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测量的特殊性及其测量方法

论人力资源测量的特殊性及其测量方法

一、试论人力资源计量的特殊性及其计量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龚荣发[1](2019)在《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鉴于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在完善、弥补退耕还林补贴到期后的生态补偿方面的优势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有效衔接不仅是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巩固、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实现森林碳汇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农户作为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重要主体,必然成为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重要桥梁,其是否有效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是巩固、提升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实现森林碳汇有效供给的关键。因而,深入剖析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供给理论、机制设计理论为主线,在对以往学者研究进行梳理、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分析框架,辨析了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REDD+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差异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不同组织模式下退耕农户、地方政府、项目业主之间的行为博弈以及退耕农户最优行为模式选择,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剖析了行为意愿的形成机理和资源禀赋、村域情境、项目制度对行为意愿的影响路径,基于生产要素理论探讨了林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能力及其制约因素,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从组织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机制。研究结论显示:(1)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具有鲜明的特征。基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REDD+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差异性,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与造林再造林项目农户参与行为和后退耕时代退耕农户行为存在显着的差异。(2)利益诉求差异导致退耕农户与地方政府、项目业主之间形成(强制型推动、抗争型参与)的博弈困境。囿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诉求差异,项目业主、地方政府、退耕农户行为博弈面临困境,因地制宜,发挥中介组织引领作用,地方政府监督、调控作用,是退耕农户参与的最优行为模式。(3)退耕农户对情境风险感知最为敏感,是退耕农户是否履约决策的关键因素。感知利益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社会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风险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感知情境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心理风险。强化对生态衍生负面效益的治理,是进一步激发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的重要内容。(4)资源禀赋是导致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差异化的最主要因素。三类制约因素对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为资源禀赋约束>村域情境约束>项目制度约束。通过延伸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利益链、优先在社会资本丰富的区域开展、完善碳汇产权制度、落实项目契约、优化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强化森林碳汇知识宣传等是激励退耕农户有效参与的重要途径。(5)项目制度是影响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三类因素对退耕农户林地投入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项目制度约束>村域情境约束>资源禀赋约束。在满足碳交易市场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放宽规范设置,放宽项目运行管理、增强技能培训、强化惠民产业等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退耕农户建立差异化的参与方式,实现林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分离等措施是保障退耕农户有效途径的重要举措。创新之处在于:(1)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分析框架。基于供给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感知价值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从行为模式、行为意愿、行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分析框架,系统性分析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弥补了以往学者片面关注行为意愿的不足(创新点出处:第三章)。(2)以感知价值为基础剖析了退耕农户行为意愿的形成机理。以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利大于弊”的主观价值评判替代传统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客观标准作为行为意愿分析的基础,弥补了以往学者行为意愿研究对心理因素的相对忽略(创新点出处:第三章)。(3)以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退耕农户行为的制约因素。以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资源禀赋、村域情境、项目制度三类因素对行为意愿和行为能力的制约路径,丰富了农户行为研究的内容(创新点出处:第七章、第八章)。

田阔[2](2019)在《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研究 ——以福建金森为例》文中认为森林林木资源是环境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林木类生物资产作为森林资产中重要的经济和生物资源,也是林业最主要的生产对象,在林业生产过程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消耗性林木资产更是林业企业的主要资产,在林业企业中占极大比重。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木材需求量大的国家,但由于我国市场以往的不完善,计量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时主要使用历史成本法,随着国家的发展,落后的计量方式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在林木后续计量时,造成计量结果严重偏离实际,会计信息相关性下降,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鉴于此,本文首先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林木生物资产计量方法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消耗性林木资产分阶段的后续计量,并对当前林木市场情况予以调查分析。其次基于会计计量原理,将消耗性林木资产后续计量分阶段的进行介绍和研究,在林木未郁闭时可采取成本法计量,在林木郁闭后认为可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市场价格法进行后续计量,并建议企业进行专业的资产评估辅助计量并在报表中披露。结合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其年报和招股书中的内容,分析了历史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提供了具体的事例,直观地反映了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历史成本法计量导致资产价值失实,毛利率虚高的结果。使用成本法和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法重新计量福建金森消耗性林木资产,并与原计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完全使用历史成本法计量林木资产已难以适应报表使用者的要求,通过将公允价值计量市场价格法用于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可更准确地反映林木的资产状况。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加快林木生物资产计量方式的统一;推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后续计量上的应用;督促企业定期进行林木资产价值评估并在报表中披露。

衷斯婕[3](2019)在《我国政府环境投资绩效审计研究 ——以广东省潮南水资源保护项目审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并且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论文参考国际组织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解释,综合考虑审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及政府监管环境等诸多因素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给出自己的理解,并对审计内容进行明确的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与开展现状,针对影响环境绩效的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然后以广东省潮南水资源保护项目为研究对象,应用评价体系对该项目的绩效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分析该项目存在的不足或缺陷。进行环保项目绩效审计和评价是为了了解各个环保项目的实施效果,通过对项目开展过程的追踪调查分析项目的实际效益,包括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政策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客观、准确的绩效审计结果能够为环保项目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环境保护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必须确保绩效审计信息真实、过程可靠、体系合理、结果有效,这样才能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论文主要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进行分析,希望根据我国环保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审计体系,提高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潘佳琪[4](2017)在《职业足球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为例》文中提出在足球运动员转会费用屡创新高的今天,球员人力资源对于职业足球俱乐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职业足球俱乐部对所属球员人力资源的准确会计处理,即对其进行准确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有利于自身经营的可持续化。在会计上如实反映和科学管理球员人力资源能够促进我国足球转会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职业足球俱乐部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和俱乐部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组合。而职业足球俱乐部究竟应当在会计上如何确认、计量和披露相关的球员人力资源,便是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结合文献研究和实例分析,首先在绪论中阐述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球员人力资源的产生背景,明确其会计处理的研究意义。其次一方面明确职业足球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的定义和特征,并将球员按照俱乐部获得的不同途径分为转会球员、自由转会球员和青训球员三大类。另一方面详细叙述与职业足球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产权理论、资产负债观理论等相关的经济学、会计学理论。案例方面,本文以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为例,分析其对于自身球员人力资源现状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情况。通过现状分析,本文认为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在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存在着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范围不完整、会计计量方法不准确和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三类问题。最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以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为代表的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如何改进对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方式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职业足球俱乐部应当逐步将所属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的指导理念由收入费用观更换为资产负债观,将球员人力资源视为俱乐部的球员技术使用权,将其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将自由转会球员人力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另一方面要明确区分培养青训球员人力资源的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其次,职业足球俱乐部应当选取能够较准确评估球员人力资源价值的方式,逐步完善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方式,如建立更能准确反映球员人力资源价值的转会费计量模型以及以合同固定薪酬现值对自由转会球员人力资源进行初始计量,在后续计量尤其是摊销方面建议使用等价重置成本法取代直线法用于球员技术资产的摊销额计算,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备选方法用于减值测试。最后,职业足球俱乐部对球员人力资源相关信息的披露应当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以非财务信息为辅;以财务报表为主、以其他形式财务报告为辅的多层次的披露体系。

何利[5](2015)在《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及信息披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态环境退化,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生态资源价值管理是当前生态环境经济学科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生态资源价值管理和信息披露为目标,深入研究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的形成、计量、核算和信息披露,借助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相关理论,分析生态资源价值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量与核算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研究了湿地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量模型,借助环境会计学理论研究了湿地生态资源的会计核算,运用博弈论研究湿地生态资源价值计量与管理信息的披露的动因,运用系统动力学(SD)研究生态资源管理、投入产出分析,并将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郑州黄河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成本效益分析上,得出改进郑州黄河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的科学建议。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鉴于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生态资源价值的构成、生态资源价值的计量与核算、湿地生态资源信息披露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构建了研究框架。(2)梳理了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理论基础。对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价值计量与核算、自然资源信息披露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本文用思辨的方法分析了自然资源价值论的经济学基础,对生态资源的公共产权和外部性特点进行了重点论述。资源会计核算内容及一般会计准则是湿地生态资源价值会计核算的支撑理论;承载力理论为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提供理论支撑。(3)湿地生态资源价值及计量研究。从生态资源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湿地生态资源的价值构成,从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和生态资源产品价值两个维度分析了湿地生态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根据生态资源构成的特点,参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系统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4)湿地生态资源价值会计核算研究。通过分析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核算的必要性、资源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原则,进行湿地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并对湿地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的流程、科目设置进行了分析,编制湿地生态资源报表和报告,以满足政府部门管理者、决策者、相关利益者对湿地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的信息需求。(5)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研究。湿地生态资源科学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是推动生态资源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研究的动力。通过信息披露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可以有效改善生态建设中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囚徒困境”,生态资源管理实现“演化均衡”;完善湿地生态资源信息披露内容和机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为实施生态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6)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SD)建模与生态资源成本效益动态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交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有助于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演化中人与湿地动态反馈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和Vensim软件,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人类作用对湿地演化的影响,为提升湿地公园建设规划方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论文对生态建设设计三种发展情景:自然状态情景、低密度开发状态情景、规划状态情景,根据政策调整变量对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动态分析,得出人类干预对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价值提升的路径。(7)以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湿地生态资源的价值计量、会计核算、生产总值核算、生态旅游价值核算、生态旅游支付意愿实证调查,以及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应用研究。(8)论文的创新点。通过对生态资源价值构成分析及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生态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产品两个维度分析了湿地生态资源的价值评估,从而辩明了湿地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的内容及类别;以资源会计理论为基础,依据会计核算原则,设计了湿地生态资源的会计核算模式,拓宽了资源会计核算的视野;基于博弈论的信息披露驱动因素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资源信息披露模式;利用系统动力学理念,建立了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了规划建设状态情景、低密度开发情景和自然状态情景三种路径对湿地生态规划建设的投入产出进行动态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规划建设状态情景有利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揭示对湿地的价值管理和信息披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湿地及对湿地的良性开发。

冯卫东[6](2014)在《知识经济下商誉会计:理论研究与准则改进》文中指出摘要:在知识经济下,企业能力和知识积累效应,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已明显超过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本文以商誉理论起源及其经济实质作为逻辑研究起点,围绕无形资产与商誉、商誉的经济实质及构成因素、商誉确认与计量、商誉列报与披露等内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会计准则演变过程进行了文献综述,梳理商誉理论研究现状,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运用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并结合上市公司年报信息,对我国现行有关商誉会计准则现存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并购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原则与其他资产不一致;二是多次交易实现企业并购提前确认了商誉;三是复杂股权结构下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不完整;四是并购商誉后续计量未能反映出并购协同效应;五是商誉列报与披露信息缺失。之后,本文对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以2007-2012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对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计量的“并购商誉”能够提升公司当期业绩;在以后期间内,除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外,确认计量的“并购商誉”显着降低了公司业绩,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对价而确认的“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存在滞后性;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商誉”能够提升公司业绩。这表明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商誉没有体现出商誉的经济实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以会计基本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企业并购协同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改进与重构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提出了商誉会计理论框架,对商誉作出了新的定义与分类。本文认为,商誉是指企业的能力,该能力是企业在过去持续经营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或通过并购取得的、能够控制的、现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不能单独辨认和交易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本文对商誉进行重分类,除按来源或取得方法不同划分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外,为了客观反映并购协同效应,本文还按企业并购日时间点将并购商誉划分为“并购日商誉”和“并购后商誉”两类,其中,“并购日商誉”是指并购日时点的商誉,即外购商誉,“并购后商誉”是指并购日以后各期期末商誉,包括并购日已确认的外购商誉和因并购协同效应而新增的商誉。从定量角度来看,并购后商誉=并购日商誉+并购后新增商誉(并购协同效应)。二是提出了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一般原则,确保商誉定义和实体理论得到一致性的遵循。三是对一次交易实现企业并购、多次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并购、间接控股子公司实现企业并购以及通过多路径控股子公司实现企业并购商誉的确认与初始计量提出改进意见。四是提出了并购商誉进行后续计量原则和方法,以客观反映并购协同效应,即“并购后商誉”的变化情况。五是提出了商誉公允价值发现、评价及修正机制,以解决目前企业账面价值与企业市场价值相背离的问题。目前上市公司会计账面价值与公司市场价值有较大的差别,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没有把体现企业能力的全部商誉予以确认与计量。对并购商誉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核心问题是对“两个公允价值”的估值,而采用估值技术对企业整体及其可辨认净资产进行定价,仅依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自身力量难以胜任。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商誉计量这一会计学发展的瓶颈,本文运用系统的方法,提出构建商誉公允价值发现、评价及修正机制,使商誉估值尽可能接近市场价值。商誉公允价值发现、评价及修正机制包括三个方面:①企业内设价值评估部门或委托企业价值评估专业机构,对企业商誉价值进行估值,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估值一次,并向会计机构指供相关数据;同时根据市场、专业分析师反馈情况进行修正;②企业会计机构、会计师根据商誉价值估值数据,对商誉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这也是企业价值的发现过程;③市场分析师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商誉估值的公允性、可靠性以及企业信息质量进行持续评价。六是提出了商誉权益属性和商誉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客观反映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商誉资产权益的归属。七是提出了改进商誉列报与披露的建议。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在传统资产观基础上建立的,未将反映企业能力、竞争优势的商誉作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加以确认,也未反映“商誉人力资本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本文提出将现行“资产负债表”改为“财务状况表”,将“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改为“负债及主体权益”项目,在原“所有者权益”基础上增加“待确认权益”项目,以反映企业包括人力资本价值在内的商誉价值。其中,“待确认权益”反映的是企业并购后由于并购方与被并购企业之间整合所带来的协同效用,该权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资本公积,有一部分属于“资本雇佣劳动”背景下的不完备契约机制而形成的财富积累,这部分财富可用于企业股权或期权激励、分红、员工被遣散时的补偿费等,作为主体权益的一部分单独列报。同时,在主体权益(商誉)变动表“待确认权益(商誉)”项目下列示,在综合收益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下列示。

云虹[7](2014)在《物流风险成本识别与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业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作为国家确定的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既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部门又是一个先行部门,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物流业的发展往往受到国内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不断放开,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纷纷涌入,全球化市场背景下的物流风险问题日趋突出,给国内物流业生产运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商品与劳务供需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加难以把握。我国很多以运输业为主导的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形成了极大的风险。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自身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成本压力,比如市场、技术、人才、环境、经济波动和其它意外事故等,而由这些风险所引发的各种显性和隐性损失使得物流风险成本不断增大,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竞争障碍。物流业要有效解决这些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及其成本问题,就要树立风险成本管理的理念,强化风险成本管理意识,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立足中国物流发展的特殊环境并结合物流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深入研究物流风险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从我国物流风险成本管理的现实需要出发,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和成本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结合物流业的风险特点,基于对物流风险成本进行系统管理的视角,围绕“物流风险成本识别与计量”展开研究。物流风险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风险成本识别和计量是风险成本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风险成本和降低风险成本的出发点。为此本文在对风险成本的内涵、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物流风险成本的含义,从风险成本管理角度对物流风险成本管理的目标、程序、方法等开展研究,围绕物流风险成本形成机理及其本质属性,对物流风险成本的类别及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深刻把握物流风险成本各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基础上,形成物流风险成本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风险成本形成的动因、内容体系的构成以及各成本要素在内容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借鉴现有的风险计量模式,根据不同的物流风险成本特点,对物流风险成本的计量方法进行选择,建立物流风险成本计量模型,从而为构建物流风险成本识别与计量的理论及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贺林林[8](2014)在《A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或个人,都逐渐意识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各大企业也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并在薪酬制度中加入了学历工资,表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尽管如此,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作为一个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行业,其人力资本投资也是问题重重,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本文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和成本与收益两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进行分析,为后文对A公司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以A集成电路公司作为研究案例,首先介绍了A公司低增值低保值的人力资本投资策略,以及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本需求的投资目标。然后运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对投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A公司的人力资本流失情况严重,员工满意度低,并没有实现投资目标。最后通过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A公司存在人力资本投资缺乏有效规划、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低、人力资本投资核算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第一,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做好人力资本投资;第二,重视员工培训,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多形式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等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第三,为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提出以岗位说明书指导招聘,以留才激才为重点完善现有的绩效管理;第四,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投资核算体系。

马芬[9](2014)在《知识资本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形资源的竞争不再在企业竞争间发挥主导作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与知识资本间的竞争。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源泉。知识资本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对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我国对知识资本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知识资本的研究与评价,或将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看做知识资本进行研究,基本在理论研究阶段,很难反应企业经营现状,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文章选取了知识资本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结合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知识资本的基本理论,如知识资本概述、确认和计量方法等,为企业计量知识资本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将知识资本进行分类管理,并指出每一类的账户设置于具体的账务处理,然后阐述了我国现行的知识资本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企业能在竞争市场中获得利润,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产出差异引起的,而知识资本是决定产出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知识信息不披露,或者披露不充分,不集中、不系统;披露的信息缺乏相关性、可比性等原因直接导致我国知识资本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不能直接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稳步前进,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知识资本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润,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在现有财务表报对知识资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将知识资本与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完美的结合,使知识资本数据化,让企业管理经营者能够像其他资本一样把握知识资本动态,及时了解知识资本具体运作情况,给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决策。最后,存在不足之处,即没有以具体企业为例,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方向。

苏钰雅[10](2012)在《价值管理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新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价值的发现、创造与分配是价值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决定了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对高校人力资源价值进行控制和分配,实现其特殊的会计目标及经济价值最大化,而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则是传统与现代观念人力资本的二维价值结合。

二、试论人力资源计量的特殊性及其计量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人力资源计量的特殊性及其计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研究法
        1.5.3 计量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创新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森林碳汇
        2.1.2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
        2.1.3 退耕还林
    2.2 文献综述
        2.2.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研究
        2.2.2 退耕农户行为决策的研究
        2.2.3 森林碳汇农户参与行为的研究
        2.2.4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退耕还林有效衔接的研究
        2.2.5 文献述评
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
    3.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内涵
        3.1.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特征
        3.1.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定义
    3.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理论分析
        3.2.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3.2.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模式的理论分析
        3.2.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的理论分析
        3.2.4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能力的理论分析
    3.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逻辑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4.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特征
        4.1.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REDD+机制的差异性
        4.1.2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差异性
    4.2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发展实践
        4.2.1 区域分布特征
        4.2.2 规模分布特征
        4.2.3 时间分布特征
    4.3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障碍
        4.3.1 组织开发难度大
        4.3.2 履约激励不足
        4.3.3 保障机制不完善
    4.4 本章小结
5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调查分析
    5.1 调研设计
        5.1.1 调研问卷的设计
        5.1.2 样本区域的选择
        5.1.3 调研方案的设计
    5.2 数据收集及整理
        5.2.1 样本的总体分布
        5.2.2 样本特征的描述
    5.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描述
        5.3.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具体内容
        5.3.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现状描述
    5.4 本章小结
6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模式分析
    6.1 不同组织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6.1.1 典型组织模式
        6.1.2 博弈模型构建
        6.1.3 项目供给方的最优策略
        6.1.4 退耕农户的最优策略
        6.1.5 博弈困境
    6.2 创新组织模式下的博弈分析
        6.2.1 引入中介组织的博弈模型
        6.2.2 中介组织博弈模型的对比分析
        6.2.3 不同中介组织的差异分析
    6.3 实证分析
        6.3.1 模型构建
        6.3.2 描述性分析
        6.3.3 计量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分析
    7.1 研究假说
        7.1.1 影响因素识别
        7.1.2 资源禀赋约束的影响路径
        7.1.3 村域社会资本的影响路径
        7.1.4 项目制度的影响路径
    7.2 指标量化及描述性分析
        7.2.1 行为意愿的量表设计
        7.2.2 行为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7.2.3 资源禀赋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7.2.4 村域情境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7.2.5 项目制度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7.3 计量分析
        7.3.1 模型构建
        7.3.2 计量分析过程
        7.3.3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7.4 探讨:退耕还林感知价值对行为意愿的影响
        7.4.1 理论基础
        7.4.2 指标量化与描述性分析
        7.4.3 计量分析
        7.4.4 计量结果分析与探讨
    7.5 本章小结
8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能力分析
    8.1 研究假说与模型构建
        8.1.1 资源禀赋约束
        8.1.2 村域情境约束
        8.1.3 项目制度约束
    8.2 指标量化及描述性分析
        8.2.1 行为能力分析的量表设计
        8.2.2 行为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8.3 计量分析
        8.3.1 信度效度检验
        8.3.2 模型拟合
        8.3.3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8.4 本章小结
9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机制构建
    9.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组织机制
        9.1.1 强化示范引领,引入中介组织降低组织开发的交易成本
        9.1.2 增强监督调控,依托地方政府助推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
        9.1.3 注重因地制宜,依据区域特征选择不同类型的组织模式
    9.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激励机制
        9.2.1 创新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区域识别机制
        9.2.2 完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
        9.2.3 构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示范引领机制
    9.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保障机制
        9.3.1 建立差异化的退耕农户参与方式
        9.3.2 健全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相关制度保障
        9.3.3 适度放宽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制度规范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I 退耕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 II 村级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2)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研究 ——以福建金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林木生物资产概念界定
        2.1.1 林木生物资产概念及准则规范
        2.1.2 林木资产分类
        2.1.3 郁闭与郁闭度
    2.2 森林资源价值理论
    2.3 计量理论基础
        2.3.1 会计计量
        2.3.2 后续计量
        2.3.3 历史成本计量
        2.3.4 公允价值计量
    2.4 资产成本观和资产价值观
第3章 林木资产后续计量综合分析
    3.1 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的特点
    3.2 消耗性林木资产各生长阶段情况
    3.3 木材市场情况
    3.4 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3.5 消耗性林木分阶段计量
        3.5.1 林木郁闭前计量
        3.5.2 林木郁闭后计量
    3.6 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的折旧与减值
第4章 福建金森现状分析
    4.1 公司概况
    4.2 资产情况与经营情况
        4.2.1 资产情况
        4.2.2 经营情况
    4.3 企业当前计量现状
    4.4 福建金森林木资产计量现状分析
第5章 福建金森消耗性林木资产后续计量
    5.1 数据选取
    5.2 未郁闭消耗性林木资产计量
    5.3 已郁闭消耗性林木资产计量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我国政府环境投资绩效审计研究 ——以广东省潮南水资源保护项目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受托环境责任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审计主体理论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2.2.1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定义的研究
        2.2.2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
        2.2.3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
        2.2.4 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3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3.1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基础与成果
        2.3.2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3.我国政府环境投资绩效审计现状
    3.1 政府环境投资绩效审计的目标与内容
        3.1.1 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内容
        3.1.2 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目标
    3.2 我国政府环境投资绩效审计开展的现状
    3.3 我国政府环境投资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3.3.1 环境绩效审计标准的缺失
        3.3.2 环境绩效审计的取证困难
        3.3.3 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问题
    3.4 已有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3.4.1 已有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概述
        3.4.2 已有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不足
    3.5 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标准
        3.5.1 建立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标准的难点
        3.5.2 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标准的作用
        3.5.3 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
        3.5.4 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具体评价标准
4.广东省潮南水资源保护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况
    4.2 项目绩效审计程序
        4.2.1 审计准备阶段
        4.2.2 审计实施阶段
        4.2.3 审计报告阶段
        4.2.4 跟踪审计阶段
    4.3 投资绩效审计指标的构建
        4.3.1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4.3.2 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框架
    4.4 广东省潮南水资源保护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指标分析结果
        4.4.1 财务效益维度指标分析结果
        4.4.2 公众反馈维度指标
        4.4.3 控制管理维度指标
        4.4.4 学习与发展维度指标
    4.5 广东省潮南水资源保护项目投资绩效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4.5.1 缺乏切实可行的标准及立法来实行
        4.5.2 审计范围较窄、内容比较单一
        4.5.3 审计评价介入环境项目时间滞后
        4.5.4 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环境审计责任未落实到位
        4.5.5 审计人力资源规模质量有待提高
5 研究结论和审计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环境治理制度
        5.2.2 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2.3 促进政府环境绩效事前、事中审计
        5.2.4 加强政府对环境治理投资的责任意识
        5.2.5 提高政府合理运用财力的能力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4)职业足球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2 职业足球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的概述和会计研究理论基础
    2.1 球员人力资源概述
        2.1.1 球员人力资源的定义
        2.1.2 球员人力资源的特征
        2.1.3 球员人力资源的分类
    2.2 球员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资产负债观理论
    2.3 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的基本问题
        2.3.1 球员人力资源是否满足资产的定义
        2.3.2 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标准
        2.3.3 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方式
3 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的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现状
    3.1 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概况
        3.1.1 俱乐部基本情况
        3.1.2 俱乐部财务情况
    3.2 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的球员人力资源情况
        3.2.1 转会球员人力资源情况
        3.2.2 自由转会球员人力资源情况
        3.2.3 青训球员人力资源情况
        3.2.4 球员人力资源薪酬情况
    3.3 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的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现状
        3.3.1 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现状
        3.3.2 球员人力资源的初始计量现状
        3.3.3 球员人力资源的后续计量现状
        3.3.4 球员人力资源的终止确认现状
4 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球员人力资源会计确认范围不完整
        4.1.1 自由转会球员人力资源未确认俱乐部资产
        4.1.2 俱乐部不应将青训球员人力资源支出全部费用化
        4.1.3 俱乐部对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缺乏资产负债观意识
    4.2 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方式不准确
        4.2.1 转会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未体现真实价值
        4.2.2 缺乏针对自由转会球员的计量模式
        4.2.3 直线法摊销忽视了球员人力资源的变化规律
    4.3 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4.3.1 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全面
        4.3.2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详细
5 完善职业足球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的对策建议
    5.1 将球员人力资源确认为俱乐部的无形资产
        5.1.1 将自由转会球员人力资源确认为俱乐部的无形资产
        5.1.2 明确区分培养青训球员人力资源的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5.1.3 将资产负债观作为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处理的指导理念
    5.2 逐步完善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方式
        5.2.1 建立更能准确反映转会球员人力资源价值的转会费计量模型
        5.2.2 以合同固定薪酬现值作为自由转会球员人力资源初始计量金额
        5.2.3 球员人力资源的摊销问题
    5.3 建立多层次的球员人力资源信息披露体系
        5.3.1 球员人力资源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和披露
        5.3.2 球员人力资源的其他形式报告内容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及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生态资源价值的相关研究
        1.3.2 生态资源核算的相关研究
        1.3.3 生态资源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湿地生态资源的相关研究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2.1.2 生态资源价值
        2.1.3 湿地生态资源
    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1 生态资源核算的公共产权与外部性理论
        2.2.2 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
    2.3 资源会计理论
        2.3.1 自然资源会计形成的客观要求
        2.3.2 自然资源会计方法体系
        2.3.3 自然资源会计核算基本内容
    2.4 生态资源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2.4.1 利益相关者的生态资源信息需求分析
        2.4.2 生态资源价值核算信息披露的作用
        2.4.3 生态资源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3章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及计量
    3.1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
        3.1.1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分析
        3.1.2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
    3.2 湿地生态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3.2.1 影子价格模型
        3.2.2 边际机会成本模型
        3.2.3 供求定价模型
        3.2.4 其它生态资源定价模型
    3.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量模型
        3.3.1 湿地生态资源生态支付意愿模型
        3.3.2 湿地生态资源旅行费用法核算模型
        3.3.3 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计量模型
    本章小结
第4章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会计核算
    4.1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核算内容
        4.1.1 湿地生态资源核算主体确认
        4.1.2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核算目标
        4.1.3 湿地生态资源核算的会计假设
        4.1.4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核算原则
    4.2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核算实务
        4.2.1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核算流程
        4.2.2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要素
    4.3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要素账户的确认与记录
        4.3.1 经营单位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记录
        4.3.2 管理单位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记录
    4.4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报表设计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
    5.1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5.1.1 基于“囚徒博弈”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博弈分析
        5.1.2 基于演化均衡博弈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2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5.2.1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的目的
        5.2.2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的原则
        5.2.3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的内容
        5.2.4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信息披露的模式
    5.3 完善湿地生态资源价值核算与信息披露建议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SD的湿地生态资源价值提升路径
    6.1 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资源管理分析
        6.1.1 湿地生态资源的压力因素分析
        6.1.2 湿地生态资源的状态分析
        6.1.3 湿地生态资源管理的响应分析
    6.2 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
        6.2.1 系统动力学SD建模
        6.2.2 湿地生态系统人地关系分析
        6.2.3 湿地生态系统SD建模
    6.3 湿地生态资源投入产出核算的的成本与效益
        6.3.1 湿地生态系统投入成本
        6.3.2 湿地生态系统产出效益
    6.4 湿地价值成本效益管理分析
        6.4.1 湿地生态SD成本效益主要反馈回路分析
        6.4.2 湿地生态SD方程分析
        6.4.3 湿地生态SD动态仿真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研究
    7.1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7.1.1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区位
        7.1.2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条件
        7.1.3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7.2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价值分析与计量
        7.2.1 规划结构
        7.2.2 生态资源资产价值计量
        7.2.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7.2.4 生态系统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核算
        7.2.5 生态资源游客支付意愿评估
    7.3 湿地生态资源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
        7.3.1 湿地生态资源相关会计科目设计与账户处理程序
        7.3.2 湿地生态资源相关会计核算业务
        7.3.3 生态资源的报告与报表设计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表A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表
附表B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统计表
附表C-1 生态资源变动情况表
附表C-2 生态资源成本明细表
附表C-3 生态资源成本核算表
附表C-4 生态资源损失情况表
附表C-5 湿地生态损益表
附表C-6 湿地生态资产负债表
附表D-1 郑州黄国家湿地公园资产负债表
附表D-2 郑州黄国家湿地公园损益表
附表E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支付意愿调查表

(6)知识经济下商誉会计:理论研究与准则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录
表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表述
    1.2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无形资产与商誉
    2.2 关于商誉经济实质及构成因素
    2.3 关于商誉确认与计量
    2.4 关于商誉列报与披露
    2.5 关于商誉与公司业绩
    2.6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会计基本理论
        3.1.1 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1.2 合并会计报表理论
    3.2 企业能力理论
        3.2.1 企业能力概念与特征
        3.2.2 企业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3.2.3 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
    3.3 企业并购协同理论
        3.3.1 企业并购含义与分类
        3.3.2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现存问题研究
    4.1 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现存问题定性研究
        4.1.1 并购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问题研究
        4.1.2 并购商誉后续计量与计提减值准备问题研究
        4.1.3 商誉列报与披露问题研究
    4.2 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
        4.2.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商誉描述性统计
        4.2.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4.2.3 研究设计与模型选择
        4.2.4 回归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4.2.5 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结论
    4.3 本章小结
5 商誉会计准则改进与重构
    5.1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框架
        5.1.1 商誉定义、经济涵义与特征
        5.1.2 商誉划分标准与分类
        5.1.3 商誉确认与计量原则
    5.2 关于并购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改进
        5.2.1 一次交易实现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
        5.2.2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并购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
        5.2.3 间接控股子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
        5.2.4 多路径控股子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
        5.2.5 并购协同效应与并购商誉后续计量
    5.3 关于商誉计量方法与商誉公允价值发现、评价及修正机制
        5.3.1 商誉计量方法
        5.3.2 商誉公允价值发现、评价及修正机制
    5.4 关于商誉权益属性与商誉权益的会计处理
        5.4.1 人力资本与商誉权益属性
        5.4.2 商誉权益的会计处理
    5.5 关于商誉列报与披露
        5.5.1 并购商誉列报改进建议
        5.5.2 并购商誉披露改进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物流风险成本识别与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风险成本及其分类研究综述
        1.2.2 物流风险成本识别研究综述
        1.2.3 风险成本计量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主线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物流风险成本概念框架
    2.1 物流风险成本概念框架提出的理论依据
        2.1.1 风险管理理论
        2.1.2 成本管理理论
    2.2 物流风险分析
        2.2.1 物流风险的特征
        2.2.2 物流风险的表现形式
        2.2.3 物流风险与物流风险成本
    2.3 风险成本的内涵界定
        2.3.1 风险成本的内涵
        2.3.2 风险成本与风险损失的关系
        2.3.3 风险成本的识别与计量在风险成本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2.4 物流风险成本管理的目标及方法
    2.5 物流风险成本的本质属性
        2.5.1 物流风险成本的内涵界定
        2.5.2 物流风险管理成本与物流风险管理强度的关系
        2.5.3 物流风险管理成本与风险损失成本分析
    2.6 物流风险成本的特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流风险成本的识别
    3.1 物流风险成本识别的前提
        3.1.1 调查收集资料
        3.1.2 选择识别方式
        3.1.3 系统分解和风险成本估计
        3.1.4 识别风险成本的危害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2 影响物流风险成本识别的动因分析
        3.2.1 外生性风险成本动因
        3.2.2 内生性风险成本动因
    3.3 物流风险成本内容体系
        3.3.1 物流风险管理成本的构成
        3.3.2 物流风险损失成本构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流风险成本的计量
    4.1 物流风险成本计量意义
    4.2 物流风险成本计量与风险度量
        4.2.1 物流风险成本计量的原则
        4.2.2 物流风险成本的可计量性分析
        4.2.3 风险度量基本方法的启示与借鉴
    4.3 物流风险成本计量方法选择
        4.3.1 物流风险管理成本计量方法的选择
        4.3.2 物流风险损失成本计量方法的选择
        4.3.3 物流风险机会成本计量方法的选择
    4.4 物流风险损失成本的计量
        4.4.1 物流风险损失成本的计量程序
        4.4.2 物流风险损失成本计量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A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研究
        1.2.2 国内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2章 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理论分析
    2.1 人力资本理论
    2.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2.3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分析
        2.3.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分析
        2.3.2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
第3章 A 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公司简介与行业分析
        3.1.1 A 公司基本情况
        3.1.2 行业特点分析
    3.2 A 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现状
        3.2.1 现有人力资本情况
        3.2.2 低增值低保值的人力资本投资策略
        3.2.3 A 公司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
    3.3 A 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策略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人力资本投资规划不足
        3.3.2 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不够
        3.3.3 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偏低
        3.3.4 人力资本投资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第4章 A 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的对策建议
    4.1 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规划
    4.2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4.2.1 重视员工培训并规范培训管理
        4.2.2 构建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4.2.3 多样化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
    4.3 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4.3.1 以岗位说明书指导招聘
        4.3.2 以留才和激才为重点完善现有绩效管理
    4.4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投资核算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知识资本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中的启示与不足
3 知识资本会计确认与计量
    3.1 知识资本概述
    3.2 知识资本的确认
    3.3 知识资本计量方法
4 知识资本的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
    4.1 人力资本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4.2 结构资本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4.3 顾客(关系)资本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5 知识资本的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
    5.1 知识资本会计披露的现状
    5.2 知识资本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5.2.1 知识资本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5.2.2 知识资本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相关性和可比性
        5.2.3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不够集中系统
6 知识资本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6.1 原因分析
        6.1.1 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约束
        6.1.2 知识资本会计信息规范不完全
        6.1.3 知识资本信息供需双方缺乏有效沟通
        6.1.4 缺乏成熟理论研究及职业教育
        6.1.5 效益不明显抑制了知识资本会计信息的披露
    6.2 对策建议
        6.2.1 突破传统会计报告的束缚
        6.2.2 建立明确的知识资本适用会计规范
        6.2.3 加强知识资本信息供需方沟通
        6.2.4 加强知识资本会计理论研究
        6.2.5 其他建议
7 总结
    7.1 结论
    7.2 成果
    7.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价值管理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
二、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含义
三、基于价值管理视角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理念
    (一) 价值管理理论
    (二) 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特殊目标
        (1) 提供相关信息为高校人才价值储备做决策
        (2) 整合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四、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传统与现代的人力资本二维价值的结合

四、试论人力资源计量的特殊性及其计量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D]. 龚荣发.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2]消耗性林木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研究 ——以福建金森为例[D]. 田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我国政府环境投资绩效审计研究 ——以广东省潮南水资源保护项目审计为例[D]. 衷斯婕.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
  • [4]职业足球俱乐部球员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为例[D]. 潘佳琪.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02)
  • [5]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管理及信息披露研究[D]. 何利.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6]知识经济下商誉会计:理论研究与准则改进[D]. 冯卫东. 北京交通大学, 2014(12)
  • [7]物流风险成本识别与计量研究[D]. 云虹. 长安大学, 2014(12)
  • [8]A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研究[D]. 贺林林. 湖南大学, 2014(03)
  • [9]知识资本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D]. 马芬. 西华大学, 2014(02)
  • [10]价值管理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新思考[J]. 苏钰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论人力资源测量的特殊性及其测量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