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初步临床评价

腹腔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初步临床评价

一、腹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初步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陆孜[1](2021)在《TIPS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脾亢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脾功能亢进的影响及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1、回顾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行TIPS术患者377例,筛选资料完整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65例,根据脾亢程度分A组(轻度)63例、B组(中度)54例及C组(重度)48例,收集术后7天、1月、6月、1年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数值,观察TIPS对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的影响;2、收集同时段重度脾功能亢进者54例,根据是否行PSE分为TIPS联合PSE(I组)28例及TIPS(Ⅱ组)26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近远期血常规、肝功能、免疫指标、支架通畅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TIPS术后A、B、C组各时段血象变化A组:患者WBC及PLT于TIPS术后1月内各时段数值较术前存在短暂上升趋势,并于1月时达到峰值(t=-2.330,-2.702;P<0.05),1月后各时段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并保持稳定;B组:中度患者TIPS术后1年内WBC与PLT数值基本维持术前水平(P>0.05);C组:重度脾亢患者术后1月内各时段数值较术前无显着差异,6月及1年WBC与PLT水平均呈降低趋势(P<0.05);三组术后各时间段RBC较术前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Ⅱ组术后各时段肝功指标变化Ⅰ组:术后一周:TBIL、PT、ALT、AST等肝功指标及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显着提升(P值均小于0.05);术后一月:TBIL、PT较术前升高(P值均小于0.05),余肝功指标(ALT、AST)及Child-Pugh评分较术后1周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三月至半年:TBIL、PT、ALT、AST等肝功指标及Child-Pugh评分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各肝功指标(TBIL、ALB、AST、ALT、PT)皆较术前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A、B两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差异存在差异(t=2.331,P=0.037);Ⅱ组:术后一周:TBIL、PT、ALT、AST等肝功指标及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显着提升(P值均小于0.05);与Ⅰ组比较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0.901,P=0.037);术后一月:TBIL、PT较术前升高(P值均小于0.05),余肝功指标(ALT、AST)及Child-Pugh评分较术后1周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三月至半年:TBIL、PT、ALT、AST等肝功指标及Child-Pugh评分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各肝功指标(TBIL、ALB、AST、ALT、PT)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皆较术前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Ⅰ组比较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差异存在差异(t=2.331,P=0.037);3、Ⅰ组、Ⅱ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血细胞水平变化Ⅰ组:WBC及PLT水平于术后各时间段皆显着提升,且于术后1月达到峰值(t=0.711;0.693,P<0.01),Ⅰ 组术后 1 周、1 月、半年、1 年,WBC 及 RBC均显着高于Ⅱ组水平,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RBC水平未观察到显着变化;Ⅱ组:术后半年至一年呈现降低趋势(P<0.05),余时间段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术后各时段免疫指标变化及与肝功相关性Ⅰ 组:术后 1 月 IgA、IgM 及 IgG 显着升高(t=-2.416,-1.903,-5.169;P=0.023,0.000,0.000),且较Ⅱ组数值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分泌细胞因子(IL-2、IL-10)术后各时间段差异较术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L-6均较正常范围偏高,并于术后第3天与1周显着提升(P<0.01),且较 Ⅱ 组升高显着(t=3.217,3.601;P=0.000,0.000);术后1月,Ⅰ组IL-6依旧高于术前水平(t=-1.274;P=0.031);术后1周观察到Ⅰ组IL-8较术前升高(t=-1.308,P=0.029),1月后恢复术前水平(P>0.05)。术后3月、6月及1年时,上述各项指标均回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1周,淋巴因子 IL-6 与 TBIL、AST 及 PT 成正相关(r=0.603,0.714,1.217;P<0.05);IL-8 与 ALT 及 PT 成正相关(r=0.801,1.217;P<0.05);同时发现 IL-6 与 IL-8成正相关(r=0.655;P<0.05);Ⅱ组:术后各时段IgA、IgM及IgG差异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分泌细胞因子(IL-2、IL-10)术后各时间段差异较术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L-6均较正常范围偏高,并于术后第3天与1周显着提升(P<0.01);术后3月、6月及1年时,上述各项指标均回降至术前水平(P>0.05);5、Ⅰ、Ⅱ组患者术后各时段门脉直径,门脉及分流道内血液流速变化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6月及1年,术后门脉内径变化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于上述各时间段术后门脉主干血流速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各个时间段Ⅰ、Ⅱ两组间数值差异均有显着差异(P<0.05);Ⅰ组术后各个时段门脉血流速度皆显着快于Ⅱ组(P<0.05);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至1年随访时限结束时无死亡病例,术后1年内Ⅱ组累计出现肝性脑病7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2例,予乳果糖口服及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等治疗后好转),支架功能障碍8例(完全失功能2例,狭窄6例),复现黑便呕血者5例(予分流道修正或/及辅行GCVE后症状缓解);Ⅰ组相同随访周期内累计发生肝性脑病6例(其中Ⅰ级5例,Ⅲ级1例,予上述药物治疗及食醋浣肠等处理后缓解),支架功能障碍8例(完全失功能1例,狭窄7例),黑便呕血再发者6例(与Ⅱ组相同处理后症状缓解),无脾脓肿病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腹痛、发热、呕吐及食欲不佳等情况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1、TIPS可改善轻度脾亢患者短期脾功能亢进,不能改善中-重度脾功能亢进;2、TIPS联合PSE是安全的,可有效控制出血并缓解脾功能亢进,对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3、TIPS及PSE均可导致肝功能短期一过性损伤,1月左右可逐渐恢复,TIPS联合PSE建议在1月后进行;4、TIPS联合PSE可改善脾功能亢进,对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IL-6与IL-8血清含量变化对肝功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性;5、TIPS联合PSE术后门静脉主干及分流道内血流速度加快,不增加门静脉及分流道内血栓发生率。

肖春桃[2](2021)在《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肝硬化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常见疾病,即使当前治疗水平明显提升,其患病率、住院率及与之相关死亡率仍不断增加。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肝硬化是世界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位居全球所有死亡病因的第十一位,为全球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肝硬化相关死亡主要与其多种并发症相关,如消化道出血、感染、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等。当前,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否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大样本的肝硬化数据库便于资料存储利用,同时利用数据库资料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PVT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搜寻可能对肝硬化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1.根据目前有关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诊治的最新指南及专家共识,经我院消化内科专家讨论后确定肝硬化数据库拟收集的具体内容;利用EpiData 3.1数据库软件建立肝硬化数据库;初步收集录入我院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分析。2.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的肝硬化住院患者,合并PVT患者共58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无PVT患者116例为非PVT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取PVT及非PVT组各44例;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分析PSM前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出血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借助电子病历系统、电话随访等,收集录入我院自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期间1097例非重复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数据信息,1097例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83±11.53(岁);其中男性患者796例(72.56%),女性患者301例(27.44%),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仍为我院就诊患者的主要病因,约为62.53%;酒精则为第二位病因,约为12.85%。不同性别患者病因有所不同,男性与女性患者首要病因均为HBV(男性:女性=62.94%:61.46%),男性患者次要病因为酒精,约为16.71%,而女性患者则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约为14.62%。2.PSM前PVT组患者共58例,非PVT组患者共116例,PSM后2组患者各44例。去除4例失访患者,随访期内进行有效随访者共170例,中位随访时间64.45周(95%CI:1.28-79.15)。回顾性分析显示:PSM前非PVT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PVT组(P=0.008),而PSM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76);PSM前后非PVT组无上消化道出血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VT组(P<0.05)。PSM前后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均表明MELD≥15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65岁、Child-Pugh C级、PVT、合并出血等对肝硬化患者预后无显着影响。结论:1.应用EpiData 3.1软件创建肝硬化数据库,可对肝硬化患者数据资料进行有效搜集整理,便于临床研究中数据的提取;肝硬化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首要病因仍为HBV,不同性别患者的次要病因不同,男性患者次要病因为酒精,而女性患者则为自身免疫性肝病。2.肝硬化合并PVT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风险,但其不增加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风险;MELD≥15则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韩鲸璟[3](2020)在《托伐普坦与传统利尿剂对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托伐普坦与传统利尿剂对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评价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的安全性,探索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06月至2019年06月收治的140例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将所有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采取随机区组化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保肝支持治疗。实验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托伐普坦15mg/d,每日给药一次。对照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呋塞米80mg/d、螺内酯100mg/d,每日给药一次。连续用药两周。记录治疗前后血钠水平、血钾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腹围、腹水深度、体重、血压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托伐普坦与传统利尿剂对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评价托伐普坦对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的安全性。本实验所得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定性资料的比较。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共收集我院140例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将所有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采取随机区组化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Child-Pugh评分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血钠浓度、血钾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实验组血钠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01),且高于对照组血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血钾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ALT、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实验组A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血肌酐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腹围、腹水深度、体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实验组腹围、腹水深度、体重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治疗前,实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出现11例口干症状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口干症状患者,5例低钾血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对治疗无影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托伐普坦能有效升高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血钠水平,较传统利尿剂能有效减少腹腔积液,短期疗程内对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钾水平、血压无明显影响。2.短期疗程内,托伐普坦常见不良反应为口渴、口干,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3.托伐普坦以其良好的利尿作用及较少的不良反应,有望成为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的另一更佳选择。

张凯[4](2020)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外分支内的血栓形成。PVT在正常人中的发生率较低,而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概率明显升高。大多数PVT患者进展缓慢,无临床症状。然而,一些患者尤其是急性PVT患者,腹痛等腹部体征出现的概率较高,慢性PVT多在已发生的肝脏疾病基础上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加重。急性PVT患者往往起病急、症状重,慢性PVT患者临床症状相对缓慢,而一旦发现已出现临床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合并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若发展并累及到肠系膜静脉,有导致肠缺血甚或出现危及生命的肠坏死的可能。门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也使其临床治疗变得更为复杂,随介入微创技术和专用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近年TIPS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门静脉高压治疗也引起临床很大兴趣,已被认为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安全且有效方法。但门静脉血栓有范围和程度的差异,这些不同血栓范围、不同血栓程度和不同血栓类型是否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转归和TIPS治疗效果,目前尚有不同观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明确。为此,本论文就以上问题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回顾分析303例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析在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PVT的存在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TIPS的疗效特点的影响;第二部分回顾复习肝硬化并PVT为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而行TIPS治疗的患者165例,分析不同血栓类型和程度患者不同的TIPS操作方案;不同血栓类型和程度对TIPS术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为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特别是有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史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第一部分门静脉血栓对行TIPS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在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PVT的存在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303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IPS治疗的患者。其中合并PVT184例(急性PVT患者24例,慢性PVT患者160例),无PVT组11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随访,对PVT组(184例)与无PVT组(119例)的临床特征及TIPS疗效进行对比;同时对比急性PVT组(24例)与慢性PVT组(160例)的临床特征及TIPS临床疗效。结果1.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较非血栓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更高(χ2=20.514,P<0.001),有出血史的患者所占比例更高(χ2=7.587,P=0.006),基线白细胞计数更高(t=2.543,P=0.011),基线血小板计数更高(t=3.957,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肝硬化合并PVT组的急性腹痛发生率较非PVT组更高,但并无显着性差异(χ2=2.771,P=0.096)。两组间基线腹胀病人所占比例及基线肝功能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2.肝硬化合并急性PVT组与肝硬化合并慢性PVT组,急性PVT组基线Child-Pugh 评分更高(t=2.615,P=0.010)、基线 Child-Pugh 分级更高(χ2=7.072,P=0.021)、基线腹痛发生率更高(χ2=27.727,P<0.001)、基线腹胀发生率更高(X2=6.660,P=0.010)、基线腹水程度更重(χ2=12.930,P=0.005)、基线白细胞计数更高(t=4.327,P<0.001)、基线血小板计数更高(t=3.426,P=0.001),但基线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所占比例较低(X2=15.777,P<0.001)。3.PVT组随访29.4±25.9个月,非PVT组随访22.8 ±21.4个月,虽然两组间随访时间存在差异,但肝硬化合并PVT组的患者相较于不合并PVT的患者在施行TIPS后具有更高的肝性脑病发生率(χ2=9.498,P=0.002)。且两组间在TIPS成功率、生存率、再出血率、术后支架狭窄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组患者在施行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可显着下降。.4.肝硬化合并急性PVT组随访25.7±24.7个月,慢性PVT组随访29.9±26.1个月,两组患者在TIPS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在有限的随访期内两组间生存率、再出血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术后支架狭窄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组患者在施行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可显着下降。结论(1)门静脉血栓形成会加重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和消化道出血等失代偿事件的发生,加重肠道血流循环障碍如腹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是肝硬化合并急性PVT,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更高,腹痛等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更高。(2)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行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无PVT者相对较高,但手术成功率并无明显差别,基于有限的随访资料PVT的存在不影响TIPS操作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的个体化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研究目的分析不同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临床分型和不同血栓程度对TIPS的技术要求,探索肝硬化合并PVT不同临床分型的个体化TIPS操作方案;进而观察肝硬化合并PVT分型和程度对TIPS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肝硬化伴PVT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行TIPS治疗的患者165例。其中急性PVT 16例,慢性PVT 149例。本研究在既往PVT分型的基础上,结合TIPS操作技术要求及影响TIPS操作的临床要素,提出了 PVT的新的分型:(1)Ⅰ型,无门静脉主干阻塞,仅有门静脉分支或属支阻塞(肝内分支包括门静脉左支或右支;肝外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2)Ⅱ型,仅有门静脉主干阻塞,未累及肝内门静脉分支;(3)Ⅲ型,门静脉主干伴门静脉右支阻塞(Ⅲa)或门静脉主干伴门静脉左支阻塞(Ⅲb);(4)Ⅳ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阻塞,无肠系膜上静脉阻塞,无脾静脉阻塞(Ⅳa),或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阻塞,有肠系膜上静脉阻塞,无脾静脉阻塞(Ⅳb);(5)Ⅴ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阻塞,伴有脾静脉阻塞,无肠系膜上静脉阻塞(Ⅴa),或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阻塞,伴有脾静脉阻塞,有肠系膜上静脉阻塞(Ⅴb)。根据PVT分型的不同,选择不同TIPS治疗方案:Ⅰ型,首选常规TIPS途径多可门静脉穿刺成功;门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择经皮经肝辅助TIPS途径。Ⅱ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若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可联合经皮经肝途径;门静脉肝内分支纤细经皮经肝途径仍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时可考虑联合经皮经脾途径。Ⅲ型,常规TIPS操作困难时,可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左支穿刺辅助(Ⅲa)或经皮经肝门静脉右支穿刺辅助(Ⅲb);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者则推荐经皮经脾途径。Ⅳ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时推荐联合经皮经肝途径;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则推荐经皮经脾途径。Ⅴ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若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可行经皮经肝辅助途径;若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在血栓为新鲜疏松血栓的情况下,可试行经皮经脾途径辅以取栓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随访,分别观察临床分期、血栓程度等对肝硬化合并PVT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IPS疗效。归纳出可以指导TIPS个体化操作的新的PVT临床分型,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特点及TIPS疗效和预后特点。结果1.共复习肝硬化PVT合并消化道出血行TIPS治疗165例,根据血栓的范围和程度,其中Ⅰ型20例,TIPS成功18例,14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4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Ⅱ型32例,TIPS成功29例,18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7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4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Ⅲ型42例,TIPS成功42例,27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15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IV型27例,TIPS成功25例,11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11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3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Ⅴ型44例,TIPS成功35例,13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20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2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五组间TIPS操作成功率(χ2=10.49,P=0.0313)、门静脉穿刺途径(χ2=19.377,P=0.013)、经皮经肝或经皮经脾穿刺病例所占比例(χ2=11.559,P=0.021)均有显着性差异,从Ⅰ型至Ⅴ型,五组患者操作难度逐渐增加,操作成功率呈下降趋势,非常规TIPS途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2.五种类型患者在实施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获得显着性下降。Ⅰ型基线PVP 30.1±6.2mmHg,术后 PVP 18.2±3.6mmHg(t=9.771,P<0.001);Ⅱ 型基线PVP 28.5±6.0mmHg,术后 PVP 18.9±5.8mmHg(t=12.818,P<0.001);Ⅲ 型基线 PVP 26.2±7.0mmHg,术后 PVP 17.0±5.7 mmHg(t=10.491,P<0.001);Ⅳ型基线 PVP 29.1 ± 5.8mmHg,术后 PVP 19.7 ± 5.0 mmHg(t=9.4,P<0.001);Ⅴ型基线 PVP 28.2±5.9mmHg,术后 PVP 15.5±6.7mmHg(t=10.305,P<0.001)。五种类型患者在PVP下降绝对值(F=2.449,P=0.050)、PVP下降百分比(F=2.449,P=0.050)均有显着性差异,且V型患者的PVT下降绝对值及下降百分比均为最高。3.在实施TIPS成功后,各分型患者间生存率(χ2=1.610,P=0.807)、再出血率(χ2=2.778,P=0.596)、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χ2=1.470,P=0.832)、支架狭窄率(χ2=5.274,P=0.260)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根据所需TIPS操作方案不同,本研究将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分为五种临床分型,并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采取不同的TIPS操作方式,从Ⅰ型至Ⅴ型,TIPS操作难度逐渐增加,Ⅴ型(弥漫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成功率最低。(2)五种临床类型患者术后生存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狭窄率等疗效指标无显着性差异,但五种临床类型患者在成功实施TIPS后均可实现门静脉压力的显着下降,尤其是门静脉阻塞范围及程度最重的V型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幅度最大。(3)根据本研究的临床分型,肝硬化合并PVT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可以实现TIPS操作的个体化选择,并达到患者较高的TIPS成功率,即便在成功率相对较低的V型患者,与其他临床类型患者相比在成功实施TIPS后仍能同等获益。

朱奥翔[5](2020)在《肝硬化腹水1号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将肝脾血瘀型鼓胀病人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来观察肝硬化腹水1号方(自制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有效性、临床应用可行性及安全性,为肝脾血瘀型鼓胀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0例(符合相关入选标准),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肝硬化腹水1号方+基础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组)两组(参照附录2),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和中医证候积分、腹水分度和肝功能分级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肝硬化腹水1号方(2次/日,口服,100ml(1袋)/次+基础治疗,基础治疗:(轻度:口服螺内酯100mg/日中度:螺内酯100mg+呋塞米40mg/日重度:螺内酯100mg+呋塞米40mg/日+5日1次腹腔穿刺清晨空腹服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以基本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并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结果: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心率等)、心电图、肾功能等未出现明显变化,据观察实验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乏力腹胀6例、腹泻2例,对患者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均缓解。对相关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如下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进行可比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医症候积分和Child-pugh评分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07<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明显的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中医症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3)通过对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6%、70.00%,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对治疗后临床总体疗效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67%、63.3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5)通过对治疗后腹水分度、腹围、24h尿量及体重的比较得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消退腹水的疗效较对照组好。(6)通过对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积分、ALT、AST的比较得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患者肝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前后比较可得出:*P=0.073>0.05、#P=0.081>0.05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对于缓解门静脉高压及缩小脾脏厚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均不明显。结论:肝硬化腹水1号方可有效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据观察可见该方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考虑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

邓政隆[6](2020)在《Viatorr支架和组合支架在TIP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采用Viatorr支架和Fluency覆膜支架联合裸支架在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支架类型使用的安全性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TIPS应用Viatorr支架或组合支架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1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Viatorr支架组(V组,n=70例)和组合支架组(Z组,裸支架+Fluency覆膜支架,n=44例)。术后随访观察血生化指标、分流道通畅性、肝性脑病、腹水、门静脉血栓及生存情况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114例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为6.1%。门静脉压力V组由术前(33.44±7.65)mmHg下降至术后(23.39±6.34)mmHg,Z 组由术前(27.59±5.63)mmHg 下降至术后(18.02±4.9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Z组累积通畅率为92.9%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Z组患者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3年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组和Z组HE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5.7%和2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术后65例患者腹水减少或消失,23例无效,腹水治疗有效率为73.56%。TIPS术后27例患者门静脉血栓再通或明显减少,门静脉血栓治疗有效率为93.1%。两组TIPS术后腹水和门静脉血栓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Viatorr支架组和组合支架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92.9%和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IPS应用Viatorr支架或组合支架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TIPS手术应用Viatorr支架或组合支架均可显着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3、TIPS应用Viatorr支架与组合支架相比较,术后1年内临床疗效相似,术后2~3年Viatorr支架较组合支架有更高的分流道通畅率,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

周军[7](2020)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or Peritoneal Effusions,MPPE)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MPPE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搜集国内外所有公开发表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MPPE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至少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研究终点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生活质量改善率、生活质量总稳定率、MPPE中VEGF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和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26篇RCTs研究,合计1650例MPPE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近期疗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组(试验组)的CR[RR=1.93,95%CI=(1.64,2.26),P<0.00001]、ORR[RR=1.42,95%CI=(1.33,1.53),P<0.00001]、DCR[RR=1.12,95%CI=(1.08,1.17),P<0.00001]均优于胸腹腔内化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RR=1.75,95%CI=(1.51,2.03),P<0.00001]、生活质量总稳定率[RR=1.25,95%CI=(1.15,1.36),P<0.00001]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PPE中VEGF水平:试验组的MPPE中第1、2、3、4周期VEGF水平下降程度[第1周期SMD=-1.81,95%CI=(-2.54,-1.09),P<0.00001、第2周期SMD=-1.48,95%CI=(-1.95,-1.02),P<0.00001、第3周期SMD=-1.38,95%CI=(-1.85,-0.92),P<0.00001、第4周期SMD=-2.52,95%CI=(-3.91,-1.13),P=0.0004]均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评价:试验组高血压[RR=2.86,95%CI=(1.52,5.40),P=0.001]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蛋白尿、白细胞计数减少、消化道反应、发热、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肾功异常、疼痛、疲乏、骨髓抑制、体重减轻、心电图异常中,两组患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白细胞计数减少及消化道反应发生严重程度(≥Ⅲ级)上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腹腔内化疗相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MPPE可以提高治疗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生活质量总稳定率,且能降低MPPE中VEGF水平,但该方案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

杨芳华[8](2019)在《柔肝化纤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柔肝化纤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的临床观察,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提供理论及临床证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60例脾乙肝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患者,用随机分配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柔肝化纤方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共治疗4周,每2周对比患者的平均24h尿量、体重、腹围、症状、体征、肝功能,治疗前后检测RAAS、腹水分级,分析疗效情况。观察基础生命征(脉搏、呼吸、血压、体温)、评估用药安全性,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对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共60例患者,中治疗组30例,观察组30例。(1)症状积分对比:经过4周的治疗,面色晦暗情况,两组治疗后缓解不大,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牙龈出血情况治疗后得到了缓解,两组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其余症状治疗4周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症状疗效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是93.33%;对照组是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一般情况:治疗组患者的腹围、1周平均24小时尿量、体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明显差异(P<0.05)。(4)肝功能对比:两组肝功能水平在治疗后都得到显着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5)B超情况:两组患者腹水分级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性显着(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RAAS情况:比较治疗前后RAAS的下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复发情况:经过3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5.38%,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肝化纤方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在腹水消退,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RAAS活性及腹水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且药物安全。

师博[9](2016)在《经颈静脉肝静脉腹腔分流治疗猪腹水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及目的:难治性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晚期症状,预后一般很差。目前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方法主要还是以排液法为主(包括反复腹腔穿刺和腹腔置管引流),并发症多,很多都难以处理,甚至加重病情,威胁生命。本方法是腹水内引流,引流道在体内,腹水通过引流道直接进入体循环,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腹腔静脉转流术也是一种腹水内引流,然而因其手术复杂、引流管路径长,需要腹腔、腹壁、胸壁多个切口,手术过程需要全身麻醉,同时也存在引流管阻塞、手术切口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故此方法目前已经罕见应用。本实验方法只需局麻下经肝静脉穿刺入腹腔,引流道短,无切口。TIPSS是将门静脉血流分流入下腔静脉,可引起肝性脑病,不适用于肝性脑病高风险的患者。本方法将腹水直接经颈静脉肝静脉引流入体循环,避免了肝性脑病的发生几率。我们研究的经颈静脉肝静脉腹腔分流术(Transjugular-hepatic vein-peritoneal shunt,TVS)是一种治疗腹水的新型介入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本研究,可有效地避免现有难治性腹水治疗方法的各种并发症,使腹水治疗增加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1.研制适用于TVS的单向分体活瓣支架并尝试分体活瓣更换2.研究简易腹水模型TVS术中术后动物生命体征,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TVS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对肝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肝功能的影响。3.通过对比实验组手术前后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变化,以及对照组与实验组腹围变化情况,明确TVS术治疗腹水的效果。4.通过解剖及病理检查观察动物肝内引流支架放置和通畅情况,探讨支架与肝组织的相容性及适应性。方法:20Kg±2Kg实验猪2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入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0只。对照组术前记录每只猪腹围,腹腔穿刺放置导管鞘并注入2000ml生理盐水制成腹水模型后,记录术后0h,24h,48h,72h腹围,观察一般生活状态。实验组术前及腹水造模后记录腹围,行TVS术,手术前后分别抽取肝静脉及腔静脉血,比较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变化、肝功能变化,记录术后24h,48h,72h腹围,观察一般生活状态。术后三天每天早晚各适量喂食水一次,皮下注射肝素1000单位行肝素治疗。对比实验组放置支架前后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变化,比较两组腹围的变化情况,观察腹水引流效果。术后解剖并观察支架在肝内放置情况,切取分流道及其周围部分肝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术后情况。结果:1.实验组10例腹水模型,支架全部顺利置放到位,成功率为100%,并对其中一例进行活瓣更换,过程顺利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可行。2.置入分体单向活瓣支架,动物耐受性良好,生命体征平稳,PICCO监测发现腹水建模后,右心负荷会少量增加但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术后30min至1h后均苏醒。3.术后1天即可适量进食,术后2天,腹水量即迅速减少,排尿量大,腹围明显缩小,活动及状态基本恢复正常。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靶肝静脉内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中心静脉内红细胞计数,证实腹水经支架引流入肝静脉使血液稀释,效果显着。术前术后肝功能比较未见显着差异,证实本实验对于肝功能影响微乎其微。5.实验组术后24h、48h、72h腹围较对照组显着减少,说明分体单向活瓣支架起到了明显的引流腹水作用。6.术后解剖肝组织病理示肝小叶内肝细胞肿胀变性,门管区大体正常,局部肝血窦扩张瘀血,部分肝细胞嗜酸性变性。结论:1.腹腔内注射2000ml生理盐水制备简易腹水模型,达到难治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级,可为肝硬化腹水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适合的模型。2.分体支架放置过程简单、便捷,支架位置精确,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分体单向活瓣支架可顺利更换。3.腹围较对照组减少速度明显,腹水可确切经分流道内引流。手术创伤小,没有出现因手术引发的重要脏器损伤、肝功能衰竭、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4.TVS对右心功能无明显影响。5.TVS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6.初步表明国产分体单向活瓣支架和肝组织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静态闭合式单向活瓣可确切防止反流出血。7.网膜包裹为该实验主要并发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8.手术创伤小,过程简单,成功率高。

陈利民,周逸,王菲,王一明,王小敏[10](2014)在《不同腹水超滤量对71例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不同腹水超滤量对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次超滤量3 0008 000 ml,37 d后再次或多次行腹水超滤治疗,治疗组单次超滤量800016 000 ml,抽尽腹水,若抽取废液量为3 0008 000 ml,则纳入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围、尿量、体质量、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治疗前、后3 d、随访3个月末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计算Child pugh积分、Meld积分。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腹水超滤次数分别为(2.14±1.07)次、(3.57±1.42)次,废液总量分别为(26 347.22±13 477.40)ml、(21 180.00±9 137.73)ml,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1.37±3.40)d、(26.46±2.78)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5 356.12±3 526.15)元、(18 737.35±4 671.23)元,两组腹水超滤次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废液总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两组发生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死亡以及其他(局部渗血)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单次超滤量8 00016 000 ml比3 0008 000 ml能显着降低腹水超滤次数、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更有效控制腹水增长,两组治疗安全性均好,但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二、腹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初步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TIPS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脾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创新与不足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IPS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脾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2.建立肝硬化数据库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基于PSM研究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托伐普坦与传统利尿剂对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门静脉血栓对行TIPS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五) 附录
第二部分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的个体化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研究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五) 附录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5)肝硬化腹水1号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诊断及入选标准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学诊断标准
        1.1.2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1.1.3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剔除标准
        1.2.4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临床观察指标
        2.4.1 一般观察项目
        2.4.2 疗效性观察项目
        2.4.3 安全性观察项目
        2.4.4 不良反应观察
        2.5 疗效评定标准
        2.5.1 西医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2.5.2 对患者肝功能评价
        2.5.3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
        2.5.4 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2.6 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2.7 安全性评定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3 可比性比较分析
        3.1 年龄比较
        3.2 性别比较
        3.3 病程比较
        3.4 病因比较
    4.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总分的比较
        4.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4.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4 治疗前后两组腹水分度比较
        4.5 治疗前后两组腹围、24h尿量及体重比较
        4.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分级积分比较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比较
        4.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彩超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鼓胀的认识
        1.1 鼓胀病名的发展概况
        1.2 中医对鼓胀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鼓胀的辨证
        1.4 中医对鼓胀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2.1 病理发病机制
        2.2 西医对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认识
    3 方药分析
        3.1 立论依据
        3.2 遣方原则
        3.3 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3.4 单味药物性能分析
        3.5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3.6 临床用药心得
    4.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附录3 中医积分量表
    附录4 肝功能分级
    附录5 数据记录表
致谢

(6)Viatorr支架和组合支架在TIP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MPPE的关系
    1.2 恶性胸腔积液
        1.2.1 恶性胸腔积液概述
        1.2.2 恶性胸腔积液病因学及病理生理学
    1.3 恶性腹腔积液
        1.3.1 恶性腹腔积液概述
        1.3.2 恶性腹腔积液病因学及病理生理学
    1.4 MPPE的治疗
        1.4.1 利尿剂
        1.4.2 胸腹腔穿刺及置管术
        1.4.3 化疗
        1.4.4 胸膜固定术
        1.4.5 胸膜切除术
        1.4.6 热疗
        1.4.7 放疗
        1.4.8 生物免疫治疗
        1.4.9 靶向治疗
        1.4.10 中医治疗
        1.4.11 腹腔-静脉分流术
    1.5 MPPE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Meta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2.1.1 提出临床问题
        2.1.2 制定研究计划
    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2.3 测量指标
        2.2.4 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及VEGF水平的测定
    2.3 文献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查与资料提取
    2.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方法学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近期疗效
        3.4.2 生活质量
        3.4.3 治疗前后MPPE中 VEGF水平变化
        3.4.4 亚组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3.6 敏感性分析
    3.7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4.1 VEGF、贝伐珠单抗与MPPE
    4.2 贝伐珠单抗联合组及对照组疗效对比与安全性分析
    4.3 不同积液类型、瘤种来源及是否合并全身静脉化疗的亚组分析
    4.4 本次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成果
中英文缩略语
致谢

(8)柔肝化纤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肝硬化腹水是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调查
        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治疗
    2 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2.1 鼓胀定义
        2.2 鼓胀病名沿革
        2.3 病因病机
        2.4 辨证分型
        2.5 中医治疗
        2.6 对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的认识
    3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评判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临床资料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评定结果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柔肝化纤方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学术认识
        4.3 柔肝化纤方组方特点及方义分析
        4.4 柔肝化纤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4.5 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经颈静脉肝静脉腹腔分流治疗猪腹水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药品及设备
    二.实验动物及分组
    三.实验方法及观察检测指标
        1.腹水动物模型建立
        2.支架放置
        3.检测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表
附图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不同腹水超滤量对71例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设备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价
    1.5 特殊事件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不同超滤量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谱等指标的影响
    2.4 两组Child pugh分级情况
    2.5 两组终点事件比较
3 讨论

四、腹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初步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TIPS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脾亢的临床研究[D]. 陆孜.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D]. 肖春桃.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托伐普坦与传统利尿剂对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分析[D]. 韩鲸璟. 郑州大学, 2020(02)
  • [4]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D]. 张凯. 山东大学, 2020(12)
  • [5]肝硬化腹水1号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观察[D]. 朱奥翔.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Viatorr支架和组合支架在TIP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对比研究[D]. 邓政隆.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D]. 周军. 兰州大学, 2020(01)
  • [8]柔肝化纤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肝肾阴虚水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芳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经颈静脉肝静脉腹腔分流治疗猪腹水模型的实验研究[D]. 师博.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10]不同腹水超滤量对71例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J]. 陈利民,周逸,王菲,王一明,王小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10)

标签:;  ;  ;  ;  ;  

腹腔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初步临床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