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品种优良品种——钦州红荔

荔枝新品种优良品种——钦州红荔

一、荔枝优良变异新株系——钦州红荔(论文文献综述)

朱建华,李鸿莉,秦献泉,徐宁,李冬波,彭宏祥,邱宏业,侯延杰,张树伟,房晨[1](2021)在《广西荔枝龙眼品种发展历程与展望》文中提出广西荔枝品种历经5个不同发展阶段,广西龙眼品种历经3个不同发展阶段,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情况、特性不同。当前广西荔枝、龙眼产业进入了品种结构调整的新阶段,新品种选育取得较大进展,但存在着前期发展速度过快,品种规划不完善,品种结构不合理,产期集中、经济效益低;新品种选育进展缓慢,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主要问题。应加强育种技术攻关,大力开展杂交育种,选育出更多新品种为生产服务;同时搞好品种规划布局,提高优质品种种植比例,发挥不同产区的气候优势,延长荔枝、龙眼鲜果上市时间,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宋云连,罗心平,王跃全,章勇,郑健,郑平清,高贤玉,张惠云[2](2021)在《2个引种荔枝品种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品质性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明钦州红荔和草莓荔2个引进荔枝品种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的果实品质性状,为云南省荔枝产区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引种试验,以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荔枝品种妃子笑和怀枝为对照,分析2个引进荔枝品种与对照品种的品质差异,以及2个引进品种在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性状差异。【结果】钦州红荔与草莓荔的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单果重和可食率均优于各自对照品种(妃子笑和怀枝);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钦州红荔6月下旬成熟,妃子笑6月中旬成熟,草莓荔与怀枝均在7月中旬成熟;钦州红荔平均单果重(40.5g)低于原产地水平(44.7g),可食率(79.27%)基本达原产地水平(78.89%),可溶性固形物和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原产地水平。草莓荔可溶性固形物(19.10%)高于原产地水平(17.73%),平均单果重、可食率及平均单株产量均低于原产地水平。【结论】钦州红荔高接换种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且品质性状优于原产地,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草莓荔高接换种后综合性状优于当地对照品种,但品质性状低于原产地,有待进一步试验。

郑元燕[3](2019)在《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前景的特色果品之一。目前荔枝选育种工作已经开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实生选种方面,难以育成熟期错开、大果优质和丰产稳产集于一身的品种。人工杂交则可望克服实生选种的局限性,培育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优良新品种,进而用于改善荔枝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从以特晚熟品种‘马贵荔’为母本、特早熟优系‘焦核三月红’为父本的代MS群体和以‘马贵荔’为母本、无核优质品种‘无核荔’为父本的代MW群体中筛选出六个杂种优系(MS08、MS12、MS48、MS56、MS78和MW09)为材料,根据《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3部分:荔枝》,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供试材料进行物候期调查、植物学性状观测,了解其优异性状和特异性状,分析性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申请新品种权提供数据资料;其次,开展区域试验,系统评价荔枝杂种优系的成熟期、果实品质、丰产性和适应性,为申请新品种审定和进一步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物候期方面,在广州,同一年份中,六个优系的末次秋梢萌发时期与母本‘马贵荔’基本一致。五个MS优系的现蕾期和抽穗期都介于双亲之间,MW09的现蕾期和抽穗期与父本‘无核荔’基本一致。六个优系的开花期与母本‘马贵荔’基本一致,单株花期在15~20 d左右。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和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比‘焦核三月红’或‘无核荔’晚,与‘马贵荔’基本一致。除MW09于7月上旬成熟外,其余五个优系均于7月上中旬成熟,与‘马贵荔’相近,属于极晚熟类型。2.六个优系系在一些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包括果实大小、果肉厚度、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另外,MS08小叶长度和宽度比双亲都大,假种皮内褐色物少;MS12的皮孔大,雌花柱头开裂程度深;MS48假种皮内褐色物少;MS56的雌花柱头开裂程度深;MS78的树势强,叶片宽;MW09的叶片宽等。3.六个优系具备一致性和稳定性。性状测试结果表明,同一杂种优系的不同单株在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以及假质量性状上均表现一致,没有发现异型株,即同一品系的性状具有一致性,同时,也认为其具备稳定性。4.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六个优系的生长势强,早结丰产性好;成熟期晚或极晚,皮色鲜艳,果大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浓甜微酸。其中,MS12、MS48和MS56的果实特大,而且MS48的果实成串性特别好;MW09、MS08和MS78的果实大,果皮厚,不易裂果,而且MS78的肉质特别清脆化渣。六个优系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紫娘喜’或‘马贵荔’,在荔枝晚熟产区的商业栽培前景看好。上述研究表明,六个优系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成熟期晚或极晚,果大质优等特点。目前已进行新品种保护申请,为后续的品种审定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樊淑园[4](2018)在《六个龙眼荔枝属间杂种优系的DUS测试》文中认为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都是中国重要的南亚热带经济果树。但龙眼荔枝都存在品种结构比较单一,成熟期高度集中等问题,导致近年来鲜果市场不太乐观。通过远缘杂交,有望培育成熟期错开、优缺点互补、综合性状优良的龙眼荔枝新品种,从而用以改善龙眼荔枝的品种结构与产品结构,进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本研究以龙眼和荔枝的六个属间杂种优系(石紫19号、石紫26号、石紫33号、石紫52号、早紫1号及中紫8号)为材料,以其父母本为对照品种,依据龙眼和荔枝的DUS测试指南,对73个性状进行了观测,以期了解属间杂种在相关性状上的特异性(Distinctness,D)(包括超亲性状)、一致性(Uniformity,U)和稳定性(Stability,S),为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申请品种审定提供数据资料,并为进一步的育种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DUS测试结果可见,属间杂种的多数性状表现出偏母遗传现象,但是在某些性状上,属间杂种也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状,甚至出现超亲性状和新性状等情况。2.龙眼荔枝属间杂种在一些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例如石紫19号的果肉香气比母本石硖龙眼强;石紫33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高于母本石硖龙眼;石紫52号的小叶对数多达7对,远高于高值亲本石硖龙眼,而且小叶长度和宽度均比高值亲本石硖龙眼大;早紫1号的树势强,叶片长度比高值亲本华农早龙眼长;中紫8号的小叶对数有6对,高于高值亲本中秋一号龙眼,而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比母本中秋一号龙眼高。3.六个属间杂种均表现出各自的特异性。例如石紫19号的花序轴颜色为褐绿色、种子形状为椭圆形等;石紫26号的果肩下斜、小叶叶面形态为浅外卷等;石紫33号的果顶浑圆、果皮颜色为黄褐色等;石紫52号的枝条颜色为红绿色、小叶柄正面颜色为褐红色等;早紫1号的主干表面颜色为黄褐色、枝条颜色为褐绿色、小叶叶尖形状为长钝尖等;中紫8号的小叶形状为长椭圆形、花序轴颜色为褐绿色等。4.通过对6个属间杂种的田间性状进行观测及计算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同一属间杂种的不同单株在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以及假质量性状上均无明显的差异,即同一品系的性状具有一致性,同时,也认为其具备稳定性。研究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6个属间杂种均具备特异性(Distinctness,D)、一致性(Uniformity,U)和稳定性(Stability,S),可为申请新品种保护奠定材料基础。5.上述6个属间杂种中,石紫52号、中紫8号和石紫19号具有明显的优良性(Excellent,E),石紫52号生长强健,枝繁叶茂,熟期晚,果实大,果肉爽脆,品质优异,综合性状明显优于石硖,可喻为“特晚熟大果石硖”;中紫8号抗寒性强,生长强健,果肉爽脆,品质优良,果肉带有独特的茉莉花香气;石紫19号带有浓郁的荔枝香气,果肉嫩脆,品质优良,鲜食品质优于石硖,且抗寒性强、成熟期晚,可喻为“晚熟优质石硖”。这三个属间杂种优系已布置区域试验,待获得适应性(Adaptability,A)数据资料后可准备申请新品种审定。

孙清明,欧良喜,向旭,陈洁珍,邱艳萍,李志强,蔡长河[5](2010)在《荔枝品种选育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荔枝是原产中国的重要的亚热带果树,在解决农民就业和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荔枝产业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新品种的选育是荔枝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通过分析荔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应以培育不同熟期、优质、抗生物、非生物胁迫及耐贮运、适加工等特性的荔枝新品种为现阶段荔枝育种目标;总结了近50年来传统育种技术在荔枝新品种选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在育种中开始应用;对今后荔枝育种工作提出建议。

孙清明,欧良喜,陈洁珍,向旭,蔡长河[6](2010)在《荔枝育种研究进展——常规育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荔枝常规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品种改良过程中选择育种和有性杂交育种与离体培养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加速荔枝新品种选育、遗传改良的进程。

王江波[7](2009)在《福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荔枝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荔枝属只有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和菲律宾荔枝(L. philippinensis Radl.)两个种,荔枝是唯一的栽培种,在云南发现2个荔枝变种,即褐毛荔枝(L. chinensis var. fulvosus YQ Lee)和光头荔枝(L. chinensis var. spontaneous Pei)。中国是荔枝的起源与驯化中心,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荔枝生产国,年总产量占到95%左右,栽培面积在60万hm2以上。本研究在开展福建荔枝栽培品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运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78份荔枝样品的遗传多样性,为福建省荔枝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荔枝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遗传背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荔枝富含酚类化合物和多糖等物质导致DNA提取和纯化困难的问题,采用经过改良的SDS法提取的荔枝DNA,不论从数量还是纯度上均可满足RAPD分析要求,摸索提出了合适的荔枝DNA提取方法。2.研究建立了荔枝ISSR-PCR反应的技术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20 ng的模板DNA,0.15μmol/L ISSR引物,1.25 U Taq DNA聚合酶,0.15μmol/L dNTP,以及54~56℃的复性温度为荔枝1SSR-PCR扩增条件的最佳选择。按照此体系,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退火1 min;72℃延伸1.5 min.循环40次;然后72℃延伸7 min。该体系扩增出的条带清晰,效果良好,能够满足ISSR分析。3.从96个引物中筛选出11个ISSR引物,对78份荔枝样品进行了ISSR分析。共扩增出127条带,其中多态性为12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6.06%。同时发现序列为(AG)n、(CA)n、(AC)n的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多态性较高,其所占比例也最高。说明荔枝基因组中(TC)n、(GT)n、(TG)n含量丰富。4.依据ISSR分析结果,对供试的78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54~0.985之间,揭示了不同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性与亲缘关系,为以后荔枝远缘杂交,获得优质荔枝品种提供了依据,提高育种效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5.解决了古荔枝与现在栽培荔枝品种的关系;解释了品种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问题;解释了生产上有些品种性状不稳定的问题。

王艳琼,陈业渊[8](2008)在《荔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荔枝种质的调查、野生资源分布、种质分类、保存、分子水平、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刘冰浩[9](2008)在《广西部分野生、半野生、栽培荔枝遗传多样性SSR分析及博白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广西博白野生荔枝种群年龄结构和广西部分野生、半野生、栽培荔枝的果实性状及三种荔枝群体SSR标记开展研究,分析广西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现状,以及广西荔枝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广西荔枝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基本资料。1.对广西博白六佳村野生荔枝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野生荔枝种群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Ⅰ型,种群的存活率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其下降或增加的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种群生长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死亡高峰期。该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现状严峻,亟待加强保护。2.荔枝野生、半野生资源及栽培品种果实形态研究:对果实多个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方差分析,同时进行形态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果重、果实大小、果肉厚度和可食率方面,三种荔枝群体间均达到显着差异,野生荔枝果实表现出典型的野生性状。以成熟果实中部果皮龟裂片形状分类,三种群体的荔枝龟裂片均可分为三类:尖突型、隆起型和平坦型,且三种龟裂片类型中均以隆起型所占比例最大,尖突型与平坦型次之。3.SSR标记研究:利用10对SSR引物对32份野生荔枝,46份半野生荔枝及9个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半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较野生荔枝大。UPGAM聚类结果表明,在0.65相似水平下,野生荔枝群体可以分为5个类群;半野生荔枝群体可以分为7个类群;栽培荔枝可以分为6个类群。三种荔枝群体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表明,栽培品种与野生荔枝的遗传距离最大,而半野生荔枝在遗传物质上更接近野生荔枝。

吴元立,易干军,周碧容,曾继吾,黄永红[10](2007)在《荔枝与龙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荔枝和龙眼是中国着名的南亚热带果树。本文分别就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在起源与分布、分类与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荔枝和龙眼的分类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应用同工酶分析和DNA分子标记进行分类。形态特征常常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同工酶分析可以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十分有限。应用分子标记研究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克服了前述2种研究方法的不足。目前,荔枝和龙眼的品种选育仍然以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为主。为了实现对荔枝、龙眼果实品质和农艺性状的改良,建议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通过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荔枝和龙眼杂交育种的效率。

二、荔枝优良变异新株系——钦州红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荔枝优良变异新株系——钦州红荔(论文提纲范文)

(2)2个引种荔枝品种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品质性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品种
        1.1.2 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物候期调查
        1.2.3 果实产量及品质指标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荔枝品种的果实品质
        2.1.1 外观品质
        2.1.2 内容物含量
    2.2 引种荔枝品种的物候期
    2.3 荔枝品种引种地与原产地的果实品质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3)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荔枝选育种研究现状
        1.1.1 国内外荔枝选育种现状
        1.1.2 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展望
    1.2 新品种选育规程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品种比较试验
        2.1.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和实施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观测方法
        2.1.4.1 物候期
        2.1.4.2 植物学性状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区域试验
        2.2.1 供试材料及试验地点
        2.2.2 试验方法
        2.2.2.1 调查记载项目
        2.2.2.2 试验田间管理措施
3 结果与分析
    3.1 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
        3.1.1 物候期观察
        3.1.2 植物学特征
        3.1.2.1 植株和枝条性状特征
        3.1.2.2 叶片性状特征
        3.1.2.3 花性状特征
        3.1.2.4 果性状特征
        3.1.2.5 杂种优系的一致性分析
        3.1.2.6 杂种优系的稳定性分析
    3.2 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区域试验
        3.2.1 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3.2.2 供试品种冠幅和产量
        3.2.3 物候期
        3.2.4 品质特性
    3.3 杂种优系综合性状评价
4 讨论
    4.1 荔枝杂交育种价值
    4.2 荔枝杂种优系的生产应用价值与前景
    4.3 对荔枝DUS测试指南提出的几点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六个龙眼荔枝属间杂种优系的DUS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龙眼育种研究现状
    1.2 荔枝育种研究现状
    1.3 远缘杂交育种
    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主要仪器设备
        2.1.1 供试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DUS测试性状的观测方法
        2.2.2 DUS测试性状的数据统计方法
        2.2.2.1 数据统计
        2.2.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属间杂种的特异性分析
        3.1.1 树体性状和枝条性状的观测
        3.1.2 叶片性状的观测
        3.1.3 花性状的观测
        3.1.4 果性状的观测
    3.2 属间杂种的一致性分析
    3.3 属间杂种的稳定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属间杂种测试性状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4.2 属间杂种的应用前景
    4.3 对龙眼和荔枝DUS测试指南提出的几点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荔枝品种选育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荔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育种目标
    1.1 荔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产期集中, 品种结构不合理, 特早熟、特迟熟品种少
        1.1.2 产量、品质有待提高
        1.1.3 荔枝病虫危害逐年增加, 抗性品种缺乏
        1.1.4 耐贮运及适宜加工品种少
    1.2 育种目标
2 荔枝传统育种取得的成就
    2.1 实生选种
    2.2 芽变选种
    2.3 人工杂交育种
3 生物技术在荔枝育种上的应用
4 问题与展望
    4.1 正确认识荔枝的童期, 发掘、利用短童期资源
    4.2 加强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重视野生资源
    4.3 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7)福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第一章 前言
    1.1 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1.1 荔枝的分类、起源与分布
        1.1.2 荔枝遗传资源
    1.2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技术
        1.2.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2.2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遗传标记技术
    1.3 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
        1.3.1 ISSR 技术原理和特点
        1.3.2 ISSR 技术关键步骤
    1.4 ISSR 技术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1.4.1 品种鉴定及分类
        1.4.2 遗传多样性研究
        1.4.3 亲缘关系分析
        1.4.4 目的基因定位
        1.4.5 遗传图谱的构建
        1.4.6 辅助选择育种构建
        1.4.7 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展望
    1.5 DNA 标记技术在荔枝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2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材料类型
        2.1.2 叶片预处理
    2.2 试验仪器、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2.2.1 主要的仪器设备
        2.2.2 试剂
        2.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3 方法
        2.3.1 DNA 的提取与纯化
        2.3.2 荔枝基因组DNA 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2.3.3 荔枝基因组DNA 的电泳检测
        2.3.4 荔枝基因组DNA 的ISSR-PCR 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
        2.3.5 统计分析方法
3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荔枝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检测
        3.1.1 不同方法提取DNA 电泳检测
        3.1.2 部分样品基因组DNA 电泳检测
    3.2 ISSR-PCR 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3.2.1 荔枝I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正交试验结果
        3.2.2 模板DNA 用量对ISSR-PCR 扩增结果的影响
        3.2.3 dNTPs 用量对ISSR-PCR 扩增结果的影响
        3.2.4 引物浓度对ISSR-PCR 扩增结果的影响
        3.2.5 TaqDNA 聚合酶剂量对ISSR-PCR 扩增结果的影响
        3.2.6 退火温度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
        3.2.7 ISSR-PCR 最佳反应体系反应程序的确定
    3.3 ISSR 引物与退火温度筛选结果
        3.3.1 ISSR 引物筛选
        3.3.2 不同引物与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3.4 荔枝品种的多态性分析
        3.4.1 所有样品的多态性分析
        3.4.2 聚类分析
4 第四章 讨论
    4.1 荔枝基因组DNA 的提取
    4.2 影响PCR 反应结果的因素
        4.2.1 模板对PCR 反应的影响
        4.2.2 dNTPs 浓度对PCR 反应的影响
        4.2.3 引物对PCR 反应的影响
        4.2.4 TaqDNA 酶浓度对ISSR-PCR 扩增的影响
        4.2.5 退火温度的影响
    4.3 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4 荔枝亲缘关系探讨
    4.5 荔枝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5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荔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的调查研究
2 野生资源的分布研究
3 分类研究
4 种质保存研究
5 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6 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
7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9)广西部分野生、半野生、栽培荔枝遗传多样性SSR分析及博白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荔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1.1 荔枝野生、半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1.2 栽培荔枝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进展
        1.1.3 广西荔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 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果树种质研究中的应用
        1.2.1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2.2 微卫星DNA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
    1.3 荔枝种群生存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 广西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研究
        2.1.1 材料及概况
        2.1.2 方法
    2.2 果实性状研究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SSR标记研究
        2.3.1 材料
        2.3.2 试剂及配制
        2.3.3 主要仪器设备
        2.3.4 模板DNA的制备
        2.3.5 DNA的浓度和质量检测
        2.3.6 PCR扩增
        2.3.7 扩增结果的检测
        2.3.8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研究
        3.1.1 野生荔枝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与存活曲线
        3.1.2 野生荔枝种群死亡率曲线
        3.1.3 野生荔枝种群生存分析函数曲线
    3.2 果实性状研究
        3.2.1 果实形态变异
        3.2.2 果皮龟裂片分类
    3.3 SSR标记结果
        3.3.1 荔枝基因组DNA的提取
        3.3.2 本文所选用的引物
        3.3.3 遗传多样性比较
        3.3.4 聚类分析
        3.3.5 群体间的聚类关系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关于广西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现状的讨论
        4.1.2 关于荔枝果实性状多样性的讨论
        4.1.3 关于荔枝叶片基因组DNA提取的讨论
        4.1.4 关于荔枝SSR引物的探讨
        4.1.5 关于荔枝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探讨
        4.1.6 关于荔枝种质亲缘关系的探讨
        4.1.7 关于广西荔枝资源遗传演化的探讨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10)荔枝与龙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荔枝
    1.1 起源与分布
    1.2 荔枝品种的分类鉴定
        1.2.1 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1.2.2 应用同工酶分析进行分类和品种鉴定
        1.2.3 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分类和品种鉴定
2 龙眼
    2.1 起源与分布
    2.2 种质分类与品种鉴定
        2.2.1 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黄金松[34]按照复
        2.2.2 应用同工酶分析进行分类和品种鉴定
        2.2.3 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分类和品种鉴定
3 问题与展望

四、荔枝优良变异新株系——钦州红荔(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荔枝龙眼品种发展历程与展望[J]. 朱建华,李鸿莉,秦献泉,徐宁,李冬波,彭宏祥,邱宏业,侯延杰,张树伟,房晨. 广西农学报, 2021
  • [2]2个引种荔枝品种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品质性状[J]. 宋云连,罗心平,王跃全,章勇,郑健,郑平清,高贤玉,张惠云.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8)
  • [3]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试研究[D]. 郑元燕.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4]六个龙眼荔枝属间杂种优系的DUS测试[D]. 樊淑园.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荔枝品种选育进展[J]. 孙清明,欧良喜,向旭,陈洁珍,邱艳萍,李志强,蔡长河. 果树学报, 2010(05)
  • [6]荔枝育种研究进展——常规育种[A]. 孙清明,欧良喜,陈洁珍,向旭,蔡长河. 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7]福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D]. 王江波.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2)
  • [8]荔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王艳琼,陈业渊.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7)
  • [9]广西部分野生、半野生、栽培荔枝遗传多样性SSR分析及博白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研究[D]. 刘冰浩. 广西大学, 2008(01)
  • [10]荔枝与龙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吴元立,易干军,周碧容,曾继吾,黄永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04)

标签:;  ;  ;  ;  ;  

荔枝新品种优良品种——钦州红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