡中的社会公众
    第二节 广告舆论的结构性功能
        一、消费观念的双刃剑
        二、广告主张的传声筒
        三、政治宣传的辅渠道
    第三节 广告舆论的创新性功能
        一、社会矛盾冲突的减压阀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元素
        三、社会生活场域的新景观
    注释
第十一章 广告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第一节 广告舆论的发展趋势
        一、广告舆论引导与控制面临的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中广告舆论的走向
        三、广告舆论主体以多元化形式呈现
        四、广告舆论传播路径进一步拓展
        五、广告舆论表达主题面临更多选择
    第二节 广告舆论的监管与控制
        一、广告舆论源头的监管与调控
        二、广告舆论传播中应对机制建立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四、舆情调查与舆情分析的跟进
    第三节 广告舆论传播中利益冲突与权力制衡博弈
        一、广告舆论传播主体互动制衡明显加强
        二、广告舆论工具性功能的日益凸显
        三、广告舆论引导与控制的层次及面临的问题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食品安全报道与道德观察
    1.1 食品安全报道
        1.1.1 食品安全
        1.1.2 食品安全报道在本文中的限定
    1.2 食品安全报道的特征
        1.2.1 以食品安全为切入点的主题广泛性
        1.2.2 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的明确指向性
        1.2.3 以科学态度为导向的报道专业性
    1.3 食品安全倍受媒体关注的原因
        1.3.1 新闻价值驱使
        1.3.2 新闻体制使然
        1.3.3 市场竞争需要
    1.4 对食品安全报道的道德观察
        1.4.1 新闻道德
        1.4.2 食品安全报道中构建新闻道德体系的必要性
第2章 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道德失范
    2.1 “炮制新闻”,发布虚假信息
        2.1.1 “炮制新闻”
        2.1.2 案例分析
    2.2 新闻腐败,破坏传播秩序
        2.2.1 新闻腐败
        2.2.2 案例分析
    2.3 “媒介审判”,影响司法公正
        2.3.1 “媒介审判”
        2.3.2 案例分析
    2.4 捕风捉影,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贫乏
第3章 食品安全报道中道德失范的原因
    3.1 “无冕之王”的权力滥用
    3.2 媒体的商业属性与社会责任感相互冲突
    3.3 新闻“把关人”功能的淡化
        3.3.1 新闻媒体的丰富性湮灭了“把关”的门槛
        3.3.2 新闻的即时性使得无暇“把关”
        3.3.3 媒体内部机制淡化“把关”功能
    3.4 制度不健全,媒体有隙可钻
        3.4.1 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不健全
        3.4.2 食品风险监测和“专业评估”问题
第4章 构建食品安全报道道德体系的策略
    4.1 建立完备的自律体系
        4.1.1 加强社会责任感,摆正德与利的关系
        4.1.2 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
    4.2 切实强化行业协会的管理与监督
        4.2.1 强化记协作用,充分发挥记协功能
        4.2.2 实行行业自律,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4.3 建立公众对新闻传播的监督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学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契约本质与法律规制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私法自治原则的突破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分析
        四、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 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政府绩效的影响
        三、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第三节 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
        一、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
        二、政府:非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方
        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相对自治与政府适度干预的结合
    第四节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
        一、西方国家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
        二、我国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
第二章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
        一、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正当性分析
        二、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现实性分析
        三、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对策性分析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司法实践性分析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机制
        一、国外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实践
        二、我国地方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的实践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政策推进机制的改革方向
第三章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机制
    引子:“捐款门”—难以逾越的企业社会责任之门?
    第一节 传播理论及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机制的主要思路
        一、经典传播理论
        二、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机制的主要思路
    第二节 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宣传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外政府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二、我国政府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三、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机制的改革方向
        一、提高政府和媒体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全面准确的宣传
        三、加强主流权威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引导
        四、拓展渠道,加强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监督作用
        五、加强对企业家有关社会责任的教育
第四章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合作机制
    第一节 政府间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二、认同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务实态度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全球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选择
        四、共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全球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急迫需要
    第二节 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
        一、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及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三、政府与非政府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机制
第五章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机制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的性质与价值取向
        一、政府监管的含义和类型
        二、政府社会性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结合性分析
        三、构建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的体制与模式——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
        一、《食品安全法》颁布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主要问题
        二、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特点
        三、《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改进
        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模式的改革方向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
        一、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意义
        二、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践
        三、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完善
第六章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
    第一节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问题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与目标
        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
        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范围
    第二节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变迁
        二、政府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
        三、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机制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明晰化
        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法制化
        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主体的独立化、体系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兴起及发展
    1.1 活动营销的界定
        1.1.1 活动营销的内涵与特征
        1.1.2 媒体活动营销
    1.2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兴起的动因
        1.2.1 当前我国媒体面临的传播环境的变化
        1.2.2 是媒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1.2.3 满足了受众与媒体互动的需求
    1.3 媒体活动营销在我国的发展
2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现状及传播学分析
    2.1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现状
        2.1.1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呈现的类型与特点
        2.1.2 活动营销在媒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3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运作规律
        2.1.4 个案分析──以“大连年度经济人物暨经济事件评选活动”为例
    2.2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存在的问题
        2.2.1 盲目进行活动营销
        2.2.2 形式内容老套单一
        2.2.3 商业或政府色彩浓厚
        2.2.4 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2.3 媒体活动营销的传播学分析
        2.3.1 媒体活动营销的传播过程
        2.3.2 活动营销是媒体组织功能的发挥
        2.3.3 活动营销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借鉴
3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对策及发展趋势探讨
    3.1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对策
        3.1.1 整合媒体资源,推出有影响力的活动
        3.1.2 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媒体活动的质量
        3.1.3 明确媒体角色,维护媒体的公众权威
        3.1.4 确保执行能力,遵循活动传播的规律
    3.2 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趋势展望
        3.2.1 活动营销的内容形式趋向多样化
        3.2.2 活动营销的经营模式趋向多元化
        3.2.3 活动营销塑造品牌的意识渐趋形成
        3.2.4 活动营销的营销传播管理者趋向于专业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评选候选新闻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 [1]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2]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张丽. 青岛理工大学, 2014(02)
  • [3]我国证券市场监督成效研究:政府管制与媒体效应[D]. 令媛媛.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4]广告舆论传播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及舆论导向的双重视角[D]. 杨海军. 复旦大学, 2011(12)
  • [5]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D]. 邓如. 湘潭大学, 2009(S2)
  • [6]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研究[D]. 王丹. 华东政法大学, 2009(02)
  • [7]我国媒体活动营销的现状与趋势研究[D]. 盛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8]"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评选候选新闻事件[J]. 本刊编辑部. 乳品与人类, 2004(06)

标签:;  ;  ;  ;  ;  

“2004年中国乳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事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