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做好自己

大学毕业生:做好自己

一、高校毕业生:为自己定好位(论文文献综述)

吴迪[1](2020)在《浅谈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研究》文中认为这几年,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多个领域和行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教育领域就是互联网大展身手的主要领域,在教育领域引入互联网本身对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就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校教育领域,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全面变革以及创新,因此本文就针对性的研究在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方面如何有效的借助互联网平台得以真正的实现,同时希望能够借此探讨出基于网络平台下的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的全新模式和方法。1网络平台引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刻变革

李尧利[2](2020)在《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国家、社会和大学生个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择业观是关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核心要素,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对于促进就业、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特质因素理论、职业动机理论、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对塔里木大学582名本科生开展实证调查,对25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了解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在择业认知、择业动机、择业期望、择业态度等四个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中的相异之处,探析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五个层面对影响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路径和对策。实证分析显示,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的择业观在学生的性别、家庭所在地(乡村或城镇)、生源地、家庭经济条件、个人身份(是否为党员或学生干部)、不同年级、来疆就读原因,所填志愿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的择业观整体状况较好,但部分学生的择业观与新疆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择业认知不够全面,择业动机中存在动机冲突,择业期望不够合理,择业态度不够积极等。针对以上问题,国家要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社会要增强社会保障力度,强化对用人单位与人才市场的约束与规范,加强舆论的监督;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家庭中家长需更新认知,改善教养方式;学生自身要提升综合素养。

石磊[3](2019)在《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受“双创”政策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备受各界支持。本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为主题,从行业内就业意向与创业意向两个层面展开调查研究,供给政策指引和时代需求。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相关研究做出梳理并总结,结合就业以及就业意向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参考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河北省三所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借助成熟量表归纳出影响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并做出描述性、相关性、差异性及回归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并形成研究结论。职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与行业内就业意向存在显着的正影响。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与创业意向存在显着的正影响。职业态度与创业意向存在显着的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会对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行业内就业意向和创业意向产生显着的预测作用,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了两个方面的结论:一是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行业内就业意向强烈,二是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创业意向较强烈。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聚焦的问题:第一,较高行业内就业意向与较高行业内人员流失产生矛盾。第二,较高创业意向与较低毕业后创业实施差异较大。第三,部分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缺失导致就业信心不足。第四,意向受环境影响强烈忽视职业匹配产生流失隐患。第五,基于良好就业形势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而非使命召唤。最后,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归因分析,并从国家政策、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个性发展等维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邹丽佳,秦洪庆,王乐昌[4](2018)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文中研究说明在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成为了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和高校在共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产生了焦虑与困惑、从众、功利与攀比、逃避与依赖、自卑与自负等多种就业心理问题。本论文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有关原因提出了改善这些心理问题的措施。

杨永林,张文茹,朱波,柴湛涵,黄立鹤,魏耀章,焦丹,余素青,张玉双,王霞,刘江,张慧玉,许环光,杨一铎,林克难,顾静[5](2018)在《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虽然蔡基刚已就外语教育规划提出洋洋洒洒的若干建议,但是本系列专家学者立足教学实践和时代需求,直抒胸臆,也从多视角探讨了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或聚焦综合英语类课程的不必要性,提出英语专业改革应该为真正的专业化而不是蔡基刚提及的工具化;或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特色,指出应加强专业教师、学生、国际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互动,以托起英语专业的"腰";英语专业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双管齐下,不仅着眼英语专业的出路问题,提出英语专业改革走学科型、通专融合型和复合交叉型道路,要适当扩展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的比例;教学团队还应形成"英语+专业"的模式,鼓励跨学科课程建设。有专家认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由于学科跨度太大,目前阶段还很难推广;而就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从事相关专业相关职业的现状,专家学者有自己的现实考量,认为语言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不是我国特例,也不能说明是语言专业人才培养的失败,且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不一定是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专注学科本位。

崔艳妮[6](2017)在《大学生就业管理研究 ——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等社会大环境影响,当前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任务异常艰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有利于高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人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从高校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管理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管理进行了研究论述。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管理概述。对大学生就业管理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依据:高校毕业生需求供给与供求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作了重点阐述。第二部分:简单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管理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前大学生就业管理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了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大学生就业管理现状。第三部分: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这部分先是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存在的5个问题:就业服务落实不到位;部门职责不清导致运行机制不通畅;就业指导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就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以及就业指导课程与医学专业贴合度不高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就业管理理念滞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学科建设不健全以及受地域条件的影响,缺乏区域竞争力。第四部分:提升大学生就业管理水平的对策。这个部分通过问题原因的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更新就业服务理念;加强对就业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学习型就业管理队伍;实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完善就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就业管理学科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对策。

叶诗婷[7](2017)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也随之增加。为确保职业院校学生毕业以后都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十分有必要。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处于快速发展期,而且它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挑战,如国家政策、办学质量、课程设置创新等方面,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问题,更成为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数量在逐年增加,近期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教育蓝皮书》称,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大关,继2016年大学生就业难之后,2017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而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自身的劣势,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会面临比其他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大的压力。职业指导在国际上都是通用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体系,通过职业指导可以促进人的职业生涯良好发展,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目标的确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职场,获得就业信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民办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意愿、内容、类型、时间、意识、动机、参与职业指导工作的热情以及对职业指导的了解程度等进行调研,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状、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成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解,为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其次对职业指导的概论以及理论进行总结,包括职业指导的含义、国内外职业指导的理论以及发展情况。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现状以及此类院校学生就业的特点进行总结,为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同时分析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认为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有导向性的作用、可以提供大学生就业信息并对大学生的能力训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实际学生职业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无法有效的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教育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根据调查了解到,教师以及学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没有意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在实际指导方面也存在很多不科学合理的地方,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暂扣不利。虽然教师对职业指导也有一定的期待,不过在具体指导中缺少个性化职业指导,校企合作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实际进行职业指导的方式过于单一,所开展的职业指导活动不合理,教师通过传统说教的方式进行指导,而且在职业指导方面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不利于达到职业指导所想要目的;在具体的职业指导内容方面,指导的内容局限性过大,指导以及服务的覆盖面太过狭窄,仅仅是粗略的进行就业指导,而且职业指导并未达到全员参与,这些都使职业指导的效果受到影响,无法有效地发挥预期的职业指导作用与效果。由于职业指导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问卷以及访谈的基础上,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存在上述几个问题,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希望可以促使职业指导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从提高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关注水平,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出发;并不断进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制度的完善,全面实现全员化职业指导;进行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进行预防性职业指导。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促使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使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以后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杨元妍[8](2017)在《生态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关涉教师的自我认知与教师作为生态主体,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下与学校和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专业发展和与他人之间发展,实现教师自我主体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回归,创建和谐的教师自组织关系,教师合作文化以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能有助于营造出和谐、稳定、平衡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一支适应高校发展的教师队伍。然而,从实践角度来看,目前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学术圈孤立导致专业知识超耐度失衡、生态承载力薄弱导致专业技能存在花盆效应以及道德层次不均导致师德境界参差不齐。因而,从生态视角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生态的系统联系观、竞争发展观和平衡共生观三个维度下探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师德境界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教师在开放的生境中互利共生、达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具有显着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运用生态平衡的理论研究教师与人、教师与环境、教师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秩序,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据法和案例分析法,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将教师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全面综合的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以共生和谐为目标,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价值,以积极培养教师内在素养和以提高教师全面发展为目标,由此建构有特色的,能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专业发展理论。论文认为,根据生态的系统性、整体性、平衡性、共生性、创新性、发展性等特点,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要素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师德境界置于系统联系、竞争发展、平衡共生三个观察维度来探讨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内涵。论文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环境中,如果有较大的生态位差异,则他们的竞争就会小;反之,则竞争程度则越大。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在生态竞争的环境中,越能保持住彼此的联系,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因子彼此能够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在整个学术系统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从而激发教师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力,对于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论文通过对5所院校20名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竞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专业发展的外动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就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要素来说,彼此之间互相作用并能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功能、结构和条件达到完善的目的,也是能保证在内外部环境作用下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作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正负动力的演变、动力盈亏的联动以及动力增减的变异等运作规律。论文通过对5所院校6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平衡共生是教师专业生态发展的目标诉求,在教育外部环境、教育系统的内部环境各方面都处在一个彼此互相交织的网络之中,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物质以及能量的支持,这需要充分有效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打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从而实现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外延价值和以自我需要满足完善生命内涵的内生价值的平衡,实现教师与学校、与社会共赢、共存和共荣的目的。论文探讨了高校教师专业生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以开展专业对话促进专业知识提升、以找寻职业价值感促进职业伦理提升和以构筑生态自我促进师德境界提升三方面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生态发展的三要素观点,构建了以“三三四”为模型的评价体系,即从社会、高校和教师个人为角度的静态模型、以系统联系、竞争发展、平衡共生为指标的动态三元评价模型和利用平衡记分卡创建的四维评价模型。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从“系统联系观、竞争发展观和平衡共生观”三个观测点出发,探讨生态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2.构建了高校教师专业生态发展的“三三四”评价模型。即从社会、高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以系统联系、竞争发展、平衡共生为指标的动态三元评价模型和用平衡记分卡实现的四维评价模型。

赵璞[9](2015)在《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 ——以上海DJ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1999年以来各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组织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使得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冷热不均”现象严重,—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而另—方面则是用人单位出现“招工难”,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探索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并追求教育类型的合理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很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与传统高校所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最大的区别就是其鲜明的“应用性”。本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选择“就业能力”作为研究主题,并以“应用型本科”作为研究对象,对涉及到就业难问题的两个主体——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需求,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根据研究结果,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能力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本研究的意义,并系统地对研究所涉及到的概念进行文献综述,包括能力、就业能力等,从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就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和研究历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在确定了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研究框架进行了设计,说明了本研究所用的方法,此外申明了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三、四章为本研究的调查分析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大学生、用人单位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第四章对前两章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为对策建议部分。从研究结论出发,有针对性的从大学生个人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两个角度提出建议。第六章是反思和展望部分。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本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陈素香[10](2015)在《柬埔寨高等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柬埔寨是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西南方,西北部与泰国为邻,西南濒临暹罗湾,东部和东南部与越南被越南包围,北部与老挝交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柬埔寨的高等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仍相当滞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到80年代才得以恢复。在近10年来,柬埔寨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以及国际社会援助,其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柬埔寨政府为国家的教育发展实施了若干规范性改革措施,以指导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走向更加规范的管理,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为国家的需要所服务。近些年来,随着柬埔寨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就业为民生之本,是一个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在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众多因素中,本文旨在从高校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学质量相关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给毕业生就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提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以达到解决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于柬埔寨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对进一步促进柬埔寨高校发展,提高其教学质量并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指出了问题与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柬埔寨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思路与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的历史回顾了教学质量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的内涵,并且从毕业生知识和毕业生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社会职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第三部分为柬埔寨高等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现状。从柬埔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走向新世纪的柬埔寨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及发展三个方面叙述了柬埔寨高等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然后,从教学效果、教师的学历经验、教师教学、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等六个方面调查了教学质量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第四部分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教师、生源、课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就业,重点分析了教师的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创新与发展的思路。第六部分,针对柬埔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二、高校毕业生:为自己定好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毕业生:为自己定好位(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平台引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刻变革
    1.1 基于网络平台,高校就业信息内涵得到丰富
    1.2 基于网络的高校就业信息外延更加宽泛
        1.2.1 就业市场信息
        1.2.2 培养对象信息
2 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存在的问题
3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精准就业工作新模式
    3.1 把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3.2 找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着力点,挖掘新资源创新价值
    3.3 丰富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内容,深入开展技术研发
4 总结

(2)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职业
        2.1.2 择业观
        2.1.3 内地生源大学生
    2.2 理论基础
        2.2.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
        2.2.2 职业动机理论
        2.2.3 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
    2.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研究思路
    2.4 创新之处
        2.4.1 研究对象和区域的拓展
        2.4.2 研究视角的创新
    2.5 样本分析
3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与问题
    3.1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情况
        3.1.1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认知的基本情况
        3.1.2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动机的基本情况
        3.1.3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期望的基本情况
        3.1.4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态度的基本情况
    3.2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3.2.1 择业认知不够全面
        3.2.2 择业动机存在冲突
        3.2.3 择业期望不够合理
        3.2.4 择业态度不够积极
4 影响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
    4.1 国家层面
        4.1.1 国家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4.1.2 区域文化与民族特征的影响
    4.2 社会层面
        4.2.1 市场供求方面的影响
        4.2.2 社会舆论的影响
        4.2.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环境的影响
    4.3 学校层面
        4.3.1 学校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影响
        4.3.2 学校声誉方面的影响
        4.3.3 教师以及校友、同学的影响
    4.4 家庭层面
        4.4.1 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4.4.2 家庭文化观念、教养和认知方面的影响
    4.5 个人层面
        4.5.1 学生认知程度的影响
        4.5.2 学生自身条件及能力素养差异方面的影响
5 改进和完善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对策建议
    5.1 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5.1.1 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5.1.2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5.2 努力增强社会在提供保障、规范市场、舆论导向中的力度
        5.2.1 增强社会的保障力度
        5.2.2 强化对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约束与规范
        5.2.3 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5.3 充分发挥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5.3.1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5.3.2 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5.3.3 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5.4 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5.4.1 更新家长认知
        5.4.2 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5.5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5.5.1 提升自身的择业认知
        5.5.2 端正自身的择业动机
        5.5.3 合理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
        5.5.4 保持积极的择业态度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附录 C:被访者信息
致谢

(3)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高职毕业生
        1.2.2 就业意向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计划行为理论
        1.4.2 人力资本论
        1.4.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4.4 爱育论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文献综述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6.3 研究述评
第二章 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2.1 研究设计
        2.1.1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2.1.2 信度与效度分析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2.1 样本选择
        2.2.2 数据来源
第三章 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3.1.1 问卷总体的描述性分析
        3.1.2 职业态度的描述性分析
        3.1.3 主观规范的描述性分析
        3.1.4 知觉行为控制的描述性分析
        3.1.5 行业内就业意向的描述性分析
        3.1.6 创业意向的描述性分析
    3.2 相关性分析
    3.3 回归分析
        3.3.1 预测变量和行业内就业意向之间的回归分析
        3.3.2 预测变量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回归分析
    3.4 差异分析
        3.4.1 各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3.4.2 各变量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3.4.3 各变量在父母职业上的差异分析
        3.4.4 各变量在宿命职业上的差异分析
        3.4.5 各变量在是否参加过实习上的差异分析
        3.4.6 各变量在就业选择上的差异分析
    3.5 分析结果
第四章 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4.1 现状存在问题
        4.1.1 较高行业内就业意向与较高行业内人员流失产生矛盾
        4.1.2 较高创业意向与较低毕业后创业实施差异较大
        4.1.3 部分同学职业发展目标缺失导致就业信心不足
        4.1.4 意向受环境影响强烈忽视职业匹配产生流失隐患
        4.1.5 基于良好的就业形势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而非使命召唤
    4.2 归因分析
        4.2.1 学前教育行业从业者就业质量相对较低
        4.2.2 幼儿教师社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4.2.3 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创业能力不足
        4.2.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4.2.5 关于学生职业匹配的指导机制尚不完善
        4.2.6 学校关于学生使命感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章 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良性引导的对策与建议
    5.1 政府方面
        5.1.1 加大学前教育机构扶植力度以提升行业内从业者就业质量
        5.1.2 加强正向宣传和政策引导以提升行业内从业者社会地位
    5.2 家庭方面
        5.2.1 加强与学校沟通以达到家校合力共促学生发展
        5.2.2 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客观引导并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5.3 基于学校视角
        5.3.1 树立学生爱育观念以提升学生教育使命感
        5.3.2 建立行业调查分析机制为学生就业把好关和定好位
        5.3.3 建立大数据应用机制赋能学生职业匹配
        5.3.4 以平台思维实现资源整合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5.3.5 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5.4 基于学生个体视角
        5.4.1 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5.4.2 做好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以强化目标意识
        5.4.3 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形成行业认知以优化职业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析高校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 焦虑与困惑心理严重
    (二) 从众心理明显
    (三) 功利与攀比心理影响就业选择
    (四) 逃避与依赖心理严重
    (五) 自卑与自负心理
二、分析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心理的原因
    (一) 社会原因
    (二) 高校原因
    (三) 家庭原因
    (四) 个人原因
三、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措施
    (一) 社会层面
    (二) 高校层面
    (三) 家庭层面
    (四) 个人层面
四、结语

(5)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改革开放40年, 英语专业怎么办?
论综合英语类课程的不必要性
英语专业如何挺直腰?———以民航英语为例
英语专业转型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通专融合为导向的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之路:同济大学英语系的创新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 “老工科”高校英语专业的转型与发展路在何方?
涉外法商方向英语专业及学科建设
英语专业的改革出路在于大类招生
也议“英语专业病得不轻”
把握国情, 放眼世界, 搞好本科英语专业建设
英语专业是否符合国家和社会所需?
外文学院的“半吊子”现象
应找准英语专业的病根再开药方
关键还是要先学好常用英语
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是否是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6)大学生就业管理研究 ——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管理概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大学生
        1.1.2 就业管理
        1.1.3 大学生就业管理
    1.2 大学生就业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1.2.1 高校毕业生需求供给与供求匹配理论
        1.2.2 人职匹配理论
        1.2.3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2.4 绩效管理理论
第二章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大学生就业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大学生就业管理的历史沿革
        2.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管理
        2.1.2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的大学生就业管理
        2.1.3 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阶段的大学生就业管理
        2.1.4 当前大学生就业管理的内容
    2.2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大学生就业管理基本情况
        2.2.1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简介
        2.2.2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
        2.2.3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业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第三章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1 就业服务不到位
        3.1.2 就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3.1.3 就业指导模式单一
        3.1.4 就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3.1.5 就业指导课程与医学专业贴合度不高
    3.2 原因分析
        3.2.1 就业管理理念滞后
        3.2.2 就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3.2.3 地域条件制约生源竞争力
        3.2.4 就业指导专业型人才短缺
        3.2.5 就业管理学科建设不健全
第四章 提升大学生就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4.1 提升服务理念,加强制度建设
        4.1.1 更新就业服务理念
        4.1.2 完善就业管理制度
    4.2 建立学习型就业管理队伍
        4.2.1 优化就业管理工作人员结构
        4.2.2 加强就业管理人员培训
    4.3 实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4.3.1 就业指导全程化
        4.3.2 就业指导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4.3.3 加强创业教育
    4.4 完善就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
        4.4.1 丰富就业管理信息网络内容
        4.4.2 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
        4.4.3 提高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利用率
    4.5 健全就业管理学科建设
        4.5.1 深入推进就业管理理论研究
        4.5.2 完善就业管理课程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职业指导需要解决相关问题
        2. 社会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期望
        3. 现有的研究较少对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二) 研究意义
        1. 为民办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2. 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给予指引
    (三) 研究综述
        1. 国外职业指导理论及发展趋势
        2. 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建立及发展
    (四) 基本概念界定
        1. 民办高职院校
        2. 职业指导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问卷调查法
一、职业指导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 职业指导在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有导向作用
    (二) 职业指导在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有信息提供作用
    (三) 职业指导在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有能力训练作用
    (四) 职业指导在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 职业指导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和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
        2. 职业指导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职业指导有助于培养人才和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提升与改革
        4. 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促进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
    (一) 民办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的特点
        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2. 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二) 民办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
        1. 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内容
        2. 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队伍的人员配置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重视程度不够和教育管理者的知识水平有限
        1. 教师对职业指导教育的认识情况
        2. 学校对职业指导的关注程度
        3. 教师对职业指导的期待
        4. 缺少个性化职业指导
        5. 缺少校企合作
    (二) 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形式过于单一化
        1. 职业指导活动开展不合理
        2. 教师应用传统说教的方式进行指导
        3. 教师职业指导创新意识不强
    (三) 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内容存在局限性
        1. 只是粗略进行就业指导
        2. 职业指导未能全员参加
四、完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的策略研究
    (一) 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关注度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 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2. 注重个性化职业指导
        3. 加强学生的职业性技能培养
    (二)完善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制度
        1. 坚持联合办学模式
        2. 优化专业设置——开设职业指导教育专业课
        3. 改善传统办学模式
        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三)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1. 坚持群体性的因材施教模式
        2. 改善高职学生的管理制度
        3. 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8)生态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1.1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理论上的创新
        1.1.2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实践上的完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
        1.3.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研究
        1.3.3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特征的研究
        1.3.4 关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因子的研究
        1.3.5 文献评价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数据分析法
        1.4.4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6.1 研究的重点
        1.6.2 研究的难点
        1.6.3 研究的创新点
2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教育生态
        2.1.2 教师专业发展
        2.1.3 生态平衡
    2.2 理论基础
        2.2.1 理论背景
        2.2.2 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2.2.3 总结
3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失衡的主要表现
    3.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评价维度
        3.1.1 系统联系的维度
        3.1.2 竞争发展的维度
        3.1.3 平衡共生的维度
        3.1.4 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3.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失衡”现状
        3.2.1 学术圈孤立导致专业知识超耐度失衡
        3.2.2 生态承载力薄弱导致专业技能花盆效应
        3.2.3 道德层次不均导致师德境界参差不齐
4 生态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4.1 系统联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
        4.1.1 专业知识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机理
        4.1.2 专业技能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机理
        4.1.3 师德境界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机理
        4.1.4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三要素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4.1.5 系统联系观下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基本特征
        4.1.6 环境变量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调节效应
        4.1.7 系统联系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位模型建构
    4.2 竞争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4.2.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发展
        4.2.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外动力:竞争
        4.2.3 专业发展三要素在竞争动力机制下的运作手段
        4.2.4 教师专业发展三要素的动力机制的特征
    4.3 平衡共生: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诉求
        4.3.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规约
        4.3.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诉求的价值取向
        4.3.3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诉求的实现方式
    4.4 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三三四”模型
        4.4.1 以社会、高校和教师为评价方的静态模型
        4.4.2 以三个维度为指标的动态评价模型
        4.4.3 以平衡记分卡为工具的四维评价模型
5 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5.1 开展专业对话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
        5.1.1 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5.1.2 改善发展评价方式,推动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5.1.3 引进合作共赢理念,突破教师专业发展孤立感
    5.2 以找寻职业价值感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
        5.2.1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圈,推进各类生态环境联系
        5.2.2 激发教师生态职业意识,找寻教师自我价值感
        5.2.3 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氛围,激发内在驱动力
    5.3 以构筑生态自我促进师德境界的提升
        5.3.1 明确高校教师角色涵义,推进教师建立生态自我
        5.3.2 改变道德参差不齐现状,打造全方位的职业形象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研究的局限
    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调查问卷
附件二:访谈问卷
附件三: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 ——以上海DJ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能力的概念与结构
        二、就业能力的概念和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的编制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问卷的编制与预测
        三、正式问卷的样本选择与发放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情况总体分析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及各层面的相关情形
        三、大学生对学校教学的反馈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仍需提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各层面分布不均
第三章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调查
    第一节 用人单位需求调查设计
        一、用人单位问卷设计
        二、用人单位访谈提纲设计
    第二节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二、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
        一、对就业能力的评价存在差异
        二、具体能力方面不匹配
    第二节 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二、学校教学存在不足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对大学生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自我定位
        二、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夯实基础能力
        三、丰富实践经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第二节 对学校的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
        二、优化培养过程
        三、健全指导机制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大学生问卷
    附录二 用人单位问卷
    附录三 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后记

(10)柬埔寨高等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关于教学质量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综述
    第一节 教学质量理论
        一、教学质量的含义
        二、教学质量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人力资源理论
        一、人力资源理论的内涵
        二、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柬埔寨高等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现状
    第一节 柬埔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走向新世纪的柬埔寨高等教育改革
        一、改革和创新高教管理体制
        二、大力提高高教质量
        三、开源节流,推进多元化财政改革
    第三节 新世纪柬埔寨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及发展
    第四节 教学质量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职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高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三、大学生就业与教学质量提高的互促作用
        四、社会职业对毕业生知识的要求
        五、社会职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第五节 教学质量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调查
第四章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教师教学态度
        二、教师教学目标
        三、教师教学学术水平
        四、教师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 生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生源质量
        二、生源数量
    第三节 课程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课程的定义
        二、课程的分类
        三、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四、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分析
第五章 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
        一、调整课程结构和学院设置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
    第二节 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有效性
        三、提高师德水平,重视教学态度的影响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重视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节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目的
        二、制定合理的专业计划和课时安排
    第五节 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学
        一、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二、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校毕业生:为自己定好位(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研究[J]. 吴迪. 知识文库, 2020(13)
  • [2]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D]. 李尧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3]学前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研究[D]. 石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08)
  • [4]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J]. 邹丽佳,秦洪庆,王乐昌. 青年与社会, 2018(36)
  • [5]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J]. 杨永林,张文茹,朱波,柴湛涵,黄立鹤,魏耀章,焦丹,余素青,张玉双,王霞,刘江,张慧玉,许环光,杨一铎,林克难,顾静. 当代外语研究, 2018(06)
  • [6]大学生就业管理研究 ——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D]. 崔艳妮. 山西大学, 2017(03)
  • [7]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策略研究[D]. 叶诗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1)
  • [8]生态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杨元妍. 武汉大学, 2017(06)
  • [9]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 ——以上海DJ学院为例[D]. 赵璞.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10]柬埔寨高等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 陈素香. 广西民族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大学毕业生:做好自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