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1500-A螺旋溜槽的研制及其在尾矿重选中的应用

BL1500-A螺旋溜槽的研制及其在尾矿重选中的应用

一、BL1500-A型螺旋溜槽的研制及其在尾矿再选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榕鑫[1](2019)在《赤铁矿的旋流离心分选试验与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赤铁矿资源质量不高,又面临着供需较为不平衡的影响,目前急需寻找低成本、高效率、污染最小化的分选工艺,以应对未来的低品位赤铁矿资源高效利用方式。本论文采用旋流离心分选原理研制的FHC100型试验用旋流连续离心分选机对赤铁矿展开试验研究。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旋流离心分选过程中矿粒运动学分析、旋流离心分级试验研究、旋流离心分选研究、分选过程中的流场数值模拟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旋流离心分选过程中矿粒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干涉沉降末速主要与流体特性和矿粒的密度与粒度相关。矿粒在分选腔内主要受到离心力、重力、颗粒间作用力、流体阻力等影响,控制好给矿压力和反冲水压力是决定设备分离性能的关键因素。旋流离心分选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溢流管插入深度9cm,给矿浓度10%,给矿压力120kPa,沉砂口压力70kPa,溢流口压力50kPa,40孔分选锥,精矿品位为64.42%,精矿回收率为78.02%。操作因素对分选效果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给矿品位>给矿压力>流化孔数量>给矿浓度>溢流口压力>沉砂口压力。设备分选腔的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表明,分选腔内的切向速度大小影响离心力场的大小,轴向速度影响矿粒的沉降,径向速度影响轻矿物排出流化孔;反冲水压力、给矿压力和溢流管插入深度是影响分选腔内速度场的主要因素,溢流管插入深度是影响压力场的主要因素。对赤铁矿的分级和分选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为赤铁矿的旋流连续离心分选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基础,并为其应用于类似重矿物的分级或分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叶贵川[2](2019)在《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分选密度调控研究》文中提出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粗煤泥分选设备,螺旋分选机具有能耗低、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特点,但分选密度较高,通常在1.6 g/cm3以上,目前多用于动力煤选煤厂及部分可选性较好的炼焦煤选煤厂。由于螺旋分选机流态的复杂性和检测手段的局限性,以往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特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及颗粒分选行为缺乏理论指导和有效的调控手段。本文综合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及半工业分选试验,阐明了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特征,揭示了颗粒分层--分带的动力学条件,重点分析了螺旋槽横截面形状、横向倾角和距径比对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特征及颗粒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螺旋分选机分选密度的调控手段。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槽体几何特性建立自然坐标系,从理论上得出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计算的流膜厚度、模拟的流膜厚度与实测的流膜厚度相一致;综合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在清水流场中,流膜厚度、切向速度、压强梯度沿径向由内至外逐渐增加,靠近外缘时达最大值;径向速度相对切线速度较小,沿流膜厚度方向,下层流体径向速度指向中心轴,上层流体径向速度远离中心轴,上/下层流体径向速度均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增大沿流膜厚度方向的切线速度差或者压强梯度可以增大径向速度;(2)径向速度与切线速度的比值(vr/vt)可以用来表征水流径向推力和离心力的相对大小,比值越大,颗粒受径向环流作用越强,在相同槽面结构下,槽底颗粒越容易向内缘聚集;椭圆型槽面vr/vt较大,径向环流作用较强;立方抛物线槽面vr/vt较小,径向环流作用较弱;内缘立方抛物线外缘椭圆型的复合型槽面,vr/vt介于椭圆型槽面和立方抛物线型槽面之间;基于复合型槽面,vr/vt值随横向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距径比的增大而减小;(3)基于欧拉-欧拉-拉格朗日算法,采用Wen-Yu曳力模型计算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实现了颗粒在螺旋槽中运动规律的数值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规律一致:立方抛物线和复合型槽面更易于高密度颗粒向内缘区聚集;降低横向倾角、增大距径比将促使颗粒更多地向外缘区运动;(4)基于6台不同结构参数螺旋分选机的半工业分选试验,粗煤泥螺旋分选过程可分为粗选阶段和精选阶段;粗选阶段,约为3圈,矿浆进入螺旋槽后,经过第一圈分选,72%以上的+1.8 g/cm3颗粒进入内缘区,84%以上的-1.4 g/cm3颗粒聚集在外缘区;随后两圈,聚集在内缘区的+1.8 g/cm3颗粒增加到96%以上,聚集在外缘区的-1.4 g/cm3颗粒增加到90%以上,轻重颗粒初步实现分选,但1.4~1.8 g/cm3中间密度颗粒在外缘与-1.4 g/cm3颗粒混杂较明显;精选阶段,约为2圈,中间密度(1.4~1.8 g/cm3)颗粒进一步向内缘运动,内缘区+1.8 g/cm3颗粒分布率几乎不变,外缘区-1.4g/cm3颗粒分布率有微弱增加;(5)距径比和横向倾角不变时,+1.8 g/cm3颗粒在椭圆型、立方抛物线型和复合型槽面最内缘的分布率分别为71%、81%、87%,说明复合型槽面对矸石颗粒富集效果较好;-1.4 g/cm3颗粒在椭圆型、立方抛物线型和复合型槽面最外缘的分布率分别为74%、51%、40%,说明椭圆型槽面易于将-1.4 g/cm3颗粒向外缘聚集;(6)针对复合型槽面,适当增大横向倾角,或降低距径比,都有利于促进中高密度颗粒向内缘运动的趋势;当横向倾角由15°增大到17°,+1.6 g/cnm3颗粒在内缘区的分布率增加了 28%;当距径比由0.4降低至0.34,+1.6 g/cm3颗粒在内缘区的分布率增加了 34%;(7)针对范各庄选煤厂1~0.25mm的粗煤泥,0.34距径比、15°横向倾角的复合型槽面是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在粗选阶段预排矸,结合中煤再选工艺,分选密度可降低至1.543 g/cm3,此时E值0.121,I值0.223,相较于采用传统参数的椭圆型槽面和立方抛物线槽面煤用螺旋分选机,在精煤灰分要求相当的情况下,分选效率分别提高了 19.41%,13.11%。

樊盼盼,乔笑笑,刘安,董连平,杨宏丽,刘翼洲,樊民强[3](2019)在《磁铁矿分选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针对目前复杂难选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关键分选设备的研发与改进是铁矿选矿工艺发展重点之一。以主要分选作用力场结合方式对磁铁矿分选设备进行了分类,概述了磁选、重选、浮选等单力场分选设备及由以上经典分选力场复合而成的复合力场分选设备结构特点、分选原理及其现场应用情况。研究表明:重选能耗低,无污染,处理量大,但分选粒度较粗,分选效果偏低;浮选下限低,但药剂制度复杂,成本较高,且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磁选对磁性矿物虽更具针对性,但磁性夹杂易导致磁精矿品位偏低。提出了复合力场分选设备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选矿设备,具有重选、浮选、磁选等多种选矿方法的优点,提高了设备分选效率、处理量、选择性以及对粒级的适应性等。展望了具有重-磁-浮多重功能的新型多力场复合分选设备将成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替代现有复合力场选别设备成为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赵泓铭[4](2018)在《锡粗精矿精选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锡是一种具有优良特性的金属,是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的一种重要金属资源,有着广泛的用途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锡矿的进口日益增大,除进口合格精矿外,也进口部分粗精矿。所进口的粗精矿由于达不到冶炼要求,常需要再进行精选加工。由于进口锡粗精矿品位高,粒度较细,价值高,论文针对此类锡粗精矿开展研究,探寻新型高效的工艺技术,在生产合格精矿的同时,提高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研究矿样为来自缅甸禅邦的锡粗精矿,原矿锡品位为13.08%,伴生有价元素含量不高,有害元素含量低,金属矿物以锡石为主,原矿细度为-0.074mm占64.10%,单体解离锡石较多。针对原矿品位及锡石单体解离度高的特点,采用一段螺旋溜槽精选,螺旋溜槽中尾矿一段摇床再精选,一段摇床中矿再磨二段摇床分选,分段获得合格精矿的“能收早收”的重选工艺流程,可获得产率29.37%,Sn品位42.80%,回收率96.11%的合格锡精矿。原矿经重选后产生的尾矿锡品位为0.72%,品位较高,-0.038mm粒级占尾矿锡分布率的74.39%,锡金属主要分布在细粒级中。采用硝酸铅作活化剂,JSY-19和P86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在矿浆pH值为8.0的条件下,经一粗两精一扫浮选,可获得品位为5.26%,作业回收率为78.94%的锡富中矿,最终尾矿品位为0.17%,实现了锡重选尾矿中锡石有效回收。全流程试验表明,采用一段螺旋溜槽、二段摇床精选与尾矿浮选的工艺流程,可得到产率为29.57%,Sn品位42.53%,回收率96.15%的合格锡精矿及产率7.62%,Sn品位5.27%,回收率3.07%的锡富中矿,锡金属的总回收率达到了99.22%,实现了锡粗精矿的高效低耗分选。对锡石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捕收剂JSY-19是细粒锡石的有效捕收剂,其在锡石表面的吸附作用主要是以化学吸附为主,能显着提高锡石表面的可浮性。硝酸铅能够有效活化锡石,提高细粒锡石的回收率,通过铅离子静电吸附于锡石表面,而使捕收剂更易于化学吸附于锡石表面,实现其对锡石浮选的活化作用。

沈新春,古吉汉,黄云松[5](2017)在《螺旋选矿设备在钨选矿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文中指出介绍了螺旋选矿设备在不同类型钨矿选矿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评述了螺旋选矿设备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发展方向,为螺旋选矿设备研制及其在钨矿山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刘鑫,张一敏,刘涛,孙坤,汪博,许承宝[6](2017)在《湖北某云母型含钒石煤重—浮联合预抛尾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湖北某云母型含钒石煤V2O5品位为0.81%,钒主要赋存在白云母和伊利石中。为提高酸浸给矿V2O5品位、降低酸浸作业矿量及耗酸矿物含量,从而降低酸耗和生产成本,对有代表性试样进行了重—浮联合工艺预抛尾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0.9%情况下,采用超极限螺旋溜槽粗选,粗选中矿再磨至-74μm占65.6%情况下进行螺旋溜槽再选,再选中矿再磨至-74μm占75.6%情况下正浮选,可抛出产率29.59%、V2O5品位为0.34%的合格尾矿,精矿V2O5品位提高至1.01%,V2O5回收率达87.60%,较好地实现了提高酸浸给矿V2O5品位、降低酸浸作业矿量及耗酸矿物含量的目标。

李华梁[7](2016)在《CFD技术应用于螺旋选矿机结构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贫化与枯竭,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越来越细,分选越来越难。为了获得足够高品质的选矿产品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通过优化结构以提高分选效率是当今选矿设备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螺旋选矿机作为一种重力选矿设备,自发明以来,因诸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对螺旋槽结构的优化,研制开发出了许多型号的螺旋选矿机。但这些优化设计方法基本都是建立在试验经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缺乏机理性研究。本文将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到螺旋选矿机的结构优化中,以提高螺旋选矿机分选效率为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制的BL600螺旋溜槽(螺旋选矿机的一种)为基础,借助FLUENT软件,利用多相流流场及离散相颗粒轨道模型,建立了螺旋溜槽分选流场CFD模型。并对其分选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将仿真结果与已有的螺旋溜槽分选机理及矿物颗粒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建立的CFD模型的可靠性。为螺旋槽结构的改进优化提供了一个数值模拟的研究平台。(2)为提高螺旋溜槽的分选效率,本文提出在螺旋槽槽面增加一定结构形式的沟槽的优化方法,设计了多种刻槽结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CFD模型。借助FLUENT软件进行正交模拟试验。同时针对模拟试验结果提出颗粒进入螺旋槽内缘最短时间为最优方案的评价机制。通过分析评价,最终获得了最优的螺旋槽刻槽结构方案。(3)依据正交模拟试验获得的最优结构方案,以标准型BL600螺旋溜槽为基础,制作了一头最优结构方案样机。为了验证优化样机的可信性,在实验室将制作好的本研究样机与标准型BL600螺旋溜槽各取一个头安装于同一台BL600螺旋溜槽支架上,建立重选试验系统,进行硫铁矿分选对比试验研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样机的分选性能明显优于标准型螺旋溜槽,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CFD模型-正交模拟试验-最优结构方案”的螺旋溜槽(螺旋选矿机)结构优化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信性。本文将CFD技术应用于螺旋溜槽流场建模中。首次利用CFD技术与正交模拟试验法实现了螺旋槽刻槽结构的优化,提出了适用的分选效果评价机制。并通过实验室对比试验研究,对优化方法和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螺旋选矿机(螺旋溜槽)的优化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对于提高工业型螺旋选矿机(螺旋溜槽)的分选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谢丹丹,童雄,谢贤,黎继永,王飞旺[8](2016)在《尾矿再选设备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系统地介绍国内尾矿再选设备的应用现状,详细阐述了重选设备、磁选设备和浮选设备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指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的选矿设备是尾矿二次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刘惠中,李华梁,格海超[9](2016)在《BL1500螺旋溜槽在承德某铁矿铁精矿再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BL1500螺旋溜槽的分选原理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其在承德某铁矿磁选精矿再选中的应用。采用BL1500螺旋溜槽构成"磁—重"联合流程,有效地解决了磁铁矿在磁选中因磁团聚而影响铁精矿品位的问题,在保证选矿厂总回收率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最终铁精矿品位2%3%。

李俊旺,郭汝民[10](2014)在《承德建龙铁矿螺旋溜槽重选提质改造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承德建龙铁矿精矿品位偏低的问题,通过对螺旋溜槽选别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试验,使磨选工艺技术得到全面优化,解决了原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符合选矿厂"优质高效、节能降耗"的发展方向。

二、BL1500-A型螺旋溜槽的研制及其在尾矿再选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L1500-A型螺旋溜槽的研制及其在尾矿再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赤铁矿的旋流离心分选试验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矿资源概况
        1.1.1 全球铁矿资源与矿床类型概况
        1.1.2 我国铁矿资源概况
    1.2 铁矿选矿技术与设备现状
        1.2.1 铁矿选矿技术现状
        1.2.2 铁矿重选设备现状与应用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制备
    2.2 原矿性质
    2.3 主要试验设备
        2.3.1 旋流连续分选机
        2.3.2 试验过程的其他设备
    2.4 试验研究方法
        2.4.1 试验方案
        2.4.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旋流离心分选过程中矿粒运动学分析
    3.1 流体中矿粒的沉降分析
        3.1.1 自由沉降分析
        3.1.2 干涉沉降分析
    3.2 分选腔内矿粒的受力分析
        3.2.1 轴向受力分析
        3.2.2 径向受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流离心分级试验研究
    4.1 底流比的测定与分析
        4.1.1 给矿压力的影响
        4.1.2 反冲水压力的影响
        4.1.3 沉砂口压力的影响
        4.1.4 溢流口压力的影响
        4.1.5 流化孔数量的影响
        4.1.6 溢流管插入深度的影响
    4.2 赤铁矿的旋流离心分级试验
        4.2.1 给矿浓度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4.2.2 给矿压力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4.2.3 沉砂口压力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4.2.4 溢流口压力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4.2.5 流化孔数量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4.3 分离粒度的测定与分析
    4.4 旋流离心分级正交试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流离心分选试验研究
    5.1 给矿粒度的影响
    5.2 给矿浓度的影响
    5.3 给矿压力的影响
    5.4 沉砂口压力的影响
    5.5 溢流口压力的影响
    5.6 流化孔数量的影响
    5.7 旋流离心分选正交试验分析
        5.7.1 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
        5.7.2 分级向分选转变的临界条件分析
    5.8 分选开路试验
        5.8.1 精选次数试验
        5.8.2 扫选次数试验
        5.8.3 开路试验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旋流离心分选过程的流场分析
    6.1 旋流离心流场模拟仿真的主要内容
    6.2 流体模型与边界条件
        6.2.1 流体模型的选择
        6.2.2 分选腔模型的构建与网格划分
        6.2.3 边界条件与设备参数的设定
    6.3 速度场仿真结果与分析
        6.3.1 分选锥中的切向速度分布
        6.3.2 分选锥中的轴向速度分布
        6.3.3 分选锥中的径向速度分布
        6.3.4 分选锥内流线分布
    6.4 压力场仿真结果与分析
        6.4.1 分选锥上部压力分布
        6.4.2 分选锥中部压力分布
        6.4.3 分选锥下部压力分布
        6.4.4 分选锥内压力分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2)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分选密度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螺旋分选机发展历程
    2.2 螺旋分选机的应用现状及设备优化方法
        2.2.1 煤用螺旋分选机结构特点及应用现状
        2.2.2 螺旋分选机设备优化手段
    2.3 螺旋分选理论研究
        2.3.1 流场分布特性
        2.3.2 颗粒运动规律
    2.4 分选效果影响因素
        2.4.1 操作参数
        2.4.2 结构参数
    2.5 螺旋分选机研究方法概述
        2.5.1 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
        2.5.2 流场特征及颗粒运动行为的检测
        2.5.3 分选效果评价方法
        2.5.4 工艺优化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影响因素
    3.1 螺旋分选机结构特点
    3.2 基于自然坐标系的流场特征参数计算
    3.3 基于多相流模型的流场数值模拟
        3.3.1 数值模拟方法及计算域的选择
        3.3.2 流场仿真数值处理
    3.4 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
        3.4.1 流膜厚度分布规律
        3.4.2 纵向速度分布规律
        3.4.3 流态及湍流强度分布规律
        3.4.4 压强梯度分布规律
        3.4.5 径向环流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
    3.5 结构参数及流量对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的影响
        3.5.1 流膜厚度
        3.5.2 纵向速度
        3.5.3 湍流强度
        3.5.4 压强梯度
        3.5.5 径向速度
    3.6 本章小结
4 颗粒在螺旋分选机中的分离运动研究
    4.1 螺旋分选机理的动力学分析
        4.1.1 螺旋分选机中颗粒的分层机制
        4.1.2 基于自然坐标系的颗粒动力学分析
    4.2 颗粒径向分布位置的预测模型及应用
        4.2.1 颗粒径向分布位置预测模型的推导
        4.2.2 颗粒径向分布位置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基于CFD-EDEM的颗粒分离运动数值仿真
        4.3.1 颗粒模拟数值处理
        4.3.2 曳力模型对颗粒分离运动的影响
    4.4 入料性质对颗粒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4.4.1 入料密度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4.2 入料粒度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4.3 入料位置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 结构参数对颗粒分离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
        4.5.1 横截面形状对单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2 横向倾角对单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3 距径比对单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4 结构参数对颗粒群运动轨迹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粗煤泥螺旋分选行为及调控因素
    5.1 粗煤泥煤质分析及螺旋分选机样机设计
        5.1.1 试验样品来源及媒质分析
        5.1.2 螺旋分选机样机设计及槽面结构特性
    5.2 螺旋分选试验系统及分选评价指标
    5.3 操作参数对螺旋分选效果的影响
        5.3.1 浓度、流量以及截料位置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3.2 入料粒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4 不同结构参数螺旋分选机分选特性研究
        5.4.1 横截面形状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4.2 横向倾角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4.3 距径比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5 螺旋分选过程中分选特性的影响规律
        5.5.1 螺旋分选过程中产率/灰分沿径向变化规律
        5.5.2 螺旋分选过程颗粒运动规律
    5.6 结构参数对颗粒径向分带的影响规律
        5.6.1 结构参数对不同密度颗粒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
        5.6.2 结构参数对中低密度颗粒分选行为的影响规律
    5.7 本章小结
6 螺旋分选机分选密度调控手段及优化
    6.1 分选密度调控手段分析
        6.1.1 粗煤泥螺旋分选过程
        6.1.2 中煤混杂原因分析
        6.1.3 螺旋分选机分选密度的调控手段
    6.2 螺旋分选机参数优化设计及试验结果
    6.3 低分选密度螺旋分选机颗粒迁移规律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磁铁矿分选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力场分选设备研究现状
    1.1 以磁力为主要分选作用力的各类磁选设备
    1.2 以界面力吸附、浮力分选为主的浮选设备
    1.3 以颗粒的密度差异进行选别的重选设备
2 复合力场分选设备研究现状
    2.1 浮选与重选的结合
    2.2 磁选与重选的结合
    2.3 磁选与浮选的结合
3 结论及展望

(4)锡粗精矿精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锡的性质及用途
    1.2 国内外锡资源概况
        1.2.1 国外锡资源分布概况及特点
        1.2.2 我国锡资源分布概况及特点
    1.3 国内外锡矿选矿
        1.3.1 重选
        1.3.2 浮选
        1.3.3 其他选矿方法
    1.4 锡石选矿未来的发展方向
    1.5 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样、药剂、仪器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矿样
        2.1.1 实际矿样的采集与制备
        2.1.2 单矿物的制备
    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仪器及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实际矿样试验方法
        2.4.2 动电位测量
        2.4.3 润湿角测量
        2.4.4 吸附量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石性质
    3.1 原矿性质
        3.1.1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3.1.2 X射线-衍射分析
        3.1.3 粒度筛析
    3.2 纯矿物矿石性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矿重选试验
    4.1 螺旋溜槽试验
        4.1.1 螺旋溜槽分选探索试验
        4.1.2 螺旋溜槽精选试验
        4.1.3 螺旋溜槽精选中尾矿再选试验
    4.2 溜槽中矿和尾矿摇床分选试验
        4.2.1 一段摇床分选条件试验
        4.2.2 摇床中矿再磨再选试验
    4.3 螺旋溜槽-摇床重选扩大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选尾矿浮选试验
    5.1 重选尾矿性质研究
        5.1.1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5.1.2 X射线-衍射分析
        5.1.3 粒度筛析
    5.2 浮选探索试验
        5.2.1 捕收剂种类试验
        5.2.2 抑制剂种类试验
        5.2.3 活化剂试验
        5.2.4 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探索试验
    5.3 锡石浮选条件试验
        5.3.1 pH值试验
        5.3.2 活化剂用量试验
        5.3.3 抑制剂用量试验
        5.3.4 捕收剂用量试验
        5.3.5 辅助捕收剂P86用量试验
        5.3.6 矿浆浓度试验
        5.3.7 精选次数试验
        5.3.8 扫选次数试验
    5.4 浮选开路试验
    5.5 浮选闭路试验
    5.6 全流程试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6.1 细粒锡石表面性质
        6.1.1 表面润湿性
        6.1.2 表面电性
        6.1.3 溶解性
    6.2 浮选药剂与细粒锡石表面的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
        6.2.1 JSY-19在细粒锡石表面的吸附特性
        6.2.2 硝酸铅对细粒锡石浮选的活化作用机理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5)螺旋选矿设备在钨选矿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螺旋选矿设备分选原理
2 在钨选矿中应用研究现状
    2.1 黑钨矿中应用研究
    2.2 白钨矿中应用研究
    2.3 黑白钨共生矿中应用研究
    2.4 尾矿综合回收钨中应用
3 展望

(6)湖北某云母型含钒石煤重—浮联合预抛尾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样
2 试验流程及方法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螺旋溜槽粗选条件试验
        3.1.1 磨矿细度试验
        3.1.2 给矿速率试验
        3.1.3 矿浆浓度试验
        3.1.4 冲洗水用量试验
    3.2 浮选条件试验
        3.2.1 中矿再磨2细度试验
        3.2.2 p H值试验
        3.2.3 氟硅酸钠用量试验
        3.2.4 十二胺用量试验
    3.3 全流程试验
4 结论

(7)CFD技术应用于螺旋选矿机结构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螺旋溜槽的发展现状
        1.2.1 BL系列螺旋溜槽
        1.2.2 楔形刻槽及来复条式螺旋溜槽
        1.2.3 超极限h/D螺旋溜槽
        1.2.4 复合力场螺旋溜槽
    1.3 螺旋溜槽分选机理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螺旋溜槽流膜运动规律研究现状
        1.3.2 流膜选矿理论进展
        1.3.3 槽面结构对分选效果影响研究现状
    1.4 课题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及分选过程模拟基础
    2.1 引言
    2.2 CFD技术及其在选矿领域的应用
    2.3 多相流流场数值模拟基础
        2.3.1 多相流流场模型简化
        2.3.2 欧拉-欧拉方法
        2.3.3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2.4 离散相颗粒轨道模型数值模拟基础
        2.4.1 颗粒轨道模型可行性假设
        2.4.2 颗粒受力分析
        2.4.3 颗粒运动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螺旋溜槽分选流场CFD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BL600螺旋槽三维模型设计
        3.2.1 螺旋槽断面曲线设计
    3.3 螺旋溜槽分选流场模型建立
        3.3.1 求解器设置
        3.3.2 多相流模型选择
        3.3.3 湍流模型选择
        3.3.4 模型的简化
        3.3.5 计算域创建
        3.3.6 初始参数确定
    3.4 BL600螺旋溜槽分选流场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3.5 离散相颗粒轨迹模拟
        3.5.1 离散相颗粒控制方程
        3.5.2 离散相颗粒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3.6 离散相颗粒轨迹模拟结果
        3.6.1 分选效果与矿物比重的关系
        3.6.2 分选效果与矿物粒度的关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螺旋槽结构优化设计方案及CFD模型模拟仿真正交试验
    4.1 引言
    4.2 螺旋槽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4.3 正交试验方法
    4.4 刻槽型螺旋溜槽数值模拟正交试验
        4.4.1 正交试验结果的最优方案评价机制的确定
        4.4.2 影响因素水平表
        4.4.3 正交试验过程
    4.5 正交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4.5.1 粒度 20μm硫铁矿正交试验分析
        4.5.2 粒度 100μm硫铁矿正交试验分析
        4.5.3 方铅矿正交分选模拟试验分析
    4.6 最优方案的确定及其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化方案的样机制作及其实验室试验验证研究
    5.1 引言
    5.2 本文优化方案样机的制作
    5.3 实验室分选试验系统的建立
    5.4 分选试验
        5.4.1 试验流程及方法
        5.4.2 试验基本步骤
    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1 试验现象分析
        5.5.2 沟槽对矿浆流速的影响测试
        5.5.3 分选指标对比分析
    5.6 本研究的工业应用实现方案及价值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化验结果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尾矿再选设备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选设备
    1. 1 螺旋溜槽
    1. 2 离心机
    1. 3 新型尾矿重选设备
2 磁选设备
3 浮选设备
    3. 1 尾矿再选专用浮选机
    3. 2 浮选柱
4 结语

(9)BL1500螺旋溜槽在承德某铁矿铁精矿再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螺旋溜槽分选基本原理
2 BL1500 螺旋溜槽结构特点
3 BL1500 螺旋溜槽在铁精矿再选中的应用
4 结论

(10)承德建龙铁矿螺旋溜槽重选提质改造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工艺流程及分析
    1.1 原工艺流程
    1.2 铁精矿的化学成分分析
    1.3 铁精矿的矿物组成
2 螺旋溜槽
3 选矿试验研究
4 工艺流程的优化改造
5 结论

四、BL1500-A型螺旋溜槽的研制及其在尾矿再选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赤铁矿的旋流离心分选试验与机理研究[D]. 刘榕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2]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分选密度调控研究[D]. 叶贵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3]磁铁矿分选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樊盼盼,乔笑笑,刘安,董连平,杨宏丽,刘翼洲,樊民强.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9(02)
  • [4]锡粗精矿精选试验研究[D]. 赵泓铭.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5]螺旋选矿设备在钨选矿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 沈新春,古吉汉,黄云松. 矿山机械, 2017(10)
  • [6]湖北某云母型含钒石煤重—浮联合预抛尾试验[J]. 刘鑫,张一敏,刘涛,孙坤,汪博,许承宝. 金属矿山, 2017(05)
  • [7]CFD技术应用于螺旋选矿机结构优化的研究[D]. 李华梁. 江西理工大学, 2016(05)
  • [8]尾矿再选设备应用进展[J]. 谢丹丹,童雄,谢贤,黎继永,王飞旺.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02)
  • [9]BL1500螺旋溜槽在承德某铁矿铁精矿再选中的应用[J]. 刘惠中,李华梁,格海超. 有色金属工程, 2016(01)
  • [10]承德建龙铁矿螺旋溜槽重选提质改造实践[J]. 李俊旺,郭汝民. 矿冶, 2014(06)

标签:;  ;  

BL1500-A螺旋溜槽的研制及其在尾矿重选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