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互连中的DDR、VPN和ADSL

局域网互连中的DDR、VPN和ADSL

一、局域网互连中的DDR、VPN及ADSL(论文文献综述)

罗健[1](2012)在《T-MPLS与EPON互连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业务流量已经开始从以TDM业务为主转变为以IP分组数据业务为主,未来的网络显示了网络的IP化、宽带化和移动化三大特点。基于MPLS的分组交换传送技术T-MPLS技术,可以同时有效地处理大容量的传统TDM语音业务、IP分组数据业务。目前在接入网中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已经开始被运营商大范围应用,以EPON为代表的光接入网如何与T-MPLS配合,实现IP数据信号端到端的高质量光传输,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分析EPON和T-MPLS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边缘路由器LER的双标签封装功能部分前移至ONU侧的方案。即在T-MPLS边缘路由器LER处进行的双标签封装,改进为TDM业务和高优先级以太网业务提前在EPON网络的ONU侧进行双标签封装,而普通以太网业务仍然在边缘路由器LER处进行双标签封装。在EPON和T-MPLS互连网络的上行方向上,本文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进而提出了基于业务优先级和比例的算法。该算法满足了高优先级业务的发送优先性,同时解决了普通业务发送时的公平性问题。在互连网络下行方向带宽调度问题上,本文利用了基于加权的优先级算法。该算法降低了TDM业务和高优先级以太网业务的下行传输延时,并兼顾了普通以太网业务的传送。最后,本文利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构建了双标签封装前移的模型,对互连网络两种下行带宽分配的调度方案进行了建模仿真。对TDM业务、高优先级以太网业务、普通以太网业务数据帧的平均时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进而分别比较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

张丁丁[2](2012)在《城域网设计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简称MAN。属宽带局域网。由于采用具有有源交换元件的局域网技术,网中传输时延较小,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100兆比特8秒以上。MAN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作骨干网,通过它将位于同城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数据库,以及LAN等互相联接起来。目前,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上网用户的增多,网络速度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Internet市场的普及和发展,不但使网络应用逐渐丰富,新业务不断涌现,而且业务的发展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新的需求,既需要宽带IP骨干网作支撑,又需要依托宽带的接入手段向用户端延伸。论文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城域网技术进行了介绍叙述,重点介绍了QoS、VPN及MPLS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对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2、调查研究城域网的现状,包括其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宽带接入层的设备及连接链路;自治域划分、MPLS VPN部署、QOS部署等技术部署;城域网内部及城域网与省网之间的路由策略;相关系统如网管系统、业务认证系统现状;相关网络连接情况。通过趋势外推法、普及率法、回归预测法等三种做业务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结合业务承载模型做流量及带宽需求预测。经过综合分析,提出该网络现存问题。3、根据现网网络存在问题,针对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宽带接入层提出建设方案;规划自治域划分、MPLS VPN及QoS部署;分析本次建设对相关系统的影响及建设需求;提出未来城域网建设思路。

唐亚鹏[3](2011)在《基于LabVIEW的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是基于飞速发展的Internet网络,利用虚拟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Web技术等组成的网上远程控制系统,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课题所研究的网络虚拟实验室以研制适合于理工科基础课程《电工学》实验教学的网络虚拟实验室为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对于组建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本文分别从网络技术、虚拟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数据库访问技术三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首先,本文构建了网络虚拟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远程开放实验平台,基于B/S架构,采用LabVIEW软件编程,采用ODBC技术连接到Access数据库服务器,利用LabVIEW Web Server可以在网络上发布LabVIEW程序前面板的图象。该虚拟实验平台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其次,本文设计了基于格罗贝斯判据的自适应加权融合数据处理算法,对于实验室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先采用格罗贝斯判据剔除疏失误差,然后采用基于算术平均值和分批估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次用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方法处理数据。并分别对普通的加权融合算法、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和传统的算术平均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依此对实验方案和参数进行改进提高。最后,实现了实验室的组网工作,即把实验室的所有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局域网,并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调整实验方案和参数、完成实验等方法验证了构建的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功能,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包泉[4](2011)在《运营商网络安全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分析运营商的网络安全,论述了采取多种防御和保护方式以旨在提升运营商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对运营商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运营商由于硬件和软件上的漏洞造成的网络安全威胁。论述了运营商网络威胁的产生原因。通过总结运营商城域网拓扑、核心网和接入网的全面分析的发展过程、经验和教训,本文从两方面重点论述了运营商网络安全与应用的途径。其一是从运营商的网络自身结构入手,在核心网、接入网以及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等方面对运营商网络加以优化和改造,从接入层到核心层、从普通用户到专线用户、从硬件到软件加以控制和优化;其次,根据运营商的具体状况,详细分析运营商网络安全改善与用户网络质量的关系,并在运营商的网络规划章节列举了运营商网络各层次的网络拓扑和优化思路。在现代化网络安全技术的指导下,详细论述了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IDS、IPS、加密等、特别分析了公安320解决方案,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尤其对公安这种特殊行业的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将对该行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可以显着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技术应用的领先性和安全性。因此个人认为,加强运营商网络安全与应用是未来通信行业的必经之路。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做为运营商的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运营商网络与信息安全。采取技术手段与加强日常管理和健全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运营商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各种对信息网络的攻击,保障网络与信息内容的安全,促进运营商网络安全的顺利发展。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网络便成为了首要任务。一旦上述的安全隐患成为事实,所造成的对整个网络的损失都是难以估计的。因此,网络的安全建设是运营商网络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随着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的逐步实现,Internet前景越来越美好,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利,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个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网络安全主要是信息安全,那么运营商的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终端设备还是IP网络发展,都迫切需要保证Internet网上信息传输的安全,需要保证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随着技术的进步、运营商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运营商的网络结构和终端设备的所受攻击日趋严重。每年运营商因网络攻击事件而导致的网络设备、硬件等瘫痪的事件数不胜数,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不言而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大运营商不可忽视的一个议题。将网络安全技术在运营商市场中行之有效的应用起来,是今后运营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廖祖鹏[5](2010)在《WLAN商用组网中AP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LAN”),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客户可通过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和企业网,获取信息、娱乐或进行办公。利用WLAN技术进行组网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生产率和企业效率,改善收益与利润,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性更高、移动性更强的信息获取方法。国内外WLAN组网的优势在商用过程中却面临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运营商如何合理选择使用胖AP(Access Point,即无线接入点,以下简称“AP”)、瘦AP组网方案,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最具性价比搭建商用WLAN,如何满足QoS(Quality of Service,即服务质量,以下简称“QoS”)和有效实施频点规划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论证胖AP、瘦AP商用WLAN组网方案,对瘦AP商用组网的AC(Access Controller,即无线控制器,以下简称“AC”)设备保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WLAN商用组网面对不同的用户群及场景的组网方式进行分析,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对AP设备的无线性能传输能力及工程实施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杨晓锐[6](2010)在《陕西联通IP城域网优化方案的研究》文中提出陕西联通宽带IP网及城域网已基本建成,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提升陕西联通在宽带市场的竞争力、开拓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面推进陕西省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期陕西联通宽带城域网络优化是在2008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网络建设和优化力度,通过逐步实施网络结构调整、设备扩容、路由的优化、QoS、技术和设备的相对统一等措施,消除网络性能和功能瓶颈,消除故障隐患,解决互连互通问题,使宽带城域网络不仅能够承载传统的Internet业务,而且能够承载具有QoS要求的话音、视频业务等视频业务、广播业务和二层或者三层VPN业务等,最终成为具有支持多业务能力的承载平台。本论文首先从陕西联通宽带业务发展的需求及现有网络存在问题出发,指出了宽带IP城域网络优化扩容的背景,并分析了当前现状及发展策略。其次介绍了宽带城域网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论文第三章的重点是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全面了介绍了陕西联通宽带城域网络优化扩容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了工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对陕西联通宽带业务流量流向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宽带城域网的目标网络架构,分别从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展开了网络优化扩容规划和设计的探讨。并对路由技术、IP地址分配、认证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出业务解决方案。最后对陕西联通宽带IP城域网的技术和业务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在延安联通宽带IP网及城域网工程的建设中,由于网络协议逻辑结构和参数配置较复杂等多种原因,使网络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宽带IP网接入层接入了较多的ADSL/VDSL和FTTX+LAN的用户,宽带应用的大量出现,宽带IP网出现了较多的、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全面分析、论述了陕西联通宽带IP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设方案,对省城域网优化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

邢鑫[7](2010)在《电信级MPLS VPN网络研究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现代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安全、便宜、质量、服务等等,而传统的基于IP网络的VPN在其扩展性、安全性、管理性和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重要组成技术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是ATM和IP技术融合的最佳方式。近年来提出的采用MPLS技术实现VPN方案,不仅可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和服务等级,且具有安全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VPN业务需求的升级,MPLS VPN技术逐渐作为电信运营商广泛采用的VPN业务手段。目前太原联通公司已经建立了MPLS VPN网络,并实现了MPLS VPN业务的商用,可以为客户提供域内和跨域的MPLS VPN业务。本文首先对MPLS VPN的理论知识加以概述,然后对太原联通MPLS VPN业务的部署进行了讨论,主要包括网络的规划、VPN用户的接入、网络的可靠性等,针对太原联通MPLS VPN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优化方案,并结合现网组织进行了优化方案的实施。最后对MPLS VPN在未来三网融合和下一代网络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最终该方案在太原联通IP城域网内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吕婷婷[8](2010)在《滨州联通VOIP业务网实现方案》文中指出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PSTN电话已经不能满足日常通信需求。网络电话和网络聊天软件的诞生及其所提供业务的多样性,使传统的PSTN业务顿时失色,发展陷入了瓶颈。如何保住语音业务的市场,如何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业务,是国内各大运营商正在努力实现的。滨州联通也不例外,随着软交换技术的成熟和IP网络覆盖的不断延伸,基于IP的语音业务,即VOIP业务,是未来滨州联通语音业务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对滨州联通IP承载网和NGN网络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后,指出了在NGN平台上发展VOIP业务,是滨州联通VOIP业务网的发展模式,进而针对不同的接入方式提出了发展VOIP业务的不同解决方案。

吴鹏[9](2008)在《太原网通IP城域网建设优化方案》文中指出山西网通IP宽带网于2001年年底建设完成,网络结构按组网功能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随着以IPTV、视频监控等业务为代表的宽带增值业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P2P业务的迅猛增长,2007年山西网通IP宽带城域网的宽带用户和网络流量增长都非常快,部分城域网的汇聚节点上行带宽占用率已达到70%以上。2008年随着山西网通光进铜退和宽带提速工程的推进,宽带用户的上行带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且预计2008年山西网通的宽带用户将增长40万户以上,这就对IP宽带城域网的网络容量和设备能力提出了较大的需求。因此,为满足今后宽带业务发展的需要,太原网通公司将在2008年实施城域网优化改造工程,继续扩容和完善现有的IP网络,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本人在实践工作中,参与了大量的宽带城域网建设及维护工作,也熟知太原网通宽带城域网的现状。本文便是根据从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并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所写成。它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目前太原网通宽带城域网的现状介绍和现存问题的分析;二、结合本身工作经验提出的宽带城域网优化原则;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宽带城域网的具体优化方案和IP承载网建设方案等。

王宇[10](2008)在《交换网络系统安全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根据网通交换网络结构特点,以电信交换网络安全性分析为基础,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电信交换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除了保证在电信网络上各种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的运行畅通外,更重要的是保证我国信息网络优质、高效、安全运行。文章首先对电信交换网络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安全漏洞,研究了在日益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电信系统和电信网络本身的可用性和可控性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电信交换网络安全的整体规划。在上述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网通在Internet网络安全方面的实践,从技术、应用、管理各个方面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措施,构建由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等环节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电信交换网络的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就电信交换网络减少灾难事件的可能性以及限制灾难对关键业务流程所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电信交换网络的容灾技术和容灾系统,包括系统恢复技术、数据恢复技术、业务恢复技术,提出了当电信交换网络发生灾难事件时,如何加强对电信交换设备的灾难状态管理,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地方将电信交换网络的灾难化解,保证基础电信业务的连续性,并利用远程数据容灾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交换系统正常运行,提高电信交换网络的抗灾难能力。

二、局域网互连中的DDR、VPN及ADS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域网互连中的DDR、VPN及ADSL(论文提纲范文)

(1)T-MPLS与EPON互连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EPON 与 T-MPLS 网概述
    2.1 EPON 概述
        2.1.1 EPON 系统构成
        2.1.2 EPON 网络的发展趋势
    2.2 多点控制协议 MPCP 和 DBA
        2.2.1 MPCP 协议
        2.2.2 DBA 算法
    2.3 T-MPLS 网络概述
        2.3.1 T-MPLS 网络分层结构
        2.3.2 T-MPLS 功能平面结构
        2.3.3 T-MPLS 网络的节点行为
    2.4 T-MPLS 网络中的多业务封装解决方案
        2.4.1 LAN 以太网业务的传送
        2.4.2 TDM 业务的传送
    2.5 T-MPLS 基于伪线的业务传输
        2.5.1 PWE3 协议模型与标签
        2.5.2 用伪线提供以太网业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PON 与 T-MPLS 网络的互连
    3.1 网络互连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3.1.1 EPON 与 T-MPLS 网络互联的必然性
        3.1.2 EPON 与 T-MPLS 网络互连中存在的问题
    3.2 EPON 与 T-MPLS 网络互连方案
        3.2.1 互连网络总体设计思想
        3.2.2 互连网络中兼容问题的考虑
    3.3 基于双标签封装前移的互连网络技术的研究
        3.3.1 多逻辑链路标记 LLID
        3.3.2 ONU 与 T-MPLS 边缘路由器 LER 的交互过程
        3.3.3 双标签封装前移带来的效率问题[29]
    3.4 小结
第四章 互连网络中上下行带宽的调度问题
    4.1 现有的两种典型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4.2 互连网络中基于业务等级和比例的带宽分配算法
        4.2.1 数据业务优先级区分[34]
        4.2.2 基于业务等级和比例的带宽分配算法的原理
        4.2.3 基于业务等级和比例的带宽分配算法的具体流程
        4.2.4 高优先级业务抢占发送的处理[39]
        4.2.5 基于业务等级和比例的带宽分配算法的特点[40]
    4.3 基于优先级的下行带宽调度算法
        4.3.1 绝对优先级调度算法[43]
        4.3.2 基于绝对优先级算法改进的加权算法[44]
        4.3.3 加权算法的描述与流程
    4.4 小结
第五章 仿真分析
    5.1 OPNET MODELER 简介
    5.2 双标签封装前移的仿真
        5.2.1 用户业务源的模拟
        5.2.2 ONU 侧双标签封装前移的模拟
        5.2.3 OLT 与边缘路由器 LER 的节点模型
    5.3 互连网络下行时两种带宽调度算法的对比仿真[50]
        5.3.1 互连网络下行时的网络拓扑
        5.3.2 进程模型
        5.3.3 仿真结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城域网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3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城域网相关技术
    2.1 城域网网络体系结构
    2.2 城域网所涉及的相关技术
        2.2.1 QOS
        2.2.2 VPN
        2.2.3 MPLS
第三章 城域网业务预测及现存问题分析
    3.1 网络现状
    3.2 相关技术部署
    3.3 业务预测
        3.3.1 预测思路和方法
        3.3.2 用户预测
        3.3.3 流量预测
    3.4 现存问题分析
第四章 城域网网络建设方案
    4.1 建设原则及目标
    4.2 建设规模
    4.3 相关技术部署
    4.4 城域网未来建设思路
        4.4.1 网络架构调整
        4.4.2 网络定位及业务承载
        4.4.3 技术部署
        4.4.4 建设思路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3)基于LabVIEW的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发展动态
        1.2.2 国内的发展历程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
    2.1 网络技术
        2.1.1 网络通信技术
        2.1.2 网络安全技术
    2.2 虚拟实验平台搭建技术
    2.3 数据库访问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软件功能设计
    3.1 总体功能设计
    3.2 系统角色及模块功能
        3.2.1 系统管理员模块功能
        3.2.2 实验教师模块功能
        3.2.3 学生模块功能
    3.3 LabVIEW 简介
        3.3.1 前面板
        3.3.2 程序框图
    3.4 LabVIEW 的优点
    3.5 本章小结
4 软件与数据库的连接设计
    4.1 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探讨与比较
    4.2 LabSQL 的安装和设计
        4.2.1 LabSQL 的安装
        4.2.2 LabSQL 与数据库之间的ODBC 连接设计
    4.3 本文设计的数据库的功能及特点
    4.4 本文设计的数据库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
    5.1 实验预约
    5.2 RLC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
    5.3 二阶电路过渡过程实验
    5.4 回路电流法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数据处理
    6.1 加权融合算法
    6.2 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
        6.2.1 疏失误差的处理
        6.2.2 基于算术平均值与分批估计的数据融合处理
        6.2.3 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处理
    6.3 本章小结
7 实验室局域网网络环境组建
    7.1 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
    7.2 网络协议
    7.3 局域网交换机
    7.4 网线制作
    7.5 局域网网络组建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运营商网络安全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运营商网络安全
    2.1 运营商网络介绍
    2.2 核心网风险
    2.3 接入网风险
    2.4 运营商网络数据配置规划的研究
        2.4.1 PPPOE认证方式的分析
        2.4.2 VLAN划分及分析
        2.4.3 网管监控数据配置的分析
第三章 网络安全技术
    3.1 网络安全概述
        3.1.1 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
        3.1.2 网络安全目标
    3.2 网络安全基本技术
        3.2.1 数据加密技术
        3.2.2 数字签名技术
        3.2.3 消息认证技术
        3.2.4 身份鉴别技术
        3.2.5 访问控制技术
        3.2.6 PKI技术
第四章 运营商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1 运营商网络安全方案
    4.2 网络安全防范概述
    4.3 防火墙原理
        4.3.1 防火墙概述
        4.3.2 防火墙工作原理
        4.3.3 防火墙分类
    4.4 IDS原理
        4.4.1 IDS概述
        4.4.2 IDS 工作原理
    4.5 IPS原理
        4.5.1 IPS概述
        4.5.2 IPS 工作原理
    4.6 运营商网络优化思路
    4.7 运营商网络方案实施
        4.7.1 大客户接入平面
        4.7.2 普通用户接入平面
        4.7.3 普通上网用户接入方式
        4.7.4 专线上网企业用户接入方式
        4.7.5 MPLS VPN设计
        4.7.6 防火墙和IDS应用
        4.7.7 流量分析
第五章 运营商网络安全应用实例
    5.1 建设目标
    5.2 建设要求
    5.3 设备要求
    5.4 汇聚层机房要求
    5.5 网络安全
    5.6 IP地址规划
    5.7 解决方案
    5.8 工程建设和应用情况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5)WLAN商用组网中AP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国内外WLAN 发展现状
    1.2 课题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胖AP 商用组网方式研究评估
    2.1 胖AP 网络
        2.1.1 BRAS+DSLAM+MODEM+AP 组网方案
        2.1.2 BRAS+OLT+分光器+ONU+AP 组网方案
        2.1.3 BRAS+汇聚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AP 组网方案
    2.2 方案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瘦AP 商用组网方式研究评估
    3.1 瘦AP 网络
    3.2 瘦AP 网络商用组网下AC 的基本部署方案
        3.2.1 AC 的功能定位与部署原则
        3.2.2 分散热点布局下AC 在城域骨干核心层部署方案
        3.2.3 中等热点密度布局下AC 在城域骨干控制层部署方案
        3.2.4 大型密集用户热点AC 在城域接入汇聚层部署方案
        3.2.5 AC 三种场景部署方案实验论证
        3.2.6 AC 三种场景部署方案比较
    3.3 瘦AP 商用组网高可靠性部署方案
        3.3.1 AC 1+1 热备份部署原理分析
        3.3.2 AC 1+1 热备份实验室验证测试
        3.3.3 AC N+1 备份方案原理分析
        3.3.4 AC N+1 备份实验室验证测试
    3.4 AC 倒换流程及切换时间分析
        3.4.1 AC1+1 倒换流程分析
        3.4.2 AC N+1 倒换流程分析
        3.4.3 AC N+1 备份中N 最大值简析
        3.4.4 AC 切换时间实验验证
    3.5 容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用组网AP 设备无线传输性能模型研究
    4.1 802.11A/B/G 协议机制分析
    4.2 建立AP 设备无线传输能力分析模型
    4.3 对模型的理论数据推算分析
        4.3.1 对报文大小(TCP、UDP)为1500 字节测试结果
        4.3.2 对报文大小(TCP、UDP)为512 字节测试结果
        4.3.3 对报文大小(TCP、UDP)为160 字节测试结果
        4.3.4 对报文大小(TCP、UDP)为40 字节测试结果
        4.3.5 不同数据报文长度模型推算结论
    4.4 大小报文比例分布工程数据分析
    4.5 环境干扰工程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1. 全文总结
    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录

(6)陕西联通IP城域网优化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Internet网络发展的分析
    1.2 陕西联通IP城域网优化项目背景
        1.2.1 项目建设背景
        1.2.2 国内外IP城域网现状
    1.3 IP城域网络发展策略
        1.3.1 宽带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1.3.2.业务需求分析
        1.3.3 宽带网络及IP城域网发展策略
    1.4 网络现状
        1.4.1 城域网核心层
        1.4.2 城域网汇聚层
        1.4.3 现状分析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宽带城域网技术及其发展
    2.1 城域网的基本特征
    2.2 宽带IP新技术的进展
    2.3 城域核心路由交换技术
    2.4 宽带网络接入方式的比较
    2.5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6 路由协议和自治域
    2.7 相关设备性能
        2.7.1 NE40设备的性能
        2.7.2 MA5200G相关功能
        2.7.3 IPTV
        2.7.4 PPPOE和IPOE
第三章 优化建设方案
    3.1 优化建设原则
    3.2 本期工程建设目标
    3.3 IP城域网核心层优化方案
        3.3.1 西安城域网扩容方案
        3.3.2 咸阳、渭南、安康、宝鸡、汉中、延安、榆林城域网优化方案
        3.3.3 铜川、商洛城域网优化方案
    3.4 IP城域网汇聚层优化建设方案
        3.4.1 西安城域网优化方案
        3.4.2 咸阳、渭南、安康、宝鸡、汉中、延安、榆林城域网汇聚层优化扩容方案
        3.4.3 铜川、商洛城域网汇聚层优化方案
    3.5 新增设备功能和性能要求
        3.5.1 西安BAS设备性能要求
        3.5.2 商洛安康BAS设备性能要求
        3.5.3 业务路由器性能要求
        3.5.4 高端三层交换机性能要求
    3.6 IP地址分配
        3.6.1 IP地址分配原则
        3.6.2 IP地址数量估算
    3.7 路由协议和自治域
    3.8 BAS备份保护方案
    3.9 配套设备建设
第四章 优化后网络结构及带宽
    4.1 优化工程实施成果
    4.2 遗留问题及解决建议
        4.2.1 建设规模
        4.2.2 工程进度安排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的主要成果
    5.2 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电信级MPLS VPN网络研究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MPLS概述
    1.2 VPN的起源背景
    1.3 论文的工作内容
第二章 MPLS VPN基本原理
    2.1 MPLS基本原理
        2.1.1 MPLS术语和基本概念
        2.1.2 MPLS标签及其结构
        2.1.3 MPLS体系结构
        2.1.4 标签交换路径LSP
        2.1.5 标签分发协议LDP
        2.1.6 MPLS与路由协议的关系
    2.2 MPLS VPN基本原理
        2.2.1 VPN概述
        2.2.2 MPLS在VPN中应用
        2.2.3 MPLS/VPN模型
        2.2.4 MPLS/VPN路由分发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原联通MPLS VPN组网部署与可靠性分析
    3.1 太原联通城域网MPLS VPN组网部署
        3.1.1 太原联通城域网现状
        3.1.2 城域网域内MPLS VPN实现方式
        3.1.3 跨域MPLS VPN实现方式
        3.1.4 太原联通MPLS VPN用户接入方式
    3.2 太原联通MPLS VPN可靠性分析
        3.2.1 设备可靠性分析
        3.2.2 链路可靠性分析
        3.2.3 用户接入方式的可靠性分析以及接入能力问题
    3.3 小结
第四章 太原联通MPLS VPN网络优化方案
    4.1 双流量平面保护的实现
        4.1.1 BFD技术简介
        4.1.2 VPN FRR技术简介
        4.1.3 IP FRR技术简介
        4.1.4 BFD和FRR实现双流量平面保护的部署
    4.2 使用VRRP解决CE到PE的冗余备份的问题
        4.2.1 VRRP技术简介
        4.2.2 VRRP技术原理
        4.2.3 VRRP的部署
    4.3 QinQ技术解决VPN用户VLAN资源不够的问题
        4.3.1 QinQ的基本原理
        4.3.2 QinQ的部署
    4.4 3G-APN技术接入方式
        4.4.1 3G-APN方式实现党员信息网方案
        4.4.2 3G-APN方式实现党员信息VPN配置部署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MPLS VPN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滨州联通VOIP业务网实现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VOIP 的发展史
        1.2.1 萌芽期(1995-1996)
        1.2.2 雏形期(1996-1999)
        1.2.3 发展期(1999-2005)
        1.2.4 成熟期(2005-未来几年)
    1.3 滨州联通VOIP 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1.3.1 发展现状
        1.3.2 滨州联通网络概况
        1.3.3 滨州联通VOIP 业务网发展方向
    1.4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本论文结构
第二章 滨州联通承载网现状
    2.1 承载网结构
    2.2 本地软交换业务承载网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滨州联通NGN 网络介绍
    3.1 NGN 简介
        3.1.1 NGN 的体系结构
        3.1.2 NGN 的协议概述
    3.2 滨州联通NGN 网络现状
        3.2.1 滨州联通NGN 组网模式
        3.2.2 滨州联通NGN 核心设备
        3.2.3 网络互连中呼叫路由选择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GN 网络的VOIP 业务网实现方案
    4.1 VOIP 简介
        4.1.1 VOIP 的基本传输过程
        4.1.2 VOIP 的关键技术
        4.1.3 VOIP 应用现状
    4.2 电信级VoIP 结构层次
        4.2.1 接入层
        4.2.2 传送层
        4.2.3 控制层
        4.2.4 业务层
    4.3 滨州联通VOIP 业务开展建议
    4.4 基于NGN 网络的VOIP 解决方案
        4.4.1 POTS 用户接入
        4.4.2 XDSL 宽带接入
        4.4.3 V5 用户接入
        4.4.4 以太网接入
        4.4.5 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
        4.4.6 UA5000 接入
        4.4.7 EPON 接入
    4.5 某系统VOIP 解决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OIP 业务网的安全性分析及建议
    5.1 VoIP 的安全威胁分析
        5.1.1 拒绝服务
        5.1.2 非授权入侵
        5.1.3 会话劫持
        5.1.4 包窃听/呼叫截获
        5.1.5 应用层攻击
        5.1.6 呼叫者身份欺诈
        5.1.7 服务窃取
        5.1.8 IP 欺诈
        5.1.9 信任关系利用
        5.1.10 伪装语音处理服务器
        5.1.11 垃圾语音
        5.1.12 VOIP 协议的脆弱性
    5.2 VOIP 基本安全对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VOIP 网络传输中的QoS 问题
    6.1 VoIP 的QoS 需求
    6.2 NGN 体系对VoIP 的QoS 保证机制
        6.2.1 区分服务(DiffServ)
        6.2.2 集成服务(IntServ)
        6.2.3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6.2.4 子网带宽管理(SBM)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太原网通IP城域网建设优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太原网通IP宽带网网络现状
    1.1 太原市简介
        1.1.1 地理位置
        1.1.2 自然环境
        1.1.3 自然资源
        1.1.4 行政区划
    1.2 省内骨干网现状
    1.3 太原市城域网现状
        1.3.1 核心层
        1.3.2 汇聚层
        1.3.3 接入层
    1.4 计费认证系统
        1.4.1 计费系统
        1.4.2 认证系统
    1.5 DNS系统
    1.6 网络管理
    1.7 路由协议和自治域
        1.7.1 路由协议
        1.7.2 自治域
    1.8 用户接入及业务种类
第二章 当前IP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结构方面
        2.1.1 核心节点至省干节点流量不均匀
        2.1.2 部分汇聚层设备端口占用率高、负担过重
        2.1.3 四大中心局节点汇聚交换机过多
        2.1.4 数据设备占用大量主干光缆和局间中继光缆
        2.1.5 接入层ATM上行DSLAM设备不利于下一步流媒体业务的开展
        2.1.6 DSLAM设备存在N×2M上联和级联层次多的问题
        2.1.7 四郊县网络结构有待继续调整
    2.2 网络安全方面
        2.2.1 汇聚层存在单点故障的隐患
        2.2.2 Extreme交换机抗攻击能力差
        2.2.3 接入层宽带节点采用光纤直驱方式
        2.2.4 网管机房没有防火墙保护,易受到外来攻击
        2.2.5 放置在用户端的交换机无法防止非法本地登陆
        2.2.6 业务控制能力不足
        2.2.7 3A服务器平台性能较弱
        2.2.8 设备老化或处理能力不足
        2.2.9 网络上存在单主控板运行的节点
    2.3 网络管理方面
        2.3.1 业务支撑系统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
        2.3.2 光电转换器和协议转换器无法网管
        2.3.3 缺乏网络分析和控制的手段
        2.3.4 MPLS-VPN业务得不到北电的技术支持
    2.4 宽带提速现状分析
        2.4.1 宽带提速现状
        2.4.2 影响宽带提速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优化改造原则
    3.1 优化改造原则
    3.2 IP城域网网络结构目标
        3.2.1 城域骨干网目标结构
        3.2.2 宽带接入网目标结构
第四章 城域骨干网优化改造方案
    4.1 省网出口路由器优化扩容方案
    4.2 城域网核心层扁平化改造方案
        4.2.1 改造背景
        4.2.2 改造难点
        4.2.3 实施方案
    4.3 城域网核心层优化扩容方案
    4.4 支撑系统优化扩容方案
        4.4.1 宽带用户License扩容方案
        4.4.2 宽带Radius认证系统扩容方案
        4.4.3 计费/数据库服务器扩容方案
        4.4.4 存储磁盘阵列扩容方案
        4.4.5 备份系统扩容方案
        4.4.6 DNS业务系统扩容
    4.5 IP地址分配
        4.5.1 IP地址分配原则
        4.5.2 IP地址数量估算
    4.6 VLAN规划
    4.7 路由协议和自治域
        4.7.1 路由协议
        4.7.2 自治域
第五章 IP承载网建设方案
    5.1 新建IP承载网设计思路
        5.1.1 对城域网的基本认识
        5.1.2 城域传送网: MSTP与城域WDM?
        5.1.3 城域IP网: MPLS与城域以太网?
        5.1.4 技术趋势与选择原则
    5.2 太原网通IP承载实验网网络现状
        5.2.1 核心层网络现状
        5.2.2 汇聚层网络现状
        5.2.3 接入层网络现状
        5.2.4 可靠性设计
        5.2.5 网络流量拓扑设计
        5.2.6 网络路由设计
        5.2.7 与它网的互联互通
        5.2.8 网管系统建设方案
    5.3 MPLS现状
        5.3.1 MPLS结构及VPN部署现状
        5.3.2 VPN RR设置现状
    5.4 业务路由器扩容方案
        5.4.1 优化方案概述
        5.4.2 优化目标
        5.4.3 建设原则
        5.4.4 网络组织方案
        5.4.5 网络结构
    5.5 主要设备性能
        5.5.1 NE80E
        5.5.2 NE40E
        5.5.3 Quidway AR2810
        5.5.4 Eudemon 500
第六章 城域网汇聚层优化改造方案
    6.1 迎泽、河西、城北、平阳路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6.2 二营盘、高科技、尖草坪、大东关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6.3 义井、兴华、迎新街、郝庄、小店、北营、南寒、晋祠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6.4 市政府、敦化坊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6.5 中北大学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6.6 新建国师街、柴村、二枢纽汇聚节点
    6.7 清徐、古交两个县局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6.8 阳曲、娄烦两个县局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6.9 新建接入汇聚节点
第七章 城域网接入层优化改造方案
    7.1 接入层ATM上行DSLAM设备改造
    7.2 接入层IP上行DSLAM优化
        7.2.1 迎泽、河西、城北、平阳路节点
        7.2.2 二营盘、高科技、大东关、尖草坪节点
        7.2.3 义井、兴华、迎新街、郝庄、小店、北营、南寒、晋祠节点
        7.2.4 国师街、柴村、二枢纽节点
        7.2.5 中北大学节点
        7.2.6 敦化坊、市政府节点
    7.3 清徐、古交、阳曲、娄烦宽带优化方案
        7.3.1 清徐宽带优化方案
        7.3.2 古交宽带优化方案
        7.3.3 娄烦宽带优化方案
        7.3.4 阳曲宽带优化方案
    7.4 贝尔DSLAM设备问题专题
    7.5 特殊DSLAM设备问题专题
    7.6 接入层网络结构调整原则
第八章 IP网络设备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建设方案
    8.1 现状分析
    8.2 建设目标
    8.3 建设方案
        8.3.1 集中认证审计系统
        8.3.2 动态口令系统
第九章 ADSL2+AnnexM DSLAM部署
    9.1 市场背景介绍
    9.2 相关技术介绍
        9.2.1 GSHDSL与ADSL2+ AnnexM之争
        9.2.2 激活模式介绍
        9.2.3 Annex M技术介绍
        9.2.4 ANNEX M模式的功率谱
        9.2.5 ANNEX M模式的新特性
        9.2.6 ANNEX M模式的应用
    9.3 DSLAM设备测试情况
        9.3.1 DSLAM测试情况汇总
        9.3.2 终端测试情况汇总
        9.3.3 不同套片的互通性问题
        9.3.4 串扰问题
    9.4 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接入覆盖模式
第十章 山西网通宽带用户行为分析系统扩容
    10.1 山西网通宽带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现状
        10.1.1 网络结构
        10.1.2 设备配置
    10.2 系统功能
        10.2.1 非法接入监控
        10.2.2 VoIP监控
        10.2.3 特定应用监控
        10.2.4 全业务分析
        10.2.5 WEB信息推送
    10.3 扩容方案
        10.3.1 扩容建设原则
        10.3.2 建设需求
        10.3.3 建设地点
        10.3.4 组网方案
    10.4 主设备配置
        10.4.1 无源分光设备
        10.4.2 分流设备
        10.4.3 预处理服务器
        10.4.4 后台管理服务器
        10.4.5 网络设备
    10.5 资源需求
        10.5.1 电源功耗
        10.5.2 IP地址需求
第十一章 开展宽带帐号绑定工作
    11.1 现状
    11.2 帐号绑定的技术方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交换网络系统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电信交换网络相关安全标准
第3章 吉林网通交换网络安全现状与存在安全漏洞
    3.1 电话交换网安全现状与存在的安全漏洞
        3.1.1 电话交换网安全现状
        3.1.2 电话交换网存在的安全漏洞
    3.2 数据交换网安全现状与漏洞
        3.2.1 安全现状
        3.2.2 安全漏洞
    3.3 电信交换网互联现状存在的安全漏洞
        3.3.1 电信交换网互联接口及网间互通要求
        3.3.2 电信交换网间互联安全现状
        3.3.3 网间互连安全漏洞
第4章 吉林网通交换网整体安全规划
    4.1 物理安全层
    4.2 网络安全层
    4.3 业务应用安全层
    4.4 安全计划
    4.5 安全管理
第5章 吉林网通交换网络安全措施
    5.1 吉林网通交换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5.1.1 吉林网通交换网络安全策略
        5.1.2 吉林网通交换网络安全体系的基本组成
    5.2 电信交换网络供电安全措施
    5.3 电信交换设备的安全保护
        5.3.1 程控交换设备的安全保护
        5.3.2 ATM/FR 交换设备安全保护
    5.4 电信交换网络互联安全
        5.4.1 No.7 信令网安全措施
        5.4.2 关口局网络安全措施
    5.5 电信交换网管理安全
        5.5.1 DCN 安全措施
        5.5.2 网管系统安全措施
    5.6 交换网络灾难恢复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局域网互连中的DDR、VPN及ADSL(论文参考文献)

  • [1]T-MPLS与EPON互连关键技术的研究[D]. 罗健.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3)
  • [2]城域网设计方案研究[D]. 张丁丁.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3]基于LabVIEW的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D]. 唐亚鹏.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4]运营商网络安全与应用[D]. 包泉.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5]WLAN商用组网中AP的运用研究[D]. 廖祖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6]陕西联通IP城域网优化方案的研究[D]. 杨晓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7]电信级MPLS VPN网络研究及优化[D]. 邢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8]滨州联通VOIP业务网实现方案[D]. 吕婷婷.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9]太原网通IP城域网建设优化方案[D]. 吴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 [10]交换网络系统安全性的研究[D]. 王宇. 吉林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局域网互连中的DDR、VPN和ADSL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