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邮政简易保险

日本邮政简易保险

一、日本邮政简易保险(论文文献综述)

齐立云,门贺[1](2021)在《浅析日本邮政简易保险》文中提出日本邮政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邮政企业,这主要依赖于其庞大的保险收入。本文介绍了日本邮政简易人寿保险的发展历程、公司定位、产品以及其对日本邮政集团的贡献,并对其成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孙家丰[2](2020)在《“包裹里的税收”:近代邮包税研究(1903-1931)》文中指出中国的邮递系统源远流长,当周之时,即有官邮,号为“邮置”,步传、马传递送简书。此后历代封建王朝为加强统治起见,对于邮驿通信都十分重视。在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专门服务于民间的通信机构——民信局,它寄递邮件、包裹、汇兑,以商业行庄为主要服务对象,收费也相对低廉,对于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邮递,都无法适应近代以来中国商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内外的发展需求。因对外条约的承诺,由海关兼办的邮政,成为近代中国邮政制度的滥觞。海关创设的邮政在全国渐次推广,但是由于邮政包裹运输的特性——邮政局中所寄送的物件往往是小量的贵重品或奢侈品等,所以在普通税关中每易漏税,严重损害了地方厘金局卡的利益,双方之间矛盾日益加剧。赫德领导的海关,为了避免因与地方势力冲突导致海关对邮政的掌控而减弱,主动制定了包裹税条例,来对海关和地方厘金局卡的权益进行划分。民国肇建之后,各省的邮包业务越加发达,邮包税也成为各省关注的焦点。以甘肃邮包税创设为契机,邮包税开始逐渐在全国不少省份内推广。但是由于此时中央政府并没有统一的制度安排,各省的邮包税设计各行其是。北洋后期,一些省份开始和海关进行谈判,将海关代征的邮包厘金权力收回,设局自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作为“厘金变相”的邮包税本应成为裁厘的对象,但是由于财政的需求,竟然摇身一变划出厘金范畴,成为一种“良好之新税”,并收归财政部,在全国推广开来。直到1930年,由于交通部、各商业团体、各邮务公会的极力提议,再加上国民政府创建统税作为弥补厘金裁撤后的损失以及关税自主后税率的提升,关税收入的极大增加,自1931年1月1日起,厘金制度才被明令裁撤,邮包税也因重新划入厘金范畴,终被加以取缔。邮包税制度变迁的背后,是复杂社会关系的交织与互动,这种互动经常以博弈和妥协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管是邮包税推广全国时期,邮包税与产销税、认捐包括二五内地税之间的冲突,还是邮包税被明令裁撤后,西南、西北各省对于中央政令的消极抵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既有中央与地方利益上的纠葛和权限的划分,也有因共同目标——“剿匪”而作出的妥协退让。

赵强[3](2019)在《邮政简史(连载十四) 邮政划拨与邮政保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7世纪末,以《鲁滨逊漂流记》名世的英国作家、商人笛福在他的《论开发》小册子里,构想了大笔资金的转移和便捷的异地存取,还憧憬了一把国家养老金计划。很荣幸,笛福的这些愿景日后是由邮政划拨和邮政人寿保险来实现的。奥地利邮政发明划拨"划拨"是沿袭于民国年间的邮政术语,源出日文"振替"(转账结算),是兼具汇划性质的

张格[4](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刘籽艺[5](2017)在《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研究(1939-1945)》文中指出抗战时期,随着大量金融机构的撤退,中国金融中心逐步由上海迁往重庆。但目前学术界,对有关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金融业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其中尤其忽视对部分金融组织分支机构的关注。本文以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掌握史料,意图对重庆分局在抗战时期的机构组织、各方关系、人事管理、人才培养及相关业务等情况进行探讨,以期能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于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系由战时撤退至大后方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南京分局驻渝办事处改组而成。该局从1939年1月成立至1949年11月底被接管,共经营约12年。通过内置总务、营业、会计、出纳、保险五股,外设办事处、分理处,逐步发展,将战时重庆分局由一等升至为特等。运营过程中,重庆分局不仅是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分支机构,又是下辖各办事处、分理处、营业组的领导机构,其通过与上下级、东川邮政管理局及各地兄弟分局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将重庆分局地位进一步突显。工作中,重庆分局合理配置局内及分支机构人员,落实相关职责,制定员工考核及奖惩制度,实行人性关怀、人才培养。战时其业务以简易人寿保险为特色,还包括办理当地储金、汇兑及经储汇局核准的投资、放款、贴现等代理业务。战时重庆分局作为国民政府金融机构“四行二局”重要成员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分支,其设立,虽最初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进而充实国民政府财政,但该局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储金、汇兑、贴现等业务的开展,不仅有效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金融需求,还帮扶了大后方多家企业、工厂渡过战时难关。其中以简易人寿保险业务的办理最着成效,不仅有效地消除了人们对战争的忧虑,得以安心从事生产,更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战时大后方的“经济稳定器”。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以“人言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为经营理念,依靠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四行二局”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重庆分局的最终停业,既是国民政府各项金融政策和通货膨胀作用的结果,也有其经营管理不当的原因。但总的来说,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仍具有重要的战时地位。首先,其拓展业务,广设分局,厚植了大后方的经济基础。其次,通过各地分支机构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大后方金融,促进了大后方社会的安定团结,对战时大后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贡献了力量。最后,其有效利用各地分支机构积极开展业务,由中心到边缘、由城市到农村,进一步完善了大后方金融网点的建设。

周建军[6](2016)在《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大,改革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但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中日两国的邮政业市场化同样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这既表明其中充满了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也表明邮政业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别是中日两国的邮政业既要办理邮政快递业务,还要办理储蓄和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其他国家的邮政业市场化相比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其取得的成效及仍旧面临的问题会给中国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采用如下两个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进行重点研究的同时,在其国际动因部分对欧美国家及澳大利亚邮政业市场化的进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力图通过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更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2)演绎归纳方法。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进行简要梳理,从中归纳总结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动因、路径、成效等进行比较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进而归纳总结出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几点启示。本文除了绪论之外,还包括如下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2章为相关理论综述。本章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一梳理并阐述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第3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和特点。本章对日本政府自21世纪初开始推行的邮政“三事业”即邮政、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的民营化改革从纵向做了梳理,并从中总结出两大特点,一是日本战后力度最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二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改革;第4章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国际和国内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第5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民党政权的强力推动,二是邮政业自身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市场化实践;第6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日本邮政3公司上市,由此前的政府全额控股转变为持有大部分股份,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国内外新股东,邮政业市场化迎来了新阶段。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为了提高效益,推出了诸多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面对诸多难以解决的课题;第7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尽管近年来中国邮政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无疑会给中国邮政业市场化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如下三点启示:(1)对于邮政这样的公用事业,如何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成为摆在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2)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推进邮政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另一大难题。特别是像日本和中国这样集邮政、储蓄、保险三业务于邮政集团一身的国家,如何做到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构筑一道“防火墙”,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为广大国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期邮政业市场化被搁浅,最大的原因即在于此。对于公用事业股份面向全球上市应该慎之又慎;(3)上市不但没能解决长期困扰日本邮政的诸多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如何在保证集团的凝聚力的同时,又能保证3家公司各自大股东的利益,这是日本邮政集团母子3家公司同时上市面临的难题;公司上市之后必然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2家金融公司每年支付给日本邮便的巨额业务委托手续费必然会成为大股东关注的焦点;如何尽快提高收益能力,仍然是摆在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面前的最大挑战。尽管当初对于邮政市场化特别是邮政集团3家公司同时上市,日本国内持支持意见的只占少数,但上市已经成为事实,日本政府和邮政集团应该以此为契机,构建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的新经营模式,在获得广大国民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实现邮政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对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如下三点政策建议:(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坚持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协同发展;(3)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力图做到如下两点创新:第一,目前国内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系统性研究,所以,本选题在资料整理、观点归纳、研究视角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搜集、整理有关日本邮政业市场化改革的最新资料,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与现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出现的问题及教训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第二,力争为邮政业市场化找到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简单梳理和归纳,并对这些理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做了尝试性阐述。

杨栋梁[7](2015)在《釜底抽薪: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的深层动因》文中指出基于对战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并为应对战后资金、技术供给不足等短缺经济的约束,以国营邮政部门提供的庞大资金为基础构建的战后护航体制,曾在战后日本经济赶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发生逆转,护航体制高成本、低效率、束缚市场活力发挥的弊端尽显,体制改革成为必然。邮政民营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平成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深远意义在于釜底抽薪,彻底切断政府干预国民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使护航体制失去本源性依凭。

刘轩[8](2015)在《搁浅的改革:日本邮政民营化的政治博弈与制度安排》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战后日本最受争议的改革之一,邮政民营化搅动了整个日本社会,并直接导致了2005年的国会解散和"全民公决式"大选。赢得超级人气支持的小泉政府,虽然强势启动了邮政民营化改革,但邮政民营化法体制下的制度安排,却直接延缓了邮政民营化进程,导致了日本邮政的治理困境,影响了邮政民营化的现实效果,并使轰轰烈烈开启的邮政民营化在政治博弈中被迫搁浅。

伍操[9](2011)在《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指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深远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全国性民族战争,在战争中,国民政府依法实施金融统制,集全国金融之力以支持抗战,成为确保战争军需,夯实抗战基础的基本保障。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紧急金融法律制度,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而又灵活方便的国家统制金融体制,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战时金融统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二是战时金融统制的领域性专门法律;三是临时性、执行性的战时金融统制的条令、条例和制度等规定。以上各类立法的相互协调、完整配套,全面而有效的调动了国统区财力和物力支援抗战,同时又因时而动、因地制宜,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了战时金融统制能够持续、稳定、有效的推进。这个相对健全、统一、高效(相对近代中国法制而言是健全、统一、高效的,但较同时期的西方法制却仍显稚嫩)的战时金融法律制度,为金融动员准备与实施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保证,使战时国民政府能组织实施高效的金融动员和保障,支撑长达八年的抗战,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通过影响国统区经济而影响到战争的整个进程和结局。连作为敌人的日本人也坦言:中国抗战能够长期坚持,金融巩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从法律制定和运行的角度来看,抗战时期战时金融法律的制度变迁史同时也为现实中国法治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教科书意义的历史范本,其成败得失能够为现实中国完善紧急状态立法和推进金融制度现代化提供极具意义的启示。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关于该论题的系统性研究与论述,在我国的法学领域尚属空白。而本文研究的旨趣则在于通过对战时国民政府金融立法的考辩,揭示战时金融法制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引经验和教训为鉴,以为当世之借鉴。基于以上目的而进行的本文研究,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史贵言实,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还原战时金融立法实践之原貌。通过对战时金融机构统制、银行业统制和非银行业统制(包括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基本制度的深入研究,还原“中日两国虽然远离战场血肉厮杀,但同样充斥刀光剑影的经济领域的斗争”的基本史实。古人云,“治史如断狱”,而法律史学作为法学与史学的交叉学科,对法律历史现象的重大断语,应当客观理性,力求有相应的史实和史料依据,故笔者寄望于本文并非简单重复已有的结论或随意褒贬、剪裁历史,然百密或有一疏,如有如史实不符者,仍望诸师友有以教我。立论公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客观评价战时金融法律制度之利弊。从立法技术上看,抗战时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管理立法基本完备,涵盖抗战之特殊时期国统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战备之所需,也确实起到支持八年抗战、最终取得战争全面胜利的积极作用。同时,笔者也无意避讳战时金融法律制度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欲借丰富的史料,从法律文本本身、法律价值选择、法律功能发挥三个角度,论述战时金融法律制度的诸多缺陷,揭露制度之弊。经世致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分析抗战时期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供应——需求”及其均衡方式,衡量战时金融法律制度对国统区经济、政治目标反哺的实现情况,总结战争背景下金融法律制度的成因与变迁,从而窥探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规律。通过笔者对战时金融制度史进行理性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刺探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金融立法的利弊,而且能总结经验,用被实践证明了的合理规律形成科学的方法论,这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紧急状态立法与金融立法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或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围绕战时金融法律制度这一极具价值的论题,为实现笔者寄以重望的以上目的,本文在广泛收集和整理战时金融制度的史料的基础上,以法学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跨学科研究法(交叉研究法)、功能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战时金融制度变迁这一历史课题做一些初涉性的研究。笔者以为,作为法学领域一个极具开创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其一,弥补紧急状态立法研究之不足。人类社会是在平时状态与紧急状态的不断交织更迭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国家虽然可以尽量预防,但绝不可能完全避免紧急状态的发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古人云,“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法律应当也必须为所有可能发生的社会现象提供规范性的解决方案,但实行紧急状态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伤害都会很大,是不得已采取的断然措施。这就需要法学界提前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紧急状态的发生,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常态”法律制度研究较多,对“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思考不足。而战争状态作为一种最典型的紧急状态,战争状态下的法律运行规律应该是法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进行的战时金融立法与实践,正为本文开展这种创新性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其二,弥补近代制度史研究之不足。以前学界对近代法制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宪政、刑民制度的研究,对经济制度史,尤其是金融制度史的研究稍显不足。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战时金融法律制度,是国民政府出于支持持久抗战之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干预经济金融活动的一项重要的立法实践,对于如此重要的研究领域,法学界却鲜有涉及。半个多世纪来,仅有经济史学界出版少量资料汇编性和史实介绍性的书籍,而且其中从法律角度研究这段历史制度的着作尚付阙如。据本人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我国法律史学界对相关制度的专门研究基本是空白。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抗战金融法律制度,可以弥补中国近代法史和部门法制史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结构基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研究三段论逻辑,首先介绍战时金融法律制度的立法背景、基本演进轨迹与基本特征,继而具体分析具体统制制度的文本与实践效果,最后在对整个制度进行辩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探求历史存在制度之现实启示。全文总共十二章,基于三段论的研究逻辑,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为战时金融法律制度总论,介绍该制度的深刻历史背景和法律继承性特征,简要描述了立法传承与历史动因,并在纵向时间维度简要研究战时各阶段的金融制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其法律关系构成与法律特征。第三至十章为战时金融法律制度分论,从横向业务维度划分为金融组织管理制度和金融业务制度:金融组织管理制度主要对战时金融机构内迁制度、战时金融决策协调机制的完善和中央银行制度完善;金融业务制度涉及货币、贴放、汇兑、储蓄、金银、保险、证券、票据法等几个方面,列举式介绍战时金融法律制度的各项具体规定,必要之处也对相应制度进行简单评价。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为战时金融法律制度评价与启示,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时期金融制度立法与实践活动进行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制度的得失,继而从现实紧急状态立法与金融立法两个维度提出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杨巍[10](2010)在《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邮政自1995年以来开展了兼业代理保险业务,这是中国邮政涉足保险行业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协议合作为主。2002年,中国邮政在全国多个省份范围内成立了专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产品专业代理活动,这相对于兼业代理模式在保险行业更加前进了一步。2006年,中国邮政与法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各自出资50%成立了中法人寿保险公司,这在组织形式和层次上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又有了新的突破。2009年,中国邮政全资成立了自己的保险公司——中邮人寿保险公司。2010年,中邮人寿成立了3家分公司并已有序运营,同时又开始筹备成立另外2家分公司。在此情况下,研究中邮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既是客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以管理经济学为基础,通过文件的搜索、观察与参与等方法,进行资料的归纳、分析和诠释,应用SWOT分析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方法,研究作为保险业生力军的中邮人寿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规划和发展保险业务的课题。在阐述的过程中,笔者着重对中邮人寿发展战略中的差异化战略、业务发展战略等做了细致的研究。

二、日本邮政简易保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邮政简易保险(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日本邮政简易保险(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邮政简易保险公司发展历程
    (一)简易保险始于“一战”后,体现国家供给特性和社会福利性
    (二)民营化改革后,国家逐渐减持简易人寿保险公司股份
    (三)简易人寿保险公司充分利用邮政代理网点自营和代销
二、邮政简易保险的定位及产品
三、日本简易保险公司对日本邮政集团的贡献
    (一)保险业务是日本邮政集团的核心业务和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
    (二)保险业务是日本邮政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
四、日本邮政保险业务成功原因分析
    (一)业务定位普惠型保险,产品设计简单,产品类型丰富保障性好,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二)日本邮政简易保险业务代表政府承担部分社会保障职责,得到政府长期政策支持
    (三)“直营+代理”模式发挥了邮政渠道资源优势
        1. 简易保险公司直营方面
        2. 邮政公司代理方面

(2)“包裹里的税收”:近代邮包税研究(1903-193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回顾
        (一) 厘金的研究
        (二) 邮政的研究
        (三) 研究状况评述
    三、研究方法、视角及相关界定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视角
        (三) 相关界定
    四、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厘金、邮政与海关:邮包税的诞生与其制度运行背景
    第一节 邮包税的开征背景
        一、“无物不征”的厘金
        二、近代邮政的发展
        三、防杜偷漏:邮政与税收的关联
    第二节 邮包税征收的制度化
        一、邮包税的制度设计
        二、海关邮包税、子口税与邮包税的关系考辩
        三、海关对邮包税的复杂态度
第二章 渐次推广:北洋政府时期邮包税的演化
    第一节 北洋政府前期邮包税的推广与比较
        一、“国税漏卮”、“复业善后”与甘肃邮包税的创制
        二、各地邮包税的开征及其比较
    第二节 北洋政府后期邮包税的扩张与分析
        一、设局自办与海关、客邮的交涉
        二、邮包税和铁路火车捐:两种运输方式承载的厘金制分析
第三章 收归部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邮包税的国税化
    第一节 出尔反尔:邮包税由裁到收归部办
        一、不断推进的裁厘活动
        二、全国财政会议上官方的定调:“非通过税,与厘金不同”
        三、社会各方的反映
    第二节 财政部的制度安排与地方实效窥探
        一、邮包税局的组织及其法规章程
        二、全国邮包税总局对地方分局的管理控制
        三、实效对比:天津邮包税的成功与东三省邮包税的旋起旋灭
第四章 利益纠葛:邮包税实行中的各种困境
    第一节 税与税之间的冲突
        一、江苏邮包税与产销税之间的矛盾
        二、浙江邮包税与丝绸认捐之间的交涉
        三、邮包税与二五内地税以及统税的瓜葛
    第二节 来自民间的抗议
        一、国货与免税
        二、商业团体的抗争
    第三节 邮包税演进中的自身流弊
第五章 裁撤厘金:邮包税的裁撤及其后续
    第一节 裁撤厘金背景下各方的呼吁
        一、交通部的推动
        二、商业团体的努力
        三、邮务工会的请求
    第二节 邮包税裁撤后的后续考察
        一、西南、西北地方政府的顽强抵抗
        二、邮资费用是否因邮包税裁废而变化
        三、邮包税局对包裹的查验功能谁来弥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邮政简史(连载十四) 邮政划拨与邮政保险(论文提纲范文)

奥地利邮政发明划拨
邮政保险的创立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小结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小结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小结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小结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小结
结语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5)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研究(1939-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研究
        (二)关于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的研究
    三、资料来源
        (一)档案资料
        (二)民国期刊、着作
        (三)文献资料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重难点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点
        (三)重、难点
第一章 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内迁及重庆分局的成立
    一、战前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建立与业务分布
        (一)邮政储金汇业局成立
        (二)邮政储金汇业局业务
    二、邮政储金汇业局战时内迁及在大后方的发展
        (一)邮政储金汇业局战时内迁
        (二)邮政储金汇业局大后方发展
    三、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的成立
        (一)位列一等
        (二)升为特等
    四、战时重庆分局下辖分支机构概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内外关系
    一、“一脉相承”:战时重庆分局与上下级关系
        (一)统一的机构组织与业务范围
        (二)上传下达的工作安排
        (三)相关细节规定
    二、战时重庆分局与东川邮政管理局关系
        (一)借点设点、构架网络
        (二)业务往来、互为补充
        (三)派员实习、乒乓会友
    三、“沟通与协调”:战时重庆分局与各兄弟分局关系
        (一)业务往来、共渡难关
        (二)经验交流、职员调派
        (三)代购物资、兄弟之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人事管理与人才培养
    一、战时重庆分局人事管理
        (一)人员配置
        (二)人事制度
    二、战时重庆分局人才培养
        (一)珠算补习班
        (二)大学生暑期实习
        (三)干部培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业务与简易人寿保险
    一、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战时业务概述
    二、邮政储金汇业局创办简易人寿保险
        (一)简易人寿保险业务的开办与发展
        (二)简易人寿保险业务细则
        (三)简易人寿保险业务的办理
        (四)简易人寿保险业务的特点
    三、战时重庆分局与简易人寿保险
        (一)宣而传之
        (二)业务办理人员
        (三)业务办理
        (四)相关细节
        (五)业务成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评价
    一、业务办理积极作用
        (一)银行类业务
        (二)简易人寿保险业务
    二、业务办理消极影响
        (一)银行类业务
        (二)简易人寿保险业务
    三、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作用
        (一)厚植大后方经济基础
        (二)稳定大后方金融秩序
        (三)完善大后方金融网点建设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对公用事业市场化的研究
        1.2.2 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研究
        1.2.3 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研究
        1.2.4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借鉴研究
        1.2.5 对文献的评述及本研究的立足点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3.3 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存在的不足
2. 邮政业市场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2.1 自然垄断理论
        2.1.1 自然垄断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
        2.1.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2.2 有效竞争理论
        2.2.1 有效竞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2.2.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2.3 政府规制理论
        2.3.1 政府规制理论及其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应用
        2.3.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和特点
    3.1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
        3.1.1 企业化阶段(2003年4月至2007年 9 月)
        3.1.2 分拆民营化阶段(2007年10月至2015年 11月)
        3.1.3 上市真正民营化阶段(2015年11月以来)
    3.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特点
        3.2.1 日本战后力度最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
        3.2.2 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改革
    3.3 本章小结
4.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动因分析
    4.1 国际动因
        4.1.1 欧洲国家掀起的邮政业市场化潮流
        4.1.2 北美洲国家邮政业市场化的进展
        4.1.3 大洋洲主要国家邮政业市场化的动向
    4.2 国内动因
        4.2.1 经济动因
        4.2.2 政治动因
    4.3 本章小结
5.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5.1 日本自民党政权的强力推动
        5.1.1 上世纪末自民党政权对邮政业的定位
        5.1.2 新世纪以来自民党政权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极力推动
    5.2 日本邮政业的市场化实践
        5.2.1 邮政市场的开放
        5.2.2 对确保普遍服务的探索
    5.3 本章小结
6.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新举措及其效应分析
    6.1 邮政3公司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1 日本邮政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2 日本邮便2015年 11月以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3 邮储银行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4 简保生命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出现的问题
        6.2.1 股价出现大幅涨跌
        6.2.2 耗费巨大劳力和费用
        6.2.3 没能改变邮储银行问题的本质
    6.3 本章小结
7.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7.1.1 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历史和现状
        7.1.2 中国邮政业存在的问题
        7.1.3 加快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重大意义及面对的新机遇
    7.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给中国提供的经验
        7.2.1 依法推进
        7.2.2 做好总体规划
        7.2.3 政府的强力推动
    7.3 对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7.3.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7.3.2 坚持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协同发展
        7.3.3 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7.4 本章小结
本文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致谢

(7)釜底抽薪: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的深层动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护航体制与国营邮政事业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护航体制转型与国营邮政的特殊法人化
三、国营日本邮政公社的制度性痼疾
四、结语

(8)搁浅的改革:日本邮政民营化的政治博弈与制度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一、邮政民营化酝酿与争论
二、邮政民营化的政治决断
三、温和的制度安排
四、政治博弈下的邮政治理
五、邮政民营化的现实效果
六、结语

(9)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历史背景及选题来源
    二、研究成果及选题意义
    三、基本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历史背景
    第一节 近代中国金融法制之肇始
        一、清末修律进程中的金融立法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立法
    第二节 战前国民政府金融法制发展
        一、战前国民政府主要金融立法
        二、战前国民政府金融立法特征
    第三节 战时金融制度形成的历史动因
        一、客观需求——适应持久战争外围环境
        二、内在驱动——强化国家垄断金融体系
        三、现实需要——粉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
    小结
第二章 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立法轨迹与基本性质
    第一节 战时统制金融立法的发展轨迹
        一、前期:紧急应对,快速搭建制度框架
        二、中期:金融对抗,全面构建法制体系
        三、后期:实力抗衡,巩固完善立法成果
    第二节 战时金融法律关系
        一、战时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战时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战时金融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三节 战时金融法律制度基本特征
        一、立法时机选择上的强制性与适时性
        二、代表阶级利益上的垄断性与特权性
        三、具体措施选择上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四、立法形式上的多样性与零散性
        五、立法程序上的随意性与无序性
    小结
第三章 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机构管理制度
    第一节 金融机构迁移整合与现银货币内迁
        一、白银与货币的紧急转运
        二、引导金融机构战时内迁
        三、建构国统区地方金融网
    第二节 战时统制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
        一、四联总处最高权威的确立
        二、四联总处权力体系的变迁
        三、推进“四行”职能专业化
    第三节 金融中央集权化体系的形成
        一、强化央行职能为抗战环境必须
        二、促进央行转型为“政府的银行”
        三、赋予中央银行一定金融监管权
    小结
第四章 战时国民政府货币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统一货币发行
        一、管制货币发行的现实要求
        二、统一货币发行的实施情况
        三、统一货币发行之利弊得失
    第二节 调整辅币发行
        一、战争初期:授权并鼓励地方发行辅币
        二、战争中期:加强战时辅币发行的监管
        三、战争后期:限制地方银行辅币的发行
    第三节 干预货币流通
        一、严禁日伪钞票流通
        二、打击偷运法币资敌
    小结
第五章 战时国民政府存储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健全储蓄机构
        一、节储运动机构的建立
        二、国统区储蓄网的完善
    第二节 节约建国储蓄运动
        一、节约建国储蓄相关法令
        二、节约建国储蓄实施效果
    第三节 强化存款保证金制度
        一、战争初期:存款准备金范围和标准的确立
        二、战争中后期:存款准备金收存机构的统一
    小结
第六章 战时国民政府信贷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明确信贷重点
        一、成立信贷管制之机构
        二、明确信贷发放之重点
        三、加强贷款利率之调控
    第二节 促进工矿贷款
        一、积极发放工矿贷款制度概述
        二、工矿贷款对后方经济之推动
    第三节 鼓励农业贷款
        一、扩大发放农业贷款制度概述
        二、农业贷款对后方经济之推动
    小结
第七章 战时国民政府金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统一金银经营权力
        一、中央金融机构垄断收兑
        二、设立专门机构管制金银
    第二节 前期统制金银收储
        一、管制金银开采与冶炼
        二、禁止携带金银出边境
    第三节 后期放松金银管制
        一、恢复黄金自由买卖
        二、开办两类黄金存款
    小结
第八章 战时国民政府汇兑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外汇管制
        一、加强战时外汇管制必要性分析
        二、战时外汇管制制度措施及特征
        三、战时外汇管制制度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内汇管理
        一、太平洋战争之前:鼓励物资内运、控制汇出汇款
        二、太平洋战争之后:放松流通管制,购取沦陷区物资
    第三节 侨汇吸收
        一、增设国外分支机构
        二、奖励侨资回国投资
        三、限制侨汇汇往敌占区
    小结
第九章 战时国民政府保险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保险机构管理制度
        一、《战时保险业管理办法》等制度概况
        二、《战时保险业管理办法》等制度特征
        三、制度实施对各类保险机构的影响
    第二节 战时兵险制度
        一、战时环境的兵险需求
        二、战时兵险制度的特征
    第三节 简易人寿保险制度
        一、简易寿险制度的运行
        二、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小结
第十章 战时国民政府有价证券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公债发行制度
        一、公债发行十分频繁
        二、公债募集举步维艰
        三、经营权力高度垄断
    第二节 股票交易制度
        一、战争爆发:股票市场被暂时停止
        二、战争中期:“孤岛”股票市场的发展
        三、战争后期:股票市场复市之论争
    第三节 票据交换制度
        一、抗战前期:强化中央银行管控权力
        二、抗战中期:设置票据交换业务规则
        三、抗战后期:巩固央行结算中心地位
    小结
第十一章 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立法评述
    第一节 战时金融法律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意义
        一、推进金融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二、支持长期抗战所取得的成就
        三、粉碎敌伪金融经济侵略图谋
    第二节 战时金融法律制度之弊失分析
        一、文本缺陷:制度因袭外国成例,非银行业立法发展缓慢
        二、价值缺陷:法律价值体系混乱,国民权利未得有效保障
        三、功能缺陷:立法目的未能落实,制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小结
第十二章 战时金融法律制度对现代法治建构的启示
    第一节 对现实中国紧急状态立法的启示
        一、紧急状态立法,须珍视法治的一些基本价值
        二、确保立法成效,应保障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三、危机因素消除,必终止紧急状态立法的适用
    第二节 对完善现实中国金融法制的启示
        一、金融立法应尊重社会文化传统
        二、金融立法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三、金融立法应以金融安全为核心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五节 本文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战略与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第一节 战略理论综述
        一、战略的含义
        二、战略的制约因素
        三、战略的基本特性
        四、战略的具体层次
    第二节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
        二、战略管理的分类
        三、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邮政保险的发展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邮政保险的经营模式和主要国家的邮政保险业务
        一、国外邮政保险经营模式
        二、主要国家的邮政保险业务
    第二节 国外邮政保险发展对中邮人寿制定发展战略的启示
        一、国外邮政保险发展对中邮人寿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的启示
        二、国外邮政保险发展对中邮人寿产品定位战略的启示
        三、国外邮政保险发展对中邮人寿战略步骤的启示
        四、国外邮政保险发展对中邮人寿销售渠道战略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现状与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的现状
    第二节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发展的SWOT 分析
        一、优势(Strengthens)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会(0pporrunities)
        四、威胁(Threats)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的构想与选择
    第一节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构想
        一、战略定位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步骤
    第二节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实施发展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一、步步为营,保证企业发展顺利
        二、稳健经营,不断增加企业效益
        三、安全成长,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及时调整企业战略
    第三节 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差异化发展战略
        二、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日本邮政简易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日本邮政简易保险[J]. 齐立云,门贺. 产业创新研究, 2021(16)
  • [2]“包裹里的税收”:近代邮包税研究(1903-1931)[D]. 孙家丰.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邮政简史(连载十四) 邮政划拨与邮政保险[J]. 赵强. 中国邮政, 2019(07)
  •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5]战时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研究(1939-1945)[D]. 刘籽艺. 西南大学, 2017(02)
  • [6]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D]. 周建军. 吉林大学, 2016(03)
  • [7]釜底抽薪: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的深层动因[J]. 杨栋梁. 现代日本经济, 2015(04)
  • [8]搁浅的改革:日本邮政民营化的政治博弈与制度安排[J]. 刘轩. 现代日本经济, 2015(04)
  • [9]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研究(1937-1945)[D]. 伍操. 西南政法大学, 2011(09)
  • [10]中邮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杨巍. 黑龙江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日本邮政简易保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