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杞敏,王轶,陈慧婷,淦伟强[1](2021)在《12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AIH-PBC O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AIH-PBC OS患者122例,对患者的临床、血清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AIH-PBC OS患者男女比例为1∶12,平均发病年龄(48.8±11.4)岁,确诊年龄(51.2±10.2)岁,病程(2.0±3.7)年。诊断为慢性肝炎50例(41.0%),肝硬化69例(56.6%)(其中代偿性肝硬化18例,失代偿性肝硬化51例),急性肝衰竭2例(1.6%)。28例(23.0%)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球蛋白(GLB)、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血红蛋白(HGB)和白蛋白(ALB)明显下降。57例(46.7%)血清IgG升高,58例(47.6%)IgM水平升高。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抗线粒体抗体M2型抗体(AMA-M2)阳性率、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gp210阳性率、sp100阳性率分别为94.0%、79.5%、3.2%、18.0%、8.2%。影像学提示,肝硬化51例(41.8%),门静脉高压32例(26.2%),脾大76例(62.3%),腹腔积液31例(25.4%)。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AIH-PBC OS患者可见肝小叶界面炎,汇管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小胆管病变,73.7%同时伴有AIH-PBC特征。结论 AIH-PBC OS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更类似于PBC,但免疫学和病理结果更类似于AIH;同时伴有HGB下降,血脂代谢障碍,且易于并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

周瑾[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究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药口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旨在探索其中药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方向等提供一些文献学的基础及数据的支撑,除此之外,为开发新药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通过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12月1日,收录在万方数据库(WF)、中国知网(CNKI)、维普(WP)三大中文数据库内的中药口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得到最终需要研究的文献。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信息进行提取及规范化处理,将汇总整理后的文献资料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将其导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个人版V2.2.1),统一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加入分析池后,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包括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性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以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有待进一步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处理方法探索其作用机制。2.网络药理学:对上述筛选出的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1)利用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筛选AIH的疾病靶点,筛重并使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得到最终的疾病靶点。(2)使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核心药组的化学组成成分,并设定DME属性值为DL≥0.18、OB≥30%、HL≥4h,然后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筛选出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3)将疾病靶点与核心药物组合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出两者的共同作用靶点。(4)运用Cytoscape3.7.2构建核心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疾病网络。(5)利用Cytoscape3.7.2中Network Analyzer对构建的网络进行拓扑结构分析以筛选出核心网络。(6)使用Cytoscape3.7.2软件中的“ClueGo”插件对预测的核心药物组合治疗AIH的共同靶点进行GO(BP)分析;使用Metascape对筛选出的中药成分-AIH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结果数据挖掘结果:1.根据给定的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去掉不符合纳排标准的以及重复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总数为104篇,中药处方总数为146首。其中临床试验性文献共47篇,占总篇数的45.19%;名医经验共25篇,占总篇数的24.04%;个案及验案共23篇,占总数的22.12%;硕博毕业论文共9篇,占总篇数的8.65%。2.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模块,对纳入文献所涉及的AIH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按照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是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3.146首中药处方中共含有208味中药,所有中药累计使用的频次为1816次,其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共有27味,分别为柴胡、白芍、茵陈、白术、当归、茯苓、甘草、郁金、栀子、赤芍等。对中药的四气五味进行频次统计:四气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微寒、寒、平,其次是温、微温、凉、大热、热、大寒等,五味频次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苦、甘、辛,其他分别是酸、淡、微苦、咸、涩等。用药归经频次前3位分别是肝经、脾经、肺经,其他的依次是心经、胃经、肾经、胆经、大肠经、膀胱经、小肠经、三焦经及心包经。4.对中药组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其分为4大类,分别是“茵陈,黄芩,栀子,大黄”,“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郁金”,“黄芪,赤芍,丹参,桃仁,陈皮,薏苡仁,五味子”及“当归,地黄,枸杞子,熟地黄,牡丹皮,山萸肉,山药,泽泻,女贞子”。5.运用关联性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关联度最好的核心药组为“柴胡,白芍,白术,茯苓,茵陈,栀子,当归,甘草”。网络药理学结果:1.运用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及筛选,最终共获得AIH疾病的相关靶点203个2.在TCMSP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八味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最终共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活性成分129种,潜在作用靶点共883个。3.将上述两者的作用靶点取交集,最终得到共同靶点35个。4.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组有效成分-疾病靶点-AIH的网络,并进行可视化。通过对构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得出,对治疗AIH可能有效的化学成分包括18α-甘草酸,茯苓酸,氢化松苓酸B,酒酵母甾醇,美迪紫檀素等14个,而与治疗AIH相关性较大的疾病靶点包括ABCB1,NOX4,HSD11B1,CYP1B1,XDH等17个。5.通过GO(BP)功能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AIH可能存在埃科萨诺德代谢过程、萜类化合物代谢过程、芳香酶活性、长链脂肪酸代谢过程及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过程等178个生物学过程;核心药物组合可能通过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亚油酸的新陈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与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研究结论1.数据挖掘:通过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出的核心处方为:“柴胡,白芍,白术,茯苓,茵陈,栀子,当归,甘草”。提示中药口服治疗AIH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治疗上以疏肝健脾,滋肾柔肝,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2.网络药理学:运用现代医学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筛选出的核心药组进行分析,得出核心药组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及抑制自身免疫应答反应等机制来防治AIH,为中药口服治疗AIH的组方规律提供一定的思路。

李变利[3](2021)在《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常见的包括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DIAIH)与药物性肝损伤(DILI)。其中DIAIH与DILI、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疾病特征极其类似,这给临床医生鉴别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尽早的明确诊断,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正确的方向,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改善预后。故本研究旨在分析DIAIH和DILI、AIH除目前已知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和病理组织方面存在的差异外,还可能存在的其他临床特征差异,为能早期鉴别诊断DIAIH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方法:1.收集我院(即石河子大学一附院)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诊断的DIAIH、DILI、AIH患者的初诊临床资料。2.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DIAIH组与DILI组、DIAIH组与AIH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用药史、初次就诊时的主要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ALP、GGT、TBIL、DBIL、IBIL、TBA、G)、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标(包括WBC、N、L、M、E、B)、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差异性。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DIAIH患者14例,女、男性分别为9例、5例;DILI患者135例,女、男性分别为68例、67例;AIH患者50例,女、男性分别为35例、15例。就性别分布,DIAIH组、AIH组中其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为常见,DILI组中男、女性患者占比各约为50%。DILI组、AIH组分别与DIAI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患者年龄特征分析:患者发病年龄,DIAIH组平均年龄为61.50±15.28岁,高发病年龄段为>55岁,占总构成比的78.6%;DILI组平均年龄为51.96±16.85岁,AIH组平均年龄为57.36±12.92岁,高发病年龄段均为40~55岁,分别占总构成比的44.4%和50.0%,DIAIH组发病年龄较DILI组偏大(P<0.05),较AI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诱发疾病的药物种类分析:本组数据中,诱发DIAIH的药物种类较少,占比最大的是中草药,其次是他汀类降脂药、再次为抗菌药物。诱发DILI的药物种类较多,第一位是中草药,第二位为抗菌药物,第三位则为抗结核药物。4.临床症状分析:在本组数据中,DIAIH组、DILI组、AIH组的主要临床症状均以疲乏、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腹痛、腹胀,及尿黄最为常见。DILI组患者出现肝外系统表现(皮疹、皮肤瘙痒、双下肢水肿)的频率高于DIAIH组和AIH组,而无症状性肝功能异常患者以AIH组最为常见。5.血清生化分析:DIAIH组与DILI组相比,前者初次就诊时血清GGT、G、TBA指标升高更明显(均P<0.05);两组的ALT、AST、ALP、TBIL、DBIL、I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IAIH组与AIH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指标升高更显着,而血清ALP水平则与之相反(均P<0.05);两组的TBIL、DBIL、IBIL、GGT、G、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血清白细胞及分类的分析:DILI组、AIH组分别与DIAIH组相比,血清中WBC、N、L、M、E、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分析:此次研究数据中,DIAIH、DILI、AIH组合并肝外其他系统免疫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7.1%、5.2%、18.0%,DILI组、AIH组分别与DIAI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DIAIH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且也可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2.中草药是诱发DIAIH的最常见药物。3.在初次就诊时,DIAIH患者血清GGT、G、TBA水平升高程度较DILI患者更显着,血清ALT、AST升高较AIH患者更明显,但ALP较低,这或可为DIAIH与DILI、AIH的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蔡润生[4](2021)在《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诊断的价值及肝穿刺的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穿刺对于不明原因肝病的诊断价值,并对肝穿刺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1、收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2000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因肝脏疾病入院的患者,对经常规无创检查并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无法得出诊断的不明原因肝功异常或肝占位性病变,予以行肝穿刺检查,筛选出不明原因肝功异常或肝占位性病变行肝穿刺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患者165例。2、对16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工作、既往病史、抽烟饮酒史、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收集处理,并对患者入院后行肝功能、血常规、血凝、甲乙丙肝、抗肝抗原抗体、自身免疫抗体、肝纤维化、甲状腺功能等检验结果及上腹部彩超、CT/MRI的检查数据进行总结并归纳,总结患者疾病的基本特征。3、根据患者的病情得出初步临床拟诊断,同时对患者的肝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将肝脏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临床特征及肝穿刺后并发症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本研究中有165例行肝穿刺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患者中,有行肝穿刺病理诊断患者115例,其中确诊107例(93.0%),包括有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17.4%),其中3例胆管炎,1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炎39例(33.9%),其中非病毒性肝炎19例,病毒性肝炎3例,进展至合并肝硬化的肝炎患者有17例,肝囊肿5例(4.3%)、肝脓肿8例(7.0%),肝恶性肿瘤23例(20.0%),非酒精性脂肪肝3例(2.6%),肝良性瘤4例(3.5%),肝被膜下积液2例(1.7%),血吸虫肝硬变、药物性肝炎、Gilbert综合征各1例(0.9%),另外仍有8例(7.0%)患者通过肝穿刺病理检查未能明确诊断。2、明确诊断的107例患者中,有58例(54.2%)的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有49例(45.8%)的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不一致。3、165例肝穿刺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2例(7.3%)患者有穿刺点轻度疼痛,有1例(0.6%)患者出现发热,1例(0.6%)肝包膜下出血,1例(0.6%)出现胸闷。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肝病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肝穿刺具有一定的价值;肝穿刺术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安全性较高。

汪妮[5](20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断与评分诊断系统诊断的一致性,从而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估是否存在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情况,并探讨AIH评分诊断系统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中是否适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院的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597例,分别应用修正积分诊断系统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诊断,并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1、临床诊断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所做诊断一致的有50例,与简化诊断评分标准所做诊断一致的有9例。2、未查ALP、ANA/ASMA/AMA对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诊断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无明显影响(P>0.05);未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对于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诊断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有所影响(P<0.05);而未查Ig G、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诊断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有影响(P<0.05)。3、对比评分诊断为“确诊AIH”和“疑诊AIH”的患者其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诊断,发现无明显差异。4、假设AMA-M2与AMA的分值一样,发现在加入AMA-M2后,“有且仅有AMA-M2阳性”这组患者中有部分可以排除AIH。且在加入AMA-M2后,对于AIH的排除诊断的灵敏度,“有且仅有AMA-M2阳性”组与“有且仅有AMA阳性”组、“AMA和AMA-M2同时阳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AIH肝硬化的患者在评分诊断“确诊AIH”、“疑诊AIH”、“排除AIH”上,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AIH/PBC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在评分诊断“确诊AIH”、“疑诊AIH”、“排除AIH”上,于简化诊断评分标准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两种评分诊断系统所做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较低,表明AIH评分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较差,可能存在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的情况;2、未查ALP、Ig-G、ANA/ASMA/AMA、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对于评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有影响;3、对于评分诊断为“疑诊AIH”的患者不能完全依赖对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答来进行诊断;4、AMA-M2在评分诊断系统AIH的排除诊断方面具有意义;5、肝硬化对于AIH修正积分诊断系统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的诊断均有影响;修正积分诊断系统适用于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诊断,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不适用于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诊断。

黄正慧[6](2021)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以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界面性肝炎为特征的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自身免疫反应主要针对肝细胞,均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PBC和AIH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旦进入症状期及失代偿期就意味着生存期下降,如不经规范治疗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虽然熊去氧胆酸(UDCA)为国际公认的治疗PBC的药物,但对于对UDCA生物化学应答欠佳的患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对于PBC患者常见的乏力、瘙痒等症状,尚无疗效获得公认的西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为仅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AZA),但一部分患者或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是在药物减量、停用过程中再次出现病情加重,该治疗方案尚不能解决全部临床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传承了名老中医经验,近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治疗PBC和AIH的经验。本课题通过收集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治疗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疗效。研究目的:探讨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辨证及组方用药规律,总结辨证论治经验,以指导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北京中医医院His系统中筛选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医师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BC、AIH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地区、诊断、证型、病史、中药处方等资料,统计各证型频次、合并症情况等。分析性别、年龄等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原始中医证型进行规范,获得规范后证型,统计规范后证型证型频次,探索分析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与规范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所有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原始中药名称进行规范,统计数据库中各中药的频次、频率。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结果:(1)纳入305例PBC患者,其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40.0%)、肝郁脾虚证(32.1%)、肝胆湿热证(14.8%)、脾虚湿盛证(10.5%)、痰湿证(7.5%)、肝肾阴虚证(5.2%)(X2=1972.936,P<0.001)。提取治疗中药方剂249首,共计中药298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黄芪、麸炒白术、白芍、茵陈、黄芩、赤芍、茯苓、当归、丹参、郁金。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4.2%)、温(20.8%)、寒(19.2%)、平(19.1%)等,其五味以甘(48.2%)、苦(48.0%)、辛(34.8%)为主,主要归肝(50.8%)、脾(50.2%)、肺(39.9%)、胃(33.7%)、心(25.1%)、肾(23.6%)等经。关联分析显示化橘红-苦杏仁、黄芪-茯苓皮、黄芪-豨莶草、黄芪-大腹皮、化橘红-拳参、苦杏仁-化橘红-茵陈、黄芪-化橘红-茵陈、化橘红-苦杏仁-茵陈、化橘红-苦杏仁-黄芪、化橘红-苦杏仁-黄芩、化橘红-苦杏仁-麸炒白术、黄芪-化橘红-麸炒白术等为治疗PBC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PBC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化橘红、苦杏仁、生地黄、鳖甲胶、黄芪、茯苓皮、当归、白芍;②泽兰、白茅根、茵陈、赤芍、牡丹皮、黄芩;③郁金、金钱草、麸炒白术、茯苓、党参、砂仁、陈皮、丹参、炒酸枣仁。(2)纳入88例AIH患者,其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36.4%)、气虚血瘀证(31.8%)、肝胆湿热证(15.9%)、气滞血瘀证(13.6%)、肝肾阴虚证(8.0%)、脾虚湿盛证(6.8%)、痰浊阻滞证(5.7%)(X2=306.258,P<0.001)。提取治疗AIH的中药方剂67首,共计中药211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茵陈、赤芍、白芍、黄芩、麸炒白术、黄芪、白茅根、茯苓、丹参、金钱草。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5.0%)、寒(22.7%)、温(18.3%)、平(15.8%)等,其五味以苦(48.9%)、甘(47.8%)、辛(34.2%)为主,主要归肝(52.3%)、脾(48.9%)、肺(38.5%)、胃(37.4%)、心(25.4%)、肾(21.7%)等经。关联分析显示茵陈-赤芍、茵陈-牡丹皮、茵陈-牡丹皮、赤芍-白茅根、茵陈-白茅根、茵陈-麸炒白术-赤芍、麸炒白术-黄芩-茵陈、赤芍-黄芩-茵陈等为治疗AIH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AIH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茵陈、赤芍、黄芩、牡丹皮、白茅根、金钱草、薏苡仁、广藿香、垂盆草、泽兰、焦三仙、小蓟、泽泻;②白芍、黄芪、丹参、当归、桃仁、化橘红、麦冬、葛根、蒲公英、百合、生地黄炭、生地黄;③麸炒白术、茯苓、香附、陈皮、郁金、党参。结论:PBC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主要证型有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脾虚湿盛证、痰湿证、肝肾阴虚证。AIH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痰浊阻滞证。PBC与AIH的主要病机均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气虚、气滞致痰湿、瘀血内生,日久肝肾阴血耗伤,肝失所养。二者主要治法均为健脾益气、利湿退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阴柔肝、理气化痰等,治疗注重顾护脾胃与阴血、活血化痰。

卫博文[7](2021)在《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中药雷公藤中预测具有治疗肝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以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雷公藤甲素对小鼠AIH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及深度开发提供更多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基于TCMSP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雷公藤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PubMed和OMIM数据库中搜索疾病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提交至jvenn网站筛选二者共有靶点,经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s network),应用R软件绘制Degree值直方图。将共有靶点信息上传至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做可视化处理,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模型。选取雷公藤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Degree前5名的化合物和 PPI 网络中 Degree≥60 的靶点分子,用 PYMOL、AutoDockTools 和 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处理。动物实验:以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建立AIH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A模型组、雷公藤甲素治疗组(0.4mg/kg),每组10只,注射ConA 12h后,摘眼球取血检测并摘取肝脏,应用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Real-Time PCR和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网络药理学:(1)雷公藤和肝炎共有靶点网络构建结果:发现了雷公藤中5个高连接区化合物,依次为山柰酚、雷公藤甲素、β-谷甾醇、诺比列汀、豆甾醇;PPI网络中Degree≥60 的节点包括:AKT1、TNF、TP53、VEGFA、JUN、CXCL8、STAT3、PTGS2。(2)共有靶点富集分析结果:经KEGG富集分析,前20个关键信号通路涉及代谢、凋亡、炎症等相关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TNF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和 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3)分子对接结果:雷公藤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与肝炎关键靶点蛋白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共价键,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动物实验:(1)雷公藤甲素可显着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AIH。(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A模型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增加;经雷公藤甲素治疗后,ALT和AST较ConA模型组均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高。(3)肝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着色均匀、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肝细胞形态完好,未见明显异常变化;ConA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着色深,肝细胞排列紊乱、界限模糊,肝血窦充血,以肝细胞肿胀和少量坏死为主,局部区域出现炎性细胞浸润;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界限清晰,肝细胞肿胀和坏死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肝组织CD4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有少量细胞呈棕黄色阳性反应;ConA模型组则出现大量阳性反应细胞,多位于中央静脉周围和肝损伤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后阳性反应细胞明显减少(P<0.05)。(5)肝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检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小鼠肝组织中与炎性反应、CD4+T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nA模型组Th1,Th2和Th17型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雷公藤甲素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6)液相芯片技术在蛋白水平检测了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A模型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着增高(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论1.雷公藤对肝炎有潜在治疗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雷公藤甲素、β-谷甾醇、诺比列汀、豆甾醇,可能的机制与AKT1、CXCL8和PTGS2等靶点及PI3K-Akt、TNF、Toll等信号通路有关;2.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的小鼠AIH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3.雷公藤甲素发挥对AIH的治疗作用,其初步药理机制与抑制CD4+T细胞向肝脏募集,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谭绪[8](202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疾病活动、肝纤维化进展及预后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等。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PBC-AIH overlap syndrome,PBC-AIH OS)最为常见。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同时具有PBC、AIH两种不同疾病的生化、免疫学、病理表现特征。作为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PBC的典型病理表现为显着的胆管损伤,主要为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胆管缺失及慢性胆汁淤积造成肝硬化,其病理本质为肝内胆管的损伤。而AIH主要表现为肝实质的炎症,其病理本质为肝细胞损伤。重叠综合征是否会对肝脏炎症活动、肝纤维化进展速度、预后造成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分析:1、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与PBC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及评分分级情况;2、PBC-AIH重叠综合征及PBC患者治疗1年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疾病活动程度;3、使用APRI、FIB-4评估PBC-AIH重叠综合征及PBC患者肝纤维化进展速度差异;4、评估PBC-AIH重叠综合征及PBC患者UDCA治疗应答情况及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79例(PBC-AIH OS组),PBC患者97例(PB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PBC-AIH OS组、PBC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无创肝纤维化指标FIB-4、APRI。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计算PBC-AIH OS组、PBC组患者治疗1年及末次住院随访时APRI、FIB-4较基线变化情况及年变化情况。用巴塞罗那标准评估PBC-AIH OS组、PBC组患者生化缓解情况。比较PBC-AIHOS组、PBC组患者随访期间肝硬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 果]1、本研究共纳入PBC-AIH OS组患者79例(79/176;44.9%),其中男性6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57.43±9.44岁。PBC组患者97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89例,平均年龄58.30±10.45岁。PBC-AIH OS组、PBC组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分别为:乏力、黄疸、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至少25%患者无症状,因肝功能异常就诊;2、PBC-AIHOS组、PBC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时症状、Child分级、BMI、UDCA治疗量、病理学分期、免疫学指标(AMA-M2、GP210、SP100)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3、PBC-AIH OS组、PBC组患者在在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梗/脑梗无统计学差异,P>0.05;4、PBC-AIH OS组患者ALT、AST、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血小板显着高于P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BC-AIH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显着低于P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BC-AIH OS组、PBC组患者首次就诊时ALP、GGT、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PT、APTT、红细胞、白细胞、IgA、IgG、IgM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PBC-AIH OS 组、PBC 组患者首次就诊时 APRI、FIB-4;APRI、FIB-4评分及评分分级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6、PBC-AIH OS 组、PBC 组患者治疗 1 年后血清 ALP、GGT、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BC-AIH OS组、PBC组患者UDCA治疗1年后ALP、GGT、ALT、AST水平两组间无显着差异;7、PBC-AIH OS 组、PBC 组患者治疗 1 年后 APRI、FIB-4;APRI、FIB-4评分及评分分级;APRI变化、FIB-4变化;APRI、FIB-4分级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8、PBC-AIH OS 组、PBC 组患者末次随访时 APRI、FIB-4;APRI、FIB-4分级;APRI变化、FIB-4变化;APRI年变化、FIB-4年变化;APRI、FIB-4分级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9、PBC-AIH OS组、PBC组患者治疗1年后及末次随访时生化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10、PBC-AIH OS组、PBC组患者随访期间肝硬化及肝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 论]1、PBC-AIH重叠综合征在PBC患者中并不罕见,长期随访患者中44.9%为PBC-AIH重叠综合征。31%PBC患者病情会发展为PBC-AIH重叠综合征;当PBC患者出现血清ALT、AST升高时应注意筛查患者是否合并PBC-AIH重叠综合征;2、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与PBC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情况无差异;3、经过规范治疗后,PBC-AIH重叠综合征与PB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肝纤维化进展速度无差异;4、经过规范治疗,后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与PBC患者相比3年近期预后无差异。

李雪荣[9](20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和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147例AIH和PBC患者,其中AIH63例,PBC8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AIH与PBC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PBC患者更容易出现黄疸、纳差、腹胀及腹水等临床症状;AIH组与PBC组的肝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AIH组患者的肝酶升高的较为明显;PBC组的红细胞沉降速度明显快于AI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甲胎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较AIH患者更容易出现贫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较PBC更容易出现凝血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及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与PBC患者的ANA阳性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SMA和AMA及AMA2的阳性率在AIH和PBC患者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A+组和AMA-组PBC患者的血生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A阴性组的肝酶升高更加明显,肝功能损害更加严重,其红细胞沉降速度也较AMA阳性组更快。结论:AIH与PBC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在生物化学、血生化指标、血清抗体等方面各有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可能将对临床诊治提供很大的帮助。

高玮鞠[10](2021)在《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知网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及金实教授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两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分析,揭示近20年来各医家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特点,总结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色治验。方法:(1)收集CNKI中2000年-2020年运用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111诊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病机、治法、方药录入Medcase V5.0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总结近20年来中医医家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特点。(2)收集2000年01月-2021年02月期间金实教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江苏省省中医院名医堂、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例288诊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方药录入Medcase V5.0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总结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1)文献医案数据库中,共纳入患者43例111诊次,其中男性4例15诊次,女性39例96诊次,年龄集中在40-59岁,好发人群为中老年女性。(2)临床表现以乏力、纳谷不馨、胁痛多见;舌质以质红、质暗红出现频率较高,舌苔以苔薄白、苔薄黄多见;脉象以弦脉、细脉多见。(3)病机以湿热内蕴、肝脾不调、瘀血阻滞为主;治法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多见。(4)用药涉及补虚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等;药物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心、胃、胆经;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方:三物黄芩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2.回顾性研究结果:(1)金实教授临床医案数据库中,共纳入患者18例288诊次,其中男性4例72诊次,女性14例216诊次,年龄集中在40-59岁,好发人群为中老年女性。(2)西医次级诊断中出现最多的是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口干、眼干燥、胃脘痞闷多见;舌质以质红、质暗红多见,舌苔以苔薄微黄、苔薄白、苔薄黄腻多见;脉象以细脉,弦脉为主,且两者之和大于100%。(3)用药涉及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行气类等;药物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胆、胃、心、肾经;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方:小柴胡汤、茵芍二金汤、养肝降酶方、新加连苏饮,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结论:(1)病理因素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可知,大部分中医医家认为主要包括热、湿、瘀,金实教授认为病理因素包括湿、热、郁、瘀,强调郁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2)病位方面,大部分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肝,涉及脾、心、胃、胆,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胆、胃、心、肾,认为病至后期,影响及肾。(3)病理性质方面,大部分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虚,标实包括湿、热、瘀;金实教授认为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脾虚、肝肾阴虚,标实包括湿、热、郁、瘀。(4)治疗方面,大部分中医医家以补虚泻实为治则,补虚体现在疏肝健脾、益气养血,泻实体现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用药涉及补虚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药物;代表方剂有三物黄芩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等;金实教授以“流气和络”为治则,运用疏、清、化、运、养、利六法以流畅气机,和畅肝络;用药涉及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行气类,临床常用小柴胡汤加减、自拟方茵芍二金汤、养肝降酶方、新加连苏饮等。

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2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室指标
    1.4 肝组织学活检
    1.5 影像学特点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
    2.2 患者病程、合并症和并发症
        2.2.1 病程
        2.2.2 合并症
        2.2.3 并发症
    2.3 血清学指标
        2.3.1 生化指标
        2.3.2 血常规
        2.3.3 免疫学指标
        2.3.4 凝血功能
    2.4 影像学特点
    2.5 肝组织学表现
3 讨论

(2)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究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疗进展
        1 AIH的病因
        2 AIH的发病机制
        3 AIH的诊断标准
        3.1 实验室血清学检查
        3.2 肝脏组织学检查
        3.3 非侵入性检测
        3.4 诊断标准
        4 AIH的治疗方法与措施
        4.1 AIH的治疗目标及其适应症
        4.2 一线治疗措施
        4.3 二线治疗措施
        4.4 肝脏移植
        4.5 治疗终点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探讨
        1 AIH的中医病名探析
        2 AIH的病因病机
        2.1 湿热蕴结
        2.2 本虚标实,内外合邪
        3 AIH的中医辨证论治
        3.1 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3.2 补泻并用
        3.3 调和肝脾,滋补肝肾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范围及方法
        1.2 文献纳排标准
        1.3 中药名词规范化
        1.4 数据处理方式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频次统计结果
        2.3 中药属性统计
        2.4 聚类分析结果
        2.5 关联性分析结果
        2.6 复杂网络分析
    3 研究结论
    4 讨论
        4.1 中医证候频次统计分析
        4.2 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4.3 药物属性统计分析
        4.4 聚类分析结果分析
        4.5 关联性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
    1 研究方法
        1.1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靶点筛选
        1.2 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靶点预测
        1.3 构建核心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疾病网络
        1.4 核心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
        1.5 靶点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AIH的疾病靶点筛选
        2.2 核心药物组合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筛选
        2.3 核心药物组合-AIH的共同靶点筛选
        2.4 核心药物组合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的网络构建
        2.5 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网络的拓扑分析
        2.6 靶点功能与通路的富集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核心药组有效成分分析
        3.2 中药核心药组GO(BP)富集结果分析
        3.3 中药核心药组KEGG富集分析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3)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分组分析
    3.统计学方法
    4.技术路线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1.1 DILI组、AIH 组分别与DIAIH 组性别比较
        1.2 DILI组、AIH 组分别与DIAIH 组年龄及分层比较
    2.DIAIH 组、DILI组、AIH 组用药情况
    3.DIAIH 组、DILI组、AIH 组临床症状情况
    4.生化指标
        4.1 DIAIH组与DILI组生化指标比较
        4.2 DIAIH 组与AIH 组生化指标比较
    5.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标
        5.1 DIAIH组与DILI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标比较
        5.2 DIAIH 组与AIH 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标比较
    6.DIAIH 组、DILI组、AIH 组并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诊断的价值及肝穿刺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临床资料
        2.1 一般病史资料
        2.2 .影像学指标
        2.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肝穿刺的病理结果
    4.肝穿刺的并发症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患者临床资料汇总
    2.肝穿刺患者的资料
    3.肝穿刺的并发症
    4.相关生化指标的统计
    5.AILD的诊断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不同状态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6)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一线治疗
        1.2 二线治疗
        1.3 对症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综述二 AIH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标准治疗
        1.2 替代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BC患者的合并症
        3.3 PBC患者的病情分层
        3.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PBC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
        4.2 PBC患者的合并症
        4.3 PBC患者病情
        4.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PBC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研究二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合并症情况
        3.3 AIH患者病情分层
        3.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AIH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AIH与女性
        4.2 AIH患者的合并症
        4.3 AIH患者病情
        4.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AIH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ConA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1 ConA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特点
        2 ConA肝损伤模型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综述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现代医学对AIH的治疗
        6 中医对AIH的认识及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雷公藤治疗肝炎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实验二 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8)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疾病活动、肝纤维化进展及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生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室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各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比较
    2.2 各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生化指标比较
    2.3 各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常规、凝血、血沉及甲胎蛋白结果比较
    2.4 各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
    2.5 AMA阴性组和阳性组PBC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辨证分型及治疗
    2.现代医学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诊断进展
        2.4 治疗进展
    3.不足和问题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研究
    1.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
        2.2 医案信息预处理
        2.3 数据挖掘方法
    3.研究结果
        3.1 频数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结果
        3.3 方剂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4.讨论
        4.1 发病特点
        4.2 病机
        4.3 治则治法
        4.4 核心方药分析
第三部分 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回顾性研究
    1.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
        2.2 医案信息预处理
        2.3 数据挖掘方法
    3.研究结果
        3.1 频数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结果
        3.3 方剂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4.讨论
        4.1 发病特点
        4.2 病因病机
        4.3 治则治法
        4.4 核心方药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2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J]. 苏杞敏,王轶,陈慧婷,淦伟强. 热带医学杂志, 2021
  • [2]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究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规律[D]. 周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D]. 李变利.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诊断的价值及肝穿刺的安全性分析[D]. 蔡润生.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5]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D]. 汪妮.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D]. 黄正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D]. 卫博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8]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疾病活动、肝纤维化进展及预后评估[D]. 谭绪.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D]. 李雪荣.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10]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研究[D]. 高玮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