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财政领导新论

军事财政领导新论

一、军队财务领导新论(论文文献综述)

冯广宜[1](2018)在《十九世纪伊朗恺加王朝的现代化改革研究》文中指出恺加王朝是伊朗近代历史的开端,是伊朗由传统封建农业社会和游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十九世纪恺加王朝统治伊朗期间,俄、英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伊朗紧闭的大门,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和挑战,王朝统治集团中的开明政治精英相继开启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现代化改革尝试。尽管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些改革尝试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但正是这些看似失败、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使得伊朗在与英、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屡战屡败之后仍能积蓄力量屡败屡战,从而最终避免了像印度一样沦为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正是由于这些旨在挽救恺加王朝腐朽统治的改革逐渐完成了伊朗社会的启蒙,不但催生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兴知识阶层,还极大提高了全社会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认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一步步迈向革命的自觉。因此,虽然十九世纪恺加王朝的现代化改革并未在统治阶级极力追求的器物层面获得明显进展,但却成为伊朗社会真正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关键阶段。本文尝试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分析十九世纪恺加王朝统治下的伊朗在现代化改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综合利用现代化理论和文明交往论的视角来分析这一时期伊朗面临的国内外困境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此外,本文还从社会学角度详细分析十九世纪伊朗在内忧外患并存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20世纪伊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讨论了本研究开展的背景、研究方法和思路,并概括介绍了本研究的特点。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观点。第一章至第五章为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十九世纪恺加王朝现代化的缘起、阿米尔·卡比尔强军梦驱动下的现代化改革、哈吉·米尔扎·侯赛因首相深入全面的现代化改革、烟草抗议运动和阿明·阿尔道莱在王朝走向末路时的改革尝试。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恺加王朝早期现代化的缘起。本章首先分析了伊朗地理概况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恺加王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受到部落结构的影响、王朝建立之初的社会结构、两次伊俄战争对伊朗的冲击和影响和以阿巴斯·米尔扎为代表的开明政治精英对此作出的回应。本章最后还详细介绍了统治伊朗长达48年之久的纳赛尔·阿尔丁·沙阿及其对现代化改革的向往和支持,为第二章和第三章重点讨论在他全力支持下的两位首相的现代化改革做了重要的背景铺垫和过渡。第二章详细探讨了纳赛尔·阿尔丁·沙阿执政之初的首相阿米尔·卡比尔所开展的现代化改革尝试。面对境外强敌的侵略和境内分裂割据势力的挑战,阿米尔·卡比尔将其现代化改革的目标锁定在了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常备军队之上。但军队现代化并非空中楼阁,需要现代化的政治、教育、科技、经济等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因此阿米尔·卡比尔的军队现代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开启了伊朗社会多个方面的现代化进程,尤其第一所现代化世俗学校精英学院的创办更是成为伊朗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点。但阿米尔·卡比尔的强势改革遭遇到了来自多个方面的反对和挑战,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三章分别从司法、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角度详细探讨了1870年代哈吉·米尔扎·侯赛因的全方位现代化改革。尽管这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改革中大部分举措最终在侯赛因首相去世后被废弃,但由于这些改革涉及伊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全面、深入启蒙和引导伊朗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司法改革已将尊重人权、人人平等的观念印入伊朗百姓的脑中,而其政治改革则将资政决策的概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传播,经济改革中提出的适当征税原则也成为伊朗百姓判断和评价政府的重要标准,而社会变革的影响则全面启蒙了伊朗百姓,为1905年宪政革命的爆发奠定了重要基础。第四章以十九世纪末期爆发的烟草抗议运动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近一个世纪以来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对伊朗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和对广大百姓的思想启蒙。鉴于乌勒玛阶层在运动爆发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本章专门分析了他们在伊朗世俗政治中的角色转换,为我们深度审视宪政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第五章探讨了阿明·阿尔道莱在世纪之交所主持的那场旨在挽救摇摇欲坠的恺加王朝统治的改革。虽然这场改革持续时间很短,也未能像之前的改革那样带来重大的社会变化,但正是这场失败的改革尝试敲响了恺加王朝的丧钟,使那些仍然寄望于依靠自上而下的维新变革来救亡图存的新兴知识阶层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推翻腐朽无能的恺加王朝统治,伊朗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自救和复兴。正是在达成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伊朗社会才开始大踏步迈向宪政革命。总体来看,十九世纪伊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虽然看似凌乱分散,但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和严谨的逻辑。当国家和民族受到外来威胁和挑战时,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政治精英出于维护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和需要,开启了现代化的改革尝试,但由于缺乏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全面认识,他们仅仅将现代化的目标锁定在了较为低级的器物层面。随着器物层面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扩散,上至政治精英下至黎民百姓都开始对西方现代文明有了朦胧的认识,并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希望一探究竟,于是派遣留学生、创办世俗化学校、开办现代工厂、译介西方政治和思想经典着作、引入西方生活方式等就成为他们全面了解和认识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也成为启蒙社会的重要途径。普通百姓的觉醒对统治者提出了更高的政治要求,而面对这些不断增长的政治诉求,统治者要么不断克制自己以满足百姓的诉求,要么采取强制措施压制这些诉求。但无论采取那种措施都无法阻止民众不断觉醒的步伐,这就使得革命的最终爆发成为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正是那些恺加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政治精英出于维护王朝长治久安需要所开展的现代化改革一步步唤醒了沉睡的民众,使得他们联合起来以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了恺加王朝腐朽的统治。但与此同时,民众的启蒙和觉醒使得全社会对西方现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为统治集团的下一步深入现代化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正是为什么礼萨·汗的现代化改革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幸欣[2](2017)在《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调整改革军队力量构成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5年6月我军实施文职人员制度以来,部队现已聘用了数万余名文职人员。文职人员成为我军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在我军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批文职教员走上了军校教学岗位,承担了大部分专业基础性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已成为我军教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军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得到了军内外的广泛认可。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近20年以来中国军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就此拉开帷幕。随着本次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深入推进,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已悉数落实到位,院校调整改革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文职人员编配比例将进一步扩大,必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成为我军整体军力的重要组成。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建设的重要课题,搞好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运用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第一,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对文职教员与军人教员进行了差异性分析,提出了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需求。第二,设计了《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分为思想政治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军事基础素养与师德风范5个维度,按照心理学问卷编制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了预测和检验,各项指标较好,可以用来调查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现实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测量工具。第三,采用自编《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对驻渝3所军校不同专业的文职教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文职教员对自己岗位任职能力情况的主观判断处在比“一般”稍好一些的程度上;其中,思想政治素养维度情况最好,科研能力维度情况最差,具体为:思想政治素养>教学能力>师德风范>军事基础素养>科研能力;在岗位任职能力总体与5个维度上:30岁至40岁年龄阶段显着优于20岁至29岁年龄阶段的文职教员;获得硕士学位与获得博士学位的文职教员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优于获得学士学位的文职教员;获得讲师职称与获得副高以上职称的文职教员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优于获得助教职称的文职教员。第四,在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文职教员自身、军校与政策制定三方面剖析了影响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文职教员是促进自身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内驱力,要具备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别从角色转变、工作创新和表率意识三方面下功夫;军校是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主阵地,要从发挥教育功能、打造全维度培训体系和优化管理模式三方面下功夫;政策制度是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要从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调整薪酬制度和健全人才引进、竞争、淘汰机制三方面下功夫。

姚乐[3](2016)在《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空军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技术密集型的军种。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已经昭示现代高技术战争"空中化"的必然趋势,首战用空军成了制敌的首选。为了确保空军在未来战争中首战必胜、全程必胜,必须在平时注重加强空军现代化建设。这要求应有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搞好空军财务工作,加强空军部队财务控制,通过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空军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对加快实现空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使命,为未来军事斗争做好充分准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军队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加强,军队财务领域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2014年开展的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明确提出"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军队管理新模式,对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聚焦"能打仗、打胜仗",面临新的战略方针和新的管理体制,空军部队财务工作重心应由原来的片面追求效率和成果的"粗放式"管理,逐渐发展到效益与质量并重的"集约式"管理上来。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管理与控制模式,加强军队财务预算控制、资金控制、制度控制等研究,构筑适合空军实际的财务控制系统。控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原意是驾驭、支配。控制效果的好与坏关乎一切组织的成与败。财务控制无论是对政府、企业还是对军队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并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对空军部队财务工作实施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军队财务控制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组成要素、逻辑体系、研究内容和工作规律等。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缺少对其本质、内在规律以及职能等的基础性研究,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军队财务控制理论体系。通过对空军部队财务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完善军队财务控制理论,丰富军队财务理论体系。其实用价值在于:军队财务控制,特别是空军部队财务控制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加强空军部队财务控制,有利于优化财务保障目标,优化配置保障资源,降低财务工作风险,提高财务保障效能和保障水平,促进空军部队财务工作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在军队财务领域,过去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财务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控制主体、客体不够明确,财务控制程序、方式等不够科学,影响了军队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近年来空军部队在财务控制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相关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系统性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因此,本文充分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等财务控制先进理论和先进做法的基础上,针对空军部队财务工作特点,对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的相关概念等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从理论上、实践上全面探讨空军部队财务控制问题,为构建有效运转的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提供理论参考。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首先,借鉴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空军部队财务控制领域,为全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相关概念及基本属性进行探讨,包括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本质内涵和功能作用等。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分析空军部队财务控制工作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并与陆军、海军、武警部队财务控制工作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是问题分析。分析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五部分是对策分析。提出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并从组织、制度、方式、监督、激励约束等方面,提出加强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该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陈述。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空军部队财务控制是具有鲜明目的性的活动,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工作目标。第二,空军部队财务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活动。第三,要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必须建立动态的空军部队财务控制运行机制,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着力点。论文的可能创新:一是将控制论、系统论引入空军部队财务工作,作为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提高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深度。二是构建了科学、合理、高效的空军部队财务控制模型,提高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于实施空军部队财务控制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万晟[4](2010)在《基于资源节约视角的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研究》文中指出从1998年中央下达军队“吃皇粮、不经商”的决策指示后,军队资产管理的重点由经营性资产转向了行政性资产。回顾十来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管理基础不断夯实、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从现实来看,由于传统粗放的资产管理观念不断固化,原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越来越难以协调,新的矛盾问题逐渐显现,越来越成为资产管理改革深化发展的挑战,其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权关系不清晰与管理权责不明,资产处置损失浪费较大;管理模式不科学资预结合不理想,资产闲置浪费问题突出;资产标准不配套管理随意性较大,资产误配置的现象较多;资产核算不科学和重配置轻管理,资产投资决策效率不高。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的深入发展,这将遵循资源节约这一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据此,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要遵循价值管理与使用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基本规律,继续强化财务部门资产价值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深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按照法规制度基本健全,标准体系比较完备,处置监管规范有序的改革发展要求,构建以资产与经费统筹管理机制、全过程分类核算办法、资产标准体系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军队行政资产改革基本框架,最终实现思想观念由重钱轻物向钱物并重转变,管理机制由管钱管物分离向资产与经费相结合管理转变,资产核算统计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管理手段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转变。为推动这一改革进程,应当加强理论指导、更新管理理念,搞好顶层设计、注重利益协调,完善支撑条件、健全法规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孙桂珍[5](2010)在《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文中认为为创建一支听从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仿效苏联红军在军队中实施以党代表为中心、以政治部为具体实践单位、辅以自上而下建立党部的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本文以1924年至1949年间国民革命军中的政工制度为研究对象,采取静态与动态、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政工制度进行系统考察,力求有较全面、客观的理解和评价。本文分析了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渊源、发展演变、内部结构、运行实态等问题,并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成败得失。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理论来源是孙中山的“主义建军、以党治军以及民众之武力”思想,这一思想是孙中山学习苏联建军经验的结果;北伐后,随着清党运动的进行,党代表、政治部和党部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在国民革命军中发生很大的变异。政工制度因为形势的变迁几经调整,但一直未能改变军队政工成为军队附庸的局面;政工制度先以党代表、后以政治部为核心,政工兼办党务为其主要特征,党部组织不能起到应有的领导作用。政工制度的实际运行受到制度本身的制约,更受到当时国民党的民众政策、组织发展、内部派系、官兵素质、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其实际运行所体现的整体态势是:官兵不和、军民不和、军政不和等。政工制度通过反共、防共以及维护蒋介石领袖地位两方面的努力,对于维护国民党统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没能使国民革命军成为孙中山理想中与民众相结合的党军。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后逐渐丧失其先进性,系统的革命理论也被“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政党”所取代,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也因此成为党内人士争权夺利、维护一党专政的工具,远不是国民党所言成为民众的军队。

祝遵宏[6](2010)在《国家审计职能新论》文中认为作为独立的监督范畴,审计具有其他经济监督所不具备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纪条件下,审计更是被赋予了更深的功能层次和更广的作用范围。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指出,按照审计目标的要求,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专门的监督部门,要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与此相适应,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考察国家审计的职能及其作用,在过去、当前和今后都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问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计监督关系的运行,不仅与自然经济中的审计监督关系运行有了原则的区别,而且与一般商品经济中的审计监督关系运行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人们仍然用原有的某些审计职能及其作用的理论思想来看待市场经济中的审计监督关系,不仅可能出现决策失误,而且可能造成实际工作运行的紊乱。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审视我国的审计职能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应当具有的查账、重效和免疫职能及国家审计诸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就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有现实意义。本文全部内容共分6章。大体上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1-3章,这一部分对国家审计职能的相关知识做系统的交代;第二部分即第4章,是国家审计职能的理论基础分析;第三部分为第5-6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研究国家审计的职能。包括分析国家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现,现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职能、实现国家审计的作用问题。关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后续研究方向、研究的范围限定等。论文第1章导论部分对此做了说明。第2章是关于审计的定义、职能和作用的文献述评。审计的定义、职能和作用分别解决“审计是什么”、“审计能够干什么”和“审计干了什么”的问题。本章首先系统梳理了现有文献关于审计定义的认识,从中归纳出现有文献中对审计定义的认识主要有审计就是查账、审计是一个系统的方法或过程、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控制)活动、审计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工具等不同的观点,并分析认为审计是一系列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然后探讨关于审计职能的不同表述,归纳出审计职能包括单一职能论和多种职能论两类,不同观点内部对审计职能的理解和认识又各不相同,这些关于审计职能的观点大多都是从对审计定义的不同解读得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的职能应该有新的不同的解读。最后,本章分析了现有文献对审计作用的观点——两作用论和三作用论,对审计作用的看法差别并不大。但本文认为分析审计作用不能只从归宿的角度来考察其效果,还应从过程的角度加以进一步考察。本文的第3章是关于国家审计范畴的一般分析。探讨国家审计的定义、一般特征、国家审计监督与公共财政监督的关系。本章先分析归纳出审计和国家审计的新定义,并对国家审计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总结。然后进一步对国家审计监督与公共财政监督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之间在客体上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在主体上具有联动性和独立性。第4章是关于国家审计职能与受托责任关系的关系理论,通过本章的分析,为下一章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职能的不同体现做理论上的准备。本章认为审计来源于受托责任,国家审计来源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审计的职能之所以会体现出区别,是由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变化造成的。本章分析了国家审计职能的变化特点,探讨了影响审计职能得以体现的制约因素。第5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具体论述国家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本章首先对审计职能和审计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审计职能和作用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审计作用既是审计职能的客观效果,又是审计职能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着的功能。然后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的三大职能——查账职能、重效职能和免疫职能。这三个职能分别体现了国家审计维护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性、提高市场效率和政府绩效以及维护国家“机体”安全的需要,并对国家审计如何实现相应的职能分别进行了探讨。然后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的作用,主要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监督政府经济管理;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水平;加快高效廉洁政府建设等。在对国家审计职能和作用进行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第6章探讨如何发挥国家审计职能的问题。本章先从分析我国国家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发挥国家审计职能作用的措施和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1.拓展了审计和国家审计的概念本文针对现有文献关于审计本质或定义是查账、或系统的方法或过程、或民主与政治的工具、或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或控制活动等的描述,进一步拓展了对审计定义的理解。首次提出了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核、评价和控制等的一系列监督活动,审计即审计监督,审计本质上反映的是独立的监督关系。相应地,国家审计即国家审计监督,反映的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独立的监督关系。国家审计监督的对象是财政资金和其他社会性公共资金乃至这些资金的管理使用人,国家审计负责监督其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较之民间审计、社会审计和其他经济监督,国家审计是更高层级的经济监督。2.厘清了国家审计监督与公共财政监督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了公共财政监督概念的基础上,对其与国家审计监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国家审计监督与公共财政监督具有客体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主体上的联动性和独立性。二者都对财政部门经手的财政资金等公共资金进行监督,但国家审计监督的范围更广,涵盖了所有社会性公共资金和对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还包括专门针对“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等公共资金这一客体的监督主体是多元的,各个监督主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动。国家审计监督更超脱,独立性更强。3.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国家审计职能现有的审计职能文献分为单一职能论和多种职能论两大类,其中主流观点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三大职能,本文结合我国公共受托责任的变化特点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审计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具有查账、重效和免疫三大职能。并分析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受托责任由原来的公共受托财务责任和公共管理责任发展为公共的受托社会责任,行使对受托社会责任的监督,国家审计的使命更重,承担着维护市场诚信——审计查账、提高市场效率和政府绩效——审计重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审计免疫的历史使命,通过审计查账、审计重效和审计免疫职能的发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公共受托社会责任。4.深化了对审计作用概念的探讨现有文献对审计作用的理解都是从审计职能实施效果的一重性角度进行分析的。本文从二重性角度认为审计作用应该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审计的职能在一定时期、环境或其他客观条件下所变化着的功能;二是指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职能被人们运用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在归宿上表现为具体的效果、效益、效应、.影响等。从而对审计作用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尽管本文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收获,但由于研究条件、研究手段和笔者能力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比如,本选题探讨审计的职能问题,理论性相对较强。因而本文的研究主要选择了定性的分析方法,定量的研究相对不足;审计按照其主体划分,有三种审计形式,除了国家审计之外,还有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另外的两种审计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各自发挥着其相应的查账职能、重效职能和免疫职能,对于这两种审计形式下相关审计职能得以体现的原因、实现该职能的路径及进一步改进措施,本文限于篇幅,没有做细致的探讨,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刘立勋[7](2008)在《我国军人工资水平定位研究》文中认为深化军人工资收入水平定位研究,切实维护军人权益,提高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军队可持续发展及军事优势的形成,关键依靠的是高素质的军人,而高素质的军人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报酬。军人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已成为全军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本文紧扣水平定位这个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制度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基本问题,从更深的层次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军人工资收入水平定位仍应以国家公务员为参照系,水平应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上水平,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理解和具体对策,理清了一些思路上的误区,为军人工资收入水平定位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对策思路。

李汉兴,毕媛媛,来锡山[8](2007)在《网络环境下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架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界定了网络环境下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系统的基本要素和监控内容,并从军事经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设计、实时监控模式建立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总体框架。

李辰菲[9](2005)在《军事财力一体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于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要想立足财力资源相对紧缺的现实,完成新形势下繁重的保障任务,就必须遵循军事经济规律,加强军事财力管理。本文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配置军事财力资源,作为新时期加强军事财力管理工作的一个全新坐标;对军事财力的获取、分配、使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全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确保对军事财力运行的活动过程和活动内容实施有效的管理,实现军事财力管理的科学化,进而保证军事财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提出用一体化的思想对军事财力管理进行改革。在军事财力的获取与分配阶段,改革军费预算体制和预算编制方法等,实行规划、计划与预算一体化管理;在军事财力的使用阶段,从我军的实际出发,把经费预算管理与资产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军队系统内部实行军事经费与军事资产一体化管理。

陈莉,高炜,何铁彦[10](2005)在《论我军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取向》文中指出根据新时期我军发展战略与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我军的工资福利制度应朝着四个方向进行改革,即走出“普调”的误区、按考评成绩与工作绩效增资,分配方式“多元化”,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和福利待遇逐步实现货币化。

二、军队财务领导新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队财务领导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1)十九世纪伊朗恺加王朝的现代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特色和创新点
第一章 恺加王朝现代化的缘起
    第一节 地理概况及其影响
    第二节 恺加部落的崛起与恺加王朝的建立
    第三节 恺加王朝早期的社会结构
    第四节 两次伊俄战争的冲击
    第五节 恺加王朝早期的被动应对
    第六节 纳赛尔·阿尔丁·沙阿的全面现代化改革时代
第二章 阿米尔·卡比尔的现代化改革尝试(1848-1851)
    第一节 阿米尔·卡比尔生平
    第二节 改革举措
    第三节 精英学院
    第四节 挑战与成效
第三章 哈吉·米尔扎·侯赛因的全面现代化改革(1871-1881)
    第一节 哈吉·米尔扎·侯赛因生平
    第二节 司法改革
    第三节 经济改革
    第四节 军事改革
    第五节 政治改革
    第六节 社会变革
第四章 烟草抗议运动(1890-1892)
    第一节 抗议运动的背景及经过
    第二节 抗议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 阿明·阿尔道莱的改革(1897-1898)
    第一节 改革背景
    第二节 改革举措
    第三节 改革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相关理论研究
    2.1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内涵
    2.2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特征
    2.3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理论基础及现实需求
第三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调查问卷编制
    3.1 深度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
    3.2 预测问卷建构
    3.3 预测
第四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现状调查与讨论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工具
    4.3 调查方法
    4.4 数据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5.1 个人层面
    5.2 院校层面
    5.3 政策层面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军校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相关研究概况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企业财务控制研究现状
        1.3.2 公共部门财务控制研究现状
        1.3.3 军队财务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研究基础
    2.1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研究的相关理论
        2.1.1 系统论
        2.1.2 控制论
    2.2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关键概念
        2.2.1 财务控制与军队财务控制
        2.2.2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界定
        2.2.3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功能定位
3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现状描述
    3.1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历史演进
        3.1.1 探索实施阶段
        3.1.2 逐步规范阶段
        3.1.3 完善发展阶段
    3.2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现状
        3.2.1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现状概述
        3.2.2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特点
        3.2.3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对比分析
4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4.1.1 财务控制主体设置不够科学
        4.1.2 财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4.1.3 财务控制方式手段相对落后
        4.1.4 财务控制监督不够有力
        4.1.5 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所缺失
    4.2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4.2.1 主体因素分析
        4.2.2 客体因素分析
        4.2.3 技术因素分析
5 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完善思路与对策建议
    5.1 健全完善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指导思想
    5.2 健全完善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原则
        5.2.1 系统性原则
        5.2.2 适应性原则
        5.2.3 实用性原则
        5.2.4 创新性原则
    5.3 健全完善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的对策措施
        5.3.1 建立财务控制组织
        5.3.2 健全财务控制制度
        5.3.3 优选财务控制方式
        5.3.4 加强财务控制监督
        5.3.5 强化财务控制激励约束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4)基于资源节约视角的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1.3.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3.3 文献阅读法
        1.3.4 调查访谈法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的理性分析
    2.1 军队行政资产及其管理的涵义
        2.1.1 军队行政资产界定
        2.1.2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的厘定
    2.2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2.2.1 军队行政资产的产权管理
        2.2.2 军队行政资产的预算管理
        2.2.3 军队行政资产的存量管理
    2.3 资源节约视角下的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动因
        2.3.1 资源节约要求明确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方向
        2.3.2 资源节约要求转换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思路
        2.3.3 资源节约要求推动行政资产管理制度方法创新
第三章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情况的实证调查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
    3.2 调查内容的确定
        3.2.1 行政资产的经费投入与资产转化情况
        3.2.2 行政资产总量及分布使用状态
        3.2.3 调查对象对行政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3.3 调查方法的选取
        3.3.1 查阅相关资料
        3.3.2 问卷调查
        3.3.3 现场调查和访谈
    3.4 调查过程的简介
    3.5 调查结果的阐述
        3.5.1 经费投入与转化情况
        3.5.2 资产总量及构成情况
        3.5.3 行政资产的配置情况
        3.5.4 行政资产的使用情况
        3.5.5 流失损失及处置情况
        3.5.6 资产管理制度情况
第四章 当前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取得的成就与需解决的问题
    4.1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情况
        4.1.1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的发展阶段(1998-2004)
        4.1.2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的转型阶段(2004-今)
    4.2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取得的成就
        4.2.1 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4.2.2 管理体制不断健全
        4.2.3 管理基础不断夯实
        4.2.4 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4.3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需解决的问题
        4.3.1 产权关系不清晰与管理权责不明,资产处置损失浪费较大
        4.3.2 管理模式不科学资预结合不理想,资产闲置浪费问题突出
        4.3.3 资产标准不配套管理随意性较大,资产误配置的现象较多
        4.3.4 资产核算不科学和重配置轻管理,资产投资决策效率不高
第五章 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的主要原则、基本取向及实现途径
    5.1 改革的主要原则
        5.1.1 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
        5.1.2 强化财务部门行政资产价值管理职能
        5.1.3 行政资产与经费相结合管理
    5.2 改革的基本取向
        5.2.1 建立资产与经费统筹管理的机制
        5.2.2 建立全过程分类核算办法
        5.2.3 健全资产标准体系
        5.2.4 完善资产处置监管机制
        5.2.5 构建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体系
    5.3 改革的实现路径
        5.3.1 加强理论指导,更新管理理念
        5.3.2 搞好顶层设计,注重利益协调
        5.3.3 完善支撑条件,健全法规制度
        5.3.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军队政工制度的渊源
    第一节 苏联红军的政工制度
    第二节 孙中山政治建军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黄埔军校的实践
    第四节 教导团的政治建军尝试
第二章 党代表统领下的政工制度(1924-1927)
    第一节 政工的制度化
    第二节 “三位一体”的政工关系
    第三节 成功中蕴含着危机
第三章 党部统领下的政工制度(1927-1937)
    第一节 政工制度的重大变动
    第二节 政工与党务关系变迁
    第三节 政工的特工化
第四章 政治部统领下的政工制度(1937-1945)
    第一节 政工制度的复兴
    第二节 政工兼办党务
    第三节 褒贬参半的政工
第五章 战后政工制度(1945-1949)
    第一节 政工制度的变异
    第二节 “融党于政”的强化
    第三节 亡羊补牢的政工
第六章 政工制度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与苏军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与中共军队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国家审计职能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当前的审计实践呼唤审计职能理论的指导
        1.1.2 原有的审计职能理论需要更新内容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1 历史研究法
        1.2.2 比较研究法
        1.2.3 文献研究法
        1.2.4 实证分析法
    1.3 本文的研究视角——基于国家的视角
    1.4 本文的逻辑结构与内容安排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
        1.5.2 主要不足
2. 审计的定义、职能与作用述评
    2.1 审计的定义述评
        2.1.1 审计即查账
        2.1.2 审计是系统的方法或过程
        2.1.3 审计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工具
        2.1.4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2.2 审计的职能述评
        2.2.1 审计单一职能论
        2.2.2 审计多种职能论
    2.3 审计的作用述评
        2.3.1 审计三作用论
        2.3.2 审计两作用论
3. 国家审计范畴的一般分析
    3.1 审计定义的新理解
        3.1.1 审计的新定义
        3.1.2 国家审计的新定义
    3.2 国家审计的一般特征
        3.2.1 国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2.2 国家审计监督的强制性
        3.2.3 国家审计机构设置的系统性
        3.2.4 国家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3.2.5 国家审计管理的法制性
    3.3 国家审计监督与公共财政监督的关系
        3.3.1 二者在客体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3.2 二者在主体上的联动性与独立性
4. 国家审计职能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理论研究
    4.1 公共受托责任的涵义分析
        4.1.1 受托责任
        4.1.2 公共受托责任
    4.2 国家审计与公共受托责任的关系分析
        4.2.1 审计与受托责任的关系
        4.2.2 国家审计与公共受托责任的关系
    4.3 国家审计职能的发展变化
        4.3.1 二十世纪以前历代的国家审计职能
        4.3.2 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国家审计职能
        4.3.3 新中国成立至1982年以前的国家审计职能
        4.3.4 1982年至今的国家审计职能
    4.4 国家审计职能发展变化的原因与特点
        4.4.1 国家审计职能发展变化的原因
        4.4.2 国家审计职能发展变化的特点
    4.5 国家审计职能体现的约束因素
        4.5.1 经济运行模式
        4.5.2 国家性质与政府职能
        4.5.3 经济发展水平
        4.5.4 民主政治程度
        4.5.5 法律法规制度
        4.5.6 国家审计体制
        4.5.7 审计技术水平
        4.5.8 审计人员能力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的职能与作用新探
    5.1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之间的关系
        5.1.1 审计的职能
        5.1.2 审计的作用
        5.1.3 审计职能与审计作用的关系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审计的职能
        5.2.1 国家审计的查账职能
        5.2.2 国家审计的重效职能
        5.2.3 国家审计的免疫职能
    5.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审计的作用
        5.3.1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3.2 监督政府经济管理
        5.3.3 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3.4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3.5 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水平
        5.3.6 加快高效廉洁政府建设
6. 加快我国国家审计改革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职能
    6.1 我国国家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1.1 国家审计的职权赋予尚显不足
        6.1.2 国家审计的权力行使尚未到位
        6.1.3 国家审计的机制建设尚待完善
        6.1.4 国家审计的实践发展还在初级阶段
        6.1.5 国家审计的整体力量还较薄弱
    6.2 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职能的措施与建议
        6.2.1 实行全面审计与专项调查相结合
        6.2.2 科学整合审计资源
        6.2.3 全面推行绩效审计
        6.2.4 进一步强化财政审计
        6.2.5 重点关注金融审计
        6.2.6 建立和完善审计问责制度
        6.2.7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重构国家审计体系
        6.2.8 合理使用审计信息、审计报告及专项审计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我国军人工资水平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军人工资收入水平定位研究的重大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现行军人工资水平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制度与国家改革不相适应
        2.1.1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变化
        2.1.2 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创新
        2.1.3 军事劳动的特殊性体现不充分
    2.2 军人工资水平定位与军地现实情况不相适应
        2.2.1 军人工资收入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比水平低
        2.2.2 军人家庭生活与城镇居民家庭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2.2.3 与军人履行职责和承担任务的需要不相适应
        2.2.4 增长机制弱化,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第三章 军人工资水平定位参照系的选择
    3.1 军人工资水平定位参照系应具备的条件
        3.1.1 劳动主体的相似性
        3.1.2 劳动产出的可比性
        3.1.3 社会大众的认同性
        3.1.4 实际运用的可操作性
    3.2 军人工资收入水平仍应以国家公务员为参照系
        3.2.1 从社会地位看
        3.2.2 从职能作用看
        3.2.3 从人员素质看
        3.2.4 从收入情况来看
        3.2.5 从国际惯例来看
        3.2.6 军人收入参照公务员有现成的工作基础
    3.3 其他参照系均不具备参照条件
        3.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2 国家垄断行业管理人员平均收入
        3.3.3 社会其他阶层人员收入
第四章 军人工资水平定位的目标及量化模型
    4.1 军人工资水平的整体目标是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上水平
        4.1.1 军人工资福利的供求均衡分析
        4.1.2 从全面建设小康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
        4.1.3 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来看
        4.1.4 从人才队伍建设来看
        4.1.5 从外军的水平定位来看
    4.2 确定军人工资水平模型的基数和主要因素
        4.2.1 应以国家公务员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
        4.2.2 军人工资模型的确定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
        4.2.3 考虑我军历年参照国家机关公务员做法的成功经验
    4.3 军人工资收入模型的构建
    4.4 军人工资水平定位模型运行应具备的条件
        4.4.1 需要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
        4.4.2 需要完善军队干部管理制度
        4.4.3 需要完善军人待遇法律法规
        4.4.4 需要健全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制度
第五章 实现军人工资水平定位的主要途径
    5.1 军人工资待遇立法的基本思路
        5.1.1 军人工资待遇的法律空白亟需填补
        5.1.2 军人工资待遇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原则
        5.1.3 军人工资待遇立法应规范的主要问题
    5.2 军人工资水平定位应把握的几个相关问题
        5.2.1 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相结合
        5.2.2 军地关系与军内关系相协调
        5.2.3 普遍提高与重点突出相结合
        5.2.4 水平定位与动态增资相结合
        5.2.5 合理定位与结构优化相结合
结论
附录(一至五)
致谢
参考文献表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8)网络环境下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内容和范围界定
    (一) 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内容界定
        1.资金运动监控。
        2.业务流程监控。
    (二) 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范围界定
二、网络环境下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基本架构
    (一) 再造军事经济流程
        1.改造传统的军事经济流程。
        2.将监控机制嵌入单位业务过程中。
    (二) 调整军事经济组织结构
        1.设置网络化军事经济管理机构。
        2.建立覆盖全军的军事经济数据中心。
        第一, 完善数据中心的功能。
        第二, 健全数据中心的结构。
    (三) 设计军事经济实时监控模式
        1.配置实时监控模式的IT资源。
        2.建立一体化的动态经济平台。
        3、采用多级数据集中部署模式。

(9)军事财力一体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军事财力一体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2.1 财力概念的界定
    2.2 军事财力概念的界定
    2.3 军事财力一体化管理的涵义
第三章 实行军事财力一体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1 军费预算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2 军事经费与军事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 “规划、计划与预算”一体化管理构想
    4.1 美军“PPBS”预算管理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4.2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PPBS”
第五章 “军事经费、军事资产”一体化管理构想
    5.1 “军事经费、军事资产”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5.2 军事经费与军事资产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5.3 军事经费与军事资产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5.4 军事经费与军事资产一体化管理的方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军队财务领导新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十九世纪伊朗恺加王朝的现代化改革研究[D]. 冯广宜. 西北大学, 2018(01)
  • [2]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幸欣. 第三军医大学, 2017(04)
  • [3]空军部队财务控制系统研究[D]. 姚乐.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 [4]基于资源节约视角的军队行政资产管理改革研究[D]. 万晟. 中南大学, 2010(02)
  • [5]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 孙桂珍. 南开大学, 2010(10)
  • [6]国家审计职能新论[D]. 祝遵宏.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7)
  • [7]我国军人工资水平定位研究[D]. 刘立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6)
  • [8]网络环境下军事经济实时监控的架构[J]. 李汉兴,毕媛媛,来锡山. 军事经济研究, 2007(08)
  • [9]军事财力一体化管理研究[D]. 李辰菲.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
  • [10]论我军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取向[J]. 陈莉,高炜,何铁彦. 军事经济研究, 2005(11)

标签:;  ;  ;  ;  ;  

军事财政领导新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