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0年青海省土族和萨拉族学生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1991-2000年青海省土族和萨拉族学生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一、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学生1991~2000年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洪国梁,张岚,郝鑫[1](2021)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研究进展——基于CNKI文献计量和Gephi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揭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运用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计量方法、Gephi可视化分析软件,从发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探索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的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研究发文量相对较少但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以张天成、毕存箭、胡存庆、吴健等为核心的作者群体在此方面的研究贡献较大,高产机构主要由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构成,依据关键词词频可知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着青少年、体质健康、身体素质、动态变化、身体形态、影响因素等方面,据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可知研究前沿趋于身体形态、指标、健康促进、儿童、体育课程等方向。

王斌[2](2017)在《青海省土族和撒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文中提出利用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和2014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青海省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作4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青海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何泳力[3](2017)在《2000-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身体形态动态分析》文中认为身体形态是最直观直接反映人体体型特点的评价指标,而幼儿36岁时期是人体第一次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在纵向、横向均有较快的发育速度,但是高度、宽度等快速发展在什么情况下是健康发展,需要用身体形态的各个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青海省作为高寒高海拔多民族汇聚的地区,幼儿人群的成长环境较为特殊。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从2000年开始全国各省市全面开展每五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截止至2014年共进行4次。本研究正是通过自1995年后,2000—2014年间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幼儿身体形态监测结果,运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建模分析法,分析总结出青海省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幼儿人群在身体形态上的连续动态变化,对已经过去的情况做合理的评价,建立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且与全国以及内地平原地区同龄幼儿进行比较找出优势和不足。研究结论:1、从总体情况来看,2000—2014年间青海省幼儿基本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均呈现随年份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显着;以每一年为节点,表现为增幅幼男大于幼女,同时均值幼男高于幼女。在反应脂肪分布与堆积情况的形态指标,包括上臂皮褶、肩胛皮褶、腹部皮褶均呈现随年份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2010年达到最低水平,以每一年为节点,表现为幼男低于幼女。2、从城乡比较来看,各指标城乡幼儿人群均呈现随年份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除体重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至2014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0年水平外,其余指标均为2014达到最高值。无论在增长幅度还是平均均值,均体现为城镇高于乡村,幼男高于幼女。3、从体质达标率来看,20年来青海省幼儿体质达标率在合格以上的,总体呈现随年份增加体质越来越好的趋势,并且幼儿男子体质合格率要略低于幼儿女子;体质达标率在不合格的,总体呈随年份增加人数越来越低的趋势。以城乡体质达标率比较来看,总体表现为城镇好于农村,但随着年份的增加,城乡差距越来越小。4、与全国同龄水平比较来看,除皮褶厚度高于全国水平外,其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身高、胸围、皮褶厚度三项指标幼男差距大于幼女,其他指标幼男差距小于幼女。5、通过数学建模灰列GM(1,1)预测未来青海省幼儿身体形态发展趋势,得到预测模型为:X(m+1)=(-4281.67665)e0.014328(m-1)+4271.67665,预测精准度为二级。建议:1、加大幼儿活动空间和游戏器材,尤其是加强乡村幼儿活动基础设施建设。2、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和生活习惯,以促进幼儿向健康的方向成长。3、通过饮食和运动可以改善体型,促进骨骼、肌肉快速生长和大脑发育,同时还应加强对幼儿活动指导人员培养。4、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干预,缩小城乡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差距,在乡村多开展幼儿体质宣传教育。

张雪虹[4](2016)在《青海互助土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认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承担国家未来的建设重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等部门和领导就密切关注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很多政策,如1958年制定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1975年制定和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于1979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掌握着了解学生的体质现状和变化趋势。随着体质研究的发展,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极大地促进和改善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但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水平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和饮食等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人们的体质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这成为我国众多学者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因此研究青少年体质健康,对促善和改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有重要意义。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对土族体质健康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是青海省互助土族13-15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该研究以互助土族13-15岁的227名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要测试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身体形态,13-15岁互助土族学生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与全国同龄学生水平相比均低于全国同龄水平;身体机能,13-15岁互助土族学生肺活量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与全国同龄学生相比均低于全国同龄水平;身体素质,13-15岁互助土族学生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除个别年龄),与全国同龄学生相比除男生力量和柔韧素质、女生耐力素质高于全国同龄平均水平外,其余均低于全国同龄水平。

白安良[5](2016)在《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以青海省河湟地区为例》文中提出民族地区要和谐发展,必须以和谐为价值导向的文化形态作为指导,实践证明,当前民族地区出现的大量不和谐的问题,都表明了在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从目前来看,在学术研究方面,理论研究还缺乏深入和前瞻性;具体实践方面,政府与社会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导向,发展缺乏全面性、和谐性。可以说,不深入研究、不更新理念就不能更好地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和谐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克服传统认识与研究中忽视人民主体性、片面、狭隘的不足,希望能够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的文化指导。本文以和谐文化为研究视角对民族地区和谐发展进行研究,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与纵向,整体与局部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和谐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采取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的观点和利益分析的视角。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以现实的民族利益关系为中心,深入探讨民族地区各民族、各宗教、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刻分析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质,最终把落脚点放在各民族建设利益共同体、认同统一体以及宗教和谐体上,实现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内容的完整体系,突破了现有的研究视角,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模式,丰富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视域,为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找到了新的视角。论文主体依据以下思路展开论述。第一,通过对田野调查工作的概述,明确了河湟地区研究的典型性以及历史、地理、人口、民族等基本概况;第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三,通过对河湟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脉络及多元文化传统的考察,并结合目前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第四,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主体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主体问题的对策,明确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由“谁来建”的问题;第五、通过对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实质的深刻阐述,明确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应该“建什么”的问题,应该从利益的角度建设各民族经济利益共同体、政治利益共同体、文化利益共同体、生态利益共同体、认同统一体以及各宗教和谐体;第六,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的领导、教育、文化、生态等方面重点探索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怎么建”的问题。总之,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独意义上的一项建设,而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项建设,因为只有民族地区各项事业都发展了,各民族兄弟姐妹才会自觉融入到祖国幸福的大家庭之中,才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彼此和谐相处的可能,才会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高度统一。研究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目的正是希望通过发挥各族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克服以往片面的观念,以一种和谐的思维模式、和谐的精神贯彻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民族地区发展的片面性,避免国外某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但依然动荡的经验教训,真正实现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

王玉洪,赵平,周国霞,耿世能[6](2013)在《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以1995—2011年间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论着为研究样本,按照逻辑学分类方法将检索到全部文献从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地域和民族、当前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热点研究领域和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现状,全面剖析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的建议。

马磊[7](2013)在《清代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回商、市场与族际互动》文中指出甘青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与东北边缘,受高海拔高寒地貌气候特征的影响,境内蒙藏民族主要从事游牧生产方式(清代)。而这种生产方式并不能提供蒙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全部所需,内地农产品成为其所需的另一部分。游牧生产方式与民族核心文化——藏传佛教的双重规约,使得蒙藏群众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轻视商业,很难在商品流通中担纲。居于甘青农业区的回族,受伊斯兰教鼓励经商、传统经商习俗、现实生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事“亦农亦商”生计方式,使其担当藏区的商品流通角色。在清至民国三百余年里,回商已发展成为甘青藏区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商业力量。明清时期,回商就参与了官营茶马贸易,同时也一直伴有民间私贩活动。至清末民国时期回商的商业活动已遍布甘青藏区。其从业人数由少到多,逐渐控制了甘青藏区农牧产品交换的重要行业,如茶业、牲畜贩卖业、皮毛业、屠宰业以及藏区商品运输业。虽然回商中大多数为兼营商业的小商小贩,不过内部已出现了分化,一些具有很大影响的大商人和商业集团产生。作为甘青地区商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回商同山陕汉族商人一起,对甘青地区,尤其是甘青藏区市场的产生、兴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青藏区市场是蒙藏土人民与回汉商人进行农牧产品交换和建立族际关系的场所。甘青藏区原有官设市场得到发展,新的市场不断产生,至清末民国时期,诸多市场构成了初步的市场体系。这个三级空间结构的市场体系是以河州、西宁为中心市场,临潭旧城、拉卜楞、岷县、湟源、玉树结古、海西都兰寺为中间市场,循环城关、贵德、塔尔寺、黑错寺、韩家集等为基层市场,以寺庙庙会(在边远牧区甚至成为最主要的商品交易方式)、花儿会、小商业点为补充的,数量众多,分布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农多牧少”特点的商品交易体系。正是通过相互连结的不同层级的市场将甘青地区连结起来并整合为一个区域,即一个经济、文化互动圈。回商在创建和运行这一经济、文化圈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回商穿梭于各族之间,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回商与蒙藏土民族的族际互动有物质层面的互动,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有彼此的合作,也有一定程度地冲突。清代民国时期回商分散的、自发的、长期的商业活动,提高民族整体的经济实力,推动伊斯兰教在藏区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回族的文化已成为甘青地区“三足鼎立”文化中的一种,即汉族儒家文化、蒙藏土民族藏传佛教文化之外的第三种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回商的经济过程,即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各族在经济交往的过程联结成一种较为稳定、友好、良性族际关系。而经济交往与良性族际关系也为当代青藏高原经济开发和和谐民族关系的进一步构建提供了历史经验与当代启迪。

丁文英[8](2011)在《对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体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质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问题尤为明显。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的体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省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蒙古族占比例居多,受多民族、多文化、多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呈现出差异性。因此,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体质的分析研究,能全面客观地掌握蒙汉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有效提高其身体素质水平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也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蒙汉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本地区培养身心康康的合格人才做出应有贡献。特别是对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繁荣,经济建设发展以及社会和谐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分析显示:蒙汉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比较:汉族男学生比蒙古族男学生BMI平均值更接近最理想体重指数,汉族男学生体重正常人数比例也比蒙古族男学生多,而蒙古族男学生在体重较低、超重和肥胖这二种人群要比汉族男学生比例多,蒙古族和汉族男学生体重较低人数多于超重和肥胖,但比例不是特别显着。蒙古族女学生比汉族女学生BMI平均值更接近最理想体重指数,蒙古族女学生体重正常人数比例也比汉族女学生多,汉族女学生在体重较低人群方面比蒙古族女学生比例多,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差别不是很大。蒙古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比较: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蒙古族男生与汉族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越来越大,而蒙古族女生与汉族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越来越小。蒙古族男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比汉族男学生高4.06,差异非常显着(P<0.01);汉族女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比蒙古族女学生高4.17,差异非常显着(P<0.01);汉族男学生台阶试验成绩好于蒙古族男学生,说明汉族男学生在有氧代谢能力方面也就说耐力类项目方面相对较好,但是蒙汉男学生优秀比例相对良好与及格人数相对低,还应加强耐力方面的训练。汉族女学生台阶试验成绩和蒙古族女学生成绩接近,并且蒙汉女学生良好和优秀率将近80%,说明蒙汉女学生在有氧代谢能力方面也就说耐力类项目方面成绩均较好。蒙古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比较:蒙古族男学生握力体重指数值集中在及格、良好与优秀之间比较均匀,分布相对合理;汉族男学生握力体重指数值集中在及格与良好之间,达到优秀的比例较低。蒙古族女学生握力体重指数值集中在良好之间,及格和优秀各占22%,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分布相对合理;汉族女学生握力体重指数值集中在及格与良好之间,达到优秀的比例较低。蒙汉男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良好与及格的比例较高,优秀的较低,分布相对合理,但也有11.81%的蒙古族男学生和16.38%的汉族男学生成绩为不及格。蒙古族女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达到良好与及格的比例较高,优秀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布相对合理,但也有15.62%的学生不及格。汉族女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其次是不及格为21.71%,良好和优秀分别达到11.90%和10.29%,比例相对较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蒙汉学生体质存在明显差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存在问题和建议,目的是不断改善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的体质状况,并希望能通过本研究,为促进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及时了解蒙汉学生的体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选拔、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志航[9](2010)在《十年间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生的体质状况是重中之重。由于体质最能综合反映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因此,中学生体质的增强不仅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情况。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一直受到国家的注视,尤其是少数民族。撒拉族作为我国青海省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还是较少民族,一直为我国的民族繁荣和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对撒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我国少数民族中学生的体质发展情况。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1995年,2000年,2005年间进行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中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现阶段青海省部分撒拉族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及生活方式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的下降,而体育锻炼不足是影响撒拉族中学生体质下降的最重要因素。

李涛[10](2009)在《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女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为了解和掌握青海高原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和发展趋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并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对青海特有土族、撒拉族女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土族女学生的生长发育普遍好于撒拉族学生,撒拉族女学生的体型出现偏瘦的趋势;土族女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高于撒拉族学生。

二、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学生1991~2000年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学生1991~2000年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研究进展——基于CNKI文献计量和Gephi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工具介绍
    1.2 Gephi可视化分析功能的优势和特点
        1.2.1 Gephi可视化分析的优势
        1.2.2 Gephi可视化分析的特点
    1.3 数据来源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表年份特征
    2.2 核心作者情况分析
    2.3 研究机构分布特征
    2.4 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
        2.4.1 高频关键词分析
        2.4.2 研究前沿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2)青海省土族和撒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1.1身高
        2.1.2体重
        2.1.3胸围
    2.2身体机能水平
    2.3身体素质发展水平
    2.4分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2建议

(3)2000-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身体形态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意义
    1.2 选题目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我国在幼儿身体形态方面研究现状
        2.1.1 我国对幼儿体质的研究
        2.1.2 我国对幼儿身体形态的研究
    2.2 国外在幼儿体质方面研究现状
    2.3 青海省国民体质的研究现状
    2.4 本研究的测试指标分类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建模分析法
        3.2.5 文中所涉及的名词中、英文及缩写对照
    3.3 监测地点
    3.4 监测相关要求
第四章 测试结果
    4.1 青海省幼儿体质达标情况统计结果
        4.1.1 2000—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体质达标率统计
        4.1.2 2000—2014年青海省3-6岁城乡幼儿体质达标率统计
    4.2 青海省幼儿身高测试结果
        4.2.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身高测试结果
        4.2.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身高与全国比较结果
        4.2.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身高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2.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身高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3 青海省幼儿体重测试结果
        4.3.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体重测试结果
        4.3.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体重与全国比较结果
        4.3.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体重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3.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体重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4 青海省幼儿BMI指数测试结果
        4.4.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BMI指数测试结果
        4.4.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BMI指数与全国比较结果
        4.4.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BMI指数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4.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BMI指数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5 青海省幼儿克托莱指数测试结果
        4.5.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克托莱指数测试结果
        4.5.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克托莱指数与全国比较结果
        4.5.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克托莱指数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5.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克托莱指数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6 青海省幼儿坐高测试结果
        4.6.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坐高测试结果
        4.6.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坐高与全国比较结果
        4.6.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坐高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6.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坐高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7 青海省幼儿坐高指数测试结果
        4.7.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坐高指数测试结果
        4.7.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坐高指数与全国比较结果
        4.7.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坐高指数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7.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坐高指数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8 青海省幼儿胸围测试结果
        4.8.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胸围测试结果
        4.8.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胸围与全国比较结果
        4.8.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胸围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8.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胸围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9 青海省幼儿胸围指数测试结果
        4.9.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胸围指数测试结果
        4.9.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胸围指数与全国比较结果
        4.9.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胸围指数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9.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胸围指数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10 青海省幼儿上臂皮褶测试结果
        4.10.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上臂皮褶测试结果
        4.10.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上臂皮褶与全国比较结果
        4.10.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上臂皮褶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10.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上臂皮褶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11 青海省幼儿肩胛皮褶测试结果
        4.11.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肩胛皮褶测试结果
        4.11.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肩胛皮褶与全国比较结果
        4.11.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肩胛皮褶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11.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肩胛皮褶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4.12 青海省幼儿腹部皮褶测试结果
        4.12.1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腹部皮褶测试结果
        4.12.2 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腹部皮褶与全国比较结果
        4.12.3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腹部皮褶总体变化测试结果
        4.12.4 2000—2014年青海省幼儿腹部皮褶城乡比较测试结果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5.1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体质达标率动态变化分析
    5.2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基本形态发育动态变化分析
        5.2.1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身高的动态变化分析
        5.2.2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体重的动态变化分析
        5.2.3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坐高的动态变化分析
        5.2.4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胸围的动态变化分析
    5.3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机体脂肪发育动态变化分析
    5.4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派生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5.4.1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BMI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
        5.4.2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克托莱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
        5.4.3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坐高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
        5.4.4 青海省2000—2014年幼儿胸围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
    5.5 建立灰列GM(1,1)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5.6.1 建立预测模型
        5.6.2 预测精度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青海互助土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质
    2.2 健康
    2.3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体质健康研究的现状
        2.4.2 国内体质健康研究的现状
        2.4.3 土族体质健康研究的现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体质测定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0 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
    4.1 身体形态
        4.1.1 身高
        4.1.2 体重
    4.2 身体机能
        4.2.1 肺活量
    4.3 身体素质
        4.3.1 速度素质50米
        4.3.2 力量素质
        4.3.3 爆发力立定跳远
        4.3.4 耐力素质
    4.4 影响 13~15岁学生互助土族体质健康因素分析
        4.4.1 高原环境
        4.4.2 饮食营养
        4.4.3 民族习俗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互助土族 13~15岁学生身体形态
        5.1.2 互助土族 13~15岁学生身体机能
        5.1.3 互助土族 13~15岁学生身体素质
    5.2 建议
        5.2.1 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5.2.2 提高互助土族学生营养水平
        5.2.3 合理开发民族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以青海省河湟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1.7 相关概念释义
第2章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1 河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2.2 调查地点的选择和实施
    2.3 河湟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
        2.3.1 河湟地区的地理位置
        2.3.2 河湟地区的历史概况
    2.4 河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2.5 河湟地区的人口和民族
第3章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
    3.1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3.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3.1.2 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
        3.1.3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3.1.4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
        3.1.5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
    3.2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3.2.1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
        3.2.2 文化共生理论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第4章 河湟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4.1 河湟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考察
        4.1.1 河湟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脉络
        4.1.2 河湟地区的多元和谐文化传统
    4.2 河湟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4.3 河湟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5章 谁来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
    5.1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主体的内涵
        5.1.1 各族人民群众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5.1.2 各级政府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引导力量
        5.1.3 各种宗教界人士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5.1.4 学者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智库
    5.2 当前建设主体存在的问题
    5.3 解决主体问题的措施
第6章 建什么: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
    6.1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质
    6.2 经济利益共同体建设
    6.3 政治利益共同体建设
    6.4 文化利益共同体建设
    6.5 生态利益共同体建设
    6.6 各民族认同统一体建设
        6.6.1 努力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6.6.2 积极促进各族群众法治意识的形成
    6.7 各宗教和谐体建设
        6.7.1 河湟地区宗教和谐的重要意义
        6.7.2 宗教与政治以及国家社会的关系问题
        6.7.3 促进宗教和谐体建设的总体要求
        6.7.4 积极促进宗教和谐建设
第7章 怎么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7.1 以经济发展促民生改善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7.2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保障
    7.3 加快教育发展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前提
    7.4 加快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支撑
    7.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相关情况的调查问卷

(6)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现状
    1.1 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地域和民族
    1.2 当前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热点研究领域概貌
    1.3 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2 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存在问题
3 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的展望
    3.1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监测
    3.2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 开发健身服务平台和信息系统
    3.3 全方位研究少数民族学生体质
    3.4 加强实证研究和提高成果的转化应用

(7)清代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回商、市场与族际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三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甘青藏区概述 第一节
    甘青藏区的地理范围 第二节
    甘青藏区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生活 第三节
    甘青藏区的民族构成 第四节
    甘青藏区的政治与社会文化 第二章
    甘青穆斯林的分布、变迁与回商特征 第一节
    清代中前期甘青穆斯林分布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甘青穆斯林的变迁 第三节
    甘青地区回商特征 第三章
    甘青藏区回商 第一节
    甘青回商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甘青回商的分类与分层 第三节
    回族大商人和商业集团 第四节
    回商在甘青藏区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甘青回商商人角色及扩展 第四章
    回商与甘青藏区市场 第一节
    甘青藏区市场成因与类型 第二节
    官设茶马互市市场 第三节
    县、乡定期集市 第四节
    甘青藏区临时市场 第五节
    寺院型市场 第六节
    庙会与花儿会 第七节
    甘青藏区市场体系初建 第五章
    甘青藏区市场交易特征、商品与商品运输 第一节
    甘青藏区市场交易特征 第二节
    甘青藏区市场交易商品 第三节
    商品运输 第六章
    回商与族际互动 第一节
    族际互动的深层动因与基本机制 第二节
    族际互动的性质、内容与调适 第三节
    回商的经济行为与族际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对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体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选题依据
    1.1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实际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体质概念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外有关体质的比较研究
    2.3 汉族学生体质的研究
    2.4 少数民族体质的研究
    2.5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体质的比较研究
    2.6 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体质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逻辑分析法
        3.2.3 测量法
        3.2.4 对比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指标
    4.2 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4.2.1 近三年蒙汉学生身高、体重平均值差异对比
        4.2.2 近三年蒙汉学生身体形态差异变化趋势分析
    4.3 内蒙古西部地区近高职院校蒙汉学生身体机能对比分析
        4.3.1 近三年蒙汉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差异对比
        4.3.2 近三年蒙汉学生台阶试验平均值差异对比
    4.4 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4.1 近三年蒙汉学生握力差异对比
        4.4.2 近三年蒙汉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差异分析
    4.5 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体质影响因素分析
        4.5.1 地域因素
        4.5.2 饮食因素
        4.5.3 文化因素
        4.5.4 体育运动习惯因素
        4.5.5 心理素质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9)十年间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对体质的认识
        1.2.1.1 体质的概念
        1.2.1.2 体质的范畴
        1.2.1.3 理想体质
        1.2.1.4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1.2.2 撒拉族概况
        1.2.2.1 民族概况
        1.2.2.2 社会经济
        1.2.2.3 文化艺术
        1.2.2.4 风俗习惯
        1.2.2.5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1.2.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3.1 国外研究现状
        1.2.3.2 我国体质研究的现状
2 研究目的任务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身体形态动态变化规律
        4.1.1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身高变化规律
        4.1.1.1 中学男生身高变化规律
        4.1.1.2 中学女生身高变化规律
        4.1.2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重变化规律
        4.1.2.1 中学男生体重变化规律
        4.1.2.2 中学女生体重变化规律
        4.1.3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胸围变化规律
        4.1.3.1 中学男生胸围变化规律
        4.1.3.2 中学女生胸围变化规律
        4.1.4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维尔维克指数变化规律
        4.1.4.1 中学男生维尔维克指数变化规律
        4.1.4.2 中学女生维尔维克指数变化规律
    4.2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身体机能动态变化规律
        4.2.1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肺活量变化规律
        4.2.1.1 中学男生肺活量变化规律
        4.2.1.2 中学女生肺活量变化规律
    4.3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规律
        4.3.1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速度素质变化规律
        4.3.1.1 中学男生速度素质变化规律
        4.3.1.2 中学女生速度素质变化规律
        4.3.2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耐力素质变化规律
        4.3.2.1 中学男生耐力素质变化规律
        4.3.2.2 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变化规律
        4.3.3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力量素质变化规律
        4.3.3.1 中学男生力量素质变化规律
        4.3.3.2 中学女生力量素质变化规律
        4.3.4 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柔韧素质变化规律
        4.3.4.1 中学男生柔韧素质变化规律
        4.3.4.2 中学女生柔韧素质变化规律
    4.4 影响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质变化的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附件二
个人简历

(10)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女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分析
    2.2 身体素质分析
3 结论

四、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学生1991~2000年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研究进展——基于CNKI文献计量和Gephi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洪国梁,张岚,郝鑫. 青少年体育, 2021(06)
  • [2]青海省土族和撒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 王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3]2000-2014年青海省3-6岁幼儿身体形态动态分析[D]. 何泳力. 青海师范大学, 2017(02)
  • [4]青海互助土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研究[D]. 张雪虹. 青海师范大学, 2016(02)
  • [5]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以青海省河湟地区为例[D]. 白安良.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8)
  • [6]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王玉洪,赵平,周国霞,耿世能. 四川体育科学, 2013(03)
  • [7]清代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回商、市场与族际互动[D]. 马磊. 兰州大学, 2013(10)
  • [8]对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蒙汉学生体质的研究[D]. 丁文英. 首都体育学院, 2011(04)
  • [9]十年间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D]. 王志航. 青海师范大学, 2010(06)
  • [10]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女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J]. 李涛. 福建体育科技, 2009(04)

标签:;  ;  ;  ;  ;  

1991-2000年青海省土族和萨拉族学生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