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区呼唤游戏规则

智能社区呼唤游戏规则

一、智能化小区呼唤游戏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原珂[1](2016)在《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底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2011年初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上升为“创新社会治理”,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适应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与城乡结构变迁面临的新问题,以回应日益迫切的社会稳定和执政合法性的现实问题。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这一措辞的改变,既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体制变革的要求,也是“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在观念、模式、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一次全面升级。在这一过程中,社区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之根基,是保障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然而,社区冲突与社区治理作为一对孪生兄弟,通常形影相随,融突共生。因此,从公共冲突视角出发,将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视为理解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生态的一个“窗口”或一把“钥匙”,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鉴于社会转型期中国社区治理理论还相对滞后于实践的现状,特别是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理论还远远落后于现实中社区冲突解决的实况,以中国特大城市为例,通过采取“城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受访者”多阶段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五大城市共选取调查样本1250个,同时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混合研究方法等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首先,根据冲突的属性不同,将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城市社区冲突大致划分为社区利益冲突、社区权力冲突、社区权利冲突、社区文化冲突、社区结构冲突、社区复杂性冲突(如社区物业冲突、社区邻避冲突等)等,并针对社会转型期较为棘手的社区物业冲突进行了重点分析。其次,根据不同社区类型间的异质性,将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的社区类型划分为五类:传统街坊式社区、单一单位式社区、综合混合式社区、过渡演替式社区以及现代商品房式社区,同时提出不同类型社区内的矛盾冲突应有所差异,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再次,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产生的宏观条件、相关影响因素及主要成因等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影响变量进行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及扩大与升级机制。第四,在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主体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和基层政府解决城市社区冲突的主要途径与举措,前者包括对话和解、调解、仲裁、信访、诉讼及诉诸暴力等,后者主要涉及社区冲突和解、冲突调解、冲突管控、冲突处置和暴力强制等。第五,指出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如主体困境、参与困境、平台困境、成本困境和制度困境等)进行系统探究。第六,对英、美、日、韩、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有效实践进行系统引介,并提炼出这些实践经验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启示意义。最后,在借鉴国外现有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有效经验基础上,结合社区转型后期中国部分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提出未来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目标、原则及方法,并契合中国实际,进一步建议应从信念共识、多元共治、分类治理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实施“因势利导,分类治理,精准化解”的精细化分类破解社区冲突之策略,以最终实现超越城市社区冲突之“管理”与“化解”,走向社区冲突“转化”,希冀为中国其它城市正在探索中的社区矛盾、纠纷或冲突化解与治理提供有意义的理论与实践借鉴价值。城市社区,是一个具有高度密集性、复杂性和异质性特征的社会生活聚合体,对一个特大城市的社区冲突进行有效治理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从城市社区冲突管理到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从传统的社区冲突处置到社区冲突化解、再到社区冲突转化,不仅是理念上的一次革新,更是实践中的一场革命。当然,治理城市社区冲突并不是为了消灭冲突,而是为了弥合分歧,转化矛盾,化解冲突,为冲突治理创造更为有效消解的合理路径。一个客观事实是,城市社区冲突化解与治理机制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其不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社区机构的合理设置、社区制度的健全、社区结构的优化以及社区运行机制的顺畅与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等,更需要社区主体成员间平等的社会关系、共同的社区认同等。不论如何,冲突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从冲突走向和谐则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生存状态。之所以研究城市社区冲突,最终目的在于更有效地进行冲突预警、良性控制冲突、适度管理冲突、高效化解与治理冲突,合理转化冲突,以维护社区秩序与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实现社会和平。

贾雪倩[2](2014)在《我国房地产项目品牌定位策略研究 ——以SOHO模式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强化项目的品牌定位,明确的品牌定位既可以给消费者呈现出一个明确的形象,同时也是一种消费的保障。本文在对与品牌定位策略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说明房地产项目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国内市场品牌建设的佼佼者——SOHO及其模式的分析,探求新时代品牌定位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品牌定位贯彻实现的针对性策略。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房地产界的实战经验进行总结基础上,针对定位、定位的方法以及定位的演变过程进行阐述,同时针对品牌、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房地产品牌推广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为论文中如何合理的应用品牌定位寻求理论依据。同时介绍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品牌推广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只有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较深入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利用市场推广手段建立品牌形象,才能发挥品牌的联动模式,促进房地产项目的高效开发,带动市场的繁荣。第4章对本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SOHO及其模式进行深度挖掘,把握SOHO定位的来源、运作的手段、使用的策略等,SOHO在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也是独具魅力的品牌,它通过对消费者市场的深入洞察,发现市场的机会点,进行针对性的定位,同时将这种定位充分渗透到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使用非常态的推广手段,实现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提升。通过准确的定位与推广,SOHO迅速站稳市场,并不断推出新的项目,充分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品牌运作的过程中,取得了市场的成功。最后研究我国房地产项目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进行品牌定位及推广,在SOHO模式基础上,利用4C理论将视角关注在消费者身上,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卓有成效的定位策略,充分实现沟通的媒介形式及管理机制将理想变成现实。新时代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它更是用来满足消费者生活的一种途径,通过品牌化,不但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更重要的是通过消费者的满意度在未来的品牌运作中大有可为。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随着政策的走向呈现不稳定的走势,但随着房地产商及策划者的努力,逐步将市场推向规范化,成熟化,保障消费者的购房利益,同时也更加促进市场的繁荣。

刘卫华[3](2013)在《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需要。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繁杂,收缴费用与维护设备繁琐,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将取代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成为现代物业管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首先分析了国内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使用现状,并指出了现阶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现代社会对小区管理的基本要求,利用JSP技术作为前台开发工具,SQL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进行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及总体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包括小区信息模块、人员信息模块、物业模块、及权限模块。本系统是对现代的小区物业管理进行模拟,将设计与实际相结合,把易用性、安全性、并行性等因素考虑在内,满足了对人员的管理、小区内基本信息的管理与物业信息的需求,同时也达到快捷、实用、高效的目的,为强化物业管理机制和提高物业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所开发的物业管理系统,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相结合,为物业管理部门提供一套高效、快捷的应用软件,建立了现代化的智能小区物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如果将本文的系统进行修改,也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其它类型的住宅区,对这些住宅区实现物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无纸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陶永贵[4](2009)在《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营销模式研究 ——以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房地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业管理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颇具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近年来,国内大型物业管理企业已开始在其经营管理中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并尝试运用多种营销手段进行竞争。跨入21世纪的物业管理企业,只有认真分析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与威胁,权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及时发现市场机会,不断追求在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才能始终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从而巩固并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以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为例,以服务营销的视角,运用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对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营销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中天”特色营销)。在此基础以上,提出了一般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营销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举措。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简单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组织结构;介绍了物业管理服务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物业管理的概念、内涵、服务内容、服务营销以及物业管理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等。第二部分:对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运用各种专业知识,详细分析了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营销模式,找出其中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中天”特色营销)。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之上,运用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一般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营销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举措。第四部分:论文的总结与不足之处。

曹云飞[5](2009)在《智能化儿童家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少年儿童是差别于成人的一个弱势群体,无论在生理心理还是行为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身体生长发育很快,但还不成熟。他们的智力个性正在发展,但还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儿童家具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与成人家具,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充分认识儿童的身心发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具,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建立起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有关儿童生理及心理特征的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并结合市场调研分析法、实地考察研究法,分析研究市面上现有儿童家具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儿童家具潜在功能需求,总结出基于儿童生理、心理特征的儿童家具设计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用智能化方法来解决儿童家具中存在的问题。(2)把智能化控制理论和技术引入到儿童家具设计生产中,实现与儿童健康成长相适应的儿童家具的系统性、组合性、延续性。(3)在儿童家具分类的基础上,使用功能模块法研究智能化儿童家具系统,并对儿童家具各个子系统智能化功能模块进行描述、分类、汇集,建立儿童家具智能化功能模块系统框图。(4)提出具有普遍适用的高度调节功能模块,并对其实现方式、原理与执行机构等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设计自由内置在儿童家具本体中,实现儿童家具功能高度智能调节。(5)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儿童电脑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对儿童电脑桌进行功能分析和功能尺寸分析,获得人性化的功能需求和合理的尺度,并把智能化高度调整模块应用在电脑桌设计中,实现儿童电脑桌使用的延续性。

牛辉哲[6](2008)在《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设计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居住人口也迅速膨胀,据统计,1990年上海户籍人口为1283.35万人,2000年上升为1321.63万人,2007年底,上海常住人口达到1845万人。城市居民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进城的务工人员也需要解决居住问题,这就要求城市提供更多的住宅单元,经济实用房政策也就应运而生。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认识能力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性”和“适用性”,所谓“经济性”,从规划角度看,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从建筑角度看,就是最合理的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间;“适用性”主要涉及居住的舒适、健康、便利、安全等问题,从建筑技术角度看,应以提高住宅建筑外部、内部的宜居性为主。对“经济性”的探讨,是因为我国土地资源贫乏、人地矛盾突出,所以要选择适应于集约使用土地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集合居住模式,使居住区环境以及建设过程本身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达到“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的目的,首先要从城市、居住区的层面考虑居住环境问题,在大空间里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解决好居住区的空间布局、道路系统、绿化、安保服务等问题;其次,住宅内部也要进行优化,经济适用房面积不会很大,这就要我们加强对其厨房、卫生间等空间进行研究,提高对小空间的利用,使之成为功能可变、适应多种需求的空间模式。日、韩等国在小面积住宅的设计、设备、空间利用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考虑我国国情、人民生活习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适用住宅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在“适用性”方面,现代住宅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快速推广,对住宅舒适、健康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智能化设计、厨卫设计、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等几个方面,阐述对建设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的理解。其中,住宅智能化方面,智能家居是当前住宅智能化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更广泛、深入的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厨卫设计方面,主要解决现在住宅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噪音干扰、维修不便、地漏返味等问题,可以参考比较成熟的技术如:同层排水、自动密封式地漏。建筑物理环境方面,论文主要探讨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控制噪音污染等三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居住的舒适性有着密切联系,也是当前节能减排大环境下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住宅”的概念,结合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从采光、通风、隔声、保温隔热及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探讨适合上海地区高品质舒适性住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除了要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外,还要考虑到我国城市逐渐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更是早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提出了“两代居”的概念,这是对我国占大多数的家庭养老形式的一种应对策略。

黄辉玲[7](2007)在《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面临房价狂涨局面,以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警告,这一轮史无前例的房价飙涨,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例外,除了房价大幅上涨,土地出让市场、消费市场、税收市场和金融市场等问题不少,而且日益突出,如不及时规范和治理,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理性与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通过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分析,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并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有效方法。(2)本文先介绍了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特征、理性与理性发展的含义、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内涵、模式,又分析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理论基础:城市土地区位理论、房地产市场经济理论、城市房地产投入-产出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城市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以后各章的分析提供依据,是本文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3)本文接着对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前、改革后两个时期的市场进行了回顾,探讨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体制、发展观、制度缺陷和市场宏观状态是形成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指出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4)国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管理是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本文研究了国外住房供给保障制度、国外房地产金融制度、国外房地产税收制度及其他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并论述了国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管理对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启示。(5)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评价。先阐述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的研究意义,然后提出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又建立了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对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作以评价,总结出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不理性;对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作以个案分析,分析得出结论,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不理性。这是本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6)发挥政府在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保障公民的居住权,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土地市场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健全税费体系,严肃纳税法律,并要大力开发资源节约型住宅。(7)房地产开发商要调整发展战略。作为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方,开发企业要不断修正价值取向,重新定位,以及进行经营机制、融资机制的创新。(8)金融机构应建立两级市场体系,还款方式多样化,完善个人信息系统及完善住房金融资金的筹集渠道;建立房地产中介服务诚信体系;物业管理公司要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及品牌化经营;媒体与学者要正确引导消费者。(9)城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借鉴了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理论等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建构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研究框架。

张雪伟[8](2007)在《日常生活空间研究 ——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文中提出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城市生活的多面性。日常生活总是在特定的空间完成的,“日常生活空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所占据的空间。但这一概念更注重于空间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即空间与人之间全方位的互动关系。“日常生活空间”在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促进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及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因而其空间模式及演化规律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拟从“日常生活”这一概念出发,构建起日常生活空间的理论框架。然后以此为指导,以生活方式的变迁为主线,以日常生活空间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对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变迁进行研究。从“人文视角”对城市日常生活空间进行研究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在结构化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过程及演化规律,从中揭示出“日常生活空间”的意义和价值。并从“日常生活空间”重建的角度,提出城市日常生活空间营造的原则和策略。 本文的研究框架,全文除绪论外,分为九章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常生活的理论范式。首先对日常生活这一概念做了理论上的界定,论述了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日常生活空间的概念及其分类,以及日常生活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和作用;接着论述了生活方式的概念,大众文化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最后概述了开埠以来上海市民的大众化进程,以及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及其演化。 第二部分是日常生活空间的历史分析,是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总结出上海城市居住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和消费空间这三类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对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是日常生活空间的重建。在对当今城市建设进行理性反思与评价的基础上,探索适应中国及上海城市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现实情境的理论观念与方法体系。在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空间建构的设想。

徐晓霞[9](2005)在《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文中认为社区是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政治参与的场所。随着社会转型和社区居民构成的日益复杂化,社区居民在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微观再现,彰显着城市精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区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社会沟通、心理凝聚、价值导向、行为规范、文化传承和协调作用。同时,社区文化还在塑造社区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锻造健康心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视角切入,着重探讨当前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这一课题,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借鉴国外社区文化的建设经验,就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论文由绪论和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这一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及国内外关于社区文化的相关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从社区本身出发,首先界定了社区、文化和城市社区文化的概念,然后论述了城市社区文化的特征并分析了社区文化与相关范畴的关系,最后指出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城市社区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有区域性与共同性,历史性与继承性,模式化与多元化,复杂性与层次性,变迁性与融合性,社会性与渗透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社区文化与相关范畴的关系,认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应有之义,社区文化的锤炼是城市精神的实施中介,社区文化品质的提升是现代化对新时期社区的要求,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社区文化建设在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促进个人社会化、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彰显制度规范、秉承主流文化、培育居民归属意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首先阐述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然后具体分析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五个方面:理论宣传与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与人格培育、减少“陌生人”现象与促进和谐关系的形成、塑造社区形象与增强居民归属感、提升城市品位与打造城市形象。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和方法。首先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和主要经验两个方面指出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现状,然后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并分析其原因,原因主要有操作层面上对社区文化工作理解存在偏差,在实践操作上存在软件和硬件不协调、资源整合效益不佳、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文化人才匮乏和社区文化管理机制中的问题。最后,指出社区文化建设应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原则,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城市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可以借鉴国外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好。

迟旭锋[10](2004)在《房地产业信息化研究》文中指出新世纪的房地产业是网络时代的房地产业,也就是房地产业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商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开展住宅与房地产业信息化,通过建立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在住宅与房地产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提高房地产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探讨,提出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的建议。主要的工作与结论如下: 第一,对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分析我国房地产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房地产业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和信息化的基本策略。 第二,综合了房地产业信息化所涉及到的基本实现技术,通过对信息化价值和信息化给房地产行业所带来的优势的分析,具体给出各种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 第三,详细分析了房地产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房地产相关企业信息化,以及房地产产品信息化—“数字社区”的建设。对各部分均进行信息化建设框架的分析,论证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最后给出了实现信息化细节性的措施和途径。 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管理、生产、供给、需求各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既包括房地产产品的信息化,即“数字社区”、“智能化小区”的建设,也包括房地产业务—采购、营销、中介的信息化,即电子商务在房地产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而电子商务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降低商品房的造价,从而使“数字社区”的建设更加顺利进行。还包括房地产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由于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管理者和组织者,所以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和基础。故房地产产品的信息化、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以及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衔接的,并共同构成了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要进行房地产业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则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需要房地产企业、行业协会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支持、努力。

二、智能化小区呼唤游戏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化小区呼唤游戏规则(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冲突和社会冲突的研究
        二、关于城市社区冲突的研究
    第三节 概念梳理与理论支撑
        一、概念梳理
        二、相关理论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调研方案与基本数据分析
第一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及其类型与特点
        一、中国城市社区概述
        二、中国城市社区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冲突
        一、社会转型中的城市社会冲突
        二、中国城市社区冲突及现况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
        一、社区利益冲突
        二、社区权力冲突
        三、社区权利冲突
        四、社区文化冲突
        五、社区结构冲突
        六、其它社区冲突:社区复杂性冲突
    第四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主要特征
        一、社区冲突的显现化、多样化与复杂化
        二、社区冲突的多发性与群体性
        三、社区冲突根源的多样化与交叉化
        四、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
        五、社区冲突的复合性
        六、社区冲突的非对抗性
第二章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内的冲突程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提出假设
    第二节 比较分析
        一、社区冲突频率分析
        二、社区冲突烈度分析
        三、社区冲突程度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主要发现
第三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相关致因、扩散过程及升级机制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生成的宏观条件和相关影响因素
        一、宏观条件
        二、相关影响因素
        三、冲突主要成因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与升级机制
        一、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分析
        二、城市社区冲突扩大与升级机制分析
第四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主体及现行解决方法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主体
    第二节 城市居民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途径
        一、调解
        二、对话和解
        三、诉讼
        四、仲裁
        五、信访
        六、诉诸暴力
    第三节 城市基层政府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举措
        一、社区冲突和解
        二、社区冲突调解
        三、社区冲突管控
        四、社区冲突处置
        五、暴力强制
第五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冲突治理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二、社区冲突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治理手段相对较为单一
        四、基层政府干预失当或者不作为
        五、社区冲突治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六、社区参与不足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社区冲突治理理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
        二、基层政府公信力流失严重,合法性权威受到影响
        三、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弱化,社区认同感持续下降
        四、社区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力量弱小
        五、社区冲突治理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
        六、相关法规政策建设滞后,冲突依法治理水平较低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主体困境: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与冲突主客体的同一性
        二、参与困境:社区参与不足,但社区冲突数量高居不下
        三、平台困境:社区冲突的频发与冲突化解制度平台的缺失
        四、成本困境:社区冲突控制成本的上升与治理成效的下降
        五、制度困境:社区冲突治理呈“有法律却秩序失范”的困境
第六章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方法与有效实践
        一、美国的社区调解制度
        二、英美的社区听证会
        三、日本居民参与式的社区规划
        四、韩国的环境冲突管理制度建设
        五、新加坡的“全国对话”机制
        六、西方的各种对话方法与机制
    第二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因势疏导
        二、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度较为完善
        三、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其互联互动性
        四、强调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
        五、提升冲突治理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参与性
        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第七章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从冲突管理走向冲突治理
        二、指导原则
    第二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主要策略
        一、信念共识:转变观念,正视城市社区冲突的积极功能
        二、多元共治:不同主体协同共治
        三、分类治理:不同类型社区内的不同属性的社区冲突治理方法不一,各有侧重
    第三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机制建设
        一、内部机制建设:优化社区层面的冲突治理机制
        二、外部机制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冲突治理机制
        三、内外联动机制建设:构建互联互动、合作互惠的冲突机制
    第四节 超越管理与化解:走向社区冲突转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C 调查实施细则
附录D 访谈资料
附录E 深圳罗湖区物业管理改革试点名录及改革举措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我国房地产项目品牌定位策略研究 ——以SOHO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对房地产品牌建设及定位的研究
        1.2.2 国外房地产品牌运作和推广研究
        1.2.3 国内对 SOHO 模式的研究
    1.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房地产业品牌推广相关理论
    2.1 品牌及定位理论
        2.1.1 品牌战略演变的三个时代
        2.1.2 品牌定位的方法
    2.2 我国房地产项目在摸索中形成三种模式
        2.2.1 USP 模式
        2.2.2 概念模式
        2.2.3 全程策划模式
    2.3 房地产项目品牌定位的职责及意义
第3章 我国房地产业品牌推广的现状
    3.1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3.1.1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3.1.2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3.2 房地产品牌定位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2.1 房地产品牌定位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3.2.2 房地产品牌定位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
    3.3 我国房地产品牌营销策略及其影响分析
        3.3.1 我国房地产品牌营销策略
        3.3.2 我国房地产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影响力
第4章 成就品牌的 SOHO 模式
    4.1 SOHO 的定位
        4.1.1 SOHO 定位的来源
        4.1.2 创新的产品项目是重要的定位基础
    4.2 SOHO 成就品牌的运作模式
        4.2.1 制造话题
        4.2.2 立体化品牌推广
    4.3 SOHO 模式的成功之处
        4.3.1 项目定位——为少数人盖房子
        4.3.2 创新——个性化才有竞争力
        4.3.3 营销模式——开创自己的蓝海
        4.3.4 企业文化——由表象到细节的渗透
第5章 我国房地产项目品牌定位的策略建议
    5.1 房地产品牌定位分析阶段的策略建议
        5.1.1 整合营销传播是品牌定位的基础
        5.1.2 市场细分是品牌定位的保障
    5.2 品牌定位树立阶段的方法建议
        5.2.1 准确的定位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5.2.2 卓有成效的品牌定位策略
    5.3 品牌定位推广阶段策略建议
        5.3.1 品牌定位得以实现的媒介选择
        5.3.2 建立品牌形象管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系统的开发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2.3 设计目标
    1.3 论文组织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系统开发环境
    2.1 开发工具的选择
    2.2 开发技术框架
        2.2.1 数据库 SQL Server
        2.2.2 开发技术 JSP 简介
        2.2.3 C/S 与 B/S 结构体系
    2.3 AJAX 技术
        2.3.1 Web Service 简介
        2.3.2 Web Service 的优点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小区概况
    3.2 需求分析
    3.3 可行性研究
        3.3.1 技术可行性
        3.3.2 经济可行性
        3.3.3 操作可行性
        3.3.4 社会可行性
    3.4 系统总体设计
        3.4.1 系统设计目标
        3.4.2 系统网络设计
        3.4.3 系统总体设计
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及组件设计
    4.1 系统流程图
    4.2 数据库设计
        4.2.1 常见业务流程图
        4.2.2 数据流图
        4.2.3 数据字典
        4.2.4 概念结构设计
        4.2.5 逻辑结构设计
        4.2.6 数据库表设计
    4.3 系统用例图
    4.4 系统视图组件设计
        4.4.1 创建 JSP 文件
        4.4.2 JSP 标签创建
    4.5 系统控制器组件设计
        4.5.1 Action 类的设计
        4.5.2 Action 类的实现
    4.6 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1 系统登录模块
    5.2 主界面
    5.3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
        5.3.1 业主管理模块
        5.3.2 工作人员信息管理模块
    5.4 小区信息管理模块
        5.4.1 楼宇信息管理模块
        5.4.2 停车场与车位信息的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5.4.3 消防设施信息管理模块
    5.5 物业服务管理模块
        5.5.1 住户投诉信息管理
        5.5.2 住户请修信息管理
        5.5.3 业主入住管理
        5.5.4 来访及物品出入住管理
        5.5.5 保洁绿化管理
    5.6 费用管理模块
        5.6.1 住户费用查询
        5.6.2 物业费用收取
        5.6.3 物业费退款
    5.7 费项设置模块
    5.8 业委会模块
    5.9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4)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营销模式研究 ——以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物业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物业管理
        2.1.1 基本概念
        2.1.2 服务内容
        2.1.3 基本原则
        2.1.4 行业现状
    2.2 服务营销
        2.2.1 主要内容
        2.2.2 特点及要素
第三章 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3.1 公司概况
    3.2 物业管理行业的五种力量分析
    3.3 物业管理企业的PEST分析
    3.4 贵阳市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势态分析
    3.5 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的SWOT矩阵分析
第四章 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营销模式及研究
    4.1 中天物业的服务营销模式
        4.1.1 服务宗旨、方针
        4.1.2 服务定位、目标
        4.1.3 管理机制与模式
        4.1.4 服务思路
        4.1.5 服务重点
        4.1.6 主要管理和服务措施
    4.2 取得的经验
        4.2.1 高效的组织架构
        4.2.2 迅捷的信息反馈及处理系统
        4.2.3 科学、完善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
    4.3 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的特色营销
    5.1 "中天"特色营销的主要内容
        5.1.1 注重环保的绿色营销
        5.1.2 具有内涵的文化营销
        5.1.3 包含特点的个性营销
        5.1.4 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管理营销
    5.2 中天物业特色营销的实施与保障
        5.2.1 特色营销的实施控制
        5.2.2 组织体系的保障
        5.2.3 人力资源培训保障
        5.2.4 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5.3 一般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营销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举措
        5.3.1 基本原则
        5.3.2 具体举措
第六章 总结
    6.1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智能化儿童家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儿童家具发展现状
        1.2.1 国外儿童家具发展现状
        1.2.2 国内儿童家具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智能化家具概述
    2.1 智能化家具的概念和特点
        2.1.1 智能家具的概念
        2.1.2 智能家具的特点
    2.2 智能化家具组成
    2.3 智能化家具设计原则和方法
        2.3.1 智能化家具设计原则
        2.3.2 智能化家具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化儿童家具设计基础
    3.1 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儿童要素
        3.1.1 儿童的定义
        3.1.2 儿童的年龄段划分
        3.1.3 儿童生理和心理
    3.2 儿童家具分类
    3.3 儿童家具设计原则
        3.3.1 基于儿童生理的儿童家具设计原则
        3.3.2 基于儿童心理的儿童家具设计原则
    3.4 儿童家具设计要素
        3.4.1 儿童家具尺度设计
        3.4.2 儿童家具造型设计
        3.4.3 儿童家具色彩设计
        3.4.4 儿童家具结构设计
        3.4.5 儿童家具材料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化儿童家具功能模块分析
    4.1 模块化的含义
    4.2 智能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
    4.3 儿童家具智能化功能模块解析
        4.3.1 坐具类儿童家具
        4.3.2 桌类儿童家具
        4.3.3 床类儿童家具
        4.3.4 贮藏类儿童家具
    4.4 功能高度调节模块研究
        4.4.1 基本原理
        4.4.2 身高检测系统设计
        4.4.3 传动机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化儿童电脑桌的设计
    5.1 儿童电脑桌调研
        5.1.1 市场调研
        5.1.2 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及分析
    5.2 儿童电脑桌功能需求分析
    5.3 儿童电脑桌功能尺寸分析
        5.3.1 人眼与视屏的距离分析
        5.3.2 桌面的高度尺寸分析
        5.3.3 对键盘和鼠标高度分析
        5.3.4 电脑桌桌面深度设计分析
        5.3.5 电脑作业时肘部支撑设计分析
    5.4 硬件设计与选购
        5.4.1 电脑桌本体设计
        5.4.2 功能高度调节机构设计
        5.4.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4.4 高度调节系统硬件集成
    5.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第2章 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2.1 住宅组团布局及空间组织
    2.2 道路交通系统
    2.3 绿化景观系统
    2.4 服务系统
    2.5 小区智能化设计
第3章 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内部设计优化
    3.1 复合型厨房
    3.2 住宅可变空间设计
    3.3 小面积住宅设计
第4章 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技术设计探讨
    4.1 智能化设计
    4.2 卫生间技术设计
    4.3 建筑物理环境
    4.4 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
第5章 两代居住宅设计探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XXXXX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难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难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理论概述
    2.1 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2.1.1 房地产的含义及特征
        2.1.2 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2.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内涵及模式
        2.2.1 理性与理性发展
        2.2.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内涵
        2.2.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模式
    2.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理论基础
        2.3.1 城市土地区位理论
        2.3.2 房地产市场经济理论
        2.3.3 公共管理理论
        2.3.4 城市房地产市场投入—产出理论
        2.3.5 城市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特点
    3.1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沿革
        3.1.1 住房制度改革前(1949~1978)
        3.1.2 住房制度改革后(1979年至今)
    3.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成就
    3.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中的问题
        3.3.1 开发投资中的问题
        3.3.2 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
        3.3.3 房地产市场商业贿赂盛行
        3.3.4 投机炒风盛行
        3.3.5 开发商的违规违法操作
    3.4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体制因素作用
        3.4.2 错误的发展理念
        3.4.3 制度供给和政策设计的缺陷
        3.4.4 市场宏观状态影响
    3.5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
        3.5.1 区域性寡头垄断特征
        3.5.2 二手房市场的高价特征
        3.5.3 房地产的虚拟资产特征
4 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4.1 国外住房供给和保障制度
        4.1.1 政府拨款建公房
        4.1.2 政府性补贴和减免税优惠
    4.2 国外房地产金融制度
        4.2.1 证券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2.2 基金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2.3 储蓄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2.4 财政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3 国外房地产税收制度
        4.3.1 日本房地产税收制度
        4.3.2 韩国土地税收制度
    4.4 其他可借鉴的作法
        4.4.1 韩国的土地整理
        4.4.2 我国香港地区土地出让年租制
        4.4.3 日本住宅生产工业化
        4.4.4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经济调控手段
        4.4.5 住房自有率
        4.4.6 强化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
        4.4.7 治理商业贿赂
    4.5 国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4.5.1 政府必须干预和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4.5.2 把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落到实处
        4.5.3 健全和发展租赁市场和二手房市场
        4.5.4 完善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
        4.5.5 设计合理的房地产税制
5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
    5.1 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5.2 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2.1 系统性原则
        5.2.2 功能性原则
        5.2.3 可操作性原则
        5.2.4 综合性原则
        5.2.5 主导性原则
    5.3 单指标评价
        5.3.1 房价收入比
        5.3.2 租售比值
        5.3.3 空置率
        5.3.4 住房消费支出比重
    5.4 综合指标评价
        5.4.1 综合评价程序
        5.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4.3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及目标值确定
        5.4.4 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5.5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
        5.5.1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
        5.5.2 个案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6 正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6.1 转换政府职能
        6.1.1 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
        6.1.2 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6.1.3 培育结构合理的住房消费梯度市场
        6.1.4 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6.2 重点宏观调控土地市场
        6.2.1 科学制定、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
        6.2.2 进一步加强土地的严格管理
        6.2.3 土地供应市场化操作
    6.3 健全税费体系和纳税法律制度
        6.3.1 确立土地年租制度
        6.3.2 合理设置新税制
        6.3.3 清理房地产收费项目
        6.3.4 健全纳税监管和服务机制
    6.4 开发资源节约型建筑
        6.4.1 发挥政府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6.4.2 改良生产方式
        6.4.3 依靠“第五能源”
7 开发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
    7.1 开发企业不断修正价值取向
        7.1.1 开发企业树立“四元价值观”的经营理念
        7.1.2 开发商和开发企业要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7.1.3 开发企业要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
    7.2 开发企业对自身定位的重新认识
        7.2.1 避免产品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7.2.2 与消费者共赢
        7.2.3 采取多种手段消化空置房
    7.3 开发企业要不断创新经营和融资机制
        7.3.1 房地产企业创新经营机制
        7.3.2 房地产企业创新融资机制
8 相关部门的理性发展对策
    8.1 金融机构对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对策
        8.1.1 构建两级市场体系
        8.1.2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系统
        8.1.3 还款方式多元化
        8.1.4 建立合理的住房金融筹资机制
    8.2 建立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诚信体系
        8.2.1 加强房地产中介市场管理
        8.2.2 加强房地产评估市场的管理
    8.3 物业管理部门在中国房地产业理性发展对策
        8.3.1 实施规模化经营
        8.3.2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8.3.3 品牌化管理
    8.4 媒体和专家的正确导向
        8.4.1 媒体的正确导向
        8.4.2 专家要端正学风
9 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
    9.1 消费者理性预期
    9.2 消费者理性消费
    9.3 消费者理性维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日常生活空间研究 ——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日常生活"及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范畴
        1.1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与价值取向
        1.1.1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
        1.1.2 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1.2 "日常生活空间"研究的范畴
        1.2.1 日常生活空间的理论界定
        1.2.2 日常生活空间的分类
    第二节 课题研究借鉴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
        2.1 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2.1.1 西方社会科学中论及日常生活的诸种理论回顾
        2.1.2 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
        2.1.3 可借鉴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2.1.4 相关研究方法的启示
        2.2 有关日常生活空间研究的新尝试
    第三节 论文的整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3.2 研究体系和结构安排
        3.3 研究的创新及待深化之处
上篇 日常生活的理论范式
    第一章 日常生活的界定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定义
        1.1 日常生活的定义
        1.1.1 内涵与外延界定
        1.1.2 日常生活的基本图式和本质特征
        1.1.3 日常生活的历史沿革
        1.2 日常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1.2.1 什么是文化
        1.2.2 什么是大众文化
        1.2.3 "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回顾
        2.1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世界
        2.1.1 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历程
        2.1.2 回归"生活世界"与理想日常生活的构建
        2.2 美学对日常生活的研究
        2.2.1 日常生活:美学的本体论基础
        2.2.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2.3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日常生活
        2.3.1 当代小说中的"日常化写作"
        2.3.2 当代美术与日常生活
        2.3.3 当代电影与日常生活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日常生活空间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空间
        1.1 日常生活空间的定义
        1.1.1 日常体验的生活空间
        1.1.2 日常生活空间的范畴
        1.2 日常生活空间的分类
        1.2.1 居住空间
        1.2.2 娱乐休闲空间
        1.2.3 日常消费空间
        第二节 城市中的日常生活空间
        2.1 作为城市中的场所
        2.1.1 "场所精神"的创造
        2.1.2 空间体验与"认知地图"
        2.2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组成部分
        2.3 对城市社会心理的影响
        2.3.1 宏观层次:城市文化的整合
        2.3.2 中观层次:群体价值的实现
        2.3.3 微观层次:自我实现的满足
        第三节 日常生活空间研究的发展
        3.1 日常生活空间研究的起源
        3.1.1 都市中的漫游者"Fl(?)neur"
        3.1.2 本雅明的拱廊街(arcade)研究
        3.2 西方理论对日常生活空间的研究
        3.2.1 西方城市理论中的日常生活空间研究
        3.2.2 后现代性与生活空间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日常生活方式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与城市日常生活
        1.1 大众文化的兴起
        1.1.1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
        1.1.2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
        1.2 中国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
        1.2.1 中国大众文化的消费性
        1.2.2 中国大众文化的世俗性
        1.3 大众文化向日常生活的渗透
        1.3.1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日常生活
        1.3.2 消费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
        第二节 日常生活方式的形成
        2.1 生活方式的概念与特征
        2.1.1 生活方式的概念
        2.1.2 生活方式的研究进展
        2.1.3 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
        2.3 近代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
        2.3.1 近代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
        2.3.2 近代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
        第一节 上海的大众化进程
        1.1 清末民初上海的首次大众化进程
        1.1.1 市民社会的形成
        1.1.2 生活方式的变迁
        1.1.3 上海社会心理的变化
        1.2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的第二次大众化进程
        1.2.1 上海社会结构的分层化
        1.2.2 社会转型与社会心理的变迁
        1.2.3 大众化进程各阶段市民日常生活主要形式及特点
        第二节 上海大众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
        2.1 上海都市大众文化的形成
        2.1.1 上海早期大众文化的兴起
        2.1.2 上海早期大众文化的特点
        2.1.3 上海城市文化的转型
        2.2 海派文化的崛起
        2.2.1 海派戏曲与大众文化的形成
        2.2.2 海派电影与大众文化的发展
        2.2.3 海派文学对日常生活意识的塑造
        第三节 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演化
        3.1 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历史形成
        3.1.1 石库门的兴起与变迁
        3.1.2 从宝善街到四马路:上海早期大众娱乐空间的形成
        3.1.3 南京路:大众消费空间的崛起
        3.2 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当代重构
        3.2.1 大众文化的复兴
        3.2.2 大众文化复兴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3.2.3 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重构
        第四节 小结
中篇 日常生活空间的历史分析
    第五章、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变迁
        第一节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主要形式
        1.1 里弄:石库门的变迁
        1.1.1 从老式石库门到新式石库门
        1.1.2 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与公寓式里弄
        1.1.3 里弄的空间特征:弄堂与亭子间
        1.1.4 里弄中的日常生活空间
        1.2 工人新村:新型居住空间的出现
        1.2.1 从棚户到新村
        1.2.2 新村的空间特征和意义
        1.2.3 新村中的日常生活空间
        第二节 上海城市居住形态的变化
        2.1 单位公房社区
        2.1.1 单位部落的形成
        2.1.2 大院中的日常生活空间
        2.2 商品房社区
        2.2.1 高收入商品房社区
        2.2.2 中低收入商品房社区
        2.2.3 居住形态的变化
        第三节 居住空间与城市形态
        3.1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与分布
        3.1.1 阶段一(1840年代初期——1930年代中期)
        3.1.2 阶段二(195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
        3.1.3 阶段三(1980年代中期——2000年代中期)
        3.2 里弄的死与生:日常生活空间的变迁
        3.2.1 里弄的消失
        3.2.2 街道空间的没落
        3.2.3 两种保护模式:从新天地到新福康里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上海城市娱乐休闲空间的变迁
        第一节 上海城市娱乐空间主要形式
        1.1 上海城市娱乐空间的变迁
        1.1.1 从戏园到电影院
        1.1.2 从"四马路"到"张园"
        1.1.3 从大世界到百乐门
        1.1.4 从茶馆到茶坊
        1.2 新型娱乐空间的出现
        1.2.1 酒吧与咖啡馆
        1.2.2 卡拉OK与迪斯科舞厅
        1.2.3 网吧与电子游戏厅
        第二节 上海城市娱乐休闲形态的发展
        2.1 日常生活中的休闲
        2.1.1 休闲的兴起
        2.1.2 城市中的休闲空间
        2.2 日常生活中的狂欢
        2.2.1 城市中的狂欢节
        2.2.2 城市中的狂欢空间
        第三节 娱乐空间与城市形态
        3.1 上海城市娱乐空间的发展与分布
        3.1.1 阶段一(1840年代初期——1930年代中期)
        3.1.2 阶段二(195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
        3.1.3 阶段三(1980年代中期——2000年代中期)
        3.2 娱乐空间与城市形态
        3.2.1 城市娱乐空间形成的社会空间机制
        3.2.2 城市娱乐空间的经济空间分布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上海城市消费空间的变迁
        第一节 上海城市消费空间主要形式
        1.1 "杂货店":传统商业业态的演进
        1.1.1 从"广货店"到"京货店"
        1.1.2 从"京广杂货店"到"洋广杂货店"
        1.2 "百货公司":新型商业空间的出现
        1.2.1 从"四马路"到"大马路"
        1.2.2 "四大公司"与"四小公司"
        1.3 新型商业文化的崛起
        第二节 上海城市消费形态的变迁
        2.1 街区日常消费形态的变迁
        2.1.1 "老虎灶"与"大饼店"
        2.1.2 "烟纸店"与"煤球店"
        2.2 消费转型:商业新业态的出现
        2.2.1 从"超市"到"便利店"
        2.2.2 从"大卖场"到"销品茂"
        第三节 消费空间与城市形态
        3.1 上海城市消费空间的发展与分布
        3.1.1 阶段一(1840年代初期——1940年代中期)
        3.1.2 阶段二(195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
        3.1.3 阶段三(1980年代中期——2000年代中期)
        3.2 消费空间与城市形态
        3.2.1 从"街、弄"到"马路"
        3.2.2 从"里弄"到"大楼"
        3.2.3 消费空间与城市形态的互动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日常生活空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分析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权力与社区政治
        1.1 从保甲到居民委员会
        1.1.1 上海的保甲制度
        1.1.2 人口流动与权力控制
        1.1.3 居民委员会的建立过程
        1.1.4 日常生活空间的初步政治化
        1.2 从居委会到里委会:大跃进与城市人民公社
        1.2.1 居民委员会改为里弄委员会
        1.2.2 日常生活空间的政治化
        1.3 从里委会到革委会
        1.3.1 里委会工作的全面停顿
        1.3.2 里弄革委会的建立
        1.3.3 日常生活空间的失落和破坏
        1.4 从居民委员会到社区委员会
        1.4.1 社区建设与"小政府、大社会"
        1.4.2 日常生活空间的重建
        第二节 经济行为对里弄的渗透
        2.1 里弄经济的兴衰
        2.1.1 里弄中的流动商业
        2.1.2 居办经济组织的大量兴起
        2.1.3 里弄服务业的消亡
        2.2 票证控制下的日常生活
        2.2.1 1940年代的统制经济
        2.2.2 1950年代以来的计划供应
        2.2.3 1980年代市场经济的复苏
        第三节 日常生活空间变迁的社会学分析
        3.1 生活方式与生活形态的演变
        3.1.1 社会变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3.1.2 生活形态的复兴:时髦外婆与老克腊
        3.2 社会分层与居住空间分异
        3.2.1 阶层与社群
        3.2.2 社区过滤机制
        3.2.3 居住空间分异
        第四节 小结
下篇 日常生活空间的重建
    第九章、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重建
        第一节 上海都市文化身份的认定
        1.1 寻找上海:上海城市形象的嬗变
        1.1.1 石库门外:纪实与虚构
        1.1.2 霓虹灯下:辉煌与浮华
        1.1.3 新天地:想象与重建
        1.1.4 苏州河、泰康路到同乐坊
        1.2 重建上海都市文化
        1.2.1 "城市:让谁的生活更美好?
        1.2.2 视角:从上往下或从上往下
        1.2.3 谁的城市?谁的文化?
        1.2.4 城市的后现代化
        第二节 街区与社区生活空间的重建
        2.1 物质空间营造:
        2.1.1 城市改造与旧城更新
        2.1.2 适当密度的混合功能街区
        2.1.3 "街道眼":街道体系的建立
        2.1.4 城市场所与开放空间的营造
        2.2 社会空间营造
        2.2.1 日常交往与社区空间
        2.2.2 邻里关系的重建
        2.2.3 老龄化与"空巢家庭"的对策
        2.2.4 社区建设与社区意识的培育
        第三节 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建构
        3.1 消费主义与空间的生产
        3.2 日常生活空间重建对于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的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1941年:一位上海青年的闲暇娱乐生活
附录B "日常生活批判"与当代建筑学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问题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本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
        (二)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一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文化及其建设
    一、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 社区的释义
        (二) 文化的解读
        (三) 城市社区文化
    二、我国当代城市社区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 区域性与共同性
        (二) 变迁性与继承性
        (三) 模式化与多元化
        (四) 复杂性与层次性
        (五) 融合性与共享性
        (六) 社会性与渗透性
    三、社区文化与相关范畴关系的厘清
        (一) 建设社区文化是“社区管理”的应有之义
        (二) 锤炼社区文化是“城市精神”彰显的实施中介
        (三) 提升社区文化品质是“现代化”对新时期社区的要求
        (四) 发展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功用
        (一) 社区文化促进了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具有纽带作用
        (二) 社区文化提供了个人成长的土壤,具有社会化作用
        (三) 社区文化强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文化传承和导向作用
        (四) 社区文化彰显了制度规范,具有规范作用
        (五) 社区文化培育居民的归属意识,具有心理凝聚作用
        (六) 社区文化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具有协调作用
第二章 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功能
    二、转型时期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 巩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强化理论宣传和价值引导
        (二) 心理疏导与人格培育,锻造健康心态
        (三) 减少现代化带来的“陌生人”现象,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 构建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塑造社区形象,塑造城市新形象
        (五)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素质,落实新的发展观
第三章 城市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当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
        (一) 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
        (二) 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二、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认知层面存在的偏差
        (二) 操作环节存在的不足
        (三) 社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性
        (一) 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
        (二) 实现城市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与方法
    四、国外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 美国的社区文化
        (二) 法国的社区文化
        (三) 日本的社区文化
        (四) 韩国的社区文化
        (五) 小结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房地产业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房地产业信息化概述
    2.1 与信息化相关的概念
    2.2 走进信息时代的房地产业
    2.3 信息化与管理的变革
        2.3.1 再造工程
        2.3.2 学习型组织
        2.3.3 知识管理
        2.3.4 精灵生产
        2.3.5 虚拟企业
        2.3.6 电子商务
    2.4 房地产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分析
        2.4.1 国外及港台地区房地产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2.4.2 我国房地产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2.4.3 国内外房地产业信息化比较分析
    2.5 房地产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2.6 房地产业信息化的标准体系
        2.6.1 房地产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2.6.2 住宅与房地产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编制思路
        2.6.3 住宅与房地产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2.7 房地产业信息化的策略及措施
3 房地产业与网络结合的优势分析
    3.1 信息技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3.1.1 对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的影响
        3.1.2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
        3.1.3 对房地产商品本身的影响
        3.1.4 对房地产营销的影响
        3.1.5 对房地产中介企业的影响
        3.1.6 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影响
    3.2 网络经济与房地产结合的市场分析
        3.2.1 从市场客体来分析房地产业的变化
        3.2.2 从市场主体来来分析房地产业的变化
    3.3 网络与房地产业结合的途径探讨
4 房地产业信息化的价值分析
    4.1 信息时代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
    4.2 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4.2.1 微观分析
        4.2.2 电子商务与交易成本
    4.3 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4.3.1 宏观分析
        4.3.2 电子商务时代的国际价值转移
    4.4 电子商务的整体价值分析
        4.4.1 直接经济
        4.4.2 规模经济
        4.4.3 注意力经济
    4.5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和价值分析
        4.5.1 IT的商业价值模型
        4.5.2 商业价值的多种体现指标
5 房地产业信息化的实现技术
    5.1 网络与通信技术
        5.1.1 计算机网络
        5.1.2 局域网
        5.1.3 Internet技术
        5.1.4 网络互联设备
        5.1.5 Internet网络接入技术
    5.2 网络计算框架
    5.3 WEB网站的建设
        5.3.1 商业总则
        5.3.2 软硬件配置及接入方式
    5.4 GIS技术简介
        5.4.1 GIS概念
        5.4.2 GIS工作原理
        5.4.3 房地产业对GIS的要求
        5.4.4 WebGIS概述
6 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
    6.1 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6.2 我国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6.3 我国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6.4 我国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6.4.1 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平台-WEBGIS技术
        6.4.2 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平台
    6.5 基于GIS的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6.5.1 国外GIS的应用情况
        6.5.2 GIS、WebGIS在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
        6.5.3 房地产WebGIS简介
        6.5.4 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想
        6.5.5 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7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
    7.1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概述
        7.1.1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7.1.2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构成
        7.1.3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7.2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途径
    7.3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
        7.3.1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块
        7.3.2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7.3.3 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方法
    7.4 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7.4.1 房地产企业信息系统架构
        7.4.2 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RMIS的实施
    7.5 房地产企业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
    7.6 房地产企业整体电子商务系统
    7.7 层次分析法在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核心框架中的应用
8 房地产电子商务
    8.1 房地产电子商务需求分析
        8.1.1 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
        8.1.2 房地产行业的电子商务需求
    8.2 我国房地产电子商务的现状
    8.3 发展房地产电子商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8.4 B to C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
    8.5 C to C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
    8.6 B to B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
        8.6.1 B to B房地产电子商务概况
        8.6.2 B to B房地产电子商务应用案例分析
    8.7 G to C/G to B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
9 数字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9.1 数字社区的发展概况
        9.1.1 数字社区简介
        9.1.2 数字社区建设基本框架
    9.2 数字社区的信息化建设
        9.2.1 数字社区的信息平台
        9.2.2 小区的控制管理平台
    9.3 数字社区的应用标准体系
        9.3.1 数字社区应用标准的设计思想
        9.3.2 数字社区应用标准体系
    9.4 数字社区与数字城市的接口分析
10 结束语
    10.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0.2 论文的主要结论
    10.3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智能化小区呼唤游戏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D]. 原珂. 南开大学, 2016(04)
  • [2]我国房地产项目品牌定位策略研究 ——以SOHO模式为例[D]. 贾雪倩. 吉林大学, 2014(09)
  • [3]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卫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营销模式研究 ——以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公司为例[D]. 陶永贵. 贵州大学, 2009(S1)
  • [5]智能化儿童家具研究[D]. 曹云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6]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设计探讨[D]. 牛辉哲. 同济大学, 2008(07)
  • [7]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研究[D]. 黄辉玲. 东北农业大学, 2007(02)
  • [8]日常生活空间研究 ——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形成[D]. 张雪伟. 同济大学, 2007(02)
  • [9]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 徐晓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10]房地产业信息化研究[D]. 迟旭锋. 重庆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智能社区呼唤游戏规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