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应用于信标光源的假设

激光应用于信标光源的假设

一、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向可均[1](2020)在《自主巡航的无人船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拥有大量的人工湖泊和水电站湖泊,随着社会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湖面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治理湖面污染问题开始提上日程。传统的人工打捞水面漂浮垃圾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沿水面指定路线作自主巡航的无人船,该船在巡航的过程中能识别水面漂浮垃圾并跟踪打捞的作业系统。既可以在湖面起到安全巡逻的作用,还能解决传统方式打捞垃圾出现的问题,实现无人船的智能化和高效性。本文对无人船的自主巡航和巡航时的垃圾打捞展开研究,并在无人船平台上进行了设计测试,具体的工作如下:(1)对于单桨动力驱动的无人船控制不灵活的因素,本文采用了双桨驱动的无人船作实验平台。依据差分运动模型来分析船体的运动控制单元。(2)自主巡航的核心技术是路径规划,本文是在水面地图、GPS与IMU融合位姿和激光雷达的基础上实现路径规划的。由于水域比较宽阔,利用三维激光雷达沿岸边扫描的二维扫描数据,使用基于图优化的cartographer-SLAM建图算法作地图创建,后借助GIMP软件进行调整。为了实现无人船的自主巡航实验,需要结合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作船体的动态路径规划,先是完成了单目标点的路径规划实验,接着完成指定路线的自主巡航实验设计。(3)为了巡航时打捞出常见垃圾,其关键是目标识别和跟踪问题,传统目标识别方法的准确率和扩展性较差,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在水面环境中的垃圾目标识别成为可能。文中在无人船上获取到单目图像数据后,采用基于yolov3-tiny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作水面漂浮垃圾的目标识别定位,最后做目标的跟踪打捞。

吴同飞[2](2015)在《半导体激光船舶号灯的设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船舶号灯在海上光污染水域的可识别性,提出了一种以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发光材料的新型船舶号灯的设计方法。在介绍半导体激光器原理的基础之上,从激光的光束特点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理论两个方面指出激光具有光束能量集中、颜色纯度高、光弧易于控制的优点,适于用作新型船舶号灯的发光材料,并最终确定采用集成小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方式设计新型船舶号灯。为使新型船舶号灯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船舶号灯的相关规定,依据光度学及色度学原理,从号灯的发光强度、光弧范围和颜色属性三个方面完成了新型船舶号灯的理论设计。以长度大于等于50m的机动船的右舷灯和桅灯为例,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lighttools)下建立了新型船舶号灯的三维模型,对该号灯在不同接收距离处的发光强度、光弧范围及颜色属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型船舶号灯在灯光强度、光弧范围及颜色属性方面在不同的观测距离上均能满足《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相关要求。并且,新型船舶号灯右舷灯具有普通船舶号灯难以比拟的颜色刺激纯度,新型船舶号灯桅灯的光色比普通船舶号灯更加接近标准白色,因而在海上光污染水域更容易被人眼识别。综上,本文分析并讨论了以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发光材料设计新型船舶号灯的可行性;从发光强度、光弧范围和颜色属性三个方面完成了对新型船舶号灯的设计;在lighttool软件环境下建立了部分船舶号灯的三维模型,取得了良好的仿真效果,证明了新型船舶号灯在海上光污染水域更容易被人眼识别。

秦冰[3](2011)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辅助眼前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文中提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可非接触性地高速扫描,获取高分辨率的眼前节图像。随着OCT技术的进步,这一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眼前节疾病的辅助诊断以及眼前节手术的辅助设计。本研究应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辅助眼前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首先探讨了该系统获取的房角图像测量参数辅助评估房角关闭风险的可行性,其次研究了该系统角膜厚度扫描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的临床应用,最后对该系统辅助设计及评估双激光前板层角膜移植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一部分:高分辨率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辅助诊断闭角型青光眼实验研究目的:应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房角测量参数:位于Schwalbe线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 at the Schwalbe’s line, AOD-SL)评估房角关闭风险,辅助诊断闭角型青光眼。方法:应用830nm波长的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RTVue, Optovue, Inc.)获取青光眼患者的鼻侧及颞侧房角的横断面图像。2名眼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房角解剖结构:Schwalbe线、角巩膜缘、房角隐窝和巩膜突的可辨识度进行评估,并用计算机标尺测量了AOD-SL等房角测量参数。通过人工辨识Schwalbe线的位置。1名青光眼专科医师使用房角镜并以Shaffer房角评级系统对房角评级。对AOD-SL与房角评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取AOD-SL评估房角关闭风险的取舍值。结果:本研究入选患者35名(65眼)。Schwalbe线、角巩膜缘、房角隐窝和巩膜突的可辨识度分别为97.7%,99.2%,87.3%和80.8%。AOD-SL与房角评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鼻侧0.80,颞侧0.81。AOD-SL评估房角关闭风险的取舍值为290μm。该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OC)/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0.90/0.80/0.87(鼻侧)和0.90/0.85/0.77(颞侧)。结论:Schwalbe线在傅立叶域OCT图像的可辨识度很高。AOD-SL测量参数作为一项非接触性诊断方法,有助于评价房角关闭风险。第二部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角膜厚度图参数公式辅助诊断圆锥角膜实验研究目的:推导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角膜厚度测量参数的用于圆锥角膜诊断的公式。设计用于临床圆锥角膜风险评估的表格。方法:应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获取正常受试者,圆锥角膜患者及亚临床型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厚度图。计算获取角膜厚度图5mm直径范围内的5项角膜厚度参数:最小角膜厚度(minimum),最小角膜厚度-平均角膜厚度(minimum-median),上侧区域平均角膜厚度减去下侧区域平均角膜厚度(S-I),鼻上侧区域平均角膜厚度减去颞下侧区域平均角膜厚度(SN-IT)及最小角膜厚度点的垂直坐标(Ymin).将这些测量参数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合成诊断公式,并基于正常受试者角膜厚度参数,设计用于临床圆锥角膜风险评估的表格。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单项参数,诊断公式及表格对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结果:本研究入选66名正常受试者(132眼),52名圆锥角膜患者(84眼)及22名亚临床型圆锥角膜患者(22眼)。逻辑回归公式=-0.036×minimum-0.24×(minimum-median)+0.029 x(S-I)-0.025×(SN-IT)-0.0015×Ymin+13.48.该公式诊断圆锥角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OC)为0.99,诊断亚临床型圆锥角膜的AROC为0.79,逻辑回归公式和临床圆锥角膜风险评估表比单项OCT角膜厚度测量参数有更好的诊断能力。结论:基于OCT角膜厚度测量参数的公式可改善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与角膜地形图相结合,该方法有助于圆锥角膜的诊断和筛查。第三部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辅助设计双激光前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初步研究目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对尸眼角膜的手术试验,探讨新型双激光前板层角膜移植术(LALAK)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设计了新型双激光板层角膜移植术(LALAK),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辅助设计制作楔形结合的供体受体角膜,首先,用手动分离,飞秒激光切割,深层准分子激光切削(结合或不结合准分子激光平滑打磨)等不同术式制作受体角膜床,通过5点法评估不同手术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的角膜平滑度,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观察评估术后供体受体角膜结合状态。然后,用以下方法制作受体角膜床:用6mm直径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模式,对角膜进行切削,直至剩余角膜厚度为200μmm。随后,对角膜行准分子激光平滑打磨。用飞秒激光切割供体角膜瓣,使其形成楔形边缘外形,可与手动分离的受体角膜床袋口紧密接合。最后,缝合供体受体角膜。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测量角膜厚度及评估供体受体角膜接合状态。结果:准分子激光切削结合平滑打磨的角膜平滑度(4例,评分=3.5)优于单纯准分子激光切削(4例,评分=3.8),单纯手动分离(1例,评分=3.8)及手动分离结合准分子激光平滑打磨(1例,评分=4.8)(P<0.05)。飞秒激光切割(2例)可导致角膜形成不规则同心圆波纹。OCT图像显示术后供体受体角膜接合良好。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LALAK术能可靠制备平滑的供体受体角膜界面,供体受体角膜组织紧密接合,形成平滑的角膜前表面。需开展临床研究以验证该术式的临床可操作性及评估术后视觉质量。全文总结1.傅立叶域OCT图像中Schwalbe线的可辨识度高于巩膜突的可辨识度。AOD-SL与Shaffer房角评级高度正性相关,该测量参数有助于评价房角关闭风险。2.基于OCT角膜厚度图的公式和圆锥角膜风险系数表可改善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3. LALAK术可精确控制供体-受体角膜的制备,改善角膜界面的平滑度,使供体受体角膜组织紧密接合,形成平滑的角膜前表面。

魏仲民[4](2009)在《射频仿真系统目标阵列高精度设计与校准》文中提出在各种新体制雷达系统的研制中,采用全数字仿真试验难以模拟真实的电磁、信号环境;采用全实物仿真或外场试验又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如很难形成较为逼真的电磁、信号环境,试验周期长、费用高、保密性差、易受气候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射频仿真技术能有效地弥补全实物仿真或外场试验的诸多不足,试验过程及电磁信号环境均可控制、系统重复性能好,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试验数据。本文对射频仿真系统中大型目标球面天线阵列的设计、加工工艺及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FARO激光跟踪仪实现了球面阵列的定位与测量,提高了球面阵的加工精度和天线单元的定位精度。论文对球面天线阵列的馈电网络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实现了宽带目标(118GHz)、干扰通道的馈电电路及馈电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具有较大的天线口径尺寸和宽带发射信号等特点,其射频仿真中通过对天线阵列进行误差补偿、系统校准来提高系统性能,本文对宽带天线阵列的校准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实现了某型号射频仿真系统的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高隔离度性能的专用校准装置。论文还讨论了球面天线阵列目标定位精度的其它影响因素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导近场效应与目标定位精度的关系式,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散射矩阵方法对相邻天线单元之间的互耦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研究。

陈根余[5](2006)在《声光调Q Nd:YAG脉冲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机理及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铜金刚石砂轮具有异常优良的磨削性能,在难加工材料的磨削、精密磨削、高效磨削和磨削自动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砂轮制造问题得以突破及陶瓷、玻璃等难加工材料应用增多,青铜金刚石砂轮应用急剧增加。由于金刚石硬度极高,传统的单一的“硬碰硬”修整方法不适应青铜金刚石砂轮的修整,严重影响了其优良磨削性能的充分发挥。青铜金刚石砂轮的修整是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和数控精密磨床中迄今未完全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寻找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青铜金刚石砂轮修整问题的修整方法,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目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后,从青铜金刚石修整的本质出发,指出关键问题是:找到能有效直接微米级去除金刚石的方法;能实现选择性去除,能有效、高效提高修整精度;同时能突破传统概念,既能整形又同时实现修锐。传统的基于力和电的方法不能有效直接去除金刚石,较理想的方法是基于微区热作用的激光烧蚀微细加工激光修整。笔者从理论和试验上全面开展了研究。首先,提出声光调Q脉冲激光以其单脉冲功率密度高、脉宽窄、占空比小、易于控制等特点,是青铜金刚石砂轮修整的合适光源。自行试制了一台声光调Q Nd:YAG激光器,通过测量,该激光器输出的最大平均功率可达100W,最小脉宽约为170 ns,重复频率0.550kHz。其次,为了寻找合适的烧蚀去除金刚石磨粒和结合剂的激光参数,使得烧蚀后磨粒无微裂纹,变质层浅,烧蚀后仍具有良好的磨削性能,修整后可得到良好地形地貌,分别进行了单脉冲激光烧蚀青铜结合剂和金刚石磨粒及青铜金刚石砂轮的理论和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在不同脉宽情况下青铜结合剂与金刚石磨粒单脉冲激光烧蚀功率密度阈值。表明声光调Q脉冲激光可有效去除金刚石和青铜,建立了脉冲激光烧蚀单晶金刚石颗粒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脉冲激光的脉宽和占空比是影响变质层厚度和表面微裂纹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通过试验,找到了合适的激光烧蚀参数。针对砂轮,建立了二维几何和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模拟烧蚀去除时情况,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当激光功率密度在1.41×107 W/cm2~2.85×108 W/cm2(f=1kHz)时,只可进行修锐;而当激光平功率密度达到2.85×108 W/cm2(f=1kHz)后,可进行整形,并可实现整形和修锐的合二为一。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了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的机理是在短脉冲高功率密度激光作用下,大部分能量用于气化去除材料,主要是通过浅层气化机制实现材料烧蚀去除。随后,针对目前尚无有效和高效纠正青铜金刚石砂轮圆跳动误差的方法,本文采用激光径向辐照,基于光学三角测量方法,测量光源与加工光源合二为一,研制了闭环控制电路控制脉冲激光,在线检测待加工表面相对于指定位置的偏移,当测量信号表明被测点高于预定位置时,发出巨脉冲激光对该点进行微量烧蚀,否则不发出巨脉冲激光,从而进行选择性烧蚀,可快速消除砂轮较大的圆跳动误差,达到10μm左右精度。试验证实激光整形同时可实现修锐。进一步研究了激光-机械复合精密修整技术,该技术适合于磨粒尺寸较大的青铜金刚石砂轮精密修整。最后,为了检验激光的修整效果和激光参数对修整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磨削氧化铝陶瓷磨削力和工件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表明合适的激光和工艺参数修整后,可进行有效磨削。并且激光修整法优于碳化硅滚轮修整法修整效果。本文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首次采用声光调Q YAG脉冲激光径向辐照烧蚀青铜金刚石砂轮,实现金刚石磨粒的无损伤微量去除,为实现青铜金刚石砂轮精密修整奠定基础;2、突破传统概念,打破目前超硬磨料砂轮整形和修锐要分两道工序进行的模式。实现整形与修锐同时进行,两道工序合二为一;3、创造性地将光学三角测量及闭环控制系统与激光修整装置集成,自行研制了闭环测控系统;4、通过理论与试验研究,选择合理的激光、运动参数,闭环控制激光径向辐照,实现了青铜金刚石砂轮的精密修整;验证了激光修整后的砂轮的磨削性能。

张玺[6](2005)在《悬浮式生物芯片中微流场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信息技术领域中新兴发展并得到长足进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实现了对生物信息的快速检测和分析。悬浮式生物芯片技术是对生物芯片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具有微球探针的反应面积大、通量大、灵敏度信噪比好、杂交反应场所理想和操作简便等的优点。微流器件是悬浮式生物芯片信息检测收集的平台,流体流速的控制和待测试液的推射与微流器件共同组成微流场系统。微流场系统是悬浮式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主要提出了悬浮式生物芯片的两维多探针进样并行检测方法,用CCD对微球探针进行凝结成像,得到被检测悬浮式生物芯片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设计了实验装置,分析了其可行性,并且进行了实验验证;结合流体力学理论,分析了微流体的流动性质、微球探针在微流场中的运动状态,用Stokes方程求解微流场。并提出了用会切磁场约束微球探针;详细介绍了机械方法、激光烧蚀法和湿法蚀刻制备微流器件的方法和原理,并给出了这三种方法制备的微流器件,对它们的微槽表面粗糙度、微槽的形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本论文还对微流场系统进行了实验,给出了聚苯乙烯微球在微流器件中的形态。提出了一种减小背景噪声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实验验证。用CCD对微通道中的微球进行了连续凝结成像,分析了实验结果,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贾晓辉[7](2003)在《圆管外圆周焊接移动式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了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历程及我国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现状。论述了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趋势及研究的热点问题,即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多智能体焊接系统、焊接机器人中基于PC的控制器和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融合技术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焊缝跟踪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在机器人电弧焊接过程中进行轨迹跟踪的实时图像处理方法。重点论述焊缝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的理论方法,焊缝图像由面阵CCD摄像系统摄取,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软件,对检测到的弧焊区图像进行处理来准确地识别焊缝位置,计算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实际焊缝之间的偏差,据此控制机器人运动进行实时跟踪,从而有效地提高焊缝跟踪精度。 在中文Windows环境下,应用程序设计语言Microsoft Visual C++研究开发了一个焊缝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利用VC++编译环境下处理灰度BMP位图的实现方法,对由CCD传感器摄取的焊缝图像进行处理,例如:图像滤波、图像轮廓跟踪、图像的边缘增强、图像的边缘检测以及中心线提取等。 在此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结构光视觉三点焊缝定位技术,使弧焊机器人可以适应批量生产中每次焊缝位置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数学描述,将焊缝定位问题转化为确定位姿变换矩阵。利用结构光视觉传感器获取焊缝位置信息,可以快速实现对焊缝的精确定位。同时就传感器超前检测式焊缝自动跟踪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分析该系统跟踪过程运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闭环控制关系图,并提出了其系统数学离散控制结构简化图。采用两点式视觉伺服反馈系统,实现机器人在多层多道焊接时的重复自动跟踪以及跟踪机构的控制和焊炬横向调节机构的控制,并使之协调联动,满足焊接过程的要求。此种焊接机器人的主要创新点是,实现了无导轨自动焊接焊缝与多道焊的自动跟踪。 另外,还利用OpenGL软件就焊接机器人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

王为庚[8](2003)在《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作为航标光源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有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为争取使我国的航标技术不落后于先进国家,本文提出了用激光传为一种航标光源的设想。

王为庚[9](2002)在《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文中研究指明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作为航标光源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有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为争取使我国的航标技术不落后于先进国家,本文提出了用激光传为一种航标光源的设想。

赵亚兴[10](2002)在《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文中认为 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海口召开。来自天津、上海、广东和海南海事局等21个学组委员单位的代表和部分论文作者及北京星航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航标厂的代表共42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林玉乃主任委员、交通部海事局航测处金胜利高工、航标专业委员会李汶副秘书长亲临会议指导,大连海事大学王英志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二、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自主巡航的无人船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人船研究现状
        1.2.1 国外无人船研究现状
        1.2.2 国内无人船研究现状
    1.3 移动机器人SLAM和路径规划技术现状
        1.3.1 SLAM技术现状
        1.3.2 路径规划技术现状
    1.4 目标检测现状和发展趋势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无人船系统总体方案
    2.1 无人船系统组成
    2.2 硬件设计
    2.3 软件设计
        2.3.1 软件系统框架
        2.3.2 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简介
        2.3.3 速度优先级管理
    2.4 本章小结
3 无人船本体设计
    3.1 无人船作业本体
    3.2 电控系统整体流程
        3.2.1 推进器驱动方法
        3.2.2 串口通信设计
        3.2.3 差分运动解析
    3.3 本章小结
4 无人船的巡航水域地图构建
    4.1 地图的表现形式
    4.2 velodyne-16 激光雷达
    4.3 图优化SLAM简介
    4.4 cartographer-SLAM建图算法
        4.4.1 前端子地图创建和扫描匹配
        4.4.2 后端闭环优化
        4.4.3湖泊环境下cartographer-SLAM实验
    4.5 GIMP修图
    4.6 本章小结
5 无人船的定位与路径规划
    5.1 GPS与 IMU结合的定位技术
    5.2 路径规划简介
        5.2.1 全局路径规划A*
        5.2.2 局部路径规划DWA
    5.3 基于ROS的路径规划实验
    5.4 自主巡航实验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面向无人船巡航的目标检测
    6.1 数据采集
    6.2 网络设计相关理论
        6.2.1 神经元
        6.2.2 基于梯度下降的反向传播
        6.2.3 批规范化BN
        6.2.4 激活函数
        6.2.5 基本卷积运算操作
        6.2.6 边界框预测
        6.2.7 网络模型
        6.2.8 损失函数
    6.3 模型训练及部署
        6.3.1 基于k-means聚类的锚框获取
        6.3.2 模型优化器Adam
        6.3.3 模型训练
        6.3.4 模型部署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A 发表论文
    B 参研项目

(2)半导体激光船舶号灯的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船舶号灯概述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1.3.1 船舶号灯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激光应用于航海方面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原理
    2.1 激光的基本原理
    2.2 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原理
    2.3 激光的光束特点
        2.3.1 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理论
        2.3.2 小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2.3.3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第3章 半导体激光船舶号灯的设计
    3.1 号灯光强及可见距离的设计
        3.1.1 辐射量和光学量及其单位
        3.1.2 光学量和辐射量之间的关系
        3.1.3 《规则》对号灯发光强度及可见范围的要求
        3.1.4 号灯光强及可见距离的设计
    3.2 号灯光弧范围的设计
        3.2.1 《规则》对号灯光弧范围的要求
        3.2.2 号灯光弧范围的设计
    3.3 号灯颜色属性的设计
        3.3.1 色度学基础
        3.3.2 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
        3.3.3 《规则》对号灯颜色属性的规定
        3.3.4 号灯颜色属性的设计
第4章 半导体激光船舶号灯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4.1 Lighttools软件介绍
    4.2 号灯光强及光弧范围的仿真与仿真结果分析
        4.2.1 大气散射理论
        4.2.2 号灯光强及光弧范围的仿真
        4.2.3 号灯光强及光弧范围的仿真结果分析
    4.3 号灯颜色属性的仿真与仿真结果分析
        4.3.1 号灯颜色属性的仿真
        4.3.2 号灯颜色属性的仿真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辅助眼前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射频仿真系统目标阵列高精度设计与校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射频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本文各章节的安排
第二章 大型球阵面天线阵列高精度设计与机械校准
    2.1 目标球阵面天线位置的理论计算
    2.2 目标球阵面模具设计及测量
        2.2.1 模具制造工艺
        2.2.2 FARO 激光跟踪仪测量原理
        2.2.3 球阵面模具的测量及其修正
    2.3 目标球阵面天线位置的激光定位
        2.3.1 球阵面CAD 模型
        2.3.2 定位装置设计
        2.3.3 激光导航定位
    2.4 光学校准
    2.5 测量结果精度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目标阵列馈电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目标阵列馈电系统组成
    3.2 馈电功率链路计算
    3.3 开关矩阵的实现
    3.4 目标与干扰通道设计
        3.4.1 目标通道设计
        3.4.2 干扰通道设计
    3.5 馈电控制系统
        3.5.1 馈电控制系统控制量计算
        3.5.2 目标角度的控制算法与仿真
    3.6 小结
第四章 校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4.1 校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1.1 校准系统组成
        4.1.2 校准系统工作原理
        4.1.3 校准方法
    4.2 校准系统的实现
        4.2.1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控制
        4.2.2 信号源的控制
        4.2.3 校准计算机与主控机间通信
    4.3 校准系统性能测试及精度分析
        4.3.1 校准系统的性能测试
        4.3.2 校准系统精度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目标阵列精度与误差分析
    5.1 近场效应分析
        5.1.1 三元组近场和天线近场
        5.1.2 近场定位误差
        5.1.3 仿真结果分析
    5.2 天线单元互耦分析与仿真
        5.2.1 天线单元互耦分析
        5.2.2 单个喇叭天线的仿真分析
        5.2.3 两天线单元之间耦合的仿真分析
    5.3 幅相误差的补偿
        5.3.1 幅相误差分析
        5.3.2 衰减器、移相器的误差补偿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声光调Q Nd:YAG脉冲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机理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超硬磨料砂轮及其修整概述
        1.1.1 超硬磨料砂轮的分类和特点
        1.1.2 超硬磨料砂轮修整方法
        1.1.3 青铜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应用和修整
    1.2 激光加工概述
    1.3 国内外激光修整砂轮研究现状
        1.3.1 激光修整的特点
        1.3.2 激光修整砂轮的研究现状
        1.3.3 现阶段激光修整砂轮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第2章 声光调Q Nd:YAG 激光器试制
    2.1 声光调 Q Nd:YAG 激光器原理与试制
        2.1.1 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2.1.2 Nd:YAG 激光棒
        2.1.3 连续氪灯
        2.1.4 聚光腔
        2.1.5 冷却系统
        2.1.6 声光调 Q 开关
        2.1.7 光学谐振腔
        2.1.8 声光调 Q Nd:YAG 激光器的总装和调试
    2.2 声光调Q Nd:YAG 激光器测试
        2.2.1 激光平均功率的测量
        2.2.2 聚焦光斑的测量
        2.2.3 脉宽的测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脉冲激光烧蚀青铜结合剂与金刚石磨粒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
    3.1 单脉冲激光烧蚀试验装置
    3.2 单脉冲激光烧蚀功率密度阈值理论计算
    3.3 单脉冲激光烧蚀青铜结合剂试验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参数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单脉冲烧蚀金刚石磨粒及其变质层与微裂纹数值分析
        3.4.1 金刚石磨粒物理性质
        3.4.2 单脉冲烧蚀金刚石磨粒数值模拟计算
    3.5 单脉冲激光烧蚀金刚石磨粒试验与分析
        3.5.1 激光烧蚀金刚石磨粒功率密度阈值的确定
        3.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声光调Q 脉冲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的数学模型和机理分析
    4.1 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的数学模型
        4.1.1 假设条件
        4.1.2 二维瞬态传热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
        4.1.3 求解方法
        4.1.4 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差分方程
    4.2 激光烧蚀模型的求解及分析
        4.2.1 MATLAB 软件简介
        4.2.2 烧蚀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和计算方法
        4.2.3 求解结果及讨论
    4.3 激光修整砂轮机理分析
        4.3.1 激光烧蚀原理
        4.3.2 激光修整砂轮的可行性
        4.3.3 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的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闭环测控系统研制
    5.1 测控系统结构和基本原理
    5.2 检测原理与设计
        5.2.1 位置传感器
        5.2.2 三角测量原理
        5.2.3 三角测量装置
    5.3 测控系统分析
        5.3.1 控制原理
        5.3.2 系统实时性分析
    5.4 控制电路设计
        5.4.1 滤波电路
        5.4.2 放大电路
        5.4.3 非线性校正
        5.4.4 输出电压幅值调整
        5.4.5 电压比较、输出
        5.4.6 控制脉冲对声光调Q 电源巨脉冲输出的控制
        5.4.7 系统抗干扰处理
        5.4.8 电路调试、制板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激光修整试验与精密修整技术研究
    6.1 试验条件
        6.1.1 试验装置
        6.1.2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试验目的
        6.2.2 试验内容和步骤
        6.2.3 试验参数的确定
    6.3 声光调Q Nd:YAG 脉冲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试验结果分析
        6.3.1 机械法修整结果
        6.3.2 激光修锐结果
        6.3.3 激光修整结果
        6.3.4 激光修整和机械法整形复合修整的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测试
    7.1 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磨削力试验
        7.1.1 磨削力及其测量概述
        7.1.2 试验装置和条件
        7.1.3 试验方案
        7.1.4 试验结果分析
    7.2 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磨削试件表面粗糙度试验
        7.2.1 表面粗糙度概述
        7.2.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及仪器
        7.2.3 试件表面粗糙度测试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主持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申报的专利)
附录 E (程序部分源代码)
致谢

(6)悬浮式生物芯片中微流场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生物芯片及其检测技术
        1.1.1 生物芯片
        1.1.2 微流控芯片
        1.1.3 生物芯片技术应用
        1.1.4 固态生物芯片及微流控芯片的局限性
    1.2 悬浮式生物芯片技术
        1.2.1 悬浮式生物芯片技术简介
        1.2.2 悬浮式生物芯片的检测原理
        1.2.3 悬浮式生物芯片技术的特点
        1.2.4 微流场系统在悬浮式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中的作用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
    2.1 悬浮式生物芯片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2.2 微流场系统的设计要求
    2.3 微流场系统实验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悬浮式生物芯片技术中的微流场研究
    3.1 引言
    3.2 悬浮式生物芯片微流器件中微流场的动力学描述
        3.2.1 Stokes方程
        3.2.2 微球在微流场中的约束方法
        3.2.3 微球在微流场中的运动状态描述
    3.3 Stokes流体在微通道中的特例分析
        3.3.1 用雷诺数判断微通道中微流体状态
        3.3.2 微通道中微流体的阻力计算
        3.3.3 毛细现象及浸润
        3.3.4 气体栓塞现象及排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场系统中微流器件的制备
    4.1 引言
    4.2 机械加工法制备微流器件
    4.3 激光烧蚀法制备微流器件
    4.4 湿法蚀刻制备微流器件
        4.4.1 湿法蚀刻方法原理
        4.4.2 湿法蚀刻制备微流器件的实验过程
        4.4.3 湿法蚀刻制备微流器件实验的讨论
    4.5 键合
    4.6 机械加工法、激光烧蚀法和湿法蚀刻制备的微流器件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流场系统实验过程及结果
    5.1 实验过程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圆管外圆周焊接移动式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1-1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历程
        1-1-2 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现状
        1-1-3 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展望
        1-1-4 焊接机器人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经验和问题
    1-2 移动式焊接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提出
        1-3-2 基本结构
        1-3-3 焊接机器人焊缝实时跟踪的面阵CCD传感器
        1-3-4 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焊缝跟踪智能控制系统
        1-3-5 论文研究内容简介
第二章 焊缝跟踪及图像处理
    2-1 机器人视觉焊缝定位技术
        2-1-1 焊缝定位问题数学描述
        2-1-2 三点焊缝定位法
        2-1-3 三维结构光视觉检测
    2-2 传感器检测焊缝的数学模型分析
        2-2-1 焊缝跟踪过程分析
        2-2-2 自动跟踪系统
    2-3 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焊缝跟踪智能控制系统
        2-3-1 焊缝跟踪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3-2 焊缝跟踪系统软件的内容和功能
    2-4 CCD光电式图像传感器及图像处理
        2-4-1 计算机视觉与CCD光电式图像传感器
        2-4-2 焊缝图像处理
    2-5 小结
第三章 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控制
    3-1 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方案
    3-2 焊接机器人机构的设计计算
        3-2-1 步进电机的选择
        3-2-2 丝杠的选择
        3-2-3 齿轮的选择
        3-2-4 其他零件的选择
        3-2-5 焊接机器人做横向调节时的驱动力和力矩计算
    3-3 小结
第四章 步进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4-1 步进电机的特点
    4-2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4-3 步进电动机实时驱动方法
        4-3-1 步进电机驱动器
        4-3-2 EPCIO405运动控制卡简介
    4-4 小结
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5-1 控制系统主要电路组成简介
    5-2 视觉伺服系统
        5-2-1 工作原理
        5-2-2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计算机处理
        5-2-3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5-3 焊炬横向调节控制系统
        5-3-1 控制器工作原理
        5-3-2 软件简介
        5-3-3 微机协调控制系统
    5-4 小结
第六章 焊接机器人工作过程的模拟与仿真
    6-1 OpenGL模拟软件简介
    6-2 焊接机器人工作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6-2-1 模拟界面的设计
        6-2-2 模拟界面的工作方式
        6-2-3 模拟界面工作演示举例
        6-2-4 部分程序
    6-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主巡航的无人船系统[D]. 向可均.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2]半导体激光船舶号灯的设计与仿真[D]. 吴同飞.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2)
  •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辅助眼前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D]. 秦冰. 复旦大学, 2011(12)
  • [4]射频仿真系统目标阵列高精度设计与校准[D]. 魏仲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2)
  • [5]声光调Q Nd:YAG脉冲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机理及技术研究[D]. 陈根余. 湖南大学, 2006(05)
  • [6]悬浮式生物芯片中微流场系统的研究[D]. 张玺. 浙江大学, 2005(02)
  • [7]圆管外圆周焊接移动式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D]. 贾晓辉. 河北工业大学, 2003(01)
  • [8]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A]. 王为庚.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大会论文集, 2003
  • [9]把激光应用于航标光源的设想[A]. 王为庚.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论文集, 2002
  • [10]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A]. 赵亚兴.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论文集, 2002

标签:;  ;  

激光应用于信标光源的假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