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清器清洗新方法

机油滤清器清洗新方法

一、机油滤清器清洗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梅潇镭[1](2021)在《考虑排放标准的再制造发动机环境影响评价与成本分析》文中提出当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各行各业都在寻求“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再生资源和材料可持续利用,正在成为全球趋势。内燃机再制造工业以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引,把废旧的内燃机进行拆解、清洗、检测,按照原有新产品质量要求,通过新工艺重新加工制造、装配、试验。内燃机再制造被认为“节能减排”,但是汽车排放标准对发动机使用的限制也作用于再制造发动机。以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为指导,本文首先建立“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LCA模型,评价了其在生命周期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研究了汽车排放标准对其使用的影响,其次考虑两种升级再制造方式,分别建立LCA模型并评价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其与排放标准的适应性,最后基于生命周期成本(LCC)分析方法,分析并比较“修复型”、“油改气”、“加装型”三种类型再制造发动机在生命周期的成本情况。本文首先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LCA模型,评价了“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并比较了“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在不同排放标准情景下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增加量,探讨了“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跨标准使用与排放标准的适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原排放标准阶段,“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的环境影响更小,在跨排放标准阶段使用情景下,“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大,且排放标准阶段跨度越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然后,针对“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在跨排放标准阶段情景使用的弊端,考虑了两种解决方法:“油改气”再制造和“加装型”再制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油改气”再制造发动机和“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的LCA模型,评价了这两种类型再制造发动机在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并分别讨论其与排放标准的适应性以及优缺点。分析结果显示,“油改气”再制造发动机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可跨排放标准阶段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小,但技术复杂、操作难;“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也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可跨排放标准阶段使用,加装简便、易操作,但尾气处理装置的使用造成臭氧层损耗潜值激增,且需要不断研发更高效的后处理装置。最后,基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考虑常规成本、环境成本和总成本,综合分析和比较“修复型”、“油改气”、“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的生命周期成本。结果显示,“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常规成本最大,环境成本最高,总成本最高;相比“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的常规成本增加,但使用阶段的环境成本降低,总成本降低;“油改气”再制造发动机的常规成本最小,环境成本最低,总成本最小。

张凯[2](2020)在《微激振多余物清理系统研制及仿真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航天领域,多余物对于运载火箭、导弹的发射会产生极大危害,甚至会引起发射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一个国家航天技术水平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在航天运载领域对多余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于目前多余物的极大危害以及传统清理方式的不足,因此研制具备良好清理效果且能够自动清理的多余物清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课题针对火箭贮箱内部环筋等复杂结构的多余物,提出微激振多余物清理方法,在作用机理、核心部件及安装方式均区别与传统的超声清洗方法。根据超声波传播特性,分析了超声波对于固体体积元的作用以及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基于超声机械振动作用,分析了其所引起的剪切效应以及多余物脱落的过程;分析声波传播方程,为声场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由微激振激励下多余物的仿真研究得激励源与箱体位移变化关系,指出后续超声微激振器频率、振幅设计的参数要求。设计适用于微激振多余物清理系统的超声微激振器;运用ANSYS Workbench优化模块设计工具头的形状尺寸;对超声换能器进行模态、谐响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换能器固有频率、振幅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利用Workbench和n Code疲劳模块进行了变幅杆仿真分析,考虑变幅杆的综合性能,确定系统采用阶梯形;对超声微激振器的仿真分析表明固有频率、振幅满足设计要求,并与换能器、变幅杆单独仿真结果相符;设计并进行了阻抗特性实验以及微激振器振幅测量试验,可得微激振器的加工装配符合设计要求。分析搭建了微激振多余物系统硬件设备,初步效果试验表明微激振系统具有良好的清理多余物能力;利用COMSOL软件对微激振多余物清理系统所激发的声场进行分析,结果验证了以超声机械振动作用为主、空化效应为辅的作用机理;分析振幅、接触力对水域声场分布及箱体位移的影响关系;设计并进行了考虑频率、振幅及接触力的声场分布多因素正交仿真试验,分析了箱体水域声场分布及箱体位移的变化规律,最终确定最佳工况参数组合。

贾鹏辉[3](2020)在《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各国均制定了关于节能的法规要求。低粘度发动机油作为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汽车及润滑油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但低粘度发动机油在使用中相继出现了烧机油、发动机在长时间高转速下适应性低等现象,这也对发动机油的低粘度润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超低粘度发动机油进行风险研究。首先对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润滑理论进行阐述,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主要摩擦副的工作状态,分析机油的不同性能对发动机的影响。然后运用Flowmaster软件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不同粘度下机油压力和机油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判断粘度和形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形成液体润滑后粘度和油膜强度的影响,对不同粘度机油进行高温高剪切(HTHS)、圆锥滚子轴承(KRL)实验。通过仿真分析及剪切实验数据对比确定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润滑风险,而且为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安迪(ADI MAULANA)[4](2020)在《职业高中基于学徒制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研究 ——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徒制作为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职业高中的特色办学项目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毕业生。现有的学徒制反映了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即高质量的学徒制可以培养出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的职业高中毕业生。印尼统计局2010-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普通高中毕业生。本研究旨在创建一个学徒制模型,以期在印尼西爪哇职业高中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在职业高中实施高质量的学徒制,使毕业生掌握21世纪技能,这一举措预计将提升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21世纪技能是根据21世纪的学习评估模型获得的,在创建培养21世纪技能的学徒制模型中,共有10种技能,集中表现在以下4种核心技能中:创造力、协作、信息素养和沟通、职业。培养21世纪技能的职业高中学徒制模式包含以下步骤和实施策略:(1)初步培训,对学徒进行初步调查,准备文件,进行体检,并向学校和学徒行业汇报;(2)实施学徒制时,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有组织的任务,以培养创造力,但任务的难度将越来越大;(3)在学徒之间轮换角色和任务,使学生能够交流和交换关于学徒任务的想法;(4)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微信、QQ等方式,增加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寻找学习资源,发送学徒作业;(5)通过建立学徒与教师的讨论论坛,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职业高中中学习知识与后续职业生涯中的职业技能进行平稳过渡。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来对学徒制变量与21世纪核心技能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揭示,采用SPSS软件开展数据分析,调查问卷,访谈问卷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是根据学徒制和21世纪技能的有关文献编制的。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对5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学徒变量组成的量表包含18个题项,信度是0.791,表明该学徒量表是可靠的;创造力变量组成的量表共包含20个题项,信度是0.739,表明该创造力量表是可靠的;合作变量组成的量表共包含20个题项,信度是0.827,表明该量表是可靠性的;技术和信息素养量表共包含20个题项,信度是0.789,职业变量组成的量表共包含26个题项,信度是0.894。由五张量表组成的问卷将随机发放给西爪哇省七所学校的520名职业高中学生。此外,本研究将编制访谈问卷,对负责学徒制的劳资关系领域的教师进行访谈,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本研究力求分析出学徒制与创造力的关系,学徒制与协作的关系,学徒制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关系,以及学徒制与职业的关系。通过对学徒培训中的主动学习情况与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定性研究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定量研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本研究中,学徒制为自变量,21世纪技能为因变量。结果表明,学徒期与创造力相关系数ry1=0.47,决定系数(ry1)2=0.221;学徒制与协作的相关系数ry2=0.37,决定系数(ry2)2=0.137;学徒制与信息通讯技术的相关系数为ry3=0.315,决定系数(ry3)2=0.099;学徒期与职业生涯的相关系数为ry4=0.482,决定系数(ry4)2=0.232,显着性水平均为0.01。对学校教师的访谈与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详细结果如下:30%左右的学生可以随时分担责任和工作,约45%的学生总是容易理解老师的指导,约48%的学生始终积极参与学徒制,37%的学生了解共同的目标。此外,研究发现,学生在学徒阶段的主动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学徒期间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和实践。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结论:第一,利用现代技术丰富学习内容,根据社会需要改革职业高中的学习,为工业学校的职业教育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从而全面培养21世纪的技能;第二,职业教育培训应关注隐性知识,学习创新从理论转向实践,更新职业教育目标,向终身学习转变;第三,开展客座教师(兼职教师)和行业工作,结合产业合作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行业机构,对在校教师进行进修培训,根据在校所学专业,为未来教师制作技能证书;第四,实现将工作转化为专业能力培训的培训,倡导从技术使用到技术发现,实现以探究学习为导向的学习模式;第五,教师应倡导在职业学习中培养21世纪的技能,组建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职业高中学生21世纪核心技能的发展。因此,印尼的教育机构应大力支持职业高中学生21世纪研究技能的发展,在学徒制模式的培养下实现21世纪关键技能的提升。

崔蕴璞[5](2019)在《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808万辆,同比下滑2.76%,销售数据虽然依旧蝉联全球第一,但是终结了我国汽车销量连续28年的增长。在双积分以及补贴政策的推进下,2018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98.5万辆,同比增长88.9%,除了新能源车以外,全年豪华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在车市整体销量下滑的背景下,豪华车占汽车总销量占比继续攀升,说明改善型购车占比增多,这是增量市场开始向存量市场转变的信号,国内车市逐渐饱和,购车主体逐渐向换车人群转移。对于汽车后市场尤其是汽车维保行业而言,销量的下滑和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短期影响不大,因为国内燃油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4亿辆,汽车存量足够大,反而汽车维保行业自身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弊病开始显现,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增长乏力、利润率降低,制约了传统汽车维修公司的发展。本文以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全文简称JC公司)为研究对象,总结JC公司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优势,运用管理学和营销理论与方法,对JC公司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全面的对JC公司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确定、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确定、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JC公司利用这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使得公司能够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增加新的竞争优势,转变传统经营思维,引进科学管理理念,最终实现让公司长久的生存并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收益。

刘靖宇[6](2019)在《基于S4000P系统分析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船舶柴油机的维修是在船舶整个生命周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预防性维修更是柴油机维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B/T 2900.99-2016《电工术语、可信性》中定义:预防性维修是为降低产品故障的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按规定准则实施的维修[1],它以预防作为方法,以故障在未发生前被消灭为目的,既可以保证船舶柴油机的可靠性,也能极大地降低故障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任务中断等。实施船舶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离不开一个完备健全和可持续的标准的指导,预防性维修国际通用标准S4000P(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Developing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Preventive Maintenance)是欧洲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协会制定的产品通用的预防性维修标准[2]。通过将S4000P标准的系统分析流程与船舶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得到改进的适用于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的方法,并依此方法开展和实施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工作。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的特点,对S4000P标准的系统分析流程进行改进,得到适用于柴油机的改进的系统分析(Modified System Analysis,MSA)方法,称其为“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方法”。其主要是改进系统分析流程原有的每一个方法模块,使之通用特点全部转化成符合柴油机的专用特点,细化每一个方法模块,并对其中不相符的分析步骤进行删减,并添加新的方法模块,使其完全符合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2)在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中按照MSA方法的流程展开应用研究。基于柴油机零部件的结构树,按易损件和耐磨损件对柴油机的零部件进行分类研究,并研究柴油机关键运动副的间隙达到阈值时所对应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同时以气缸套为例进行MSA方法的分析和应用,依照潜在失效原因建立气缸套和轴瓦的故障树,并对所有研究得到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按照W1W6级别进行分类研究。(3)设计一款管理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信息的软件,使船舶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提高管理和应用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信息的能力。研究该软件的顶层设计,并依此研究该软件的功能结构,对所需的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设计实现所有功能的软件界面。

秦志[7](2018)在《基于AMESim的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润滑系统作为柴油机的重要系统之一,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对于柴油机的性能及油耗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卡特彼勒3504C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维机械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柴油机的润滑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校核与修正后,研究分析了该柴油机在额定工况下润滑系统的流场分布以及在不同工况(转速)、轴承间隙、轴承温度对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影响规律。首先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涉及柴油机润滑系统部分的流体力学理论基础,为后续的模拟分析奠定理论知识。其次介绍了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通过建立润滑系统主要元件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主要元件的参数进行了设置与校核。最后根据仿真度的结果分析了柴油机润滑系统在额定工况下的流场分布,以及在不同工况(转速)、轴承间隙、轴承温度对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仿真结果发现,在额定工况下,润滑系统各关键结构处的润滑状况良好,柴油机润滑油的压力从机油泵出口处到主油道末端,润滑油的压力逐渐减小,通过对机油泵出口处到主油道末端的压力差的比较,可以得出在机油滤清器处的压力损失较大。发动机转速在01600 r/min,随着转速升高,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轴承的入口机油压力、流量及最小油膜厚度都有显着的升高,转速在1600 r/min后,机油压力与流量随着转速的升高而趋于稳定且继续增大转速会增大柴油机油耗与磨损;随着轴承间隙的增大,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轴承的入口机油压力逐渐下降,流量逐渐增大,对最小油膜厚度的提高并不明显,且配合间隙过大造成轴承的泄油量增大,增加了机油泵的功率,加大了发动机的油耗;随着轴承温度的升高,轴承间隙增大,温度升高也会使轴承偏心率减小并最终导致轴承间隙的增大,增大了柴油机油耗。

宋江龙[8](2017)在《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优化及其对节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润滑系统作为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系统之一,除了为发动机提供可靠的润滑、冷却和清洁等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润滑系统,减少旋转组件的摩擦损失和附件系统的驱动损失,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随着汽车油耗法规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乘用车企业无法满足国家油耗法规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传统发动机节油技术无疑也是各家乘用车企业的重点发展战略。由实际应用可知,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占整个能量损失的12%左右,而润滑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如何从润滑系统着手开发高效率、低油耗的发动机,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论文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某款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外部特性法和网络设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扬长避短,既弥补了外部特性法在系统设计和优化上的不足,也避免了网络设计法无法精确的确定机油泵的实际排量而造成发动机功率浪费的问题。论文首先应用网络设计法分析了原润滑系统中机油的流量和压力分布情况,同时将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基于1.6L PFI汽油机的整体设计,为其增加了VVT系统,并设计和改进了VVT系统的驱动油路,在满足VVT系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优化了润滑系统的油压分布;之后,以优化润滑系统的内部流动阻力为方向,分析了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关键输油部件的结构和性能,并改进其设计,解决了机油滤清器压降过大的问题,全面提升了机油的润滑、兼容性和抗结焦等性能;最后,在输油部件优化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特性法和网络设计法的优势,设计了叶片式一级变排量机油泵,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优化,解决了1.6L PFI汽油机机油泵高速供油浪费的问题,提升了燃油经济性。润滑系统的优化实现了1.6L PFI汽油机3%的降油耗目标。本论文的研究,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了机油的按需分配,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油耗法规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润滑系统设计和优化指明了一个方向。

朱志国[9](2016)在《基于系统工程的B12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B12发动机为某大型车企自主研发的产品,在提高单机功率和降低油耗方面已进行多项研究。发动机润滑系统用于润滑发动机内各转动部件,对于提高发动机寿命,提高发动机性能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降低发动机油耗也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本文基于系统工程方法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B1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构造及功能,并基于GPDP开发流程对润滑系统关键要素的开发进行分析,构建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开发流程。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基于Flowmaster软件对B12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一维仿真分析,建立了润滑系统关键部件的仿真模型,确定系统仿真的关键参数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其次,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润滑系统的台架试验,利用DOE技术对试验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比试验及仿真结果,证明利用Flowmaster软件进行润滑系统仿真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润滑系统的优化措施,并利用Flowmaster软件对优化后润滑系统进行仿真,得出优化后系统性能的提升数据,润滑系统优化效果得到验证。

汪长波[10](2016)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作为一种可靠性设计方法,是为了挖掘产品中的薄弱环节,应用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加以改进、提高,达到可靠性增长的目的。润滑系统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之一,工作时将一定压力、温度、足量的机油连续地供给到摩擦零件的表面,对发动机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模式及影响进行分析,能够认清系统的故障模式并制定相应维修或者补救措施,并对系统关键结构件进行改进,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性能,延长发动机工作寿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润滑系统常见故障模式的分析,在对润滑系统的组成及结构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润滑系统的可靠性方框图,分析系统重要零部件的故障模式,以及这些故障模式对润滑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并按照润滑系统所实现的功能进行总结;2.润滑系统故障模式危害性分析,这一过程主要采用风险系数法;首先制定系统故障模式的严重程度、检测难易度以及发生频度评分细则,在此基础上得出系统的FMEA分析表格,评价出各种故障模式的危害程度,并对整个润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危害性最为严重的故障,提出相应的维修措施;3.润滑系统性能的优化,对于系统的关键部位,具体分析其工作特点或失效模式,探究它们产生的机理,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其可靠性。

二、机油滤清器清洗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油滤清器清洗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排放标准的再制造发动机环境影响评价与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再制造发动机产业现状
    1.3 汽车发动机LCA-LCC研究现状
        1.3.1 发动机LCA相关研究现状
        1.3.2 汽车LCC相关研究进展
    1.4 汽车排放标准及发动机后处理装置研究现状
        1.4.1 汽车排放标准与柴油机关系
        1.4.2 发动机后处理装置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产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1.1 LCA方法
        2.1.2 清单分析方法
        2.1.3 影响评价方法
        2.1.4 数据库及基础数据
    2.2 产品成本分析方法
        2.2.1 LCC方法
        2.2.2 LCC成本分类
    2.3 LCA-LCC成本计算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的生命周期评价
    3.1 “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清单分析
    3.2 “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环境影响评价
    3.3 排放标准适应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升级再制造发动机的生命周期评价
    4.1 “油改气”再制造发动机生命周期评价
        4.1.1 “油改气”再制造发动机清单分析
        4.1.2 油改气”再制造发动机环境影响评价
        4.1.3 环境影响比较
    4.2 “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生命周期评价
        4.2.1 “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清单分析
        4.2.2 “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2 影响评价
        4.2.3 环境影响比较
    4.3 排放标准适应性分析
        4.3.1 “油改气”再制造
        4.3.2 “加装型”再制造
        4.3.3 优缺点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再制造发动机成本分析
    5.1 “修复型”再制造发动机成本分析
    5.2 “油改气”再制造发动机成本分析
    5.3 “加装型”再制造发动机成本分析
    5.4 成本比较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及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一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2)微激振多余物清理系统研制及仿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超声清洗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超声振子研制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微激振多余物清理理论分析
    2.1 多余物组成及特性
    2.2 超声波特性
    2.3 超声机械振动作用
    2.4 空化效应及声波传播方程
        2.4.1 超声空化效应
        2.4.2 一维超声波传播方程
    2.5 多余物脱落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声微激振器的结构设计
    3.1 压电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3.1.1 换能器工作原理分析
        3.1.2 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3.2 纵向振动变幅杆的设计
        3.2.1 超声变幅杆简述
        3.2.2 超声变幅杆结构设计
        3.2.3 变幅杆设计小结
    3.3 多余物清理工具头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声微激振器仿真分析及参数测试
    4.1 换能器模态分析
    4.2 换能器谐响应分析
    4.3 换能器参数优化仿真
        4.3.1 后盖板沉孔深度
        4.3.2 前盖板连接螺栓孔深度
    4.4 变幅杆仿真分析比较
        4.4.1 变幅杆模态分析
        4.4.2 变幅杆谐响应分析
        4.4.3 变幅杆疲劳仿真计算
        4.4.4 阶梯形变幅杆结构优化
    4.5 超声微激振器仿真分析
    4.6 超声微激振器参数测试
        4.6.1 阻抗特性实验
        4.6.2 超声微激振器振幅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激振清理系统搭建及仿真试验
    5.1 微激振多余物清理硬件设备搭建
        5.1.1 超声波发生器
        5.1.2 径向位置调节装置
        5.1.3 微激振多余物清理初步效果试验
    5.2 微激振多余物清理声场分布仿真
        5.2.1 COMSOL软件仿真模拟
        5.2.2 箱体内部水域仿真分析
        5.2.3 箱体位移变化仿真分析
    5.3 系统因素对声场分布影响
        5.3.1 接触力对声场分布的影响
        5.3.2 微激振器振幅对声场分布的影响
    5.4 微激振多余物清理模拟仿真试验
        5.4.1 微激振多余物清理仿真正交试验设计
        5.4.2 系统因素对水域声压的影响
        5.4.3 系统因素对箱体位移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润滑油粘度与润滑分析
    1.3 发动机油发展过程
    1.4 超低粘度发动机油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发展现状
        1.4.2 国内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发展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超低粘度发动机油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2.1 润滑理论概述
    2.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2.3 发动机摩擦副工作状态分析
    2.4 发动机油性能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2.4.1 试验方法介绍
        2.4.2 发动机油理化性能及氧化安定性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2.4.3 发动机油清净分散性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2.4.4 发动机油抗摩擦性能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发动机润滑系统建模
    3.1 FLOWMASTER仿真简介
        3.1.1 FLOWMASTER软件简介
        3.1.2 FLOWMASTER润滑系统计算理论
    3.2 FLOWMASTER发动机润滑系统应用
        3.2.1 发动机润滑系统流程图
        3.2.2 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构造及相关参数确定
    3.3 发动机润滑系统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的模拟分析
    4.1 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压力仿真结果
    4.2 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流量仿真结果
    4.3 模型验证对比
    4.4 仿真结果分析
        4.4.1 SN0W-8/SN0W-20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2 模型仿真计算结果风险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实验分析
    5.1 发动机油对比实验配方筛选
        5.1.1 基础油的选择
        5.1.2 添加剂的选择
        5.1.3 成焦实验及热管实验筛选配方
    5.2 发动机油对比实验配方确定
    5.3 剪切实验数据
        5.3.1 高温高剪切实验数据
        5.3.2 KRL实验数据
    5.4 节能行车试验
    5.5 对比实验数据分析
    5.6 改善措施及途径
        5.6.1 发动机零部件工艺优化
        5.6.2 发动机油性能的改进及提高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4)职业高中基于学徒制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研究 ——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学徒制作为职业高中的特色有待进一步增强
        1.1.2 21世纪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落实
        1.1.3 基于学徒制培养的21世纪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1.2 研究问题
    1.3 概念界定
        1.3.1 21世纪技能
        1.3.2 学徒制
        1.3.3 职业高中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意义
    1.7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创造力
    2.2 协作
    2.3 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2.4 职业生涯
    2.5 印尼的21世纪技能研究
        2.5.1 IP-21CSS(印尼21世纪技能研究关系)
        2.5.2 印尼西苏门答腊岛Solok地区的案例研究
        2.5.3 学校扫盲运动
        2.5.4 教科文组织的四大支柱和21世纪的技能
        2.5.5 21世纪创新学习
    2.6 各国学徒制培养的实施状况
    2.7 印尼的学徒制计划
第3章 印尼西爪哇省职业教育背景概述
    3.1 印尼职业教育史
        3.1.1 荷兰时期的职业教育
        3.1.2 日本时期的职业教育
        3.1.3 独立时期的职业教育
    3.2 印尼西爪哇省职业教育情况
    3.3 印尼职业教育办学标准与保障
    3.4 印尼职业高中教育标准和21世纪技能
        3.4.1 21世纪技能关于高阶思维技能
    3.5 苏加武眉市职业高中的综合学习模式
    3.6 苏加武眉市职业高中综合学习模式的规划与实施
    3.7 汽车轻型车工程专业证书
第4章 基于学徒制培养职业高中学生21世纪技能的理论分析
    4.1 21世纪技能的结构要素分析
        4.1.1 21世纪技能的基本框架
        4.1.2 21世纪的学与教
        4.1.3 有关21世纪技能的研究
    4.2 职业高中21世纪技能特征分析
        4.2.1 21世纪就业结构的变化
        4.2.2 印尼中学课程结构
    4.3 学徒制与21世纪技能的关系分析
        4.3.1 印尼西爪哇省的职业教育学生与学习
        4.3.2 21世纪职业高中的技能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研究内容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群体与样本选择
        5.2.2 学徒制问卷校准
        5.2.3 创造力问卷校准
        5.2.4 协作问卷校准
        5.2.5 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问卷校准
        5.2.6 职业和生活问卷校准
第6章 西爪哇省职业高中基于学徒制培养21世纪技能的调查研究
    6.1 描述性统计
    6.2 数据分析
    6.3 统计假设
    6.4 研究结论
    6.5 进一步的研究
    6.6 实施建议
第7章 研究反思、对策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反思
        7.1.1 印尼21世纪技能的研究
        7.1.2 21世纪技能发展通过的学习
        7.1.3 印尼教育国家标准的21世纪技能发展
    7.2 对策建议
        7.2.1 实施培养21世纪技能的学徒制
        7.2.2 基于多样化学徒制的技术开发
        7.2.3 职业教师和培训网络的职业化建设
        7.2.4 职业高中学生发展21世纪技能的各种途径
        7.2.5 多角度完善学生职业评价体系
    7.3 研究展望
    7.4 研究不足
附录
    附件A 问卷
    附件B 学徒制学习资料
    附件C 教学计划(LESSON PLAN)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三.印尼文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5)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思路及基本框架
    1.4 论文的贡献
第二章 汽车维保行业服务营销策略相关理论
    2.1 汽车维保行业服务营销概念
    2.2 公司策略的基本理论
    2.3 服务营销策略的内容
        2.3.1 服务营销理论
        2.3.2 营销策略理论
    2.4 服务营销分析所需的基本理论方法
        2.4.1 STP理论
        2.4.2 4P营销组合
        2.4.3 PEST分析模型
        2.4.4 SWOT矩阵分析
第三章 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现状
    3.1 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简介
    3.2 JC公司服务营销情况概述
        3.2.1 JC公司发展的组织构架及员工情况
        3.2.2 JC公司经营财务情况
        3.2.3 JC公司基础设施及设备
    3.3 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JC公司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4.1 汽车维保行业发展现状
    4.2 宏观环境分析
        4.2.1 政治要素分析
        4.2.2 经济要素分析
        4.2.3 社会要素分析
        4.2.4 技术要素分析
    4.3 微观环境分析
        4.3.1 JC公司的客户资源
        4.3.2 JC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4.3.3 JC公司的供应商资源
        4.3.4 JC公司市场营销能力
        4.3.5 JC公司的技术服务水平
第五章 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
    5.1 SWOT矩阵分析
    5.2 确立细分市场及市场定位
        5.2.1 目标市场及战略制定
        5.2.2 公司品牌形象定位
    5.3 JC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制定
        5.3.1 产品策略
        5.3.2 价格策略
        5.3.3 渠道策略
        5.3.4 促销策略
第六章 JC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6.1 完善制度管理保障
    6.2 强化组织结构调整
    6.3 健全人力资源保障
    6.4 加强公司文化建设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S4000P系统分析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现状
        1.2.2 国内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预防性维修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预防性维修基本要素
        2.2.1 预防性维修等级
        2.2.2 预防性维修级别
        2.2.3 预防性维修间隔期
        2.2.4 预防性维修类型
    2.3 基于系统分析的预防性维修决策方法
    2.4 柴油机零部件失效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针对柴油机的S4000P系统分析改进研究
    3.1 引言
    3.2 S4000P系统分析改进过程研究
    3.3 针对柴油机改进的MSA方法框架
    3.4 针对柴油机的MS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3.4.1 MARC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3.4.2 MFME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3.4.3 MFFC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3.4.4 MFCA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3.4.5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数值化评估方法研究
        3.4.6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信息对照表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SA方法在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磨损类型的柴油机零部件研究
        4.2.1 柴油机易损件和耐磨损件分类研究
        4.2.2 柴油机关键运动副的预防性维修类型研究
    4.3 MSA方法在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4.3.1 气缸套的失效模式研究
        4.3.2 MARC方法在气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4.3.3 MFMEA方法在气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4.3.4 MFCAA方法在气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4.4 柴油机气缸套和轴瓦的故障树建立
        4.4.1 柴油机气缸套故障树建立
        4.4.2 柴油机轴瓦故障树建立
    4.5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分类研究
        4.5.1 W1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4.5.2 W2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4.5.3 W3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4.5.4 W4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4.5.5 W5、W6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开发
    5.1 引言
    5.2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顶层设计
    5.3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功能结构设计
    5.4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信息分类研究
        5.4.1 预防性维修信息分类研究
        5.4.2 预防性维修零部件信息分类研究
        5.4.3 预防性维修操作信息分类研究
    5.5 软件界面原型设计研究
        5.5.1 登录界面设计研究
        5.5.2 主界面设计研究
        5.5.3 维修查询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5.5.4 维修指导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5.5.5 维修记录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5.5.6 维修反馈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AMESim的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柴油机润滑系统应具备的性能
        1.2.1 供油量与供油压力
        1.2.2 机油温度
        1.2.3 机油的滤清
    1.3 柴油机润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
    2.1 概述
    2.2 基本方程
    2.3 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2.4 粘性流体的G-S方程
    2.5 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1 概述
        3.1.1 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3.1.2 柴油机润滑方式
        3.1.3 柴油机润滑油路循环系统
    3.2 柴油机润滑原理
        3.2.1 轴的转动
        3.2.2 机件的直线运动
    3.3 机油泵总成
        3.3.1 机油泵的结构
        3.3.2 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3.4 机油滤清器总成
        3.4.1 卡特彼勒3054C型柴油机滤清器分类
    3.5 油底壳
    3.6 机油散热器总成
        3.6.1 机油散热器结构
        3.6.2 机油散热器冷却原理
    3.7 润滑系统附加装置
        3.7.1 加油和排油装置
        3.7.2 检视装置
        3.7.3 旁通阀
    3.8 曲轴箱通风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立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数学及仿真模型
    4.1 概述
    4.2 机油泵主体的数学模型
    4.3 机油散热器主体的数学模型
    4.4 管道数学模型
        4.4.1 直管模型
        4.4.2 弯管模型
    4.5 轴承模型
    4.6 液压系统数值模拟仿真软件AMESim简介
    4.7 建立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仿真模型
        4.7.1 机油的属性
        4.7.2 机油泵模型
        4.7.3 机油滤清器、油道模型
        4.7.4 活塞冷却喷嘴模型
        4.7.5 轴承模型
        4.7.6 润滑系统温度的设定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5.1 柴油机机油泵的性能分析
    5.2 额定工况下润滑系统的流场分布
        5.2.1 机油泵出口到主油道入口处的流场分布
        5.2.2 主轴承润滑状况
        5.2.3 连杆轴承润滑状况
        5.2.4 凸轮轴轴承润滑状况
    5.3 转速对润滑系统流场分布的影响
        5.3.1 转速对主轴承润滑状况的影响
        5.3.2 转速对连杆轴承润滑状况的影响
        5.3.3 转速对凸轮轴轴承润滑状况的影响
    5.4 轴承间隙对润滑系统流场分布的影响
        5.4.1 轴承间隙对主轴承润滑状况的影响
        5.4.2 轴承间隙对连杆轴承润滑状况的影响
        5.4.3 轴承间隙对凸轮轴轴承润滑状况的影响
    5.5 温度对轴承几何参数的影响
        5.5.1 温度对轴径几何参数的影响
        5.5.2 温度对轴承偏心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优化及其对节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国家对乘用车企业油耗的要求
        1.1.2 中国乘用车企业的油耗现状和应对策略
        1.1.3 发动机能量损失分配
    1.2 发动机润滑系统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2.4 可控供油量的润滑系统发展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第2章 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建模及分析
    2.1 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的结构
    2.2 一维过程仿真计算与分析
        2.2.1 建立润滑系统模型
        2.2.2 边界条件及元件主要参数设定
        2.2.3 模型验证
        2.2.4 原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增加VVT后润滑系统的设计及机油传输优化
    3.1 增加进气VVT系统的实现方式
    3.2 引入VVT技术对润滑系统的要求
    3.3 增加VVT后润滑系统的CFD分析
    3.4 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优化方向
    3.5 机油传输优化
        3.5.1 管路优化
        3.5.2 机油滤清器优化
        3.5.3 机油的优化
    3.6 输油部件优化效果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排量机油泵的设计及优化
    4.1 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的设计
        4.1.1 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设计开发流程
        4.1.2 选择合适的排量
        4.1.3 确定机油泵的结构
        4.1.4 建立机油泵3D模型
        4.1.5 机油泵的CFD计算及分析
    4.2 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的优化
        4.2.1 机油泵结构优化
        4.2.2 结构优化校核
    4.3 试验与验证
        4.3.1 机油泵符合性试验
        4.3.2 机油泵优化效果确认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系统工程的B12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开发流程研究
    2.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
        2.1.1 供油系统
        2.1.2 油耗件
        2.1.3 润滑管路
    2.2 系统工程理论
        2.2.1 霍尔方法论
        2.2.2 IDEF0 理论
    2.3 基于GPDP流程的润滑系统开发关键要素分析
        2.3.1 GPDP流程介绍
        2.3.2 GPDP流程设计思路
        2.3.3 霍尔方法论与企业流程结构
        2.3.4 润滑系统开发关键要素分析
    2.4 润滑系统开发流程构建
        2.4.1 系统工程设计流程
        2.4.2 模块化设计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lowmaster的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计算
    3.1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理论分析
    3.2 基于Flowmaster的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CAE分析
        3.2.1 机油泵模型
        3.2.2 管道模型
        3.2.3 机油限压阀模型
        3.2.4 机油滤清器模型
        3.2.5 主要参数设计
        3.2.6 润滑系统仿真分析模型
        3.2.7 仿真结果分析
    3.3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性能的敏感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3.3.1 润滑油性质
        3.3.2 轴承间隙
    3.4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方案及参数的初步确定
        3.4.1 发动机润滑系统功能分析
        3.4.2 关键参数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12商用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
    4.1 基于DOE技术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
        4.1.1 DOE技术概述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4.2 结果及误差原因分析
    4.3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措施
        4.3.1 轴承系统整体优化
        4.3.2 优化轴承特性对系统的改进
        4.3.3 优化结果对润滑系统影响
        4.3.4 润滑系统管路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故障分析概述
        1.1.1 FMEA国内外发展状况
        1.1.2 FMEA相关标准
        1.1.3 故障模式分析的意义
    1.2 润滑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2.1 FMEA概述
        2.1.1 方法介绍
        2.1.2 分析步骤
        2.1.3 可靠性方框图
    2.2 过程详解
        2.2.1 故障模式分析
        2.2.2 故障原因分析
        2.2.3 故障影响分析
        2.2.4 风险分析
        2.2.5 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2.2.6 补偿措施分析
        2.2.7 注意事项
    2.3 FMEA在润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3.1 定义系统
        2.3.2 选择方法
        2.3.3 分析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润滑系统的故障模式分析
    3.1 润滑系统功能概述
    3.2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3.2.1 润滑系统的油路分析
        3.2.2 润滑系统的组成部件
        3.2.3 润滑系统的主要参数
    3.3 润滑系统的可靠性方框图
    3.4 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
        3.4.1 润滑系统组成部件的故障分析
        3.4.2 润滑系统的功能故障分析
        3.4.3 润滑系统的故障模式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润滑系统故障影响分析
    4.1 故障严重等级划分
    4.2 润滑系统FMEA表格制定
    4.3 补偿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润滑系统的优化
    5.1 机油泵性能分析与改进
        5.1.1 工作特点
        5.1.2 间隙漏油机理
        5.1.3 提高容积效率的措施
        5.1.4 机油泵噪声的机理分析
        5.1.5 噪声控制的措施
        5.1.6 总结
    5.2 活塞环失效模式的研究
        5.2.1 活塞环磨损规律分析
        5.2.2 活塞环磨损机理
        5.2.3 减少活塞环磨损的措施
        5.2.4 总结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四、机油滤清器清洗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排放标准的再制造发动机环境影响评价与成本分析[D]. 梅潇镭.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微激振多余物清理系统研制及仿真试验研究[D]. 张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研究[D]. 贾鹏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职业高中基于学徒制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研究 ——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为例[D]. 安迪(ADI MAULANA).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5]JC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崔蕴璞. 西北大学, 2019(04)
  • [6]基于S4000P系统分析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D]. 刘靖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9)
  • [7]基于AMESim的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研究[D]. 秦志. 长安大学, 2018(01)
  • [8]1.6L PFI汽油机润滑系统优化及其对节能的影响[D]. 宋江龙. 清华大学, 2017(02)
  • [9]基于系统工程的B12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研究与分析[D]. 朱志国.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10]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及优化[D]. 汪长波.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机油滤清器清洗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