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

论我国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

一、试论我国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王竹泉,江玮滢,宋晓缤,高雅,于苏[1](2021)在《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特别是宏观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权威机构从不同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会计信息内容质量与形式质量割裂、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对象片面、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几近空白等缺陷依然存在。以可靠性质量和适用性质量两大维度为指引,以"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信息为核心评价对象,建立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贯通的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持续调查发布"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是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的战略举措。

王竹泉[2](2020)在《我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重要依据的会计信息本身的质量应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构建和应用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应由政府财政、统计等部门联合推进。宏观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总体性与全局性、复杂性与外生性、导向性与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应以资本存量及其结构、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等综合性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评价和微观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评价相结合,形成贯穿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指数体系,其中矫正基础信息扭曲、消除系统性偏差是关键。

周倩倩,商明蕊[3](2019)在《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计职业判断是建立在会计专业基础上的一种判断,它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时,结合要求与自身经验,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最终的财务报表编制所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不同将会对企业信息披露产生影响,这也将影响能源的合理分配于市场的发展,所以企业会计的政策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分析;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等,希望对研究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银峰[4](2014)在《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研究——基于企业治理视角》文中指出一、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国际比较(一)美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美国经济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相对应的经济制度和管理理念也极为先进。美国是全球第一个颁布整套完整的会计准则的国家,其会计准则制定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原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近年来,美国逐渐认识到融入全球会计准则然后对其进行重新改组的重要性,因此,美国政府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逐渐使美国会计准则与全球会计

温琳[5](2013)在《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一直以来是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企业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实状况下,以及利益相关者会计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的理论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后,发现整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呈现重实证研究,轻规范研究的局面。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虽然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但是也面临着自身仍然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多种选择、多种动机问题。大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很少有研究试图从综合的视角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同时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补充,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依托于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而会计本质上是一种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形态进行反映和控制,进而维护和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管理系统。从企业的经营边界、资源边界、主体边界到会计的对象边界、资产边界、权益边界的转换器就是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行为,是行为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客体、主体、外部环境、目标、内部动因、行为偏好。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是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应是会计领域的规则,包括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正式会计规则和以会计惯例为核心的非正式会计规则两部分。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的关系更适合用交集的关系而不是子集的关系来诠释。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最初选择其实发生在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集体选择达成组织契约之时,组织契约的具体内容间接地决定了企业可以选择的正式会计规则的空间范围。而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界定,一方面不能盲目的向外扩展,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硬的”会计选择中。②控制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最终控制权、经营控制权和作业控制权。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这三类主体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是企业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时期望达到的境地或者结果,其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权益保护观”,具体目标应定位为追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外部性的最小化,其“外部性的最小化”应该是外部性承受者集合中每一类利益相关者承受的外部性的绝对值之和的最小化。④作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体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者、会计人员,在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动因驱动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甚至在同一类利益相关者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例如投入资源种类、分享剩余收益形式、最终控制权大小存在差异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CFO和以CEO为主的其他高管之间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并不完全相同。企业除了受内部动因驱动会产生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外,在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偏好。在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后,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了部分结论的证据支持。

林爱梅[6](2009)在《会计政策选择权的界定》文中认为本文立足于会计政策的微观层面,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归属。本文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技术性、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会计政策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以及实证会计理论等方面论述了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应当归属于企业的客观必然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合理性。

焦艳芳[7](2008)在《基于企业治理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文中研究表明在研究企业治理目标与治理模式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从企业治理目标到宏观会计政策变迁是一个正向的决定作用传递的过程,伴随着决定作用过程的是每个环节在逆方向的适度调整作用。最后提出了最优的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

郭凤喜[8](2008)在《对会计政策的科学理解》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政策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均有一定的探讨。然而,在对会计政策的认识上各界尚有一定的模糊之处,为正确制定企业会计政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的操作成本,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必须科学理解

温琳,陈作华[9](2007)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选择还是微观会计政策选择,都是特定主体的行为过程。既然选择是一种行为,必然存在行为主体与客体,以及行为背后的动因和主体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分别探讨了宏观会计政策选择和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客体、动因以及目标。

卢小方[10](2007)在《企业治理框架下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美国FASB决心与IASB合作以后,IFRS已得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认同,“会计国际协调”与“会计国际趋同”已成为会计业界的普及语言,协调全球的宏观会计政策正在形成。2006年2月我国出台了与IFRS趋同性较高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思维、会计习惯和会计语言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同世界各地一样,这样的变革绝不是偶然的,一定有着起关键作用的决定因素。2001年安然事件之后,一连串企业经营失败和财务失败事件在西方频频发生,即使是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也未能幸免。企业治理问题成为经济和管理学界的焦点,而企业治理又通常都与会计问题联系在一起。已经有一些学者对企业治理与宏观会计政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但至今仍没有人在企业治理变迁路径优化的基础上对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企业治理和会计政策的成果数不胜数,但把这二者放在一起,在国际和国内学界都比较陌生。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被驱使,目前全球各个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不尽相同,宏观会计政策也差别较大,并且二者的相互匹配程度也各有千秋。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紧紧围绕着企业治理这个大框架,沿着从企业治理目标到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再到宏观会计政策的目标,最后到达宏观会计政策的变迁这条主线进行研究,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在不同的企业治理目标下最优的企业治理模式变迁路径是什么样的?宏观会计政策的目标是如何跟随企业治理模式的?宏观会计政策在不同的目标观下应该依循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进行变迁?为了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本文参考了大量的国际和国内相关学术文献,分别对企业治理和宏观会计政策相关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历史演进分析,用辨证的方法提取二者之间的普遍性规律,以尊重差异和发展的观点拓展了研究视野,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创新观点:(1)无论是英美为代表的国家还是德日为代表的国家,其企业治理变迁方式都是诱致性渐进式的,而东南亚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主要是强制性跃进式的,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国家分别依靠自己出色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对世界经济作出巨大的影响,它们现在需要的是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以企业实际的需要出发不断调整,诱致性渐进式的变迁方式不失为最好的选择;而东南亚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的治理模式既不擅长内部治理也没有经营一个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强制性跃进变迁方式是最优选择。(2)在理想的状态下,企业治理目标与企业治理模式是相互适应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治理目标都会有一套最优的企业治理模式,相反在理想的企业治理模式下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治理目标。(3)提出了广义的会计政策概念并界定了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用经济学的交易费用观点和分配博弈观点分别解释了宏观和微观会计政策的产生,充实了会计政策出现的理论基础。(4)企业治理为宏观会计政策设定了基本框架,而不论是宏观会计政策行为还是微观会计政策行为,在宏观上每个区域都存在某种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在微观上每个企业则有自身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企业治理决定会计政策行为,从而通过会计政策来实现和调整企业治理目标和企业治理的变迁路径,最终达到以企业治理目标为导向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调整。(5)演示了各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发现德国和日本在会计国际协调中采用了跃进式变迁方式,英美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采用的都是渐进式的变迁方式,东南亚家族企业盛行的国家的变迁方式是模糊不清的,既可以说是渐进式的也可以说是跃进式的(在时间上表现为跃进,在变迁稳健性表现为渐进),处于转轨经济中的国家则上述三者皆有可能。(6)分析比较了各国宏观会计政策的目标(取决于其会计目标),发现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治理为主的国家把决策有用观定为主要目标,以内部治理为主的德国和日本倾向于受托责任观,而中国则显得“拿捏不定”,干脆既学英美又学德日。(7)从企业治理目标到宏观会计政策变迁是一个正向的决定作用传递的过程,伴随着决定作用过程的是每个环节在逆方向的适度调整作用。相反,宏观会计政策变迁会逆向地对企业治理模式变迁起到支持的作用,宏观会计政策目标也会逆向地对企业治理目标作出支持。上述的正向和反向作用构成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正向的决定作用、反向的支持作用、正向的检验作用、正向和反向的不断调整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一次轮回就是一次全面的改进,经过无数个轮回,企业治理目标和宏观会计政策目标无限趋向于最优。本文立足于解决我国的问题。在研究企业治理目标与治理模式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治理模式企业治理的最优的未来变迁路径,并在我国现存的三种不同企业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认为最优的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并通过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历程(企业治理优化的其中一种方式)和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历程的历史演进比较分析,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检验。为了解决我国的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应分别对不同企业治理模式的企业量身订做不同的企业治理变迁路径,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与自身企业治理目标和模式相适应的宏观会计政策的目标,进而制定具体的政策,切不可“一刀切”。第二,在不同的路径上要求宏观会计政策变迁采用不同方式,跃进式变迁方式与外治相结合,渐进式变迁方式与内治相结合;对于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企业,第一阶段的变迁是渐进式的,第二阶段的变迁是跃进式的,对于家族主导型则刚好相反。第三,应当考虑不同模式的不同需求,制定两种模式可共用和两种不同模式可选用的宏观会计政策,留给企业一部分自主权,支持不同的企业治理变迁路迁。第四,在宏观会计政策使用上分别采用鼓励和优惠政策。

二、试论我国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我国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回顾
二、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的综合评述
三、创新和拓展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创建以可靠性与适用性为核心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二)以“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信息为核心对象搭建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构建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贯通的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四、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的系统构建与持续发布
    (一)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系统构建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机遇
    (二)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的系统构建
        1.以“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贯通的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作为理论框架支撑
        2.直观体现“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基础信息质量水平
        3.实现“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结构多样化
        4.合理分配权重,注重微观、中观、宏观之间的紧密衔接
    (三)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的持续发布

(2)我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综合评述
        1. 会计信息质量内涵界定
        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要素
        3.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范围和主体
二、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提出
三、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一)总体性与全局性
    (二)复杂性与外生性
    (三)导向性与综合性
四、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结构和维度
    (一)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结构
    (二)宏观会计信息整体质量评价的维度
        1. 可靠性是指宏观会计信息反映宏观经济事物的程度,可从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 适用性是指宏观会计信息满足用户主观需求的程度,可从相关性、一致性、及时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五、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构建思路及关键问题
    (一)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构建思路
    (二)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构建的关键问题
        1. 资本存量及其结构、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等信息的矫正
        2. 微观主体会计信息质量总体状况的评价
六、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应用前景
    (一)弥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憾
    (二)推动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三)强化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平衡性
    (四)推动国家经济治理的现代化建设

(3)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概述
    (一)会计职业判断
        1. 目标性
        2. 主观性
    (二)会计政策选择
二、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
    (一)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二)经济成本影响因素
    (三)会计人员自身的影响因素
三、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司治理不完善
    (二)随意改变会计政策
    (三)会计职业判断存在漏洞
四、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一)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五、结束语

(4)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研究——基于企业治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国际比较
    (一) 美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
    (二) 英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
    (三) 澳大利亚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
    (四) 德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
    (五) 日本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
    (六) 韩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
二、基于企业治理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分析
    (一) 宏观会计政策变迁及其目标的关系
    (二) 不同企业治理模式下的宏观会计政策
    (三) 会计政策变迁的先导性、协同性及其差异性
    (四) 企业治理目标与宏观会计政策目标的关系
三、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选择
    (一) 我国最优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设计
    (二) 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的建议

(5)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贡献
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国内文献回顾
        2.1.1 国内规范研究文献回顾
        2.1.2 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2.2 国外文献回顾
    2.3 文献述评
3 企业、会计、会计政策选择
    3.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基础——企业的本质及边界
        3.1.1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2 基于契约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3 基于战略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起点——会计的本质及边界
        3.2.1 会计的本质
        3.2.2 会计的边界
    3.3 从企业边界到会计边界的转换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和主体
    4.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
        4.1.1 会计政策的涵义
        4.1.2 会计政策的多样性特征
        4.1.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范围
        4.1.4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
    4.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
        4.2.1 控制权的进一步探索
        4.2.2 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2.3 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2.4 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3 本章小结
5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目标和动因
    5.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
        5.1.1 社会公共资源的拥有者——政府
        5.1.2 财物资源的拥有者——债权人
        5.1.3 关系资源的拥有者——供应商和顾客
        5.1.4 人力资源的拥有者——非会计类普通员工
        5.1.5 一类特殊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环境——审计人员
    5.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5.2.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涵义
        5.2.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目标
        5.2.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目标
    5.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5.4 本章小结
6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 内部动因驱动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6.1.1 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2 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3 会计人员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2 外部环境影响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6.2.1 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2 债权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3 供应商、顾客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4 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5 审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问卷调查与分析
8 结语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基于企业治理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企业治理的宏观会计政策。
2 基于企业治理的宏观会计政策的变迁。
3、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最优路径的选择。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政策选择
    (一) 会计政策的含义
    (二) 会计政策选择的界定
二、会计政策选择主体
三、计政策选择客体
四、会计政策选择动因
五、会计政策选择目标

(10)企业治理框架下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1.2.1 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会计政策
        1.2.2 从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出发
        1.2.3 微观会计政策行为的宏观影响
        1.2.4 在会计政策目标方面
        1.2.5 关于企业治理与宏观会计政策的关系
        1.2.6 在宏观会计政策的变迁方面
        1.2.7 与宏观会计政策有关的实证研究
        1.2.8 对研究现状的述评
    1.3 研究范围、方法及主要创新观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观点
    1.4 研究意义
2 企业治理目标与企业治理变迁研究
    2.1 理论基础:企业理论和企业治理
    2.2 企业治理模式及其变迁
        2.2.1 世界通行的主要企业治理模式
        2.2.2 我国企业治理模式的现状
        2.2.3 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路径
    2.3 企业治理目标及与治理模式的关系
    2.4 我国不同类型治理模式的未来变迁路径
3 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其变迁路径
    3.1 会计政策广义概念的提出
    3.2 会计政策出现的经济学解释
        3.2.1 经济学解释:宏观会计政策
        3.2.2 经济学解释:微观会计政策
    3.3 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
    3.4 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的国际比较
        3.4.1 未来国际通行宏观会计政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3.4.2 发达国家宏观会计政策现状与变迁路径
        3.4.3 转轨经济国家宏观会计政策现状与变迁路径
    3.5 宏观会计政策的目标
    3.6 宏观会计政策变迁及其目标的关系研究
4 基于企业治理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
    4.1 不同企业治理模式下的宏观会计政策
    4.2 变迁的先导性、协同性及其差异性
    4.3 企业治理目标与宏观会计政策目标的关系
    4.4 从企业治理目标到宏观会计政策变迁的作用传递
    4.5 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选择问题研究
        4.5.1 我国最优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设计
        4.5.2 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设计中的主要建议
5 来自中国的经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宏观会计政策变迁
    5.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历程
    5.2 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历程
    5.3 股权分置改革与宏观会计政策变迁的相关性
6 论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试论我国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J]. 王竹泉,江玮滢,宋晓缤,高雅,于苏. 会计研究, 2021(04)
  • [2]我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J]. 王竹泉. 会计之友, 2020(12)
  • [3]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J]. 周倩倩,商明蕊. 营销界, 2019(51)
  • [4]宏观会计政策变迁路径研究——基于企业治理视角[J]. 银峰. 财会通讯, 2014(28)
  • [5]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温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6]会计政策选择权的界定[J]. 林爱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9)
  • [7]基于企业治理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J]. 焦艳芳. 现代商业, 2008(26)
  • [8]对会计政策的科学理解[J]. 郭凤喜. 煤炭经济研究, 2008(07)
  •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J]. 温琳,陈作华.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07)
  • [10]企业治理框架下的宏观会计政策目标及变迁研究[D]. 卢小方. 四川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论我国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