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措施与买壳上市的关系分析

退市新措施与买壳上市的关系分析

一、新退市办法与买壳上市之关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琴[1](2020)在《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的会计处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融资的需求高涨,促进了企业借壳上市的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借壳上市越来越复杂,对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不完善,借壳上市会计处理在实务运用中存在很多问题,缺乏针对性且过于宽泛,存在企业主观选择会计方法的局面,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起步较晚,国内研究侧重于借壳上市财务绩效的分析和借壳上市动因分析,学者们对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研究较少。因此,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是学术界的一大难题。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发现在国外权益结合法被废止了。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相对于发达的国家来说还不够成熟,无法立即禁止权益结合法。我国借壳上市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反向购买法和权益性交易原则,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会产生经济上的不同后果,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在会计核算中也有差异。事实上,由于不确认商誉的权益性交易原则,不需要担心企业未来的减值问题,可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告,因此公司经营人更倾向于使用权益性交易原则。而我国对权益性交易原则的使用范围界定并不明确,导致会计处理方法的滥用。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以借壳上市会计处理相关准则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了研究,结合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的案例,分析了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带来的不同会计后果及经济结果,通过案例分析得到一般性结论,并借鉴国外会计处理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修正提出一些借鉴意见。通过本文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细化权益性交易原则会计处理;第二,减少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之间的差距;第三,出台业务判断细则;第四,细化非标准形式合并成本的确定标准;第五,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为监管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个借壳上市的参考案例,并为我国逐步完善借壳上市会计准则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马铮[2](2017)在《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其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有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受到限制。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许多公司将注意力放在了上市融资上。但作为上市的主要形式,IPO直接上市的门槛很高,成本也很高,不仅如此,周期也十分长,很多希望上市的中小企业都放弃了这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借壳上市以其周期短、费用相对较低、不需要排队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2012年11月,IPO将关闸一年的消息一经传出,让数百家正排队等待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开始纷纷考虑间接上市的方式,这也直接导致了2013年借壳上市现象在A股市场上层出不穷。通过对借壳上市的经济性质、资源配置方式及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借壳上市中发生的重组,其实质在于借壳公司通过这一行为获得上市资格。从会计角度考虑,这一资格不应该在账面进行体现,应该将整体交易理解为“反向资本结构调整”,属于一项权益性交易,并且现实中大部分借壳上市的企业也都选择了适用权益性交易法的借“净壳”的交易结构。本文借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案例,分别运用权益性交易法与反向购买法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旨在通过研究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案例中来分析公司“借壳上市”过程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带来的不同会计后果,及其最终引发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把反向购买法和权益性交易原则同时运用在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这个案例中,并通过进行对借壳上市行为及其经营后果等延伸的研究,为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式选择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由于金丰与绿地的重组案有其特殊性,双重组前后实质控制人均为上海市国资委,因此本文的案例研究对于同属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的重组交易来说还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该案例探索现有会计准则在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再结合借壳上市的动机以及前人关于借壳上市模式的分析,完善反向购买会计准则,通过揭露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会计政策选择偏好及其背后的成因,并以此对监管机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得到了如下启示:首先,为了规范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原则,必须要明确权益性交易原则,增强借壳上市信息披露程度,并且尽最大可能降低交易成本,为了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应持续关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针对借壳上市中不同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有关准则制定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准则制定;对于借壳上市过程中如何确定交易价格,以及置换资产的原因等问题,需要上市公司在其重组文件中做出更多的披露,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证券监管部门也应该完善相应的监管法规。通过多方面的引导,才能实现借壳上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赵琦[3](2014)在《ST公司资产重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二十几年,被烙上了深刻的“中国化”印记。为了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轰轰烈烈的股份制改造,造就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批上市公司。它们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采用全部资产统一上市的方式,没有来得及剥离劣质资产,导致这些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偏低,在证券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弊端都突显出来,难以继续盈利,部分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亏损情况,被戴上ST的帽子。自1993年,深宝安收购延中实业拉开我国上市公司重组的帷幕以后,1997年大规模的资产重组登上舞台,成为各种有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的青睐对象。最近几年,在退市新政的压力下,上市公司都加快了重组的步伐。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经济学、财务学和统计学多方面学科,对我国民营企业资产重组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为ST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的资产重组具有多种模式,综合来看,先破产再进行并购重组的方式,成功率最高,效果最好,很多ST公司为了改善经营管理,保住上市公司资格,都积极寻找高质量的重组方,力求脱帽;重组方也为了获取上市资格,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寻找性价比高的“壳”资源;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也在极力推动和促进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在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从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中,ST公司重组的现状入手,比较其资产重组行为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剖析重组行为存在差异的成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如监管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公司治理的缺陷,造成了信息的极度不对称等情况。进而选取近期华数传媒成功对*ST嘉瑞进行重组作为案例,对民营企业重组的基本情况和动机,重组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以及重组完成后的绩效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作者通过对资产重组相关理论的阐述和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在理论上,为之后对民营企业重组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政府制定相关对策提供参考依据;实践中,通过探寻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如何重组再次上市,并从宏观方面、市场方面、企业自身方面对资产重组提出相关建议,就重组中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和重组后的整合等问题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达到为以后陷入财务困境被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目的。

宋艳艳[4](2013)在《基于ST股票超额收益分析对ST板块监管的建议》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特别处理股票特殊的风险和收益特征,需要对它制定独特的监管规则。同时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规定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ST股票的市场表现。从我国1998年开始对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实施特别处理制度以来,该制度几经修改,在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完善。为了规范弊病从生的借壳操作,2011年出台的证监会并购重组新规,该规定对特别处理股票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同时,根据2012年7月7日开始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对于ST股摘帽的条件上交所有明显的放松。研究ST股票长期以来的收益特点,以及这一系列新的规定的出台后ST股票市场表现的变化,对监管者加强特别处理板块股票的监管,维护证券市场的良好秩序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选择超额收益来作为分析特别处理股票风险收益特征的切入点,对超额收益指标的选取,本文不仅考虑了研究者常用的累计超额收益,而且考虑到对不同持续期间股票的分析窗口不同,为了相关指标的可比性,引入了年化累计超额收益。然后,要计算超额收益,要先得到股票的正常收益。为了得到正常收益,本文在模型构建准备阶段进行了CAPM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发现CAPM模型中β所代表的系统风险确实能够解释股票大部分的收益。所以本文仍然采用CAPM模型计算股票正常收益。最后,本文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特别处理股票进行实证分析。主要采用事件分析法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法,选取了2007年,2008年两年间被特别处理的股票为比较样本详细分析其风险收益特征。运用事件分析法分析超额收益的特点和投资者市场公告的反应。并进一步对样本细化分组,考察一些可能影响超额收益的非经济变量,以便在后文中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多元回归分析中。然后以2011年被特别处理的样本作为重组新规和一系列新政策出台后的样本与之比较,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组样本风险收益特征和市场表现有很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也发现两者间的超额收益来源有很大不同。研究发现,样本股票对ST公告和不利制度变化短期内确实有明显的负反应,对摘星摘帽处理有明显的正反应。另外,描述性分析发现不同的持续期,不同上市地点,不同处理方式,不同行业的股票超额收益特征都有所不同。而从被处理年份来看,2007年和2008年被特别处理的股票总体来说超额收益并没有很大区别,2007和2008特别处理的股票联合起来与2011年特别处理的股票的超额收益特征显着不同。此外,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007和2008年样本的超额收益只有小部分可解释,可解释部分主要来自与与重组价值有关的变量:1.公司市值,小市值公司超额收益更高;2.资产质量,资产质量越好的公司超额收益越多;3.每股净资产变化,每股净资产下降的公司超额收益越大。而2011年样本超额收益大部分可以用与公司经营状况和成长性有关的变量解释:1.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越高的公司股票超额收益越大;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越快的公司的超额收益越大;3.每股收益,在(-1,1)的区间内,每股收益越低,未来扭亏为盈时时带来的市场效果越大,对企业经营业绩扭转时所带来的超额收益越高;在(-∞,-1)之间的每股收益越低,投资者对其信心越小,超额收益越低。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对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特别处理股票的监管,打击股票市场上的投机氛围,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出建议。

廖良超[5](2011)在《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满足不同企业融资需求和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是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战略方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个多层次市场体系中,创业板市场作为为较低标准的、高成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层次,曾经是现实的缺失,饱受争议。从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操作经验来看,创业板市场建设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意义。创业板诞生以来,吸引了众多的高成长创新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摆脱融资难的困境,高速发展。我国自2000年年初开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建创业板市场,历时十年。2009年6月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截止2010年12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共有153只股票上市发行,短短14个月时间,在创业板IPO的股票数量激增。《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不仅指引、规范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的行为,退市制度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尤为引人关注。本文认为,对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研究,应借鉴成熟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经验,吸取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的教训,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本文以全球创业板市场的概况及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历程作为研究背景,认为借鉴各国创业板实践经验,加强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认识,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建立退出机制的作用、创业板退出机制措施和退出风险防范等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本文认为这些研究虽在内容上有一定交叉,但由于不同层面研究深度不同,以致对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因此,本文将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框架界定为退市方式(渠道)、退市标准、退市程序、退市风险防范/补救四条主线进行研究,此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同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主要呈现出针对性、前瞻性、低上市门槛、严公司治理、高投资风险、强信息披露等特点,在拓宽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催化风险投资体系形成、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等方面有重大作用。作为创业板市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创业板退出机制在化解创业板市场风险、提高资源配置、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投资者正当权益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成熟创业板市场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对美国NASDAQ、英国AIM和香港创业板等三个相对成熟的创业板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研究,从退市方式(渠道)、退市标准、退市程序及退市风险防范/补救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退市方式(渠道)的分析,本文认为在退出渠道比较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较为健全的市场采取直接退市的方式有利于缓解市场压力;通过对退市标准——即持续上市条件——的分析,本文认为成熟创业板市场表现出与主板持续上市条件相统一、与创业板初始上市条件相统一和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的特点,值得我国创业板市场借鉴;通过对退市程序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成熟创业板市场强调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管理,严格执行退市标准,但是缓冲执行退市程序,允许被退市公司向专门机构逐层提请复核进行申述,同时保证退市程序的流程化和紧密化;通过对退市风险防范/补救的分析,本文认为成熟创业板市场一般都形成了良好的“买者自负”投资文化,在公司陷入危机时更严格监管信息披露,强化退市风险提示,完善的退出渠道和投资者司法救济体制是最大程度化解创业板市场退市风险的根本保障。在借鉴经验的同时,本文反向分析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我国股票市场退出机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与时俱进地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直接退市的公司较少,根据相关退市标准暂停上市后的公司,多半采取资产重组或壳资源交易的方式仍活跃在证券市场上,部分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从政策规定来看,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的退出标准、退出程序与风险防范/补救都有详尽规定,但是可操作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上市公司“退而不出”遏制退出效果;退出数量标准模糊,非数量标准作用有限;退出程序拖沓,实施弹性较大;退市渠道单一;最重要的是退市责任追究机制缺失,投资者保护制度尚待健全。与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相比,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退出机制更加严格,主要特征表现为“多元标准,直接退市,快速程序”。从创业板市场退市的公司不像从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一样,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而是采取“一退到底”的方式。如退市公司符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条件,可自行委托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申请。在保留、沿用主板退出机制相关规定的同时,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与中小板市场协同,较主板另外增加了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连续2.5个会计年度报告显示净资产为负、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的市场流动性指标等三方面的退市情形。为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加快绩差股的退市进程,避免创业板准退市公司无意义的长时间停牌引致市场炒作,创业板市场针对三种退市情形启动快速退市程序: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未披露定期报告法定义务的,最快退市时间缩短为3个月;根据中期报告净资产状况决定退市时间;根据中期报告审计意见决定退市时间。在退市风险防范/补救方面,我国创业板除沿袭主板、中小板市场的信息披露、退市风险警示等风险预警体系外,取消了对实施财务重组的股份限售豁免的规定,取消了重组公司提前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条款,增加了信息披露内容,规范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行为。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现行退出机制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直接退市方式、快速退市程序可能引发更大炒作风险,一退到底的方式是否合理;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达到100万股的市场流动性指标实用性有待考证;《创业板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可能引发极大的壳资源炒作问题。此外,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也存在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的一些共性问题,如相关退市程序存在规则漏洞,主要表现在“规定期限”、“其他情形”等表达方式模糊,在实际运用中缺乏可操作性。再如创业板市场风险体系中也缺乏投资者保护制度和退市责任追究机制,这可能会对创业板市场直接退市方式的实施造成极大阻碍。本着优化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原则,针对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当下存在的问题,借鉴成熟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经验,吸取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的教训,本文就完善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作出以下建议:(1)制定相关规则安排退市公司有序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由相关机构予以持续监管,弥补投资者损失,并约束退市公司行为;在加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建设、规范各地产权交易所运行制度、大力推动公司债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转板制度,加紧场外市场建设,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渠道。(2)完善市场流动性退出标准,将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100万股的条款改成中小板市场标准——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300万股;引入做市商制度,从制度上解决流动性难题,提高投资者信心。(3)取消特别处理制度;对“规定期限”等情形设计事件预发倒计时,减少壳资源炒作机会;适当降低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壳资源炒作价值。(4)完善创业板市场退市风险防范/补救,将创业板市场退市风险的防范分为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防范和事后风险防范。事前风险防范主要在于加强投资者教育并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事中风险防范主要是要强化准退市公司信息披露和退出疏导。事后风险防范——准确来讲,应该叫事后风险补救——主要指投资者的司法救济,从法律制度上、司法解释上和执行程序上真正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贯通投资者维权合法途径,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直接退市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简要介绍全球创业板市场概况及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历程,针对创业板市场建立退出机制的作用、创业板退出机制措施和退出风险防范等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指出将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框架界定为退市方式(渠道)、退市标准、退市程序、退市风险防范/补救四条主线进行研究。第二章,创业板市场概况。本章从创业板市场概念的厘清入手,研究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和作用,阐释创业板退出机制的概念及作用。第三章,部分国家(地区)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比较分析。本章对美国NASDAQ、英国AIM和香港创业板等三个相对成熟的创业板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研究,从退市方式(渠道)、退市标准、退市程序及风险防范/补救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我国主板与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反思。本章介绍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的概况,对退出标准、退出程序和退市风险防范/补救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五章,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探讨。本章简要介绍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规定要点,重点探讨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并给出完善建议。

王玲[6](2011)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有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财务风险不仅给企业本身带来困境,而且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因此,迫切需要人们加深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认识。本文对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理论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防范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有效的计量和分析。首先,通过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的梳理,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结构和现金流量六个方面,初步筛选出能有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17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其次,以2008-2009年沪深两市医药行业的20家ST公司和188家非ST公司为建模样本,运用SPSS软件,提取了代表初选指标78%信息的公共因子集。第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T-1年和T-2年两个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中,运用统计分析法,得到了本文评价集中各等级对应的指标限值,并建立隶属函数,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所需要的单因子评价矩阵;运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所需要的权重集。第四,通过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2009年财务数据,对T-1年、T-2年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构建的T-1年和T-2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是有效的。该模型能够为T-1和T-2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提供财务风险预警信息。

宁晶[7](2010)在《中国股市价格波动与政策事件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理论上来讲,股票价格波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走势、经济周期、经济结构等宏观层面因素,行业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等中观层面因素,甚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投资者心理博弈等微观层面因素。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中,我国股市较多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股票价格波动与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外学者对股价波动原因的文献研究出发,探讨了政府调控股市的必要性和基本调控手段,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的研究总结出诸如以GDP、CPL、M1等指标调控为代表的连续性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是长期且不明显的,而短期冲击性较强的离散性政策(政策事件)才是引起我国股市波动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文献和理论的研究,紧接着笔者利用波动点鉴别方法、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股价波动与政策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股市的政策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小,投资者趋于理性,政府的调控手段也更为成熟,但在调控过程中仍然存在时滞、谨慎性和稳定性不足以及政策失效等种种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加细致的研究,笔者又分别将政策事件和重大政策事件分成四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类型政策事件在不同时段上与股价波动的关系。研究表明:行政类政策是政府调控股市最常用的手段,该手段见效快但却极易对市场产生破坏性伤害,今后应适当注意政策“去行政化”以及出台的节奏、顺序和力度;经济类政策在不同市况下有迥异的效果,尤其是印花税率的调整在市况较好时对股市波动有较大的影响;舆论导向型政策在金融危机后逐渐受到有关政策制定者的追捧,因其温和性、舆论导向性和预期管理性等特性更易使管理者和投资者接受。最后,在前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股市价格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体制不健全、市场有效性不足、政策制定不够谨慎、尚未建立适当的预期管理和舆论管理机制、缺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结合的多元化目标管理体系等。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进股市体制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完善政策决策、披露与执行程序;增强政策制定的谨慎性与稳定性:建立预期管理与舆论管理新机制;“宏观市值管理”应该逐渐成为政策制定的新理念。

林野萌[8](2009)在《基于反向并购的定价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是经济衰退的一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经济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排挤,房地产市场泡沫临近破裂,加之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将印花税率由1‰上调至3‰,一年时间,股市从6000点跌到2000点以下,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悲观情绪,中国股市的漫漫熊市开始了。在此期间,多家公司上市不久就遭遇破发,市场的融资功能几近丧失。据《每日经济新闻》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5家企业先后向证券监管部门提出申请撤销首发上市的计划。为了稳定股市,证监会曾一度不再批准公司IPO上市,在这种情况下,反向并购优势渐渐明显起来。反向并购,又称“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是一种间接上市行为。其中,所谓的壳资源是指有上市资格,并能够正常营运的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证监会对上市发行股票的资格认定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对于拥有良好盈利前景但又难以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反向并购就是企业上市筹集资本的便捷途径。文章回顾了前人对反向并购动因、定价机制及壳资源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在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并购动因的理解及为壳资源定价的思路。在并购动因方面,文章第三部分以表格形式从融资条件、适用企业类型、融资企业特点、融资方式的优缺点、法律适用及融资金额几方面对银行贷款、私募融资、资产证券化、表外融资、IPO等多种企业融资最常见的融资方法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企业反向并购融资的必然性。在定价策略方面,分别分析了买壳方、卖壳方的成本收益及动机,并在第四部分提出了利用Black一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和市盈率模型对壳资源进行定价分析的方法,并以海通证券反向并购都市股份为例对这几种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演示。以期为企业正确实施反向并购的决策提供依据。

刘彦文[9](2009)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孕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暗藏着无尽的风险和危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因财务危机沦为“ST”甚至被迫退市的情况愈演愈烈。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不仅危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构建彼此不相关而且信息涵盖量大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预测能力高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而言,无疑能起到稳定证券市场、稳定国民经济乃至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分别用Logistic预警模型、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和遗传改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进行了预警模型的构建与检验。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企业财务危机的研究理论,分别从企业及其发展、企业财务危机的内涵和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主要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依据,并对企业财务危机定性和定量预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主要介绍样本和预警变量的选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第五部分是在分别用Logistic预警模型,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和遗传优化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进行了预警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并利用不同预测模型建模方法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最后本文提出研究结论,并探讨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有关研究领域未来的扩展方向。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指标体系中引入了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程度指标和非财务信息,使预警指标体系更加完整。二是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了优化的财务预警模型。三是采用新的样本配对方法,增强了模型的适用性。

黄竹林[10](2008)在《主成分与支持向量机组合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 ——以IT业上市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企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日益发展但尚不成熟的中国证券市场中,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频频陷入困境,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股票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危及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设计实用、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去发现并防范这些危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能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方法有Bayesian方法、距离判别法、Fisher判别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现代的方法如模糊分类、粗糙分类、以及神经网络分类等,还有刚刚兴起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本文首先对企业财务预警的含义、功能及特征等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财务预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组合预测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原理和算法,并以64家IT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IT行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集合了统计模型和支持向量机的优点,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发生前三年,对训练样本集的判别准确率达100%,对测试样本集的判别准确率为85%。为了检验所建IT行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又利用相同的样本及财务数据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这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和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二、新退市办法与买壳上市之关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退市办法与买壳上市之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的会计处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借壳上市会计处理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借壳上市
        2.1.2 企业合并和反向购买
        2.1.3 企业合并、借壳上市和反向购买之间的区别
    2.2 借壳上市会计处理相关理论
        2.2.1 业务及判断标准
        2.2.2 国内外借壳上市会计方法比较
        2.2.3 我国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法
        2.2.4 我国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法运用偏好
第三章 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案例介绍
    3.1 交易双方介绍
        3.1.1 非上市公司——中公教育
        3.1.2 上市公司——亚夏汽车
    3.2 交易双方动因
        3.2.1 借壳动因
        3.2.2 卖壳动因
    3.3 借壳上市交易过程
        3.3.1 交易具体方案
        3.3.2 交易批准和实施情况
    3.4 本次发行对公司的影响
        3.4.1 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3.4.2 对上市公司业务的影响
        3.4.3 对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会计处理分析
    4.1 相关业务判断
    4.2 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
        4.2.1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权益性交易原则
        4.2.2 反向购买法——假设借壳交易采用的方法
    4.3 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4.3.1 对企业未来净利润的影响
        4.3.2 相关会计指标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启示与借鉴
    5.1 细化权益性交易原则会计处理
    5.2 减少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之间的差距
    5.3 出台“业务”判断细则
    5.4 细化非标准形式合并成本的确定标准
    5.5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2)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会计处理的相关理论
    2.1 借壳上市的相关理论
        2.1.1 借壳上市的概念
        2.1.2 借壳上市与整体上市的区分
        2.1.3 一般资产重组与企业合并的区分
    2.2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会计处理的相关理论
        2.2.1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方法
        2.2.2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选择偏好
        2.2.3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偏好的成因分析
第三章 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会计处理方法案例分析
    3.1 交易主体及背景介绍
    3.2 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
    3.3 本次交易批准及实施情况
    3.4 本次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3.4.1 不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权益性交易法
        3.4.2 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反向购买法
    3.5 不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及其经济后果差异
        3.5.1 对财务状况影响的比较分析
        3.5.2 经营成果的影响比较分析
        3.5.3 对经济后果的影响比较分析
        3.5.4 借壳上市会计处理中的计量问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会计处理的启示
    4.1 明确权益性交易原则的概念及在借壳上市中的运用规范
    4.2 完善反向购买相关概念界定
    4.3 增强借壳上市相关信息披露程度
    4.4 充分关注交易环节风险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ST公司资产重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ST公司资产重组的相关理论
    2.1 公司资产重组的含义及类型
        2.1.1 资产重组的含义
        2.1.2 公司资产重组的类型
    2.2 ~*ST公司资产重组的理论基础
        2.2.1 效益差异化理论
        2.2.2 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2.2.3 多角度分散化经营理论
        2.2.4 价值低估理论
    2.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机
        2.3.1 谋求协同效应
        2.3.2 实现战略重组
        2.3.3 开展多元化经营
        2.3.4 获得特殊资产
        2.3.5 保“壳”动机
    2.4 本章小结
3 现阶段~*ST公司资产重组问题及失败成因
    3.1 ~*ST公司重组现状
    3.2 ~*ST公司资产重组问题
        3.2.1 中小股东成为资产置换交易中的重大受害者
        3.2.2 报表性重组问题严重
        3.2.3 关联交易普遍
        3.2.4 资产重组成为一些“大小非”套现的工具
    3.3 ~*ST公司资产重组失败的成因
        3.3.1 交易双方未能就核心交易条款达成一致
        3.3.2 标的资产与主营业务关联性低
        3.3.3 标的资产所处行业发生较大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ST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的对策
    4.1 宏观对策
        4.1.1 规范关联交易并加强信息披露的强度
        4.1.2 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
        4.1.3 深入发掘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4.2 微观对策
        4.2.1 企业要树立战略性重组动机
        4.2.2 企业应重视~*ST公司资产重组后的整合
        4.2.3 企业必须构建并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4.2.4 企业在重组中要注重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4.2.5 企业要注重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
    4.3 本章小结
5 ~*ST嘉瑞资产重组案例分析
    5.1 重组各方基本情况
        5.1.1 被重组方~*ST嘉瑞发展状况及两次失败重组经历
        5.1.2 重组方华数传媒基本情况
        5.1.3 清壳方千禧龙投资发展基本情况
    5.2 资产重组动机分析
        5.2.1 陷入财务困境的~*ST嘉瑞资产重组动机
        5.2.2 华数传媒重组动机
        5.2.3 外部动机
    5.3 ~*ST嘉瑞资产重组方案选择与实施
        5.3.1 资产重组方案的选择
        5.3.2 资产重组方案的实施
    5.4 ~*ST嘉瑞资产重组的绩效评价
        5.4.1 改善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
        5.4.2 突出主营业务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5.4.3 有利于公司股价的上涨提升公司市值
        5.4.4 对未来控股股东有较大激励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ST股票超额收益分析对ST板块监管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特别处理制度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相关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框架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模型构建准备
    2.1 样本选择
    2.2 基本假设
    2.3 CAPM模型适用性检验
3 超额收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
    3.1 新规实施前样本超额收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
        3.1.1 重组新规实施前样本组成情况
        3.1.2 超额收益的计算
        3.1.3 按持续期分组
        3.1.4 按特别处理的种类分组
        3.1.5 按上市地点分组
        3.1.6 按所处行业分组
    3.2 重组新规实施后样本超额收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重组新规实施后样本的分布情况
        3.2.2 按处理时间不同分类
4 特别处理股票超额收益的多元回归分析
    4.1 重组新规定实施前的样本多元回归分析
    4.2 新规影响的样本多元回归分析
5 结论
6 建议
    6.1 规范重组行为、提高重组效率
    6.2 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质量
    6.3 优化摘帽评价指标
    6.4 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5)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与研究切入点
        1.2.1 文献综述
        1.2.2 研究切入点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2. 创业板市场概况
    2.1 创业板市场及其特征
        2.1.1 创业板市场内涵
        2.1.2 创业板市场功能
    2.2 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
        2.2.1 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概念
        2.2.2 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功能
3 部分国家(地区)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比较分析
    3.1 NASDAQ、AIM、香港创业板市场退市方式比较
    3.2 NASDAQ、AIM、香港创业板市场持续上市条件比较
        3.2.1 NASDAQ市场的持续上市条件
        3.2.2 AIM市场的持续上市条件
        3.2.3 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持续上市条件
        3.2.4 成熟创业板市场持续上市条件特点
    3.3 NASDAQ、AIM、香港创业板市场退市程序比较
        3.3.1 NASDAQ市场退市程序
        3.3.2 AIM市场退市程序
        3.3.3 香港创业板市场退市程序
        3.3.4 成熟创业板市场退市程序的特点
    3.4 NASDAQ、AIM、香港创业板市场退市风险防范/补救
4 我国主板与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反思
    4.1 我国股票市场退出机制概况
    4.2 我国主板与中小板市场退出标准
        4.2.1 我国主板与中小板市场暂停上市的相关规定
        4.2.2 我国主板与中小板市场终止上市的相关规定
    4.3 我国主板与中小板市场退出程序
    4.4 我国主板与中小板市场退市风险防范/补救
        4.4.1 退市风险警示
        4.4.2 持续信息披露
    4.5 我国主板、中小板市场退出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探讨
    5.1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制度规定要点
        5.1.1 创业板市场的直接退市方式
        5.1.2 创业板市场的多元退市标准
        5.1.3 创业板市场的快速退市程序
        5.1.4 创业板市场的退市风险防范/补救
    5.2 我国创业板市场现行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探讨
        5.2.1 一退到底是否合理
        5.2.2 市场流动性退出标准是否合理
        5.2.3 创业板市场壳资源炒作性是否很大
    5.3 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建议
        5.3.1 完善创业板市场退出方式与退出渠道
        5.3.2 完善市场流动性退出标准
        5.3.3 杜绝壳资源炒作应多方入手
        5.3.4 完善创业板市场退市风险防范/补救
参考文献
致谢

(6)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相关理论
    2.1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2.1.1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内涵
        2.1.2 财务风险预警的内涵
        2.1.3 财务风险预警的功能
    2.2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方法
        2.2.1 单因素判定模型
        2.2.2 多因素预警模型
第三章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3.2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应用情况分析
        3.2.1 云南白药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3.2.2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样本的选取
        4.2.1 研究样本选取的依据
        4.2.2 研究样本的确定
    4.3 初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指标确定的原则
        4.3.2 初步财务指标的确定
    4.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公共因子提取
        4.4.1 因子分析法
        4.4.2 公共因子的提取
        4.4.3 小结
    4.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
        4.5.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5.2 T-1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4.5.3 T-2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4.5.4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应用探讨
        4.5.5 小结
第五章 实证检验
    5.1 背景资料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综合评价矩阵的确定
        5.2.1 金陵药业财务风险预警计量的因子集
        5.2.2 金陵药业财务风险预警计量的评价集
        5.2.3 金陵药业财务风险预警单因子评价矩阵
        5.2.4 建立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5.3 金陵药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6.3 研究局限性及趋势展望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7)中国股市价格波动与政策事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 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本文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股市价格波动成因的文献综述
    2.1 股价波动的机制分析
    2.2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2.3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2.4 小结
第三章 政策调控股市的理论研究
    3.1 政策调控股市的必要性
    3.2 政策调控股市的主要手段
        3.2.1 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
        3.2.2 法律手段与其他手段
    3.3 连续性政策与离散性政策
        3.3.1 连续性政策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3.3.2 离散性政策(政策事件)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政策事件对股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 重大政策事件的鉴别、选取与分析
        4.2.1 波动点鉴别方法
        4.2.2 重大政策事件的选取与分析
        4.2.3 小结
    4.3 政策事件与股价波动的关系研究
        4.3.1 事件研究方法
        4.3.2 股价对政策事件反映程度与波动程度检验
        4.3.3 分类政策与股价波动关系研究
        4.3.4 小结
第五章 我国股市政策制定的对策建议
    5.1 推进股市体制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5.2 逐步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
    5.3 完善政策决策、披露与执行程序
    5.4 增强政策制定的谨慎性与稳定性
    5.5 建立预期管理与舆论管理新机制
    5.6 "宏观市值管理":政策制定的新理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反向并购的定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写作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反向并购问题的相关概念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壳公司的概念
        2.1.2 壳公司的分类
    2.2 壳资源的概念
    2.3 反向并购的概念
第3章 反向并购的动因分析
    3.1 反向并购的横向比较
        3.1.1 融资条件的横向比较
        3.1.2 适用企业类型的横向比较
        3.1.3 融资企业特点的横向比较
        3.1.4 融资方式的优点的横向比较
        3.1.5 融资方式的缺点的横向比较
        3.1.6 法律适用的横向比较
        3.1.7 融资金额的横向比较
    3.2 买壳方成本收益及动机分析
        3.2.1 买壳方成本分析
        3.2.2 买壳方收益分析
    3.3 卖壳方的成本收益及动机分析
        3.3.1 卖壳方的收益
        3.3.2 卖壳方的成本
第4章 反向并购的定价分析
    4.1 现有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定价方法
    4.2 壳资源价值的期权定价方法分析
        4.2.1 期权定价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4.2.2 关于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的理论阐述
        4.2.3 基于反向并购的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
        4.2.4 期权估价模型在壳资源定价中的应用
    4.3 市盈率模型在壳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概述
        1.2.2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概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综述
    2.1 企业财务危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1.1 财务危机的界定
        2.1.2 财务危机的相关概念
        2.1.3 我国财务危机上市公司的界定
        2.1.4 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2.2 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2.2.1 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外部原因
        2.2.2 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内部原因
    2.3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依据
        2.3.1 规范性理论
        2.3.2 实证理论
    2.4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研究
    2.5 企业财务危机定性预警研究方法
    2.6 企业财务危机定量预警研究方法
        2.6.1 统计类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2.6.2 非统计类财务困境预测方法
        2.6.3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方法评述
3 样本和预警指标的确定
    3.1 样本与数据的选取
        3.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3.1.2 研究样本的确定
        3.1.3 数据的选取
    3.2 预警指标的确定
        3.2.1 预警指标的选取原则
        3.2.2 预警指标的初步选取
        3.2.3 预警指标的显着性检验
    3.3 预警指标主成分的提取
        3.3.1 主成分分析
        3.3.2 主成分的提取
4 预警模型构建与检验
    4.1 Logistic预警模型
        4.1.1 Logistic模型概述
        4.1.2 Logistic预警模型构建
        4.1.3 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4.2 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4.2.1 神经网络概述
        4.2.2 BP神经网络
        4.2.3 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4.2.4 传统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2.5 模型的训练及精度检验
    4.3 遗传改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4.3.1 遗传算法理论概述
        4.3.2 遗传算法在神经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4.3.3 遗传改进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3.4 模型的训练及精度检验
    4.4 不同预测建模方法实证结果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财务危机公司样本
附录B 财务状况正常公司样本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主成分与支持向量机组合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 ——以IT业上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财务危机概念的研究
        1.2.2 国内对财务危机概念的研究
        1.2.3 国外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文献回顾
        1.2.4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文献回顾
    1.3 研究现状评析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内容
        1.4.3 创新点
第2章 财务危机预警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预警理论
        2.1.1 经济预警理论
        2.1.2 企业预警理论
    2.2 财务危机预警理论
        2.2.1 非均衡理论
        2.2.2 规范性理论
    2.3 传统财务危机预警方法介绍
        2.3.1 定性的传统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2.3.2 定量的传统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2.4 传统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评析
        2.4.1 传统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2.4.2 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第3章 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组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3.1 组合预测方法分析
    3.2 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3.2.1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3.2.2 主成分分析的求解过程
    3.3 支持向量机(SVM)
        3.3.1 线性可分模式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3.3.2 非线性不可分模式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3.3.3 支持向量机的优势
    3.4 PCA-SVM组合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组合模式选择
    3.5 PCA-SVM组合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结构与预测程序
第4章 研究样本及指标体系的设计
    4.1 研究样本的设计
    4.2 预警财务指标的建立
        4.2.1 财务危机预警样本指标的选取
        4.2.2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4.2.3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检验
        4.2.4 预处理财务指标介绍
第5章 PCA-SVM模型的应用及结果比较分析
    5.1 Logistic回归方法的应用
        5.1.1 回归判别的数据要求
        5.1.2 Logistic回归判别方法
        5.1.3 Logistic回归应用
    5.2 PCA-SVM模型的应用分析
        5.2.1 模型构建
        5.2.2 PCA-SVM模型的应用
    5.3 模型的应用结果比较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6.2.1 本文的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新退市办法与买壳上市之关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上市的会计处理案例研究[D]. 李慧琴.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2]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 马铮.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7(03)
  • [3]ST公司资产重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琦.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
  • [4]基于ST股票超额收益分析对ST板块监管的建议[D]. 宋艳艳. 东北财经大学, 2013(09)
  • [5]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研究[D]. 廖良超.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8)
  • [6]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 王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7]中国股市价格波动与政策事件关系研究[D]. 宁晶. 西北大学, 2010(09)
  • [8]基于反向并购的定价问题研究[D]. 林野萌. 天津财经大学, 2009(09)
  • [9]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 刘彦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9)
  • [10]主成分与支持向量机组合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 ——以IT业上市公司为例[D]. 黄竹林. 中南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退市新措施与买壳上市的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