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

一、新型复合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威[1](2021)在《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三种多功能的生态饰面材料:水泥基柔性饰面板不仅能用于平整的墙面,并且能用于圆柱型、弧形等异形结构建筑工程;高光洁负氧离子释放饰面板块具有高光洁,能释放负氧离子;丙烯酸基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材料节能、轻质、抗压强度好、施工性能好、表面光洁平整、成本低。本产品生态环保、安全健康、能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内外墙等领域。(1)研究了水性水泥乳液基柔性饰面板块的生产工艺,以水泥、粉煤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主要原料制备柔性底材并进行工艺涂装,通过实验探索水泥乳液的比例对柔性饰面板块的柔韧性和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以及各种助剂对板材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乳液比例的降低,柔性饰面板块的柔韧性越好,但是板材的拉伸粘结强度却越来越低,当比例达到2:1的时候,能够满足柔性和拉伸粘结强度的条件;加入减水剂可以减少实验用水量,加快水化速率,提高混合浆液的流动性,加入分散剂使混合料有很好的分散效果,各种材料混合均匀,利于板材优质成型,加入消泡剂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板材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消泡效果,三种助剂的掺入量为0.1~0.3%;获得水性仿石漆、磁漆、金属漆三种系列的柔性饰面板块并且在工程中得以应用。(2)本实验在水性UV涂料中加入了纳米二氧化硅,并将其作为导气剂,制备了一水性UV为主要成膜物质的负氧离子涂料,在保持板块良好观感的条件下,得到一种能大量释放负氧离子的内墙饰面板块,经过标准检测,样板的负氧离子的释放量高达24700个/cm3,光泽度能达到30度,平整度为0.95mm,远小于2 mm;以广元地区为例,研究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的应用效果,广元市区自然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为35个/cm3到1747个/cm3,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工程应用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能达到29375个/cm3,最低为2371个/cm3,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负氧离子的释放主要受温度、光强、风速风向、房间结构和沙尘等污染物的影响,温度越高和水蒸气浓度越大,负离子的释放量越大。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能达到乡村田野到高山瀑布的效果,相当于在居住和生活空间营造一个森林氧吧,效果理想。(3)本文主要研究了丙烯酸乳液作为基体材料制备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配方,加入丙烯酸乳液使玻化微珠和水泥砂浆相容,不分层;在固定丙烯酸乳液的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玻化微珠、水泥、粉煤灰等主要原料的量对材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容重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同时添以少量助剂,如减水剂、消泡剂、分散剂等,制备成高分子聚合物水泥浆体。玻化微珠和粉煤灰的含量与抗压、抗折强度呈负相关,与导热系数呈正相关;水泥含量与抗压、抗折强度呈正相关,与导热系数呈正相关。通过对原料配比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制备得到的丙烯酸基复合墙体材料的最佳的原料配比为水泥50%、丙烯酸乳液1%、粉煤灰20%、玻化微珠10%、石英砂19%、减水剂0.2%、消泡剂0.05%、分散剂0.05%,其抗压强度为5 MPa,抗折强度为2.5 MPa,导热系数为0.4514W/(m K),容重为1054 kg/m3。

黄泓卫[2](2020)在《建筑相变材料的研制及数值模拟》文中提出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筑相变材料的制备、特性及其对建筑室内温湿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建筑相变材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探究了建筑相变材料在不同气候分区下的应用。论文首先建立了有机共晶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实验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用于指导共晶相变材料的制备。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得到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潜热为156.7 J/g,相变温度为24.18℃。按照3:7的配比将相变微胶囊与硅藻土混合得到定形相变材料试块。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硅藻土复合材料的相变焓值和温度都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为44.17 J/g和22.3℃。通过DVS及MBV测试对相变微胶囊/硅藻土复合材料湿特性进行了表征。随后,建立了单体建筑的热湿传递模型,分析了建筑相变材料的传热机理,模拟分析了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系数、换气次数、建筑相变材料的铺设厚度、铺设面积、窗墙比等因素对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后,本文建立了相变建筑的空调能耗模型,对建筑相变材料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进行能耗计算。得到了相变建筑的温湿度变化规律,墙体热流及湿流密度变化规律,空调瞬时功率及空调逐月能耗。对相变温度、相变潜热、换气次数、建筑相变材料铺设厚度、铺设面积等因素对空调全年及夏季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建筑相变材料在不同气候分区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气候分区下建筑相变材料的最佳相变温度。

张晶晶[3](2020)在《自然环境下新型GRC-PC复合板收缩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GRC-PC 复合板是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lass-fiber Reinforced Compound,GRC)和装配式混凝土(Prefabricated Concrete,PC)经不同方式连接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墙板。其中,玻璃纤维可与水泥砂浆发生一系列的理化反应,从而达到增强GRC材料韧性的效果。GRC材料不仅防水、防火、耐磨,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用于墙板的外层能显着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艺术质感、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此外,GRC材料不仅具有稳定的性能,还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性价比高、环保、可调解等优点,非常符合目前我国建筑工业绿色发展的潮流,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建设中。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GRC墙板的开裂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收缩是引起GRC复合墙板开裂的主要原因。导致材料的自身性质、环境温湿度等各种条件均会对GRC-PC复合墙板的收缩性质和开裂产生影响。探明GRC-PC复合墙板的收缩规律及其对墙板开裂的潜在影响,对优化现有GRC复合墙板的生产工艺,扩大GRC复合墙板的应用范围都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新型装饰材料与复合保温外墙板一体化生产及安装关键技术研究”的资助下,采用不同工艺制作了一批新型的GRC-PC复合板,并才此基础上研究了平接和粗糙面两种连接方式的GRC-PC复合板在室内和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收缩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当量温差法”使用ABAQUS软件对GRC-PC复合板的收缩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同等尺寸下,GRC和混凝土的收缩量不同,混凝土会对GRC的收缩产生阻碍的作用,所以和自由收缩相比较,混凝土会和GRC内部会产生应力。(2)在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分界面采用平接方式连接,可以使GRC材料对比纯GRC自由收缩相比应变分别降低72%;混凝土的收缩相对于纯混凝土的自由收缩相比应变变大75%;分界面采用粗糙面方式连接,对于室外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而言,会使GRC材料的收缩比纯GRC自由收缩相比应变降低54%,混凝土的收缩相对于纯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应变变大一倍;通过对比两组连接方式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可知,对于室外而言,分界面采用平接连接相对于粗糙面连接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复合墙板的收缩性能。(3)GRC-PC板的收缩实验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平接GRC和混凝土的收缩比粗糙面连接分别小23%和19%;而室内条件下粗糙面GRC和混凝土的收缩比粗糙面连接分别小72%和22%;室外自然环境下可以使GRC材料对比纯GRC自由收缩相比应变分别降低72%;混凝土的收缩相对于纯混凝土的自由收缩相比应变变大75%;分界面采用粗糙面方式连接,对于室外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而言,会使GRC材料的收缩比纯GRC自由收缩相比应变降低54%,混凝土的收缩相对于纯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应变变大一倍,所以采用室内平接相对于其他连接相比较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复合墙板的收缩性能。(4)从不同环境对新型GRC-PC复合墙板收缩性能的影响来看,相对于材料抗裂性能收缩曲线与自由收缩条件下的收缩曲线越是贴合的越不容易开裂,其抗裂性能越好,通过对比两组连接方式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可知,室外自然环境自然状态下条件相比较室内而言,环境更恶劣,此时复合板的应变值的变化虽然较大,但没有发生因GRC板开裂而导致应变值突然剧烈变化的现象,说明本实验所用的GRC-PC复合板可以避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开裂问题。(5)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得出的收缩应变随时间变化曲线与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的收缩应变随时间变化曲线是基本一致的,且混凝土内部与GRC表面的实测值与限元软件模拟结果的输出值之间的误差均小于10%。这就表明本次的实验数据监测与有限元模拟结果都是可靠的,可以提供可靠地参考价值。图[52]表[18]参[69]

熊鹏[4](2020)在《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新型模块化建筑方案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在工程建设领域,UHPC不仅能提高建筑质量,延长建筑物寿命,还能提升工程行业防灾减灾能力。模块化建筑采用全装配化、集成化的模块建造技术,高效节能的建造方式,符合智能化、绿色化的建筑业发展趋势。此文将以一款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模块化建筑项目为依托,差异化使用材料和构件,合理优化结构形式和材料组成,以结构合理性和经济适用性为依据,对该模块化建筑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梳理该产品的设计思路,综合改善和提升该模块化建筑综合性能,验证该产品的可靠性,为该产品在市场上产业化推广提供理论支持。第一,在充分了解和研究UHPC制备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地方工程材料和常规生产工艺,通过优选骨料和优化材料配合比参数来研制一种适用于钢混组合结构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第二,在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部分填充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钢-UHPC混凝土组合结构为主体结构受力框架,并采用冗余设计理念设计出四种不同跨度和尺寸规格的框架结构方案进行设计选型。并根据不同方案的实际尺寸创建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不同框架方案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况荷载组合作用下强度和刚度方面性能对比分析,确定最合理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第三,以确定的最合理骨架结构方案为基础,采用单一变量原则,通过从材料强度分析和综合成本分析的角度,对几种不同的框架结构加外墙板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以上不同角度的对比分析,综合确定最优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建筑实体生产,验证该方案的可靠性。

李洋洋[5](2019)在《纤维增强混凝土轻质墙板配合比设计及相关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高效节能的装配式建筑成为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建筑转型升级、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研究和生产绿色节能的新型墙体,实现墙体改革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混凝土类墙板自重大、易开裂等问题,提出制备纤维增强混凝土并将其应用于轻质墙板,利用自密实混凝土良好的流动性能、轻质多孔陶粒的自保温性能和纤维的增强阻裂作用,有效改善了混凝土类墙板脆性破坏和开裂问题,降低墙板自重,保证墙板的保温隔热功能。本文主要了完成以下工作:(1)采用绝对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控制其他组份用量不变,改变单因素的方法分析了水灰比、粗骨料体积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坍落扩展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通过大量试配提出SCLC30、SCLC40、SCLC50自密实混凝土的水灰比分别选取0.38、0.36、0.34,粗骨料体积掺量分别选取0.42、0.40、0.40,粉煤灰掺量分别选取30%、25%、20%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单掺和1:1混掺耐碱玻璃纤维、剑麻纤维制备纤维增强混凝土,对其进行坍落扩展度试验研究,提出纤维种类和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2)对纤维增强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提出纤维种类和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拉压比、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综合考虑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提出耐碱玻璃纤维的最佳掺量为1.5kg/m3、剑麻纤维的最佳掺量为2.0kg/m3、耐碱玻璃-剑麻混杂纤维的最佳掺量为1.0kg/m3。(3)对SCLC30纤维增强混凝土进行早期平板抗裂试验研究,结合SEM扫描电镜试验,提出纤维种类和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4)考虑材料的经济效应,优选强度等级为C30的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采用轻骨料预湿处理、纤维预先分散、分层浇筑的工艺制备轻质墙板,对其进行材料基本性能检测,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郑卫新[6](2019)在《氯氧镁水泥泡沫混凝土设计与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指出开发盐湖镁资源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已成为科研、投资者的热点。青海察尔汗盐湖的镁资源品位高、储量大、杂质含量低、易于开采,是生产氯氧镁水泥制品的理想原料。氯氧镁水泥(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MOC)是以一定浓度氯化镁溶液拌合轻烧氧化镁粉而形成的气硬性胶凝材料,由于它具有凝固体质密、强度高、抗盐碱性能好、快速固化、以及易养护等优点,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盐湖副产氯化镁制作成MOC泡沫混凝土材料,不仅能将大宗氯化镁直接应用于建材领域,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资源的就近利用可突显经济价值,是一种在农牧区易推广且可行的途径。尤其在青海地区发展MOC泡沫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具有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效益。因此,本文以MOC泡沫混凝土的设计制备及应用为研究方向,对其性能改善方法、形成条件、材料配合比的计算模型等基础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展现于高寒地区的实际应用中,为MOC泡沫混泥土在高寒地区的生产、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了粉煤灰+磷酸+纳米二氧化硅对MOC抗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纳米二氧化硅、磷酸、粉煤灰等改性剂的不同掺杂方式对MOC材料凝固时间、水化放热过程、抗压强度、耐水性、热稳定性、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独掺入工业级粉煤灰或纳米二氧化硅不能提高MOC的软化系数,磷酸+粉煤灰的掺入能够大幅度提高MOC的软化系数,而在磷酸+粉煤灰掺入的基础上加入纳米二氧化硅进一步提高了MOC基体的抗水性。同时,将粉煤灰+磷酸+纳米二氧化硅和粉煤灰+磷酸两种掺入方式在MOC泡沫混凝土体系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掺入方式改善了MOC泡沫混凝土的抗水性,28 d强度保留系数至少能达到75%以上,能够满足MOC泡沫混凝土在基本应用中的要求。2)讨论了发泡方式对MOC泡沫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不同发泡剂对MOC泡沫混凝土孔结构、力学性能、容重、溶蚀性及形成机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发泡方式获得的MOC混凝土呈现上下层气孔大小不均的现象,而物理发泡方式获得的MOC混凝土气孔较均匀更适合于MOC材料的应用。物理发泡剂中动物蛋白类发泡剂获得的MOC泡沫混凝土无论是力学性能、结构稳定性还是抗水性能(材料基体的致密度)都表现良好。同时,结合物理发泡剂,通过MOC混凝土中泡沫的不同掺入方式研究了伴掺苛性白云石粉MOC泡沫混凝土容重、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苛性白云石粉和轻烧氧化镁粉配合比为3:1、4:1和2:1时MOC泡沫混凝土制品的性质比较相近,物理性能也较为稳定。其中原料配比为4:1时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兼顾MOC泡沫混凝土的经济性。3)通过对盐湖水氯镁石在水中的物理性能研究,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波美度的恒定差,并根据恒定差对传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简化的MOC卤水用量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MOC泡沫混凝土的水灰比计算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MOC泡沫混凝土的自由水用量、调节水用量,并结合实验,确定出最佳水灰比和掺入改性剂后的最佳水灰比。4)基于前面的研究,对不同强度等级的MOC泡沫混凝土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显示:设计值与实验结果一致。同时,将计算结果用于大体积MOC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对大体积MOC泡沫混凝土制备中出现的开裂、粉化现象进行了解析和改善。结果表明:开裂、粉化现象是MOC泡沫混凝土内部较大的温度梯度造成的,通过改变氧化镁活性掺量和抑制外部环境温度对泡沫混凝土内部的冲击,提高了大体积MOC泡沫混凝土的成品率。

袁加斗[7](2019)在《改性稻壳砂浆自保温装配式外墙板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废弃物稻壳因其自重轻、耐腐蚀性强等优点,一定比例的掺入可以有效解决装配式墙板自重大、抗裂抗渗性能等问题,但稻壳表面的多糖、蜡质层、半纤维素等物质不利于水泥水化反应进行。本文对稻壳进行自来水、饱和石灰水、3%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改性处理,对改性稻壳砂浆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对稻壳砂浆改性机理进行分析。试验得出改性稻壳砂浆外墙板在荷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抗震性能和裂缝发展规律,为稻壳砂浆复合材料运用于装配式建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选取自来水、饱和石灰水、3%氢氧化钠不同溶液和不同处理时间为变量对稻壳进行改性处理,在稻壳的体积掺量为45%下,通过对各组设计配合比的稻壳砂浆试件进行7d、28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研究表明与未处理稻壳试件相比,饱和石灰水溶液浸泡处理24h的稻壳试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提升10.8%、29.7%。(2)对改性稻壳砂浆试件进行抗渗、抗冻融循环、抗硫酸盐干湿循环等耐久性试验。与原状稻壳砂浆相比,经自来水浸泡处理后制作的稻壳砂浆试件耐久性能明显提升,其中最大渗水压力提高26.9%、45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分别为1.2%和12.6%;经饱和石灰水浸泡处理后制作的稻壳砂浆最大渗水压力提高53.8%,45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分别为0.9%和10.9%,45次硫酸盐干湿循环后耐腐蚀系数为78.5%;经3%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制作的稻壳砂浆试件耐久性能有所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3)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稻壳砂浆进行微观分析。扫描电镜微观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稻壳外表面突起更加明显,稻壳与水泥浆体的交界面粘结更好。稻壳横断面的中空复合网架结构具有储存水分、保温隔热的作用。红外光谱试验表明改性处理工艺能够去除稻壳表面的半纤维素、多糖物质和蜡质层,有助于水泥水化、水泥浆体与稻壳的粘结。XRD试验表明水泥浆体在改性处理后的稻壳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水泥水化作用,水化产物的晶化程度高,提升了试件的密实度。(4)对改性稻壳砂浆足尺寸外墙板进行抗弯性能、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墙板受弯性能最终均布荷载达到10.08 kN/m2,远远高出全国最不利风荷载2.955kN/m2。荷载—位移曲线表明稻壳砂浆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弯承载能力,滞回曲线显示出墙板试件具有弹性和塑性发展阶段,刚度曲线显示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墙板的刚度在逐渐减小、退化,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明试件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塑性变形能力、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

陈飞旭[8](2019)在《铁尾矿/粉煤灰/EPS颗粒/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研究》文中提出泡沫保温材料属于无机多孔绿色节能建材,作为建筑外墙的保温层,不仅能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而且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绿色环保。虽然泡沫保温材料作为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在生产中需掺加大量水泥,带来经济和环境压力。本论文针对目前泡沫保温材料固废掺量较低的问题,以铁尾矿、粉煤灰等固废为原料,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物理发泡的方法,通过添加膨胀聚苯乙烯(EPS)颗粒和SiO2气凝胶填料制备了具有低导热系数、低密度泡沫保温材料,并开展了有关性能研究。在分析铁尾矿、粉煤灰主要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法制备了铁尾矿/粉煤灰无机泡沫保温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料组成为铁尾矿20 wt%,粉煤灰25 wt%,矿粉10 wt%,水泥45 wt%,所制备保温材料达到了较好的性能,干密度为243.1 kg/m3,抗压强度为0.39 MPa,导热系数为0.083 W/(m?K)。采用EPS颗粒为填料,制备了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研究发现,当EPS颗粒掺量1.6 wt%时,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最低。在最佳的工艺配方条件下,制备的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的干密度为198.7 kg/m3、抗压强度为0.26 MPa、导热系数为0.063 W/(m?K)。为了进一步降低铁尾矿/粉煤灰泡沫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以SiO2气凝胶为填料,制备了铁尾矿/粉煤灰/EPS/SiO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SiO2气凝胶掺量为0.3 wt%时,制备的铁尾矿/粉煤灰/EPS/SiO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的干密度为205.2 kg/m3、抗压强度为0.25 MPa、导热系数为0.057 W/(m?K)。采用优化后的配方工艺进行了中试实验,所制备的铁尾矿/粉煤灰/EPS/SiO2气凝胶保温材料的干密度为324.1 kg/m3、抗压强度为0.49 MPa、导热系数为0.085W/(m?K)。

谈建立[9](2019)在《地质聚合物基稻草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地质聚合物作为一种广泛用于建筑领域的新型环保材料,其生产工艺与传统水泥相比较具有能耗低、碳排放量少的优点,可充当水泥的优良替代品,是当前材料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为了克服地质聚合物的脆性缺陷,以常见的农林剩余物稻草秸秆作为增强增韧材料,矿渣和偏高岭土为胶凝材料,改性水玻璃为碱激发剂,采用半干法工艺分别制备了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和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纤维板。本文借助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探究了地聚物植物纤维板的最优制备条件,测试了板材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耐高温和抗冻性,同时通过SEM探究地聚物-植物纤维板的增强机理。现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偏高岭土与15种农林剩余物纤维的相适性实验,探究了不同植物纤维对于最高地质聚合温度(Tmax)、到达最高地质聚合温度所需的时间(tmax)、抑制系数(I)、相适性系数(CA)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的植物纤维都对地质聚合反应产生了抑制作用,然而所有纤维的相适性系数均大于93%,说明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与所有植物纤维均具有良好的相适性。此外,从整体而言木质纤维比非木质纤维具有更好的相适性。与水泥相比,无需引入任何添加剂,地聚物与植物纤维的相适性更好。因此,这些植物纤维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2)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得出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的最优制备参数为A3B2C2,即水玻璃模数为1.9、水胶比为0.4、纤维含量为12%。最优养护温度为40℃,养护期龄为7d,板材的静曲强度最高为10.2MPa,内结合强度为1.6MPa,握螺钉力强度为2098N。通过24h浸水实验可知,板材的吸水率为4.2%,吸水厚度膨胀率为3.2%,静曲强度损失率为10.12%,基本达到了GB/T 24312-2009《水泥刨花板》要求的优等品标准。(3)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纤维板的最优制备参数为水胶比0.4、纤维含量12%、水玻璃模数1.9、偏高岭土掺入量15%。最优养护温度为40℃,养护期龄为7d,板材的静曲强度最高为10.0MPa,内结合强度为1.2MPa,握螺钉力强度为2022N。通过24h浸水实验可知,板材的吸水率为3.1%,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28%,静曲强度损失率为8.78%,基本达到了《水泥刨花板》GB/T 24312-2009优等品的要求。(4)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种地聚物纤维板都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并且其热重曲线都十分相似。当温度在200℃660℃时,为板材中结合水的离去,同时植物纤维出现碳化;当温度到了大约660℃时,基体当中的C-S-H凝胶才开始分解。(5)50次冻融循环实验的结果表明,地聚物纤维板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冻融循环后的板材外观依旧保持完整。通过分析冻融前、后的板材断面的SEM图可知,适量地掺入植物纤维有助于板材的增强和增韧,同时偏高岭土的引入使得基体凝胶变得光滑紧密,这有助于提高板材的抗冻性。(6)XRD和FTIR的测试结果表明,植物纤维与基体凝胶之间的结合属于物理结合,而非化学键合。

仝凡[10](2019)在《新型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建筑保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建筑能耗占据总能耗的30%以上,因此建筑节能刻不容缓。采用外墙保温是实施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长久以来建筑外保温在施工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有机保温材料因质轻、导热系数低(0.022-0.04 W·m-1·K-1)占据90%的建材市场,但防火性能差导致使用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频繁引发的建筑火灾敲响了建筑防火的警钟。无机保温材料因防火不燃、耐久性良好得到关注。然而,市面常见的泡沫混凝土、泡沫玻璃、泡沫陶瓷等存在容重大、吸湿性强、烧成能耗高等缺点。因此,市场急需一种兼具有机、无机保温材料优势的高性能保温材料。本课题组前期采用胶体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低温泡沫玻璃材料,容重低至70 kg/m3,导热系数小于0.05 W/(m·K),保温性能接近有机保温材料,防火不燃且发泡温度低。但材料只进行了一次热处理,体系内羟基未完全被去除,残余羟基中断了玻璃网络且具有亲水性,使得材料耐水性差。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建筑保温材料的研究思路,以Na2O-B203-Al203-SiO2-H20系水合玻璃溶胶基体,外掺晶相矿物粉末及短切玻璃纤维,采用低温发泡及高温去羟基化两步热处理工艺制备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成功制备了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保温材料。采用胶体化学法制备Na2O-B2O3-Al203-SiO2-H20系水合玻璃溶胶,向其中外掺晶相矿物粉末粉煤灰及短切玻璃纤维,经二次热处理得到新型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保温材料。(2)探究粉煤灰及短切玻璃纤维的改性机理。粉煤灰中的晶粒间通过相互搭接、玻璃纤维通过骨架支撑共同增大气孔孔壁强度,解决了材料在高温去羟基化热处理过程中羟基含量降低的同时伴随的体积收缩问题;粉煤灰发生碱骨料反应,生成的[SiO4]四面体等提高了玻璃网络完整性及紧密性,改善了材料的耐水性;纤维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抗压强度,相同容重时,使得抗压强度提升5-38%。(3)完成工艺参数及材料性能的优化。探究了粉煤灰外掺量、去羟基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等对所得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在525℃处理20min后,获得容重350 kg/m3左右、强度1.2 MPa、软化系数0.9的轻质保温板材。(4)完成技术经济性分析。原料成本为360元/m3,生产成本为原料成本的10%,与市售无机保温材料相比优势大,竞争力较强。材料制备所需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全程在湿化学环境下,无粉尘污染,无有害气体及固废产生,绿色环保,产业化推广价值较高。

二、新型复合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复合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3 柔性饰面板块的研究现状
    1.4 负氧离子研究现状
    1.5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研究现状
    1.6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路线
    2.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
        2.1.2 主要内容
    2.2 创新点
    2.3 技术路线
3 水性水泥乳液基柔性饰面板块的生产研究及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及仪器设备
        3.1.2 水泥
        3.1.3 水性丙烯酸乳液
        3.1.4 粉煤灰
        3.1.5 助剂
        3.1.6 涂料
    3.2 柔性饰面板块的实验方法
        3.2.1 柔性底材的制备
        3.2.2 涂装工艺方法
        3.2.3 柔性饰面板块基本性能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泥与乳液比例对柔性饰面板块柔性和强度的影响
        3.3.2 助剂对柔性饰面板块的影响
        3.3.3 生产工艺研究
        3.3.4 柔性饰面板块的性能
    3.4 工程应用及成果
        3.4.1 工程应用
        3.4.2 经济应用分析
        3.4.3 成果与查新
    3.5 结论
4 一种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的制备及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高负离子释放饰面板块检测结果
        4.2.2 广元市自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状况
        4.2.3 负离子饰面墙板的工程应用的效果
        4.2.4 机理分析
    4.3 经济应用与成果
        4.3.1 经济应用分析
        4.3.2 成果评价与科技查新
    4.4 结论
5 丙烯酸基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5.1.2 轻质保温墙板试验方法
        5.1.3 性能测定过程及方法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丙烯酸乳液的作用
        5.2.2 玻化微珠、粉煤灰、水泥配比对复合墙体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建筑相变材料的研制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现状和能源消耗
        1.1.2 建筑能耗和建筑节能
    1.2 研究意义
    1.3 建筑相变材料及其应用
        1.3.1 建筑相变材料
        1.3.2 建筑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1.3.3 建筑相变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1.3.4 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1.3.5 相变建筑传热模型研究
    1.4 现有研究局限性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变微胶囊/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低温共晶相变材料的制备
        2.1.1 有机共晶相变材料的理论预测模型
        2.1.2 常见的有机相变材料
        2.1.3 有机共晶相变材料的制备
    2.2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2.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2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2.2.3 相变微胶囊/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相变微胶囊的表征
        2.3.1 形态表征
        2.3.2 DSC测试
        2.3.3 TG测试
        2.3.4 DVS测试
        2.3.5 湿缓冲值(MBV)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相变材料对室内温湿度分布的影响
    3.1 仿真软件介绍
    3.2 建筑模型
        3.2.1 物理模型
        3.2.2 控制方程
        3.2.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3.3 建筑相变材料传热机理分析
        3.3.1 室内温湿度变化规律
        3.3.2 墙体热流及湿流变化规律
    3.4 室内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3.4.1 相变温度
        3.4.2 相变潜热
        3.4.3 导热系数
        3.4.4 换气次数
        3.4.5 建筑相变材料铺设厚度
        3.4.6 建筑相变材料铺设面积
        3.4.7 窗墙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相变建筑在不同气候分区的应用及能耗分析
    4.1 相变建筑能耗分析
        4.1.1 建筑热负荷分布
        4.1.2 室内温湿度变化
        4.1.3 墙体热流及湿流密度变化
        4.1.4 空调瞬时功率
        4.1.5 空调逐月能耗
    4.2 相变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4.2.1 相变温度
        4.2.2 相变潜热
        4.2.3 换气次数
        4.2.4 建筑相变材料铺设厚度
        4.2.5 建筑相变材料铺设面积
    4.3 相变材料在不同气候分区下的应用
        4.3.1 全年空调能耗分析
        4.3.2 夏季空调能耗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3)自然环境下新型GRC-PC复合板收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与意义
    1.2 玻璃纤维材料的研究概况
        1.2.1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发展历史
        1.2.2 GRC材料在复合墙板中的应用
    1.3 GRC-PC复合墙板的收缩性及其后果
    1.4 GRC-PC墙板及其收缩性能研究
    1.5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GRC-PC复合板的收缩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GRC复合墙板的收缩类型与机理
    2.3 混凝土的收缩的影响因素
    2.4 减小混凝土收缩的措施
        2.4.1 减小干燥收缩的措施
        2.4.2 减小温度收缩的措施
    2.5 GRC材料的变形性能研究
        2.5.1 干湿变形
        2.5.2 温度变形
第三章 新型GRC-PC复合墙板的收缩试验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目的
        3.2.2 设计方案
    3.3 试验的原材料与设备
        3.3.1 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3.3.2 主要的分析仪器设备
    3.4 基本性能的实验
        3.4.1 抗压强度实验
        3.4.2 弹性模量实验
        3.4.3 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实验结果分析
    3.5 GRC-PC复合板的制作及收缩性能试验
        3.5.1 GRC-PC复合板的收缩性能试验的流程
        3.5.2 C30混凝土试件和GRC试件试验数据分析
        3.5.3 连接方式对GRC-PC复合板收缩性能的影响
        3.5.4 不同环境条件对复合墙板的收缩性能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GRC-PC复合墙板试验有限元模拟
    4.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4.2 材料模型及有限元软件模拟方法
        4.2.1 试件材料参数设定
        4.2.2 有限元模拟方法
    4.3 有限元软件建模过程
    4.4 有限元软件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成果

(4)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新型模块化建筑方案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超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1.1.1.1. UHPC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1.1.2. UHPC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1.1.1.3. 超高性能混凝土主要性能特点
        1.1.2. 模块化建筑概述
        1.1.2.1. 模块化建筑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1.2.2. 模块化建筑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1.1.3. 部分填充式组合结构概述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2. 基本材料和结构
    2.1.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2.1.1. 制备原理
        2.1.2. 配合比设计
        2.1.3. 原材料选择
        2.1.4. 搅拌工艺
        2.1.5. 浇筑养护
        2.1.6. 力学性能
    2.2. 模块化建筑的结构设计
        2.2.1. 尺寸规格
        2.2.2. 基本框架方案
    2.3. 本章小结
3. 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及选型
    3.1. 结构荷载条件
    3.2. 评价指标
    3.3. 有限元软件简介
    3.4. 有限元模型过程
        3.4.1. 简化及假定
        3.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4.3. 单元属性
        3.4.4. 材料属性
        3.4.5. 网格划分与约束设定
    3.5. 各方案结果分析
        3.5.1. 3.6m方案有限元结果分析
        3.5.2. 6.0m方案有限元结果分析
        3.5.3. 9.0m方案有限元结果分析
        3.5.4. 12.0m方案有限元结果分析
    3.6. 四种方案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整体方案的优化分析
    4.1. 对比方案的确定
    4.2. 有限元分析参数设定
    4.3. 材料强度对比分析
    4.4. 材料成本对比分析
    4.5. 优化方案的确定
    4.6. 实体建筑的生产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纤维增强混凝土轻质墙板配合比设计及相关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纤维增强混凝土轻质墙板的提出
    1.3 轻质墙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纤维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及性能检测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轻集料的基本性能检测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2.2.1 搅拌方法
        2.2.2 拌合物工作性能检测方法
        2.2.3 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2.2.4 混凝土早期平板抗裂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增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前言
    3.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1 自密实混凝土机理
        3.2.2 配合比设计方法
        3.2.3 试验方案
        3.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5 自密实混凝土最优配合比
    3.3 纤维增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1 前言
    4.2 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2.1 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4.2.2 试验及试件破坏形态
        4.2.3 试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4.3 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4.3.1 劈裂抗拉强度计算公式
        4.3.2 试验及试件破坏形态
        4.3.3 试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4.4 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拉压比的影响
    4.5 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4.5.1 弹性模量计算公式
        4.5.2 试验及试件破坏形态
        4.5.3 试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4.6 纤维增强作用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纤维增强混凝土早期平板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5.1 前言
    5.2 纤维增强混凝土早期平板抗裂试验研究
        5.2.1 试验方案
        5.2.2 试验及试件破坏形态
        5.2.3 试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5.3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性能试验研究
        5.3.1 试验方案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纤维阻裂作用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纤维增强混凝土在轻质墙板中的应用
    6.1 前言
    6.2 纤维增强混凝土轻质墙板制备及基本性能检测
        6.2.1 纤维增强混凝土轻质墙板制作
        6.2.2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检测
    6.3 纤维增强混凝土应用于轻质墙板的可行性分析
        6.3.1 经济效应
        6.3.2 社会效应
        6.3.3 环境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氯氧镁水泥泡沫混凝土设计与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1 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
        1.2.2 MOC泡沫混凝土的应用背景
        1.2.3 青藏地区发展MOC泡沫混凝土的意义
    1.3 泡沫混凝土研究基础和现状
        1.3.1 泡沫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和应用
        1.3.2 泡沫混凝土的发泡方法和原理
        1.3.3 常用发泡剂类型
    1.4 MOC材料的研究基础和应用
        1.4.1 主要原料及其资源状况
        1.4.2 MOC的水化机理和水化产物
        1.4.3 MOC的相转化动力学和规律
        1.4.4 MOC材料的应用
    1.5 MOC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5.1 研究现状
        1.5.2 存在问题
    1.6 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
        1.6.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MOC的性能改善及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本章实验
        2.2.1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2.2.2 实验设计
        2.2.3 分析表征方法
    2.3 改性剂对MOC凝结硬化性能的影响
        2.3.1 凝结时间
        2.3.2 抗压强度
    2.4 改性剂对MOC抗水性的影响
    2.5 改性剂增强MOC抗水性的机理
        2.5.1 改性剂对MOC微观结构的影响
        2.5.2 改性剂增强MOC抗水性的机理分析
    2.6 MOC泡沫混凝土抗水性改善及其机理
        2.6.1 改性剂对MOC泡沫混凝土抗水性的影响
        2.6.2 MOC泡沫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及抗水性改善机理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MOC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本章实验
        3.2.1 实验原材料和仪器
        3.2.2 实验设计
        3.2.3 分析表征方法
    3.3 发泡方式对MOC泡沫混凝土中泡沫形态的影响
        3.3.1 化学发泡方式的气泡形态
        3.3.2 物理发泡方式的气泡形态
        3.3.3 MOC泡沫混凝土中泡沫形态的形成机理
    3.4 物理发泡剂对MOC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及机理分析
        3.4.1 容重
        3.4.2 加热失重率和抗压强度
        3.4.3 孔结构
        3.4.4 抗水性
    3.5 MOC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
        3.5.1 MOC泡沫混凝土容重的影响因素
        3.5.2 MOC泡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3.5.3 MOC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3.6 物理发泡MOC泡沫混凝土的稳泡机理
        3.6.1 分子结构对气泡稳定性影响及机理分析
        3.6.2 颗粒形状对气泡稳定性影响及机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MOC泡沫混凝土原料配比设计及计算模型
    4.1 引言
    4.2 本章实验
        4.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4.2.2 实验设计
        4.2.3 分析表征方法
    4.3 MOC泡沫混凝土卤水用量计算模型
        4.3.1 MOC卤水用量精确计算模型
        4.3.2 MOC卤水用量简化计算模型
        4.3.3 MOC泡沫混凝土中自由水与水氯镁石用量关系
        4.3.4 简化模型准确性验证
    4.4 MOC泡沫混凝土原料配比计算模型
        4.4.1 MOC泡沫混凝土水灰比的计算模型
        4.4.2 MOC泡沫混凝土最佳水灰比的计算与实验证实
        4.4.3 改性剂对原料配比模型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MOC泡沫混凝土原料配比设计计算模型例证及工程应用
    5.1 引言
    5.2 本章实验
        5.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5.2.2 实验设计
        5.2.3 分析表征方法
    5.3 MOC泡沫混凝土设计实例
        5.3.1 强度等级A2.5 的设计实例
        5.3.2 强度等级A1 的设计实例
    5.4 MOC泡沫混凝土热力学影响及改进措施
        5.4.1 大体积MOC泡沫混凝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4.2 改进措施
    5.5 MOC泡沫混凝土应用及综合评价
        5.5.1 MOC泡沫混凝土的应用实例
        5.5.2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改性稻壳砂浆自保温装配式外墙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装配式板材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装配式板材的研究现状
    1.3 稻壳砂浆墙板材料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改性稻壳砂浆的制备及物理力学性能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方案
        2.2.1 配合比设计
        2.2.2 试件制备过程及养护
    2.3 稻壳、稻壳砂浆的物理性能
        2.3.1 稻壳的吸水率
        2.3.2 稻壳砂浆的吸水率及干密度
        2.3.3 稻壳砂浆导热系数
    2.4 稻壳砂浆的力学性能
        2.4.1 抗压强度
        2.4.2 抗折强度
    2.5 本章小结
3 改性稻壳砂浆的耐久性能
    3.1 抗渗性能
        3.1.1 抗渗性能试验方法
        3.1.2 抗渗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抗冻性能
        3.2.1 抗冻性能试验方法
        3.2.2 抗冻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3.3.1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方法
        3.3.2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改性稻壳、改性稻壳砂浆的微观分析
    4.1 改性稻壳外表面及改性稻壳砂浆力学性能微观分析
        4.1.1 改性稻壳外表面微观分析
        4.1.2 改性稻壳砂浆界面机理分析
        4.1.3 改性稻壳砂浆力学性能微观分析
    4.2 改性稻壳砂浆耐久性能微观分析
        4.2.1 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微观分析
        4.2.2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微观分析
    4.3 红外光谱试验分析
        4.3.1 红外光谱带划分
        4.3.2 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4.3.3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4.4 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改性稻壳砂浆外墙板性能试验研究
    5.1 改性稻壳砂浆外墙板制作
    5.2 外墙板的受弯性能试验
        5.2.1 试验方法和过程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3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3 外墙板的抗震性能试验
        5.3.1 墙板设计和试验方法
        5.3.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铁尾矿/粉煤灰/EPS颗粒/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建材概况
        1.1.2 保温材料概述
    1.2 泡沫混凝土
        1.2.1 泡沫混凝土的定义及分类
        1.2.2 泡沫混凝土的发展
        1.2.3 铁尾矿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4 EPS复合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5 SiO_2气凝胶复合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用原材料、设备及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主要原料
        2.2.1 铁尾矿
        2.2.2 粉煤灰
        2.2.3 矿粉
        2.2.4 EPS颗粒
        2.2.5 SiO_2气凝胶
        2.2.6 其他原料
    2.3 主要设备
    2.4 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2.5 测试与表征
        2.5.1 干密度测试
        2.5.2 抗压强度测试
        2.5.3 导热系数测试
        2.5.4 微观形貌表征(SEM)
第3章 铁尾矿/粉煤灰无机泡沫保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铁尾矿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2 粉煤灰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3 矿粉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4 水料比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5 泡沫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6 减水剂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7 速凝剂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8 稳泡剂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9 纤维用量对无机泡沫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2.10 微观形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EPS颗粒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2 水料比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3 泡沫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4 减水剂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5 速凝剂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6 稳泡剂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7 胶粉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8 纤维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2.9 微观形貌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尾矿/粉煤灰/EPS/SiO_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的制备及中试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SiO_2气凝胶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SiO_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5.2.2 SiO_2气凝胶用量对铁尾矿/粉煤灰/EPS/SiO_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5.2.3 微观形貌分析
    5.3 中试试验研究
        5.3.1 中试流程设计
        5.3.2 主要原料及设备
        5.3.3 中试实验结果
        5.3.4 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地质聚合物基稻草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地质聚合物材料的介绍
        1.2.1 地质聚合物材料的定义
        1.2.2 地质聚合物材料的结构
        1.2.3 地质聚合物材料的聚合机理
        1.2.4 地质聚合物材料的应用
        1.2.5 地质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地质聚合物与植物纤维相适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相适性评估方法
    2.3 相适性评估指标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原料
        2.4.2 实验设备
        2.4.3 实验过程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纯地质聚合反应的曲线特征
        2.5.2 木质纤维和非木质纤维与地质聚合物相适性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的制备以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计算和制备流程
        3.2.4 实验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正交实验
        3.3.2 单因素实验
        3.3.3 养护温度的影响
        3.3.4 养护时间的影响
    3.4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3.4.1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内结合强度测试
        3.4.2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握螺钉力强度测试
        3.4.3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24h浸水测试
        3.4.4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热重测试
        3.4.5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抗冻性能测试
        3.4.6 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冻融前、后SEM分析
        3.4.7 XRD分析
        3.4.8 FTIR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偏高岭土-矿渣基地聚物纤维板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计算和制备流程
        4.2.4 实验测试方法
        4.2.5单因素实验
    4.3 其他因素对复合板材的影响
        4.3.1 养护温度的影响
        4.3.2 养护时间的影响
    4.4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4.4.1 复合板材内结合强度测试
        4.4.2 复合板材握螺钉力强度测试
        4.4.3 复合板材吸水膨胀率测试
        4.4.4 复合板材热重测试
        4.4.5 复合板材抗冻性能测试
        4.4.6 复合板材冻融循环前、后SEM分析
        4.4.7 XRD分析
        4.4.8 FTIR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新型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建筑保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保温材料概述
        1.2.1 聚苯乙烯保温板
        1.2.2 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板
    1.3 无机保温材料概述
        1.3.1 无机保温材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1.3.2 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3 泡沫陶瓷
        1.3.4 泡沫玻璃研究进展
        1.3.5 低温泡沫玻璃研究现状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1.4.3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性能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材料性能表征方法
第三章 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建筑保温材料研制开发
    3.1 引言
    3.2 材料制备工艺
    3.3 低温泡沫玻璃陶瓷的组成、性能、结构与形成机理
        3.3.1 晶相矿物粉末对材料高温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3.3.2 材料组成及结构分析
        3.3.3 低温泡沫玻璃陶瓷福和材料结构示意图
    3.4 材料制备中各工艺参数的探究与优化
        3.4.1 玻璃基体改性剂掺量的确定
        3.4.2 玻璃基体改性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4.3 粉煤灰外掺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4.4 热处理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增强泡沫玻璃陶瓷复合保温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制备工艺
    4.3 外掺玻璃纤维对低温泡沫玻璃陶瓷性能的影响
        4.3.1 玻璃纤维对材料容重的影响
        4.3.2 玻璃纤维对材料失重率的影响
        4.3.3 玻璃纤维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4.3.4 纤维增强型低温泡沫玻璃陶瓷显微结构
        4.3.5 纤维增强型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结构示意图
    4.4 材料制备中各工艺参数的探究与优化
        4.4.1 维规格对纤维增强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影响
        4.4.2 粉煤灰外掺量对纤维增强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影响
        4.4.3 热处理时间对纤维增强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影响
    4.5 技术经济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

四、新型复合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D]. 杨威.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建筑相变材料的研制及数值模拟[D]. 黄泓卫. 吉林大学, 2020(01)
  • [3]自然环境下新型GRC-PC复合板收缩性能研究[D]. 张晶晶. 安徽建筑大学, 2020
  • [4]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新型模块化建筑方案分析及优化[D]. 熊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2)
  • [5]纤维增强混凝土轻质墙板配合比设计及相关性能试验研究[D]. 李洋洋. 广西科技大学, 2019(09)
  • [6]氯氧镁水泥泡沫混凝土设计与应用基础研究[D]. 郑卫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9(02)
  • [7]改性稻壳砂浆自保温装配式外墙板试验研究[D]. 袁加斗.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8]铁尾矿/粉煤灰/EPS颗粒/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研究[D]. 陈飞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地质聚合物基稻草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谈建立.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 [10]新型低温泡沫玻璃陶瓷复合建筑保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D]. 仝凡. 浙江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粉煤灰复合建筑墙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