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

一、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玉玲,江灵燕,徐慧[1](2021)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饶市广信区血防站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肝脏硬度值,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其肝纤维化程度,促使乙型肝炎病毒转阴,且安全性较高。

陈贤华[2](2021)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热量限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

杨晗[3](2021)在《穴位埋线对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万浩宏[4](2021)在《富硒酵母提取物对小鼠乳腺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肿瘤细胞硒蛋白mRNA表达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珂欣[5](2021)在《基于新型网络药理学策略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主要药效成分与作用机制》文中提出选题依据:肝癌是世界上流行最高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外科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等,但患者5年内生存率低于30%。因此,探索肝癌发病机制和防治肝癌药物作用机制,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迫切需求。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中国已有超过15年的临床应用历史,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实体肿瘤,尤其是癌肿疼痛和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肝癌。临床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症状,且辅助双介入治疗,联合动脉灌注栓塞术,联合化疗均有显着的疗效。实验药理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具有抑瘤作用,可显着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且调控细胞周期。然而,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其它肝癌动物模型中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是否具有抑制肝癌转移的作用?除调控凋亡和周期相关信号通路之外,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具体机制还有哪些?其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什么?这些关键科学问题仍然不清晰,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首先从体内外明确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的作用;其次,采用计算系统药理学模型预测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的药效成分群;最后,基于定量成分导向的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开发组分新药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将为其他中药注射剂防治肿瘤研究提供研究思路。目的:(1)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药理作用。(2)构建计算系统药理学模型,探寻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的药效成分群。(3)基于定量成分导向的网络药理学方法阐释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肝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实验,以及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肝脏组织的一般和病理学观察及血清生化指标,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和大鼠的抑制作用;通过细胞粘附、伤口愈合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以及趋化运动实验,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2)采用计算系统药理学模型,将代谢组学分析、数据收集、网络算法、生物信息学工具相结合,使用一种称为Dijkstra算法模拟药物靶点对疾病分子网络的传播效应,识别出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药效成分群。(3)通过对复方苦参注射液中高含量成分进行抗肝癌活性筛选,聚焦含量高且活性强的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作用的关键靶点和通路,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对预测关键靶点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行体内外验证,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抗肝癌的机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差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阐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调节肝癌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最后,整合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作用机制。结果:(1)2 mg/mL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显着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克隆形成;1.5和3 mL/kg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改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癌大鼠肝细胞结构的损伤,并不同程度回调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酰基转肽酶(γ-GT)的水平,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1和2 mg/mL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显着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趋化运动能力,能显着增加细胞-细胞粘附和抑制细胞-基质粘附,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2)基于UPLC-MS鉴定出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21个化学成分,多个数据库预测了复方苦参注射液21个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成分-靶点网络。随后整合了复方苦参注射液调节肝癌代谢紊乱的277个基因作为疾病基因,基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靶点-互作蛋白-疾病基因网络,并应用Dijkstra算法计算成分的靶点传播到疾病分子网络的最短距离链17412条,从而根据传播系数识别出11个药效成分群:槐定碱、9β-hydroxylamprolobine、苦参碱、槐醇、异苦参碱、(-)-乙酰鹰靛叶碱、N-甲基金雀花碱、氧化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醇和(-)-oxylehmannine,并从致病基因和功能通路的覆盖率验证了药效成分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含量高的5个化合物进行抗肝癌活性筛选,对具有显着肝癌抑制活性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和N-甲基金雀花碱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通过构建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靶点-相关蛋白网络,预测出关键靶点,在肝癌细胞和大鼠上验证,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显着增加肝癌细胞和大鼠中CASP3的表达,抑制MMP2,MYC和REG1A的表达。通过对关键蛋白的深入验证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通过下调细胞和大鼠中Vimentin的表达,增加E-cadherin的表达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显着调节细胞和大鼠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β-catenin和GSK-3β及下游蛋白COX2的表达。同时,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显着阻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LiCl所致的肝癌细胞中β-catenin和COX2表达水平的升高和GSK-3β表达水平的降低;可抑制LiCl所致的肝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迁移和侵袭作用,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癌侵袭转移作用。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发挥抗肝癌作用可能与调节代谢通路相关。肝癌大鼠血清和肝脏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均能显着调节两种样本中差异代谢物柠檬酸和乳酸的含量,改善肝癌的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涉及糖酵解过程关键代谢物和代谢酶,且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下游靶点c-Myc可能介导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对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作用机制整合分析,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β-catenin/c-Myc信号通路,进而干预肝癌代谢重编程和抑制EMT过程来发挥抗肝癌作用。结论:(1)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2)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的主要药效成分可能为槐定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次要药效成分为槐醇、异苦参碱、(-)-乙酰鹰靛叶碱、氧化槐定碱、氧化槐醇、9β-hydroxylamprolobine和(-)-oxylehmannine。(3)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β-catenin/c-Myc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进而干预肝癌代谢重编程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来发挥抗肝癌作用。(4)本研究提出的计算系统药理学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定量成分导向网络药理学方法可用于预测成分含量明确的中药复方作用机制。

娄田田[6](2021)在《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明确暖心胶囊是否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2.明确暖心胶囊是否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功能障碍。3.明确暖心胶囊是否通过激活AMPK/PGC-1 α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而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4.明确暖心胶囊是否通过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而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方法:第一部分临床观察: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因处于疫情持续期间,人员流动受限,最初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35例,通过严格的病例筛查流程,最后完成临床观察20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化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暖心胶囊(NX,由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组成,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制备,粤药制字Z20080138,每粒装0.5g,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EE、cESS、LVM、LVMI、NT-proBNP、LVEF、中医证候积分和安全性指标变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1.选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采用TAC建立构建HFpEF模型。术后3天将造模后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Sham组,②TAC组,③TAC+NXL组,④TAC+NXH组。TAC+NXL组和TAC+NXH分别给予灌胃NX剂量0.64g/kg/d和1.72g/kg/d,余下2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各项功能指标。2.选取来源于大鼠胚胎的H9c2心肌细胞,通过3%H2O2刺激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先用不同浓度的NX孵育4h,然后让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3%H2O2中行氧化应激诱导损伤,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筛选出NX和3%H2O2作用于心肌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时间。3.小鼠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检测指标包括LVIDd、LVIDs、EF、FS;检测血清BNP水平评估HFpEF的程度。4.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和LDH法行细胞损伤检测。5.应用DCFH-DA探针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内ROS的水平。6.采用Seahorse XFe24分析仪,通过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第三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研究1.选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采用TAC建立构建HFpEF模型。术后3天将造模后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Sham组,②TAC组,③TAC+NX组,④TAC+NX+Compound C(Comp C)组。TAC+NX 组给予灌胃 NX剂量 0.64g/kg/d,TAC+NX+Comp C组灌胃暖心胶囊剂量同时给予腹腔注射Compound C(一种选择性ATP竞争性AMPK抑制剂),余下2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各项功能指标。2.选取来源于大鼠胚胎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3%H2O2刺激大鼠H9c2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先用4mg/ml的NX孵育心肌细胞4h,然后再加入5 μ m的Compound C孵育2h,最后让细胞暴露于600 μ m的3%H2O2下1.5h行氧化应激诱导损伤。细胞实验分为4组;①Control(Con)组,②H2O2组,③H2O2+NX组,④H2O2+NX+Comp C组。3.小鼠超声心动图和血清BNP水平检测方法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4.心肌细胞MTT和LDH检测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5.心肌细胞内ROS检测同第二部分基础实验。6.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ATP浓度。7.采用Seahorse XFe24分析仪,通过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心肌细胞内应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谷氨酰胺三大通路抑制剂,测定OCR值评估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底物。8.提取小鼠组织心室蛋白、心肌细胞全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p-AMPK、AMPK和PGC-1 α的蛋白表达水平。第四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1.动物和细胞实验对象和分组情况同第三部分基础实验。2.应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3.采用JC-1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情况。4.提取小鼠组织心室蛋白、心肌细胞全蛋白及细胞质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和心肌细胞内 Bcl-2、BAX、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p-AMPK、AMPK、p-JNK和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临床观察: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1.治疗后治疗组MEE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MEE的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EE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MEE数值(P<0.05)。2.治疗后治疗组cESS的数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cESS的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ESS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 cESS 数值(P<0.05)。3.治疗后治疗组LVM和LVMI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LVM和LVMI的数值较前无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M和LVMI数值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LVM数值(P>0.05)。4.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NT-proBNP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T-proBNP数值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NT-proBNP数值(P>0.05)。5.治疗后治疗组LVEF的数值较治疗前稍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F的数值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数值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的LVEF 数值(P<0.05)。6.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P<0.05)。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及试验过程中的病情恶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1.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LVIDd稍增加(P>0.05),LVIDs明显增加(P<0.05),心室明显扩张;与TAC组相比,NXL组的LVIDd 明显降低(P<0.05),NXH 组的 LVIDd 降低(P>0.05),NXL 和 NXH 组的 LVIDs均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的EF和FS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XL和NXH组的EF和FS值明显增加(P<0.05)。2.小鼠经TAC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的血清BNP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TAC相比,NXL组和NXH血清BN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3.MTT法结果显示,与0μM的H2O2相比,随着H2O2浓度的逐渐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P<0.05),其中600μMH2O2的心肌细胞活力显着降低0.48±0.04(P<0.05,);与Oh的H2O2相比,随着H2O2孵育心肌细胞的时间逐渐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P<0.05),其中1.5h H2O2的心肌细胞活力显着降低0.40±0.01(P<0.05);与0mg/ml的NX组相比,NX 4mg/ml和NX 6mg/ml的细胞活力由0.42±0.01明显升高至0.73±0.02和0.68±0.01(P<0.05),最终选择NX的保护浓度是4mg/ml和6mg/ml,其中4mg/ml的保护作用最强。4.MTT和LDH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明显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L和NXH组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损伤明显降低(P<0.05)。5.细胞内ROS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ROS产生量明显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L和NXH组的ROS产生量明显降低(P<0.05)。6.Seahorse XFe系统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的基础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明显升高(P<0.05),最大呼吸OCR值明显升高(P>0.05)。第三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研究1.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LVIDd稍增加(P>0.05),LVIDs明显增加(P<0.05),心室明显扩张;与TAC组相比,NX组的LVIDd和LVIDs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TAC组HFpEF小鼠的EF和FS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组的EF和FS值明显增加(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LVIDd和LVIDs均较NX组明显升高(P<0.05),EF和FS均较NX组明显降低(P<0.05)。2.小鼠经TAC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的血清BNP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TAC相比,NX组血清BN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较NX组显着升高血清BNP的水平(P<0.05)。3.小鼠经TAC术后4周后,与Sham组相比,TAC组中的ATP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相比,NX组ATP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ATP浓度较NX组明显降低(P<0.05)。4.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中的ATP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的ATP浓度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ATP浓度较NX组明显降低(P<0.05)。5.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显着升高(P<0.05),ROS的产生量显着升高(P<0.05);与H2O2组相比,NX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损伤明显降低(P<0.05),ROS的产生量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损伤显着升高(P<0.05),ROS的产生量显着升高(P<0.05)。6.H9c2细胞内,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备用呼吸能力和ATP产生的OCR值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备用呼吸能力和ATP产生的OCR值均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基础呼吸和ATP产生的OCR值降低(P>0.05),最大呼吸和备用呼吸能力的OCR值降低(P<0.05)。7.H9c2 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 组、Etomoxir-Con 组、Media-H202组、Etomoxir-H2O2组、Media-NX组和Etomoxir-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和Etomoxir-Con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H2O2组和Etomoxir-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NX 组和 Etomoxir-NX 组的线粒体 OCR 值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0.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0.05)。8.H9c2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BPTES-Con组、Media-H2O2组、BPTES-H2O2组、Media-NX组和BPTES-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和BPTES-Con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H2O2组和BPTES-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Media-NX组和BPTES-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0.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0.05)。9.H9c2细胞内,基础呼吸的情况下,Media-Con组、UK5099-Con 组、Media-H2O2组、UK5099-H2O2组、Media-NX组和UK5099-NX组的线粒体OCR值无明显变化(P>0.05)。最大呼吸的情况下,UK5099-Con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Con组下降(P<0.05),UK5099-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H2O2组下降(P<0.05),UK5099-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Media-NX组下降(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OCR值较前下降(P<O.05),NX组的线粒体OCR值较H2O2组升高(P<O.05)。10.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显着降低(P<0.05);与TAC组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CompoundC预处理后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和PGC-1α/GAPDH的比值较NX组明显降低(P<0.05)。第四部分实验研究: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1.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Bcl-2/BAX的比值显着降低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TAC组相比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Bcl-2/BAX的比值明显升高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和cleaved caspase-3/GAPDH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2.HFpEF小鼠和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Con组相比,TAC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2O2刺激心肌细胞的p-AMPK/AMPK的比值显着降低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TAC组相比和H2O2组相比,NX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的比值明显升高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预处理后,与NX组相比,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的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和p-JNK/JNK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3.H9c2细胞内,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与 H2O2组相比,NX 组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早期(Annexin V-FITC+/PI-象限)加上晚期(Annexin V-FITC+/PI+象限)细胞凋亡率较NX组明显升高(P<0.05)。4.H9c2细胞内,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线粒体高膜电位显着降低(P<0.05);与H2O2组相比,线粒体高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的预处理后减线粒体高膜电位较NX组明显降低(P<0.05)。5.H9c2细胞内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的cytochrome c/GAPDH 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 H2O2组相比,NX 组的 cytochrome c/GAPDH 比值明显降低(P<0.05);Compound C 的预处理后 cytochrome c/GAPDH比值较NX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第一部分临床观察研究显示暖心胶囊可降低HFpEF患者的左室心肌能量消耗,改善左室扩张,降低NT-proBNP,升高LVEF,改善心阳虚型心衰病的临床症状。2.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直接降低细胞内ROS的产生而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3.第三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能量代谢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可通过激活AMPK/PGC-1 α信号通路提升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葡萄糖氧化磷酸化能力从而增加ATP生成,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下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能量代谢障碍。4.第四部分实验研究以线粒体凋亡为切入点,发现暖心胶囊可通过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凋亡。

王淼东[7](2021)在《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教授经验方之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评价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搜集了64例于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肝病科就诊并诊断为CHB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加肝宁方治疗,两组均服药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6个月。治疗6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肝功能“ALT、AST、TBIL”、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定量、HBe Ag血清学转阴率、血清炎症因子“IL-6、IL-12”、肠道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总的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33%,而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3%,总体来看,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总得分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的中医临床症状总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血清中“ALT、AST、TBIL”指标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的血清中“ALT、AST、TBIL”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BV-DNA定量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的HBV-DNA定量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Be Ag血清学转阴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HBe Ag血清学转阴率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2”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肠道菌群水平比较:对照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较前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而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的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肝宁方加恩替卡韦的联合治疗对CHB患者的疗效明显,其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毒复制水平、改善肝功能及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2)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CHB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炎症损伤以及病毒复制水平,但肝宁方组经综合分析较纯西药治疗组优势更明显且在改善肠道菌群方面明显优于纯西药组。

陈威[8](2021)在《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澧县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德福韦酯片和恩替卡韦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BV-DNA、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球蛋白、白蛋白、总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HBV-DNA和HBeAg转阴,且安全性较高。

李念[9](2020)在《调肝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调肝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A:30例、对照组B: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分别予以抗病毒恩替卡韦、及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组抗病毒基础上加用调肝化纤丸,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HBV-DNA、ALB)、肝纤四项(HA、PCⅢ、Ⅳ-C、LN)、肝脏硬度值(LSM)、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情况。应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对患者西医综合疗效评价:三组患者观察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A的56.67%和对照组B的7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患者肝功能和HBV-DNA转阴率结果评价:三组患者观察结束后,治疗后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相比,在ALT、AST下降方面治疗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较两组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结果评价:三组患者观察结束后,治疗后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相比,HA、PCⅢ、Ⅳ-C、LN、LSM下降方面治疗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三组患者观察结束后,治疗后调肝化纤组和两组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肝化纤组的总有效率是93.33%,恩替卡韦组总有效率为73.33%,扶正化瘀组总有效率为86.67%,调肝化纤组均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三组患者观察结束后,发现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是(93.90±9.19),两组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80.77±10.93)(83.17±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调肝化纤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显着,在改善肝功能(AST、ALT、TBIL)、降低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LSM)方面优于单纯使用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组。2、在中医综合疗效方面,调肝化纤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中西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经研究分析,调肝化纤丸方证初步总结如下:(1)肝区隐痛(2)口干口苦(3)神疲乏力(4)恶心呕吐(5)舌脉象:舌淡或暗,苔薄白,舌体胖大,舌下络脉曲张,边有齿痕,脉弦滑或濡缓。为今后临床运用调肝化纤丸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艾永强[10](2020)在《五味子醇乙联合蟛蜞菊内酯抗肝纤维化的效应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五味子醇乙(Schisandrol B,Sch-B)联合蟛蜞菊内酯(Wedelolactone,Wed)对胆管结扎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效应与其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手术诱导建立小鼠胆汁淤积型肝纤维化模型。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胆管结扎模型组(BDL-Model)、秋水仙碱阳性药组(colchicine 0.2mg/kg)、Wed20mg/kg组、Sch-B40mg/kg组、Wed20mg/kg+Sch-B40mg/kg组。假手术组打开腹腔,剥离总胆管,但不实施胆管结扎,其余四组,剥离总胆管后实施结扎。术后第7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d。比色法检测血清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采用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法(sirius red staining)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的促纤维化生长因子与肝星形细胞增殖趋化因子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GF-β/Smad信号通路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2.利用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橄榄油溶剂对照组(control)、CCL4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colchicine0.2mg/kg)、Wed20mg/kg组、Sch-B40mg/kg组、Wed20mg/kg+Sch-B40mg/kg组。将CCL4溶于橄榄油中制备成5%的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2m L/kg。每日1次,14d后开始给予治疗药物。治疗28d后,留取血液与组织样本。检测指标同上。3.体外建立炎症刺激模型以及纤维化模型,探讨Wed与Sch-B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均具有明显的保肝效应,并且还可以降低血清中Hyp含量,联合给药组效果最佳,且有显着性差异。2.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均能够减少小鼠肝脏组织中小胆管增生,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与纤维间隔的生成,联合给药组效果最佳,且有显着性差异。3.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均可以抑制肝星形细胞的增殖。与模型组相比,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均可降低肝脏组织中Collagen 1蛋白的表达,以联合给药组效果最佳,且有显着性差异。4.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可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转录。与模型组相比,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均可下调Smad2/3的蛋白表达,联合给药组效果最佳,且有显着性差异。5.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都能够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转录。与模型组相比,WED与Sch-B单独给药组与联合给药组可减少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以联合给药组效应最强,且有显着性差异。6.Wed主要通过在巨噬细胞中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炎症的激活,在肝星形细胞中抑制TGF-β/smads信号通路逆转肝纤维化。Sch-B与Wed具有协同作用结论:Wed与Sch-B能够有效地阻断与抑制BDL与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Smad与NF-κB信号转导通路转录有关。

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
    2.2 Child-Pugh评分、肝脏硬度值
    2.3 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5)基于新型网络药理学策略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主要药效成分与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肝癌研究现状
        2.1 肝癌的发生机制
        2.2 肝癌的治疗
        2.3 肝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4 结语
    3 复方苦参注射液应用与研究
        3.1 复方苦参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
        3.2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药理作用
        3.3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制
        3.4 结语
    4 网络药理学概述
        4.1 网络药理学的理论基础
        4.2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4.3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4.4 结语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作用研究
    第一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肝癌SMMC-7721 细胞的作用
        1.1 引言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
        1.3.2 细胞存活率测定
        1.3.3 克隆形成实验
        1.3.4 细胞粘附实验
        1.3.5 伤口愈合细胞划痕实验
        1.3.6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1.3.7 细胞趋化运动能力实验
        1.3.8 数据处理
        1.4 实验结果
        1.4.1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 细胞活力的影响
        1.4.2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L02 细胞活力的影响
        1.4.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 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1.4.4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 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1.4.5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1.4.6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1.4.7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 细胞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
        1.5 讨论与小结
        1.5.1 小结
        1.5.2 讨论
    第二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药理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2.3.2 样本收集
        2.3.3 病理组织分析
        2.3.4 血清生化测试
        2.3.5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动态变化研究
        2.4.2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研究
        2.5 小结与讨论
        2.5.1 小结
        2.5.2 讨论
第三章 基于计算系统药理学模型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主要药效成分群研究
    第一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中主要化学成分UPLC-MS定性分析
        1.1 引言
        1.2 材料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小结与讨论
        1.5.1 小结
        1.5.2 讨论
    第二节 基于计算系统药理学模型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药效成分群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核磁备样方法、检测条件
        2.3.2 细胞液质代谢组学备样方法、液相质谱条件及数据处理
        2.3.3 统计分析
        2.3.4 复方苦参注射液调节肝癌代谢紊乱的代谢酶预测
        2.3.5 复方苦参注射液靶点预测
        2.3.6 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靶点-互作蛋白-疾病基因网络构建
        2.3.7 传播模型计算
        2.3.8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表型数据的整合及分析
        2.4.2 复方苦参注射液靶向基因型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2.4.3 基于基因型-表型数据传播模型的构建
        2.4.4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药效成分群的预测
        2.4.5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药效成分群验证
        2.5 小结与讨论
        2.5.1 小结
        2.5.2 讨论
第四章 基于定量成分导向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机制研究
    第一节 定量成分导向网络药理学预测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机制
        1.1 引言
        1.2 材料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活性成分筛选和验证
        1.3.2 靶点收集
        1.3.3 网络构建和分析
        1.3.4 通路预测
        1.4 实验结果
        1.4.1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活性成分筛选和验证
        1.4.2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网络分析
        1.4.3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通路分析
        1.5 讨论与小结
        1.5.1 小结
        1.5.2 讨论
    第二节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Western Blot实验
        2.3.2 免疫荧光测定
        2.3.3 伤口愈合细胞划痕实验
        2.3.4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2.3.5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2.4.2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蛋白表达的影响
        2.4.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2.4.4 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LiCl诱导的SMMC-7721细胞Wnt/β-catenin通路激活
        2.4.5 复方苦参注射液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LiCl诱导的SMMC-7721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
        2.5 小结与讨论
        2.5.1 小结
        2.5.2 讨论
    第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调节肝癌代谢紊乱的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肝脏核磁备样方法及检测条件
        3.3.2 血清核磁备样方法及检测条件
        3.3.3 数据处理
        3.3.4 代谢物和代谢酶测试
        3.3.5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核磁图谱分析
        3.4.2 寻找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3.4.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大鼠代谢轮廓的调节作用
        3.4.4 柠檬酸和乳酸含量变化定量分析
        3.4.5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糖酵解中关键酶活性的作用
        3.4.6 c-Myc介导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
        3.5 小结与讨论
        3.5.1 小结
        3.5.2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工作总结
    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6)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认识
        1.1.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征
        1.1.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1.1.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1.2 氧化应激损伤的认识
        1.2.1 氧化应激损伤和活性氧
        1.2.2 线粒体中内源性ROS的产生
        1.2.3 氧化应激损伤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1.3 细胞凋亡的认识
        1.3.1 细胞凋亡概览
        1.3.2 细胞凋亡的类型
        1.3.3 线粒体介导凋亡途径在心力衰竭的作用
    1.4 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认识
        1.4.1 成年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和心力衰竭
        1.4.2 胚胎期心肌细胞底物能量代谢
        1.4.3 临床上心肌能量代谢的评价
    1.5 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能量代谢
    1.6 AMPK和心力衰竭
        1.6.1 AMPK概览
        1.6.2 心力衰竭中的AMPK和细胞凋亡
        1.6.3 心力衰竭中的AMPK/PGC-1 α和能量代谢
    1.7 中医药对防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认识
        1.7.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认识
        1.7.2 中医药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1.7.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1.8 暖心胶囊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1.8.1 暖心胶囊临床研究进展
        1.8.2 暖心胶囊基础研究进展
        1.8.3 暖心胶囊防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第二章 暖心胶囊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规定
        2.1.7 受试者退出试验条件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盲法实施
        2.2.3 治疗方案
        2.2.4 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及指标
        2.2.5 观测指标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2.3.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功能障碍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3.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3.2.实验方法
        3.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3.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3.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3.2.4 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检测
        3.2.5 血清BNP水平检测
        3.2.6 细胞培养与处理
        3.2.7 细胞活力检测
        3.2.8 细胞LDH检测
        3.2.9 细胞内ROS检测
        3.2.10 耗氧率(OCR)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
        3.2.11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NX改善TAC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
        3.3.2 NX降低TAC诱导的HFpEF小鼠血清BNP水平
        3.3.3 H2O2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3.3.4 NX对H2O2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活力影响
        3.3.5 NX通过减少ROS产生改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3.3.6 NX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9c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3.4 讨论
第四章 暖心胶囊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4.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4.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4.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4.2.4 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检测
        4.2.5 血清BNP水平检测
        4.2.6 细胞培养与处理
        4.2.7 细胞活力检测
        4.2.8 细胞LDH检测
        4.2.9 细胞内ROS检测
        4.2.10 增强型ATP检测
        4.2.11 耗氧率(OCR)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
        4.2.12 耗氧率(OCR)法测定细胞底物氧化压力
        4.2.13 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4.2.14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TAC诱导的HFpEF小鼠心功能障碍
        4.3.2 NX通过激活AMPK降低TAC诱导的HFpEF小鼠血清BNP水平
        4.3.3 NX通过激活AMPK增加HFpEF小鼠线粒体ATP的生成
        4.3.4 NX在HFpEF小鼠内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
        4.3.5 NX通过激活AMPK增加H9c2细胞线粒体ATP的生成
        4.3.6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4.3.7 NX通过激活AMPK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H9c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4.3.8 H9c2细胞不依赖脂肪酸底物氧化
        4.3.9 H9c2细胞不依赖谷氨酰胺底物氧化
        4.3.10 H9c2细胞依赖葡萄糖底物氧化
        4.3.11 NX在H9c2细胞内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
    4.4 讨论
第五章 暖心胶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5.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暖心胶囊试剂制备
        5.2.2 小鼠TAC模型制备
        5.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5.2.4 细胞培养与处理
        5.2.5 细胞凋亡检测
        5.2.6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检测
        5.2.7 Cytochrome c检测
        5.2.8 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5.2.9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TAC诱导的HFpEF小鼠线粒体凋亡途径
        5.3.2 NX在HFpEF小鼠内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
        5.3.3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H9c2细胞凋亡
        5.3.4 NX通过激活AMPK增强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5.3.5 NX通过激活AMPK抑制H9c2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
        5.3.6 NX在H9c2细胞内激活AMPK/JNK信号通路
    5.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方案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总的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eAg血清学转阴率情况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水平比较
    3 安全性评估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临床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肠道菌群的认识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认识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1.3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1.4 慢性乙型肝炎与肠道菌群
    2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肠道菌群的认识
        2.1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名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肝脾理论与肠道菌群
    3 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3.1 肝宁方组方来源及相关分析
        3.2 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疗效探讨
    4 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肠道菌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与资料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HBV-DNA和HBe Ag转阴率
    2.3 肝功能指标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9)调肝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肝纤维化的文献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主要研究内容
    2 方案设计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7 治疗方法
        2.8 观察指标
        2.9 疗效评价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治疗前基础的比较
        4.2 西医临床疗效的评价
        4.3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4.4 生活质量的评价
        4.5 安全性观测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不足
    2 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优势
    3 调肝化纤丸运用的依据
        3.1 柴胡
        3.2 黄芩
        3.3 大枣
        3.4 人参
        3.5 炙甘草
        3.6 生姜
        3.7 半夏
        3.8 当归
        3.9 芍药
        3.10 川芎
        3.11 白术
        3.12 茯苓
        3.13 泽泻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对改善患者西医综合疗效分析
        4.2 对改善患者肝功能和HBV-DNA转阴率结果的分析
        4.3 对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结果的分析
        4.4 对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的分析
        4.5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分析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参照表
    附表2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经方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五味子醇乙联合蟛蜞菊内酯抗肝纤维化的效应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章 六味五灵片防治肝损伤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1 六位五灵片概述
    2 六味五灵片的药理作用
    3 六味五灵片的临床应用
    4 安全性
    5 展望
第二章 五味子醇乙联合蟛蜞菊内酯抗胆管结扎与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药效评价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细胞
        1.3 实验动物
        1.4 仪器及其型号
    2 实验方法
        2.1 胆汁淤积型肝纤维化模型建立
        2.2 CCl4致化学性肝纤维化模型建立与实验分组
        2.3 血清样本的制备
        2.4 肝脏组织样本的制备
        2.5 ELISA法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
        2.6 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2.7 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2.8 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2.9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SMA的表达
        2.10 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
        2.11 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蛋白表达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五味子醇乙联合蟛蜞菊内酯抗胆管结扎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BMDMs的分离与培养
        2.3 炎症刺激
        2.4 NF-κB信号转导通路激活
        2.5 TGF-β1 结合LPS诱导体外肝纤维化模型
    3 结果
        3.1 Wed/Sch-B对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
        3.2 Wed/Sch-B对IκBα、IKK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3.3 Wed/Sch-B对ACT2、MMP2及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3.4 Wed/Sch-B对α-SMA、Smad3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J]. 周玉玲,江灵燕,徐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1)
  • [2]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热量限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对照研究[D]. 陈贤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穴位埋线对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D]. 杨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富硒酵母提取物对小鼠乳腺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肿瘤细胞硒蛋白mRNA表达调控的研究[D]. 万浩宏.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5]基于新型网络药理学策略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肝癌主要药效成分与作用机制[D]. 王珂欣. 山西大学, 2021(01)
  • [6]暖心胶囊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D]. 娄田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7]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D]. 王淼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8]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 陈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2)
  • [9]调肝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 李念.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五味子醇乙联合蟛蜞菊内酯抗肝纤维化的效应及机制研究[D]. 艾永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