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产品质量检验

牧草产品质量检验

一、牧草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卜振鲲[1](2021)在《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生产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草地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天然牧草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典型草原为试验地,以天然牧草产品为试验材料,分别加工成干草草捆、草颗粒和全混合日粮颗粒。开展了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和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产能和瘤胃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天然草产品的研发和利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得出如下结论:(1)草颗粒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放牧组与干草组(P<0.05);各组间胴体长、胴体宽、骨重、眼肌面积和GR值间显着不差异(P>0.05);草颗粒组羊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着高于放牧组和干草组(P<0.05),干草组与草颗粒组剪切力显着低于放牧组(P<0.05);草颗粒组十五碳酸、二十四碳烯酸、n-6/n-3与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显着高于放牧组(P<0.05)。(2)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后可显着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全混合日粮组肉羊的增重、胴体重及屠宰率显着高于放牧组和草颗粒组(P<0.05),分别提高了27.56%、33.11%、5.73%和24.57%、40.85%、8.61%;各组间羊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全混合日粮组羊肉剪切力、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低于放牧组和草颗粒组,分别下降12.09%、4.77%和8.48%、8.30%。(3)各组肉羊瘤胃细菌菌群在门水平均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群,属水平均以理研菌科RC9(Rikenellaceae_RC9)、F082及普雷沃菌属_1(Prevotella_1)为优势菌群,饲喂草颗粒和全混合日粮显着降低瘤胃细菌多样性(P<0.05),且日粮营养水平与物理形态可调控瘤胃细菌群落结构。综上,草颗粒可显着提高肉羊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增加羊肉中氨基酸总含量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后可显着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并可降低羊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撒多文[2](2021)在《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营养品质变化特征与真菌群落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在畜牧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盐碱地发展苜蓿产业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由于缺乏系统的盐碱地苜蓿加工理论和技术,生产的苜蓿产品难以满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因此,开展盐碱地苜蓿加工理论研究十分必要。论文以轻度(LS,含盐量1.66‰,碱化度2.60%)、中度(MS,含盐量2.33‰,碱化度3.09%)、重度(HS,含盐量4.33‰,碱化度8.02%)盐碱地和非盐碱地(CK,含盐量0.91‰,碱化度1.74%)种植的“中苜3号”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对盐碱地现蕾期紫花苜蓿茎叶结构、生理特征、营养品质、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和干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盐碱地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关键因子,为盐碱地紫花苜蓿加工调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土壤盐碱化可导致紫花苜蓿叶片上表皮蜡质层和茎皮层增厚,不利于苜蓿水分散失。轻度盐碱地能够显着提高紫花苜蓿呼吸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P<0.05),中度、重度盐碱地对紫花苜蓿蒸腾速率(Tr)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干燥过程中(0~34h),盐碱地紫花苜蓿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呈下降趋势;32 h蒸腾作用停止,在34 h时气孔关闭;盐碱化程度越高,紫花苜蓿干燥速率、呼吸速率、Tr越低。(2)土壤盐碱化可影响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积累,粗蛋白(CP)比对照平均增加了0.40%,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比对照平均降低了0.53%、1.24%,重度盐碱地紫花苜蓿CP含量为20.67%,相对饲用价值(RFV)为146.00,其营养品质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地。干燥过程中(0~34h),盐碱化程度、干燥时间及两因素的互作效应对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干燥到34 h,轻度盐碱地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最高,CP含量为22.00%,RFV为157.67。(3)盐碱地苜蓿真菌群落隶属于3个真菌门345个真菌属,隐球菌属(Cryptococcus)、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优势菌群,链格孢属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干燥过程中(0~34h),盐碱地紫花苜蓿真菌属的丰度值减小,多样性降低;霉变风险由低到高顺序为:中度盐碱地<轻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4)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在干燥过程中(0~34 h),盐碱地紫花苜蓿茎叶结构、呼吸作用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对其营养品质影响较大,关键因子为叶片气孔面积、含水量(MC)、气孔导度(Gs),汉纳酵母属(Hannaella)及链格孢属。

孙雷雷[3](2021)在《贮藏条件和时间对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甘肃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收获的第一茬紫花苜蓿草捆为材料,分别用露天贮藏、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三种方式,研究贮藏0 d、30 d、60 d、90 d、150 d、210 d、270d和360 d时苜蓿干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用PDA平皿培养法、形态鉴定法和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合干草营养品质和真菌数量及青霉、曲霉的占比对苜蓿干草品质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和贮藏条件相比,贮藏时间对苜蓿干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更大。在为期一年的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粗脂肪(EE)含量、钙(Ca)含量和磷(P)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粗灰分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显着增加,相对饲喂价值(RFV)则明显降低。三种贮藏方式中,露天贮藏的干草营养物质损失最大,360 d内蛋白质损失率是储草棚贮藏的1倍左右,粗灰分增加了17.00%,ADF和NDF分别增加了32.45%和27.70%,RFV下降了33.15%,Ca和P分别下降了85.00%和82.40%,干草品质最差。(2)贮藏条件和时间对苜蓿干草的真菌数量有显着影响。在为期360 d的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真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贮藏30 d时,露天贮藏的真菌数量较刚打捆时急剧上升,增加了2倍左右;随后各处理的真菌数量逐渐下降,在贮藏210 d时达到最低值,随后又有所上升。当贮藏时间延长至360 d,苜蓿干草的真菌数量达到最大值。3种贮藏方式中,露天贮藏的真菌数量最多、变幅最大(4.57×103~1.74×104个·g-1),苫布贮藏的次之,储草棚内的苜蓿干草真菌数量最低、变幅最小(3.31×103~7.29×103个·g-1)。(3)从苜蓿干草中共检出真菌16属41种,包括曲霉属10种,镰刀菌属5种,青霉属4种,漆斑菌属3种,篮状菌属3种,毛霉属2种,其他属14种。其中优势属为曲霉属、链格孢属和枝孢属。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霉菌种类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从露天贮藏的苜蓿干草中检出真菌15属35种,不仅种类最多而且随贮藏时间波动最大。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的干草中均检出真菌13属33种,但储草棚贮藏的苜蓿干草真菌种类变化较小。(4)结合苜蓿干草营养品质和真菌数量及青霉、曲霉的占比,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苜蓿干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要保持苜蓿干草品质良好,储草棚贮藏不宜超过210 d、苫布贮藏不宜超过150 d、露天贮藏不宜超过90 d。

廖智[4](2021)在《永昌羊肉品质评价》文中提出永昌肉羊养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以永昌羊肉做成的“永昌羊羔肉垫卷子”、“永昌炕锅子”等地方风味小吃享誉国内外,是着名“甘味”农产品,也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为用科学数据支撑“永昌肉羊”品牌,推动“甘味”农产品品牌建设,本研究在永昌肉羊代表性产地——红山窑镇毛卜啦草原选取15只健康、自然放牧加短期舍饲育肥的6月龄永昌肉羊,屠宰后测定屠宰性能、安全性、肉品质等指标,并分析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特征。同时查阅国内有关绵羊屠宰性能和肉质方面的文献,以及课题组同期异地测定的179只湖羊、76只滩羊和40只杜泊羊6月龄公羔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数据作为对比框数据库,从多维度评价永昌肉羊的特色。结果表明:(1)产地环境方面,永昌县位于河西走廊中东部,常年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2874.6小时,≥0℃有效积温3051.08℃,年平均降水量255.12毫米,年蒸发量2153.48毫米,最热月均温达25.92℃,最冷月均温为-14.82℃。在毛卜啦草原随机采集了20个土壤样,检测发现土壤p H为8.74,呈弱碱性,没有检测到六六六、DDT、苯并芘等农药残留,土样中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GB 15618-2018)。畜牧业饮水主要是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在放牧地抽样40份水样的p H为8.11,为天然弱碱性水源,抽测饮水样本中未检测到大肠杆菌等病菌微生物以及凯氏氮和磷;汞、镉、砷、铅等重金属,锌、硒、钡、银、铬、镁、钙、铜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农用水源地标准(NY-T 396-2000)。(2)永昌肉羊生产以放牧加补饲为主,到胴体重30-40斤上市。通过放牧草原实地调查,发现主要有甘肃霸王、蒙古韭、碱蓬、红砂、盐爪爪属和黄毛六种牧草,其粗灰分为24.63%,水分68.53%,粗蛋白17.02%,粗脂肪2.23%;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钾含量为10515.67 mg/kg、铁含量为354.89 mg/kg、镁含量为1232.00 mg/kg;重金属元素砷、铅、汞、镉、铬等远低于国家标准(GB/T13885-201),没有检测到六六六、DDT等农残;补饲牧草主要为青贮饲料、燕麦秸秆及玉米秸秆,粗蛋白含量为6.63%,粗脂肪含量0.67%,粗灰分为7.83%,水分含量为7.13%;其重金属砷、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远低于饲料原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农残六六六、DDT均在国家标准(GB/T 13090-2006)范围之内。(3)屠宰性能和羊肉安全方面,永昌肉羊先放牧至5月龄,后集中育肥至6月龄屠宰。宰前活重36.81±2.27 kg,胴体重15.57±0.97 kg,背膘厚1.48 cm,眼肌面积11.41 cm2,屠宰率42.40%。羊肉表面无肉眼可见异物,没有寄生虫,且肉色鲜红。羊肉中没有检测到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等瘦肉精,以及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SM2、SMM、SDM、SQX)这四种磺胺类药物,镉、砷、汞等重金属;铅、镍、铬的含量也低于国家标准(GB5009.268-2016)。(4)肉品质方面,永昌肉羊屠宰后45min b*为3.99,显着(P<0.05)高于滩羊和湖羊,排酸24h后永昌羊肉L*和b*分别为41.50和8.21,显着(P<0.05)高于滩羊和湖羊。永昌羊肉肉质细嫩,剪切力为67.86 kgf,肌纤维直径为26.94μm,均显着(P<0.05)低于同类产品平均值。永昌羊肉富含多种有益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含量为46.7 mg/100g,显着(P<0.05)高于同类羊肉产品,肌内脂肪酸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率(P:S)为0.67,高于WHO理想标准值0.4;永昌肉羊氨基酸比例合理,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EAA/TAA)为40.0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AA)为66.51%,满足FAO/WHO所述的质量较好蛋白质的要求;永昌肉羊富含多种矿物质,其中钾含量达到3426.88 mg/100g,Fe含量为26.22 mg/100g,Zn含量为10.67 mg/100g,Mg含量为301.93 mg/100g,均显着高于同类绵羊肉;永昌羊肉具有独特的甘甜香气,膻味轻,其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3.16 mg/kg,比同类绵羊肉高0.37g/100g,甜味氨基酸L-谷氨酰胺显着(P<0.05)高于湖羊和杜泊羊,香味核苷酸5’腺嘌呤核苷酸比湖羊和杜泊高41.42%、35.98%,没有检测到与膻味相关的辛酸,酮类及相关化学物质。永昌羊产地环境各指标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养殖模式多为放牧+补饲,生产过程安全。肉质质量检各指标均国家标准(GB 5009.268-2016)。肉品质检测中,剪切力最小,肌肉组织纤学结果表明永昌羊肉瘦而不柴,口感细嫩,脂肪酸和氨基酸比例达到优质蛋白要求;矿物质含量高;苦味氨基酸含量低于同类绵羊、鲜香风味前体物质比例比湖羊及杜泊高,总体上永昌羊肉口感细嫩,风味鲜香、膻味轻,营养丰富。

王军亮[5](2020)在《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天然草地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达3.93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41%,居世界第三位。放牧草地面积为3.31亿hm2,占天然草地资源总量的84.27%,是农田面积的2.2倍,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草地资源类型。天然草地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寒带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而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植被覆盖率仅为40.4%,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5725万hm2,占植被覆盖总面积的85.1%,因而天然草地在维护新疆生态安全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新疆放牧草地4800万hm2,是新疆37个牧业及半牧业县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农牧民增收的主阵地,2019年底存栏食草牲畜4616.9万头(只),出栏4552.3万头(只),新疆的放牧草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人类生存环境、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新疆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超载过牧和、人为活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干扰甚至掠夺式利用,导致我国放牧草地退化、沙化,养分固持作用减弱,涵养水源能力丢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服务功能衰退。甚至绝大部分放牧草地被毒害草、劣质植物滋生蔓延,鼠虫病害等生物灾害频发多发,导致放牧草地生产力下降、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草原生产功能。近年来,放牧草地毒害草对牧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国家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效果及牧民的脱贫致富。因此,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放牧草地的主要毒害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危害严重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用传统的植物化学方法,对其生物碱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对后三种毒害草颗粒化替代山羊日粮中粗饲料,进行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目的是为减少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危害、发生,为综合防控和利用进行理论和技术上的技术支撑。1.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及危害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主要分布在伊犁州河谷草原、阿勒泰高山草原、阿克苏荒漠草原、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草原、博州荒漠草原、巴州塔里木河沿岸荒漠草原、哈密荒漠戈壁草原等70多市县的放牧草地。毒害草种群分布中,主要以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乌头(Aconitum)、橐吾(ligularia sibirica)、毒芹(Cicuta virosa)、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9种毒害草为优势种,其危害面积约占毒害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从区域分布来看,新疆东部干旱荒漠草原以醉马芨芨草和变异黄芪分布为主;新疆南部塔里木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流域以小花棘豆危害分布最广,昆仑山北坡高山草甸草原以黄花棘豆分布为主,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草原以马先蒿、唐松草、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新疆北部伊犁河谷草原和阿勒泰山高山草原以乌头、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可见,新疆天山东部、南部和北部地理地貌和气候特点的差异性,导致毒害草种群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尤其是毒害草种群在海拔1500-2500m垂直范围内分布广,且危害严重。调查发现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发生面积为682.06万hm2,其中轻度危害469.93万hm2,中度危害126.73万hm2,重度危害89.4万hm2,危害放牧家畜的主要毒害草约有44种。其中,在全疆分布造成危害的毒害草有9种,占毒害草总数的20.5%;北疆有25种;南疆有27种。每年数十万放牧牲畜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56亿元。2.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在南疆选择引起放牧家畜中毒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分离提取生物碱,并经GC-MS和UPLC-MS/MS联用仪检测分析,共鉴定出18种生物碱(GC-MS鉴定出6种,UPLC-MS/MS鉴定出12种)。骆驼蓬主要含鸭嘴花酮碱、骆驼蓬灵、骆驼蓬碱、6-甲基哈马兰、6-甲基哈尔满、哈尔明碱、促黑激素N-氧化物和野百合碱;白喉乌头主要含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醉马芨芨草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黄花棘豆检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倒千里光裂碱、次乌头碱、毛果天芥菜碱N氧化物、克氏千里光碱;碎米蕨叶马先蒿主要含3-乙基石松胺、槐果碱、去甲基蝙蝠葛啡碱和9-甲氧基玫瑰碱。表明这些毒害草含有多种生物碱,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是这些生物碱共同作用的结果。3.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含毒害草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进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相比,添加毒害草制成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可明显提高山羊瘤胃内的乙酸浓度,同时提高山羊的血红蛋白浓度,试验中各处理间山羊血清中的谷氨酰转移酶、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均无显着差异;含10%黄花棘豆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血清中的钾、钠、氯、钙、镁和磷均显着低于其他处理,但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显着升高。4.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按照地貌对新疆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毒害草的防控对策。对重要放牧地,优先保证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采用化学防控、轮牧和区域生物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毒害草治理,辅之栽培草地建设;涵养水源地采用栽培草地与生物防控配合的方法实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沙漠化控制和荒漠化控制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对毒害草不进行防控,有条件时要进行科学种植与开发,发挥其生态修复功能;对于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畜产品加工和水文调蓄生态功能的毒害草防控主要采取人工与机械的物理防控方法、农牧结合、牧民定居、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防控。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治理的策略要充分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价值,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综合防制和开发利用措施。一是要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不能简单采取清除或灭除的方法。二是要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三是要大力建设栽培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实现草畜平衡。四是要科学定位毒害草的利与害,挖掘毒害草的潜在利用价值,提升毒害草资源化利用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比较系统地调查了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的种类与分布,明确了主要优势毒害草种群的区域分布特点。通过对五种主要毒害草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初步阐明其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种类;研究了毒害草颗粒化替代日粮中粗饲料对山羊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表明按照10%的比例添加制成的草颗粒对山羊的毒性作用较低。提出了新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对策,对指导新疆草地毒害草的科学防控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冯杰[6](2020)在《牧草压缩特性及其打捆机压密液压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牧草资源丰富但无法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转化率低,症结在于牧草打捆密度低运输亏吨、经济效益差。随着我国近年来对高密度草捆和青贮饲料的需求上涨,对牧草进行高密度打捆是牧草得到合理利用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利于推动我国畜牧养殖、饲料储备、生物质能源利用等牧草产业化进程。高密度打捆中,保证成捆率和捆包密度是关键,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牧草压缩理论研究不完善、打捆机草捆密度控制研究较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精确控制草捆密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时监测和改变压缩室径向压缩力的方式实现草捆密度的精确控制,在AMESim液压仿真平台上得到了液压系统的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首先,设计加工了实验装置—压缩仓和压缩活塞,选取甘肃岷山所产牧草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牧草压缩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牧草压制成型过程及应力松弛过程中牧草应力的变化规律。牧草压制成型中的应力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松散阶段和压紧压实阶段;应力松弛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急速松弛阶段和缓慢松弛阶段。其次,采用单因素轮换法研究了含水率、喂入量两个因素对于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得到在相同的压缩位移下,牧草含水率越低,单次喂入量越大,牧草压制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及松弛后的残余应力越大。针对本文的影响因素选取水平,当牧草含水率为15%、单次喂入量为600g时,牧草压制成型过程中的应力较大。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了牧草含水率为15%、单次喂入量600g时的压应力变化模型,模型方程为:σ=1.41×10-33.58。第三,建立了压缩室径向压缩力测试平台,进行了牧草含水率为15%、单次喂入量为600g的径向压缩力检测实验,验证了径向压缩力与轴向压缩力的线性相关关系,得到了压缩密度与径向压缩力的关系方程:=1.25×10-53.36。最后,根据径向压缩力与压缩密度的关系,基于AMESim液压仿真平台建立了牧草压密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完成绘制系统草图、子模型设置、参数设置及仿真运行等环节,解决系统运行问题,完善系统功能。液压缸活塞压力、活塞位移以及油体流速的仿真结果符合预期,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草捆高密度控制目的。

常春[7](2020)在《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综合评价及分布格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草是欧亚大陆东部草原区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优良的饲用资源,在生态安全保障和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范围野生羊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饲用品质尚未明晰,大区域空间尺度上的资源分布格局尚不明确。为此开展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综合评价,研究不同地域及草地类型下羊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差异,筛选最适评价方式及最佳羊草种质资源,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开展羊草品质的快速评价研究,为羊草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及科学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本研究采集我国及蒙古国境内的102份野生羊草种质资源,以同质园资源圃为平台,测定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相关指标,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方法,以及偏最小二乘法和NIRS技术,对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大区域空间尺度下羊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差异,摸清资源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建立了用于羊草种质资源品质评价与筛选的NIRS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内部交叉和外部验证。得出结论如下:(1)不同来源的102份野生羊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变异程度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中株高的变异程度最大,达236.43%;品质指标中CF的变异程度最大,达54.17%,且羊草种质资源的株高与其纤维类物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在聚类分析中,来自相同或相似地理环境的资源可以聚为一类,说明地理环境来源相同的资源,其亲缘关系较近。(2)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评价的最佳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羊草种质资源品质评价的最佳方法是利用RFV评价指数,综合评价羊草农艺性状及品质的适用方法是隶属函数法。利用最优方法对所有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蒙古国中央省的LC99资源品质最佳;来源于松辽平原区草甸草原的LC7资源不仅农艺性状表现最佳,而且在品质和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中评价为最优。(3)羊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在各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不同特点。松辽平原区的资源株高最高,平均为64.81 cm,华北平原区的资源产量最大,平均为0.99 kg/m2。华北平原区和内蒙古东部区的羊草种质资源品质较好,内蒙古中部区和黄土高原区的资源纤维含量较高、CP含量低,品质较差。总体来看,羊草种质资源综合性状在自然地理区域上的排序为:华北平原区>松辽平原区>内蒙古东部区>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内蒙古中部区>黄土高原区。从蒙古高原不同地区上来看,内蒙古羊草种质资源的产量比蒙古国高出34.75%,株丛明显大于蒙古国羊草。从不同草地类型来看,草甸草原的羊草种质资源品质最好,温性荒漠草原的羊草种质资源纤维含量高、CP含量低,品质最差。(4)在大区域尺度上,大气候条件主导着羊草种质资源的性状变化趋势,同时,大环境下的异质性小生境能够促使羊草性状产生小范围变异。羊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分布格局受纬度和海拔的综合影响,其中,海拔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羊草种质资源的品质分布格局与自然地理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受小生境的影响较大。在蒙古高原同海拔地区,纬度同样是影响羊草种质资源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5)建立了羊草种质资源9项品质指标的NIRS检测评价模型,并进行了验证。CP、NDF、ADF和Ash模型的R2均可达到90%以上,RPD均在3以上,可以实现精确定量检测;DM、CF、ADL和GE模型的R2值均在80%以上,RPD值均超过了2.5,可以进行一般定量检测;EE模型的R2值为46.11%,RPD值为1.36,不能用于定量检测,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

王敏[8](2020)在《放牧与舍饲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放牧和舍饲是我国肉牛的两种主要饲养方式,在日粮、饮水、环境、饲养管理与动物福利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传统上,我国西部和北部是肉牛的主产区,以放牧饲养为主;随着农区粮食资源的逐年丰富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舍饲肉牛养殖迅速发展,已在我国肉牛产业中占主导地位。舍饲养殖可根据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为其提供合理的日粮配比,能够有效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缩短育肥时长,增加养殖效益。随着肉牛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肉牛营养代谢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牛肉产品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放牧养殖因其饲养环境天然、绿色、无污染,其牛肉产品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开展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下肉牛的营养代谢、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对比研究,对促进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蒙东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体重400 kg左右,体况相近、健康的西门塔尔公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建立肉牛放牧和舍饲模型,试验期为120天。分别采用HPLC、GCMS、ICP-MS、ICP-OES、ELISA、HE染色和MASSON染色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饲养方式下肉牛的日粮、饮水、管理等差异,及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尿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为优质肉牛饲养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肉牛不同饲养方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肉牛在饲草营养、饮水质量、饲养环境及动物福利等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放牧肉牛新鲜牧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总体含量较为均衡,优于舍饲肉牛的苜蓿、谷草、青干草和玉米秸秆等饲草;放牧肉牛饮水的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色度、浑浊度及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均次于舍饲肉牛饮水(p<0.05);放牧肉牛的给料给水次数、饲养密度、环境噪音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等福利指标均显着优于舍饲肉牛(p<0.05)。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牧肉牛血清ALT、AST、LDH、GGT、ALP含量显着高于舍饲肉牛(p<0.05),提示放牧肉牛生长代谢活动旺盛,蛋白质代谢水平及糖无氧酵解能力优于舍饲肉牛;放牧肉牛血清HP、IL-6、IL-8含量显着高于舍饲肉牛(p<0.05),提示放牧肉牛免疫机能高于舍饲肉牛;舍饲肉牛血清EPI、PTH含量与放牧肉牛差异显着(p<0.05),提示舍饲肉牛可能受环境噪音、饲养密度、人为干预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舍饲肉牛血清BA含量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提示舍饲肉牛存在一定程度脂质代谢异常;舍饲肉牛尿液pH值显着低于放牧肉牛(p<0.05),可能与舍饲肉牛能量饲料比例较高、运动量较少有关,提示舍饲肉牛有代谢性酸中毒风险。研究表明,两种饲养方式肉牛血尿代谢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放牧肉牛血尿生化指标优于舍饲肉牛。饲养方式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舍饲肉牛的体增重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舍饲肉牛的体高、胸围和后腿围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舍饲肉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均显着高于放牧肉牛(p<0.05);研究表明,舍饲肉牛的育肥性能、生长发育性能、胴体性能均优于放牧肉牛。饲养方式对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牧牛肉的蒸煮损失率、熟肉率、肌纤维等肉品质指标显着优于舍饲牛肉(p<0.05);TAA、维生素C、维生素B1、P和K含量均显着高于舍饲牛肉(p<0.05);提示放牧牛肉更具有营养价值。舍饲牛肉的各种脂肪酸含量均显着高于放牧牛肉(p<0.05),可能与舍饲肉牛能量饲料比例较高,运动量过少有关。综上,舍饲肉牛可能存在应激反应、脂质代谢异常、免疫机能较弱、牛肉品质较差等问题,生产中加强舍饲肉牛的饲养管理,提高舍饲肉牛福利,优化舍饲日粮配比,有利于减少舍饲肉牛的应激反应,改善其代谢水平,增强抗病能力,提高舍饲牛肉的品质。放牧肉牛生产性能较低,生产中提高放牧肉牛的饮水质量,在枯草期适当补饲精料,有利于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在蒙东地区青草期放牧,枯草期舍饲是最佳饲养方式。

李会彬,王丽宏,边秀举,刘廷辉,张继宗[9](2020)在《河北省紫花苜蓿农药残留状况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了解河北省紫花苜蓿收获期农药残留状况,有助于指导紫花苜蓿生产上合理用药,保障草产品质量安全。以2019年取自河北省献县、黄骅市、衡水市三地不同茬次收获期的紫花苜蓿鲜草为试验材料,共15个批次的样本,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种植过程中使用的9种杀虫剂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15个批次的紫花苜蓿鲜草样本中,只有1个批次检测到了较高的氧化乐果残留,1个批次检测到了低于GB 2763—2019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联苯菊酯残留,其他13个批次均未检测到生产中使用的相应农药品种残留,样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3.3%。河北省紫花苜蓿收获期草产品质量总体安全。针对检测结果和相关问题,就如何保障和提高河北省草产品质量提出了建议。

都帅[10](2019)在《典型草原牧草安全收贮及高效利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天然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典型草原不仅是我国北方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天然青干草主要生产区。目前,典型草原牧草收获技术和调制方法不当,干草品质较差,导致饲草品质下降,饲草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天然干草饲用价值和商品化价值。此外,典型草原牧草收获后,针茅属植物颖果随水分含量的减少变得尖锐,易刺破家畜口腔及消化道,降低了干草的适口性和饲用价值,使天然青干草的商品化价值进一步下降。为解决典型草原牧草收获、加工、贮藏和利用等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典型草原牧草适时收获、加工调制、安全储藏和牧草产品利用机制及技术研究。本论文开展的研究内容:(1)研究天然牧草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变化动态,在质、量兼优时收获,确定了典型草原牧草适时收获技术。(2)研究选择天然干草捆堆垛方式、打捆密度和贮藏时间等影响干草储藏的关键因素,结合其营养品质劣变机制和真菌生命代谢规律,确定干草安全储藏条件。(3)利用本研究收获干草,开展乌珠穆沁羊饲喂试验,测定试验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关键特征指标,揭示典型草原牧草及其产品与草食家畜生产性能和畜产品品质的相关性,为典型草原牧草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为试验地,以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和乌珠穆沁羊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裂区设计,开展对比试验,科学研究手段与实际生产技术融合,通过田间试验和草食家畜饲喂试验对典型草原牧草收获、调制、储藏和利用关键环节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牧草再生性能和返青率,在牧草质量兼优时收获,以禾本科为建群种典型草原最佳收获期在抽穗期-开花期。(2)典型草原牧草收获72 h后调制的干草均达到安全含水量,可打捆储藏。刈割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典型草原天然干草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影响显着(P<0.05),对天然牧草干草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表明典型草原干草品质受刈割和晾晒时间共同影响,返潮和晾晒共同作用使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增加有效晾晒时间能提高干草品质。(3)典型草原干草营养成分和真菌毒素含量对打捆密度和堆垛方式响应机制表明,打捆密度对粗灰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对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影响显着(P<0.05)。堆垛方式对粗灰分、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均无显着影响(P>0.05),对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影响显着(P<0.05)。且打捆密度和堆垛方式交互作用对干草营养品质和真菌毒素含量存在正效应。典型草原区,天然干草打捆密度160 kg/m3,采用交叉堆垛储藏干草效果最佳。(4)典型草原牧草产品种类对乌珠穆沁羊的饲喂效果影响显着,鲜草干物质采食量显着高于(P<0.05)草颗粒采食量,草颗粒采食量显着高于(P<0.05)干草采食量。干草组日增重-58.67 g/d,草颗粒和鲜草组日增重分别为76.11 g/d和80.00 g/d,均显着高于(P<0.05)干草组。鲜草和草颗粒组试验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和脂肪厚度显着高于干草组(P<0.05)。与干草组对比发现,鲜草组和草颗粒组大理石纹得分,失水率和蛋白质含量显着(P<0.05)提高。表明典型草原牧草颗粒不仅能满足家畜生长需求,还能改善肉品质。(5)典型草原牧草产品补饲精料对乌珠穆沁羊饲喂效果影响显着,鲜草干物质采食量显着(P<0.05)高于干草补饲精料组,干草补饲精料组采食量显着(P<0.05)高于干草组。干草组日增重-58.67 g/d,干草补饲精料和鲜草组日增重分别为42.33 g/d和80.00 g/d,均显着(P<0.05)高于干草组。鲜草组和干草补饲精料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和脂肪厚度显着(P<0.05)高于干草组,而各组屠宰率、骨重、净肉率、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与干草组相比,鲜草和干草补饲精料组蛋白质、钙、大理石纹得分和失水率显着(P<0.05)提高,而脂肪、磷、黄度和胆固醇含量显着(P<0.05)降低。表明典型草原干草补饲精料后能改善反刍家畜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能缓解饲草不足带来的危害,可在冬春季节或饲草供应不足时期使用。

二、牧草产品质量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牧草产品质量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生产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天然牧草利用现状
    1.3 天然草地利用方式研究进展
    1.4 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4.1 草颗粒
        1.4.2 天然青干草
        1.4.3 全混合日粮
    1.5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1.5.1 瘤胃微生物概念
        1.5.2 日粮水平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 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及其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2.2.2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2.2.3 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2.3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1 试验动物
        2.3.2 饲养管理
        2.3.3 样品采集
    2.4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牧草常规营养测定指标及方法
        2.4.2 采食量和生产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2.4.3 屠宰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2.4.4 肉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2.4.5 肉中营养成分测定指标及方法
        2.4.6 肉中脂肪酸测定及方法
        2.4.7 肉中氨基酸测定及方法
        2.4.8 瘤胃微生物测定及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3.1.1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采食量的影响
        3.1.2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1.3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1.4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肉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3.1.5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3.1.6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肉中脂肪酸的影响
        3.1.7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肉中氨基酸的影响
    3.2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3.2.1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采食量的影响
        3.2.2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3.2.3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2.4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肉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3.2.5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3.2.6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肉中脂肪酸的影响
        3.2.7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肉中氨基酸的影响
    3.3 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3.3.1 瘤胃细菌群落的稀释性曲线
        3.3.2 瘤胃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分析
        3.3.3 瘤胃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3.3.4 瘤胃细菌群落的主成分分析
        3.3.5 瘤胃细菌群落的聚类分析
        3.3.6 瘤胃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3.3.7 瘤胃细菌群落的冗余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4.1.1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采食量的影响
        4.1.2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4.1.3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4.1.4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肉品质与屠宰性能的影响
        4.1.5 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氨基酸、脂肪酸的影响
    4.2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4.2.1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4.2.2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屠宰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4.2.3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4.2.4 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氨基酸、脂肪酸的影响
    4.3 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营养品质变化特征与真菌群落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盐碱地资源概况
    1.3 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3.2 国内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4 盐碱地苜蓿研究现状
        1.4.1 盐碱地苜蓿茎叶解剖结构研究
        1.4.2 盐碱地苜蓿生理特征研究
        1.4.3 盐碱胁迫对苜蓿营养物质的影响
    1.5 苜蓿干草调制生理特性和营养物质研究
        1.5.1 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生理特征研究
        1.5.2 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研究
    1.6 苜蓿附着微生物研究
    1.7 苜蓿大田收获技术研究及干草品质评定标准
        1.7.1 苜蓿大田收获技术
        1.7.2 苜蓿刈后田间干燥技术
        1.7.3 苜蓿干草品质评定标准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9.1 研究内容
        1.9.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气候
        2.1.2 天气情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茎叶结构变化研究
        2.3.2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生理特征动态变化研究
        2.3.3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研究
        2.3.4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真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2.4 测定方法
        2.4.1 电镜结构样片制作和观测方法
        2.4.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4.3 营养指标测定方法
        2.4.4 真菌多样性测试方法
    2.5 数据处理
        2.5.1 数据整理
        2.5.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茎叶结构变化
        3.1.1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叶结构的变化
        3.1.2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茎结构的变化
        3.1.3 紫花苜蓿茎叶结构与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对应关系
    3.2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生理特征动态变化
        3.2.1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
        3.2.2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
        3.2.3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气孔导度的变化
        3.2.4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3.2.5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蒸腾速率的变化
        3.2.6 紫花苜蓿生理特征与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对应关系
    3.3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营养品质动态变化
        3.3.1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及对应关系
        3.3.2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粗纤维含量变化及对应关系
        3.3.3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及对应关系
        3.3.4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脂肪含量变化及对应关系
        3.3.5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粗灰分和矿物质含量变化及对应关系
        3.3.6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相对饲用价值的变化
        3.3.7 盐碱地紫花苜蓿营养指标的整体关联分析
        3.3.8 盐碱地紫花苜蓿营养品质评价
    3.4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真菌群落动态变化
        3.4.1 盐碱地紫花苜蓿真菌Alpha多样性分析
        3.4.2 盐碱地紫花苜蓿真菌群落组成
        3.4.3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真菌群落的变化
        3.4.4 盐碱地紫花苜蓿真菌生态功能群分析
        3.4.5 盐碱地紫花苜蓿真菌霉变风险评价
    3.5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营养品质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3.5.1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茎叶结构变化对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
        3.5.2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生理特征变化对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
        3.5.3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对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
        3.5.4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影响营养品质的因子综合分析
4 讨论
    4.1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茎叶结构变化规律的探讨
    4.2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生理特征变化规律的探讨
        4.2.1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及干燥速率变化
        4.2.2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生理特征变化
    4.3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刈割后干燥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探讨
        4.3.1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蛋白质变化
        4.3.2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纤维变化
        4.3.3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变化
        4.3.4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粗脂肪和脂肪酸变化
        4.3.5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粗灰分和矿物质变化
        4.3.6 盐碱地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营养品质评价
    4.4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后干燥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探讨
    4.5 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干燥过程中影响营养品质关键因子探讨
5 结论
6 创新点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贮藏条件和时间对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来源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干草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1.2.1 贮藏方式对干草品质的影响
        1.2.1.1 露天贮藏
        1.2.1.2 储草棚贮藏
        1.2.1.3 苫布贮藏
        1.2.2 贮藏时间对干草品质的影响
        1.2.3 牧草生长、收获及贮藏过程中的带菌情况
        1.2.4 真菌的鉴定方法
        1.2.5 霉变对干草品质的影响
    1.3 干草质量评定标准
        1.3.1 感官方面
        1.3.1.1 颜色
        1.3.1.2 植物学组成
        1.3.1.3 含水量
        1.3.1.4 叶量的多少
        1.3.1.5 气味
        1.3.1.6 病虫害的感染情况
        1.3.2 营养成分
    1.4 研究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贮藏条件和时间对苜蓿干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及处理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下苜蓿干草各指标的方差分析
        2.2.2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CP含量动态变化
        2.2.3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EE含量动态变化
        2.2.4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粗灰分含量动态变化
        2.2.5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ADF含量动态变化
        2.2.6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NDF含量动态变化
        2.2.7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RFV动态变化分析
        2.2.8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Ca含量动态变化
        2.2.9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P含量动态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贮藏条件和时间对苜蓿干草真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贮藏及取样方法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3.1 干草样菌悬液的制备
        3.1.3.2 真菌数量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
        3.1.3.3 真菌的分离和纯化
        3.1.3.4 真菌的形态学观察
        3.1.3.5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苜蓿干草真菌数量的方差分析
        3.2.2 苜蓿干草贮藏过程中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3.2.3 苜蓿干草中真菌形态学观察
        3.2.4 苜蓿干草中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3.2.5 不同贮藏条件下苜蓿干草真菌种类的变化
    3.3 讨论
        3.3.1 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苜蓿干草真菌数量的影响
        3.3.2 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苜蓿干草真菌种类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贮藏条件下苜蓿干草品质的综合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简介

(4)永昌羊肉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绵羊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
        1.1.1 国外绵羊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
        1.1.2 国内绵羊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
    1.2 .甘肃羊产业现状
        1.2.1 永昌县肉羊产业情况
        1.2.1.1 永昌肉羊养殖历史
        1.2.1.2 永昌肉羊产业现状
    1.3 影响羊肉品质的因素
        1.3.1 产地环境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1.3.2 生产过程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1.3.3 屠宰性能
        1.3.4 肉用品质评价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永昌羊产地环境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数据采集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土壤测定方法
        2.2.2 水样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气候环境分析
        2.3.2 土壤资源
        2.3.3 水资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生产过程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饲草料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饲养管理调查
        3.3.2 牧草分析
        3.3.3 饲草料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永昌肉羊屠宰性能和安全品质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试验动物
        4.1.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肉质安全性检测
        4.2.2 布鲁氏杆菌的测定
        4.2.3 屠宰性能测定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流行病学调查及安全性检测
        4.4.2 屠宰性能测定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肉品质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动物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肉用品质的测定
        5.3.2 营养成分的测定
        5.3.3 脂肪酸的测定
        5.3.4 代谢组学检测差异风味前体物质
        5.3.5 肌纤维组织特性的测定
    5.4 数据处理
    5.5 结果与分析
        5.5.1 肉用品质结果与分析
        5.5.2 营养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5.5.3 代谢组学检测差异风味前体物质
        5.5.4 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
    5.6 讨论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土壤各元素测定
    附录2 水样各元素测定
    附录3 饲料及饲草中各元素测定
    附录4 永昌羊肉中风味化合物测定
致谢

(5)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安全
        1.1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2 天然草地畜牧业的生态安全
        1.2.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
    第二章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天然草地资源特征
        2.1.1 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决定草地在地表的分布
        2.1.2 草原植物种群与特征
        2.2 草地退化及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2.1 天然草地退化
        2.2.2 天然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3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退化类型
        2.3.1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
        2.3.2 我国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及危害
        2.4 天然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2.4.1 自然因素
        2.4.2 人为因素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调査研究
        3.1 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与危害调查
        3.1.1 北疆片区的基本情况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调查结果
        3.2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及危害调查
        3.2.1 南疆片区的基本概况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调查结果
        3.3 讨论
        3.3.1 北疆片区天然草地毒害草因生态环境差异而分布不同
        3.3.2 放牧牲畜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区域性
        3.3.3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危害严重,部分地区仍在持续
        3.3.4 要更加重视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的生态价值
        3.4 小结
    第四章 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
        4.1 采样地区基本概况
        4.2 试验材料
        4.2.1 植物来源
        4.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3 生物碱提取与鉴定
        4.3.1 生物碱提取
        4.3.2 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检测
        4.3.3 生物碱成分鉴定
        4.4 结果
        4.4.1 骆驼蓬生物碱检测结果
        4.4.2 白喉乌头生物碱检测结果
        4.4.3 醉马芨芨草生物碱检测结果
        4.4.4 黄花棘豆生物碱检测结果
        4.4.5 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检测结果
        4.5 讨论
        4.5.1 植物生物碱与毒性形成的关系
        4.5.2 不同种类植物生物碱对动物毒性的种属差异
        4.5.3 毒害草毒性成分检测技术比较
        4.5.4 毒害草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3种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日粮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指标
        5.2.4 数据统计
        5.3 结果
        5.3.1 干物质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变化
        5.3.2 瘤胃内发酵性状的变化
        5.3.3 血液指标的变化
        5.4 讨论
        5.4.1 毒害草经过适当加工可作为饲料来源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瘤胃发酵性状的影响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
        6.1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现有虽技术
        6.1.1 人工防控技术
        6.1.2 机械防控技术
        6.1.3 物理防控技术
        6.1.4 化学防控技术
        6.1.5 生物防控技术
        6.2 天然草地毒害草治理策略
        6.2.1 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
        6.2.2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生态功能区
        6.2.3 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
        6.2.4 科学定位毒害草利与害,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6.2.5 加大科技投入,避免草地恶化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名录
    附录2: 新疆天然草地主要草原类型
    附录3: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种类
    附录4: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地理分布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牧草压缩特性及其打捆机压密液压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打捆机研究概况
        1.2.2 国内外纤维物料压缩理论研究情况
        1.2.3 国内外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研究情况
        1.2.4 草捆密度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案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技术路线与说明
    1.6 文章结构安排
2 牧草流变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牧草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2.1.1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案设计
        2.1.3 压缩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2.1.4 应力松弛变化规律分析
    2.2 单因素对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
        2.2.1 含水率对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
        2.2.2 喂入量对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
    2.3 牧草压应力变化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牧草压制成型过程中径向压缩力的检测研究
    3.1 径向压缩力测试实验研究
        3.1.1 轴径向压缩力间关系的研究
        3.1.2 压缩密度和轴向压缩力的关系
        3.1.3 压缩密度和径向压缩力的关系
    3.2 径向压缩力测试实验设计
        3.2.1 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
        3.2.2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3.2.3 实验方案设计
    3.3 径向压缩力测试实验的结果分析
        3.3.1 实验结果预处理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MESim的压密控制液压系统设计
    4.1 AMESim软件介绍
    4.2 传统草捆密度控制方式
        4.2.1 机械式捆包密度可调节机构
        4.2.2 草捆动态称重方法
    4.3 牧草压密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4.3.1 液压系统设计依据
        4.3.2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4.4 基于AMESim的密度控制液压系统建模
        4.4.1 液压系统的建模方法
        4.4.2 草捆密度控制液压系统建模
    4.5 液压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5.1 活塞压力仿真结果分析
        4.5.2 活塞位移仿真结果分析
        4.5.3 增压路油体流速仿真结果分析
        4.5.4 卸压路油体流速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综合评价及分布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羊草草原的分布
    1.3 羊草的生物学特性
        1.3.1 根和根茎的发育
        1.3.2 生育时期和特征
        1.3.3 开花结实习性
        1.3.4 繁殖特性
    1.4 羊草的饲用价值及营养品质
        1.4.1 羊草的饲用价值
        1.4.2 羊草的营养品质
        1.4.3 羊草品质的影响因素
        1.4.4 品质评价指数与方法
        1.4.5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1.5 羊草产业现状
    1.6 国内外研究进展
        1.6.1 羊草种质资源研究
        1.6.2 环境对羊草资源表型及基因型的影响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整体思路
        1.7.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思路
    1.8 论文整体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综合评价
        2.2.2 基于自然地理区域的羊草种质资源差异
        2.2.3 基于蒙古高原不同地区的羊草种质资源差异
        2.2.4 基于草地类型的羊草种质资源差异
        2.2.5 基于NIRS技术的羊草种质资源品质研究
    2.3 试验地概况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农艺性状测定方法
        2.4.2 品质指标测定方法
        2.4.3 NIRS测定方法
        2.4.4 计算指标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综合评价分析
        3.1.1 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3.1.2 羊草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3.1.3 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综合分析
    3.2 基于自然地理区域的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差异
        3.2.1 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3.2.2 品质差异分析
    3.3 蒙古高原不同地区羊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差异
        3.3.1 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3.3.2 品质差异分析
    3.4 基于草地类型的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差异
        3.4.1 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3.4.2 品质差异分析
    3.5 基于NIRS技术的羊草品质研究
        3.5.1 光谱与数据预处理
        3.5.2 羊草品质指标NIRS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4 讨论
    4.1 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评价
    4.2 羊草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4.3 环境对羊草种质资源的影响
    4.4 基于NIRS技术的羊草品质评价
5 结论
    5.1 本研究创新之处
    5.2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5.3 论文的总体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8)放牧与舍饲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我国肉牛饲养现状分析
        1.1 肉牛生产概况及饲养方式分析
        1.1.1 肉牛品种与分布
        1.1.2 牛肉产品市场需求变化
        1.1.3 饲养方式分析
        1.2 牧区与农区肉牛饲养特点分析
        1.2.1 牧区
        1.2.2 农区
    第2章 肉牛代谢研究进展
        2.1 肉牛营养物质代谢及常见代谢病
        2.1.1 肉牛营养物质代谢
        2.1.1.1 糖代谢
        2.1.1.2 蛋白质代谢
        2.1.1.3 脂代谢
        2.1.1.4 矿物质代谢
        2.1.2 肉牛常见营养代谢病
        2.1.2.1 脂肪肝(fatty liver)
        2.1.2.2 蹄叶炎(laminitis)
        2.1.2.3 尿结石(urinary calculus)
        2.1.2.4 瘤胃酸中毒(rumen acidosis)
        2.1.2.5 瘤胃碱中毒(rumen alkalosis)
        2.2 血液和尿液代谢监测指标
        2.2.1 血液监测指标
        2.2.1.1 血液代谢指标
        2.2.1.2 血液酶指标
        2.2.1.3 血液激素指标
        2.2.1.4 血液免疫学指标
        2.2.2 尿液监测指标
    第3章 肉牛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因素
        3.1 生产性能评定指标及影响因素
        3.1.1 生长发育性能
        3.1.2 育肥性能
        3.1.3 胴体性能
        3.2 牛肉品质评定指标及影响因素
        3.2.1 肉色
        3.2.2 大理石花纹
        3.2.3 系水力
        3.2.4 嫩度
        3.2.5 营养成分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肉牛不同饲养方式差异研究
        1.1 材料
        1.1.1 研究区域
        1.1.2 仪器设备及材料
        1.1.3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1.2.1.1 饲草采集
        1.2.1.2 水采集
        1.2.2 饲草营养成分检测
        1.2.2.1 水分
        1.2.2.2 总能
        1.2.2.3 粗蛋白
        1.2.2.4 粗灰分
        1.2.2.5 粗脂肪
        1.2.2.6 粗纤维
        1.2.2.7 氨基酸
        1.2.2.8 脂肪酸
        1.2.2.9 矿物质
        1.2.2.10 维生素
        1.2.3 水质检测
        1.2.3.1 臭和味
        1.2.3.2 肉眼可见物
        1.2.3.3 pH值
        1.2.3.4 浑浊度
        1.2.3.5 色度
        1.2.3.6 菌落总数
        1.2.4 饲养管理福利检测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1.3 结果
        1.3.1 饲草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1.3.1.1 饲草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1.3.1.2 饲草脂肪酸含量检测结果
        1.3.1.3 饲草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
        1.3.1.4 饲草维生素含量检测结果
        1.3.1.5 饲草矿物质含量检测结果
        1.3.2 水质检测结果
        1.3.3 饲养管理福利检测结果
        1.4 讨论
        1.4.1 不同饲养方式饲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1.4.2 不同饲养方式水质对比分析
        1.4.3 不同饲养方式肉牛饲养管理福利对比分析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饲养方式对肉牛代谢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
        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1.4 仪器设备及材料
        2.1.5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样本的采集
        2.2.2 样本的检测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
        2.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酶类指标的影响
        2.3.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2.3.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代谢指标的影响
        2.3.4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3.5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尿液指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酶类指标的影响
        2.4.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2.4.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代谢指标的影响
        2.4.4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4.5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尿液指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饲养方式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
        3.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3.2 方法
        3.2.1 育肥性能指标的测定
        3.2.2 生长发育性能指标的测定
        3.2.3 胴体性能指标的测定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育肥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
        3.3.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胴体性能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育肥性能的影响
        3.4.2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
        3.4.3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胴体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饲养方式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
        4.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4.1.2 仪器设备及材料
        4.1.3 主要试剂
        4.2 方法
        4.2.1 样品的采集
        4.2.2 肌肉颜色的测定
        4.2.3 蒸煮损失的测定
        4.2.4 熟肉率的测定
        4.2.5 大理石花纹的测定
        4.2.6 肌纤维的测定
        4.2.6.1 HE染色
        4.2.6.2 MASSON三色染色
        4.2.7 牛肉营养组分的检测
        4.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
        4.3.1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常规品质的影响
        4.3.2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营养组分的影响
        4.4 讨论
        4.4.1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常规品质的影响
        4.4.2 不同饲养方式对牛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发表论文
    申请专利
致谢

(9)河北省紫花苜蓿农药残留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2.2 紫花苜蓿农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3.3 建议

(10)典型草原牧草安全收贮及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天然牧草利用现状
    1.3 收获技术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1.3.1 生育期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1.3.2 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1.3.3 光照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1.3.4 降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1.4 天然牧草干草贮备研究概况
        1.4.1 我国天然牧草贮备存在的意义与问题
        1.4.2 天然牧草干草安全贮备的关键因子
        1.4.3 天然牧草干草贮藏期间主要真菌毒素及危害
    1.5 天然牧草利用模式进展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收获期研究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测定指标
        2.1.5 指标测定方法
    2.2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刈割时间研究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试验测定指标
        2.2.5 指标测定方法
    2.3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安全贮藏机制研究
        2.3.1 试验地概况
        2.3.2 试验材料
        2.3.3 试验设计
        2.3.4 试验测定指标
        2.3.5 指标测定方法
    2.4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饲用价值评价研究
        2.4.1 试验地概况
        2.4.2 试验材料
        2.4.3 试验设计
        2.4.4 饲养管理
        2.4.5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2.4.5.1 采食量和生产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2.4.5.2 屠宰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2.4.5.3 肉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2.4.5.4 肉中化学成分测定指标及方法
        2.4.5.5 肉中脂肪酸测定及方法
        2.4.5.6 肉中氨基酸测定及方法
        2.4.5.7 经济效益测定及方法
    2.5 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利用技术研究
        2.5.1 试验地概况
        2.5.2 试验材料
        2.5.3 试验设计
        2.5.4 饲养管理
        2.5.5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2.5.5.1 采食量和生产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2.5.5.2 屠宰性能测定指标及方法
        2.5.5.3 肉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2.5.5.4 肉中化学成分测定指标及方法
        2.5.5.6 肉中氨基酸测定及方法
        2.5.5.7 经济效益测定及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收获期研究
        3.1.1 刈割期对典型草原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3.1.2 刈割期对典型草原天然干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3.2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刈割时间研究
        3.2.1 刈割时间对典型草原天然草地牧草水分散失规律的影响
        3.2.2 刈割时间对典型草原天然草地干草品质的影响
        3.2.3 晾晒时间与刈割时间及交互作用对典型草原天然草地干草品质的影响
    3.3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安全贮藏机制研究
        3.3.1 打捆密度对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3.3.2 堆垛方式对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3.3.3 打捆密度和堆垛方式及交互作用对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3.3.4 打捆密度、堆垛方式和贮藏时间及交互作用对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
        3.3.5 打捆密度对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中真菌毒素的影响
        3.3.6 堆垛方式对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中真菌毒素的影响
        3.3.7 打捆密度和堆垛方式及交互作用对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中真菌毒素的影响
        3.3.8 贮藏时间对真菌毒素的影响
        3.3.8.1 贮藏时间对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3.3.8.2 贮藏时间对赭曲霉毒素A的影响
        3.3.8.3 贮藏时间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影响
        3.3.8.4 贮藏时间对玉米赤霉希酮的影响
        3.3.8.5 贮藏时间对T-2毒素的影响
        3.3.9 打捆密度、堆垛方式和贮藏时间及交互作用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中真菌毒素的影响
    3.4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饲用价值评价研究
        3.4.1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采食量的影响
        3.4.2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3.4.3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4.4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肉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3.4.5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肉品质的影响
        3.4.6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肉中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3.4.7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3.4.8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3.4.9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肉中N-6和N-3脂肪酸的影响
        3.4.10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羊肉中氨基酸的影响
        3.4.11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饲草产品对乌珠穆沁经羊济效益的影响
    3.5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利用技术研究
        3.5.1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采食量的影响
        3.5.2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3.5.3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5.4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肉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3.5.5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肉品质的影响
        3.5.6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肉中脂肪酸的影响
        3.5.7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3.5.8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3.5.9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肉中N-6和N-3脂肪酸的影响
        3.5.10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羊肉中氨基酸的影响
        3.5.11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干草及补饲对乌珠穆沁经羊济效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典型草原牧草收获技术对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制
    4.2 典型草原干草品质和真菌毒素含量对关键因子的响应机制
    4.3 典型草原天然草地牧草高效利用技术
        4.3.1 典型草原不同类型牧草产品影响机制
        4.3.2 典型草原牧草补饲精料影响机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牧草产品质量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牧草产品对肉羊生产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影响的研究[D]. 卜振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盐碱地紫花苜蓿刈割后营养品质变化特征与真菌群落结构研究[D]. 撒多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贮藏条件和时间对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D]. 孙雷雷.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4]永昌羊肉品质评价[D]. 廖智. 兰州大学, 2021(11)
  • [5]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D]. 王军亮. 扬州大学, 2020(04)
  • [6]牧草压缩特性及其打捆机压密液压控制系统研究[D]. 冯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羊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综合评价及分布格局研究[D]. 常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8]放牧与舍饲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D]. 王敏. 吉林大学, 2020(08)
  • [9]河北省紫花苜蓿农药残留状况调查与分析[J]. 李会彬,王丽宏,边秀举,刘廷辉,张继宗. 河北农业科学, 2020(01)
  • [10]典型草原牧草安全收贮及高效利用机制研究[D]. 都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牧草产品质量检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