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教育与教师行为的改变

主观教育与教师行为的改变

一、主体性教育与教师行为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冯建军[1](2021)在《主体教育研究40年:中国特色教育学建设的案例与经验》文中提出从1981年开始,我国主体教育研究走过40年。40年大致可以分为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讨论、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教育和公共性教育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层层深入,逐步推进主体教育完善和发展。主体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的研究也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的过程。我们从这一过程中总结出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的经验,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发展中主体的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争鸣,推动理论的实践转化。主体教育研究为创建中国特色教育学提供了范例。

刘俞[2](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考成为了普通高中生人生重要的一步,面对高考压力,高中教学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教学方式单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缺失,教学逐渐缺失了对学生自身的关注。面对众多问题,新课改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但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培养,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从以往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转向为学科核心素养,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把握教学活动所有流程,学生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随着主体性教育越来越得到教师的关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把主体性教学落到实处,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进行探究,希望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教学有所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概念的界定以及主体性的特征。对概念和特征的阐述,有利于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解,针对主体性的特征,为之后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打下基础。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理论依据,旨在探讨和积淀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的撰写做准备。第四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实习过程中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对策做好铺垫。第五部分:根据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调查情况,从教师和学生方面提出了如何培养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试图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启示思路。

李东星[3](2020)在《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现状及其引导 ——以D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发挥少先队员主体性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本”观念的重要体现,更是促进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少先队教育工作中,少先队活动是促进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重要载体,因此探讨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主体性发挥情况便有了价值与意义。为了解现实中小学开展的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现状,探寻影响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可能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来思考引导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启示与建议,本研究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以D小学为例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提出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基本体现为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三个维度,并以这三个维度为切入点,对D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的现实主体性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D小学的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整体彰显了主体地位、在活动中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以及在活动中更新了自身知识体系;研究还发现,部分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也存在较为被动、消极与机械等相关行为表现。就此现象,研究进行了更深入的原因与对策分析。研究认为,少先队员的主体性不论是得到发挥亦或受到限制,其背后都有较为复杂的深层原因: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少先队活动模式的变更与否、师生间的交往评价方式、少先队员之间的差异性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研究尝试提出将“少先队组织属性”与少先队员的“未成熟状态”作为引导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根基与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者应提高认识,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从活动模式、内容与组织方式等方面来科学设计以少先队员为主体的少先队活动;增强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内驱动力等启示与建议,同时也需明确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发挥问题并非只依靠某单一力量就能得以解决,而是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这样才能形成促进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良好共育力量!

谭萍萍[4](2020)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以某中职学校文秘专业课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观察记录等方法探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的现状,发现该校文秘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讲解侧重升学考试,不利于培养文秘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学生易产生厌倦课堂心理;评价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从中职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课堂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备课工作不到位;学校培训制度不完善,忽略了教师的培训;学校监管力度不够,学生沉迷网络无暇投入课堂学习;中职学校所选教材无岗位针对性;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不到位;“应试教育”片面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改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树立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目的性;优化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立足岗位分析,开发校本教材,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评价内容、方式及主体的多元化,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高媛媛[5](2020)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 ——以Y市XX中学高一年级为例》文中提出学生的“主体性”意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运用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培养积极的主体行为、发展有效的主体能力,是每个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同时培养学生发展主体性也是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有关学生“主体性”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多显着的成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基本确立,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进展较快。但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细致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本研究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试图做一些实证性的探索,旨在为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可资借鉴。本研究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全面了解高一学生英语学习中“主体性”现状、分析问题不足及成因,提出解决学生“主体性”问题的策略或途径。研究选择Y市XX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实验)对象,选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测试、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工具,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实证性研究。针对学生在主体性方面存在的诸如自主性不强、主动性不足、创新性不够等问题,研究依次提出了自主探究,激发自主;合作探究,增强主动;设计问题,训练思维等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经实践检验,这些措施对引导学生确立主体身份,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学生英语学习“主体性”培养的相应建议。

陈晓雨[6](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引导和督促受教育者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从而深化对政治理论知识认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最终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高校在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形式,轻效果”等倾向,致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两张皮”现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面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知信分离的现状,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倡导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导向,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查阅资料,掌握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情况,以H校为典型案例,依据实地考察,分析和研判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出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从而尝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成效包括:增加了实践教学参与比例,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性,促进了实践教学运行规范化,推动了实践教学内容求实化;不足包括: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课程内容特殊性把握不准,实践教学场所资源匮乏,实践教学主体参与深度不够,实践教学途径单一且流于形式。本文的落脚点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笔者对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存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众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内容,充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全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张晶川[7](2020)在《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Y中学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也逐渐成为我们文化兴国的强大助力。在当前进行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背景下,单纯的基础知识教学已不能满足如今日益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才能符合我国一直秉承的主体性教育理念的要求。班级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摇篮。因此,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班级自主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对本课题的相关基本概念做出了界定,详细阐述了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所具有的特征,利用对学生、老师、学校等多方的实践调查结果做出统计分析,明确了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从班主任教育管理观念落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不足,教育体制的束缚以及缺乏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等角度,进一步探讨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解决策略。本研究认为,在实践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内心独立意识的增强。因此,本文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重点完善了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加强班级的自主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通过更新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循序渐进的管理策略促进班级的自主管理进程,利用多方达成的共识与积极配合,才能一同形成教育的合力。在整个过程之中,应当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导向,以实现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为目标,力求构建真实合理、科学有效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实施初中学生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使班级管理由传统的教师控制型向学生自主型转变,在参与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严于律己,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构建科学的初中班级自主管理评价体系,不仅契合了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主题,同时也在丰富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提高教学管理实效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余思亮[8](2020)在《在小学班级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的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主体性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活动的开展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时期。目前关于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施上,在其他教育形式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从班级活动的视角切入,对小学班级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行动研究模式探索在班级活动中更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式和策略,借此一方面提升班级活动的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其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本研究始于反思、观察和访谈,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由于班主任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淡薄、学生自身也缺乏主体意识,再加之班级活动构建体系不完善、班级活动评价体系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学生参与班级活动时自主意识薄弱、能动性较差、在活动中缺乏创造性和参与度等诸多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性,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学者裴娣娜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指标体系的目标分解”和国外学者琳达·莫斯(Linda.L.Morse)的WSCC模型建立了班级活动的“Role-Playing模式”,通过让学生在班级活动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班级活动的内容选择、方案设计、活动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以此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活动过程中使用了基于裴娣娜教授的主体性分解目标制订的观察提纲,用于衡量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主体性发挥的情况变化。通过两轮行动研究,本研究最终总结出了在班级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需转变的观念和可采用的策略:一方面,教师应该树立和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帮助和支持学生提升自身的主体意识。此外,要完善班级活动的模式,包括:依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依托学生组织进行活动实施;确立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模式等。本研究所采用并优化的“Role-Playing模式”在以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仍然存在局限和不足,可以为未来班级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张铨洲[9](2019)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的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其全面发展,是课程思政建设所追求的育人目标。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提升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促进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以及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作了概述。在阐述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其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以及主体与主体性、大学生主体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理论依据,进而探析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意义所在。其次,主要是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现状分析。从取得的初步成效入手,分析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剖析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最后,在阐述问题的基础上,探析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对策建议,从高校、教师、大学生等角度入手,阐述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发挥好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从课程思政建设角度去研究如何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课程思政要求各类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角度出发去探析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路径。

张倩倩[10](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主体性教育教学理念也更加凸显,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愈深入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健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欠缺不足,主体作用也没有完全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大学生呈现一种消极被动地接受适应教育教学现象,那么显而易见,大学生自觉、自发、能动和创造性地参与教育教学的行为需有待加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太鲜明显着的。由此看来,以提高大学生主体性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优先考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和归纳比较的方法,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进行论述。首先从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方面对大学生主体性进行概括并加以综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学生主体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概念进行界定,并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实践交往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在明确问卷对象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网上发放问卷,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和整理,进而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想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切实给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对策,在提升大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及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这几个大方面增强学生主体性,同时重视教师的指导和引路作用,培育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体性教育与教师行为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体性教育与教师行为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主体教育研究40年:中国特色教育学建设的案例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识论中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讨论
二、主体性教育
三、主体间性教育
四、公共性教育
五、中国特色教育学建设的经验
    (一)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
    (二)以中国社会发展中主体的问题为研究起点,体现研究的问题导向
    (三)在百家争鸣中促进理论创新,体现学术民主
    (四)推动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体现理论的实践价值

(2)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概念界定
        (一)主体
        (二)主体性
        (三)主体性教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主体性特征
        (一)自觉性
        (二)自主性
        (三)能动性
        (四)创造性
第二章 高中思政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一)人具有社会性
        (二)人的主体性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
        (一)中国主体性教育思想
        (二)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学习状况调查及缺失原因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状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方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二)学生倾向于多种教学方式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一)学生参与思政课自觉性不够
        (二)学生参与思政课自主性不足
        (三)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能动性无法体现
        (四)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创造性有待提高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一)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曲解
        (二)应试教育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
        (三)传统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四)思政课教学方式简单化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的路径
    一、完善思政课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
        (一)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二)基于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进行教学设计
        (三)提高思政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四)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二、转变教师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二)议题式教学法
        (三)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四)自主、合作和探究式教学法
    三、培养学生思政课主体性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思政课问题意识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建立和谐的思政课师生关系
        (一)建立思政课堂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思政课堂的师生互动
        (三)加强思政课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学习状况调查表
致谢

(3)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现状及其引导 ——以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少先队组织的特殊性质呼唤少先队员主体性相关研究
        二、源于对主体性教育“理论与现实”脱轨的反思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综述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四、资料的收集与编码
第二章 发挥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第一节 发挥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二、是少先队教育工作的本质规定
        三、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必然途径
        四、是提升少先队活动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发挥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可能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思想提供意识形态上的可能性
        二、我国颁布的“少先队文件”提供政策上的可能性
        三、主体性教育的相关理论提供教育理论上的可能性
        四、少先队活动提供了教育实践上的可能性
第三章 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基本维度与现实状况
    第一节 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基本维度
        一、发挥少先队员的自主性
        二、发挥少先队员的能动性
        三、发挥少先队员的创造性
        四、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限度
    第二节 主体性教育:D小学少先队教育的思想背景
        一、主体性教育作为D小学的办学理念
        二、D小学少先队教育的整体情况
        三、D小学少先队活动的具体情况
    第三节 D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现状
        一、少先队员自主性层面的发挥情况
        二、少先队员能动性层面的发挥情况
        三、少先队员创造性层面的发挥情况
第四章 影响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促进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可能因素
        一、环境层面: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促进主体性发挥
        二、活动层面:恰当的活动形式增强主体性发挥
        三、教育者层面:智慧的引导方式推进主体性发挥
    第二节 限制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可能因素
        一、评价体系单一限制主体性发挥
        二、活动模式的缓慢更新阻碍主体性发挥
        三、主体意识与能力的欠缺束缚主体性发挥
第五章 引导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启示与建议
    第一节 引导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启示
        一、明确发挥少先队员主体性的根基与立足点
        二、教育者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
    第二节 引导少先队员发挥主体性的建议
        一、引导少先队员将他育与自育相结合
        二、科学设计以少先队员为主体的少先队活动
        三、激发少先队员的内驱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观察提纲
    二、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一:少先队员
        访谈提纲二:中队辅导员
        访谈提纲三:大队辅导员
致谢

(4)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以某中职学校文秘专业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调查背景
    1.2 调查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中职生
        1.3.2 学生主体性
        1.3.3 课堂教学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调查思路
    1.6 调查对象
    1.7 调查方法
        1.7.1 文献研究法
        1.7.2 问卷法
        1.7.3 访谈观察法
第2章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现状调查
    2.1 学生主体性表现的现状调查
        2.1.1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性发挥情况
        2.1.2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性发挥情况
        2.1.3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发挥情况
    2.2 教师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现状调查
        2.2.1 有关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查结果分析
        2.2.2 有关学校课程内容调查结果分析
        2.2.3 有关教师的教学方法调查结果分析
        2.2.4 有关对学生评价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3章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3.1.2 师生交往的不平等,教师重知识的传递轻能力情感的培养
        3.1.3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1.4 讨论法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1.5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6 教学内容的讲解侧重升学考试,不利于培养文秘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3.1.7 课程内容脱离生产实际和学生实际,学生易产生厌倦课堂心理
        3.1.8 评价方法、内容、主体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问题的原因
        3.2.1 中职生自身因素
        3.2.2 教师教学因素
        3.2.3 中职学校因素
        3.2.4 社会因素
第4章 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4.1 树立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4.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4.3 积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4.5 优化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4.6 立足岗位分析,开发校本教材,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
    4.7 评价内容、方式、主体的多元化,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8 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学生问卷
附录Ⅱ 访谈提纲

(5)英语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 ——以Y市XX中学高一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讨论
        2.1.1 主体性
        2.1.2 “主体性”价值取向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问题
        3.1.3 研究内容
        3.1.4 研究对象
        3.1.5 数据收集与整理
        3.1.6 研究工具
        3.1.7 研究方法
    3.2 实施过程
        3.2.1 现状分析与问题讨论
        3.2.2 措施制定及效果验证
        3.2.3 结论获取及建议提取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英语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现状
        4.1.1 英语学习中学生“主体性”维度分布现状及分析
        4.1.2 英语学习中学生“主体性”欠缺原由
    4.2 英语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
        4.2.1 培养自主性
        4.2.2 培养主动性
        4.2.3 培养创造性
        4.2.4 学生“主体性”培养
    4.3 学生“主体性”培养建议
        4.3.1 发挥教师培养的引导作用
        4.3.2 促进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三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四 教育学主体性教育论
    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概念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一)实践教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特征与原则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以H校为例
    一 个案基本情况简介
        (一)个案概况
        (二)个案简介
    二 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增加了实践教学参与比例
        (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性
        (三)促进了实践教学运行规范化
        (四)推动了实践教学内容求实化
    三 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实践教学课程虚化严重
        (二)对课程内容特殊性把握不准
        (三)实践教学场所资源匮乏
        (四)实践教学主体参与深度不够
        (五)实践教学途径单一且流于形式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 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二 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内容
    三 充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四 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五 全面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六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
        1. 问题提出的缘由
        1. 选题的社会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2. 国内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价值
        2. 现实意义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4. 观察法
一、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阐释
        1. 初中班级
        2. 班级管理
        3. 自主管理
        4. 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
    (二)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
        1. 主体性教育理论
        2. 人本主义理论
        3. 目标管理理论
    (三)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特征
        1. 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 全员性:保障人人参与管理
        3. 教育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4. 民主性: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二、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班主任对班级自主管理引导不力
        1.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2. 班主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学生自主管理的意愿与能力欠缺
        1. 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淡薄
        2.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不足
    (三) 班级自主管理的制度尚不够健全
        1. 班级组织机构建设未体现民主性
        2. 班级制度的制定缺乏学生的参与
        3. 班级目标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足
    (四) 对班主任和学生的评价比较片面
        1. 对班主任的评价功利化
        2. 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化
三、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 班主任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1. 班主任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解不足
        2.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过于单一
        3. 班主任本身的教育管理理论不足
    (二) 学生缺少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培训
        1. 学生缺少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
        2. 学生欠缺自我管理素质的训练
        3. 学生缺乏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机会
    (三) 应试教育束缚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确立
        1. 多层化分级对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影响
        2. 班主任专政不利于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建立
        3. 家长的溺爱成为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建设的阻力
    (四) 缺乏全面与科学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1. 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过于量化
        2.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
四、 完善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 更新教师教育管理观念,实现班主任的角色转换
        1. 弘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班主任下放管理权力,协同助力班级决策
        3. 加强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管理素质
    (二) 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有效促进个人能力提升
        1. 建设班级自主管理文化,创建良好班级环境
        2. 根据个体差异划分岗位责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 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热情
        4. 实施渐进式管理策略,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
    (三) 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班级管理结构
        1. 营造全员参与氛围,共同制定班级自主管理方案
        2. 将制度内容“自主化”,以科学民主方式规范管理
    (四) 建立完整师生评价体系,促进班级自主管理实施
        1. 改变班主任工作评价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2. 完善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促进自主管理能力提升
    (五) 注重形成整体教育合力,推进班级自主管理实现
        1. 充分利用多方联动,形成教育整体性合力
        2. 加强协调与共同抓管,助力实现自主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一
    附录 二
    附录 三
致谢

(8)在小学班级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1.1.2 班级活动的重要性
        1.1.3 个人的工作背景和兴趣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班级活动的相关研究
        2.1.1 国内研究
        2.1.2 国外研究
    2.2 学生主体性的相关研究
        2.2.1 国内研究
        2.2.2 国外研究
    2.3 班级活动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2.4 核心概念界定
        2.4.1 主体性
        2.4.2 小学生主体性
        2.4.3 班级活动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教育行动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3.3.2 行动研究的分类和特征
        3.3.3 本行动研究的模式
        3.3.4 本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3.3.5 采用的研究工具
4 行动研究
    4.1 当前班级活动的问题反思及归因研究
        4.1.1 当前班级活动的问题反思
        4.1.2 归因分析
    4.2 在班级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4.2.1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目标
        4.2.2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策略
        4.2.3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4.2.4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总结和反思
    4.3 在班级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4.3.1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4.3.2 两轮行动研究实施总结
5 如何更好地在班级活动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
    5.1 教师应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5.2 提升小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
    5.3 完善班级活动模式
        5.3.1 建立“班级活动月”体系
        5.3.2 建立“Role-Playing”班级活动模式
        5.3.3 “Role-Playing”模式的价值意蕴
        5.3.4 “Role-Playing”模式的实施策略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观察提纲
    附录(3) 部分行动研究过程性资料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9)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四、主要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概述
    1.1 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述
        1.1.1 课程思政的概念
        1.1.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1.2 大学生主体性相关概念
        1.2.1 主体与主体性
        1.2.2 大学生主体性
    1.3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理论依据
        1.3.1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
        1.3.2 主体间性理论
        1.3.3 现代教育学关于主体的理论
    1.4 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意义
        1.4.1 适应高校办学要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4.2 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发挥隐性教育的育人作用
        1.4.3 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大学生特点,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第二章 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现状分析
    2.1 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取得的成效
        2.1.1 协同育人环境下更加重视主体性建设
        2.1.2 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2.1.3 大学生主体性认知有所提升
    2.2 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面临的问题
        2.2.1 高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认识有待提高
        2.2.2 专业教师对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视有待加强
        2.2.3 大学生对重视自身主体性养成的观念有待转变
    2.3 课程思政建设中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2.3.1 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
        2.3.2 实践上,重形式轻内容
        2.3.3 发展上,重当前轻长远
第三章 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对策建议
    3.1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以生为本”
        3.1.1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3.1.2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1.3 强化“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3.2 立足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
        3.2.1 以隐性教育方式增强学生主体性意识
        3.2.2 以核心价值观教育调动学生积极性
        3.2.3 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主体成长
    3.3 调动学生自觉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3.3.1 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
        3.3.2 提升大学生主体能力
        3.3.3 健全大学生主体人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关于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调查问卷
致谢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生主体性
        2.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主体性教育理论
        2.2.3 交往实践理论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调查对象和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
        3.2.1 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程度不够
        3.2.2 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
        3.2.3 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自主性有待提高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3.3.1 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3.3.2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3.3.3 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
        3.3.4 实践教学有待强化
        3.3.5 网络教学有待重视
4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4.1 提升大学生主体地位
        4.1.1 树立大学生主体意识
        4.1.2 端正大学生主体态度
        4.1.3 规范大学生主体行为
    4.2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4.2.1 深化学生主体性教育教学理念
        4.2.2 基于学生需求进行教育教学
        4.2.3 积极转变教学中自身角色
    4.3 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4.3.1 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4.3.2 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4.3.3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4.3.4 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4.4 强化实践教学
    4.5 重视网络教学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四、主体性教育与教师行为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主体教育研究40年:中国特色教育学建设的案例与经验[J]. 冯建军.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1(04)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D]. 刘俞.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3]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现状及其引导 ——以D小学为例[D]. 李东星.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以某中职学校文秘专业课为例[D]. 谭萍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10)
  • [5]英语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 ——以Y市XX中学高一年级为例[D]. 高媛媛. 宁夏师范学院, 2020(07)
  •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校为例[D]. 陈晓雨.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Y中学为例[D]. 张晶川.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在小学班级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行动研究[D]. 余思亮.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研究[D]. 张铨洲.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2)
  •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D]. 张倩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主观教育与教师行为的改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