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西罗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拉米夫定联合西罗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一、拉米夫定联合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张亮[1](2019)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以下简称肝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6位,死亡率居第2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肝癌诊疗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中医中药在肝癌治疗中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复发和改善肝脏功能。既往研究表明,虚、毒、瘀是发生肝癌的主要病机,扶正活血解毒法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法则。为此,国家名中医钱英教授开发了槲芪方用于治疗肝癌,王学江等对该方做了防治肝癌的多项实验研究,显示对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但是,对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作用靶点尚不明确,对用活血药物是否促进肝癌转移尚存争议。为此,本研究拟对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肝癌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有效作用靶点,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和槲芪方中的活血药对肝癌转移的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系统评价、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等方法,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依据,以此法组方的“槲芪方”临床治疗的有效靶点,方与法中的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相关指标的作用,为建立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为阐明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治疗如何应用活血药物的问题提供研究思路。方法: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系统评价:联合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公开发表的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英文研究,内容为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发表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扶正”、“活血”、“解毒”、“瘀”、“毒”、“肝癌”等为检索词,干预措施为治疗组应用扶正、活血、清热解毒法中药配合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近期有效率、生存期、生活质量、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疗效百分率、临床症状方面进行系统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判定结局异质性,采用森林图或漏斗图分析纳入研究资料的分布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297例患者病历资料,对照组为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槲芪方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半年,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根据巴塞罗那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肝癌分期:A期(早期)、B期(中期)、C期(晚期)和D期(终末期)。统计数据根据患者的肝癌分期情况进一步分层,A期、B期的患者被分为A+B层,C期、D期患者分为C+D层。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间生存期、复发转移率、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肝功能等重要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槲芪方应用对肝癌预后的影响。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活血药物的选择依据是有明确的中药活血作用,在临床治疗肝癌中为常用药,在槲芪方中出现。丹参是代表性的治疗肝癌、肝硬化的药物,近年对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多,故本研究选择了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为研究药物,用肝癌细胞系huh7为干预对象,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溶液干预huh7人肝癌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CCK-8实验、荧光定量PCR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的TGFβ 1、snail和Wnt通路的分子标志物等指标,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对于肝癌转移的影响。结果: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的系统评价:共检索出622篇文献,查重剩余530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排除346篇,通过阅读具体文献内容排除160篇,最终纳入研究可供Meta分析的文献24篇,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有3篇被评为B级,21篇被评为C级,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12个月生存率漏斗图呈现不对称,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纯西医对照组比较,在提高近期疗效、提高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AST、AFP水平、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肝区疼痛、乏力、腹胀、纳呆的临床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1)肝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累积生存率显示,治疗组分别为80.4%、69.8%、58.5%、55.7%,对照组分别为81.1%、64.7%、52.1%、42.3%,治疗组累积生存率在6个月时间节点以后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槲芪方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7.3月(95%CI,15.8-18.7月),对照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6.1月(95%CI,14.7-17.5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延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4月(95%CI,8.3-14.5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月(95%CI,3.3-4.9月),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槲芪方加减治疗组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肝癌复发、转移率比较,肝癌1年、2年累积复发率在治疗组分别为56.4%、64.9%,对照组分别为90.3%、95.7%,肝癌1年、2年的累积转移率在治疗组分别为28.7%、38.3%,对照组分别为64.5%、74.2%。两组各时间点累积复发、转移率相比,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显示槲芪方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肝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了 11个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患者生存的有嗜肝病毒感染史、基线AFP水平、巴塞罗那分期、Child-Pugh分级,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槲芪方的应用(P<0.05,HR=0.44)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P<0.05,HR=0.33)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性因素。(2)肝癌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分析: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分别为7.0(5.0,11.0)和 7.0(3.0,9.0),对照组分别为 14.0(10.0,19.5)和 16.0(12.0,20.0),治疗组与对照组24周、48周中医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56.9%、67%,对照组分别为12%、11.6%,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能够改善哪些症状体征,结果显示: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治疗组在形体消瘦、大便溏泄等证候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治疗24周、48周时分别比较舌象变化,结果显示:舌质暗在治疗组分别为12.1%、4.1%、3.3%,对照组分别为22.3%、24.8%、24.1%。舌下静脉延长曲张比例治疗组分别为21.5%、22.0%、23.1%,对照组分别为21.6%、25.6%、29.5%。患者舌质暗、舌下静脉延长曲张状态是瘀血的客观表现,槲芪方能够降低暗舌比例,延缓患者舌下静脉延长状态的进展,有明确的活血作用。(3)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治疗组分别为54.0(50.5,56.0)和 53.0(51.0,56.0),对照组分别为 45.0(39.3,44.8)和 43.0(36.8,45.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血清肝脏生化功能比较显示:谷氨酰转肽酶(GGT)在治疗组分别为42.6(24.7,76.8)U/L和36.1(25.8,69.4)U/L,对照组分别为70.8(39.6,131.7)U/L 和 62.9(35.6,138.3)U/L;白蛋白(ALB)在治疗组分别为 41.1(37.0,45.5)g/L 和 42.7(38.8,45.4)g/L,对照组分别为 38.4(34.3,42.6)g/L和39.2(33.9,42.4)g/L;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甲胎蛋白(AFP)在治疗组分别为 5.1(2.3,32.5)ng/ml 和 5.2(2.5,24.3)ng/ml,对照组分别为14.4(2.8,261.0)ng/ml和 18.0(3.3,307.4)ng/ml,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提高患者ALB水平,降低GGT和AFP水平。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0,0.3125μ M,0.625μ M,1.25μM,2.5μM,5μM,10μM,20μM,40 μM,80μM,160 μM)丹参酮ⅡA处理huh7肝癌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huh7细胞的活性逐渐下降,当药物浓度达到160 μ M时,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的细胞干预浓度在160 μ M时会影响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加药组肝癌细胞生长缓慢,划痕缩小面积与原面积比值要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直观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荧光定量PCR检测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肝癌增殖、转移相关因子TGF 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对TGF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结论:1.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药组方联合现代医学手段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2.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降低甲胎蛋白水平等,有明确的临床疗效;3.槲芪方中活血药物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对huh7肝癌细胞的EMT(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产生影响而实现的。意义:本研究系统评价了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作用,回顾性分析了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的临床疗效特点,探索了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及活血药物抗肝癌转移作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促进了中医药抗肝癌的临床应用,为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方案提供依据。

张平方,刘慧,杜秀玲,马延[2](2014)在《拉米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干扰素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107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拉米夫定序贯干扰素组):先口服拉米夫定,再肌肉注射干扰素;B组(拉米夫定组)口服拉米夫定;C组(干扰素组)肌肉注射干扰素。观察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Ab-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和治疗后YMDD突变率。结果 ALT复常率治疗结束后6个月、12个月A组为85.3%、82.4%,均高于B组59.5%、47.6%(P<0.05);HBeAg阴转率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为58.8%、55.9%、55.9%,均明显高于B组28.6%、21.4%、16.7%(P<0.01),且高于C组32.3%、29.0%、29.0%(P<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结束时A组88.2%明显高于C组38.7%(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为82.4%、73.5%,均明显高于B组47.6%、38.1%和C组35.5%、32.3%(P<0.01);HBeAg/Ab-HBe血清转换率治疗结束时A组52.9%高于B组16.7%和C组29.0%(P<0.05);治疗后YMDD突变率A组8.8%低于B组28.6%(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及干扰素,两者序贯治疗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优势互补,既能提高近期疗效、减少反跳,又能降低病毒变异率和远期复发率。

范赟芝,王佳赢,叶放[3](2012)在《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中部分患者不建议行抗病毒治疗,而临床这部分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预后仍然需要充分关注这一现状,综述了目前中医、西医对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治疗思路、方法及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治未病思想,在扶正祛邪的原则下,准确寻找该类患者的辨证依据是治疗关键。

范赟芝[4](2012)在《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针对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不建议抗病毒治疗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轻度CHB患者、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中医干预思路及方法的研究。方法:①总结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相关内容。提出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的必要性。②通过411例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其致病特点、病机规律,明确该类患者所属的“未病”范畴,分析其临床生存现状。③在“欲病救萌”的思想指导下,收集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病案176例,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周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初步探索该类患者的中医干预思路及方法。结果:①流行病学调查中,有7.1%的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其余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频率>10%)依次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小便发黄、腹胀、恶心呕吐、面色晦暗、失眠、口苦、胁不适。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病机证素分虚实两端。实性病机证素主要为:湿、热、郁;虚性病机证素主要为:气虚。③周教授病案中5.68%的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主要阳性症状(频率>10%)依次为:尿黄、倦怠乏力、口干、大便溏、胁隐痛、胁痛、口苦、胃脘胀痛、胁胀痛。④周教授病案中,病位证素主要在肝、脾、肾;病性证素分虚实两端,实性病机证素以湿热瘀毒郁为主,虚性病机证素以气虚、阴虚为主。⑤周教授治疗该类患者的重要药物组合主要为:炙僵蚕、蝉衣、片姜黄、升麻、生甘草、虎杖。⑥周教授使用频率超过25%的药物依次为醋柴胡、赤芍、垂盆草、蒲公英、广郁金、虎杖、茵陈、白术、制香附、炒黄芩、丹参、叶下珠、苦参、太子参、厚朴、茯苓、炙甘草、片姜黄。结论:①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应当归属为“未病”理论中的“欲病”范畴,需要干预治疗。②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正虚以脾气虚、肝肾阴虚为主;邪实以湿、热、瘀、毒、郁为主,各病机证素往往复合为患。③周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组方特色是升降疏化,补泻同用。④辨证结合辨病是临床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契合点之一。周教授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在针对相应病机的辨证论治基础上,往往采用药理研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

白飞云,郝鹏,李雯,刘娟,冯牧,郝建华[5](2011)在《普通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和核苷类药物,在治疗上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我们将IFN和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单用IFN作了比较,观察治疗后HBVDNA和HBeAg的血清转换情况,结果发现联合抗病毒的疗效优于单用IFN,现报道如下。

田群,左维泽,曹玉文,朱庆峰,季榕,詹爱琴[6](2011)在《拉米夫定与IFNα-1b序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联合IFNα-1b的序贯疗法与拉米夫定、IFNα-1b的单药疗法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IFNα-1b治疗组。序贯治疗组33例,年龄37.85±7.70岁,男/女:18/15,首先使用拉米夫定(100mg一日一次口服疗程24周),序贯使用IFNα-1b(60u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28周),在第20周至24周同时使用拉米夫定和IFNα-1b,总疗程48周;拉米夫定治疗组34例,年龄39.42±6.88岁,男/女:20/14,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一日一次口服,疗程48周;IFNα-1b治疗组31例,年龄35.71±6.14岁,男/女:14/17,仅皮下注射IFNα-lb,60ug隔日一次,疗程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等指标变化。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时三组间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无差异,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优于IFNα-1b治疗组;实验疗程结束时序贯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在HBV-DNA阴转率方面序贯治疗组与拉米夫定治疗组差异不显着。结论:拉米夫定和IFNα-lb序贯疗法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抗HBe转换率三方面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IFNα-lb单一用药。

严红[7](2011)在《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治疗26周,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26周;对照组26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Anti-HBe HBV DNA。结果 56例患者治疗52周后HBeAg/Anti-Hbe转换率:治疗组46.7%,对照组26.9%,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1.5%,差异显着(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HBeAg/Anti-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段智程[8](2011)在《干扰素-a伍用益血生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疗效》文中指出目的:对比观察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 IFNa)伍用益血生胶囊与IFNa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疗效及生活质量之差异,探索提高CHB疗效之途径。方法:335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a 1b每次5MU皮下注射,3次·w-1,疗程个体化。依患者意愿,其中163例伍用益血生胶囊口服(联合治疗组),每次1.0g,3次·d-1,疗程3个月。172例未伍用益血生胶囊(IFNa单药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统计学分析采用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HBV DNA水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以及IFNa疗程之差异均无显着性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IFNa单药治疗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0.3%(82/163)和36.6%(63/172)(x2=6.379,p=0.012),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1.5%(84/163)、35.5%(61/172)(x2=8.802,p=0.003),ALT复常率分别为51.5%(84/163)、36.0%(62/172)(x2=8.164,P=0.004),完全应答率分别为48.5%(79/163)和35.5%(61/172)(x 2=5.815,p=0.016)。随访结束时,联合治疗组、IFNa单药治疗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4.2%(86/163)和31.4%(54/172)(x2=5.822,P=0.016),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4.8%(73/163)和31.4%(54/172)(x2=6.375,P=0.012),ALT复常率分别为57.1%(93/163)和34.3%(59/172)(x2=17.480,p=0.000),完全应答率分别为43.6%(71/163)、30.8%(53/172)(x2=5.830,p=0.016),复发率分别为17.9%(14/78)和31.1%(19/61)(x2=3.294,p=0.070),延迟应答率分别为9.4%(8/85)和9.9%(11/111)(x2=0.014,P=0.907)。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开始时各维度评分相仿,无明显差异,随访结束时两组联合治疗组中总体健康(t=3.435,p=0.001)、活力(t=2.785,p=0.008)、社会功能(t=2.602,P=0.012)、精神健康(t=5.120,p=0.000)评分均优于IFNa单药治疗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结论:IFNa伍用益血生胶囊比IFNa单药治疗可提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吴宇峰[9](2011)在《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病毒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面广。我国200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07.30(1/10万),其中乙肝发病率为88.82(1/10万)。我国一般人群的HBs Ag阳性率为9.09%。目前防治乙肝主要手段是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但费用昂贵,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要求干扰素治疗持续1年以上;核苷类抗病毒持续2-3年。长期服药会面临病毒变异而产生耐药,且会进一步加剧医疗费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参制剂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且大量临床研究报告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阳性结果。本研究对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进行疗效评价,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经过检索,电子检索出苦参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文献共1123篇,手工检索1篇。通过资料分析比较,共获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实验相关研究文献460篇,其中157篇文献因比较药物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95篇因仅有肝功能数据或者仅有治疗组数据,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17篇因重复发表或涉嫌雷同被排除。最终纳入191篇文献研究,共18799例样本。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两项研究属于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试验;5项研究提及随机序列是如何产生的,但没有研究描述是否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没有文献交代了样本量计算;有37项研究报道进行了随访研究,17项研究报道了退出或/和失访病例;104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项研究报告了死亡人数。漏斗图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经过数据分析与讨论,在纳入的RcT研究中,有1项研究报告了治疗过程中因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导致死亡人数,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CI(0.24,0.99)),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69项研究报告不良反应,苦参组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减退、恶心、口苦、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局部有硬结等。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热、乏力、流感样症状、轻度睡眠障碍、白细胞轻度减少(干扰素)、头晕、皮疹(硫普罗宁)、心慌等轻度不良反应,症状自行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s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30项研究;随访共纳入7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1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6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V-DNA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9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8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血清转换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73项研究,随访共纳入19项研究。从临床证据分析结果,发现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血清HBeAg.HBV-DNA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存在确实疗效;在血清HBeAg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苦参制剂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临床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显示,苦参制剂的疗效并不亚于这些抗病毒药物,且RR值提示优于这些抗病毒药物,然而,要获得更为准确的证据,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在血清HBV-DNA转阴方面,苦参制剂疗效低于拉米夫定,但不低于干扰素;与其他药物或常规保肝治疗相比,苦参制剂疗效均高于这些治疗手段,且在降低重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死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效果。目前高质量的严格的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还很少。对照药物使用纯安慰剂的伦理学问题和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采取试验药和阳性对照药都制作安慰剂双模拟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获得更准确的临床证据。

钱雪梅,胡洁华[10](2010)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5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ETV(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出品)0.5 mg/(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45例)采用基因重组干扰素b(IFN b,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8周时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治疗12、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阳性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优于干扰素。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二、拉米夫定联合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米夫定联合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 古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认识
        (二) 当代医家对肝癌的认识
        (三)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二 肝细胞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一) 单一信号通路
        (二) 多种信号通路协同作用
        (三)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一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探讨
        (一) 正虚和瘀毒互结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
        (二) 槲芪方是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
        (三) 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础研究进展
    二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槲芪方中活血药物提取物丹参酮ⅡA抗肝癌转移作用探索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全文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中医证候量表
附录2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3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的思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1. 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的定义
        2. 西医相关研究现状
        3. 中医研究现状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防治的可行性分析
        1. 理论起源
        2. 《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具体内涵
        3. 思想发挥
        4. “治未病”与“亚健康”、现代预防医学
        5. “治未病”理论在肝病领域的应用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经验要素挖掘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常见病机证素的用药分析
    4. 结论
第四部分 讨论
    1. 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2. 周仲瑛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临床经验挖掘结果
    3.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周教授病案统计结果的讨论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
    1.研究结论
    2.研究存在的不足
    3.今后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拉米夫定与IFNα-1b序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入选标准
    1.2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7)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断
2 结果
    2.3 ALT反跳率比较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8)干扰素-a伍用益血生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9)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研究背景
    1.1 慢性乙型肝炎定义
    1.2 乙型肝炎现状调查
    1.3 乙型肝炎防治
    1.4 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5 Cochrane系统评价介绍
2.研究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
    3.1 纳入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3 干预措施
    3.4 结局测量
    3.5 检索策略
    3.6 资料质量评价与提取
    3.7 资料分析与合并
4. 结果
    4.1 检索策略
    4.2 检索结果与筛选
    4.3 文献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病死率
    5.2 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和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5.3 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
    5.4 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严重不良反应
    5.5 HB sAg血清应答指标
    5.6 HBeAg血清应答指标
    5.7 HBV-DNA血清应答指标
    5.8 HBeAg血清转换应答指标
    5.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药物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拉米夫定联合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D]. 张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拉米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张平方,刘慧,杜秀玲,马延.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4(01)
  • [3]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 范赟芝,王佳赢,叶放.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4)
  • [4]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的思路与方法研究[D]. 范赟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5]普通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 白飞云,郝鹏,李雯,刘娟,冯牧,郝建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S7)
  • [6]拉米夫定与IFNα-1b序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田群,左维泽,曹玉文,朱庆峰,季榕,詹爱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9)
  • [7]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严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4)
  • [8]干扰素-a伍用益血生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疗效[D]. 段智程.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1(05)
  • [9]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D]. 吴宇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J]. 钱雪梅,胡洁华.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11)

标签:;  ;  ;  ;  ;  

拉米夫定联合西罗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