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肺炎患儿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116例肺炎患儿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一、116例小儿肺炎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文凯,梁志强,李仁哲,周帅,郑康[1](2021)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肺炎患儿痰培养物中细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提供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依据。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肺炎患儿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小儿肺炎病原菌在临床上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果痰液培养阳性患儿183例,其中多重细菌感染患儿16例,共培养出199株细菌(剔除同一患儿的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8株(64.32%),革兰阳性菌71株(35.68%)。主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19.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8%)、卡他莫拉菌(13.57%)、肺炎克雷伯菌(11.06%)和大肠埃希菌(10.05%)。多重细菌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为主(共5例,31.25%)。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绝对敏感。卡他莫拉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米诺环素等绝对敏感。肠杆菌科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相似,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替坦敏感率在95%~10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在95%~100%。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大于9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不够敏感,但中敏率达到75%以上。结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本地肺炎患儿痰液中常见菌,抗生素耐药状况比较严重,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的效果较好,利奈唑胺对阳性菌效果较好;左氧氟沙星可用于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混合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针对性和用药时间,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尽可能维护正常菌群的平衡。

武佳杰[2](2020)在《基于TLR4/NF-ΚB通路的藏药三臣散抗幼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实验研究,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藏药三臣散水提物、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藏药三臣散对幼鼠金葡萄球菌肺炎的治疗作用;并以TLR4/NF-KB通路为切入点,探讨藏药三臣散对幼鼠金葡萄球菌肺炎治疗作用的靶点及可能机制,为藏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为藏药评价细菌的作用研究提供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藏医经典着作《四部医典》中有关热病学、小儿肺热疾病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研究,以系统梳理出《四部医典》中所承载的热病学思想与小儿肺热的联系,并总结出儿童金葡菌肺炎的藏医理论基础,为藏医应用三臣散治疗儿童金葡菌肺炎提供理论依据。(2)体外抑菌试验:分别对藏药三臣散的水提物、醇提物进行8种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每个菌均重复三次试验,以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简称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al concentration,简称MBC)作为评估的标准,观察其体外抑菌作用。(3)动物实验:综合文献综述及体外抑菌试验的结果,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简称S.a)作为致病菌,通过鼻咽滴注金葡菌菌液制备幼鼠金葡菌肺炎模型。将实验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三臣散组和西药组,除空白组滴注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滴注金葡菌菌液,各组分别给药2天、4天;以TLR4/NF-KB通路为研究内容,采用血常规检测、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蛋白印迹检测的方法,观察幼鼠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含量变化、肺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肺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2天、4天动态的变化水平,及2天、4天TLR4/NF-KB通路TLR4、NF-KBp65以及CD14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藏药三臣散对幼鼠金葡菌肺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1)藏医热病学的诊疗规律与小儿肺热疾病的诊疗规律相符合;儿童金葡菌肺炎是《四部医典》中小儿肺热症的体现。(2)体外抑菌试验:①上述8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藏药三臣散水提物对8种菌的MIC值均为250 mg/ml。藏药三臣散醇提物对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25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值为125 mg/ml;对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为62.5 mg/ml。②上述8种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藏药三臣散水提物对8种菌的MBC值均为500 mg/ml。藏药三臣散醇提物对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MBC值为50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BC值为250 mg/ml;对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BC值为125mg/ml。上述结果提示藏药三臣散水提、醇提物的体外抑菌浓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化药物提取方式。(3)动物实验:①血常规检测:2天、4天的三臣散组能显着降低血液中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含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组织生理病理影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通过HE染色后2天、4天模型组的图片显示肺组织结构不完整,肺泡壁增厚,显示有血液、炎细胞浸润,2天、4天三臣散组幼鼠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细胞状态明显低于模型组。③炎症因子检测:ELISA、PCR结果显示,三臣散组2天与4天的肺组织中IL-6的含量表达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三臣散组2天、4天肺组织中IL-1β的含量低于模型组,且2天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三臣散组2天与4天的肺组织中TNF-α的含量低于模型组,且2天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④TLR4/NF-KB通路蛋白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三臣散组2天与4天的肺组织中TLR4、NF-KBp65以及CD14的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且2天的CD14蛋白表达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藏药三臣散未发现有明显抑菌作用;藏药三臣散能够减轻幼鼠金葡菌肺炎肺组织的病理状况,降低肺损伤程度,并通过降低其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含量表达、调节肺组织内 TLR4/NF-KB通路中的 IL-1β、IL-6、TNF-α、TLR4、NF-KBp65 以及CD14的含量表达以达到治疗的作用。

律扬[3](2020)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30例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从同期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提取30例运用阿奇霉素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2.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TCMSP、BATMAN、OMIM数据库进行挖掘,得到喜炎平注射液药物靶标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靶标,运用Cytoscapev3.5.1软件及其Ceti Scape插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选取关键靶标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中的关键靶标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潜在调控通路,以探讨其作用机制。3.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构建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分为5组(对照组,MPP模型组,喜炎平注射液-L组,喜炎平注射液-H组,阿奇霉素组)。药物干预后观察各组小鼠发热、咳嗽次数等行为学指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血清中T细胞亚群CD4+T,CD8+T和CD4+/CD8+T的值、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浓度,进一步验证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有效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1.通过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病例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有287个靶标、肺炎支原体肺炎有196个靶标,可构建成由427个点、2847条边组成的PPI网络图;进一步选取出由107个点、1501条边组成的关键靶标PPI网络;最终对关键靶标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出10条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潜在调控通路,其中IL-17信号通路中蕴含的关键靶标最多。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可有效缓解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体温升高、抑制咳嗽次数增加、改善肺组织病变情况;可显着改善MP感染造成的T细胞中CD4+T、CD8+T细胞的比例失衡,下调IL-17的表达量。结论1.临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喜炎平注射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提高疾病疗效。2.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恢复CD4+T、CD8+T细胞比例,下调IL-17的表达,调节免疫紊乱有关。

宋彬容[4](2019)在《儿童医院肺炎157例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医院ICU病房肺炎小儿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157例患肺炎的小儿痰液中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敏分析,PCR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157例小儿痰液,其中3例各分离出2株细菌,其余154例均各分离出1株细菌,共160株。鉴定后发现,G+菌占总分离菌46. 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 G-菌占53. 12%,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离的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普遍耐药,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G+菌对红霉素高度耐药,耐药基因mef A和erm B阳性检出率高。结论医院ICU病房肺炎小儿痰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对部分抗生素耐药严重。了解小儿肺炎痰液耐药情况,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马亚楠[5](2017)在《北京方庄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呼吸道病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非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中医证型分析,了解北京方庄地区非细菌性肺炎患儿呼吸道病原学、中医证型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方庄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的3-18岁非细菌性感染的肺炎患儿共240例,录入临床病历表收集病例信息,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原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并在患儿入组时即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在检测的8种呼吸道病原中,不同病原的总的检出率有显着性差别,其中流感病毒B(IVB)检出率最高(36.25%,87/240),其次是肺炎支原体(MP)(28.33%,68/240);混合感染率约为22.92%。我们在其中137例患儿中检测出一种或多种病原体,阳性率为57.08%。其中单一流感病毒B感染率占总感染率的29.20%(40/137),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约24.82%(34/137)。137例阳性结果中包含55例多病原(病原种类≥2)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约占总人数的22.92%(55/240),在阳性病例中约占40.15%(55/137),其中以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混合感染最常见,占混合感染的19.27%,而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病原种类≥1种)的感染率为30.28%。呼吸道8种病原总的检出率在患儿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差异(P>0.05)。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衣原体(CP)的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而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有关,统计学显示7-1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高于3-6岁。呼吸道病原总的检出率在季节分布上无差异(P>0.05),冬季检出率最高(6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40的有124例,检出率51.67%。病原体的检出率与中医证型分布无相关性(P>0.05)。中医证型以痰热闭肺证为主(75.83%),风热闭肺证次之,在季节分布上无差异。间接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有显着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阳性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结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方庄地区非细菌性肺炎患儿中,主要感染病毒病原为IVB、MP,混合感染率高;RSV、ADV、CP感染较少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可能与季节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病毒病原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临床诊疗应予以重视。中医证型以痰热闭肺证为主,其次是风热闭肺证;中医证型在病程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疾病早期可见到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中医证型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呼吸道病原感染情况与中医证型的分布无明显相关性。

陈小兵,晏祖盛[6](2015)在《382例小儿肺炎常见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药敏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常见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及其药敏性。方法选取382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革兰染色涂片检查,筛选合格痰标本,再进行接种,对致病菌进行进一步鉴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382例小儿肺炎患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较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比例高。春季和夏季,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显着少于革兰氏阴性菌(P<0.05)。(2)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3)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小儿肺炎患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较革兰氏阳性菌更为广泛,且均在冬季和春季感染率较高;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

谭心海[7](2013)在《小儿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50例小儿肺炎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250例痰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12株,阳性率24.96%,其中革兰阴性菌257株(82.37%),革兰阳性菌55株(17.63%);革兰阴性菌排前几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4.67%),大肠埃希菌(20.51%),阴沟肠杆菌(11.22%),鲍曼不动杆菌(6.73%),铜绿假单胞菌(5.45%);革兰阳性菌排前几位依次为肺炎链球菌(6.41%),表皮葡萄球菌(3.53%),金黄色葡萄球菌(3.21%);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茵的耐药性明显增加。结论小儿肺炎病原菌已经发生变迁,革兰阴性菌现已成为主要病原菌,临床上应重视痰培养检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预防病原菌耐药性增加。

简国江,吴静,孙晓红,刘红[8](2012)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细菌构成及药敏情况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细菌构成现状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的540例患儿,无菌操作取患儿气道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①细菌培养540例,检出病原菌19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8株(14.36%),革兰阴性杆菌167株(85.64%),铜绿假单胞菌7株(3.59%)。检出致病菌排列前7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②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泰能、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运用,小儿肺炎病原菌构成发生了变化,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治疗难度增大,合理运用抗生素是减少细菌耐药菌株增多的必要途径。

张涛[9](2010)在《儿童肺炎流行特征、病原体诊断方法评价和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疾病。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儿童肺炎一直也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然而,迄今为止,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肺炎死亡率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特征仍不清楚。对儿童肺炎病原体的正确诊断是预防和控制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难以获取高质量的下呼吸道标本,肺炎病原体的诊断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深部吸痰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损伤性小的下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为了正确地使用和推广该方法,本研究结合鼻咽拭子的检测结果,对深部吸痰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此外,为了了解我国肺炎链球菌菌株的血清分布和监测其血清型的变更等,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可替代荚膜肿胀试验,且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流行病学研究的肺炎链球菌分型方法,以控制肺炎链球菌感染,并为制定肺炎链球菌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第一部分系统性回顾中国儿童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系统的检索了1950-2007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肺炎发病、死亡和病原体等相关的文献。通过对NCBI, Cochrane, CNKI, VP,万方等主要数据库的检索和手工检索,共获得6310篇文献。经过筛选、全文阅读、质量评价和文献信息提取等,最终采纳并进入分析的文献共142篇。20世纪90年代,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山东、北京、江苏、云南、广东等地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监测结果显示,中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率为26.6%。儿童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炎的发病率迅速下降。不同地域儿童肺炎的发病率也有差异。总体来说,南方高于北方,尤其是西南、华南地区比华北、华东地区高。肺炎一直是我国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1991-2000年间,全国儿童死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总死亡率随着时间有所下降,肺炎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占首位。年龄不同,儿童肺炎死亡率也不相同。低年龄组儿童肺炎死亡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炎死亡率迅速下降。在各地区之间,儿童肺炎死亡率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儿童肺炎死亡率比中东部地区高,而北方地区儿童肺炎死亡率高于南方地区。病死率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年龄上看,新生儿的肺炎死亡率最高,达21.3%(95%CI:19.8%-22.9%)。5岁以下儿童的肺炎病死率明显下降,仅为0.6%(95%CI:0.5%-0.7%)。北方地区儿童肺炎病死率为18.0%o(95%CI:13.7%o-22.2%o),高于南方地区的5.3%(95%CI:4.7%o-5.9%o)。西部地区儿童肺炎病死率高达113%o(95%CI:8.5‰-14.1‰),显着高于中东部地区。儿童肺炎的细菌检出率为31.2%(95%CI:30.7%-31.8%),其中以新生儿肺炎的细菌检出率较高。在阳性分离细菌中,新生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较为常见。较大年龄儿童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阳性率也较高。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儿童肺炎的细菌学感染谱有所不同。总而言之,我国属于儿童肺炎高负担国家,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第二部分对深部吸痰法诊断儿童肺炎病原体的评价本研究旨在对深部吸痰法诊断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体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特异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2006年3月-2007年3月期间于苏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例组)和无呼吸道感染的外科患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在征得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之后,对研究对象父母或监护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病史摘录及病案回顾等以收集相关的信息,同时采集研究对象的鼻咽拭子和深部吸痰标本,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测,在标本的采集和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严格质量控制和盲法。研究共入选了839名儿童,其中66人因标本采集不合格等原因而被剔除,最终773人(病例组379人,对照组394人)被纳入数据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和入选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86%的病例组儿童在入院前使用过抗生素。根据研究假设,对照组儿童的深部吸痰结果的阳性率应为零或很低,病例组儿童的深部吸痰的阳性结果可认为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然而,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相比有差异。即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对照组儿童的深部吸痰标本细菌阳性率高,如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高达27.2%(95%CI:22.8%-31.5%),卡他莫拉菌的阳性率为22.1%(95%CI:18.0%-26.2%),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为8.4%(95%CI:5.6%-11.1%)。病例组儿童由于受到大量使用的抗生素的影响,深部吸痰标本的细菌阳性率相对较低,如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5.3%(95%CI:11.7%-18.9%),卡他莫拉菌的阳性率为4.7%(95%CI:2.6%-6.9%),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为10.3%(95%CI:7.2%-13.3%)。两组对象深部吸痰法的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名对照组儿童鼻咽部携带了肺炎链球菌,其中20名儿童的深部吸痰标本肺炎链球菌阳性,即深部吸痰法的假阳性率为33.9%(95%CI:20.7-47.0%)。鼻咽拭子和深部吸痰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位于0.37至0.64之间。可见深部吸痰法的标本受到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的干扰,假阳性率高,特异性较差。当然,深部吸痰法也有其可取之处。虽然受到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的影响,但与鼻咽拭子相比,深部吸痰法的细菌分离率高。根据对采样部位的分析,结合鼻咽拭子的检测结果,深部吸痰法的检测结果可以反映细菌向下侵袭的趋势,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诊断有提示作用。结合临床检验的结果,如结合革兰氏染色和瑞氏染色,局部痰液标本中找到G+球菌和脓细胞,有助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离;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白细胞计数等,可以有助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诊断。综上所述,深部吸痰法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特异性较差,容易受到上呼吸道携带细菌的干扰,不适合直接用于儿童肺炎病原体的诊断。第三部分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的研究本研究结合我国儿童肺炎链球菌常见的血清型和基因库序列分析,设计血清型特异的PCR引物,以初步建立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通过与传统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方法—荚膜肿胀试验和经典的分子分型方法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进行比较,研究和评价多重PCR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用于判别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的可行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旨在寻找一种适合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方法。根据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相关基因cps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国内既往研究结果,设计我国较为常见血清型1,3,5,6,7F,9V 14,15A,15B/C,18C,19F,19A,20,22 F,23F等的特异引物,并优化建立了多重PCR反应体系。从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成功区别血清型19F,19A,23F,14,18C,6A/B,15A,15B/C等常见血清型。对多重PCR的的初步分型结果,进行普通PCR反应验证和PCR反应产物的测序等确认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多重PCR分型结果与荚膜肿胀试验分型结果相比,63株肺炎链球菌中,两者分型结果一致的有52株菌,结果一致性达82.5%(95%CI:73.2%-91.9%),灵敏度为89.2%(95%CI:79.2%-99.2%),阳性预测值82.5%(95%CI:70.7%-94.3%)。在分型结果不一致的11株菌中,7株荚膜肿胀试验尚未分出具体血清型别,多重PCR方法可区分其血清型,分别为血清型23F,19A,18C,6A/B等非常常见的血清型。此外,多重PCR方法还识别了两种血清型19F和23F共存的现象。多重PCR分型结果与MLST分型结果相比,45株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结果一致的有40株,结果一致性达88.9%(95%CI:79.7%-98.1%),灵敏度为88.4%(95%CI:78.8%-98.0%),阳性预测值100%。可见多重PCR分型方法与荚膜肿胀试验和MLST分型结果一致性高,分型结果准确,可以同时筛查多种血清型,具有快速、便捷、客观等优点,其分型成本为各种分型方法中最低。此外,多重PCR方法可以对荚膜阴性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分型,也可识别多种血清型共存的现象,还可直接用于临床标本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检测和分型。今后可将其分型范围扩展至更多血清型,并在现场应用和进一步评价该方法。总之,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是一种经济、快速、便捷、客观的分型方法,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谢永武,宋玫,宝杰,周彬[10](2006)在《小儿肺炎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细菌学分类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特点。方法通过痰培养分离菌株,再用药敏试验筛选抗生素。结果(1)分离菌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首位,为68.00%,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25.81%,真菌占6.2%。(2)所有检出的G-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所有检出的G+球菌对青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较高。结论小儿肺炎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二、116例小儿肺炎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6例小儿肺炎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3 质控菌株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2.2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细菌构成
    2.2 药敏试验
        2.2.1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2.2 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2.3 对革兰阴、阳性菌均有效的抗生素筛选
3 讨 论
    3.1 小儿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3.2 推荐指导用药
    3.3 存在不足与展望

(2)基于TLR4/NF-ΚB通路的藏药三臣散抗幼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儿童金葡菌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儿童金葡菌肺炎的认识
        1.1 儿童金葡菌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儿童金葡菌肺炎的病因病机
        1.3 儿童金葡菌肺炎的病理机制
        1.4 儿童金葡菌肺炎的治疗
        2 中医对儿童金葡菌肺炎的认识
        2.1 中医对儿童金葡菌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对儿童金葡菌肺炎的治疗
        2.3 中医对儿童金葡菌肺炎治疗作用机制研究
        3 小结
    综述二 藏药三臣散的研究进展
        1 三臣散处方来源
        1.1 三臣散成分分析
        1.2 三臣散的临床研究
        1.3 三臣散的实验研究
        1.4 三臣散中单味药材研究
        2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四部医典》的小儿肺热与儿童金葡菌肺炎分析
    1 藏医热病学学术思想概述
        1.1 藏医热病学的病因病机
        1.2 藏医热病的症状表现
        1.3 藏医热病的疗法
    2 小儿肺热的理论分析
        2.1 小儿肺热的病因病机
        2.2 小儿肺热的临床表现
        2.3 小儿肺热的藏医疗法
    3 小结
第三部分 藏药三臣散抗菌作用及基于TLR4 /NF-KB通路的抗幼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研究一 藏药三臣散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1 材料
        1.1 药品
        1.2 供试菌株
        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培养基的制备
        2.2 藏药三臣散提取物的制备
        2.3 菌悬液配制
        2.4 藏药三臣散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3 结果
        3.1 自制三臣散水提物、醇提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
        4 结论
    实验研究二 基于TLR4 /NF-KB通路探讨藏药三臣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幼鼠的治疗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1.3 指标检测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血常规检测
        2.2 肺的病理组织变化
        2.3 ELISA检测各组幼鼠肺部IL-1β、IL-6、TNF-α的含量表达
        2.4 RT-PCR检测各组幼鼠肺部IL-1β、IL-6、TNF-α的含量表达
        2.5 WB检测各组幼鼠肺部CD14、TLR4、NF-K B p65的含量表达
        3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个人简历

(3)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及分析
    6 小结
研究二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二、动物实验研究
        1 试剂仪器与耗材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讨论
    1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MPP的理论依据
    2 研究结果讨论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现状及中医治疗进展
    1 西医学对CAP研究现状
    2 中医学对CAP的认识
    3 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医治疗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儿童医院肺炎157例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标本采集与鉴定
    1.3 药敏试验
    1.4 红霉素耐药基因检测
2 结果
    2.1 细菌检出情况
    2.2 病原菌耐药分析
        2.2.1 G-菌耐药情况
        2.2.2 G+菌耐药情况
    2.3 耐药基因分析
3 讨论

(5)北京方庄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呼吸道病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字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肺炎喘嗽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研究进展
    综述二 小儿肺炎呼吸道病原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临床资料
    数据分析
    讨论分析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研究中的问题
    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382例小儿肺炎常见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药敏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小儿支气管肺炎细菌构成及药敏情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测结果
    2.2 药物敏感情况
3 讨论

(9)儿童肺炎流行特征、病原体诊断方法评价和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系统性回顾中国儿童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对深部吸痰法诊断儿童肺炎病原体的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理论基础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四、116例小儿肺炎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 于文凯,梁志强,李仁哲,周帅,郑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1(08)
  • [2]基于TLR4/NF-ΚB通路的藏药三臣散抗幼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作用机制研究[D]. 武佳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 律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儿童医院肺炎157例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宋彬容. 安徽医药, 2019(07)
  • [5]北京方庄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呼吸道病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D]. 马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382例小儿肺炎常见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药敏性分析[J]. 陈小兵,晏祖盛. 内科, 2015(03)
  • [7]小儿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谭心海. 中国实用医刊, 2013(23)
  • [8]小儿支气管肺炎细菌构成及药敏情况探讨[J]. 简国江,吴静,孙晓红,刘红. 中国妇幼保健, 2012(01)
  • [9]儿童肺炎流行特征、病原体诊断方法评价和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研究[D]. 张涛. 复旦大学, 2010(11)
  • [10]小儿肺炎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J]. 谢永武,宋玫,宝杰,周彬. 宁夏医学杂志, 2006(06)

标签:;  ;  ;  ;  ;  

116例肺炎患儿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