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县依法治水取得成效

深县依法治水取得成效

一、莘县依法治水见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明[1](2021)在《协同治理视角下的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生态环境关系着亿万人民,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治理好黄河生态环境十分重要。黄河的治理在经历了建国前的洪水灾害治理阶段,建国初期的除害兼顾兴利的治理阶段,以及在21世纪以来的目标综合治理阶段,随着各个治理目标的相继实现,新的历史时期,对于黄河的治理有了新要求。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靠单一部门的专门治理已经不能够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上提出“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观点,对黄河的相关治理点明了大方向。所以,作者选择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去研究黄河聊城段这一具体河段的生态环境治理,以达到扩展了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思路和方法,对黄河聊城段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的目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式,在本文第一章叙述了论文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第二章对协同治理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本文第三章对自古以来黄河治理的历程、以及黄河聊城段的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进行阐述,充分分析黄河聊城段的生态环境治理在主体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机制以及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文第四章通过整理分析深圳城市河流和泰晤士河这两个协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问题的成功案例,总结在河流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协同治理经验。通过协同治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从而研究行之有效、符合黄河聊城段生态实际的协同治理措施,以实现更高质量的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治理目的。

金永亮[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水利事业发展视域下的锦州地区社会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利事业不仅关乎农业的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对农业的灌溉、旱涝灾害的防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用水安全、人们生产生活安全、生态环境等也与水利息息相关。在水利实践的过程中还发生了管理体制的变革、产生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考察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研究社会变迁是非常有益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在锦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开放以来锦州地区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经济方面、人居方面和生态方面也随之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本文以水利事业发展为视角,考察研究锦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情况,并从这一过程中总结经验启示,以期对锦州和相似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经济方面主要对农业经济和农田水利进行论述。干旱是制约锦州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节水型农业,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都获得极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人居方面主要对用水安全、防洪能力和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提高供水能力、治理水污染、防氟改水等方法保障了城乡用水安全。受处于河流下游地理位置的影响,洪涝灾害成为锦州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各种社会原因加重了洪涝灾害的影响。通过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发展方式,锦州的防洪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得到了保障。锦州水利事业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引发了社会发展观念和人民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适应了社会发展形势。生态环境方面选取对大凌河和小凌河的治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大凌河、小凌河及附近的环境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要,锦州多次对这两条河进行治理,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将锦州打造成为宜居城市,提升了人们生活幸福感。

吴淼[3](2019)在《生态导向下西安市城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但由于发展观念、增长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使得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集中爆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浪费、城镇化无序、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城乡发展建设当中,如北京“绿色生态城市”、广州“山水生态城市”等。由此可见,如何协调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领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面对城市无序蔓延、土地资源浪费、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何寻求先进的科学方法,优化城乡空间发展秩序,保护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将显得尤为必要,且也已成为城乡规划学、城市地理学、生态环境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阵地。本文以西安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域城乡空间为实证研究地域,以“理论实践剖析(理论借鉴)——现状评价及影响机制(问题梳理)——目标及模式确立(方法策略)——空间优化与技术制度创新保障(解决问题)”为整体技术路线,运用系统复合法、定性分析、定量控制、动态评判等方法,对生态视角下西安城乡空间发展优化这一命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近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发展之间关系研究的主流趋势,运用生态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生态导向下的西安市域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展开研究,架构了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及优化策略的研究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城乡空间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在西安实证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安市城乡空间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方法、空间结构模式、技术创新等进行了系统性建构,对生态导向下转变西安市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修复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意义。论文大体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共八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包含1、2章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等,并在生态视角下对城乡空间相关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国内外实践等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炼出了生态导向下城乡空间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第二部分为空间特征与问题审视,包含3、4章内容。首先,从时间的维度对西安市城乡空间发展轨迹进行了历史探源,并从演进动力机制和演进整体特征对西安城乡空间发展演变规律做了归纳总结。其次,通过对西安城乡生态建设的要素梳理和城乡生态建设现状的评价,辨识了西安城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生态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第三部分为理论运用与实践探索,包含5、6、7章内容。首先,立足于生态导向的新价值取向,重新整合和确立西安市城乡空间发展目标和考评体系,制订了市域空间格局规划“法则”和城区空间布局规划“原则”,并对西安城乡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次,基于城乡空间建设的系统方法与具体技术路径,在市域层面提出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在城区层面制订了空间规划布局的优化策略,并在西安市实践基础上,对优化方案进行了后评估研究。最后,从城乡空间规划建设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两位一体的逻辑框架出发,架构了城乡空间发展建设的支撑保障体系。

龚正[4](2019)在《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4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亲临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对我省工

龚正[5](2019)在《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4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亲临主持

龚正[6](2019)在《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4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亲临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对我

孙红军[7](2016)在《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并且要通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来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战略、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目标与路径问题。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地方政府法治化概述,主要阐述本文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法治与法治化;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角色;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等,主要是本文在后面的写作和分析要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第二章为中西政府法治化历程与检视,主要是简要回顾和总结中国清末以前、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府法制(治)化历程;简要回顾和总结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府法治化历程,并从中汲取值得我们今天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进程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三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现状、成就、实践困境和原因分析,主要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化取得的成就(这成为我们今天继续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现实基础),剖析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目标:建成法治政府,并将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具体化为建成依法行政的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廉价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第五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主要是从执政党与中央政府“下压”、社会大众“上推”与地方政府相关的上下左右联动、协同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动力机制,从地方政府主体自律、社会主体参与、政社互动等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程序机制,从观念更新(法律至上、以人为本、权利本位和公平正义)、制度创新(党政关系、央、地关系、吏治法治化)、和市民社会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具体实现路径。最后是简短的结论,本文认为,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最终目标是建成法治政府,而这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杨世红[8](2013)在《对林业在实施生态彭阳建设中作用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彭阳县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阐述生态彭阳建设思路的确定,分析林业在实施生态彭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生态彭阳建设的实施。

刘冠凤[9](2012)在《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建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今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水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我国都是极为迫切的课题。本文选取海河流域内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聊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聊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社会、经济、人口历史及发展现状,研究了聊城市的水资源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容量以及主要的水环境管理问题,探讨了解决聊城市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以期对于改善聊城市的水环境,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其水资源供水以地表水为主,且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使得聊城市污水排放总量较大。由于一些县区仍然存在一些造纸、化工、印染等高污染企业,加之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且存在大量超标排放。各监测点均有2种以上污染指标严重超标。农药、化肥污染,养殖生产、农村生活及农业垃圾污染也十分严重。聊城市主要城区、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城县区域管网等建设尚未完全到位,许多农村污水没有进行收集处理。本文在大量调研和数据收集基础上,使用非汛期流量和汛期弃水量联合估算方法对聊城市连续8年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及可利用率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估算研究。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得出了影响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均生活用水量提高,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到2015年,地表水取用量达到7.85×108m3,加之水污染,届时,缺水问题可能将会变得非常严重。这种思路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导致环境危害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聊城市地表水的主要污染物中三氮最严重,生活污染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其主要排放源,在主要河流中除二干渠外,其它河流污染严重。各种污染物浓度因河流、季节、水期的不同而变化。利用MIKE11负荷评估模型估算了聊城市8年间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并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聊城市“十二五”期间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预测,其污染负荷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活/商业、工业、畜禽养殖业和农业。从聊城市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定量综合分析了聊城市水污染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危害,使用詹姆斯的“损失-浓度曲线”估算了聊城市地表水污染所致的经济损失;使用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该市污水灌溉区重金属污染问题。综合估算2007年聊城市水环境污染所导致对经济的损害,约占当年聊城市GDP总量的4.21%,经济损害以废水排放所致的经济损失为主,高达29×108元人民币。污灌区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金属Cd、Hg为主,使土壤pH值维持在中碱性环境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非常重要。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了聊城市6条主要河流主要污染物的容量,扣除非点源污染入河量后,CODCr、NH3-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6809.25t/年和4155.08t/年,分配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徒骇河、马颊河、小运河、漳卫河、金堤河、黄河。综合考虑所有经济、治理措施及污染源对水体贡献等因素,聊城市地表水不能满足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几乎已无容量可利用,需削减污染物CODCr和NH3-N的排放量。偏相关分析表明,第二产业工业结构的调整对水资源影响较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农业产值与用水量相关度较弱。工业与城市化发展导致排污量和耗水量增加。在对聊城市地表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聊城市上游水域被赋予过大的纳污能力;聊城市地表水资源管理机构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和职能错位;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治理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结合聊城市实际情况,从环境战略与规划、水污染防治技术、调整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增加环保投入、实施重点环保工程、建立区域地表水环境风险预警应急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聊城市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聊城市水资源市场化运作、流域生态资源利用、污水防治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取得了经济社会的良好效益。

刘伟[10](2012)在《林修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林修竹在山东实业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早期的留日学生,他是实业教育家,同时也是诗人。从教育到实业,再到黄河治理,涉及教育、实业和黄河治理的许多方面,他为山东的发展做过很多实事,在很多方面留下了他的功绩。林修竹不是一个孤立的人物,他所涉及的的诸多领域决定了他与现实的诸多联系,所以研究林修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林修竹的研究了解当时山东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教育、实业和治黄这三大事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认识了解林修竹的一生,凸显林修竹这个人物的同时,深入剖析民国时期山东各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分以下五章论述:第一章论述林修竹的整个人生历程。包括林修竹的求学经历、从政经历、隐居生活、一生的着述、社会关系以及林氏家族介绍。其中,因为林修竹在山东任职阶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以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期间的职位更替,后面几章会分专题对这一阶段林修竹的情况进行详细论述。第二章论述林修竹主持山东教育的情况。包括林修竹主持山东实业教育和山东社会教育,以及参与组织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的情况。第三章论述林修竹主持发展山东实业的情况。包括劝业政策的推行,种树、桑蚕、植棉三大劝业事项的进行及其成绩、评价,还有林修竹对于山东移民垦荒的筹划。第四章论述林修竹治理黄河的情况。包括林修竹提倡种树护堤、指挥抵抗洪灾、主持李黄堵口工程的细节,以及修筑黄河大堤公路和疏通南运河的情况,最后是对林修竹治黄成绩的评价。第五章论述林修竹编着《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的情况。包括此书的介绍和价值地位,并以历城县为例介绍了此书的内容结构。

二、莘县依法治水见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莘县依法治水见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协同治理视角下的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协同治理的相关概念阐述
    2.1 协同治理的基本概念
        2.1.1 协同理论
        2.1.2 治理理论
    2.2 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
        2.2.1 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2.2.2 各子系统的协同性
        2.2.3 自组织组织间的协同
        2.2.4 共同规则的制定
    2.3 协同治理理论提出的意义
第3章 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分析
    3.1 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治理概况
        3.1.1 黄河治理历程及形势
        3.1.2 黄河聊城段的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3.2 治理主体的协同问题
        3.2.1 政府的协同问题
        3.2.2 市场主体的协同问题
        3.2.3 社会协同问题
        3.2.4 政府、市场、社会主体间的协同问题
    3.3 治理机制的协同问题
        3.3.1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3.3.2 “河长制”实践的不足
    3.4 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1 治理理念滞后对协同过程的影响
        3.4.2 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3.4.3 企业、社会主体参与缺乏
        3.4.4 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反馈
第4章 国内外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借鉴
    4.1 深圳市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借鉴
    4.2 伦敦泰晤士河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借鉴
    4.3 经验总结
第5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5.1 完善政府机构的治理体系
        5.1.1 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责范围
        5.1.2 促进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
    5.2 引导企业参与黄河聊城段的生态环境治理
        5.2.1 促进企业转型和结构升级
        5.2.2 拓宽融资渠道
    5.3 积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治理
        5.3.1 加强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宣传
        5.3.2 增加公众参与生态治理渠道
    5.4 大力发展地方非政府环保组织
        5.4.1 完善非政府组织管理
        5.4.2 培养专门人才
致谢
附录1: 黄河聊城段协同治理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记录表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二) 期刊论文类
    (三) 学位论文类
    (四) 其他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改革开放以来水利事业发展视域下的锦州地区社会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改革开放以来锦州地区水利事业发展概况
    (一)锦州地区水利事业发展条件
    (二)锦州地区水利事业发展情况
        1.起步阶段(1978 年至1984 年)
        2.发展阶段(1985 年至2000 年)
        3.成熟阶段(2001 年至2011 年)
        4.完善阶段(2012 年至今)
    (三)锦州地区水利建设的成就及地位
        1.水利建设的成就
        2.水利建设的地位
二、经济方面的变迁
    (一)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农田水利管理的完善
    (三)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人居方面的变迁
    (一)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二)防洪能力得到提高
    (三)思想观念的变迁
四、生态方面的变迁
    (一)对小凌河的治理
    (二)对大凌河的治理
五、改革开放以来水利事业发展下锦州地区社会变迁的启示
    (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
    (二)综合协调是发展方向
    (三)绿色发展是重要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生态导向下西安市城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系统生态学理论
        2.1.3 生态位理论
        2.1.4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1)生态导向下城乡空间研究
        (2)生态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1)生态导向下城乡空间研究
        (2)生态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2.3 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2.3.1 国外实践
        2.3.2 国内实践
        2.3.3 发展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城乡空间发展轨迹及其生态空间演变特征
    3.1 城市起步:1950s西安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及特征
        3.1.1 时代背景
        3.1.2 空间结构
        3.1.3 总体特征
    3.2 发展革新:1980s西安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及特征
        3.2.1 时代背景
        3.2.2 空间结构
        3.2.3 总体特征
    3.3 空间重构:1990s西安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及特征
        3.3.1 时代背景
        3.3.2 空间结构
        3.3.3 总体特征
    3.4 品质提升:2008 年以来西安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及特征
        3.4.1 时代背景
        3.4.2 空间结构
        3.4.3 总体特征
    3.5 西安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及其生态空间演变特征
        3.5.1 空间演进轨迹历程
        3.5.2 空间演进动力机制
        3.5.3 城乡空间演进整体特征
        3.5.4 城乡生态空间演进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西安城乡生态建设的现状评价及影响机制
    4.1 西安城乡生态建设的现状格局
        4.1.1 生态要素梳理
        4.1.2 生态总体格局
    4.2 生态建设评价指标及方法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市域层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4.2.3 “城区层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4.3 市域城乡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影响机制
        4.3.1 生态敏感性评价
        4.3.2 生态承载力评价
        4.3.3 生态安全性评价
        4.3.4 市域生态问题
        4.3.5 生态影响机制
    4.4 城区生态建设评价及影响机制
        4.4.1 生态环境评价
        4.4.2 绿地建设评价
        4.4.3 生态建设问题
        4.4.4 生态影响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导向下西安城乡空间发展的基本原则及结构模式
    5.1 城乡空间发展目标导向及阶段划分
        5.1.1 发展目标导向
        5.1.2 发展阶段划分
        5.1.3 发展考评体系
    5.2 城乡空间发展的基本原则拟定
        5.2.1 市域空间格局规划“法则”
        5.2.2 城区空间布局规划“原则”
    5.3 城乡空间发展的结构模式选择
        5.3.1 结构模式基本特征
        5.3.2 典型结构模式比选
    5.4 本章小结
6 生态导向下西安城乡空间发展的优化布局方法及策略
    6.1 城乡空间发展的优化技术路径与方法
        6.1.1 既有的技术路径
        6.1.2 优化路径及方法
    6.2 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
        6.2.1 划定生态分区,管控资源利用
        6.2.2 串点连线织网,构建生态网络
        6.2.3 控制城乡规模,优化城乡布局
        6.2.4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6.3 城区空间规划布局优化策略
        6.3.1 控制城区人口,推动旧城更新
        6.3.2 优化空间结构,城市分区管控
        6.3.3 调整产业用地,疏解城区工业
        6.3.4 划定城市绿线,完善公园体系
        6.3.5 延续历史特色,建设遗址公园
        6.3.6 建设海绵城市,实现“柔性”治水
        6.3.7 加快绿道建设,完善交通体系
    6.4 生态导向下城乡空间格局优化方案“后评估”
        6.4.1 情景分析法的适用性
        6.4.2 基于情景分析的优化方案“后评估”
        6.4.3 “后评估”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生态导向下城乡空间规划建设的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
    7.1 技术创新
        7.1.1 统一规划技术标准及规范
        7.1.2 明确生态空间规划层级及对象
        7.1.3 构建城乡生态空间规划导则
        7.1.4 加强相关规划体系的衔接
    7.2 体制创新
        7.2.1 建立生态控制线管控机制
        7.2.2 建立生态保护区补偿机制
        7.2.3 建立生态绩效评估审查机制
        7.2.4 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
    2.参编论着
    3.参与课题
    4.参与研究项目
附录
    附录Ⅰ 西安市生态评价基础数据及来源汇编
    附录Ⅱ 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附录Ⅲ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附录Ⅳ 国家森林城市指标体系

(6)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4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工作回顾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三、2019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
四、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

(7)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和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地方政府法治化概述
    第一节 法治与法治化
        一、法治与法制
        二、法治的构成要件
        三、法治与人治
        四、法治与道德
        五、法治与改革
    第二节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一、政府概述
        二、地方政府概述
        三、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第三节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二、法治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三、法治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关系
    第四节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依法执政的涵义与特征
        三、依法行政的内涵与特征
        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协同关系
    第五节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法治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三、法治思维与法治理念
第二章 中西政府法制(治)历程与检视
    第一节 中国政府法制(治)化进程
        一、清末宪政改革前的政府法制化历程与检视
        二、清末行政改革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政府法制化历程与检视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法治化历程与检视
    第二节 西方政府法制(治)进程检视
        一、英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及检视
        二、美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及检视
        三、法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
        四、德国政府从法制到法治进程及检视
    第三节 中西政府法制(治)化比较与检视
        一、历史推进中的关键条件差异
        二、法治进程中的核心动力差异
        三、法治发展的文化土壤不同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现状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实践
        一、地方政府的法治实践探索
        二、地政府政府法治实践的共同点
        三、地方政府法治实践的特色与个性
        四、地方政府法治思维的共同点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成就
        一、法治政府建设氛围日渐浓厚
        二、政府决策水平不断提升
        三、制度建设质量切实提高
        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五、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
        六、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不断完善
        七、行政执法监督效能不断提升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实践困境
        一、各级地方政府仍然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够
        二、社会价值多元,社会心理失衡,对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提出新挑战
        三、新兴媒体成为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必须应对的全新课题
        四、地方政府立法“不良”与执法“不善”问题并存
        五、地方政府运作“财权”与“事权”界限不清
        六、地方政府监督的“体制内”与“体制外”双重软化
    第四节 制约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制度供给不足
        二、人治影响根深蒂固,法治观念尚未全面确立
        三、政府角色定位尚不准确,角色错位、越位和不到位情况依然存在
        四、“以物为本”的观念影响仍然很深,“以人为本‘的理念尚未真正树立
第四章 法治政府: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
    第一节 从政策行政走向法治行政,建成依法行政的政府
        一、依政策治国理政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传统和习惯
        二、重政策、轻法律有特定的社会历史与现实背景
        三、依政策行政在我国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有浓重的人治特质
        四、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必须实现从政策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转变
        五、从政策行政走向依法行政的着力点
    第二节 从全能走向有限,建成有限政府
        一、有限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二、权力有限:地方政府权力不是无边的
        三、职能有限:地方政府不是万能的
    第三节 从价值追求走向制度实践,建成责任、诚信、廉洁与服务型政府
        一、权责统一:建成责任政府
        二、诚实守信:建成诚信政府
        三、廉洁高效:建成廉价政府
        四、善政善治:建成服务型政府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路径
    第一节 动力机制:上下互动与联动
        一、下压:执政党与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二、上推:民众权利意识觉醒和维权意识增强
        三、协力:上下联动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
    第二节 程序机制:主导律己、参与透明与环节细化
        一、地方政府律己严谨化
        二、社会主体参与明晰化
        三、政社互动程序规范化
    第三节 路径选择:出发点与归宿点的法治连贯
        一、理念更新: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前提
        二、制度创新:地方政府法治化的核心要求
        三、行为约束: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关键所在
        四、社会自治:夯实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结论
    一、推进地方法治政府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工程
    二、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下压”
    三、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也离不开自治型市民社会的建设和民众的“上推”
参考文献
科研情况
后记

(8)对林业在实施生态彭阳建设中作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彭阳县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2 生态彭阳建设思路的确定
3 林业在实施生态彭阳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发展林业能够使农民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3.2 林业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9)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水环境与水环境问题
        1.1.1 区域水环境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1.1.2 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水环境研究现状分析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外水环境研究概况
        1.2.3 水环境评价技术
        1.2.4 我国水环境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现状
    2.1 聊城市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概况
        2.1.3 水文概况
    2.2 聊城市社会发展现状
        2.2.1 聊城历史简况
        2.2.2 人口与行政区划
        2.2.3 经济和人文发展状况
        2.2.4 产业结构
    2.3 聊城市地表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2.3.1 水资源现状
        2.3.2 地表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2.4 聊城市水资源污染现状
        2.4.1 废水排放现状
        2.4.2 地表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2.5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治理配套公共环境设施建设
        2.5.1 污水处理设施
        2.5.2 固体废物处置
    2.6 小结
第3章 聊城市地表水需求量及其预测分析
    3.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方法
        3.1.1 定义
        3.1.2 估算方法
    3.2 城市地表水可利用量的估算
        3.2.1 最小允许基流量
        3.2.2 弃水系数
    3.3 地表水资源取用水量估算
        3.3.1 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3.2 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构建
        3.3.3 聊城市地表水资源取水量的模拟与预测
    3.4 小结
第4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4.1 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
        4.1.1 DO、BOD_5和COD_(Mn)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1.2 三氮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1.3 重金属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1.4 TP、石油类及SS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2 聊城市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年际变化规律
        4.2.1 地表水COD_(Mn)浓度年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4.2.2 地表水质总氮年际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4.2.3 地表水总磷年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聊城市地表水污染预测及水污染危害研究
    5.1 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分析
        5.1.1 污染源的划分
        5.1.2 污染源负荷现状
    5.2 污染负荷预测分析
    5.3 地表水环境污染危害
        5.3.1 地表水污染所致经济损失
        5.3.2 污水灌溉农田所致重金属污染危害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实际排放量的冲突问题分析
    6.1 排入主要水体的废水量及污染物量
    6.2 主要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分析
        6.2.1 地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
        6.2.2 聊城市水环境容量利用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性污染的问题
    7.1 水资源短缺对聊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7.1.1 偏相关分析理论
        7.1.2 第一、二、三产业用水情况表
        7.1.3 产业与用水结构
    7.2 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对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7.2.1 工业与城市化发展导致排污量和耗水量增加
        7.2.2 行业产值与废水排放量的偏相关分析
    7.3 农业生产技术结构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7.4 小结
第8章 环境政策、地表水环境管理及环保投融资与环境问题
    8.1 环境政策体系
    8.2 聊城市地表水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8.3 聊城市既往环境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8.3.1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变化的货币化成本测算
        8.3.2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变化的政策驱动力模型及环境治理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8.4 环保投融资及地表水环境规划的问题
        8.4.1 环保投融资概念与特点
        8.4.2 我国环保投融资问题分析
        8.4.3 聊城市环保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8.5 小结
第9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成效
    9.1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9.1.1 建立新的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战略和地表水环境规划
        9.1.1.1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战略
        9.1.1.2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规划
        9.1.1.3 尽快建立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及目标
        9.1.2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9.1.2.1 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
        9.1.2.2 水资源开发及水系治理
        9.1.2.3 流域生态修复和河岸带植被建设
        9.1.2.4 人工湿地设计与污水处理
        9.1.2.5 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9.1.2.6 建设城市雨洪利用示范工程
        9.1.2.7 强化工业污染全过程防治
        9.1.2.8 整体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9.1.3 调整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9.1.4 增加环保投入,创建和引入市场机制
        9.1.4.1 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
        9.1.4.2 创新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模式
        9.1.4.3 拓宽投融资渠道
        9.1.5 通过科技进步加快地表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重点环保工程项目
        9.1.5.1 通过政策引导及技术引进加快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9.1.5.2 人工湿地和旅游景观相结合,推进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建设
        9.1.6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
        9.1.6.1 水环境安全常规保障体系
        9.1.6.2 应急保障体系
    9.2 部分水环境问题解决对策实施所取得的成效
        9.2.1 水资源市场化运作
        9.2.2 加强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9.2.3 聊城市流域生态资源利用
        9.2.4 人工湿地防治污水
        9.2.5 完善工业污染监督性监测体系
        9.2.6 推进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9.2.7 拓宽聊城市环保投融资渠道,创建环保投入市场机制
        9.2.8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聊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
        9.2.9 推动聊城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方案制定
        9.2.10 为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9.3 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建议
    10.1 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本论文工作的不足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0)林修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3、学术价值
    二、 学术史综述
        1、史料介绍
        2、研究现状
    三、 学术要点
        1、重点
        2、难点
        3、创新点
    四、 相关界定
        1、关键词
        2、时间界定
        3、空间界定
第一章 人生历程
    第一节 求学经历
        一、 少年求学
        二、 留学日本
    第二节 山东政海沉浮
    第三节 北京任职
        一、 赴任前北京教育的情况
        二、 合并国立九校
        三、 应聘为法科学长
        四、 俄国庚款委员
    第四节 弃政隐居
        一、 避居大连
        二、 定居天津
    第五节 一生着述
    第六节 社会关系
        一、 与潘复的关系
        二、 与张宗昌的关系
        三、 其他社会关系
    第七节 林氏家族
第二章 主持山东教育
    第一节 主持山东实业教育
        一、 成立六大专门学校
        二、 整顿实业教育
        三、 创办其它实业教育机构
    第二节 主持山东社会教育
    第三节 参与组织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
        一、 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的背景
        二、 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的组织情况
        三、 展览会举办的意义
        四、 编写《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审核报告书》
第三章 主持山东实业建设
    第一节 振兴山东实业刍议
        一、 对欧美列强侵略政策的分析
        二、 对山东实业发展有利条件的分析
        三、 对山东农工商业的分析
        四、 拟定振兴山东实业大纲
    第二节 推行劝业发展政策
        一、 提出山东各县劝业所建议案
        二、 劝业初期的实业行政条陈
    第三节 大力提倡种树
        一、山东各县种树机构设置
        二、 编定林业章程
        三、 掖县示范种树
    第四节 重视蚕桑业
        一、 山东桑蚕发展历史
        二、 提倡蚕桑
    第五节 改良和推广种棉
        一、 山东原来的种棉情况
        二、 改良棉种和推广美棉
        三、 美棉的优点
    第七节 劝业成绩及评价
        一、 种树成绩
        二、 蚕桑成绩
        三、 种棉成绩
        四、 主持实业评价
    第八节 垦荒政策
        一、 山东移民垦荒的背景
        二、 移民地点的选定
        三、 制定移民垦荒办法
第四章 治理黄河
    第一节 山东黄河治理机构沿革
    第二节 黄河大堤的维护
        一、 植树护堤
        二、 厉行官堤种树
        三、 提倡民埝种树
        三、 设窝铺、堆土牛
    第三节 黄河抢险
        一、 1925 年山东黄河险情
        二、 李升屯和黄花寺决口
        三、 李黄大工堵口
        五、 李升屯善后工程
        六、 永恒的纪念碑
    第四节 其它相关事项
        一、 修筑利菏公路
        二、 勘测黄河口
        三、 编写《历代治黄史》和《李黄堵口实记》
        四、 整治运河
    第五节 治河评价
第五章 编纂《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
    一、 《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简介
    二、 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例言
    三、 《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之内容——以历城县为例
    四、 《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的价值
结语
附录:林修竹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四、莘县依法治水见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协同治理视角下的黄河聊城段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 赵志明. 山东大学, 2021
  • [2]改革开放以来水利事业发展视域下的锦州地区社会变迁研究[D]. 金永亮. 渤海大学, 2021(02)
  • [3]生态导向下西安市城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 吴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4]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4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J]. 龚正.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06)
  • [5]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4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J]. 龚正.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9(01)
  • [6]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4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J]. 龚正.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9(Z1)
  • [7]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D]. 孙红军. 苏州大学, 2016(08)
  • [8]对林业在实施生态彭阳建设中作用的思考[J]. 杨世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2)
  • [9]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冠凤.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10]林修竹研究[D]. 刘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深县依法治水取得成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