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一、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贞,马莉[1](2021)在《手腕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析手腕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而观察组则应用手腕静脉留置针穿刺,记录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留置针渗漏、留置针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与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7.14%、97.14%,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留置时间分别为(3.17±0.51)d、(5.03±0.39)d,在留置时间比较上,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39,P<0.05)。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8.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71.43%、97.14%,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腕静脉留置针于新生儿护理中,可促进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的提升,且留置时间长,不易发生并发症。

张帅红,曹玉萍,曹俊[2](2021)在《腋静脉留置导管在新生儿长期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在长期输液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需输液1周以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及四肢远端输液,实验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管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医生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留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医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医生护理满意度较高。

邱佳瑜,李燕,张凯,江艳[3](2021)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况,以期为临床新生儿挑选首优部位、合理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新生儿科需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穿刺护士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新生儿穿刺成功部位中选择四肢穿刺共235例(83.33%),留置时间为(2.08±1.22)d;选择腋下穿刺共27例(9.57%),留置时间为(3.07±1.77)d;选择腹股沟穿刺共13例(4.61%),留置时间为(4.62±3.1)d;选择头部穿刺共7例(2.48%),留置时间为(1.43±0.54)d;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7.66%,两次穿刺成功率为95.39%。结论新生儿最佳穿刺部位、穿刺工具有待进一步研究,护士仍需加强培训,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祖京楠[4](2020)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新生儿气胸(Neonatal pneumothorax,NP)是新生儿气漏的一种,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肺泡壁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积气的状况而产生。新生儿气胸若不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处理,容易引起患儿相关脏器严重损害及功能障碍。新生儿气胸可致患儿原呼吸系统疾病恶化,严重时可致纵隔摆动,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呼吸忽然加快,出现呻吟、皮肤苍白或发绀。查体为:患侧胸廓抬高,双侧胸廓不对称,患侧肺部叩诊呈过清音,患儿患侧呼吸音降低,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音消失。可通过胸片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来判断疾病发生及进展情况。给予新生儿气胸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肺复张,降低气胸的复发率,从而使患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令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改善,让患儿原发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新生儿气胸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胸腔穿刺抽气、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等,但是因为上述方法具有损伤大、易滑脱、易感染等缺点,甚至有时需要反复穿刺,不方便临床普及及推广。因此,选择准确的治愈方式是目前治愈新生儿气胸的关键。近几年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已获得了显着成效。机械通气主要包含常频机械通气及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等。常频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疾病时,其潮气量相对较大,对新生儿容易造成压力及容量性损伤,更容易引起新生儿气漏的发生,因此不适合新生儿气胸的治疗。HFOV的工作原理是将小潮气量的气体送入或抽取出呼吸道,用接近或等于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ure,MAP)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令萎陷的肺泡得以复张,其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和MAP几乎相等,由于HFOV的这些特征,避免了新生儿因气压过大造成相应的脏器损伤。HFOV应用气体的快速流动速率来加强气体的相对流动,因而令呼吸功能欠佳的患儿可以顺利完成气体交换,其气道压低、小潮气量、频率高的特征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安全性较高。在HFOV的同时,配合氧气吸入可导致肺泡内氮气浓度低于胸膜腔内氮气浓度,可形成肺泡与胸膜腔间产生氮梯度,使氮气进行梯度运动,从而有利于氮气排出,更好的进行气体弥散过程,来促进气体吸收。近几年,HFOV作为有效措施用来治愈新生儿呼吸衰竭等疾病,效果显着。尤其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严重哮喘等疾病过程中效果明显。但使用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方面的相关报道较少,新生儿气胸对新生儿有深重影响,如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治疗新生儿气胸的重点在于让胸膜腔气体有效的吸收和使气体快速排空,使患儿被压缩的肺组织及时复张,并且减低患儿的气胸复发率。而HFOV在新生儿气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探讨近几年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患有气胸的新生儿的治疗情况,对HFOV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探讨HFOV在新生儿气胸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到2019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并参考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70例。其中,2014年01月至2017年08月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共35例;2017年0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采用HFOV治疗,共3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分别于0小时及治疗后4小时胸片变化情况,如果胸片提示肺组织体积较前扩张,气胸线以外的透亮面积减小,且未再复发气胸,则为治疗有效。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分别于0小时、及治疗后8小时、16小时、32小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新生儿气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含:操作损伤、纵膈摆动、肺不张、导管脱出、胸腔内感染等。并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1.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4小时后分别复查的胸片结果,提示HFOV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77.14%的总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后8小时、16小时、32小时复查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收集及整理,收集并比较PH、PaO2、PaCO2、SO2数值变化,结果提示两组患儿于上述时间复查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0h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FOV组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好转更明显,治疗效果更好,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HFO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25.71%的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进行对比,HFOV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的住院天数,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治疗中有效,且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气胸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2.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3.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中患儿的住院时间少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患儿的住院时间。

周秀莲,何好臣,付晓辉,高晓巍[5](2020)在《留置针脐静脉插管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使用留置针进行脐静脉插管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市上地医院分娩的危重新生儿且需要建立静脉液路的患儿58例,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使用留置针进行脐静脉插管,对照组30例使用脐静脉导管进行脐静脉插管。比较使用两种不同导管进行脐静脉插管的一次操作成功率、操作耗时、导管相关感染率、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操作耗时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医护人员使用留置针进行脐静脉插管,建立静脉液路更快,能够满足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静脉用药的需求。

季蓓,张冉[6](2020)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患儿1 283例,分析影响患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 283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共发生静脉炎78例(6.08%)。发生组出生时体重<3 000 g、出生前孕周<37周、下肢留置、药液pH<5或>9、留置针时间>5 d、抢救时留置针及未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肢是否留置、药液pH值、留置针时间、留置时机为患儿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静脉炎与患儿出生时体重低、出生前孕周短、下肢静脉留置、药液pH<5或>9、留置针时间长、抢救时置针、未一次性穿刺成功等因素相关,综合防范可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庞玮[7](2019)在《集束化护理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构建有效减轻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方案。2.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效果以及该效果是否具有持久性,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早产儿疼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8例32至36周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1)进行致痛性操作前5 min至操作后5 min,播放Transitions音乐;(2)致痛性操作前2分钟,稀释好的25%的葡萄糖溶液用无菌注射器滴喂早产儿,剂量为0.5ml/kg;(3)操作结束后给予早产儿体位支持。两组早产儿在入院第1天、第6-8天、第13-15天上午因09:00-10:30治疗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由2位经过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专业知识和评估技能培训、具有疼痛评估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对早产儿面部表情进行全程录像并进行PIPP-R评分,操作完成后予更换早产儿尿布测量体重。本研究采用SPSS 23.0对完成试验的52例早产儿(干预组25例,对照组27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集束化护理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效果及持久性、体重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52例早产儿每天需干预的致痛性操作平均为3次,其中,足跟采血频数最高(15天共549次),平均每名早产儿为10.56±5.28次;其次为静脉留置针穿刺(15天共461次),平均每名早产儿为8.87±3.00次。两组间的基本信息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的早产儿在入院第1天、第6-8天、第13-15天静脉留置针穿刺的PIPP-R评分(Revised 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修订版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面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疼痛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面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幅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集束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的PIPP-R评分,缓解新生儿疼痛且效果具有持久性;2.操作性疼痛时予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早产儿心率增长幅度,且不会随致痛性操作次数增多而波动幅度增大;3.操作性疼痛时予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小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幅度,且不会随致痛性操作次数增多而波动幅度增大;4.操作性疼痛时给予集束化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早产儿疼痛面容持续时间,且不会随致痛性操作次数增多而效果减弱;5.致痛性操作时,对早产儿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早产儿体重增长没有明显影响。

曹娟,陈蓉艳,郭娟,彭丽媛[8](2019)在《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新生儿采取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方式,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固定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静脉留置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属对静脉穿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 h率为92.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1.67%,留置时间为(5.73±0.9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75±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静脉穿刺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属的静脉穿刺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诗艳[9](2018)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早产儿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易并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及生活质量。尽早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护理早产儿的先决条件。临床上多采用四肢浅静脉及头皮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进行静脉营养液输注。由于早产儿周围静脉管径细,血管顺应性差,易发生脱管、渗漏、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留置针保留时间短,有时不到一天[1],且多次为患儿进行穿刺,引起患儿痛苦[2]。腋静脉具有血管粗、直,管腔充盈,留置针进

崔李娜,夏季清,苏迅[10](2017)在《单手送管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单手送管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关于单手送管法和传统双手送管法对于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RevMan 5.3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10项研究结果显示,单手送管法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10项)[相关危险度(RR)=1.16,95%可信区间(CI)1.111.22],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项研究)(RR=0.32,95%CI 0.130.79)和疼痛发生率(2项)(RR=0.25,95%CI 0.130.47)以及缩短穿刺置管时间(2项)(WMD-1.68,95%CI-2.44-0.93)。结论单手送管法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疼痛发生率及缩短穿刺置管时间,从而为抢救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建议临床推广。

二、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手腕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2.2 两组留置时间对比
    2.3 两组72 h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4 两组家属满意对比
3 讨论

(2)腋静脉留置导管在新生儿长期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腋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患儿留置导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2.4 两组医生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3)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生儿及护士的一般资料情况(表1)
    2.2 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及留置时间(表2)
    2.3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表3)
    2.4 不同职称护士穿刺成功后的留置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新生儿穿刺部位的建议
    3.2 新生儿体重与留置时间
    3.3 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
    3.4 护士应加强规范化培训
4 小结

(4)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气胸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留置针脐静脉插管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1.2.2 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脐静脉插管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静脉用药最有效的途径
    3.2 使用留置针进行脐静脉插管更迅速快捷
    3.3 选择留置针进行脐静脉插管可以满足抢救需求
    3.4 操作感染率差异
    3.5 本研究的不足及前景
4 结论

(6)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护理人员。
        1.3.2 置管材料。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
    2.2 影响患儿静脉炎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患儿静脉炎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7)集束化护理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综述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新生儿家属对静脉穿刺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9)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准备
    1.1 物品的准备
    1.2 环境的准备
    1.3 人员的准备
2 穿刺方法与固定
3 判断穿刺结果
4 正确封管
5 腋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维护
    5.1 预防堵管的护理
        5.1.1 用输液泵输液
        5.1.2 保持患儿侧卧
        5.1.3 正确封管
    5.2 预防感染的护理
        5.2.1 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5.2.2 穿刺部位消毒
        5.2.3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5.2.4 防止针眼感染
    5.3 静脉炎的护理
        5.3.1 输液过程中静脉炎的护理
        5.3.2 发生静脉炎后的护理
        5.3.3 拔针时的护理
6 腋静脉留置针的拔除
7 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

四、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手腕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陈秀贞,马莉. 中外医疗, 2021(30)
  • [2]腋静脉留置导管在新生儿长期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 张帅红,曹玉萍,曹俊.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9)
  • [3]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况调查[J]. 邱佳瑜,李燕,张凯,江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1)
  • [4]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祖京楠.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5]留置针脐静脉插管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J]. 周秀莲,何好臣,付晓辉,高晓巍.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5)
  • [6]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J]. 季蓓,张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3)
  • [7]集束化护理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D]. 庞玮.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8]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J]. 曹娟,陈蓉艳,郭娟,彭丽媛. 中国当代医药, 2019(03)
  • [9]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 张诗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8)
  • [10]单手送管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的Meta分析[J]. 崔李娜,夏季清,苏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14)

标签:;  ;  ;  ;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