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多点萌芽技术

桃树多点萌芽技术

一、桃树多点芽接换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邢飞[1](2018)在《我国苹果花叶病病原的鉴定、检测体系建立及其致病性分析》文中认为苹果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果树,我国是最大的苹果种植国家,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苹果花叶病是苹果生产中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病原的准确鉴定是病害防控的前提,而我国苹果花叶病的病原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近期从苹果坏死花叶样品中分离出的新病毒—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可能与我国苹果花叶病症状相关。为此,研究调查了 ApNMV在我国的发生分布,分析了与花叶症状的相关性,并对ApNMV的基因组结构、分类地位、检测方法和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检测了我国陕西、山东等苹果产区291份苹果花叶病样品带毒情况,花叶样品中ApNMV的检出率高达92.1%,未检测到ApMV和PNRSV的发生;同时,分析了前人普遍用于我国花叶病样品中ApMV、PNRSV调查的引物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了 ApMV、PNRSV检测引物不具有特异性,说明ApMV和PNRSV可能不是引起我国苹果花叶病的病原,而ApNMV与花叶病症状的高度相关性,说明ApNMV可能是我国苹果花叶病的重要病原。克隆了 6条ApNMV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大小分别为3378-3380 nt(RNA1),2778-2786 nt(RNA2)和1909-1955 nt(RNA3),与日本分离物P129基因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4-96.5%,88.5-94.5%,86.2-91.1%。RNA1、RNA2 的 5,UTR 的核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 95.1%和84.8%,RNA3的5’UTR核酸序列一致性仅为74.1%,序列变异较大。靠近3’末端的3’UTR的125 nt序列一致性为91.9-99.2%,包括一个预测的茎环结构,在茎部位置有两个AUGC motif,序列高度保守。6个全基因组中,MP和CP之间的非编码间隔区(intergenicregion,IR)长度为98-103nt,与P129的IR(145nt)存在较大差异。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pNMV在分类上属于雀麦花叶病毒科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第3亚组,与ApMV和PNRSV具有同源性。ApNMV RNAs 1-3与ApMV和PNRSV的核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49.2-59.8%和57.4-64.3%,核酸序列一致性较低。通过比较ApNMV和GenBank中已登录的所有的ApMV、PNRSV的MP和CP核酸序列,进一步说明ApNMV与ApMV和PNRSV存在进化上的差异性。构建了 ApNMV CP蛋白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并纯化出目的蛋白2.4 mg,制备出ApNMV的多克隆抗体,首次建立了成本低、效率高、适用于大样本的ApNMVELISA检测体系。另外,体外转录出ApNMVCP的RNA产物,制作了 RT-qPCR的标准曲线,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ApNMV一步RT-qPCR探针检测方法,实现对苹果样品中ApNMV的高效、快速诊断。构建了 ApNMV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农杆菌注射接种和摩擦接种本生烟验证了其生物活性,但不引起明显症状。接种四叶黄瓜子叶12天后,植株即表现明显的花叶症状,叶片初始表现黄色斑点,逐渐形成黄色褪绿区,后表现皱缩。相比之下,ApMV在接种后8天,黄瓜叶片出现花叶、褪绿、轻微卷曲,之后叶片严重黄化、褪绿和卷曲,植株矮化、停止生长,甚至死亡。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 ApNMV与我国苹果花叶病症状高度相关,获得了 6条ApNMV全基因组序列,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建立了常规检测体系,并验证了 ApNMV侵染性克隆的致病性,为其流行发生规律、致病机理和抗病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为苹果ApNMV抗性或耐性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便利手段,以及有助于我国苹果产业中花叶病的科学防控。

安煜[2](2014)在《核桃与小麦套作效应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渭北黄土区是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林套作栽培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核桃(JuglansregiaL.)是渭北黄土区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林树种,按照一定规格与农作物套作栽培,发挥农林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作用,可望达到粮食与核桃双丰收,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提高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陇县6~10年生核桃树与核桃与小麦套作的小气候和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核桃品种为辽核1号,2003年秋季栽植,有8种栽植密度,沿行距方向划分为栽植带和套种带。套种作物种植带宽2m,两侧距离核桃栽植带各1m。核桃树龄10年左右,测定套作区大气温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量、风速、光照强度等小气候。结果表明:在立地标准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套作地中生长周期达到十年以上的核桃树,其高度和胸部直径比较对照地分别提高了16%~26%,每667m2产核桃干果150kg,比纯种33株核桃林(对照)增产21%,平均667m2收入可达3000元。核桃套作农业作物后,由于加强了各种农作物的管理,追肥、浇水、中耕锄草等措施,间接地为核桃树管理、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核桃与小麦套作增效的因素主要,一方面是核桃树平均76%的吸收根密集层深度分布在40~100cm土层中,而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耕作层内,平均仅占核桃根系分布深度的12%,两种作物根系基本分布错开,争水争肥矛盾小,适合套作;另一方面是套作系统的环境温度、风速、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量等小气候因子改变,充分显示了核桃树对农田小气候的调节作用,为小麦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李庆[3](2014)在《橡胶树根系嫁接技术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嫁接技术能够使苗木既能继承接穗的优良的品质又能获得砧木强的适应性,所以在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根系嫁接能快速繁殖苗木、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种子利用率高等特点,并且已经在猕猴桃、核桃和桑树等植物已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橡胶树根系嫁接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研究拟通过不同的根系材料与接穗材料进行橡胶树根系嫁接试验,探讨橡胶树根系嫁接成活的最佳技术方法,包括橡胶树根系嫁接的根系选择、接穗选择、根系嫁接的时间、方法等。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一套橡胶树根系嫁接技术。研究对提高我国橡胶树产量,橡胶树砧木材料的选择与培育、发展橡胶树育苗技术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根系嫁接过渡植株材料为热研7-33-97两年生籽苗芽接苗、一年生实生苗、热研7-33-97芽片等,根接的砧木材料为培育的不同粗度长度的橡胶树根系材料和选自于已开割20年热研7-33-97橡胶树的根段。本试验先依次进行了原地根接、离体根接、芽片根接和橡胶树根系培育等试验,为了探测嫁接根系和主根的差别本试验对根接成活材料根系的POD、SOD、MDA等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根系的鲜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橡胶树根系培养半年后可以截取为根系嫁接的材料;自然根根段的挖取最佳的距离茎干距离因为240cm处。(2)离体根接试验比原地根接试验的成活率要高。离体根接成活率为48.33%~71.67%;原地根接成活率为20%~48.33%。(3)过渡植株直径最佳为4mm-6mm,长度为36cm-46cm和26cm-35cm。在离体根接试验中,过渡植株直径为4mm-6mm和6mm-8mm的根系成活率最高,分别为73.52%和76.67%,离体根接试验根段长度36cm-46cm和26cm-35cm的根系成活率最高,分别为74.57%和87.17%;原地根接试验直径为4mm-6mm粗近树端的根系嫁接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26.7%,2mm-4mm和6mm-8mm的成活率更低,原地根接试验根段链接主树,不考虑长度;(4)橡胶树离体根接直径和长度最佳组合区间为16cm-25cm×4mm-6mm、16cm-25cm×6mm-8mm、36cm-45cm×6mm-8mm、46cm-55cm×2mm-4mm。(5)无论过渡植株为籽苗还是实生苗,橡胶树离体根接成活率都要高于原地嫁接,原地根接的成活率为28.33%-48.33%,都明显低于离体根接的根接成活率51.67%~71.67%;芽片原位根系嫁接4月至8月远树端和近树端成活率分别为5%和6.67%,9月至12月远树端和近树端成活率分别为2.5%和1.67%;过渡植株为籽苗和实生苗以及原位根接芽片时,4月至8月的嫁接成活率都明显高于9月至12月成活率;过渡植株顶蓬叶处于稳定期和抽芽期时均可根接,且稳定期的根接成活率略高于抽芽期。(6)嫁接成活根系与主根的POD、SOD、MDA等活性基本相似,嫁接根系鲜重6个月后能占主根的三分之二左右。由结果可知在本试验中橡胶树嫁接技术的根系嫁接最佳嫁接时间应为4月至8月,本试验中嫁接的过渡植株籽苗芽接苗为最佳,离体根系嫁接方法的成活率是最高的,其平均成活率为71.26%,在试验材料长度和粗度组合应为16cm-25cm×4mm-6mm、16cm-25cm×6mm-8mm、36cm-45cm×6mm-8mm46cm-55cm×2mm-4mm等组合时成活率可高达87%左右;本试验中根系培养时间应在嫁接前半年以上,自然根段的挖取最佳距离为240cm;

薛寒青,陈斌,刘志政[4](2001)在《蔬菜果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姚圣勇[5](2001)在《桃树多点芽接换种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多点芽接换头是我校为弥补枝接换头的缺点而试用的一种新方法,该法优点在于嫁接成活率高,宜接位置多,造成的伤口面积小,容易愈合,树体恢复快,骨架牢固。一般接后1—2年树体恢复到嫁接前的冠径大小,第3年即可丰产。

河南省山区开发协作组[6](1990)在《河南省山区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84年以来对河南省山区优势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开发研究,基本摸清了本省山区优势资源状况。通过对苹果、山楂、核桃、板栗、草食家畜、食用菌、水产水鸭、猕猴桃等8项优势资源的开发研究试点,取得了显着效果,并获得了开发利用河南省山区优势资源的基本经经。

二、桃树多点芽接换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桃树多点芽接换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苹果花叶病病原的鉴定、检测体系建立及其致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1.2 我国苹果病毒病的种类及危害
    1.3 苹果花叶病及其病原研究进展
        1.3.1 分布及症状
        1.3.2 苹果花叶病病原
    1.4 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
        1.4.1 病毒基因组结构
        1.4.2 病毒分类地位
        1.4.3 病毒粒子形态
        1.4.4 寄主范围和病害症状
        1.4.5 传播途径
    1.5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
        1.5.1 生物学检测
        1.5.2 血清学检测
        1.5.3 电子显微镜检测
        1.5.4 分子生物学检测
        1.5.5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植物病毒
    1.6 植物病毒侵染性cDNA克隆及其应用
        1.6.1 侵染性cDNA克隆
        1.6.2 侵染性cDNA克隆的应用
    1.7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ApNMV在我国苹果产区的发生分布调查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样品采集
        2.2.2 主要试剂
        2.2.3 载体与菌株
        2.2.4 主要仪器
        2.2.5 主要溶液配制
    2.3 方法
        2.3.1 植物总RNA提取
        2.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2.3.3 RT-PCR
        2.3.4 克隆测序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我国苹果花叶病症状
        2.4.2 ApNMV在我国苹果产区发生分布调查
        2.4.3 关于我国苹果花叶样品中ApMV检出分析
        2.4.4 我国苹果花叶病与PNRSV关系分析
    2.5 讨论
第三章 ApNMV全基因组扩增及分子进化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样品采集
        3.2.2 主要试剂
        3.2.3 载体与菌株
        3.2.4 主要仪器
        3.2.5 主要溶液配制
    3.3 方法
        3.3.1 植物总RNA提取
        3.3.2 总RNA的3'端加poly-A结构
        3.3.3 引物设计与合成
        3.3.4 RT-PCR
        3.3.5 克隆测序
        3.3.6 重组分析
        3.3.7 系统发育与多样性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ApNMV中国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分析
        3.4.2 ApNMV分类地位鉴定
        3.4.3 ApNMV MP和CP系统发育分析
        3.4.4 ApNMV MP和CP多样性分析
        3.4.5 与ApMV和PNRSV进化关系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ApNMV CP蛋白原核表达及ELISA检测体系建立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样品采集
        4.2.2 主要试剂
        4.2.3 载体与菌株
        4.2.4 主要仪器
        4.2.5 主要溶液配制
    4.3 方法
        4.3.1 植物总RNA提取
        4.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4.3.3 RT-PCR
        4.3.4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
        4.3.5 CP基因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
        4.3.6 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分析
        4.3.7 多克隆抗血清制备及效价评定
        4.3.8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CP基因克隆
        4.4.2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
        4.4.3 CP基因诱导表达检测
        4.4.4 重组蛋白大量表达及纯化
        4.4.5 抗血清效价评定
        4.4.6 样品检测
    4.5 讨论
第五章 ApNMV RT-qPCR检测体系建立
    5.1 前言
    5.2 材料
        5.2.1 样品采集
        5.2.2 主要试剂
        5.2.3 载体与菌株
        5.2.4 主要仪器
        5.2.5 主要溶液配制
    5.3 方法
        5.3.1 植物总RNA提取
        5.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5.3.3 RT-PCR
        5.3.4 pGEM-T:ApNMVCP重组质粒构建
        5.3.5 体外转录
        5.3.6 标准曲线制作
    5.4 结果与分析
        5.4.1 ApNMV CP序列扩增
        5.4.2 pGEM-T:ApNMVCP重组质粒构建
        5.4.3 体外转录
        5.4.4 RT-qPCR引物与探针浓度优化
        5.4.5 RT-qPCR标准曲线制作
        5.4.6 RT-qPCR重复性分析
        5.4.7 RT-qPCR特异性评估
        5.4.8 RT-qPCR灵敏性分析
    5.5 讨论
第六章 ApNMV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构建及致病性鉴定
    6.1 前言
    6.2 材料
        6.2.1 样品采集
        6.2.2 主要试剂
        6.2.3 载体与菌株
        6.2.4 主要仪器
        6.2.5 主要溶液配制
    6.3 方法
        6.3.1 植物总RNA提取
        6.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6.3.3 RT-PCR
        6.3.4 重组质粒构建
        6.3.5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6.3.6 农杆菌注射接种
        6.3.7 摩擦接种
    6.4 结果与分析
        6.4.1 ApNMV RT-PCR全长扩增
        6.4.2 ApNMV重组质粒构建
        6.4.3 ApNMV全长cDNA克隆在本生烟上活性验证
        6.4.4 ApNMV、ApMV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在黄瓜上的致病性验证
    6.5 讨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2)核桃与小麦套作效应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发展状况
    1.3 对作物小气候的影响
        1.3.1 套作对作物蒸腾耗水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1.3.2 套作对小气候环境温度的影响
        1.3.3 套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3.4 套作对小气候环境光照的影响
    1.4 作物套作系统组分间的相互影响
        1.4.1 化感功能
        1.4.2 地下物质互相作用
    1.5 我国进行农林套作的缺陷以及该系统未来的发展态势
    1.6 本研究的立项依据和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树种
        2.2.2 供试套作作物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时间
        2.3.2 套作模式
        2.3.3 核桃园生产管理
        2.3.4 调查方法
        2.3.5 土壤水分测定
        2.3.6 套作小麦产量的测定
        2.3.7 套作系统的小气候因子测定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套作系统核桃根系分析
        3.1.1 根系分布深度
        3.1.2 核桃树冠透光率
    3.2 套作对农田小气侯的影响
        3.2.1 对风速影响
        3.2.2 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2.3 对大气温度与土壤温度影响
        3.2.4 对土壤中水分含量以及蒸发量的影响
        3.2.5 对光照强度影响
    3.3 套作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3.3.1 对小麦的产出率的作用
        3.3.2 套作模式对核桃产量的影响
        3.3.3 套作模式产生叶肥效益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关于核桃栽植密度
        4.1.2 坚持复合经营管理
        4.1.3 注意核桃的栽植行向
        4.1.4 搞好作物搭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橡胶树根系嫁接技术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橡胶树的习性
    2.2 橡胶树的栽培现状
        2.2.1 划分适宜的植胶区和配置对口品种
        2.2.2 选育抗性高产品种
        2.2.3 抗性栽培
    2.3 种植天然橡胶的重要意义
    2.4 嫁接是实现良种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2.4.1 嫁接
        2.4.2 嫁接的原理
        2.4.3 嫁接成活的因素
        2.4.4 嫁接的意义
        2.4.5 嫁接的作用
        2.4.6 嫁接的应用范围
        2.4.7 嫁接的时间和用具
        2.4.8 嫁接的方法
    2.5 嫁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5.1 嫁接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
        2.5.2 嫁接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现状
    2.6 橡胶树芽接技术
        2.6.1 褐色芽片技术
        2.6.2 绿色芽片技术
    2.7 橡胶树嫁接技术
        2.7.1 橡胶树芽接嫁接成活原理
        2.7.2 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2.7.3 橡胶树嫁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2.7.4 橡胶树嫁接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3 试验的内容和方法
    3.1 试验时间和地点
    3.2 实验设计思路
    3.3 试验内容和方法
        3.3.1 橡胶树根接根的来源
        3.3.2 原地根接试验
        3.3.3 离体根接试验
        3.3.4 成活根接苗的移栽处理
        3.3.5 成活根接苗的大田种植
    3.4 试验指标的测定
        3.4.1 根系和接穗直径和长度的测定
        3.4.2 根系SOD的测定方法(NBT法)
        3.4.3 根系POD的测定方法
        3.4.4 根系MDA的测定方法
        3.4.5 根系干鲜重的测定方法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橡胶树根的来源
        4.1.1 新根的培养
        4.1.2 自然根的挖取
    4.2 原地根接和离体根接试验结果
        4.2.1 原地根接
        4.2.2 离体根接
        4.2.3 试验材料的影响
        4.2.4 测定指标
5 讨论
    5.1 橡胶树根系嫁接技术
        5.1.1 嫁接材料
        5.1.2 嫁接方法
        5.1.3 嫁接时间
    5.2 嫁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蔬菜果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蔬菜科研工作的回顾
    1.科研工作的历程
    2.主要研究成果
        (1) 蔬菜品种选育。
        (2) 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2.1 保护地设施的研究。
        2.2 保护地种植技术的研究
        (3) 其他
(二) 果树科研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1.果树科研工作的发展过程
    2.主要科研成果
        (1) 果树资源调查研究
        (2) 果树原始材料圃建立的研究
        (3) 果树品种选育
        (4) 果树丰产栽培研究
        (5) 果树基础研究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
    3.今后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三) 花卉栽培与开发研究
    1.花卉业特点
        (1) 面向本省及省外市场
        (2) 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3) 外引内联, 起“窗口”作用
        (4) 鲜花生产与技术指导初具规模
    2.产品结构
        (1) 起步阶段
        (2) 传统花卉过渡阶段
        (3) 现代花卉为主阶段
    3.花卉生产体系
    4.花卉市场
    5.花卉研究
    6.存在问题及发展探讨
        (1) 花卉业的潜力
        (2) 花卉发展基础条件
        (3) 市场发育逐渐成熟
        (4) 加强球茎类花卉繁育基地建设
        (5) 花卉产品的结构调整
        (6) 花卉的合理布局。
        (7) 发展花卉业的措施

四、桃树多点芽接换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苹果花叶病病原的鉴定、检测体系建立及其致病性分析[D]. 邢飞. 中国农业大学, 2018(01)
  • [2]核桃与小麦套作效应的调查研究[D]. 安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3]橡胶树根系嫁接技术初步研究[D]. 李庆. 海南大学, 2014(07)
  • [4]蔬菜果树研究[J]. 薛寒青,陈斌,刘志政. 青海农林科技, 2001(S1)
  • [5]桃树多点芽接换种技术[J]. 姚圣勇.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1(01)
  • [6]河南省山区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河南省山区开发协作组.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0(01)

标签:;  ;  ;  ;  ;  

桃树多点萌芽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