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三洋”现象反映圈地炒作

房地产:“三洋”现象反映圈地炒作

一、房地产:“三外”现象折射圈地投机(论文文献综述)

韩宏利[1](2020)在《因城施策的时空分异及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潘同人[2](2014)在《嵌入关系:中国招商引资中的政府与市场》文中指出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形成的路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用政策建构出来的。因此,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能用凯恩斯主义来解释,也不能完全用东亚发展型国家的理论来解释。理解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只能基于中国实践来进行理论建构。招商引资是政府与市场的重要结合点。在实践中,招商引资既是市场行为,又是政府行为。对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不可避免要触及对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的评价。如果说招商引资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那么如何理解这种干预,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对于中国政府招商引资的思考主要有两种研究路径,一种是经济学的研究路径,主要关注招商引资的效率问题,用量化方法实现了对投资环境的测量和评价,为政府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提出政策建议;另一种是政治学的研究路径,主要侧重于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责体系和角色定位,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讨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权责边界,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中国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关注以下方面: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存在形态,即政府是如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样的职责体系;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理论思考,即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体特征,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动力机制,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基本功能,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负面效应;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转型与发展,即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下,政府如何调整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如何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从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着重探讨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策略,兼顾招商引资的效率维度,争取获得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对策分析成果。本文的基本假设是,招商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中国政府为了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而嵌入其中。政府在多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以不同的方式嵌入招商引资活动,发挥了政治支持、组织协调、统筹规划、载体建构功能,为市场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和市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的“嵌入关系”也具有局限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下,应该转变政府的招商引资职能,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本文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出发,提出中国政府与市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嵌入关系”的理论假设,并对“嵌入关系”这一概念进行可操作化研究。先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梳理了招商引资活动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了世界和中国招商引资活动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对招商引资活动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后,本文利用行为分析的方法,研究“嵌入关系的”存在形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政府嵌入招商引资活动的行为特征,在宏观层面从发展战略、制度框架、资本引导的角度分析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在中观层面从项目规划、优惠政策、政务环境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的自主探索,在微观层面从信息平台、招商运作、投资服务的角度分析招商部门的具体实施。而后对“嵌入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概念阐释、时空背景、结构分析、运行逻辑的角度总结了“嵌入关系”的基本特征,从国际驱动力、财税驱动力、政绩驱动力、技术驱动力的角度分析了“嵌入关系”的动力机制,进而提出“嵌入关系”具有政治支持、组织协调、统筹规划、载体建构四种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又概括了“嵌入关系”的五种负面效应,即数量崇拜、效益缺失、土地浪费、政策依赖、管理乏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和比较分析,以便总结招商引资的地方经验和国际经验。经验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地方招商引资的组织体系,二是招商引资的地区实践,三是招商引资的园区经验。在地区层面,本文选取了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在园区层面,本文选取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园区的具体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职能和行为策略上的差异,从而深刻的认识“嵌入关系”的复杂性。“嵌入关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但它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侧重点却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在市场发育程度的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嵌入”招商引资的范围相对狭窄,“嵌入”的方式也较为间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主要依靠各种专业机构和中介机构来完成微观层面的市场行为。而在市场发育程度的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嵌入”招商引资的范围相对广泛,“嵌入”的方式也较为直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对各种专业机构和中介机构利用较少,政府将行政资源直接投入到微观经济领域。在经验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招商引资工作转型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认为应该以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转型和发展,调整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思路,从“整体嵌入”向“局部嵌入”转变,从“直接嵌入”向“间接嵌入”转变。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要转变招商理念、加强投资监管、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项目引导、发展中介机构、改革考核机制、推动政策合作。

秦舰[3](2014)在《中房集团房地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严厉调控,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集团地产业务的成长伴随着国内房屋建设的社会化和商品化试点的逐步展开,其发展壮大的历史正是国内地产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由于经营管理模式的不适应,中房集团公司逐渐陷入发展的困境。中房集团长期发展战略不清晰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向未来,梳理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明晰发展方向,已成为中房集团地产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中房集团所碰到的问题在老国企的发展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研究中房集团发展战略对于其他老国企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选取了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产业竞争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核心竞争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般分析框架。紧接着本文对中房集团地产业务的发展现状从环境维度、资源维度、能力维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环境维度主要是从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资源维度主要是从企业资金、人才储备和项目储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能力维度主要是从管理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房集团地产业务的发展要在充分抓住外部环境提供机会的基础上,要依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实现企业的内生成长。进而本文认为中房集团地产业务主要是通过专业化战略与相关多元化战略,并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到国内房地产市场,促进集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中房集团未来的定位是综合性的房地产投资开发集团,大力发展地产主业,依托中房地产平台大力发展商品住宅二级开发市场,集团公司总部在不构成同业竞争的前提下,根据自身资金、专业能力以及具体项目情况,进入物业经营、物业管理、资产经营运作等领域。在区域布局方面,要发挥集团在各区域的社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向集团主业跟随战术的“点状”布局形态。最后在保障措施方面,本文认为中房集团应尽快转变管控模式,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在项目拓展、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管理能力。

牛卫利[4](2014)在《央地合作模式和央企高速扩张的风险与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背靠政府资源以及垄断所造成的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历经改革,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中央企业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逐步走向做大、做强的扩张之路,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加凸显,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家启动四万亿投资,中央企业被给予厚望,肩负“保八”重任,以此央企展开大势投资扩张。余波未了,近年来地方版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也悄然兴起,央地合作模式成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投资现象。面对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疲弱的局面,地方政府相继推进与央企的合作项目,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傍央企”,拉投资上项目做大GDP;央企则趁机在市场下行之际逆势而为高速扩张。这种政府主导的反市场化的投资大跃进,实际上背离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大方向,其负效应不仅将使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恶化,由此带来的国进民退、国企效率低下与投资风险,尤其是反市场的央地合作模式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已经构成中国经济运行的一大隐患。由此,决策层应当高度重视,果断采取因应措施,化解央企高速扩张形成的经济风险,推进政府改革和市场建设,消除非市场化的央地合作模式带来的负效应,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基于此,本文从央地合作模式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央地合作模式和中央企业高速扩张呈现出的投资规模、投资区域以及投资领域存在的盲目扩张问题。然后,从政府和央企两个角度指出这种模式产生的形成机理,并结合当前央地合作模式和央企高速扩张现状,总结出合作模式造成的产能过剩、国进民退以及央企高速扩张造成的风险与隐患等现实问题。最后,结合实际,从央企和政府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曾盛聪[5](2012)在《土地红利分配的正义之维——基于政府公共性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代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和财富快速积累中,土地红利可谓一种十分特殊的红利形式。与人口红利所凸显出的是国别之间的比较优势不同,土地红利则更多体现出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基础性资源的转移与占用问题。因此,在当代中国土地红利牵动着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是当前社会矛盾的

阮伟[6](2012)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采访的基础上,以营销管理和品牌传播的理论为指导,借助调查访谈法、定性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模型方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了体育赛事、城市及体育营销等概念基础上,将城市视为一个产品的集合体,将体育赛事视为城市传播的优质载体,并引入传媒这一介质,从经济、人文环境、战略、影响力四大方面,系统分析体育赛事与城市在现代媒介技术爆炸的时代所产生的互动关系。同时,将分析的结果模型化,总结出具有普遍规律的关系模型,以期为城市管理者和体育产业从业者提供实践指导,为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提供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为中国体育竞赛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最终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赛事、城市、传媒三方协同发展的道路。主要结论如下:1、体育赛事的本质是城市文化。现代体育在城市中诞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城市人文环境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城市人文环境的物质、精神、管理状态决定了体育赛事的发展程度和方向;体育赛事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社会的缩影,在优化城市人文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城市是一个产品集合体,体育赛事是其中的一种产品。城市经济为体育赛事产品的生产提供资本和劳动,其实力也决定着城市体育赛事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水平;体育赛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会反作用于城市经济,举办体育赛事能刺激城市总需求,提高城市产出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3、体育赛事是一种优质的城市传播载体。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体育赛事作为传播内容,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提升城市传播力,并通过体育赛事和传媒合力形成“叠加效应”,最终提升城市影响力。4、体育赛事是城市营销的有效途径。体育赛事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经济、公共服务等多种发展元素,是城市品牌的“代言人”。在传媒作用下,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巨大而广泛,传递和塑造着城市品牌价值。5、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实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该城市所提供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和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四个关键环境因素及两个辅助环境因素(机会、政府)的共同作用,并通过反作用于这些环境因素提升城市竞争力。

李书华[7](2012)在《我国城镇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 ——基于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分析》文中指出20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步而行,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然而,土地价格的飙升,商品房价格的骤涨却又如同难以驾驭的快骥,对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宏观经济都形成了巨大的扭曲力量。分析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寻求房地产市场健康成长的路径,是理论上和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分析我国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相互关系的研究已如汗牛充栋,但把土地出让制度作为重要因素分析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深层原因的研究还属凤毛麟角。本文试图以我国现行城镇招标、拍卖、挂牌土地出让制度性背景为主轴,考察我国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相互推动的深层关系,揭示我国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在“土地财政”和政府行为的推波助澜下不断攀升的内在机制。围绕上述主旨,本文拟努力完成如下研究目标:1、理清地价与房价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2、从新建住房供给弹性角度,明确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程度;3、探求招标、拍卖、挂牌土地出让制度对房价的推动作用;4、从“土地财政”角度挖掘地价和房价过高的深层次原因;5、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6、通过政策干预模型分析限购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并预测我国房价的发展走势。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遵循“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呼应”、“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融合”等原则,借鉴国内外土地与房价决定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房地产市场投资的Q理论模型”、“土地出让信号模型”、“政府多重目标下三部门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运用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时间序列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干预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实证检验方法,利用已经获得的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动关系。本文的研究主要有如下结论:第一,笔者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土地供给制度下,土地价格的升高或降低是引起房价上涨或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土地价格与房价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对称,土地价格不管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引起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房价只在短期内对地价有影响。误差修正模型显示,房价和地价在上涨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自我稳定功能,但地价回复到长期均衡水平的拉力较大,能较快的回复到均衡水平,房价回复到均衡水平的速度相对较慢,并存在区域差异。第二,笔者认为,开发商新建住房的行为为投资行为,是否增加投资可以借鉴托宾Q理论,以此为理论切入点,分析住房供给弹性、土地价格和房价的变化之间的动态变动关系。发现土地价格的波动加剧了房价的波动,新建住房供给对需求冲击的反应越迅速,可以平抑房价的波动。通过模拟,对比在给定住房需求冲击下,不同的住房供给弹性、不同的土地价格变动对房价的影响程度:住房需求突然增加1%,若在土地价格保持不变,引起房价上涨1.9%;若土地价格发生变动,引起房价上涨2.12%,所以土地价格的变动加剧了房价的波动,使房价波动幅度增加0.22%的波动幅度。第三,笔者认为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交易是我国土地出让的制度基础,在这种交易方式下,土地交易信息公开程度高,是政府传递政策意图和调整房地产走势的重要窗口,土地交易信息极易形成土地出让价格信号,作为房价上涨的信息源,引起房价上涨。价格发现理论为研究招标、拍卖、挂牌的土地方式对房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方法。第四,笔者认为,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和晋升激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的原动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引起地价和房价升高的根本症结,这一症结的形成,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开发商对利润的追逐、地方政府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土地价格和房价不断走高的最根本原因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在实现自身多目标下选择的结果。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1)本文尝试将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发现理论引入到对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影响的研究中,在通过拍卖等方式进行交易土地时,把土地出让价格作为信号源,传递到房地产市场影响房价。从而找到一个较新的视角来解释土价对房价的影响。(2)将我国现行招标、拍卖、挂牌的土地出让作为一种制度性因素,考察其对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的影响。从制度因素考察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做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有关招﹑拍﹑挂土地出让制度对房地产价格作用的既有论着中,多采用定性分析,较少定量分析。本文运用“土地出让信号模型”、“政府多重目标下三部门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对300个微观楼盘数据,系统的对招拍挂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3)将政策干预模型运用到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新出现的“限购令”的研究上,尝试性的定量分析了限购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并运用到对未来房价走势的预测中。由于数据、时间的限制,及笔者科研能力有限,本文尚存在诸多不足和纰漏:(1)笔者虽然用“土地出让信号”对房价的影响做了尝试性的研究,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例如,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土地价格的上升对房价的影响和土地价格下降对房价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但由于数据和时间的限制,无法搜集到负向土地价格信号的数据。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更深入的研究价格发现理论,对影响的非对称性和影响的区域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土地出让制度对地价和商品房价的作用,及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的相互关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属性。但由于篇幅和方法所限,对这个问题仅作为本文分析的既定前提,而没有深入分析,只能留待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张迪[8](2012)在《旅游房地产营销决策研究 ——重庆旅游房地产项目文化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品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比居住层面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以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方式——文化营销应运而生。文化营销是否适合旅游房地产,如何在旅游房地产中实施文化营销策略,是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明确了旅游房地产的概念,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出租型旅游房地产、出售型旅游房地产和混合型旅游房地产,对比分析其与传统居住房地产、商业房地产、文化房地产的区别;论文界定了文化营销的涵义,辨析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概念营销和实体营销的区别,指出了文化营销的作用;论文分析了旅游房地产实施文化营销的可行性。论文以分析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为出发点,进而研究重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界定了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旅游房地产实施文化营销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步骤,指出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论文分析了旅游房地产目标客户的消费动机,结合4P策略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四大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的实施要点,着重研究了产品策略层面上主题定位和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的实施要点。论文作了案例考查,分析了重庆市典型旅游房地产项目——巴国城开发过程中所成功实施的文化营销策略,及由此带来的销售结果和社会效益。论文的主要结论是:重庆旅游房地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需创新营销手段,文化营销正好适应了这种需求;旅游房地产可按交易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旅游房地产的客户有不同的交易动机,营销策略需要因人而异、迎合动机;旅游房地产的文化营销目标,主要通过旅游房地产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广告策略和公共关系策略实现。

袁松[9](2012)在《富人治村 ——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文中提出进入后税费时代,“富人治村”已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流模式,这一权力结构变化背后有经济背景、社会基础、制度与政策因素的复杂作用。一方面,税改后的农村基层政治在摆脱了资源汲取的压力之后开始初步民主化,对选举的控制逐渐放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社会出现了剧烈的分化,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通过大幅下渗公共品资源缓解农村的衰颓。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进程中,城镇周边农村的超级地租开始出现。新的时代背景下,顺利承接资源、完成土地增值开发、引导农民致富成为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心任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双带方针”由是兴起,农村先富能人阶层在地方政府基础性权力不足的情况下成为基层工作达致目标的支柱力量。然而,当由权力主导的巨大利益空间出现之后,村两委选举及人大代表直选便被财富所左右,“贿选”进入相当普遍而难以监管的灰色地带。村庄政治的公共性严重萎缩,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下阶层被排斥出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难以实现,规范利益分配的各种制度设计在权力实践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趋于寡头化。个体的富人出于桑梓情怀回报家乡的类慈善行为并不能代表富人阶层的参政动机。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投资遵循“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竞争逻辑,而且前提是自身获利更多。虽然他们的投入客观上能使局部地区获得资源,但却以更多地区的利益受损为代价,因为他们所要承接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横亘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寡头结构放大了基层场域中权力-利益网络的“结构洞”效应,从上至下输入农村的资源在流动过程中被大量吸食,且流量愈大吸食愈深,乡村治理发生了内卷化。这与税改前发生的国家政权内卷化如出一辙,只不过资源流向发生了逆转。所以,如果不能在将乡村社会加以组织的基础上设法以协商民主的政治过程代替权力主体的利益博弈,那么权力-市场的结盟不仅会使国家下渗资源的战略意图落空,还会将经济社会运行带入“转型陷阱”中,停滞、溃烂。

张鹰[10](2009)在《从上海外滩近代建筑看近代“海派”建筑风格》文中研究说明许久以来,关于近代“海派”建筑的风格研究,学术界未有统一的定论。现有的上海近代“海派”建筑的风格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一直是各家各派、或褒或贬,几乎将“海派”建筑风格抽象成东鳞西爪、互不关联的片断,现今更有越来越模糊的趋势。本文着重从上海外滩近代建筑入手,通过对这个相对完整的近代建筑群落整体风貌的研读,切入关于近代“海派”建筑风格的思索。尔后,再由外滩建筑推及到石库门里弄建筑、上海近代商业建筑和其他类型的近代“海派”建筑,尝试着以全局性的视野来聚焦近代“海派”建筑的风格定位。在划分具体建筑风格类型、剖析建筑造型样式、类比同时期其他城市建筑的差别、探究建筑装饰风格的历史来源和鉴赏建筑装饰元素细节的过程中,达成对近代“海派”建筑风格的详尽严谨的研究,努力透过外在表象来解析上海近代建筑独特的“海派”建筑特点及其内蕴的文化意味。同时,客观面对近代海派建筑的存在现状,通过调查取证、实地勘测、分门别类的针对现实存在的多种破坏形式,给出对应的保护建议。在大力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健全保护法规的制定、加强保护措施的落实基础上合理利用上海近代“海派”建筑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在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彰显出上海现代国际大都市的深厚社会人文底蕴。

二、房地产:“三外”现象折射圈地投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房地产:“三外”现象折射圈地投机(论文提纲范文)

(2)嵌入关系:中国招商引资中的政府与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写作思路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问题、基本假设和技术路线
        三、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研究工作的限度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政府职能研究
        二、“发展型国家”研究
        三、“招商引资”研究
        四、领导人的“招商引资”思想
        五、小结
第二章 招商引资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世界招商引资的发展历程
        一、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阶段
        二、出口加工区阶段
        三、转型升级阶段
        四、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招商引资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起步阶段
        二、快速推进阶段
        三、调整优化阶段
        四、发展趋势
第三章 行为分析:嵌入关系的存在形态
    第一节 宏观嵌入: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
        一、发展战略的权衡与选择
        二、制度框架的建构与创新
        三、资本引导的谋算与实现
    第二节 中观嵌入:地方政府的自主探索
        一、项目规划的制定与调整
        二、优惠政策的承诺与落实
        三、政务环境的优化与重塑
    第三节 微观嵌入:招商部门的具体实施
        一、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二、招商运作的领导与推进
        三、投资服务的加强与完善
第四章 经验研究:招商引资的地方叙事
    第一节 招商引资的组织体系
        一、机构建设
        二、职责定位
        三、业务运作
    第二节 招商引资的地区经验
        一、长三角地区:政府引领型
        二、珠三角地区:市场驱动型
        三、环渤海地区:高端侧重型
        四、山东半岛地区:跨国并购型
    第三节 招商引资的园区实践
        一、产业集聚招商:上海张江
        二、专业化招商:青岛开发区
        三、产业承接招商:合肥开发区
        四、总结与思考
第五章 比较研究:招商引资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国外招商引资体系建设
        一、国外招商引资机构的组织模式
        二、国外招商引资机构的运行特点
    第二节 美国的招商引资
        一、发展计划
        二、提供优质服务
        三、发展集群经济
        四、控制区域竞争
        五、借鉴意义
    第三节 新加坡的招商引资
        一、国情概述
        二、发展历程
        三、行为策略
        四、借鉴意义
    第四节 规律性认识:嵌入关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六章 嵌入关系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嵌入关系的总体特征
        一、概念阐释
        二、时空背景
        三、结构分析
        四、运行逻辑
    第二节 嵌入关系的动力机制
        一、外部驱动力:招商引资的国际竞争
        二、政绩驱动力:干部考核机制与府际竞争
        三、财税驱动力:分税制与应对财政压力
        四、技术驱动力: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
    第三节 嵌入关系的功能分析
        一、政治支持
        二、组织协调
        三、统筹规划
        四、载体建构
    第四节 嵌入关系的负面效应
        一、数量崇拜
        二、效益缺失
        三、土地浪费
        四、政策依赖
        五、管理乏力
第七章 转型与发展:中国招商引资的变革之道
    第一节 招商引资工作转型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由“整体嵌入”向“局部嵌入”转变
        二、由“直接嵌入”向“间接嵌入”转变
    第二节 招商引资工作转型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科学招商
        二、加强投资监管
        三、优化投资环境
        四、强化项目引导
        五、开展政策合作
结语
附录:招商干部访谈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
    二、中文期刊
    三、英文文献
后记
个人简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中房集团房地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企业战略的内涵
        2.1.2 企业战略的分类
        2.1.3 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及流程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
        2.2.1 产业竞争理论
        2.2.2 资源基础理论
        2.2.3 核心能力理论
    2.3 企业战略分析基本方法
        2.3.1 产业竞争分析
        2.3.2 PEST 分析
        2.3.3 价值链分析
    2.4 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般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房集团概况
    3.2 中房集团房地产业务环境维度分析
        3.2.1 宏观环境
        3.2.2 行业环境
        3.2.3 环境维度分析结论
    3.3 中房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资源维度分析
        3.3.1 资金
        3.3.2 人才储备
        3.3.3 项目储备
        3.3.4 资源维度分析结论
    3.4 中房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能力维度分析
        3.4.1 管理能力
        3.4.2 项目开发能力
        3.4.3 能力维度分析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战略制定
    4.1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战略制定原则、定位及目标
        4.1.1 战略制定原则
        4.1.2 战略定位及目标
    4.2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战略制定的评价标准及具体方案
        4.2.1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战略评价标准
        4.2.2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战略制定方案
    4.3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产品战略
        4.3.1 波士顿矩阵分析
        4.3.2 专业化与相关多元化产品战略
    4.4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空间战略
        4.4.1 区域布局
        4.4.2 业务城市布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房集团地产业务战略保障措施
    5.1 组织管控
        5.1.1 优化组织管控
        5.1.2 建设专业总部
    5.2 项目拓展
        5.2.1 完善新项目评审要点
        5.2.2 强化内部合作
        5.2.3 加大土地开源力度
    5.3 产品研发
        5.3.1 加快产品线研究
        5.3.2 聚焦产品创新
    5.4 项目管理
        5.4.1 强化项目运营管理
        5.4.2 建立项目后评估体系
        5.4.3 强化项目间的横向对比
        5.4.4 推动信息化应用
    5.5 资本扩张
        5.5.1 不断壮大自身资产规模
        5.5.2 收购项目公司股权
        5.5.3 多渠道融资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央地合作模式和央企高速扩张的风险与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政府与企业理论综述
    二、垄断与反垄断理论综述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综述
第三章 央地合作模式与央企高速扩张的现状
    一、投资规模高速扩张
    二、投资区域全面铺张
    三、投资领域覆盖过宽
第四章 央地合作模式与央企高速扩张的形成机理
    一、央企层面
        (一) 中央企业自身优厚基础
        (二) 中央企业内生扩张冲动
        (三)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软约束
    二、政府层面
        (一) 地方政府利益驱使
        (二) 地方政府政绩驱动
第五章 央地合作模式与央企高速扩张的负效应
    一、产能过剩与经济低质增长
    二、央企高速扩张与“国进民退”
    三、低效央企高速扩张的风险与隐患
第六章 央企投资大跃进及其负效应的治理:对策思考
    一、央企层面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央企内部治理
        (二) 规范央企扩张行为,消除中央企业特权
        (三) 破除央企垄断地位,转变央企发展模式
    二、政府层面
        (一) 厘清政府职责,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
        (二) 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治理转型
        (三) 完善市场体制,合理界定政企关系
总结与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土地红利分配的正义之维——基于政府公共性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 土地资源的特殊性与土地红利的复杂性
二 土地红利扩张与“自我合理化”社会心理机制的结合及其危害
三 政府的公共性与土地红利分配的正义之维

(6)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述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预期应用价值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
        1.2.2 理论依据
        1.2.3 技术框架
        1.2.4 创新点和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相关文献及评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展望
        2.2.1 从政策到实践
        2.2.2 从实践到理论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访谈法
    3.2 定量、定性分析法
    3.3 模型方法
    3.4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体育、体育产业及体育赛事产品
    4.2 城市及城市化
    4.3 体育营销与城市品牌
    4.4 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相互关系
        4.4.1 城市经济水平为体育竞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4.4.2 体育赛事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4.4.3 小结
    4.5 体育赛事与城市人文环境相互关系
        4.5.1 城市人文环境的内涵与构成
        4.5.2 体育赛事是城市人文环境中的一部分
        4.5.3 体育赛事:一种城市文化产品
        4.5.4 体育赛事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具体关系
        4.5.5 小结
    4.6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战略相互关系
        4.6.1 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竞争力
        4.6.2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关系
        4.6.3 小结
    4.7 体育赛事在全媒体时代打造城市影响力
        4.7.1 什么是城市影响力
        4.7.2 城市传播力决定城市影响力
        小结
    4.8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模型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附录B 采访名单及提纲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我国城镇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 ——基于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1.1.1 居高不下的房价与地价和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市场
        1.1.2 过高的房价对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
        1.1.3 值得思考的房价与地价关系
        1.1.4 巨额“土地财政”引人思考高房价与土地收入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概念界定
        1.2.1 研究目标
        1.2.2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安排
        1.3.3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典地租理论
        2.1.1 古典地租理论
        2.1.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第二节 区位理论
        2.2.1 李嘉图租金
        2.2.2 阿朗索土地市场模型
    第三节 宏观土地与房价决定理论
        2.3.1 四象限模型
        2.3.2 存量-流量模型
        2.3.3 市场决定土地价格
    第四节 地价与房价文献综述
        2.4.1 国外文献综述
        2.4.2 国内文献综述
    第五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土地出让制度的变迁和房地产市场的演变
    第一节 我国土地出让制度的变迁
        3.1.1 计划经济下我国“三无”的土地使用时期(1949-1978)
        3.1.2 市场尝试、摸索和形成阶段(1978-2002)
        3.1.3 协议出让向招标、拍卖、挂牌过渡阶段(2002-2004)
        3.1.4 土地出让全面市场化阶段(2004-至今)
        3.1.5 土地出让制度变迁中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程序
        3.2.1 招标
        3.2.2 拍卖
        3.2.3 挂牌
        3.2.4 协议出让与招拍挂出让土地效率比较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第四章 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 VECM 的分析
        4.1.1 地价与房价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4.1.2 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
        4.1.3 误差修正模型
    第二节 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动态面板的分析
        4.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4.2.2 动态面板估计
    第三节 地价对房价的影响——基于住房收入弹性的分析
        4.3.1 引言与文献综述
        4.3.2 理论模型构建
        4.3.3 模型模拟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招标、拍卖、挂牌制度性因素与房价
    第一节 价格发现理论综述与借鉴
    第二节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我国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情况
        5.2.3 招标、拍卖、挂牌对地价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招拍挂对房价的影响——基于土地价格信号理论的研究
        5.3.1 模型构建
        5.3.2 微观数据描述与统计
        5.3.3 变量选取
        5.3.4 实证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房价过高的深层原因
    第一节 土地财政与房价的关系分析
        6.1.1 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种类及规模
        6.1.2 土地财政形成的制度成因——地方财政收支的巨大缺口
        6.1.3 土地财政与房价关系分析
    第二节 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行为与房价
        6.2.1 土地财政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6.2.2 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分析
        6.2.3 基本模型
        6.2.4 实证检验
        6.2.5 结论
    第三节 土地违法行为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干预模型与房价预测
    第一节 限购对房价的影响——基于干预模型的分析
        7.1.1 干预模型研究综述
        7.1.2 干预模型基本理论
        7.1.3 干预模型分析北京市限制购房政策
    第二节 全国房价预测
第八章 国际经验借鉴与政策参考
    第一节 国际经验借鉴
        8.1.1 美国房地产市场经验借鉴——市场为主导模式
        8.1.2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经验借鉴——政府主导模式
        8.1.3 日本房地产市场经验借鉴——从泡沫中吸取教训
        8.1.4 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借鉴
    第二节 政策参考
        8.2.1 稳定地价
        8.2.2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8.2.3 房产税
    第三节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8)旅游房地产营销决策研究 ——重庆旅游房地产项目文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重庆旅游房地产需要创新营销方式
        1.1.2 国内外旅游房地产研究综述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旅游房地产和文化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2.1 旅游房地产相关理论概述
        2.1.1 本文旅游房地产的概念界定
        2.1.2 本文旅游房地产的分类界定
        2.1.3 旅游房地产与其它形态房地产的比较分析
    2.2 文化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2.2.1 文化营销的定义
        2.2.2 文化营销与概念营销、传统营销、实体营销的区别
        2.2.3 文化营销的作用
    2.3 旅游房地产实施文化营销的可行性
        2.3.1 旅游房地产产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2.3.2 旅游房地产应当适应消费者居住生活的文化需求
        2.3.3 文化营销策略适合旅游房地产营销
3 重庆旅游房地产发展分析
    3.1 重庆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现状
        3.1.1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3.1.2 旅游业和旅游房地产的业态关系
        3.1.3 重庆旅游房地产现状分析
    3.2 重庆旅游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盲目开发,轻规划设计
        3.2.2 定位不够准确,旅游特色开发不够
        3.2.3 破坏原有的旅游资源
        3.2.4 部分项目开发褒贬不一
        3.2.5 营销手段滞后,缺乏相应保障机制
        3.2.6 消费投资观念有待提升
        3.2.7 营销活动商业味过浓,文化气氛不足
4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分析
    4.1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文化内涵
        4.1.1 建筑文化内涵
        4.1.2 地脉文化内涵
        4.1.3 创新生活模式
    4.2 旅游房地产实施文化营销应遵循的原则
        4.2.1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要注意与本土文化环境的融合
        4.2.2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应把文化渗入旅游房地产,使旅游房地产充满活力
        4.2.3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应该适应旅游房地产的类型
        4.2.4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项目定位及广告诉求要贴切、恰当、全面
        4.2.5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应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4.3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的实施步骤
        4.3.1 市场调研
        4.3.2 文化营销定位
        4.3.3 制定文化营销策略
        4.3.4 实施文化营销
        4.3.5 文化营销效果评价
    4.4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4.1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4.4.2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建议
5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策略实施要点
    5.1 旅游房地产目标客户的交易动机分析
        5.1.1 旅游房地产目标客户交易动机的共性
        5.1.2 旅游房地产目标客户交易动机的差异性
    5.2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产品策略
        5.2.1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产品策略-主题文化定位
        5.2.2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产品策略-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文化寓意
        5.2.3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产品策略-文化包装策略
    5.3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价格策略
    5.4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广告策略
    5.5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中的公共关系策略
6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案例考查
    6.1 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外部性影响分析
    6.2 旅游房地产文化营销策略实施及其效果评价——以巴国城为例
        6.2.1 项目简介
        6.2.2 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
        6.2.3 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效果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富人治村 ——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意识
    1.2 文献梳理
    1.3 研究设计
2 分化与疏离:吴镇的经济社会形态
    2.1 田野概况:梯度的非农化
    2.2 社区记忆:家族的弱关联
    2.3 社会分层:权力的日常化
3 富人主政:选举产生的村庄权力格局
    3.1 村委会选举:选票的升值
    3.2 农村基层党建:新党员的富人化
    3.3 人大代表选举:巨富的游戏
4 地利之争: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政治
    4.1 利益构成:嵌入城镇空间的宅基地开发
    4.2 行动策略:失地农民安置的场域化演绎
    4.3 博弈结果:富人担纲的必然性
5 场域的定型:乡村治理中的权力互构
    5.1 村级治理:公共性的萎缩
    5.2 乡村关系:控制还是交换?
    5.3 个案考察:参政动机分析
6 结论
    6.1 内容总结:寡头定理——利益密集型农村的权力结构化
    6.2 政策反思:乡村治理往何处去?
    6.3 理论发现:权力的利益网络与乡村场域的结构洞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吴陵镇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细则
    附录 2 承诺书样本
    附录 3 越州市委组织部关于两推一选制度的工作总结
    附录 4 关于切实解决农村多年不发展党员问题的意见
    附录 5 关于印发《吴陵镇解决农村多年不发展党员问题工作责任制》的通知
    附录 6 关于建立 2009 年度解决农村多年未发展党员问题镇(街道)领导联系点制度的通知
    附录 7 越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附录 8 越州市城乡新社区建设实施办法
    附录 9 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附录 10 关于要求批准吴陵镇岭村社区建设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的批复
    附录 11 两封与旧村改造有关的上访信
    附录 12 越州市村级干部基本报酬考核办法
    附录 13 吴陵镇村(居)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作品
致谢

(10)从上海外滩近代建筑看近代“海派”建筑风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中相关概念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时的几次考察经历
第一章 上海外滩近代建筑的历史
    第一节 上海开埠前后的历史
    第二节 近代外滩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
    第三节 外滩近代建筑的规划和变迁
第二章 外滩近代建筑风格和装饰细节
    第一节 外滩近代建筑群落的风格划分
    第二节 不同时期典型风格的建筑范例
    第三节 外滩近代建筑的立面装饰细节
第三章 从外滩到街坊、里弄的城市建筑构架
    第一节 外滩近代建筑及其风格的城市蔓延
    第二节 从外滩到南京路的商业建筑
    第三节 石库门里弄的海派元素
第四章 近代“海派建筑”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节 “海纳百川”的兼容并蓄
    第二节 近代“海派”建筑的区位独特性
    第三节 “海派建筑”中“海派文化”的内核
第五章 近代“海派建筑”的文化归纳
    第一节 近代“海派建筑”装饰风格总结
    第二节 近代“海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现状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四、房地产:“三外”现象折射圈地投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因城施策的时空分异及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作用研究[D]. 韩宏利. 天津工业大学, 2020
  • [2]嵌入关系:中国招商引资中的政府与市场[D]. 潘同人. 南开大学, 2014(04)
  • [3]中房集团房地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秦舰. 湘潭大学, 2014(05)
  • [4]央地合作模式和央企高速扩张的风险与应对研究[D]. 牛卫利. 浙江工商大学, 2014(08)
  • [5]土地红利分配的正义之维——基于政府公共性的视角[J]. 曾盛聪. 哲学动态, 2012(10)
  • [6]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D]. 阮伟. 北京体育大学, 2012(10)
  • [7]我国城镇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 ——基于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分析[D]. 李书华. 南开大学, 2012(07)
  • [8]旅游房地产营销决策研究 ——重庆旅游房地产项目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 张迪. 重庆大学, 2012(03)
  • [9]富人治村 ——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D]. 袁松.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10]从上海外滩近代建筑看近代“海派”建筑风格[D]. 张鹰. 苏州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房地产:“三洋”现象反映圈地炒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