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温室栽培珍稀蘑菇试验初报

泡沫温室栽培珍稀蘑菇试验初报

一、泡沫大棚栽培珍稀菌菇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牛潇宇[1](2016)在《毛竹林食用菌的生态复合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毛竹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中国竹类资源丰富。食用菌味道鲜美,被人们广泛食用,具有丰富的商业价值和药用价值[1]。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国,2015年食用菌总产量达全世界70%以上。发展毛竹林食用菌的复合经营,可增加竹林经营附加值,显着提高竹林经营效益。本研究根据食用菌喜阴及毛竹林高度郁闭等特性[2],大胆探索毛竹林与食用菌的生态复合经营,筛选适宜毛竹林不同季节复合经营的食用菌品种,探索竹林与食用菌的最佳栽培模式,建立毛竹林下食用菌的生态栽培模式体系,为竹林食用菌的复合经营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试验选择了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和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六种食用菌品种,进行实验室培养与毛竹林食用菌栽培,得出如下试验结果:1、根据竹林出笋规律、食用菌生长特性和复合经营技术难度、投入产出比等建立了三种复合经营模式,分别是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冬春复合经营模式、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夏秋复合经营模式和毛竹林与珍稀食用菌的复合经营模式。冬春复合经营模式选择的菌种是秀珍菇和姬菇,夏秋复合经营模式选择的菌种是榆黄蘑和平菇,珍稀食用菌的复合经营模式选择的菌种是姬松茸和羊肚菌。2、通过实验室的原种培养,得到适合平菇、秀珍菇、榆黄菇、姬菇和姬松茸的原种培养的最佳条件:土豆24%,蔗糖2%,KH2PO4 1%,无水MgSO40.5%,蛋白胨0.2%,麸皮1%,VB1 0.1%,水1000mL,大米50%,培养温度为22℃。姬松茸菌种长满培养基约需30d,其他品种培养周期约为20d。羊肚菌的最适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L,蔗糖20g/L,琼脂20g/L,蛋白胨1g/L,维生素B11g/L,羊肚菌培养温度为25℃,菌丝长满培养基时间为15d。3、平菇,秀珍菇,榆黄菇及姬菇的栽培种培养条件为:茶渣76%,麸皮(或米糠)20%,石灰2%,石膏2%,料水比1:1.4,培养温度为24℃,菌丝长满约为25d。姬松茸栽培种培养条件为:菌草76%,玉米粉8%,麸皮5%,石灰粉1%,菌丝培养温度为23℃,25d菌丝长满培养基。羊肚菌的栽培种培养条件为:菌草42%,木屑25%,麦粒25%,麸皮5%,土3%,培养温度为25℃,30d菌丝长满培养基。4、毛竹林与食用菌的生态复合经营采用菌草、茶渣、笋壳作为食用菌栽的栽培原料,在试验地建畦种植。其中利用茶渣为主料栽培的秀珍菇和姬菇产量为1.05kg/m2、1.57kg/m2,菌草为主料栽培的秀珍菇,姬菇产量分别为1.26kg/m2、3.72kg/m2,虽然同等条件下,利用菌草作为培养料的食用菌产量高于茶渣培养料,但茶渣属于农业生产剩余物循环利用,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生态价值。以笋壳为主料栽培的平菇和榆黄蘑的产量为5.93kg/m2、1.88kg/m2,分别是同样条件下木屑作为栽培料所获产量的44.1%和20.15%。菌草栽培的姬松茸和羊肚菌产量分别为0.83kg/m2、0.15kg/m2。5、在竹林中套种食用菌,竹林土壤中的n、k、p等营养元素含量显着增加,土壤酸化得到有效缓解,对提高土壤质量、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6、开展竹林食用菌生态复合经营模式研究得出,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冬春复合经营模式,产量较高,菌菇质量较好,病虫危害轻,污染率低,但出菇易受雨雪天气的影响。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夏秋复合经营模式,栽培方法简单,产量高,但因为夏季温度较高,菌丝易受杂菌污染。毛竹林与珍稀食用菌的复合经营模式,栽培方法复杂,条件要求高,栽培过程不易控制,产量较低,但姬松茸和羊肚菌作为稀有药用菌种,因其本身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格较高,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将笋壳,菌草,茶渣等作为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料,前景广阔,具有很大潜力优势。7、在不计算竹材和竹笋产值情况下,冬春复合经营模式的投入产出比为1:1.34,经济效益为85,400元/hm2;夏秋经营模式的投入产出比为1:1.54,经济效益为143,500元/hm2;珍稀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的投入产出比为1:1.6,经济效益为161,233元/hm2;普通竹林经营,每公顷的经济效益仅为6117元。毛竹林与食用菌的生态复合经营效益远远高于普通竹林经营所产生的经营效益。

周佳燕[2](2013)在《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及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棉花主要下脚料为主要栽培料栽培杏鲍菇,以性状优良的农杏菌株作为供试菌株。首先以棉籽壳、棉秸秆、棉桃壳为主料配置7种栽培料配方栽培杏鲍菇,在统一的环境和管理技术条件下,比较分析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株生长周期、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生物学转化率以及多糖含量的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确定较优配方,来验证棉花下脚料配方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其次以目前主栽的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栽培杏鲍菇,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通过温度的设置,结合子实体性状、单菇重以及不正常菇比率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适宜杏鲍菇商品性的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温度。希望本试验能为杏鲍菇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并为提高杏鲍菇商品菇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棉花下脚料配方栽培杏鲍菇效果明显,菌丝生长方面:配方1-6栽培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5.26mm.d-1-7.59mm.d-1,明显快于对照组CK的4.57mm.d-1且配方3、5、6菌丝都是一级长势,较之于其他配方要更粗、更密、更白、生活力更强;杏鲍菇生长周期:以棉花下脚料为主料的配方1-7处理的菌株生长周期为45.6-57.3d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处理的60.2d,其中在配方5上生长的杏鲍菇生长周期最短为45.6d与其他都成显着差异;容重:除了配方5,配方1-6、7上杏鲍菇的容重为1.19-1.35g.ml-1,与对照组以木屑栽培料配方上杏鲍菇容重1.14g.ml-1,差异显着,杏鲍菇肉质更致密,配方1肉质紧密度最高,品质最佳;子实体性状:菌柄直径除配方4为2.9cm其他大于3cm,菌柄长度为5.8cm其他配方菌柄均大于6.0cm达到出口一级菇级;产量与生物学转化率:配方1、2、3、4、7上生长的杏鲍菇产量为68-75.3g都高于对照组CK的67.7g,其中配方2最高75.3g,其次是配方1的72.3g;多糖含量:配方1-7中多糖含量为1.563%-1.783%高于在CK配方上生长子实体多糖含量1.558%,其中配方5上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1.783%;综合结合生长周期、产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子实体容重4因素对不同配方上子实体进行综合排序来确定最适宜杏鲍菇栽培的棉花下脚料配方。排序的结果为:配方1(3.5分)→配方2(3.35分)→配方3、4(3.0分)→配方7(2.5分)→配方6(2.35分)→配方5(2.25分)→CK(1.35分)。得出:配方1以棉籽壳与棉秸秆为主料的栽培料配方最适杏鲍菇生长;棉花下脚料配方优于传统的木屑栽培料栽培杏鲍菇;两种以上棉花下脚料作为杏鲍菇栽培料的更有助于杏鲍菇生长。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温度对其商品性的影响试显着。17℃时子实体单菇重达到74.3g,不正常菇率达到最低为6.7%,杏鲍菇菌盖直径达3.7cm、菌盖厚度2.9cm、菌柄直经3.9cm、菌柄长度6.2cm,符合目前规定的商品性出口一级菇的标准,商品性较之于其他温度最高;从试验结果得出:17℃是杏鲍菇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商品性的温度;14-18℃为适宜生长温度,当温度超过18℃子实体商品性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林辉[3](2012)在《福建罗源县秀珍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文中指出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秀珍菇产业生产与科研概况的前提下,通过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方法,剖析了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罗源县秀珍菇的产业优势,找出了秀珍菇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国内外秀珍菇产业生产和科研概况秀珍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食用菌。进入本世纪,由于消费需求增大,秀珍菇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美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都有进行商业性栽培,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我国福建、上海、浙江、广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也都有较大面积栽培。目前,秀珍菇以设施大棚栽培为主,我国南方秀珍菇栽培方式多采用竹木结构大棚,而在北方则推广使用速生林下栽培秀珍菇技术。在市场销售上,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并逐步加大对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总体而言,秀珍菇产业发展迅速,逐步从单一生产经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对于秀珍菇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栽培原料、菌株特性、栽培技术和保鲜技术等4个方面。2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为剖析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本研究采取了三种调查方式:对罗源县食用菌专业村长治村菇农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对罗源县主要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和食用菌协会进行重点调查;在罗源县起步、洪洋、凤山、鉴江、中房、飞竹等6个乡镇40多个村,抽样调查30户菇农种植销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访谈内容和相关参考文献等的统计分析,得出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优势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销售渠道逐步拓展、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品牌意识逐步增强、行业管理逐步完善、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等。与此同时,罗源县秀珍菇产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科技创新有待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依然存在、产品加工滞后生产发展、行业协会管理仍然薄弱等。3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对策探讨针对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其他地区发展秀珍菇产业发展已有优秀经验,提出了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对策: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强化标准化生产,注重市场培育,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赵世乐,陈庆生,黎书伟[4](2002)在《泡沫大棚栽培珍稀菌菇试验初报》文中研究表明

二、泡沫大棚栽培珍稀菌菇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泡沫大棚栽培珍稀菌菇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毛竹林食用菌的生态复合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竹林土壤酸碱性的研究
        1.2.2 竹林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2.3 菌草利用现状
        1.2.4 茶渣利用现状
        1.2.5 笋壳利用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毛竹林食用菌的经营模式建立
        1.3.2 竹林套种食用菌的菌种筛选
        1.3.3 菌草、茶渣和笋壳的加工利用
        1.3.4 竹林食用菌的栽培
        1.3.5 产量统计
        1.3.6 食用菌种植后的竹林土壤养分测定
        1.3.7 毛竹林食用菌的生态经营模式总结分析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冬春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试验地概述
        2.1.2.2 试验设计
        2.1.2.3 试验地土壤采集与分析
        2.1.2.3.1 土壤pH值的测定
        2.1.2.3.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1.2.3.3 土壤容重的测定
        2.1.2.3.4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2.1.2.3.5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2.1.2.3.6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2.1.2.3.7 土壤全氮含量测定
        2.1.2.3.8 土壤全磷含量测定
        2.1.2.3.9 土壤全钾含量测定
        2.1.2.3.10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2.1.2.4 栽培料准备
        2.1.2.5 菌种准备
        2.1.2.5.1 原种配方
        2.1.2.5.2 原种培养基配制
        2.1.2.5.3 原种接种与培养
        2.1.2.5.4 栽培种培养
        2.1.2.6 播种
        2.1.2.7 食用菌的采收
        2.1.2.8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冬春复合经营模式产量分析
        2.2.2 食用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2.2.3 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冬春复合经营模式分析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夏秋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概述
        3.1.2 菌种选择
        3.1.3 培养料配方
        3.1.3.1 原种配方
        3.1.3.2 栽培种配方
        3.1.4 笋壳的加工处理
        3.1.5 菌棒的制作
        3.1.6 竹林食用菌栽培
        3.1.7 出菇管理和采收
        3.1.8 竹林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夏秋复合经营模式食用菌产量分析
        3.2.2 夏秋模式的竹林食用菌出菇规律比较
        3.2.3 食用菌种植前后竹林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3.2.4 毛竹林与食用菌的夏秋复合经营模式分析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竹林与珍稀食用菌的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试验地概述
        4.1.2.2 培养料的准备
        4.1.2.2.1 原种培养基配方
        4.1.2.2.2 原种培养基配制
        4.1.2.2.3 营养袋的制作
        4.1.2.2.4 栽培种配方
        4.1.2.2.5 培养料发酵灭菌
        4.1.2.3 菌种准备
        4.1.2.3.1 原种接种
        4.1.2.3.2 栽培种接种
        4.1.2.4 栽培技术
        4.1.2.4.1 栽培季节
        4.1.2.4.2 播种
        4.1.2.4.3 发菌管理
        4.1.2.4.4 病虫害的防治
        4.1.2.4.5 出菇管理
        4.1.2.4.6 采收及产量统计
        4.1.2.4.7 竹林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毛竹林与珍稀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食用菌产量分析
        4.2.2 食用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的含量分析
        4.2.3 毛竹林与珍稀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及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杏鲍菇的分类地位
    1.2 杏鲍菇栽培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杏鲍菇的栽培简史
        1.2.2 杏鲍菇的栽培方式的研究现状
        1.2.3 杏鲍菇培养基、培养料及配方的研究现状
    1.3 利用农业下脚料栽培杏鲍菇的研究现状
        1.3.1 玉米下脚料
        1.3.2 棉花下脚料
        1.3.3 其他下脚料
    1.4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及商品性研究
    1.5 杏鲍菇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研究
        1.5.1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1.5.2 杏鲍菇经济效益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培养料原材料
        3.1.2 供试菌株
        3.1.3 培养基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3.2.1.1 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3.2.1.2 菌株生长时间的比较
        3.2.1.3 子实体农艺性状比较
        3.2.1.4 子实体产量比较
        3.2.1.5 子实体多糖含量比较
        3.2.1.6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3.2.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3.2.3 测量与计算
        3.2.3.1 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
        3.2.3.2 菌丝生长势的测定
        3.2.3.3 子实体形态重量指标测定
        3.2.3.4 产量、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测定
        3.2.3.5 子实体多糖含量的测定
        3.2.4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4.1.1 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4.1.2 菌株生长时间比较
        4.1.3 子实体农艺性状比较
        4.1.4 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比较
        4.1.5 子实体多糖含量比较
        4.1.6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4.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4.2.1 温度对单菇重影响
        4.2.2 温度对不正常菇率的影响
        4.2.3 温度对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5 讨论
    5.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5.1.1 菌丝生长比较
        5.1.2 菌株生长时间比较
        5.1.3 子实体比较
        5.1.4 子实体多糖含量比较
        5.1.6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5.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5.2.1 温度对杏鲍菇单菇重的影响
        5.2.2 温度对杏鲍菇不正常菇比例的影响
        5.2.3 温度对杏鲍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5.3 实验室试验中易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5.3.1 菌丝生长不均匀
        5.3.2 栽培瓶发菌菌丝污染
        5.3.3 畸形菇现象
        5.3.4 子实体黄腐病
6 结论
    6.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6.1.1 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6.1.2 菌株生长时间比较
        6.1.3 子实体比较
        6.1.4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6.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福建罗源县秀珍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秀珍菇生产与科研概况
    1 国内外秀珍菇的产业概况
        1.1 国外秀珍菇的产业概况
        1.2 国内秀珍菇的产业概况
    2 国内外秀珍菇的科研概况
        2.1 秀珍菇栽培原料的研究概况
        2.2 秀珍菇菌株特性的研究概况
        2.3 秀珍菇栽培技术研究概述
        2.4 秀珍菇保鲜技术研究概况
第二章 罗源县秀珍菇产业现状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典型调查
        1.2 重点调查
        1.3 抽样调查
    2 调查结果
        2.1 典型调查结果
        2.2 重点调查结果
        2.3 抽样调查结果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罗源县秀珍菇产业优势分析
        3.1.1 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3.1.2 销售渠道逐步拓展
        3.1.3 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3.1.4 品牌意识逐渐加强
        3.1.5 行业管理逐渐完善
        3.1.6 科技创新明显加快
        3.1.7 政策扶持明显加强
        3.2 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投入成本偏高
        3.2.2 产品加工滞后阻碍生产发展
        3.2.3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3.2.4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2.5 专业人才缺乏
        3.2.6 菌食文化普及不到位
        3.2.7 销售渠道过窄
        3.2.8 行业协会服务仍然薄弱
        3.2.9 国内的发展竞争趋强
第三章 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1 加强政府宏观指导,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2 发挥协会桥梁作用,提升产业建设集聚度
    3 依靠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3.1 抓好菌种质量,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3.2 注重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快速升级
        3.3 改进生产设备,保障生产用电需求
        3.4 健全服务体系,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4 强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1 健全秀珍菇标准体系,规范行业秩序
        4.2 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带动标准化生产
        4.3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5 注重市场培育,带动秀珍菇产业快速发展
        5.1 构建合理销售模式
        5.2 推行产品品牌化战略,做好产品宣传
        5.3 建立市场预警体系,提高应变能力
    6 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秀珍菇产业升级
        6.1 拓展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6.2 宣传菌食文化,带动旅游服务等行业
        6.3 开发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泡沫大棚栽培珍稀菌菇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毛竹林食用菌的生态复合经营模式研究[D]. 牛潇宇. 浙江农林大学, 2016(05)
  • [2]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及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D]. 周佳燕.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3)
  • [3]福建罗源县秀珍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D]. 林辉.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1)
  • [4]泡沫大棚栽培珍稀菌菇试验初报[J]. 赵世乐,陈庆生,黎书伟.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12)

标签:;  ;  ;  ;  ;  

泡沫温室栽培珍稀蘑菇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