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线教学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在线教学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淑萍[1](2020)在《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来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引起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大学的学生评教活动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受到各大高校普遍青睐,但在学生评教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在调查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试图探讨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路径。本研究首先在界定教学评价以及学生评教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评教的作用和价值,即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学生发展权利的重要环节;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发展。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了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利益相关者对学生评教目的、作用的认知不足,导致参与评教时敷衍懈怠;评教实施过程中,评教次数少、评教时间不合理、评教方式单一、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评教量表更新较慢,师生参与不足,评教指标略显笼统,评价指标较少考虑学生诉求;评教结果运用重教师管理轻教学提高,评教结果反馈不足。并从理念、制度、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等五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高校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学生评教的认知观念、实施过程、指标体系、以及结果应用与反馈四个层面提出优化路径:一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评教观;二是改进评教实施过程,实现多元化学生评教;三是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切合课程教学特点;四是健全学生评教反馈制度,科学运用评教结果。

胡钰沁[2](2020)在《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过程中,管理者在执行管理制度及规定时常常遇到来自学生的阻碍和抵制,表现为大学生个体行为上的不合作现象。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不合作行为的提出、成因及类型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与分析后,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的在校本科生为例展开实证调查,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微观层面出发,从学生角度探究其不合作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首先,本研究在调查南昌大学本科生对学生管理规定满意度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发现大学生不合作行为以合理化解释为主,情感笼络、拖延或打折扣为辅,即为自己的个人行为寻找看似合理正当的解释、有目的的与管理者维持良好关系以请求宽恕与包容、执行管理要求时表现拖沓或部分遵从等;并且不同学生个体间不合作行为存在差异。其次,本研究以南昌大学在校本科生代表为主体的访谈调研中得知,大学生自身认知不到位,存在贪图方便、从众、侥幸等心理,以及外部环境中同伴群体、管理者期望、管理工作与氛围、学校客观资源、现实效果反馈等因素的激励与强化,促使大学生个体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最后,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个人功利性与工具合理性,针对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倡导高校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以纠正其错误的行为观念并引导其正确认知;树立科学的学生管理观念、改进管理决策过程、重视决策实施细节、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等方面优化学生管理过程,从而引发高校对管理大学生个体不合作行为的思考与启示。

周冉[3](2020)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石,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在大学的内部质量监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虽然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我国各高等院校也普遍开展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所采用的评价体系、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也是各具特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已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实际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一所高校为案例进行研究,即以南昌大学为样本,采用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昌大学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分析,总结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优化的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阐明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是界定了基本概念,梳理了国内外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是对南昌大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研究分析。以南昌大学的学生、教师、督导、教务处管理人员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以及学生、教师、督导、教务处管理人员对该制度的看法,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多年,虽取得一些成效,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不够;督导评教导向性功能发挥不足;评教中存在“迎合”现象;评教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评教结果反馈信息不足。第四部分是原因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评教工作宣传与培训不足;督导评教工作重心还未完全转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师生博弈;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管理主义倾向;评价结果公开与教师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第五部分是对策与思考。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优化措施进行讨论: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强化改进意识;优化评教结果的处理与使用;合理安排评教时间;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

吴姣[4](2020)在《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湖南三所高校学生的调查》文中认为学生评教作为一项“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伊始,在国内高校得以广泛应用。各高校纷纷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性教学保障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挥着检测与监督的效用。但在现行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具体实施中,管理主义倾向明显,过于考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诉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予以充分体现,致使学生评教在现实中遭遇“走形式”的质疑。对此,本文选取学生这一主要利益相关者,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研究高校学生评教的实施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CIPP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学生评教理论框架,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湖南三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重点了解学生对学生评教活动的认知、态度、具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目前学生评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优化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有效策略。经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总体上,学生对学生评教的认同度偏低,学生在评教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二、学校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宣传与指导,并且在评教工作的实行上过于强制,通常将参评与课程查分、选课挂钩;三、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设置欠科学,指标内容过于统一,指标权重分配过于均等,难以充分反映学生的意见与看法;四、学生评教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过度重视教师的“教”,学生难以感受学生评教于自身的作用;五、不同学校、年级、专业、身份背景学生的评教行为存在显着性差异,主要体现为学校层次越高的学生在评教时比学校层次低的学生更关注与教师有关的方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相比大四学生在评教时会更为认真客观,更关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人文社科类与理工类相比其他类专业的学生在评教时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表现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考虑问题更为全面;在校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会更想获取教师的好感,在评教时更偏向于教师的教学表现;六、学生的评教行为受有关“学生”、“教师”、“课程”、“教学管理”四方面的显着影响,但受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认为这是影响学生评教效果的根本原因。基于以上调查结论,本文针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从以下五方面提出了有效举措:在学生评教的认同度上,提倡“端正学生评教态度,提高学生评教认知”。在评教的组织与实行上,倡导“加强评教宣传工作,引导学生重视评教”、“改变强制评教手段,激励学生主动评教”。在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提议“完善评教指标体系,提高学生评教效率”。在评教结果的反馈上,建议“健全评教反馈机制,强化学生评教效果”。

郑杰[5](2019)在《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师范院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一线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责任。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而作为主要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在当前师范院校的课程建设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在永恒主义通识教育哲学、进步主义通识教育哲学、要素主义通识教育哲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思想和基于“多元文化论”这一课程设置理论基础上,首先通过访谈法聆听管理和教师层面看待通识课程的心声,并运用课堂观察法了解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接着分析与思考访谈、课堂观察的结果,整理出师范院校通识课程基本现状的合理部分和待改进之处;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山西省三所师范院校与香港教育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官网上的相关通识教育文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依据上述分析与思考,初步重构出师范院校的通识课程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Delphi),采用问卷咨询的方式与15位高校课程建设的管理者或者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通识课程任课教师进行三次反复的意见反馈之后,尝试改进师范院校通识课程体系中的通识课程结构与内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与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依据不同层面针对通识课程看法的结论。从教务处处长、任课教师两个层面对通识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设置与安排、评价与管理、问题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访谈。具体结论归纳为:提升综合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与目标;教务处主要负责但缺乏整体统筹的设置与安排;略显单一、缺乏采用多元综合方式的评价与管理;师资、规划、管理、设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展望。2.依据通识课程课堂教学观察结果的结论。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生互动、使用教材、课堂提问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具体结论归纳为:教室选用、多媒体运用不当等以及看似“安静”的课堂氛围;以讲述法为主的教学方式且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单一;多为浅层次、单向型互动且行为与情感方面的互动很少;师生对教材的利用率不高且课件要能够与教材互为补充;课堂提问以理解类问题为主但提问方式等方面还需要改进等。3.依据相关官网文件比较分析结果的结论。将山西省三所师范院校官网文件与香港教育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的相关文件,从理念与目标、课程规划与设计、组织与行政运作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结论归纳为:具备师范特色但缺乏地方特色与明确规定的理念与目标;课程数量较少且缺乏专责部门整体性的规划与设计;由非专责部门的教务处来负责组织与行政运作。4.依据德尔菲法相关意见咨询结果的结论:根据课程建设管理者或通识课程任课教师的建议,通识课程体系中的通识课程理念与目标应当着重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等;对通识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改进,尝试重构出相对合理的、适用于山西省师范院校的通识课程结构与内容,具体包括八大领域的课程结构与内容。5.整体结论与对策:树立明确的通识课程理念与目标;整体统筹通识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提供适当的资源与教学环境;完善组织与行政运作的机制;尝试重构与改进通识课程体系。

白洁[6](2019)在《基于个案调查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转型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质量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评教作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相对客观、真实、可靠的优势很好的适应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需求并成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被引入高校管理过程中。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经验的缺乏以及对学生评教认识的不足,多数高校的学生评教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因而,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开展学生评教,使学生评教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本研究在对学生评教核心概念、理论依据和评教必要性论述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开展学生评教较早且取得一定成效的S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向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以及与学生评教主要利益相关主体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实地调查,并从评教的总体认知、指标体系、组织实施、结果处理四个维度对S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S高校学生评教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对学生评教总体认知度不高;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科学性欠佳;学生评教组织实施工作不严谨;学生评教结果处理方式粗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评教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针对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评教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有助于S高校学生评教完善和提升的策略:通过增强教师的参评积极性和学生的评教能力,提高学生评教价值主体的认识;通过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建立多元分类的指标体系、增强指标的全面性与可测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通过加强评教的宣传引导、选择合理的评教时间、采用多元化评教方式,严密组织评教实施过程;通过建立评教结果反馈制度、分析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实现对评教结果的科学处理与利用。

李玉凤[7](2019)在《政策执行视角下的高校本科学生评教研究 ——基于云南大学的调查》文中认为当前,学生评教在被国际国内大学普遍作为质量保障举措的同时也因存在的问题而备受争议。本研究通过深入考察云南大学2017年以来的评教政策执行过程,揭示该校的本科学生评教实践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此窥见国内高校本科学生评教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云南大学的本科学生评教始于1989年,先后经历了人工分析、机器阅读和线上操作三个阶段。1989年到2016年,云南大学学生评教采取“一表多量”,即学生通过通用的评价指标,评价了不同类型的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体育等课程。2017年11月该校启用了新的分课程类型量表,根据7种课程类型进行分类评教,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1989年到2015年间,云南大学每学期都将本科学生评教结果公布和反馈到院系,并作为本科教学管理的参考。2016年,该校修订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时将学生评教分数作为教师申报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之一,即在教师履职期间,学生评教分数位于其所在教学单位排名后10%,即被视为教学业绩不合格,不具备申报资格。由此,教师和管理部门较此前更为关注学生评教工作。针对2017年11月该校启用分课程类型量表,研究者对408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学评估办公室现任工作人员2人次进行访谈,对2015——2018年每学期的学生评教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执行分类评教政策后,学生评教分数区分度相对明显,对教师职称晋升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同时,分类评教政策得到了 51.96%学生的肯定,说明大多数学生希望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研究还发现实行分类评教后,该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群体对于评教政策认同度不高;执行中存在宣传指导不到位;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评教政策目标达成度不高的问题。以上问题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本研究依据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张唯佳[8](2019)在《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学生评教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于学生评教的理论研究愈加深入和多样,但就我国当前学生评教的实际运作现状而言,学生评教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之一在于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很大程度上是处于教学行政管理者的主导下进行的,这导致在学生评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权力边缘化,尤其是作为学生评教主体的学生的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评教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将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评教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顺利开展需要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行政管理者三方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相互协作与相互制约,其中,学生作为贯穿于学生评教始终的存在,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因此,本文从学生权力的视角对高校学生评教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高校学生评教中学生权力的理论内涵及实现机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方法对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学生权力的彰显现状进行调查,以从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对学生评教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反思,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学生评教的理论与现状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学生评教和学生权力的相关概念进行厘清,以及对高校学生评教中学生权力的理论内涵及实现机制展开论述,以为接下来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调查概况、现状阐述、问题探究以及原因分析四个层面;第四部分是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改进策略,主要从高校行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学校制度以及学生个人能力三个层面来针对第三部分中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改进对策。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高校学生在学生评教过程的权力能否得到合理的保障与彰显会改变学生对评教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评教的效果和质量造成影响;第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参与的情况,尤其是对学生在评教中权力的赋予与保障方面缺乏重视;第三,从学生权力的角度去思考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基于学生权力来改进高校学生评教的质量需要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行政管理者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调来予以实现。

刘欢[9](2019)在《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6月21日,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召开了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是大学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体系,在实施的30多年的历史中,它在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多元利益主体在学生评教中的合法权益,可以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本研究以高校中的学生评教为研究对象,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第四代评估理论,作为一个分析框架,为解释和揭示学生评教活动中多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和相关原因提供了新的范例,有助于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首先明确学生评教、“高校学生评教利益相关者”以及“相关者理论”等关键词的内涵,然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第四代评估理论构建了本文的逻辑框架,界定了高校学生评教中的核心利益主体,探讨了高校学生评教中核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揭示了高校学生评教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并分析了高校学生评教中学生、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构建利益对话、畅通利益诉求表达、建立合作博弈,完善多元主体协作、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五个方面完协调高校学生评教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对策与建议。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说非常重要,但在校本实施过程中,学生评教活动涉及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导致了现有的高校学生评教依然未能很好的兼顾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协调好学生评教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未能将学生评教机制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高校学生评教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实际的操作层面,评价的实施并没有实现兼顾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如在评价目的导向性、评价内容或者指标、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估结果的反馈等方面未能兼顾教师、学生、教学行政管理者的多元利益诉求,现有的学生评教机制不能为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化解提供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利益协调过程中,利益协调主体由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独有,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决策。而协商策略不能在矛盾双方中均衡性地出现,造成了矛盾一方利益始终受损,影响合作的最终取得。从利益协调关系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可以看出,教师、学生、教学行政管理者利益协调主体可以有效地提升决策结果的感知,同时协商策略的产生会提升决策结果的感知程度。同时因为学生评教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在本质利益诉求上具有一致性,及学生评教三方都围绕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共同目标,因此,重视利益协调的作用并完善其体系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徐子唯[10](2019)在《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及影响因素探索 ——以M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学生评教是教育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直接反映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路径,各高校广泛的教育实践都证明了它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虽然评教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由于学生认知与偏差行为、评教手段的局限性等因素,评教的指标内容、方式方法与结果运用却经常遭到质疑。因此,本文聚焦于大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研究,希望通过探索影响大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影响因子提出干预大学生偏差行为的相应对策。笔者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此了解M大学学生对于评教的认知现状与行为表现,基于调查数据分析M大学学生群体在评教中产生偏差行为的内在结构因子并测量其偏差程度,尝试用因果推论理论解释学生产生偏差行为的心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与M大学的学生代表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交流,座谈主题围绕当前M大学学生评教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心理过程和改进方法,以访谈材料作为问卷调查数据的补充与支撑;最后,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探析影响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评教存在以下四种偏差行为,分别为认识不清消极评教、“善意”趋高评教、学生排斥随意评教、“恶意”趋低评教。(2)组织约束和人际冲突能正向预测四种偏差行为,是影响大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对四种偏差行为的影响差异较大。(3)本文中组织约束主要包括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设计缺陷、信息反馈不畅等子因素;人际冲突主要指“教师对学生评教的不当干预”。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条对应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干预对策,以期纠正学生在评教中的偏差行为,提高评教的客观性、科学性:(1)营造和谐、积极的评教文化;(2)构建时间自由、形式多样、更具科学性的评教体系;(3)构建公开透明的评教机制。

二、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核心理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学评价
        2.1.2 学生评教
    2.2 学生评教的作用和价值
        2.2.1 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2.2 学生评教是保证学生发展权利的重要环节
        2.2.3 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发展
    2.3 理论基础
        2.3.1 学生参与理论
        2.3.2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3.1 调查概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方法
        3.1.4 调查对象
        3.1.5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及问题分析
        3.2.1 利益相关者对学生评教的认知
        3.2.2 学生评教实施过程
        3.2.3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3.2.4 学生评教结果运用与反馈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分析
    4.1 理念因素
        4.1.1 轻“教学”重“管理”理念的影响
        4.1.2 轻“治理”重“管理”理念的影响
    4.2 制度因素
        4.2.1 强制学生参与评教活动影响学生主动性
        4.2.2 评教结果应用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
    4.3 教师因素
        4.3.1 教师对于评教制度的信任缺失的影响
        4.3.2 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效果的影响
        4.3.3 教师教学严格程度的影响
    4.4 学生因素
        4.4.1 学生对于评教的认知态度的影响
        4.4.2 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4.4.3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4.5 课程因素
        4.5.1 课程的实际收获影响学生评教
        4.5.2 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方式影响学生评教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优化路径
    5.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评教观
        5.1.1 高校转变评教理念,明确“学生发展”目标
        5.1.2 教师要重视学生评教,认真反思和促进教学
        5.1.3 培养学生积极的评教意识,促进有效评教
    5.2 改进评教实施过程,实现多元化学生评教
        5.2.1 科学安排评教时间、次数
        5.2.2 拓宽学生评教渠道,多元化评教方式并存
        5.2.3 开发评教辅助手段,全方位优化教师课堂教学
    5.3 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切合课程教学特点
        5.3.1 提高师生关于评教内容设计的参与度
        5.3.2 指标内容设计要科学具体、正向引导
    5.4 健全学生评教反馈制度,科学运用评教结果
        5.4.1 提高评教反馈意识、健全评教反馈制度
        5.4.2 保障师生申诉权,加强学生评教过程监控
        5.4.3 科学对待评教结果,重视学生个体发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关于学校微观政治的研究
        1.3.2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
        1.3.3 关于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研究
        1.3.4 小结与思考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研究设计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学生管理
        2.1.2 不合作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不合作行为的提出
        2.2.2 不合作行为的成因理论
        2.2.3 不合作行为的分类依据
    2.3 研究工具及调查
        2.3.1 前期调查问卷结构说明
        2.3.2 正式问卷的形成与设计
        2.3.3 访谈调查设计
    2.4 调查实施及情况说明
        2.4.1 问卷调查
        2.4.2 访谈调查
第3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现状分析
    3.1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整体现状分析
    3.2 不同背景变量下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1 不同性别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2 不同年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3 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4 其他背景变量下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原因分析
    4.1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解释分析
        4.1.1 学生不合作行为态度
        4.1.2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主观规范
        4.1.3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
        4.1.4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现实反馈
    4.2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可能原因
        4.2.1 大学生心理与认知
        4.2.2 周围重要他人影响
        4.2.3 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4.2.4 学校客观资源不足
        4.2.5 现实的反馈与评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反思与启示
    5.1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反思
        5.1.1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具有个人层面的合理性
        5.1.2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具有组织层面的不合理性
    5.2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启示
        5.2.1 个体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
        5.2.2 组织层面优化学生管理过程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的前期调查问卷
    附录B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C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访谈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教师教学质量
        2.1.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2.1.3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2.2.2 国外研究综述
第3章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3.1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情况
        3.1.1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背景
        3.1.2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象
        3.1.3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
        3.1.4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3.1.5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流程
        3.1.6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运用
    3.2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的调查分析
        3.2.1 管理层面的调查分析
        3.2.2 督导层面的调查分析
        3.2.3 学生层面的调查分析
        3.2.4 教师层面的调查分析
    3.3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现状的评价
        3.3.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成效
        3.3.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问题
第4章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评教工作宣传与培训不足
    4.2 督导评教工作重心还未完全转移
    4.3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师生博弈
    4.4 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
    4.5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管理主义倾向
    4.6 评价结果公开与教师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第5章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与思考
    5.1 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文化建设
        5.1.1 提高师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理解
        5.1.2 重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支持与服务
        5.1.3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专业化程度
    5.2 高度重视并强化改进意识
    5.3 优化评教结果的处理与使用
        5.3.1 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解读与分析
        5.3.2 充分地就评教结果进行反馈与沟通
    5.4 合理安排评教时间
    5.5 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务处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B 督导访谈提纲
    附录C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访谈对象(教务处管理人员)编码信息表
    附录F 访谈对象(督导)编码信息表
    附录G 访谈对象(学生)编码信息表
    附录H 访谈对象(教师)编码信息表

(4)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湖南三所高校学生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二、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
        三、CIPP教学评价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学生评教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第一节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
        一、教学督导评价与领导听课评价
        二、教师自评及同行专家评价
        三、学生评教
    第二节 学生评教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体现
        二、学生评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学生评教是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有效渠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研究假设、研究内容与研究工具
        二、问卷的编制
        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及量表维度的划分
    第二节 调查实施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及基本信息统计
        二、三所调查院校学生评教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三所调查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搜集与比较
第四章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高校学生的评教认知与行为取向的调查分析
        一、高校学生对评教活动的认知调查
        二、高校学生的评教态度与行为取向调查
    第二节 不同背景信息学生的评教行为差异分析
        一、不同学校、年级、专业、身份学生的评教行为差异显着
        二、不同性别、成绩学生的评教行为差异不显着
    第三节 高校学生评教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二、“教师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三、“课程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四、“教学管理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第五章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调查结论
        一、学生的评教认同度偏低
        二、学生评教宣传与组织工作不到位
        三、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置欠科学
        四、学生评教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五、学生评教行为受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影响最大
    第二节 优化高校学生评教的对策及建议
        一、端正学生评教态度,提高学生评教认知
        二、加强评教宣传工作,引导学生重视评教
        三、改变强制评教手段,激励学生主动评教
        四、完善评教指标体系,提高学生评教效率
        五、健全评教反馈机制,强化学生评教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师范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1.1.3 师范院校设置优质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基本概念
        2.1.2 相关概念
    2.2 通识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通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2.2 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
        2.2.3 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通识教育理论基础——三大哲学流派
        3.1.1 永恒主义通识教育哲学
        3.1.2 进步主义通识教育哲学
        3.1.3 要素主义通识教育哲学
    3.2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3.2.1 指导思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2.2 课程设置——基于课程领域与内容定位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山西省师范院校通识课程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5.1.1 不同层面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看法
        5.1.2 通识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观察结果
        5.1.3 通识教育课程基本现状的分析思考
    5.2 与港、台教育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的比较和分析
        5.2.1 具备师范特色但缺乏明确阐释的课程理念与目标
        5.2.2 能够规划与设计出具体课程架构但缺乏专责部门
        5.2.3 尚未设立专责部门由教务处负责组织与行政运作
        5.2.4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结果分析
    5.3 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尝试重构与改进
        5.3.1 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重构
        5.3.2 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尝试性改进
        5.3.3 通识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依据不同层面针对通识课程看法的结论
        6.1.2 依据通识教育课程课堂观察结果的结论
        6.1.3 依据相关官网文件比较分析结果的结论
        6.1.4 依据德尔菲法相关意见咨询结果的结论
        6.1.5 整体结论与对策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个案调查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高校学生评教发展历程的研究
        1.2.2 学生评教重要性与合理性的研究
        1.2.3 学生评教信度与效度的研究
        1.2.4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研究
        1.2.5 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校学生评教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学评价
        2.1.2 学生评教
    2.2 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依据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CIPP教育评价理论
        2.2.3 人本主义理论
    2.3 高校学生评教的必要性
        2.3.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2.3.2 高校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现实需求
        2.3.3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诉求
第三章 S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3.2.1 问卷法
        3.2.2 访谈法
    3.3 调查实施过程
        3.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2 访谈的实施
        3.3.3 调查结果的处理
    3.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4.1 对评教总体认知的调查分析
        3.4.2 对评教指标体系的调查分析
        3.4.3 对评教组织实施的调查分析
        3.4.4 对评教结果处理的调查分析
第四章 S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及其剖析
    4.1 师生对学生评教总体认知度不高
        4.1.1 教师对学生评教认识不足
        4.1.2 学生对评教缺乏深层认识
    4.2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科学性欠佳
        4.2.1 忽视多元利益主体参与
        4.2.2 指标体系不够系统完善
        4.2.3 指标内容不够清晰全面
    4.3 学生评教组织实施工作不严谨
        4.3.1 评教宣传与培训不足
        4.3.2 评教时间安排不合理
        4.3.3 评教组织形式单一
    4.4 学生评教结果处理方式粗放
        4.4.1 评教结果反馈不到位
        4.4.2 评教结果利用不充分
第五章 S高校学生评教的完善与提升策略
    5.1 提高评教价值主体的认识
        5.1.1 提高教师的认识,增强教师评教积极性
        5.1.2 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评教能力
    5.2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5.2.1 重视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5.2.2 建立多元分类的评教指标体系
        5.2.3 增强指标的全面性与可测性
    5.3 严密组织评教实施过程
        5.3.1 加强评教的宣传动员
        5.3.2 选择合理的评教时间
        5.3.3 采用多元化评教方式
    5.4 合理处理评教结果
        5.4.1 建立评教结果反馈制度,加强对师生的反馈
        5.4.2 建立评教结果分析管理制度,加强对评教结果的管理
        5.4.3 建立评教结果使用制度,保障对评教结果的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政策执行视角下的高校本科学生评教研究 ——基于云南大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研究综述
        1. 学生评教研究综述
        2. 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四) 概念界定
        1. 学生评教
        2. 政策执行
        3. 理论的适用性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思路与主要框架
        1. 研究思路
        2. 主要框架
    (七) 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1. 可能的创新点
        2. 存在的不足
一、云南大学本科学生评教政策的执行概况
    (一) 评教政策制定
    (二) 评教政策的执行
    (三) 评教政策执行效果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本科学生评教政策执行现状研究
    (一) 问卷设计
    (二) 问卷统计
    (三)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四) 问卷结果分析
        1. 学生在评教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情况
        2. 学生在评教政策执行中得到的指导情况
        3. 学生对评教政策的了解情况
        4. 学生对评教政策的认同度
        5. 学生对于评教的态度
        6. 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
三、本科学生评教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 目标群体对于评教政策认同度不高
        1. 师生对于评教态度较为漠视
        2. 学生对评教指标和执行效果认同度低
        3. 学生评教中存在随意性
    (二) 执行中存在宣传指导不到位
    (三) 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四) 评教政策目标达成度不高
四、本科学生评教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评教政策本身因素
        1. 评教政策民主性不足
        2. 评教政策方向性不明
        3. 评教政策合理性不足
    (二) 目标群体因素
        1. 学生因素
        2. 教师因素
    (三) 政策执行机构因素
        1. 政策宣传指导力度不足
        2. 政策执行资源不足
        3. 学生评教方式较为单一
    (四) 评教政策执行环境因素
        1. 高校外部环境
        2. 高校内部环境
五、对策建议
    (一) 完善评教政策
    (二) 优化目标群体的行为
    (三) 完善评教执行过程
        1. 加大政策宣传和指导力度
        2. 实现校、院联动
        3. 建立多渠道评教方式
        4. 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四)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结语
附录
    (一) 问卷主观题填写情况统计
    (二) 与管理者访谈实录
    (三) 学生评教调查问卷
    (四)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8)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
        1.3.2 高校学生权力研究综述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高校学生权力与学生评教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学生权力
        2.1.2 高校学生评教
    2.2 学生权力的彰显对高校学生评教的重要意义
        2.2.1 学生权力的彰显是实现学生评教中学生主体性的基本要求
        2.2.2 学生权力的彰显是维护学生评教中学生权利的前提
        2.2.3 学生权力的彰显是实现学生评教公平性与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2.3 基于学生权力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及实现机制
        2.3.1 基于学生权力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
        2.3.2 基于学生权力的高校学生评教的实现机制
3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概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方法
        3.1.4 调查对象
        3.1.5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
        3.2.1 学生对学生评教权力的认知
        3.2.2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知情权
        3.2.3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参与权
        3.2.4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言论自由权
        3.2.5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监督权
    3.3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中的问题
        3.3.1 学生对评教权力的认知不足,影响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3.3.2 学生的评教知情权受到限制,影响评教的客观性
        3.3.3 学生的评教参与权难以得到保障,影响评教的合理性
        3.3.4 学生的评教言论自由权受到干预,影响评教的真实性
        3.3.5 学生的评教监督权形同虚设,导致评教的反馈程度有限
    3.4 高校学生在评教中权力缺失的原因
        3.4.1 各群体未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评教观
        3.4.2 学校未能构建合理的学生评教权力保障制度
4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改进策略
    4.1 树立正确的学生评教权力观
        4.1.1 高校要在学生评教中树立正确的学生权力观
        4.1.2 教师要转变对学生评教的错误认知
        4.1.3 学生要培养积极的评教意识
    4.2 学生要主动提高评教中的维权能力
        4.2.1 学习评教的规章制度
        4.2.2 掌握相关的维权知识
        4.2.3 具备应对权力受损时的维权能力
    4.3 完善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中的权力机制
        4.3.1 实现多元学生评教方式并存
        4.3.2 构建面向学生的学生评教结果反馈程序
        4.3.3 建立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权力监督机制
        4.3.4 实施学生评教的相关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国家对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视
        (二)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障高校教学质量
        (三)高校学生评教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全发挥实效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评述
        (四)拟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生评教的概念
        (二)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第四代评估理论
第三章 高校学生评教中利益主体的界定和利益诉求分析
    一、高校学生评教中利益主体的界定
        (一)学生
        (二)教师
        (三)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二、高校学生评教中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
        (一)学生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利益诉求
        (二)教师在学生评教活动的利益诉求
        (三)教学行政管理者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利益诉求
第四章 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一、高校学生评教中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表现
        (一)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冲突
        (二)学生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三)教师与教学行政管理者的利益冲突
    二、高校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原因分析
        (一)学生评教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对话
        (二)学生评教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表达不完善
        (三)学生评教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缺乏合作博弈协调利益冲突
        (四)多元协作机制,不同利益主体平等交流和协商对话的平台的缺位
        (五)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制度的不健全
第五章 协调高校学生评多元利益主体利益冲突的对策
    一、构建利益对话,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二、完善利益表达,平衡利益者的利益关系
    三、建立合作博弈,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四、完善多元协作,搭建平等交流和协商对话的平台
    五、构建满足多主体利益诉求的学生评教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武汉Z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办法》
附录 B: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学生访谈实录(内容型实录)
附录 C:高校学生评教中的教师访谈实录(内容型实录)
附录 D:高校学生评教中的教学行政管理者访谈实录(内容型实录)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及影响因素探索 ——以M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
    2.2 研究假设
    2.3 理论框架
    2.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 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与处理
    3.1 样本选取
    3.2 调查问卷的题项结构
    3.3 问卷信效度检验
4 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因子结构及偏差程度
    4.1 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因子结构测量分析
    4.2 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因子结构的均值比较
    4.3 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因子结构的频率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5.1 评教偏差行为影响因素因子结构测量分析
    5.2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和相关分析
    5.3 人际冲突对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预测作用
    5.4 组织约束对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预测作用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干预对策
    6.1 研究结论
    6.2 大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干预对策
7 研究创新与不足
    7.1 研究创新点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四、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D]. 王淑萍.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2]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D]. 胡钰沁. 南昌大学, 2020(01)
  • [3]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D]. 周冉. 南昌大学, 2020(01)
  • [4]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湖南三所高校学生的调查[D]. 吴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 [5]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师范院校为例[D]. 郑杰.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基于个案调查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白洁. 山西大学, 2019(01)
  • [7]政策执行视角下的高校本科学生评教研究 ——基于云南大学的调查[D]. 李玉凤. 云南大学, 2019(03)
  • [8]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D]. 张唯佳.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D]. 刘欢.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及影响因素探索 ——以M大学为例[D]. 徐子唯.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学生在线教学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