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携手谱写统一新篇章

两岸同胞携手谱写统一新篇章

一、两岸同胞齐努力 共谱统一新篇章(论文文献综述)

马倩[1](2021)在《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治话语研究包含两个基本主题:一是权力主体间基于权力争夺的冲突和对抗,二是权力主体间基于利益协商的合作性社会实践(Chilton&Schaffner2002)。外交话语是政治话语研究的重要领域,关注作为外交实践工具的话语如何反映并塑造外交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现实。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话语实践根据以上两个主题可大致分为对立型外交话语和合作型外交话语。长期以来政治外交话语的研究主要关注话语的对立性特征,而对合作型外交话语的研究和系统性解读不足。从认知语言学的空间概念化视角来看,合作型外交话语应呈现与对立型外交话语不同的空间表征形式,Chilton(2004)话语空间理论以二元分界的空间概念化仅适用于后者而不能解释前者。本研究从话语空间建构视角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对合作型外交话语进行解读。鉴于二元分界式空间概念化的局限性,本研究借鉴Chilton(2004)提出的三维度(空间、时间、价值),并基于Kaal(2012,2015,2017)从政党话语的时空指涉范围反观政党世界观的话语空间分析路径,拓展话语空间的内涵和研究框架;通过分析中国“和合”话语的“空间-时间-价值”(STV)表征形式,探究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模式,以丰富认知视角话语空间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主要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中国“和合”话语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价值维度各有哪些话语表征?(2)中国“和合”话语建构了什么样的话语空间?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3)合作型外交话语和对立型外交话语在话语空间表征上有何差异?为回答上述三个研究问题,本文以中国领导人68篇多边外交演讲为语料,遵循“文本特征→概念化表征→话语空间整体表征”的自下而上的分析步骤,以质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语料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有三点:第一,中国“和合”话语在空间维度以包容性的空间“满格”表征反映全局视角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与和谐共存,在时间维度以延展性的时间“满格”表征反映广阔的历史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价值维度以相应识解策略反映共同价值取向,与时空“满格”相呼应。第二,中国“和合”话语的三维度表征共同形成延展包容的话语空间,以“和合”话语空间模型可视化呈现,三维度之间体现以价值维度为核心的两两交互关系。第三,合作型外交话语和对立型外交话语基于不同的空间概念化呈现不同的话语空间表征,前者在共同价值导向下以整体性、弱界限划分的空间概念化方式建构话语空间,总体上呈现外向扩展的包容性表征;后者在价值对立导向下以内外分界的空间概念化方式建构话语空间,总体上呈现内向压缩的对抗性表征。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上对Chilton(2004)的话语空间理论进行改造形成拓展框架以探究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特征,最终得出“和合”话语空间模型,丰富了话语空间研究的理论外延;实践上将合作型外交话语与对立型外交话语置于平等地位,扩大了话语空间研究范围,克服了前期话语空间研究偏重于关注政治话语对立性特征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语言学话语分析理据支撑,并对政治话语分析实践、外交话语翻译实践、中国价值观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赵佳[2](2020)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将构建国富民强的国内大局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国际大势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发展创新。在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任务,并作出了具体的工作布局,引领了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未来方向。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包含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统一的美好夙愿,更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提供了为之奋斗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有利于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完善。深入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利于不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尝试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力争对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启发。全文共七章,拟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特征、定位、目标,原则、内容、战略,成就、经验、挑战,功能、价值、展望等具体方面,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进行系统的全景式梳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基本概念界定等内容。第二章展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主张其建立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吸收、对中国传统和平思想继承、对国外现代和平思想借鉴的合力基础上。第三章解读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定位、目标,重点强调其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与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使命的历史定位,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心目标。第四章发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内容、战略,阐明其如何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事业进行实践创新。第五章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经验、挑战,以增强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运行现状与发展环境的直观理解,及对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宏观审视。第六章探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价值、展望,强化理解当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现实基点、历史必然及未来走向,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第七章为结束语。主要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这一宏观命题进行回顾、探讨、思考。

傅益南[3](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话语方式研究 ——以政治话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价值遵循与规范准则,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重要标识;为世界人民凝聚了彼此友好的价值共识,是展现“中国道路”的文化内核。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是如何传递它的价值旨归?有何表现力、感召力与影响力?又应当以何种话语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它的传播效果?通过研究发现,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走什么路、如何走”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贡献了有益力量,在其价值引领之下助力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科技等领域取得可喜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吸收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优秀价值理念,揭示了人类所共同追求的普遍价值,是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现了“四个自信”,同时也向世界更多地展示了中国的“价值观自信”,逐渐实现由“介绍中国”转向“说明中国”的内涵式改变。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正当时,应以恰如其分、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以理性睿智、扣人心弦的话语方式,表明中国探求人类共存之道、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决心、信心与恒心,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使真正“好听的”中国声音传入海外千家万户。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为研究基础,以话语方式为研究主线,以政治话语为研究切入点,以“总-分-总”形式的文章布局展开深入研究。第一个章节介绍了选题的与之相关情况,主要对选题密切关联的现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梳理,并对其进行评析与总结。第二个章节是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重点概述,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叙事、话语方式及政治话语的相关概念。第三个章节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话语现状进行审视,围绕“何以必要”分别阐述重要讲话的外交理念与外交议题、媒体报道的高频热点与主题主旨、多语言节目的表达内容与多样词汇三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之间的现状与关系。第四个章节主要是以政治话语为分析案例,依次有序地剖析与考察具体的话语方式,围绕“何以可能”分别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主旨演讲及治国理政思想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总结出十八种不同的话语方式,且对其进行深层次、系统化、兼顾性地解读与挖掘。第五个章节是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应当如何运用话语方式进行有效传播,从总体上对话语方式的现实应用与启示经验进行总结,围绕“何以成效”分别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坚定话语自信、在顺应潮流趋势中站稳话语立场、在应对现实问题中夯实话语根底、在关注受众差异中区分话语对象以及在构建话语体系中提升话语份额五种不同可能与具体情况之中进行阐述,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真正实现让人“想听、爱听、愿听”。

毛帅[4](2020)在《特朗普政府的海军战略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初期,美国海军正式提出了“由海向陆”的发展战略,强调发展对陆上力量的打击和兵力投送能力,作战对象是以恐怖主义势力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武装力量。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海军提出“重归制海权”,开始全方面地进行战略调整。在假想敌的设置上,“重归制海权”战略强调美国海军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是中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在发展路径上,美国海军计划通过扩大舰艇规模、提升海上作战能力等传统手段,结合新型科技和作战力量,提升美国海军的制海能力。在作战方式上,“重归制海权”战略强调美国海军必须能够在远海进行作战,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舰队对舰队的战斗。为此,美国海军通过编制调整、扩充舰队、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以及强化体系作战能力等方式,力图让其回归成为一支传统的、以维护美国海权为目标的制海型海军。美国海军之所以在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原因主要来自于战略层面和发展层面两方面。战略层面,是指美国对外战略的整体调整,对于美国海军提出了更新、更高地要求。即随着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对外战略的主旋律定为大国竞争,美国海军的战略势必要朝着应对大国竞争,尤其是海上竞争的方向发展。发展层面,是指美国海军自身发展也正面临诸多困难,包括舰艇老化、任务繁杂等问题,亟需通过新的发展战略来突破其发展困境。“重归制海权”战略如果得以实现,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一方面它有利于美国巩固实力地位、巩固联盟体系,但另一方面也会破坏国际安全环境,增加军备竞赛发生的风险。此外,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还会影响中美关系,不仅不利于中国构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增加两国在海上爆发摩擦或冲突的风险,削弱中美两国的政治互信。另一方面,美国海军战略调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合理性和问题,也值得中国借鉴。

杨国庆[5](2000)在《两岸同胞齐努力 共谱统一新篇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两岸同胞齐努力 共谱统一新篇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岸同胞齐努力 共谱统一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重要概念定义
        2.1.1 外交话语:对立型VS.合作型
        2.1.2 话语空间
        2.1.3 中国“和合”话语
    2.2 政治话语研究
        2.2.1 话语与政治
        2.2.2 政治话语研究视角
        2.2.3 认知视角的政治话语研究
    2.3 话语空间研究
        2.3.1 话语空间理论形成、发展及引介
        2.3.2 相关研究
        2.3.3 适用性和局限性
    2.4 合作型外交话语研究
        2.4.1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领域
        2.4.2 语言学领域
    2.5 现有研究局限及本研究创新点
        2.5.1 现有研究的局限
        2.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思想
        3.1.1 源流与内涵
        3.1.2 对中国外交话语的影响
        3.1.3 对话语空间研究的观照
    3.2 话语空间研究的理论拓展
        3.2.1 话语空间三维度
        3.2.2 话语空间分析路径
        3.2.3 本研究话语空间分析拓展框架
    3.3 认知识解
        3.3.1 认知识解理论概览
        3.3.2 认知识解与话语空间建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语料构成
    4.3 分析步骤
    4.4 分析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维度表征
    5.1 空间指示
        5.1.1 空间范畴表达
        5.1.2 空间指示的“满格”表征
    5.2 人称指示
        5.2.1 自我中心指称VS.异我中心指称
        5.2.2 指示中心——“我们
        5.2.3 人称指示的空间“满格
    5.3 空间性隐喻
        5.3.1 容器隐喻
        5.3.2 空间隐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时间维度表征
    6.1 时间指示
        6.1.1 时间范畴表达
        6.1.2 时间“满格
    6.2 时间性隐喻
        6.2.1 旅程隐喻
        6.2.2 潮流隐喻
        6.2.3 建筑隐喻
    6.3 情态的时间植入
        6.3.1 “要”的时间植入
        6.3.2 “将”的时间植入
        6.3.3 “应该”的时间植入
        6.3.4 情态时间植入的未来导向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价值维度表征
    7.1 价值性隐喻
        7.1.1 色彩/画卷隐喻
        7.1.2 游戏隐喻
        7.1.3 关系隐喻
    7.2 图式化
        7.2.1 行动链图式
        7.2.2 平衡图式
    7.3 凸显
        7.3.1 句型凸显
        7.3.2 语义凸显
    7.4 转喻
        7.4.1 部分代整体
        7.4.2 整体代部分
        7.4.3 行为代行为体
    7.5 级阶调整
        7.5.1 详略度
        7.5.2 变焦
    7.6 观察点
        7.6.1 引用
        7.6.2 客观化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和合”话语的话语空间
    8.1 “和合”话语空间建构
        8.1.1 空间“满格”:“包容互鉴、和谐共处”
        8.1.2 时间“满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8.1.3 共同价值表征:“互利共赢”
        8.1.4 “和合”话语空间模型
    8.2 三维度互动关系
        8.2.1 时间-空间
        8.2.2 价值-空间
        8.2.3 价值-时间
    8.3 本章小节
第九章 两类话语空间建构对比讨论
    9.1 两类话语空间对比
        9.1.1 空间维度对比
        9.1.2 时间维度对比
        9.1.3 价值维度对比
        9.1.4 总体差异
    9.2 话语空间建构与国际话语权
        9.2.1 中国当代外交话语变迁:对立型话语空间转向合作型话语空间为主
        9.2.2 西方霸权话语:对立型话语空间作为合法化工具
        9.2.3 话语空间建构——透视话语议程设置
    9.3 本章小节
第十章 结论与启示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启示
    10.3 局限与展望
参引文献
附录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
    1.5 基本概念界定
        1.5.1 和平与和平观
        1.5.2 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与中国传统和平观
        1.5.3 中国共产党和平观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
        2.1.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平思想
        2.1.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2.1.3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2.1.4 习近平关于和平思想的重要论述
    2.2 中国传统和平思想
        2.2.1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平思想
        2.2.2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的和平理念
    2.3 国外现代和平思想
        2.3.1 亚洲文化传统中的非暴力思想
        2.3.2 西方和平学中的积极和平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定位、目标
    3.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特征
        3.1.1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3.1.3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3.1.4 原则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3.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定位
        3.2.1 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3.2.2 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使命
    3.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目标
        3.3.1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3.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内容、战略
    4.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原则
        4.1.1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4.1.2 始终坚持以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1.3 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4.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内容
        4.2.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2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4.2.3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4.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战略
        4.3.1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4.3.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4.3.3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3.4 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经验、挑战
    5.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成就
        5.1.1 进一步巩固硬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5.1.2 进一步巩固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基础的保障
    5.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经验
        5.2.1 坚持以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5.2.2 以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
        5.2.3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5.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面临的挑战
        5.3.1 和平统一方针受到挑战
        5.3.2 “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5.3.3 强权政治大行其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价值、展望
    6.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功能
        6.1.1 为中国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6.1.2 为中国的外交决策提供政策参考
        6.1.3 为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6.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价值
        6.2.1 有效维护中国与世界和平的理论指导
        6.2.2 不断促进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行动指南
    6.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的展望
        6.3.1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平理论引领发展实践
        6.3.2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理论创新
        6.3.3 加强国际话语权竞争,建构国家形象
        6.3.4 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话语方式研究 ——以政治话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评析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内容的创新
        §1.5.2 研究视角的创新
        §1.5.3 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话语方式与政治话语的相关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中的“话语叙事”
        §2.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中的“话语叙事维度”
        §2.1.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中的“话语叙事特征”
        §2.1.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中的“话语叙事功能”
    §2.2 话语方式
        §2.2.1 政治话语方式与学术话语方式
        §2.2.2 官方话语方式与民间话语方式
        §2.2.3 话语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2.3 政治话语
        §2.3.1 中国的政治话语
        §2.3.2 西方的政治话语
        §2.3.3 国际的政治话语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话语现状审视
    §3.1 以重要讲话传播的话语现状审视
        §3.1.1 重要讲话的外交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3.1.2 重要讲话的外交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3.2 以媒体报道传播的话语现状审视
        §3.2.1 媒体报道的高频热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贴近
        §3.2.2 媒体报道的主题主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
    §3.3 以多语言节目传播的话语现状审视
        §3.3.1 多语言节目的表达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3.3.2 多语言节目的多样词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映衬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话语方式考察——以政治话语为例
    §4.1 署名文章类的政治话语方式考察
        §4.1.1 既讲“中国故事”,又诉“海外情谊”
        §4.1.2 既为“现实定调”,又谈“未来展望”
        §4.1.3 既言“山河壮丽”,又语“风土人情”
    §4.2 主旨演讲类的政治话语方式考察
        §4.2.1 既明“中心思想”,又兼“具体实施”
        §4.2.2 既用“俗文俚语”,又引“诗词歌赋”
        §4.2.3 既重“深度内涵”,又接“白话口语”
    §4.3 治国理政类的政治话语方式考察
        §4.3.1 既呈“普遍联系”,又显“发展眼光”
        §4.3.2 既需“严谨用语”,又要“用语特色”
        §4.3.3 既让“譬喻通俗”,又使“排比有致”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话语方式运用
    §5.1 坚定话语自信:在讲好中国故事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2 站稳话语立场:在顺应潮流趋势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 夯实话语根底:在应对现实问题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4 区分话语对象:在关注受众差异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5 提升话语份额:在构建话语体系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4)特朗普政府的海军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海军的战略调整
    (一) 特朗普执政后海军战略调整的基本方向与目标
        1、“由海向陆”战略的破产与“重归制海权”战略的提出
        2、“重归制海权”战略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二)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
        1、重建第二舰队
        2、提高对传统大中型作战舰艇的重视程度
        3、提高海军与其他军兵种及盟国的联合作战能力
        4、提高海军的信息化水平和网络战能力
        5、提高美国海军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二、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原因
    (一)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
        1、“重归制海权”是美国政府对外战略整体调整的产物
        2、“以实力求和平”的外交思想要求美国海军提升海上作战实力
    (二) 美国海军自身的发展困境与其海军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1、任务压力迫使美国海军寻求扩大规模
        2、舰艇老化的压力迫使美国海军更新装备
三、美国海军战略调整所面临的阻力
    (一)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面临的国内阻力
        1、传统型大规模海军的高耗资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
        2、美国海军内部的腐败问题制约其战斗力生成
        3、短期内人员训练压力制约新型舰艇的战斗力生成
    (二)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面临的任务压力
        1、非传统作战任务的压力令其难以回归“制海型”海军
        2、国际格局变化与任务压力令其难以实现全面制海
四、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前景分析
    (一)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美国自身的影响和意义
        1、满足并提升美国政府以实力应对竞争的战略诉求和意愿
        2、美国的国家“软实力”增减面临不确定性
        3、对美国巩固自身联盟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二)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
        1、“重归制海权”战略整体上不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2、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的示范效应或引发军备竞赛
五、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一)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中国及中美关系的影响
        1、恶化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2、制约中国海军发展并损害中美战略互信
        3、对中国国家统一形成客观阻力
    (二)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启示意义
        1、海军战略的制定必须从国家长远利益着手
        2、外交战略的制定与海军战略的制定必须相辅相成
        3、对于未来中国海军面临的潜在压力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四、两岸同胞齐努力 共谱统一新篇章(论文参考文献)

  • [1]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D]. 马倩.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观研究[D]. 赵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话语方式研究 ——以政治话语为例[D]. 傅益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4]特朗普政府的海军战略研究[D]. 毛帅.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两岸同胞齐努力 共谱统一新篇章[J]. 杨国庆. 台声, 2000(01)

标签:;  ;  ;  ;  ;  

两岸同胞携手谱写统一新篇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