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过敏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一、变应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1](2022)在《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 修订版)》文中认为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显着增加, 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 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虽然国内外20余年来AR临床指南已更新数次,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诊断和治疗不规范或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等诸多现象, 不仅影响疗效, 且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因此, 有必要在医疗卫生保健的各个层面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包括制(修)订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南以提高诊疗水平和加强疾病管理。

彭珊珊[2](2021)在《清养润肺方“异病同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Chronic Durationof Bronchial Asthma,CDBA)和变应性咳嗽(Allergic Cough,AC)的用药规律。同时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清养润肺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为中医药理论“异病同治”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儿”and“中医药”and“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or“哮喘迁延期”or“哮喘非发作期”作为关键字段进行全文高级检索,筛选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相关文献;相同方式以“儿”and“中医药”and“变应性咳嗽”or“慢性咳嗽”or“内伤咳嗽”or“久咳”为检索词进行全文高级检索,筛选出中药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的相关文献,使用SPSS Modeler18.0和SPSS26.0对筛选后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2)纳入符合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患儿(Chronic Dur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Lung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Syndrome,CDBA-LSQDS)78 例,以及变应性咳嗽肺脾气虚证(Allergic Cough-Lung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Syndrome,AC-LSQDS)患儿7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均用导师经验方“清养润肺方”治疗,对照组均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疗程为4周。分析比较同一中医证候的两种疾病治疗前后患儿主次症状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1)数据挖掘方面: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05篇,通过频次分析,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有黄芪、甘草、白术、茯苓等;通过关联规则形成陈皮-茯苓,陈皮-白术,防风-黄芪,防风-白术,茯苓-白术,以及半夏-白术-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半夏-茯苓-陈皮,半夏-黄芪-茯苓,半夏-黄芪-白术等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高频药物组合;聚类规则形成了7个新处方。中医药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02篇,通过频次分析,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有甘草、杏仁、陈皮、半夏、白术、桔梗等;通过关联规则形成黄芪-白术,半夏-桔梗-陈皮,茯苓-半夏-陈皮,黄芪-陈皮-防风,茯苓-黄芪-白术等高频药物组合;聚类规则形成了 8个新处方。(2)临床研究方面,总体疗效上:治疗2周后,CDBA-LSQDS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SQDS患儿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BA-LSQDS组患儿疗效观察: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主症、次症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气喘、鼻痒、咽痒、精神、面色、食欲食量、大便、小便症状的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咳嗽、胸闷、鼻塞、流涕、喷嚏症状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咳嗽、胸闷、咽痒、喷嚏、精神、面色、食欲食量、大便、小便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气喘、鼻塞、鼻痒、流涕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AC-LSQDS组患儿疗效观察: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主症、次症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夜间咳嗽、咽痒、面色、精神、大便、小便等症状的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日间咳嗽、咳痰、鼻塞、鼻痒、流涕、喷嚏、食欲食量等症状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咽痒、面色、食欲食量、大便、小便等症状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咳痰、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精神等症状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脾二脏为核心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符合临床实践活动,清养润肺方治疗肺脾气虚证CDBA和AC患儿均产生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小儿肺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异病同治的内涵。

皇惠杰,向莉,葛文彤,侯晓玲,唐力行,王蓬鹏[3](2021)在《协同诊疗模式用于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管理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协同诊疗管理用于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情况。方法采用整群试验病例登记的方法进行观察性研究, 纳入2015年4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的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每间隔3个月随访, 管理12个月, 采用"上下气道协同诊疗管理转诊"模式评估哮喘和鼻炎控制水平, 调整治疗。动态监测管理3、6、9、12个月各时点的症状评分, 视觉近似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ACT)/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 c-ACT)、呼吸道感染、喘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s, 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expiratory flow to predicted values, PEF%pred)、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25%、50%、75% vital capacity to predicted values, FEF25%pred 、FEF50%pred 、FEF75%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 to predicted values, MMEF%pred)、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比较肺功能指标时, 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的秩和检验。结果 147例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接受管理随访, 管理1年的患儿106例;管理1年时气道过敏性疾病总控制率是87.7%。管理后各时点症状评分、VAS评分均显着低于管理前基线水平 [1.2(0.7, 2.2)、0.6(0.2, 1.5)、0.4(0.1, 1.0)、0.5(0.1, 1.1)vs 2.0(1.0, 3.5)] (H=35.854, P=0.000)、[2.5(0.5, 4.7)、2.2(0.3, 4.4)、1.8(0.2, 4.6)、1.6(0.3, 3.8)vs 6.9(4.1, 9.8)] (H=39.559, P=0.000);管理后各时点ACT/c-ACT均显着高于管理前基线水平[25.0(22.5, 27.0)、26.0(24.0, 27.0)、25.0(23.0, 27.0)、25.0(24.0, 27.0)vs 20.0(17.0, 22.0)] (H=79.695, P=0.000)。管理3个月、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pred)显着高于管理前基线水平(104.7±12.6vs 96.8±14.5、103.0±10.3vs 96.8±14.5)(F=3.563, P=0.007)、(96.6±22.0vs 85.0±21.9、93.3±18.0vs 85.0±21.9)(F=2.456, P=0.046);管理后各时点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显着高于管理前基线水平(105.1±18.1、101.2±15.3、99.7±17.1、99.8±17.5vs 90.3±17.8)(F=5.497, P=0.000);管理后各时点FeNO值(25.7±23.6vs 30.7±25.6、25.9±16.5vs 30.7±25.6、27.5±20.2vs 30.7±25.6、30.6±19.6vs 30.7±25.6)与管理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51, P=0.558);管理3、6、9、12个月发生呼吸道感染比例分别是69.8%(74/106例)、67.0%(71/106例)、60.4%(64/106例)、51.9%(55/106例);管理3、6、9、12个月发生喘息的比例分别是24.5%(26/106例)、14.2%(15/106例)、11.3%(12/106例)、7.5%(8/106例)。结论遵循协同诊疗管理模式, 定期随访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可随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的控制水平。

魏子风[4](2021)在《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变应性鼻炎是属于上呼吸道的一种炎症性疾病,本质上表现为气道炎症。大量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多发生在支气管哮喘之前,表示变应性鼻炎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尽管上述临床现象已为人熟知,但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如何演变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联系机制如何,目前尚不十分明确。NGF是一种能诱导神经细胞定向生长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的多肽分子,在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NGF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腔灌洗液中NGF显着升高,而经鼻腔滴入抗NGF抗体能有效缓解大鼠鼻腔局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同样,患者鼻粘膜组织与血清中NGF的表达亦有类似改变。以上说明NGF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拟在近年来我们对支气管哮喘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相关研究取得的工作基础上,以NGF调控哮喘嗜铬细胞冗余性为切入点,从嗜铬细胞发育、分化规律及其表型和功能转变入手,提出变应性鼻炎在NGF调控作用下的发生与发展的可能发生机制: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NGF持续作用于不同分化阶段的嗜铬细胞可能逐渐降低其冗余性阈值,为最终突破糖皮质激素的抗冗余性效应,转化为交感神经元(倾向)做好铺垫,最终由内分泌表型向神经元表型转化,进而引起血中肾上腺素分泌减少,难以达到舒张气道的浓度而促使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该假说不仅补充和丰富了“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的神经-内分泌发病机制学说,还可能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目的:探讨NGF诱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以OVA制剂鼻内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进行模型鉴定。2.分别予NGF、NGF高亲和力受体阻滞剂K252a干预变应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3.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NGF、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浓度等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4.电镜和光镜观察各组小鼠嗜铬细胞组织结构变化以及超微结构变化。5.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嗜铬细胞苯基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NMT)特异性酶表达变化。6.免疫印迹法分别在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检测嗜铬细胞神经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囊泡素(SY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鼻粘膜组织无炎症细胞浸润,而AR小鼠鼻粘膜可见明显的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样改变,NGF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也可见明显空泡变性样改变,细胞水肿,而K252a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空泡样变明显减轻,细胞水肿也不明显。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肺组织中NGF表达明显增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NGF表达增强。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GF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浓度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K252a组血清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经处理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皮质与髓质细胞排列规则,髓质细胞胞体较大,线粒体结构清晰,嗜铬颗粒分布均匀,核圆,核膜光滑清晰。AR模型组可见髓质嗜铬细胞核膜皱缩,分泌颗粒分布疏松,同时细胞内容物崩解,呈现凋亡改变。NGF干预组髓质嗜铬细胞胞浆肿胀,线粒体水肿,同时有突起伸出。K252a干预组髓质嗜铬细胞间隙增宽,但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病变程度减轻。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NMT在模型组和NGF组中表达明显下调,而K252a处理后能够促进模型组中PNMT的表达。6.Western blot检测SYN在AR动物模型中的m 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动物模型中SYN的m RNA和蛋白水平在模型组中显着高表达;与模型组相比,NGF干预后模型中SY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但与模型组和模型组+NGF组相比,K252a干预后能显着抑制模型组中SYN的表达水平。表明SYN参与了AR的疾病进展,并且NGF能够上调AR模型中SYN的表达,而K252a能够抑制NGF的作用,显着抑制SYN的表达。结论:NGF诱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肾上腺髓质细胞表型和功能转化有关。

方旖旎[5](2021)在《基于多元融合方法的王琦教授道术传承研究 ——以调治特禀体质常见疾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实现王琦教授“道”和“术”的全面传承,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研究扎根理论和数据挖掘多元融合的方法,通过访谈、文献、医案等资料进行挖掘,抽提王琦教授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化精神、学术思想、诊疗技术、方药特点等信息,并提炼出传承要点。方法:本研究依托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YFC1704100),子课题一: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的方法学体系和范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YFC1704101),分别应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研究:1.对王琦教授本人、弟子及患者进行访谈获得访谈资料,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王琦教授的思想道德、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等隐形的人文底蕴信息,形成类属及核心类属,并获得传承要点。2.应用名医传承平台,以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为例,对王琦教授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从核心药物分析、药物相关性分析、随证加减分析、聚类分析等方面,总结王琦教授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结果:1.扎根理论研究本研究访谈王琦教授本人1次,共计0.9小时;访谈王琦教授的弟子、学生6名,每人1次,平均时长0.8小时/人;访谈患者4名,每人1次,平均时长0.5小时/人;研究最终接受访谈人数为11人,获得访谈文字稿11篇,共7.4万余字,并佐以部分文献资料进行补充。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获得初始编码316个,形成副类别32个,类别7个,分别为思想道德、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疗效要素、学术思想、方药特点、诊疗技术七个类别,并发现“思想道德”可以统领以上类别,主要体现在内涵、医德、师德与行为准则四个方面,与其他六个类别以及副类别关系密切,可以在宽泛的范畴里囊括其他六个类别,综合分析,提炼出“良医良师良人,道以统术”的核心类别。2.数据挖掘本研究共纳入185例医案处方,分别为50例变应性鼻炎医案,76例支气管哮喘医案以及59例荨麻疹医案,其中使用最多的中药为乌梅、蝉衣、防风、赤芝,即王琦教授自拟的脱敏调体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处方主要以脱敏散邪,清肺养阴,宣通鼻窍为组方思路;支气管哮喘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抗过敏为组方思路;荨麻疹则以清热凉血,脱敏消风为组方思路。结论:1.从“道”“术”两个方面分析,“道”包括为医之道、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以及为人之道,是难以量化计算的;“术”主要指医术,包括理法方药,是具体的,可以被量化的。“道”与“术”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与补充的,“道”不仅是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还有助于“术”的传承。因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应当注重“道术结合”。通过扎根理论全面挖掘王琦教授道术两方面内容,得出思想道德为核心类别,通过对“道”与“术”的内涵与关系探讨,得到“道以统术”的结论,思想道德可以统筹文化精神,也可以解释价值观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观念,指引外在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名老中医传承的内容应该包含道术两个层面,尽力做到全面传承,高效传承。2.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王琦教授治疗过敏性疾病时注重调体,以脱敏调体方为基础,依据核心病机选取主方,随证加减,体现了王琦教授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的“主病主方”理论与“辨体-辨病-辨证”相互补充的临证诊疗模式,数据挖掘结果与扎根理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于晓峰[6](2021)在《变应性鼻炎患者CD4+T细胞研究》文中指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Th2细胞介导的一种常见的免疫性疾病,是一个影响全世界人口健康的重大问题,大概20%左右的人群被变应性鼻炎所困扰,并且全世界的发病率一直在不断上升[1-3]。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症状由于治疗方案的发展得到一些改善,但仍然居高不下,且有较高比例的AR患者发展成鼻-鼻窦炎、鼻息肉、眼结膜炎及哮喘等诸多疾病,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6]。变应性鼻炎的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及鼻塞[7]。变应性鼻炎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和治疗,很容易发展成支气管哮喘[8]。所以,对变应性鼻炎进行干涉和治疗能够对哮喘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变应性鼻炎越来越成为耳鼻喉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疾病。近年来对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颇多,但具体的发生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9-11],目前认为T细胞是引起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主要淋巴细胞[12],Th1/Th2的免疫失衡是主要因素[11-13],并深入研究相关的细胞因子,例如IL-4、IL-5、IL-9、IL-13等。我们在进行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的细胞学实验中发现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对该病的发生机制也存在一定决定作用,遂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变应性鼻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功能,以及变应性鼻炎患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从中找出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关键因素,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分子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25例AR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HCs,从2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招募,其中25例AR患者为本院初诊患者,对其筛选和分类依据以下标准:(1)年龄:≥18岁。(2)临床症状:鼻塞、鼻痒、流清水涕、打喷嚏(≥2项),持续时间≥1小时/天。(3)体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4)治疗:初次就诊,均未进行免疫治疗,并排除其他系统的免疫性疾病。(5)化验:血清过敏源抗体检测(+)、血清总Ig E(+)。(6)分类:使用2016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所有AR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分)和中重度组(2分和3分)。伦理批准获得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了所有研究参与者参与本研究的书面知情同意书。2、外周血样本处理使用含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Becton Dickinson,Plymouth,UK)的真空采集管从每位研究参与者收集5毫升外周血。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冷冻保存于添加10%二甲基亚砜的胎牛血清中,收集后48h内液氮保存。用免疫帽100(Phadia,Uppsala,Sweden)测定AR患者血浆总Ig E水平。3、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绝对值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计数(T,B,NK,CD4和CD8)百分比和绝对数用BD-FACSCanto TM II(Becton-Dickinson,USA)流量测定仪测定,使用六色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BD-Multitest-IMK kit和BD-Multitest six-color TBNK。Becton Dickinson,USA)和绝对计数管(Becton Dickinson,USA)。4、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受体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定义为CD4+CD25+CD127Low/-细胞。其他CD4T亚群通过先前报道[35,36]的CCR4、CXCR3和CCR6的差异表达鉴定:CXCR3+CCR4-CCR6-(Th1)、CXCR3-CCR4+CCR6-(Th2)、CXCR3-CCR4+CCR6+(Th17)和CXCR3+CCR4-CCR6+(Th1Th17)。此外,Th17细胞被定义为CXCR3-CCR4+CCR6+(Th17)和CXCR3+CCR4-CCR6+(Th1Th17)的总和。用于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的荧光色素结合抗体是CD3-BV510(Biolegend,USA,catalog no.317332),CD4-APC-Cy7(Biolegend,USA,catalog no.317418),CCR4-APC(Biolegend,USA,catalog no.359404),CXCR3-PE(Biolegend,USA,catalog no.353706),CCR6-PE-Cy7(Biolegend,USA,catalog no.353418),CD25-BV421(Biolegend,USA,catalog no.302630),D127-FITC(Biolegend,USA,catalog no.351312),PE-Cy7-CCR7(Biolegend,USA,catalog no.353226)and CD62L-FITC(Biolegend,USA,catalog no.304804).一种活性染料7-AAD(Becton Dickinson,USA,catalog no.559925)用于排除死细胞。同种型抗体也被用作阴性对照,为受体的表达设置合适的门控。细胞分析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使用BD-LSRII细胞仪和Flow Jo软件。5、AR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检测收集AR患者和HCs血清,离心分离(2000×g,10min)。在-80℃下储存在500微升的等分液中待分析。使用LEGENDplex人类基本免疫应答面板(Biolegend,USA,catalog no.740929)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测量血清IL-4、IL-2、IP-10、IL-6、TNF-a、MCP-1、IL-17、IL-10、IFN-y、IL-12和IL-8的浓度。简言之,50微升血清与抗体包被的捕获珠在室温下孵育2小时。洗涤珠粒后,添加25微升检测抗体,并与珠粒在室温下孵育1小时。接下来,将25微升SA-PE直接添加到每个孔中,并在室温下培养30分钟。在冲洗掉未结合的SA-PE后,将珠子重新悬浮在鞘液中5分钟。最后,在BD FACSCanto II(Becton Dickinson,USA)上评估样品,并使用LEGENDplex 8.0(Biolegend,USA)进行分析。6、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分类数据用频数和卡方检验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参数比较,采用双侧Mann-Whitney U检验或配对Wilcoxon检验来评估各组间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用于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除非另有说明,否则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变应性鼻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B和NK细胞大计数无明显差异,但是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细胞有轻度的上升。2、变应性鼻炎中-重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比例与轻症患者无显着性差异。3、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健康对照。4、变应性鼻炎中-重症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数量与轻度患者无显着性差异。5、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及Th17亚群细胞数量及比例显着降低。6、变应性鼻炎中重症患者外周血Th1及Th17亚群细胞数量及比例显着低于轻症患者。7、AR患者的IFN-g、IL-10、IL-6水平升高,提示Th1、Th17细胞因子均上调。8、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CR4、CCR6、CXCR3及CD62L表达显着低于健康对照。9、变应性鼻炎中重症患者外周血CXCR3+CD4+T细胞比例显着低于轻症患者。结论:虽然T细胞被认为在Ig E介导的特应性疾病中起主要作用,但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T细胞亚群的系统性变化知之甚少。为了确定外周T细胞的特征,我们分析了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和T细胞群,进行了T细胞亚群结构的分析,评估了25例变应性鼻炎和31例健康对照者的趋化因子受体和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我们的结果显示CD4+T细胞、血清IL-10、IL-6和IFN-γ水平升高,Th1和Th17降低系通过变应性鼻炎患者其趋化因子受体的低表达。这些结果提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细胞反应的活跃性。我们进一步证明变应性鼻炎患者表现出明显的CD4+T细胞中CXCR3趋化因子的表达降低,特别是在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表明CXCR3是阻碍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h1/Th2平衡的潜在关键因素。总之,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生全身T细胞活化,CD4+T细胞中的CXCR3显着降低,最终可能被用于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

王燕[7](2020)在《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近13年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回顾性分析及对变应性鼻炎家系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变应性鼻炎病例对照组拷贝数变异分析,了解了本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讨了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19年12月间5019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不同变应原在13年间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对1个新疆地区汉族家系(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2个正常样本)进行了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并采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及拷贝数变异片段区域的基因功能寻找筛选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收集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696例,汉族对照528例,对其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AccucopyTM拷贝数检测技术对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分析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在病例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14种变应原在不同时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随年份不同而变化,但藜属在13年间基本处于本区变应原的首位。14种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分别是藜属48.2%、车前草33.2%、艾蒿33.1%、豚草32.7%、刺槐32.1%、梯牧草32%、粉螨31.5%、杨树30.3%、尘螨29.6%、蟑螂26.9%、猫上皮11.6%、特异青霉菌9.4%、狗上皮8.5%、交链孢霉7.7%;2)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男性2140例(42.6%),女性2879例(57.4%)。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交链孢霉、特异青霉、尘螨、粉螨、蟑螂、杨树、猫上皮的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狗上皮的阳性率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外,其余13种: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在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民族间的比较,汉族3850例、维吾尔族694例、哈萨克族270例、回族113例、其他民族92例,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狗上皮在不同民族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通过对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后,总共发现了1360个拷贝数变异,其中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携带而2正常个体未携带,筛选出62个拷贝数变异,将测序质量低、结果不可靠;拷贝数变异片段范围内没有功能基因的以及拷贝数变异内基因与变应性鼻炎没有明确关系的剔除,最终得到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的拷贝数在病例对照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MUC5AC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第一部分:新疆地区变应原分布随时间不同在不断变化,主要变应原以草本类为主,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同。第二部分:经过测序筛选共得到13个候选拷贝数变异,分别是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第三部分:MUC5AC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存在相关性。同时CCL3L1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拷贝数范围是1-10。

王炎[8](2020)在《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符合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诊断标准的86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苍芪止鼽汤,对照组患儿给予氯雷他定片,详细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既往史、过敏史等)、观察指标(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等)的症状积分等情况。根据年龄的不同而调整药物剂量,服药两疗程后,观察患儿发作的症状、病性、病势及次数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并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两组间、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统计学结论。结果由于对照组的3名患儿和治疗组的1名患儿,不能配合,依存性差而中断治疗,共脱落病例4例,故入治疗组患儿42例,入对照组40例。通过为期两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5%,并且P<0.05,表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总积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总积分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苍芪止鼽汤和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均有效果。在改善变应性鼻炎发作的症状、病性、病势及次数上,P<0.05,苍芪止鼽汤的效果要更优于氯雷他定片。在改善喷嚏、流清涕、鼻痒等方面,组内对比是(治疗前后)皆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药物对改善症状都有效果,组间比较时,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即使用苍芪止鼽汤的治疗效果更优。综上: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上,苍芪止鼽汤在改善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的效果比氯雷他定片更好。结论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疗效显着。

施乐,吴建萍,王树霞,陈伟斌[9](2020)在《“肺鼻同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哮喘(asthma)等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2018年亚太地区哮喘和鼻炎调查发现,有45%的哮喘患者存在变应性鼻炎,37%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哮喘,两种疾病的控制并不乐观[1]。而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也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两种疾病合并出现的情况屡见不鲜[2]。变应性鼻炎和哮

李晓玲[10](2020)在《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将发表于1998年-2018年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进行文献研究,制定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调查,收集长春地区临床文献调查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下一步长春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一、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搜索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危险”、“高危”、“儿”,检索文献后获取题录;二、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1998-2018年发表于国内医学关于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共获取572篇论文,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三、对纳入572篇文献,使用NoteExpress输入所有文献摘要、题录,剔除不合格及重复文献剩余69篇;四、将6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合并,制定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调查表;五、纳入研究对象:于2018年-2020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童,实验组:其中既往或现处于发作期过敏性鼻炎患儿246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儿童137例,信息不全及不符合纳入标准儿童共17例;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信息建立数据库;七、使用SPSS22.0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卡方检验的相关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B(回归系数)及OR(比数比)确定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及保护因素。结果:1.文献研究中入选69篇文献,40篇文献来源于北大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22篇国家级期刊,1篇国家会议,6篇硕士论文。出现频次前10位的相关为父母患AR家族史、食物过敏史、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灰尘螨、湿疹、荨麻疹、家养宠物、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2年内房屋装修。2.长春地区中被动吸二手烟、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史、剖宫产、空气污染PM2.5,父母患过敏性鼻炎家族史,B(回归系数)>0,OR(比数比)>1,所以认为这7个因素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B<0,OR<1,这个因素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保护因素。结论:1.文献研究显示:父母患过敏性鼻炎家族史、食物过敏史、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灰尘螨、湿疹、荨麻疹、家养宠物、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是儿童频次较高的相关因素,其他出现频次略低的是2年内房屋装修、剖宫产、被动二手烟等22项因素。2.长春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是被动吸二手烟、花粉过敏史、合并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史、剖宫产、空气污染PM2.5、父母家族史;保护因素是出生6个月母乳喂养史。

二、变应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应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清养润肺方“异病同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异病同治的阐述
        1.1 异病同治的发展历程
        1.2 历代医家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1.3 现代医家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1.4 异病同治的现代应用
        1.5 异病同治的现代研究
        1.6 异病同治的总结与展望
    2. 支气管哮喘的阐述
        2.1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3. 变应性咳嗽的阐述
        3.1 祖国医学对变应性咳嗽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变应性咳嗽的认识
    4. 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小结
    5. 儿童变应性咳嗽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5.1 资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合并用药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情况
        4.2 一般资料
        4.3 疗效分析
        4.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袁斌教授运用清养润肺方治疗小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经验探讨
        2.1 袁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经验
        2.2 袁斌教授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经验
        2.3 袁斌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
    3. 立方分析
        3.1 组方理论探讨
        3.2 组方药物分析
        3.3 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说明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和来源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1.4 主要试剂及相关液体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动物造模及药物干预
        2.2.3 荧光定量PCR实验
        2.2.4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2.2.5 免疫组化检测
        2.2.6 免疫荧光实验
        2.2.7 HE染色
        2.2.8 透射电镜观察嗜铬细胞
        2.2.9 ELISA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两组小鼠症状观察结果
    3.2 HE染色示各组小鼠鼻粘膜及肾上腺髓质细胞病理学的变化
    3.3 光镜下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NGF表达
    3.4 电镜下各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病理学变化
    3.5 NGF干预抑制变应性鼻炎中PNMT的表达
    3.6 NGF干预促进变应性鼻炎中SYN的表达
    3.7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表达变化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神经生长因子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基于多元融合方法的王琦教授道术传承研究 ——以调治特禀体质常见疾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现状概况
        1 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与挖掘保护的方法学归纳
        2 名老中医传承方式的不足与优化建议
        3 结语
    综述二 过敏性疾病中医认识以及治疗进展
        1 近代医家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2 近代医家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3 从过敏体质入手防治过敏性疾病的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扎根理论挖掘王琦教授传承要点
    1 研究目的
    2 确定研究对象
    3 访谈资料收集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5 研究结果
第二章 王琦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医案挖掘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王琦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医案挖掘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王琦教授治疗荨麻疹的医案挖掘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创新点与展望
    1 创新点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基本信息页
        医生访谈基本问卷
        患者访谈基本问卷
    附录3 访谈知情同意书

(6)变应性鼻炎患者CD4+T细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及耗材
        2.1.2 主要试剂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制备程序
        2.4 外周血样本处理
        2.4.1 实验前准备
        2.4.2 操作过程
        2.5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绝对值检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AR患者临床特征
        3.2 AR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与HC组无显着性差异
        3.3 中重度AR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比例与轻度AR患者无显着性差异
        3.4 AR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显着高于HC
        3.5 中-重度AR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数量与轻度AR患者无显着性差异
    4 讨论
第二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功能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研究对象
        2.3 PBMC提取及冻存
        2.3.1 PBMC提取
        2.3.2 PBMC冻存
        2.4 细胞复苏
        2.5 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受体检测
        2.6 AR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检测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AR患者外周血Th1及Th17亚群细胞数量及比例与HC相比显着降低
        3.2 中重度AR患者外周血Th1及Th17亚群细胞数量及比例显着低于轻度AR患者
        3.3 AR患者血清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CD4+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研究对象
        2.3 PBMC提取及冻存
        2.3.1 PBMC提取
        2.3.2 PBMC冻存
        2.4 细胞复苏
        2.5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检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AR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CR4、CCR6、CXCR3及CD62L表达显着低于HC
        3.2 AR患者外周血表达CXCR3及CD62L的CD4+T细胞比例显着低于HC
        3.3 中重度AR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XCR3表达水平显着低于轻度患者
        3.4 中重度AR患者外周血CXCR3+CD4+T细胞比例显着低于轻度患者
    4 讨论
对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50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皮肤点刺试验)
        1.3 技术路线图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筛选致变应性鼻炎的拷贝数变异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13个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新疆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肺鼻同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
    1.2 遗传学
    1.3 肺功能
2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相互关系的传统医学观点
    2.1 生理互根互用
    2.2 病因病机同源
3 辨证施治
    3.1 急性期
        3.1.1 风寒外束
        3.1.2 痰热闭阻
        3.1.3 气虚外感
    3.2 缓解期
        3.2.1 肺脾两虚
        3.2.2 脾肾阳虚
        3.2.3 肺脾肾三脏皆虚
4 “肺鼻同治”法的治疗作用
    4.1 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
    4.2 调节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减轻气道炎症
    4.3 改善肺功能,延长疾病缓解期
    4.4 改善体质,减少再发作
5 总 结

(10)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古代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
    2 现代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
    3 与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相关的疾病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资料
    2 文献检索与筛选方法
    3 问卷调查方法
    4 数据统计方法
第三章 文献研究结果
    1 研究文献结果
第四章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四、变应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 修订版)[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02)
  • [2]清养润肺方“异病同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的疗效研究[D]. 彭珊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协同诊疗模式用于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管理的效果研究[J]. 皇惠杰,向莉,葛文彤,侯晓玲,唐力行,王蓬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7)
  • [4]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D]. 魏子风. 南昌大学, 2021(01)
  • [5]基于多元融合方法的王琦教授道术传承研究 ——以调治特禀体质常见疾病为例[D]. 方旖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变应性鼻炎患者CD4+T细胞研究[D]. 于晓峰.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8]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肺鼻同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研究进展[J]. 施乐,吴建萍,王树霞,陈伟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7)
  • [10]儿童过敏性鼻炎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 李晓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过敏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