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印刷的基本装订方法

数码印刷的基本装订方法

一、数码印刷的基本装订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邢毓芝[1](2020)在《基于立体纸艺下书籍设计的多元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数字时代下,人们对于阅读选择越来越趋于多元,传统纸质图书在与其他阅读媒体竞争中有所式微,随着电子纸阅读技术的不断革新,手机、i Pad等阅读媒体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面临的严峻挑战前所未有。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大书展上我们总能看到立体书柜台前人头攒动也经常能看到国内外一些专业立体书商大赚特赚的新闻。为什么在数字阅读如此风行的今天,立体书出版不仅未迎来寒冬反而呈现生机勃发的景象呢?我们有必要对立体书的价值、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多元化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立体纸艺的概念、特点与书籍设计的概念、现状以及两者共性的研究,解释了立体纸艺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定量分析法中的定性分析法与跨学科研究法总结出本次论文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本文首先以立体纸艺为出发点,通过收集论文和对研究的立体书进行统筹性的总结归纳,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在整理的过程中探索立体纸艺在书籍设计中设计的多元化应用,立体书的多元化价值分析及其发展趋势又如何变化。本文的新意点不再是单纯的叙述立体书的历史、制作技法的创新和儿童读物体验的探微,而是把这种方式放在当今社会中,根据立体纸艺在书籍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立体书的多元化价值及多元化发展前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从设计角度探索立体书对书籍设计的意义。在立体书的艺术与设计价值、体验与收藏价值、审美与实用价值、教育与启发性价值、经济价值方面作出了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研究,对立体书多元化价值的体现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新时代下立体书籍的多元化发展前景的研究,其中包括多元素融合、设计心理学在立体书中的运用、中国风元素在立体书中的运用、形式和形状在立体书中的运用、性格与情绪在立体书中的运用;多表现方式包括跳出“儿童书”的禁锢、脱离“手掌心”以外的表现形式;多设计手法包括工艺载体多元、视觉设计多元的探索研究,对立体书未来的内容革新、应用前景、创作形式具有重要作用。

陈莹[2](2019)在《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历近二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渐成熟。虽然建设时基本以开放档案信息系统(OAIS)为参考模型,但在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互连互通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协调、不相融的情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标准规范不健全或缺乏可操作性。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的研究,对于数字档案馆建设加快进度,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保障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数字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集大成体现者。本文运用层级理论,以标准化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基于档案信息化“六要素”的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并从国家、行业、地方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制定的程序、起草单位、起草人和标准适用范围、版本更新情况等内容,一方面肯定了现有标准规范在建设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提出了“按标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指出现有的标准规范中存在着不协调、标准规范的具体内容存在不一致,尤其是对专有名词的叙述不一致、标准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国际化程度低、部分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对标创新”,建设高质量自有标准规范的策略。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数字档案馆的概念以及研究所用的相关理论。第三章建立了基于档案信息化“六要素”的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体系框架,为不同层面的标准规范的修订与新建提供理论指导。第四章对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了现有标准规范中值得肯定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章从宏观层面(国家层面)和微观层面(数字档案馆自身)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建设策略。

郭沫超[3](2017)在《互联网+传统印刷—“印吧”的战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以河南为首要试点,互联网+其实就是指,要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分工深化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为各行各业进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就是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随着当前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印吧”应运而生。如何制定适合于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利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当前互联网+传统印刷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并依此提出了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文章共分为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主要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印刷行业的整体发展历程;简单的介绍了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依赖的河南省天峰实业公司的具体运营情况。第三部分使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外部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当前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机会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分析认为前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家对于企业互联网+模式又大力支持,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品牌形象的树立,增强销售网络,扩大销售范围,进而提高市场份额。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内部环境中完备的基础生产和基础设施,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多样的销售化渠道都让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印刷行业竞争市场占有主体地位。公司体制制度中的劣势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优势在竞争中的作用,但总体来讲,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内部环境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对于公司在印刷行业中站稳脚步乃至长远发展的作用也更大。第四部分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制定了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战略方案的识别、评价与选择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第五部分则是在制定战略的具体实施和相关的保障措施。

刘艳玲[4](2013)在《论科技创新对书籍设计的影响》文中指出历史告诉我们,艺术与文化并肩,设计与科技共进。一种艺术形态的萌芽离不开培育它的文化土壤,不同设计风格的形成也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书籍与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它的演变与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科技发展的带动。回首书籍的历史,人类古老璀璨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书籍的诞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推动着书籍设计一路前行。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身后往往跟随着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设计创新。现代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设计,它包括很多方面,印前策划与排版设计、印中选材、印后装订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工艺技术的参与。不同的材料赋予书籍不同的质感,不同的工艺造就书籍不同的装帧形式。设计手段的多样、材料的丰富、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才有了书籍设计今天的辉煌成就。科技是书籍设计发展的强大动力,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才能使书籍设计做到更人性化。本文通过四个章节分别来论述科技创新在书籍设计中的影响。绪论部分介绍了科技创新的涵义,陈述了书籍设计的范畴,交代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的内容是对书籍的产生与演变做了历史回顾。从古至今,书籍的形态经历了甲骨、简册、纸质手抄本、印刷本、精美的现代书籍、光盘、电子书,从书籍每一步的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缩影;从东方到西方,无论是古朴的书还是现代的书都有三个共同的要素:设计、材料和工艺,只是设计方法、材料质地、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都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多角度阐述了科技在书籍设计中的动力作用,展开论述了科技发展对书籍设计各要素的影响。材料的丰富、印刷技术的提高、电脑技术的加入等让书籍设计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改变。最后第四章是畅想书籍设计的未来。概念书的尝试,电子书籍的加入,将使书籍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书籍设计的创新带来更多的需求,多元化的书籍形态将共同演绎书籍设计的未来。科技的多角度发展,不仅为书籍设计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持,而且其创新的理念也能给书籍设计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而书籍设计的繁荣,也加速了知识的沉淀和信息的传播,它反过来为科技创新提供肥沃的繁殖土壤,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当前数字化媒体的冲击一波连着一波,分析和探索书籍设计前进中的科技因素对于未来书籍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亢培琳[5](2011)在《从按需出版谈网络数码印刷在出版行业的前景和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按需出版是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码及超高速打印技术实现出版行业整个流程的全新改造来适应个性化、短版化、高效率的现代市场需求,特别适用于一些定向较窄、专业性强、可变性强、批量较小的印刷。按需出版是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原色印刷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印刷工艺,主要将图书内容数字化后,通过大型数码印刷设备,高速印制书页,并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

胡伟[6](2011)在《论书籍装帧中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籍装帧是一门融合思想与艺术、材料与工艺的整体艺术,它包括书籍从外观到内容的艺术处理以及书籍材料与工艺的选择等方面组成。在我们的生活中,书籍扮演着传递信息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自然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近几年来图书市场的飞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国内大部分的大中专院校也在几年的时间里纷纷开设了设计艺术学这个专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相关问题;随着国民文化和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书装艺术作为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学科,自然也随之得到了较大发展;书装艺术在思维、创新和理念上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这一点从每年的各地图书展览就能窥见一斑,其中很多精美的书装效果时常都浮现在笔者的脑海里。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这几年图书的生产与出版水平也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外先进的书籍生产设备和新的生产工艺不断地引进和出现,提高了国内书籍生产单位的生产水平;例如:烫金、UV技术、四色彩印生产线、无线胶装订等等,书籍的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手工来完成,而是被自动化的生产线所替代,从而使图书的精美程度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提高。由于现在的书籍生产工艺较过去丰富和繁杂多了,加之合理的生产工艺对书籍的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对这些丰富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的甄别与选择就棘手的摆在了书装设计师的面前。可现实中书装艺术却经常被生硬地拆分为艺术与技术两个互不相干的部分,造成我们在学习书装艺术时难免偏科,从而为将来实际的生产工作埋下了隐患;所以撰写本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在书籍实际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书装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两方面的探讨使书装的艺术更加贴近实际生产,书籍的技术更加能够为思想服务,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相互应衬。本文从艺术与技术再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书籍的开本、封面、版式、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将书装艺术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艺术不是漫天的遐想,技术也不是刻板的规矩,艺术尊重技术,技术为艺术服务,才能使书装艺术健康地发展。论文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分析书装中的相关问题,在谈论实际艺术创造中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在学习技术知识中更好地进行艺术思考。论文还论述了如何解决现实中电脑显现颜色与印刷品颜色不一致(常说偏色)的问题,细谈了电脑颜色与印刷颜色的特点和成像原理,对比分析了偏色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供学习和交流。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让读者明白书装艺术不仅要重视艺术上的创造,也要重视书籍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书装设计师不仅要在思想和艺术上大胆创新,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世界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中汲取和提炼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同时也要重视学习现代书籍生产技术,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方法,取长补短、两手过硬,才能为加快我国的书装艺术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孙希燕[7](2010)在《论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印刷行业的高速发展及各个艺术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怎样将印刷与计算机图形设计紧密结合已经提上了日程。论文的第一部分先是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印刷的现状,引出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数字印刷工艺以及印刷流程的综合阐述;另外论文的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怎样将图形设计和数字印刷更好的结合,通过对印刷设备、印后工艺以及印刷流程的分析,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第五部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个人观点的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印刷与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单独就设计专业来说,在社会上用途很广,专业覆盖面很大,涉及领域较为宽泛,并且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大。针对我国目前印刷行业发展的现状,我们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后期制作的能力,重视专业实践在专业里的特殊作用,完善艺术思想和市场应用的结合,体现前沿的艺术形式。目前的计算机图形设计基本上是走在前端,特别是户外、报刊、杂志等等,印刷设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现在的就业前景如何,不仅要看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更多要靠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艺术天赋,社会需要的是一些真正懂得设计意蕴和艺术境界的设计师。对于印刷行业来说,由于现在印刷行业的多领域发展,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企业本身的硬件设施要加强投入以外,更应该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例如高水平的设计师、制版人员等等。从而实现计算机图形设计与印刷的完美结合,来满足社会上不同层次的需求。

冯灿东[8](2010)在《数码印刷无线胶订工艺操作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无线胶订技术因为其拥有生产效率高、不占订口、成书翻阅方便等优势而被广泛采用于图书装订领域上。印后加工操作是集技术和经验于一体的岗位,本文将介绍无线胶订工艺操作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和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罗红莲[9](2009)在《数码印后加工工艺操作要点》文中指出印后加工是得到印刷成品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精美的后加工能烘托出高品质的印刷质量,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数码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个性化印刷品的推广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但是,在数码印刷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我们不难发

匡导球[10](2009)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和科技背景下,中国出版技术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型。对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探索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向现代出版技术转型的动因、机制与变迁模式,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变迁,目前仍是学术界很少涉足的领域。界定出版技术的定义、性质及其构成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前提。出版技术是指传播主体对作品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以及“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是反映在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等装备,网络形态的系统、程序等软件,以及出版过程中体现的信息组织理念、工艺流程和实施手段。出版技术是观念形态与操作形态的统一,而非出版过程中具体工艺过程的简单拼加。出版技术至少包括编辑技术、复制技术、介质制造技术和发行技术四个方面。出版技术的每次重大创新,都大大增强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改进了人类文化交流的方式,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因而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科学划分出版技术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基础。从社会形态、技术手段分析,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版技术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至1949年;1950年至1984年;1985年至2000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迁轨迹。世纪之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技术、出版救国的新思潮、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出版技术的近代化。铅活字技术与半机械化印刷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出版生产的效率,出版物的外在形式、印装水平、发行方式也得到全面更新;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编辑形态和编辑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编辑形制基本形成。中国出版业核心技术、工作流程、组织形式、经济规模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实现了深刻变革.1950年后,出版业整体过渡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出版各部门产量、质量都得到显着提高,编辑、制版、印刷、装订及发行等环节实现了整体配套.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版技术总体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实质性突破,且各技术门类发展不平衡。80代初,造纸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因原料供给、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而此阶段编辑技术从选题、内容编排到校正、定稿等环节日益完善和规范,标志着编辑技术体系更加成熟。专业化的发行体制解决了发行覆盖面小、渠道残缺堵塞等技术难题。在出版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受工业制造水平影响,投入生产环节的新产品、新设备不多,但在研发方面仍有不少突破,为80年代中期出版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奠定了基础。现代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始于1985年,以北大激光照排技术通过国家鉴定为标志。随着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彻底告别“铅与火”而走向“光与电”,“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数据格式的不可分割的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编辑技术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各种适合海量存储的磁、光等新型出版介质的问世使信息存储不再局限于单一纸介质,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数字出版技术;在高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下,依靠功能强大的办公、营销管理等应用软件,出版发行和销售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出版的外延,建立在“机械复制”技术基础之上的出版形态已不是出版业的全部,出版产业开始走向以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为表现形式的信息生产和再生产。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史,我们可以看出,出版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出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进化规律,呈现出加速性、累积性、一体化和数字化等特征。出版技术并不是按照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技术逻辑发展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驱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2)文化启蒙、民族运动与文化建设的政治推动;(3)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4)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5)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推动。出版技术的转型机制,表现为技术——需求双重诱因模式、政府行为诱因模式与企业行为诱因模式。不同的创新机制,产生不同的创新效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也呈现出相应的演变轨迹。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出版技术创新开始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其结果是技术进步的速率加快、周期变短,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为主导的多维整合效应逐步显现。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推进出版技术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一味引进成套设备,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依赖性,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出版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缺乏技术自主性,稍有不慎,将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出版传播技术的变迁是自然世界的动态进化过程,从印刷、网络出版到跨媒体出版,出版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增加了出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出版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化交流模式转变以及网络出版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中国出版技术创新已走过“引进创新”阶段,正致力于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未来方向应是“自主创新”。为此,必须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改进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技术激励扩散机制,并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实现出版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动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二、数码印刷的基本装订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码印刷的基本装订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立体纸艺下书籍设计的多元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5 论文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定性分析法
        1.5.3 跨学科研究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阐述
    2.1 立体纸艺
        2.1.1 立体纸艺的概念
        2.1.2 立体纸艺的特点
    2.2 书籍设计
        2.2.1 书籍设计的概念
        2.2.2 书籍设计的现状
    2.3 立体纸艺与书籍设计的共性
    2.4 文章小结
第3章 立体纸艺在书籍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界定
    3.1 “立体书”的概念界定
    3.2 立体书的多元化种类
    3.3 立体书的多元化特点
    3.4 人与“立体书”的关系建立
    3.5 文章小结
第4章 立体书的多元化价值分析
    4.1 设计与艺术价值
    4.2 体验互动与收藏价值
    4.3 审美与实用价值
    4.4 教育与启发性价值
    4.5 经济价值
    4.6 文章小结
第5章 新时代下“立体书”的多元化发展前景
    5.1 多元素融合
        5.1.1 设计心理学在立体书中的发展运用
        5.1.2 中国风元素在立体书中的发展运用
        5.1.3 形式和形状在立体书中的发展运用
        5.1.4 性格与情绪在立体书中的发展运用
    5.2 多表现方式
        5.2.1 跳出“儿童书”的禁锢
        5.2.2 脱离“手掌心”以外的表现形式
    5.3 多设计手法
        5.3.1 制作工艺多元
        5.3.2 视觉设计多元
    5.4 文章小结
第6章 设计实践
    6.1 立体纸艺在书籍设计中的创意
    6.2 立体纸艺在书籍设计中多元化特点在实践设计中的体现
    6.3 实践设计中所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6.4 文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2)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的意义
        1、按标建设——为数字档案馆科学建设提供帮助
        2、对标创新——为数字档案馆自有标准建设提供方法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数字档案馆概念
        1、国内学者的定义
        2、标准规范中的数字档案馆定义
        3、定义对研究的影响
    (二)标准化理论
        1、标准及标准化
        2、标准化原理与作用
    (三)标准体系与层级理论
        1、标准体系
        2、层级理论
三、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体系框架
    (一)档案信息化“六要素”与集大成体现
    (二)从“六要素”看数字档案馆建设内容
    (三)基于“六要素”的标准规范体系框架
        1、总体标准
        2、基础设施标准
        3、档案信息资源标准
        4、应用系统标准
        5、人才队伍标准
        6、信息安全标准
四、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现状分析
    (一)标准规范建设总体情况
        1、标准规范数量统计
        2、标准规范更新情况
    (二)标准规范建设存在问题
        1、覆盖广度与深度欠缺
        2、标准体系逻辑上偏散
        3、国际标准采用率较低
        4、部分标准更新周期长
        5、业务类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6、不同层级标准存在不协调
    (三)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国家层面未明确提出共识性的标准规范体系框架
        2、对ISO等标准的理解与适用性分析工作力度不够
        3、各层级标准规范制定流程的一致性和科学性不足
        4、标准规范制定中缺乏相关协调、监督和更新机制
五、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的建设策略
    (一)建设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动态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有序性原则
    (二)建设策略
        1、成立全国性档案标准规范建设领导专家组
        2、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明确档案标准规范体系框架
        3、建立标准规范制定协调、监督和更新机制
        4、完善优化现有档案标准规范制定工作程序
        5、与高校合作加强国际标准规范的理论化研究
        6、委托有能力的实践团队参与业务类标准规范的制定
六、研究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3)互联网+传统印刷—“印吧”的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第二章 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第一节 国内印刷行业发展概况
        一 发展历程
        二 市场状况
    第二节 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一 公司简介
        二 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三 市场和价格
        四 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
        五 内部环境评价
第三章 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PEST宏观环境分析
        一 政治环境
        二 经济环境
        三 社会环境
        四 技术环境
    第二节 机会与挑战
        一 外部环境的机会与挑战
        二 外部环境评价
第四章 印刷行业市场分析及印吧公司战略选择
    第一节 印刷行业市场分析
        一 印刷行业概况
        二 印刷行业竞争概况的五力分析
    第二节 战略方案的识别与选择
        一 战略方案的识别
        二 战略方案的选择
    第三节 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
        一 公司战略
        二 业务战略
        三 职能战略
    第四节 战略发展目标
        一 做深做透数码印刷市场
        二 拓展个性化包装市场
        三 打造DIY个性定制印刷品牌
第五章 河南印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第一节 市场营销发展目标及措施
        一 发展目标
        二 未来五年发展应对措施
    第二节 生产目标
    第三节 综合管理发展目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论科技创新对书籍设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科技创新的涵义
    1.2 对现代书籍设计的理解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书籍设计的历史概况
    2.1 中国书籍的设计发展
        2.1.1 文字的产生
        2.1.2 书籍的形成
        2.1.3 造纸术的发明与书籍的演变
        2.1.4 印刷术的发明与书籍的完善
        2.1.5 现代书籍设计的萌芽
    2.2 国外古书籍发展的概况
第3章 科技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影响
    3.1 现代书籍设计概述
        3.1.1 现代书籍设计的定义
        3.1.2 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
        3.1.3 现代书籍设计随科技发展的历程
    3.2 科技对书籍设计影响的具体表现
        3.2.1 书籍材料丰富化
        3.2.2 印刷技术飞速发展
        3.2.3 装订形式多样化
        3.2.4 电脑技术参与书籍设计
第4章 跟随科技动向探讨书籍设计的未来
    4.1 当代书籍发展的动向
        4.1.1 传统书籍的创新
        4.1.2 形态新颖的概念书
        4.1.3 功能强大的电子书
        4.1.4 目前我国书籍设计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4.2 书籍设计的未来
        4.2.1 提倡跟进时代的书籍设计
        4.2.2 倡导人性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4.2.3 电子书不会取代纸质书籍的地位
        4.2.4 书籍形态多元化共存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论书籍装帧中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概念定义
第2章 书籍装帧设计
    2.1 书籍装帧设计
    2.2 书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第3章 书装中的开本设计
    3.1 书籍的开本
    3.2 如何确定书装的开本尺寸
        3.2.1 方便
        3.2.2 斟酌宽窄比例
        3.2.3 切勿贪大求洋
    3.3 现代印刷技术中的书籍开本
        3.3.1 开本与开数
        3.3.2 印刷业中常见开本及选择
第4章 书籍的封面设计
    4.1 书籍的封面
    4.2 如何设计书装的封面
        4.2.1 封面应与内容相呼应
        4.2.2 避免装饰过度、呆板、散乱、艳和沉闷
    4.3 现代印刷技术中的书籍封面
        4.3.1 封面尺寸
        4.3.2 封面图片质量及制作
        4.3.3 封面分色输出
第5章 书籍的版式设计
    5.1 书籍的版式
    5.2 如何设计书装的版式
        5.2.1 服务于书籍的内容
        5.2.2 点、线、面的运用
    5.3 现代印刷技术中的书籍版式
        5.3.1 排版规范
        5.3.2 版心设计
        5.3.3 常用字体、字号及特点
第6章 书装中颜色的设计
    6.1 显示颜色与印刷颜色
        6.1.1 电脑显示颜色
        6.1.2 印刷颜色
    6.2 如何把握印刷颜色
        6.2.1 颜色模式
        6.2.2 网点
        6.2.3 印刷样稿校色
第7章 书装中的工艺及材料
    7.1 书装的工艺
        7.1.1 印前工艺
        7.1.2 印中包含的工艺
        7.1.3 印后包含的工艺
    7.2 书装的材料
        7.2.1 印刷油墨
        7.2.2 印刷纸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论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全文框架
第2章 数字印刷的发展历程及现代印刷工艺的现状
    2.1 数字印刷的概念
    2.2 数字印刷的分类及设备
    2.3 国外数字印刷工艺发展状况
    2.4 中国数字印刷工艺发展现状
第3章 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结合元素的系统分析
    3.1 计算机图形设计
        3.1.1 计算机图形设计的概念
        3.1.2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比较优势
    3.2 计算机图形设计与传统印刷工艺的设计系统元素分析
        3.2.1 传统的印刷工艺流程
        3.2.2 印刷的基本知识
        3.2.3 数字印刷工艺流程
        3.2.4 印刷后期加工工艺介绍分析
        3.2.5 计算机图形设计分析
        3.2.6 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的结合
第4章 现代数字印刷及后期印刷工艺的市场调研与印刷过程分析
    4.1 现代数字印刷及工艺的问卷调研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问卷调研的最终反馈结果的分析和统计
    4.2 数字印刷行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4.2.1 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
        4.2.2 数字印刷行业的客户群
        4.2.3 数字印刷设计的质量保障
第5章 计算机图形设计(印刷图像设计)和现代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
    5.1 计算机图形设计(印刷图像设计)的发展趋势
    5.2 现代数字印刷应用和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数码印刷无线胶订工艺操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线胶订工艺简介
    1.1 装订方法:
    1.2 特点及应用:
    1.3 印前注意事项:
    1.4 操作要点:
2 无线胶订精装工艺操作简介
    2.1 装订方式
    2.2 特点及应用范围
    2.3 印前注意事项
    2.4 操作要点
3 无线胶订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热熔胶的性能:
    3.2 掌握热熔胶使用方法:
    3.3 掌握好铣背、开槽、上胶的原理和方法:
    3.4 掌握好上胶技巧:

(10)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主要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出版技术、技术体系及其发展轨迹
        一、出版技术的内涵界定
        二、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
        三、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历史遗产
        一、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对西方近代出版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分期
        一、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年至1949年)
        二、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年至1984年)
        三、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至2000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1949)
    第一节 近代出版技术传入的历史背景
        一、晚清西学东渐与近代出版起源
        二、文化启蒙运动与近代出版高潮
        三、洋务运动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第二节 近代印刷、造纸与装订技术的引进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及普遍应用
        二、近代机器造纸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三、出版物新式装订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编辑理念、编辑与发行技术更新
        一、编辑理念的更新
        二、编辑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发行技术的更新
    第四节 新型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出版业转型
        一、中国近代出版技术的革新过程
        二、新型出版机构的出现及其商业化
        三、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1984)
    第一节 50年代初期出版业的整合与改造
        一、50年代初期出版业发展概况
        二、私营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工业化战略"与出版业布局调整
    第二节 印刷技术的发展
        一、凸版印刷技术的兴衰
        二、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三、凹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四、书刊装订技术的提升
    第三节 出版材料制造技术的突破
        一、造纸技术体系的完善
        二、制版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
        三、油墨制造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编辑与发行技术的创新
        一、编辑技术体系的日益完善
        二、书刊装帧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化发行技术流程的构建
    第五节 出版理念、经营机制更新与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一、出版理念的更新
        二、出版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转型
        三、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2000)
    第一节 全球化、信息化与中国出版技术创新
        一、新科技革命与出版业技术创新
        二、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出版产业兴起
        三、全球化推动出版产业和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748"工程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一、"748"工程:突破"铅与火"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及其原理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及其发展
    第三节 信息处理数字化与编辑技术体系变革
        一、采编系统数字化技术
        二、出版信息存储与数据库应用技术
        三、出版数据远程传输技术
    第四节 高新印刷技术普遍应用与出版介质的更新
        一、现代高速印刷机械的普遍使用
        二、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
        三、数字化直接印刷技术
        四、新型出版介质制作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发展与管理模式创新
        一、数字出版技术及其形态演变
        二、新型出版模式与出版技术平台
        三、基于信息化的出版管理与发行模式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机制与路径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特征
        一、出版技术成果的累积性
        二、出版技术发展的加速性
        三、出版技术一体化
        四、出版技术数字化
    第二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
        二、文化启蒙与民族复兴的政治推动
        三、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
        四、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与行业内部竞争的市场推动
    第三节 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
        二、出版技术国家主导型创新模式
        三、出版技术国家诱导与企业自主创新互动模式
    第四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路径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引进创新
        二、中国出版技术的集成创新
        三、中国出版技术的原始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出版技术进步改变人类文化交流方式
        三、网络出版技术改变人类信息传播格局
    第二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改进出版技术引进方式
        二、技术研发必须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
        三、技术创新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四、技术进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第三节 新时期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
        一、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
        二、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
        三、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途径
    第四节 推动出版技术进步的创新思考
        一、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科技环境
        二、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扩散激励机制
        四、优化出版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数码印刷的基本装订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立体纸艺下书籍设计的多元分析研究[D]. 邢毓芝.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2]我国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研究[D]. 陈莹. 湖北大学, 2019(05)
  • [3]互联网+传统印刷—“印吧”的战略管理研究[D]. 郭沫超. 郑州大学, 2017(11)
  • [4]论科技创新对书籍设计的影响[D]. 刘艳玲. 安徽工程大学, 2013(06)
  • [5]从按需出版谈网络数码印刷在出版行业的前景和发展[J]. 亢培琳. 数码印刷, 2011(08)
  • [6]论书籍装帧中艺术与技术的统一[D]. 胡伟.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 [7]论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工艺[D]. 孙希燕.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8]数码印刷无线胶订工艺操作探究[J]. 冯灿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5)
  • [9]数码印后加工工艺操作要点[J]. 罗红莲. 数码印刷, 2009(11)
  • [10]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匡导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数码印刷的基本装订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