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等高线快速生成地形网格的方法

一种利用等高线快速生成地形网格的方法

一、一种利用等高线快速生成地形网格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睿[1](2021)在《大规模三维电力场景的建模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十年来,随着智能设备以及数字化理念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智慧城市、数字化工厂等应用正在积极推进社会的运转。其中,精准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真实场景、设备设施及周边环境提供了逼真的表达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场景重建中,航空摄影影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面高程信息以及场景纹理信息,为相关建筑提供高质量的三维模型数据,但对于化工厂以及变电站等复杂场景的重建,由于其具有复杂的设备器械,仍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基于大规模电力场景提出相关快速建模方法,其主要分为以下三点:1)基于等高线的三维地形模型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地形的等高线数据作为输入,通过对等高线均匀采样、依据采样点对三维网格曲面进行插值,插值过程中加入岭回归方法进行初步平滑优化,最后使用卷积平滑的方法对地形进行进一步的平滑优化,可以得到平滑且逼真的三维地形模型;2)大规模三维场景的快速剖切方法。该方法以大规模三维场景模型和剖切平面作为输入,首先对其输入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简练高效的数据结构,基于当前数据结构快速定位被剖切三角面片,再根据被剖切三角面片计算相交点,最后由相交点集将其封闭成闭环并进行孔填充形成剖面得到当前剖切平面所剖切的剖面图,期间还使用GPU进行性能优化;3)基于Z-buffer算法优化的大型变电站场景模型快速消隐方法。首先,为了简化计算,将场景模型数据整合并重构;其次,通过透视投影变换将变电场景模型像素化;进一步,基于Z-buffer算法高效的像素化计算特性提出了快速模型筛选方法,从而得到变电场景的子模型遮挡关系。最后,实验中将所得遮挡关系列表融合现有消隐算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消隐的运算性能;尽管国内外学者们都相继探索自动建模方法,有了较为逼真的重建效果,但是由于遮挡、噪声和密度不均等原始数据的缺陷,大场景的重建尚未达到完全自动化的质量水平。相比于包含较为规整的城市场景以及设备类别较少的室内场景,工业场景的三维结构的复杂度以及设备种类上的丰富度则更繁琐。因此,我们所提出的大规模三维变电场景的快速建模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真实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三维软设计件自主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贡献。

李诗意[2](2021)在《地震作用下起伏场地的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八叉树分析模型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是水工、核电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对相互作用方法和模型的研究逐渐趋于精细化。除了不断细化的研究方法外,复杂场地特征的精细模拟对结构响应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地基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场地基的精细刻画上,不同于自由场地的近场形态特征如地表的天然起伏、基坑开挖、人工换填和地基处理等会引起波的散射和衍射,从而对结构动力响应产生重要影响。由于起伏场地模型建模和剖分的复杂性,传统分析过程通常采用简化后的场地模型,或者为了保持场地特征采用四面体单元进行剖分,从而造成求解精度的降低,因此,亟需寻找一个能够对复杂场地进行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方法。在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领域,建立精细化模型主要有以下困难:起伏场地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力学分析模型的选择、地基和结构的网格模型连接、地基无限域的模拟、合适的求解平台等。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场地地形的快速建模和八叉树网格自动剖分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Google地图和CAD等高线图的快速建模方法,实现地图或图纸到三维STL模型的转化,并研究了与起伏场地STL模型相适应的八叉树网格自动剖分方法,只需设置控制参数即可自动完成剖分过程。(2)通过编写计算程序,实现了上述八叉树网格模型到比例边界有限元多面体单元模型的转换,分析八叉树网格模型的拓扑结构信息,提取节点、单元、面和相似中心信息,完成SBFEM单元计算模型的构造,解决了计算模型中存在奇异单元的问题。并设置粘弹边界模拟地基无限域,通过提取完整的边界面信息,计算粘弹边界的脚本文件。通过悬臂梁、自由场地和起伏场地的求解,验证了地震动输入的合理性和程序的正确性。(3)通过选取坝体和地基接触面,设置地基接触面的蒙层单元,采用ABAQUS中面-面接触的方式,完成了有限元坝体和比例边界有限元地基的组合。并在UEL用户单元子程序实现SBFEM单元的基础上,在ABAQUS平台完成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最后通过后处理完成了SBFEM模型的结果响应可视化。(4)对实际工程算例进行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验证了上述坝体和地基组合方法的正确性,并表明了整个研究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简化场地和起伏场地两种模型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研究了场地特征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起伏场地模型会增大结构的应力和加速度响应,引起顺河向位移峰值的增大和极值点位置的变化。

张超君[3](2021)在《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化给风景园林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智慧园林”,智慧园林是风景园林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产物。本论文采用“数字化景观设计逻辑”,对智慧园林和数字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现阶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困境,以及智慧园林和数字化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基于设计逻辑、设计基础、环境分析、成果展现探讨了数字化景观设计过程与方法。着重开展了立地环境分析的数字化实现研究分析,借助Rhino软件与Grasshopper可视化编程语言来构建参数逻辑,建立参数化分析模型,对现状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全文主旨是智慧园林数字化景观设计逻辑方法,从智慧园林思考的角度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定量分析和定性设计相结合,将数字化介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探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云南白药牙膏厂室外景观设计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实例验证结合云南白药牙膏厂室外场地类型、不同景观类型的设计规范标准以及使用者的需求,挖掘基于数字化景观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云南白药牙膏厂室外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运用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和可视化编程软件,围绕高程、坡度、坡向、汇水和可视域,分别建立参数化分析模型,指导方案的道路组织、植物种植、景观视线营造、智能水景管线布置等设计内容,再结合设计师的审美和经验,形成完整的方案设计。本研究是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初步的、探讨性成果。介于当前数据获取、分析相关途径和技术手段限制,在数字化技术的发掘和应用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

刘康甯[4](2021)在《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矢量高程数据错误识别与修正研究》文中指出地形是最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地形信息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传统地形图曾因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等用途被大量生产并积累,早期主要以纸质形式进行存储,数字地形图的出现和扫描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使得历史地形图有了更加科学的管理。传统地形图是早期地形信息的主要记录方式,其中蕴含的大量历史高程信息可以有效延长地形研究的时间序列,有利于对地形变化长期规律的深入挖掘。然而,高程错误降低了矢量高程数据的数据质量,制约着高程信息的实际应用。实现矢量高程数据的质量改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历史高程数据的挖掘研究及数据整合均对矢量高程数据质量改善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高精度的解决矢量高程数据质量问题是对历史高程数据挖掘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持。本文选取覆盖重庆市酉阳县的数字地形图进行矢量高程数据提取,针对等高线和高程点数据中存在的高程错误进行统计与梳理,分析错误的分布特征和数量特征,作为算法设计的基础,并从中选择了部分图幅的数据作为算法精度的验证数据。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层次格网索引分别创建了图幅接边处层次格网索引模型和图幅内部层次格网索引模型,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计算,算法效率得到显着提升。通过进一步细化错误类型,结合矢量高程数据要素的空间特征及空间位置关系更具针对性的进行错误识别修正算法的设计,完成了等高线图幅接边处高程冲突识别、等高线图幅内部高程冲突识别以及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识别工作,同时,基于图幅接边处等高线空间有序性强的特点,本文利用等高线空间位置标签及快速排序算法构建强空间位置关系,解决了图幅接边处等高线匹配的准确性问题,并以高程冲突位点为驱动因子进行逻辑判断,实现了等高线高程错误的修正。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矢量高程数据高程错误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质量改善工作提供了依据。(2)将层次格网索引应用到矢量高程数据高程错误的识别修正过程中,并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图幅内外的索引模型,有效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数据重复运算问题,降低了运算耗时,算法运算效率得到显着提升。(3)完成了等高线高程冲突的识别以及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的识别工作,同时对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的修正进行了尝试,并通过构建强空间位置关系实现了图幅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的准确定位及修正。研究结果表明:矢量高程数据中等高线数据的高程错误主要集中在图幅边界附近,图幅内部的高程错误相对较少,错误数量占比不足五分之一,高程点中存在的高程错误在空间分布上随机性较强;层次格网索引的应用有效的缩短了算法的运算耗时,显着提升了运算效率;本文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修正图幅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有效识别图幅内部等高线高程冲突及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具有更好表现,为矢量高程数据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支持。

吴静[5](2020)在《基于特征线的地形合成》文中提出地形在景观设计、飞行模拟、战场环境模拟、影视动画特效以及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地形差异较大,需要对虚拟地形进行适当的编辑。地形的大型曲线,如山脊线与山谷线等,其中包含了许多关键的地形特征信息,对这些特征线进行提取并用于地形的合成,是地形编辑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提取地形大型曲线特征线,然后基于特征线实现地形的合成,最后在Unreal Engine 4环境下进行可视化展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地形曲线特征线(山脊与山谷)的提取首先,针对地形大型特征曲线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对地形特征线的提取。通过检测找到所有山脊候选点并连接,并对闭合多边形进行断裂处理;为了更好的视觉效果,消除所有较短分支,最终得到清晰可见的地形特征线。在PPA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对断裂处进行了修复,使得提取结果更加连续。(2)基于特征线的地形合成利用真实的地形样本图以及用户提供的草图,通过对特征线提取结果的检测与筛选,进行分类统计得到不同的特征点,基于此进行候选面片的匹配与放置,分别对特征区域和非特征区域进行匹配与放置。最终能够得到符合用户草图特征约束的、具有真实感地形特征的合成地形。

李洋[6](2020)在《基于地形语义分割的多分辨率三维地形建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形模型是对地形特征的整合和缩形,是人们在三维空间表示地形的载体和工具。计算机的出现让地形模型实现数字化,“数字地球”的构想大大推动了三维地形建模技术的发展,然而数据量的大幅增加也给目前的地形建模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快速准确地实现三维地形建模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三维仿真领域实际应用需求,研究改善三维地形模型数据冗余和局部失真问题的有效方式,提出一种基于地形语义分割的多分辨率三维地形建模方法,并实现基于地形点云数据的完整建模流程,得到地形实体模型。对多组数据样例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内容能够有效改善模型数据冗余以及局部失真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出一种基于提取散列点云高斯曲率极值点的地形语义提取方法。该方法以基于提取高斯曲率极值点的特征曲线提取方法为基础,通过设置算法特征点提取阈值,并结合散列点云曲率估算算法,改良算法特征区域提取效果。为达到算法改良目的,本文提出一种“特征线轮廓区”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指导完成对山区地形的地形语义定义工作,得到:“山脊”,“山谷”、“山顶”、“山坡”以及“平地”五种语义区域,并依据此定义方式实现了地形语义区的提取分割。该语义提取方法将地形数据的离散性与地形语义的连续性相结合,能够实现地形语义区域的精确分割,有利于提升模型构建精度。(2)提出一种基于地形语义分割的点云数据不规则分块方法。该方法以地形语义提取结果为基础,将语义区作为点云数据分块依据,对点云数据进行逻辑分块。区别于传统的矩形边界规则分块方式,该分块方式具有数据块边界形状不固定、不同数据区数据量不完全相等的特点,能够很好的保护地形细节信息,不会因为分块导致细节丢失或细节扭曲现象出现,有利于改善当前三维建模中存在的模型局部失真问题。(3)利用基于语义区的点云数据分级简化技术实现了地形表面多分辨率分布。本文以数据分块结果为基础,不同的数据块对应不同的语义特点,采用不同等级的数据简化率对各数据块进行重采样,实现数据分级简化。该工作使得地表不同语义区之间存在简化率差异,从而形成地表的多分辨率分布,同时分级简化工作能有效减少部分语义区域的点云数量,筛除无用数据,对当前三维建模中存在的数据冗余现象能起到明显改进作用。

周钰航[7](2020)在《碾压混凝土拱坝数字图形介质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对BIM技术的战略引导和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当前的热点,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正在向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方向转型。BIM技术是数字图形信息和建筑物理信息的数字化描述,基于BIM技术为水利工程建立全生命期的平台,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集合、传递和共享。本文对碾压混凝土拱坝数字图形介质模型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三维数字实体地形模型的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三维地形的自动构建方法;通过研究建立的碾压混凝土拱坝的三维数字模型的不同数据结构,找到有限元模型的精细转换的方法,避免了重复建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对某碾压混凝土拱坝进行有限元分析,丰富了BIM模型的信息内容。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DXF文件格式,通过Python语言编写脚本处理DXF文件,读取等高线数据信息,利用Delaunay三角网描述地形曲面的拓扑关系,实现水利工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自动建模。2、研究了以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为主,直接建模技术为辅的建模方法。并对建立的BIM模型的数据类型,找到一种将BIM模型向有限元模型精细化转换的中间数据格式,提出了基于SpaceClaim软件的BIM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丢失部分图形信息的方法。3、基于BIM技术对某碾压混凝土拱坝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研究了转换后的有限元模型的六面体计算网格划分技巧,并基于《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对计算结果进行论证,拓展了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陈方吾[8](2020)在《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网络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边坡地下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建模及地上三维实景可视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边坡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远程共享数据、管理数据、共同编辑数据、保存数据等。随着计算机Cesium开源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Web端可视化理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建立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实体模型的技术条件。当大型边坡工程发生危险时,需要快速应用少量地质数据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并Web端可视化展示,从而对边坡治理工程作出合理的应对。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雅西高速公路瓦厂坪段变形边坡、薛城一号边坡、深圳田心石场边坡,在地下边坡三维地质体模型及地上三维实景模型的快速构建并进行边坡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确定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展示系统的重要性,从而明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研究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建模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分析地上边坡三维实景快速构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实景模型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阐述无人机倾斜摄影快速建模技术的具体步骤及其优点。(2)分析地下三维边坡快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地质数据的处理、空间数据模型理论、插值拟合算法、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等理论,并重点分析构建地上地下三维实体模型的关键技术。(3)结合地上地下建模的基础理论,针对边坡工程分别采用地上和地下快速建模的手段进行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Itas CAD、EVS、GOCAD三个地质体建模软件分别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并分析关键建模技术。(4)对比分析三个建模软件的的优点,具体分析如何快速实现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并提出一套根据具体的地质数据丰富程度实现快速建模的方案。(3)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系统研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基于Cesium三维地球开源平台研发可视化展示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的平台架构基础、包括平台的关键技术和框架、环境架构等。并且详细介绍了三维边坡地上模型和地下模型的格式转化技术手段。(2)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架构、数据管理手段、数据功能实现方法等。实现了多维地球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漫游,并且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创建精细化地上三维实景模型加载到可视化系统,再将快速构建的边坡地下三维地质体模型加载可视化系统,最终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综合展示。(3)在基于Cesium开源平台进行集成二次开发构建边坡可视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通过前端的应用打包和发布、后端应用发布、实现了Web端可视化浏览和展示。开发了网络版地质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地质体详细信息管理和查询功能,最后实现三维地质体可视化、钻孔和岩芯信息可视化、剖面可视化,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实际应用检验。

李金标[9](2020)在《基于3D Mine煤层建模及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研究 ——以河南省超化镇王村煤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鉴于我国可供建井的煤矿储量并不充足,且井田的勘探方法和程度均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综合勘探开发技术进行资源利用的研究。随着国内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及三维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固体矿产勘探及开发研究,是目前固体矿产资源勘探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王村煤矿为研究对象,以3D Mine矿业软件为平台,通过对目标矿山三维地质建模数据源的获取、地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完成了Access数据库的构建与数据的录入工作;同时在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维建模数据模型和建模方法在3D Mine矿业软件中进行了试验验证,实现了在3D Mine矿业软件下矿山地表、地层、巷道、矿体四个部分的实体三维模型构建,直观的展示了矿山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成果。对目前常用的地形模型、地层模型、巷道模型、矿体模型的三维构建及空间数学插值方法分别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根据王村煤矿矿体特征——层状矿体、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产状稳定、围岩界线明显、矿体与围岩沉积接触等特点,最终确定本矿山采用表面构模法进行地表建模,多层DEM面构模法生成地层模型,巷道中线法生成巷道模型最为合理;矿体建模环节分别采用了双层DEM构模法中的全煤层法和网格估值法进行矿体表面建模,并利用空间数学插值法的普通克里格法和距离幂次反比法分别进行矿体实体建模。经过探采对比验证,对空间形态及资源储量进行精度评价,相较其他方法而言,使用网格估值建模和普通克里格插值的组合方法建立矿体实体模型,其矿体形态歪曲率误差最小,底板位移误差平均值2.75m,资源储量与地质报告吻合度更高,采矿权范围内资源储量误差仅为0.83%。对于煤矿矿区勘查程度较低、钻孔工程稀疏或勘查成果资料(尤其勘探线剖面图)提供不足时,采用此方法可快速准确掌握矿体信息,为下一步勘探与开发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周中元[10](2020)在《基于电子海图三维态势显示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和民用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导航信息是船舶航行及海洋开发作业顺利完成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电子海图能够实时动态显示基于海图背景的导航信息并能辅助航海人员高效的完成各类作业任务,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当前电子海图仅能提供基本的二维航行信息,对于三维海底地形及海洋环境等信息不能够形象地描述,依然需要航海人员人为处理各种设备所接收的诸多数据。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对整体情况的有效分析把握,同时降低了航海作业实现效率。因此如何在二维电子海图的基础上,实现本船态势信息显示的同时实现海底地形及海洋环境信息的三维显示,使航海人员运用视觉方式找出规律以及隐藏的内在现象,更好的支撑航海人员进行决策,成为当前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电子海图的海底地形及海洋环境温度场信息三维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综述了电子海图、海洋平台及软件、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与思路。针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电子海图基础知识进行简单介绍,主要包括电子海图基本概念及相关坐标系、地形可视化高程模型分类以及三维可视化方法。其次,基于电子海图数据进行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研究主要从三维地形模型实现流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S-57格式电子海图数据获取以及高程模型网格化建立,详细分析了高程数据模型内插方法,并针对单一插值算法应用时的缺陷,提出一种移动曲面拟合与反距离加权平均混合插值的改进方案,设计了仿真验证。再次,对光线投射算法进行分析,针对温度场数据量较大情况下采用传统三线性插值导致重采样过程效率低下的缺点,提出一种利用空间几何中的性质,向量向外延伸确定采样点的方法,实现计算的简化。同时针对图像合成提出变步长采样的方式,实现对采样效率的进一步优化。设计仿真实验方案对改进后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基于S-57电子海图数据,在VS2010及Open GL开发环境中设计实现了海底地形与海洋环境温度场三维可视化融合显示系统软件。系统整体目标是基于电子海图数据基础上实现本船态势信息、三维地形信息、海洋温度场的融合显示。

二、一种利用等高线快速生成地形网格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利用等高线快速生成地形网格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大规模三维电力场景的建模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1.2.2 大规模三维场景的快速剖切方法
        1.2.3 大规模三维场景的快速消隐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基于等高线的三维地形生成方法
    2.1 地形数据及处理
        2.1.1 等高线数据获取
        2.1.2 等高线采样
    2.2 三维曲面建模
        2.2.1 网格插值方法及岭回归优化
    2.3 卷积平滑方法优化曲面平滑度
    2.4 实验
        2.4.1 网曲面平滑试验
        2.4.2 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规模变电站三维场景模型的快速剖切方法
    3.1 大规模变电站场景模型数据与预处理
    3.2 定位被剖切三角面片
    3.3 计算相交点
    3.4 三角化方法
        3.4.1 环带检测
        3.4.2 不同多边形的三角化策略
    3.5 性能优化策略
        3.5.1 优化数据结构
        3.5.2 并行策略
        3.5.2.1 定位三角形以及计算交点的并行优化策略
        3.5.2.2 CUDA优化策略
    3.6 实验
        3.6.1 实验数据
        3.6.2 剖切方案的高效性
        3.6.3 剖切方法的剖切结果
        3.6.4 计算性能的优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规模变电站三维场景模型的快速消隐方法
    4.1 大规模变电站场景模型数据与预处理
    4.2 透视投影变换
    4.3 三维场景像素化方法
    4.4 模型筛选方法
    4.5 Open Cascade消隐方法
    4.6 实验
        4.6.1 数据预处理
        4.6.2 Open CASCADE消隐实验
        4.6.3 实验结果与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地震作用下起伏场地的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八叉树分析模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发展综述
        1.2.1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1.2.2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面临的问题
    1.3 三维快速建模的发展综述
        1.3.1 三维快速建模
        1.3.2 三维地形快速建模
    1.4 八叉树网格发展综述
    1.5 ABAQUS二次开发的发展综述
    1.6 本文的工作内容
2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2.1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研究进展
    2.2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2.2.1 SBFEM基本概念
        2.2.2 SBFEM动刚度控制方程推导
        2.2.3 刚度阵和质量阵的求解
    2.3 基于ABAQUS用户单元子程序实现SBFEM单元
        2.3.1 UEL开发环境
        2.3.2 SBFEM单元的实现
3 起伏场地的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八叉树分析模型的建立
    3.1 起伏场地的快速建模
        3.1.1 STL模型
        3.1.2 基于Google地图和CAD等高线图的快速建模
    3.2 八叉树网格自动剖分技术
    3.3 SBFEM多面体单元分析模型
    3.4 FEM坝体模型和SBFEM八叉树地基模型的组合
        3.4.1 SBFEM八叉树场地模型的建基面处理
        3.4.2 坝体模型和地基模型的组合
    3.5 坝-基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建立中细节问题的处理方法
        3.5.1 奇异单元的判别与处理
        3.5.2 场地模型四个立面的信息提取
        3.5.3 起伏场地与坝体接触面的选取
    3.6 小结
4 比例边界有限元八叉树网格模型的算例验证
    4.1 受均布荷载的悬臂梁
    4.2 自由场地震响应分析
    4.3 起伏河谷场地的地震响应分析
        4.3.1 河谷场地建模
        4.3.2 八叉树网格剖分
        4.3.3 建立SBFEM多面体单元分析模型
        4.3.4 起伏场地模型的动力响应结果分析
    4.4 小结
5 简化地基模型与起伏场地模型的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对比
    5.1 工程概况及材料参数
    5.2 坝体和地基的计算模型
        5.2.1 坝体的计算模型
        5.2.2 地基的计算模型
    5.3 SBFEM单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4 计算结果分析
        5.4.1 坝体应力和位移峰值结果对比
        5.4.2 坝体应力和位移极值云图结果对比
        5.4.3 坝体应力、位移、加速度时程响应结果对比
        5.4.4 结论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智慧城市的兴起推动智慧园林的发展
        1.1.2 传统园林设计的困境
        1.1.3 数字化时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学科交叉研究法
        1.3.3 案例研究法
        1.3.4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分析法
        1.3.5 实例验证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1.5.1 智慧园林国内外研究现状
        1.5.2 园林景观数字化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论文提纲及结构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特点
        2.1.1 智慧园林
        2.1.2 数字化设计
        2.1.3 数字化辅助设计的特点
        2.1.4 参数化设计特点
    2.2 其他相关概念及理论
        2.2.1 立地环境
        2.2.2 景观视域
        2.2.3 参数逻辑算法
    2.3 基础理论关系
        2.3.1 传统园林与智慧园林的区别
        2.3.2 数字化设计与智慧园林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3.1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与炮台湾森林公园
        3.1.1 项目概况
        3.1.2 数字化设计研究方法
        3.1.3 案例总结与启示
    3.2 天津西青郊野公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数字化设计研究方法
        3.2.3 案例总结与启示
    3.3 北郊森林公园
        3.3.1 项目概况
        3.3.2 数字化设计研究方法
        3.3.3 案例总结与启示
    3.4 北京市中华文化智慧公园
        3.4.1 项目概况
        3.4.2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3.4.3 案例总结与启示
    3.5 北京海淀公园智慧化改造
        3.5.1 项目概况
        3.5.2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3.5.3 案例总结与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研究
    4.1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逻辑
    4.2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目标分析基础
    4.3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基础
        4.3.1 数据来源
        4.3.2 技术支撑
        4.3.3 分析方法原理
    4.4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立地环境分析
        4.4.1 立地环境分析内容和目的
        4.4.2 传统立地环境分析和数字化立地环境分析的对比
        4.4.3 数字化立地环境分析的内容
    4.5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方案设计
    4.6 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方案调整及成果展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研究——云南白药牙膏厂室外景观设计
    5.1 项目解说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愿景
    5.2 景观目标分析
    5.3 立地环境分析
        5.3.1 前期资料收集
        5.3.2 企业文化分析
        5.3.3 城市环境分析及存在问题
        5.3.4 自然环境分析及存在问题
        5.3.5 现状问题总结
    5.4 基于Rhino与 Grasshopper的立地环境分析指导方案设计
        5.4.1 高程分析指导方案设计
        5.4.2 坡度分析指导方案设计
        5.4.3 汇水分析指导方案设计
        5.4.4 视域分析指导方案设计
    5.5 方案设计
        5.5.1 平面图和节点
        5.5.2 功能区划分
        5.5.3 道路和游线设计
        5.5.4 水景设计
        5.5.5 视线设计
        5.5.6 植物设计
        5.5.7 智慧园林数字化应用
    5.6 方案调整
    5.7 数字化景观成果展示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与项目
附录B:论文图表目录

(4)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矢量高程数据错误识别与修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测试数据与预处理
    2.1 测试数据
    2.2 数据预处理
第3章 高程错误分析及对象设计
    3.1 错误分布及错误类型
    3.2 对象设计
第4章 层次格网索引设计
    4.1 格网数据设计与构建
    4.2 层次格网索引
第5章 高程错误识别修正方法
    5.1 接边处等高线高程冲突识别
    5.2 图幅内部等高线高程冲突识别
    5.3 高程点点线高程冲突识别
    5.4 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修正
第6章 算法测试及效果评估
    6.1 评价指标
    6.2 图幅接边处等高线识别修正精度分析
    6.3 图幅内部等高线识别精度分析
    6.4 点线高程冲突精度分析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5)基于特征线的地形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
        1.3.2 地形生成方法
    1.4 本文研究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工作
    2.1 地形基本概念
        2.1.1 地形表示方法
        2.1.2 地形特征线
    2.2 特征线提取方法概述
        2.2.1 基于地表的几何形态分析方法
        2.2.2 基于地形表面的物理流水模拟方法
        2.2.3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提取方法
    2.3 地形合成方法概述
        2.3.1 基于分形模型的地形生成技术
        2.3.2 基于物理模型的地形合成技术
        2.3.3 基于样本的纹理合成方法
        2.3.4 基于样本的地形合成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地形特征线的提取
    3.1 样本地形图与用户草图
    3.2 特征线的提取
        3.2.1 候选点筛选
        3.2.2 候选点连接
        3.2.3 多边形破除
        3.2.4 尾端分支去除
    3.3 提取结果分析与改进
        3.3.1 特征线提取结果分析
        3.3.2 特征线修复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特征线的地形合成方法
    4.1 检测特征信息
    4.2 特征匹配与合成
        4.2.1 特征点识别
        4.2.2 面片的筛选与设置匹配原则
        4.2.3 面片的放置
        4.2.4 薄板样条插值算法
        4.2.5 相似化高度走势
    4.3 非特征匹配与合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特征线的地形合成结果展示与测试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结果展示与分析
        5.2.1 特征线提取
        5.2.2 地形合成
        5.2.3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3 实验效果测试
        5.3.1 测试目标
        5.3.2 测试方法设计
        5.3.3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致谢

(6)基于地形语义分割的多分辨率三维地形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形生成技术
        1.2.2 地形语义分割方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二章 三维地形建模相关理论
    2.1 数字高程模型
        2.1.1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2.1.2 数字高程模型的表示
    2.2 地形语义相关理论
        2.2.1 地形语义的概念
        2.2.2 地形语义的表达
    2.3 地形特征曲线提取方法
        2.3.1 基于地表几何形态分析的方法
        2.3.2 基于地形表面流水分析的方法
        2.3.3 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
第三章 基于地形语义分割的三维地形建模
    3.1 建模准备工作
        3.1.1 建模区域选取
        3.1.2 原始数据展示
        3.1.3 三维建模流程
    3.2 基于高斯曲率极值点提取的地形语义提取方法
        3.2.1 点云数据曲率估算算法
        3.2.2 基于高斯曲率极值点提取的地形特征曲线提取方法
    3.3 地形语义分割及数据简化
        3.3.1 语义分割的实现
        3.3.2 点云数据分级简化
    3.4 基于点云数据整体的三维地形建模
        3.4.1 实体模型构建
        3.4.2 多分辨率纹理拼接融合
        3.4.3 模型纹理映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形建模效果分析
    4.1 多分辨率地形材质纹理生成效果分析
    4.2 三维地形特征保持状况测试
    4.3 三维地形建模效率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碾压混凝土拱坝数字图形介质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我国数字图形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BIM综述与数字图形介质理论
    2.1 BIM的定义与发展
    2.2 BIM的特点和应用
        2.2.1 BIM的五大特点
        2.2.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2.2.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2.3 数字图形介质理论
3 三维数字地形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
    3.1 DXF文件综述
    3.2 DXF文件数据获取及创建
        3.2.1 DXF文件的结构
        3.2.2 数据获取和处理
        3.2.3 创建DXF文件
    3.3 水利工程地形模型构建方法
        3.3.1 地形模型数据处理
        3.3.2 地形曲面模型的生成
        3.3.3 生成三维实体
4 碾压混凝土拱坝信息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4.1 基于Revit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4.1.1 参数化建模的定义和优点
        4.1.2 基于Revit的碾压混凝土拱坝模型构建
        4.1.3 族模型信息参数设置
        4.1.4 族模型在项目中的搭建
    4.2 基于Space Claim的直接建模方法研究
        4.2.1 直接建模技术的定义和优点
        4.2.2 Space Claim的特点
        4.2.3 Space Claim的主要建模命令
        4.2.4 基于Space Claim的 BIM模型转换
5 基于BIM技术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计算基本理论
        5.2.1 三维有限单元方法的基本理论
        5.2.2 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5.3 静力荷载下的拱坝三维有限元计算
        5.3.1 计算软件
        5.3.2 整体计算模型的建立
        5.3.3 计算工况
        5.3.4 计算网格的划分
        5.3.5 边界条件和荷载设置
        5.3.6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8)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研究现状
        1.2.3 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上地下“一体化”建模基础理论
    2.1 地上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1.1 无人机倾斜摄影
        2.1.2 无人机边坡三维实景建模方法
    2.2 地下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2.1 地质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2.2.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2.3 插值拟合算法
        2.2.4 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上三维边坡快速建模技术的工程应用
    3.1 概述
    3.2 地上三维实景快速建模方法
    3.3 工程应用
        3.3.1 瓦厂坪大桥危险段边坡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2 薛城1号边坡地上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3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优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的工程应用
    4.1 基于Itas 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1.1 快速构建瓦厂坪大桥边坡地质数据库
        4.1.2 快速创建三维地表模型
        4.1.3 构建空间地层分界面
        4.1.4 面生成体模型方法
        4.1.5 模型检验
    4.2 基于EVS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快速建模
        4.2.1 EVS建模步骤
        4.2.2 EVS构建瓦厂坪、田心石场边坡模型
    4.3 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3.1 GOCAD建模步骤
        4.3.2 GOCAD构建瓦厂坪三维边坡模型
    4.4 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esium开源平台构建边坡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
    5.1 Cesium平台架构基础
        5.1.1 WebGL技术
        5.1.2 Cesium开源平台
        5.1.3 Node.js环境
        5.1.4 Angular框架
        5.1.5 Cesium模型格式
    5.2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与数据加载实现
        5.2.1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
        5.2.2 基于Cesium的模型数据加载实现代码
    5.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总体设计
        5.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3.3 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
    5.4 系统应用
        5.4.1 地质体信息管理
        5.4.2 钻孔和岩芯信息管理及可视化展示
        5.4.3 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基于3D Mine煤层建模及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研究 ——以河南省超化镇王村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及资源储量估算
        1.2.2 国内外主要三维地质建模软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质
        2.1.2 区域构造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自然经济地理
        2.2.2 前人地质工作程度及矿山开发情况
        2.2.3 研究区地层
        2.2.4 含煤地层及煤质
        2.2.5 构造
第3章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3.1 资料现状与数据需求
    3.2 数据库的建立
第4章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适用性分析
    4.1 地形模型构建方法适用性分析
    4.2 巷道模型构建方法适用性分析
    4.3 矿体模型构建方法适用性分析
        4.3.1 矿体三维建模方法适用性分析
        4.3.2 矿体空间插值方法适用性分析
第5章 三维矿山模型的建立
    5.1 地形模型的构建及显示
    5.2 地层模型的构建及显示
    5.3 巷道模型的构建及显示
    5.4 矿体模型的构建及显示
        5.4.1 网格估值构建矿体模型
        5.4.2 全煤层法构建模型
第6章 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价
    6.1 空间形态对比
        6.1.1 煤层底板等高线对比
        6.1.2 煤层空间层位对比
        6.1.3 巷道工程空间层位对比
    6.2 煤层储量计算
        6.2.1 原地质报告储量计算参数及结果
        6.2.2 储量精度对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电子海图三维态势显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海图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海洋平台及软件研究现状
        1.2.3 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关键问题
    1.4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子海图三维可视化基础
    2.1 电子海图基础
        2.1.1 电子海图概念介绍
        2.1.2 三维可视化相关坐标系
    2.2 海图高程模型
        2.2.1 规则网格模型
        2.2.2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2.2.3 等高线模型
        2.2.4 海图高程模型对比
    2.3 三维可视化方法
        2.3.1 面绘制方法基本理论
        2.3.2 体绘制方法基本理论
        2.3.3 三维可视化方法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子海图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
    3.1 S-57电子海图数据获取
        3.1.1 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模型
        3.1.2 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结构
        3.1.3 ISO8211Lib函数封装与解析
        3.1.4 电子海图高程数据获取
    3.2 高程模型网格化建立
    3.3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研究
        3.3.1 高程数据内插方法分析
        3.3.2 高程数据移动曲面插值
        3.3.3 高程数据移动曲面插值改进
    3.4 高程数据模型仿真实验
        3.4.1 算法仿真实现流程
        3.4.2 高程数据仿真图像对比
        3.4.3 高程数据仿真数据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洋环境温度场三维可视化研究
    4.1 概述
    4.2 海洋标量场可视化方法基本流程
    4.3 海洋温度场三维可视化模型
        4.3.1 海洋温度数据类型及采样形式
        4.3.2 海洋温度场散乱数据插值
    4.4 海洋温度场可视化算法
        4.4.1 光线投射算法原理
        4.4.2 光线投射算法基本流程
        4.4.3 数据分类与传输函数
        4.4.4 重采样与插值计算
        4.4.5 图像合成
    4.5 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优化
        4.5.1 光线投射算法分析
        4.5.2 光线投射算法改进
    4.6 仿真实验
        4.6.1 重采样过程改进方案改进验证
        4.6.2 图像合成改进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子海图三维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概述
    5.2 开发环境设置
    5.3 软件结构
    5.4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4.1 系统整体功能
        5.4.2 地形三维可视化实现
        5.4.3 温度场三维可视化实现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一种利用等高线快速生成地形网格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规模三维电力场景的建模与方法研究[D]. 王睿.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地震作用下起伏场地的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八叉树分析模型与应用[D]. 李诗意.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智慧园林思考的数字化景观设计研究[D]. 张超君.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4]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矢量高程数据错误识别与修正研究[D]. 刘康甯. 西南大学, 2021(01)
  • [5]基于特征线的地形合成[D]. 吴静.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6]基于地形语义分割的多分辨率三维地形建模技术研究[D]. 李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碾压混凝土拱坝数字图形介质模型研究[D]. 周钰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8]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D]. 陈方吾.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9]基于3D Mine煤层建模及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研究 ——以河南省超化镇王村煤矿为例[D]. 李金标.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10]基于电子海图三维态势显示设计与实现[D]. 周中元.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一种利用等高线快速生成地形网格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