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培养初中生服从能力”学科实验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厦门“培养初中生服从能力”学科实验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厦门市“培养初中生听话能力”课题实验受到各界好评(论文文献综述)

罗雄[1](2020)在《高等学校时代新人培育研究》文中提出

王頔[2](2020)在《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聚焦于合唱教育领域,选取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一手资料,探析该合唱团的日常训练过程、训练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合唱教育理念,挖掘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创新之处,从中归纳并探讨厦门六中阿拉贝拉合唱团在校园合唱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文章主要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从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发展背景以及合唱团的组建、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合唱团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的总体概况。第二章对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选曲原则、代表作品、表演形式与音色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第三章主要考察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训练过程与训练方法,了解合唱团日常训练的具体情况。第四章对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一系列调研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探究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学校合唱团与社会、校园及学生个体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中学合唱团的良好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邵梦珂[3](2020)在《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越来越完善,儿童经典阅读也随之不断发展。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全民阅读,称当传播文化载体的公共图书馆也意识到要注重儿童经典阅读的培养和促进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由此国内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笔者选取实习单位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专门研究其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情况。本文主要由7个部分所组成,研究的重点是关于前往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家长和儿童对于厦门市少年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各方面调查,并且结合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之前举办过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3个经典案例,提出儿童经典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第一部分:本章为本课题绪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简要说明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基于此提出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以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公共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开展进行了详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儿童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和推广目标。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以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开展儿童经典阅读推广调查,研究对象设定为来访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儿童和家长,以此展开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内容作出分析。第四部分:选取了3个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典型案例,介绍了活动内容,并对3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第五部分:此部分主要针对第二、第三部分的调查和案例提出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5个问题分别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六部分:针对本文第五部分提出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供今后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加以改正,同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今后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发展提供参考。第七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本文研究和调研中的不足。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冬雪[5](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研究》文中提出贫困是造成人类生活不幸的罪恶本源,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和藩篱。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努力实现的理想,是国际社会一致认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承诺。开发式扶贫是党和政府在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根本方针。开发式扶贫的本质在于将自食其力和社会帮扶结合起来,将扶贫资源与贫困群体需求有效对接,更大程度地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体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冲破贫困藩篱,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由内而外彻底摆脱贫困。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单纯地进行物质救济式帮扶是有限的,而且容易助长贫困群体等靠要的思想。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通过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提高贫困群体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坚持学习、努力奋斗才能彻底改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育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体系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断显现,并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一直以来,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兴学赈灾是民间社会的应尽责任。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参与教育扶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也相应地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社会组织扶贫成为国家扶贫开发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对于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为此,论文围绕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选题,运用历史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详细论述了我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资源、实践探索、实践模式等内容,以此明确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深刻探讨了我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基本经验、发展机遇、发展挑战和发展路径等问题,以助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实现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说,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论文研究思路及在此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结构及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为论文研究提供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二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概念、现实背景、发展脉络、总体成效。以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现实背景为出发点,爬梳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发展脉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1989年探索阶段、1990年—2000年展开阶段、2001年—2011年深化阶段、2012年以来攻坚阶段。并从缓解了政府教育扶贫财政压力、填补了政府教育扶贫工作空隙、促进了政府教育扶贫效率提高、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负担等四个方面阐释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取得的总体成效。第三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理论资源。本章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相关理论四个方面对论文的理论资源进行归纳,为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实践探索、模式分析和未来展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第四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本章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以资育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六个方面概括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涉足的主要领域和实践的具体内容。第五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本章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实践模式大体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其中,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又包括筹款工具模式、项目运行模式、组织资助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又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又包括社会企业模式、公益创投模式、影响力投资模式。第六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趋向。这一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论文科学合理地将社会组织在教育扶贫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为扶贫资源的链接者、扶贫服务的提供者、扶贫能力的建设者、扶贫行动的倡导者和扶贫工作的合作者。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提出要发扬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经验。论文从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四个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四十年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发展机遇,即经济与社会转型激发社会组织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发展时机、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社会组织承接工作、制度创新为社会组织创造发展环境四大机遇。第四部分检视了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所遇到的挑战。论文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存在法律缺失、社会组织外部管理僵化、普遍资源短缺和内部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亟需尽快解决。第五部分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优化性路径选择。论文提出,为继续推进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良性发展,必须构建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法律体系、改善社会组织外部治理环境、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并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总之,通过全面总结和分析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情况,论文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归纳概括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包括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三种基本模式。其中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包括筹款工具模式、项目运行模式、组织资助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包括社会企业模式、公益创投模式、影响力投资模式。二是鉴于社会组织在大扶贫格局下社会扶贫中的重要主体地位,明确定位了中国社会组织在2020年后农村教育扶贫中的五种角色,即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能力建设者、行动倡导者和扶贫工作合作者。三是高度总结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四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包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四个方面,为2020年后解决农村相对教育贫困问题提供了指导意见。四是全面分析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在当前以及2020年后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优化性路径选择。

谭碧林[6](2019)在《茶陵县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的育人功能逐步受到大众的认可,以全国上下全面推广普及的校园足球为契机,校园足球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随着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各地对发展足球运动的重视度大大提高,但仍然存在对校园足球认识不足、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滞后,推广体系和教学训练体系不够完整等问题。社会各界对于校园足球的认知不深刻给足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株洲市茶陵县实施“校园足球计划”的城区中小学校为调查范围,从茶陵县城区中小学中随机抽取5所中小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部分足球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茶陵县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推广普及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茶陵县城区学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程度较高,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2.学生对校园足球有积极认知,但仍然存在担心参与校园足球运动会影响文化学习影响升学的顾虑,参与足球训练的学生以低年级为主。3.茶陵县城区中小学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扭转场地设施不足的局面,场地难以满足教学和训练。4.茶陵县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点,对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具有技术保障作用,学生对教练们的工作成效满意度较高。5.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存在形式较为单一的缺陷。6.学校领导层对开展校园足球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少且经费来源单一,场地设施欠缺使校园足球开展受限。7、茶陵县校园足球运动持续有效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加强足球的推广宣传,争取学生及家长的支持;制定相关奖励政策,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加强足球场地硬件设施投入;构建完善的足球竞赛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足球软硬件条件。

宫欢欢[7](2019)在《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以烟台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的工作压力负荷加大,势必隐藏着较高水平的职业倦怠。二孩政策下,女教师的多重角色冲突更加凸显,导致她们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和严重应急状态,初中阶段的二孩女教师,她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比小学生多了一些叛逆,比高中生和大学生少了一些自主与独立。这就使得这个群体极易产生职业倦怠,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调查了解二孩初中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在梳理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之后,以烟台市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为调查范围,对烟台市城市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乡镇农村学校的二孩初中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现场访谈。最终发现,烟台地区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而且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民办初中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公办学校的二孩初中女教师;岗位年限6-10年的二孩初中女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分值高于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上以及工作年限1-5年的二孩初中女教师;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下的二孩初中女教师去人格化维度上分值高于文化程度为本科、硕士的二孩初中女教师;职称为高级的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维度上分值高于初级、中级、无职称的二孩初中女教师;孕晚期状态的二孩初中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两个维度上分值较高。本研究针对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和差异性分析结果,分析二孩初中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如改善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效能低的对策,包括正确认知自我积极适应教师行业,教师应及时有效充电,提高专业素质;改善民办初中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较严重的对策,包括优化民办初中制度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民办初中管理,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妥善处理各方关系获得各方支持;改善6-10年工作年限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较严重的对策,包括心理健康干预渡过职业倦怠期,正确处理工作和家庭关系;改善大专及以下二孩初中女教师去人格化较严重的对策,包括增强低学历教师健康工作态度,加强现有低学历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孕晚期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较严重的对策,包括加强孕晚期女性情绪疏导管理,灵活安排轻松工作或提前休产假。

张健[8](2019)在《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特色学校)是落实校园足球“角色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基本单位和中坚力量,其发展的“质”与“量”是校园足球成败的关键。目前特色学校的数量已突破两万所的规模,如何对质量做出判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评价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发挥评价的管理与监督效能提升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是本研究的主旨所在,为此构建了《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这不仅为北京市校园足球运动协会对特色学校实施评价提供了工具支持,还是应用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解决学校体育实践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文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德尔菲和环比构权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对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具体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第一、构建了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为宏观指导、CIPP模式为中观指导、指标构建理论为微观指导的《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该体系符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链,三个层次的理论衔接紧密,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工作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实践支撑;第二、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该评价体系从“目标—资源—过程—结果”四个维度对学校展开评价,评价指标兼顾前瞻性与基础性、过程性与增幅性、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评价过程遵循“平等、协商、对话”的原则,在行政、校方和师生共同参与下进行,使得学校的主体地位和师生利益得到尊重,评价结果兼顾多方利益诉求;第三、该评价体系由发展目标、资源保障、组织执行、发展成果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是0.1584、0.2794、0.3797、0.1835,评价标准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加快发展校园足球重点督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综合制定;第四、实证研究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诊断性和区分性功能,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不同学校的整体发展程度、甄别优势与薄弱环节;第五、从整体来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处于特色办学的孕育阶段,特色学校在价值导向上着眼于全员参与、培养兴趣,均以足球课程建设与实施为着力点,以提高校园足球活动形式的数量与质量为手段,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反映出前期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目的的初衷已经实现;同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学校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断层现象”,致使发展目标的定向凝聚作用“被削弱”;师资、场地和课程建设依然是特色学校资源配给的短板;校园足球活动形式创新性不够、推进方式趋同化、学生参与人数比例受限是组织执行的薄弱环节;特色学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成型,但发展成果尚不显着。

王宝珠[9](2019)在《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弱势群体社会交往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交往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听力障碍青少年的印象整饰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合理的印象整饰为人们提供了社会表现的礼仪样式和规则、能够调节和润滑人际关系、建立真诚的人际氛围、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已有研究显示在融合学校的听障学生同伴接纳水平不高且人际交往现状不理想,而特殊学校的听障初中学生同伴接纳尚无研究,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其同伴接纳的现状,因此研究特殊学校听障初中生的印象整饰策略与同伴接纳十分有必要。通过对从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以往的研究存在研究对象有待拓展到弱势群体、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研究工具缺乏等问题。本研究将在开发有效研究工具的基础上,探讨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尝试揭示出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同伴接纳中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改善其印象整饰策略进而提高其同伴接纳水平。本研究基于印象整饰的理论基础和已有测量工具以及听障初中生和教师的访谈结果确定自编问卷的维度和题项,再根据特教专家和教师的修改意见对初试问卷进行改编,随后进行试测和统计分析,最后形成《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问卷》。同时根据听障初中生的特点对同伴接纳的问卷进行相应修订。在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安徽省、山东省等特殊教育学校中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306名听障初中生为有效被试。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探讨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自编的《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问卷》包括讨好、自我展示、自我包装和依仗四个维度,共17个项目,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处于中等水平,听障初中生的印象整饰策略以讨好和依仗为主,自我展示得分最低。(3)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在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所在地、是否有残余听力上存在显着差异,而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无显着差异。(4)听障初中生的同伴接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同伴接纳在是否独生子女、性别、是否有残余听力、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上无显着差异。(5)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中的讨好和自我包装对其同伴接纳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自我展示和依仗与同伴接纳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自我展示对听障初中生的同伴接纳有显着预测作用,依仗通过自我展示对同伴接纳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根据本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教师引导听障初中生正向使用印象整饰策略。(2)听障初中生减少使用讨好策略,通过增强自身素质赢得交往对象好感。(3)加强对全聋听障初中生使用印象整饰策略能力的培养。(4)听障初中生增加自我展示和依仗策略的使用提高其同伴接纳水平。(5)应给听障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曹冬梅[10](2018)在《高中语文听力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必修的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伏尔泰说:“通往心灵的大路是你的耳朵”,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善于倾听。倾听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也是提升沟通力的关键一步。但是听的活动主要是内部言语的活动,一直以来听都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加上语文听力训练的效果较难明显地显现出来,因此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把阅读教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听力教学也就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听和读属于输入信息,说和写属于输出信息,缺少“源头”的“活水”,就不会有“清如许”的“半亩方塘”,缺少了听力教学,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就得不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听力教学并给予听力教学一定的位置。笔者从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表现入手,研读了大量与语文听力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教材、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实践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对高中学生语文听力与听力教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高中生听力培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现实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来阐述了听力教学的必要性。第二章从教材、教师及学生三个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听力教学的现状。其中主要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相关的听力材料的进步与不足以及教师自身的观念、对待教材的态度、说话方式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力图剖析高中语文听力教学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三章提出了高中语文听力教学的提升策略。主要介绍了听力教学的训练目标、教师和学生应作出的改变,总结了自己一年来在必修教材上的教学实践,每日一听以及以学生讲促学生听的教学经验,为有意进行语文听力训练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的材料。结论认为,教师的主动改变与坚持训练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也有利于学生提升沟通能力,适应越来越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社会。

二、厦门市“培养初中生听话能力”课题实验受到各界好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厦门市“培养初中生听话能力”课题实验受到各界好评(论文提纲范文)

(2)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创建与发展
    第一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创立
        一、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创立背景
        二、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发展概况
        三、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教育理念
    第二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组建
        一、合唱团团员的选拔
        二、合唱团的声部构成及队形编排
        三、合唱团的教师团队结构
    第三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管理与建设
        一、合唱团的管理考核机制
        二、合唱团的建设
第二章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独特艺术表现
    第一节 选曲原则与创编理念的独特性
    第二节 艺术性与流行性相结合的合唱作品
        一、流行歌曲的艺术化改编与专业化表现
        二、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艺术化表现
        三、闽南童谣的流行化呈现
    第三节 创新灵动的跨界表演方式
        一、阿卡贝拉合唱
        二、律动打击
        三、表演场景与表演形态
    第四节 纯净自然的声音特征
第三章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训练
    第一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基础训练
        一、唤醒式热身训练
        二、气息支持训练
        三、共鸣训练
        四、音准训练
        五、歌曲训练
    第二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律动打击训练
    第三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训练模式
        一、高效综合的训练特点
        二、聆听与模仿的学习方式
        三、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训练方式
第四章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发展经验及影响
    第一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成功经验
        一、合唱作品及表演的独创性
        二、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方式
        三、合唱团的良性循环体制
    第二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影响
        一、合唱团的社会影响
        二、合唱团的校园影响
        三、合唱团对团员个人的影响
    第三节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发展的局限性与建议
        一、教师专业能力对合唱团发展的影响
        二、教师奉献精神对合唱团发展的影响
        三、中学合唱团的发展建议
结论
附录1 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2017-2020 年重要活动
附录2 徐聪老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厦门六中音乐组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儿童阅读推广研究
        1.2.2 国外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模式
        1.2.3 国外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1.3 国内研究综述
        1.3.1 公共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1.3.2 公共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实践研究
        1.3.3 公共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创新研究
        1.3.4 考察国外儿童阅读推广所获启示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概述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经典阅读的概念
        2.1.2 儿童经典阅读的概念
        2.1.3 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概念
    2.2 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
        2.2.1 有助于儿童形成完善的人格特征
        2.2.2 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3 有助于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
        2.2.4 有助于国学文化的传承
    2.3 公共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目标
        2.3.1 引导儿童形成对经典阅读的兴趣
        2.3.2 图书馆加强儿童经典阅读推广跨界合作
        2.3.3 图书馆线上推广与线下推广相结合
        2.3.4 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儿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3 厦门市少年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调查
    3.1 研究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1 面向儿童
        3.2.2 面向家长
4 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4.1 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4.1.1 阅读活动内容丰富
        4.1.2 阅读活动效果显着
    4.2 “快乐绘本秀—家庭经典阅读推广大赛”活动
        4.2.1 经典阅读推广与情景比赛相结合
        4.2.2 地方特色经典文化突出
    4.3 “故宫的二十四节气亲子读书会”活动
        4.3.1 文化历史浓厚
        4.3.2 经典阅读推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5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1 问题分析
        5.1.1 场馆设施规划及馆藏资源匮乏
        5.1.2 忽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场景建设
        5.1.3 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模式缺少分级划分
        5.1.4 缺乏对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指导
        5.1.5 公共图书馆员专业素养与主观意识缺少
    5.2 原因分析
        5.2.1 需求了解不足,购买资金有限
        5.2.2 资金、专业团队、活动经验缺乏
        5.2.3 各年龄段针对性偏好阅读引导缺乏
        5.2.4 家庭学校对儿童阅读指导的功利性
        5.2.5 儿童经典阅读服务专业培训缺乏
6 促进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策略
    6.1 精确馆设规划,丰富馆藏资源
        6.1.1 合理建设经典文献,开设经典读物阅览区
        6.1.2 加强馆际交流,补充经典书籍资源
        6.1.3 引导儿童合理利用数字经典图书
    6.2 重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场景建设
    6.3 建立儿童经典阅读推广分级模式
    6.4 建立多元主体合作路径
        6.4.1 图书馆与学校合作
        6.4.2 图书馆与家庭合作
        6.4.3 图书馆与数字出版商合作
        6.4.4 图书馆与出版社、街道社区、新闻媒体机构等合作
    6.5 培养馆员主动阅读,提高馆员素质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附录1: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调查(儿童)
附录2: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调查(儿童家长)
附录3: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和创新及不足
        1.4.1 框架结构
        1.4.2 创新之处
        1.4.3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社会组织
        2.1.2 教育扶贫
        2.1.3 社会组织教育扶贫
    2.2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现实背景
        2.2.1 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有待开发
        2.2.2 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优势凸显
        2.2.3 精准扶贫要求多元力量参与
    2.3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历史进程
        2.3.1 1978 年—1989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探索阶段
        2.3.2 1990 年—2000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展开阶段
        2.3.3 2001 年—2011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深化阶段
        2.3.4 2012 年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攻坚阶段
    2.4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总体成效
        2.4.1 缓解了政府教育扶贫财政压力
        2.4.2 填补了政府教育扶贫工作空隙
        2.4.3 促进了政府教育扶贫效率提高
        2.4.4 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负担
第3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1.1 发展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2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3.1.3 教育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2.1 发展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3.2.2 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3.2.3 发展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
    3.3 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
        3.3.1 人力资本理论
        3.3.2 文化贫困理论
        3.3.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3.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相关理论
        3.4.1 有教无类——教育的普惠性
        3.4.2 治乱学说——教育的教化性
        3.4.3 经学致用——教育的实用性
        3.4.4 教养兼施——教育的公益性
第4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
    4.1 基础教育
        4.1.1 学前教育
        4.1.2 义务教育
        4.1.3 普通高中教育
        4.1.4 特殊儿童教育
        4.1.5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4.2 职业教育
        4.2.1 发展农村中高等职业教育
        4.2.2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2.3 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4.2.4 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4.3 普通高等教育
        4.3.1 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4.3.2 指导城市返乡青年创业
    4.4 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4.4.1 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3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4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5 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5 以资育人
        4.5.1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4.5.2 通过人文助困树立学生积极心态
        4.5.3 通过感恩教育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4.6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4.6.1 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6.2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
第5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
    5.1 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
        5.1.1 筹款工具模式
        5.1.2 项目运行模式
        5.1.3 组织资助模式
    5.2 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5.2.1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5.2.2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5.3 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5.3.1 社会企业模式
        5.3.2 公益创投模式
        5.3.3 影响力投资模式
第6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趋向
    6.1 明确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
        6.1.1 扶贫资源的链接者
        6.1.2 扶贫服务的提供者
        6.1.3 扶贫能力的建设者
        6.1.4 扶贫行动的倡导者
        6.1.5 扶贫工作的合作者
    6.2 发扬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经验
        6.2.1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
        6.2.2 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
        6.2.3 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
        6.2.4 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
    6.3 抓住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机遇
        6.3.1 经济与社会转型激发社会组织发展
        6.3.2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发展时机
        6.3.3 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社会组织承接工作
        6.3.4 制度创新为社会组织创造发展环境
    6.4 正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挑战
        6.4.1 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法律缺失
        6.4.2 社会组织外部管理僵化
        6.4.3 社会组织普遍资源短缺
        6.4.4 社会组织内部能力不足
    6.5 优化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路径选择
        6.5.1 构建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法律体系
        6.5.2 改善社会组织外部治理环境
        6.5.3 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
        6.5.4 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6)茶陵县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校园足球相关概念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茶陵县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3.1.1 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性别、年级情况
        3.1.2 中小学学生对足球的认知情况
        3.1.3 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情况
        3.1.4 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设施情况
        3.1.5 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开展情况
        3.1.6 中小学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3.1.7 中小学校园足球经费情况
    3.2 茶陵县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3.2.1 男女、年级参与校园足球数量不平衡
        3.2.2 学校领导、家长层面的认知不足
        3.2.3 校园足球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3.2.4 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不够完备
        3.2.5 校园足球师资因匮乏
        3.2.6 校园足球经费投入较少
    3.3 茶陵县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对策
        3.3.1 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3.3.2 改变学生、家长观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3.3.3 加强监督政策执行力度,提高足球教学与训练水平
        3.3.4 加大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投入,完善基础器材设施
        3.3.5 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提高校园足球竞赛水平
        3.3.6 加强足球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足球教师队伍外出学习机会
        3.3.7 加大校园足球经费投入,扩展校园足球经费来源渠道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7)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以烟台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二孩初中女教师概念
        (二) 职业倦怠概念
        (三) 职业倦怠测量方法
        (四) 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究
        (五) 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特征及职业倦怠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
        (一) 问卷法
        (二) 访谈法
第一章 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一、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
        (一) 问卷调查过程
        (二) 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结果
    二、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访谈调查
        (一) 访谈设计与实施
        (二) 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访谈结果
第二章 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效能低的原因分析
        (一) 二孩初中女教师的生理特殊性
        (二) 初中阶段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三) 初中教师专业素质要求高
    二、民办初中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较严重的原因分析
        (一) 民办初中师生比不均衡过于耗费教师情感
        (二) 民办初中繁重教学转嫁导致教师去人格化
        (三) 生源参差不齐及收入较低使得教师职业效能低
    三、6-10年工作年限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较严重的原因分析
        (一) 工作6-10年的二孩初中女教师正处于职业倦怠的高峰期
        (二) 工作6-10年的二孩初中女教师难以平衡工作和家庭全面发展
    四、大专及以下二孩初中女教师去人格化较严重的原因分析
        (一) 教师职业认同感较差且专业性不确定
        (二) 大专及以下学历在评优考核中缺乏竞争力
    五、高级职称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较严重的原因分析
        (一) 高级职称二孩初中女教师安逸于发展顶峰
        (二) 高级职称二孩初中女教师年龄较大
    六、二孩孕晚期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较严重的原因分析
        (一) 二孩孕晚期初中女教师的情绪特点
        (二) 二孩孕晚期女教师过于追求教学质量
第三章 改善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改善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效能低的对策
        (一) 正确认知,积极适应
        (二) 以生为本,爱岗敬业
        (三) 及时充电,创新教学
    二、改善民办初中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较严重的对策
        (一)优化民办初中制度,带动教师队伍建设
        (二) 改善民办初中管理,增强教师职业自信
        (三) 妥善处理各方关系,获得各方支持
    三、改善工作年限6-10年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较严重的对策
        (一) 心理健康干预,渡过职业倦怠期
        (二) 分清轻重缓急,平衡家庭工作关系
    四、改善大专及以下二孩初中女教师去人格化较严重的对策
        (一) 引导低学历教师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 加强现有低学历教师队伍建设
    五、改善高级职称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较严重的对策
        (一) 更新管理模式,促进高职称二孩初中女教师继续专业追求
        (二) 树立榜样典型,促进高级职称二孩初中女教师不断自我激励
    六、改善孕晚期二孩初中女教师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较严重的对策
        (一) 加强孕晚期女性情绪疏导管理
        (二) 灵活安排轻松工作或提前休产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校园足球研究进展
        二、CIPP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二、系统科学理论
        三、综合评价理论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依据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依据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政策依据
        三、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 CIPP模式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契合性
        一、CIPP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二、CIPP模式对发展性学校评价理念的体现
        三、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策略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界定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界定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诠释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系统分析
        一、系统分析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步骤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基本问题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目标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结构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模型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特点
        五、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框架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形成机制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实现机制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分析程序
        一、明确评价对象系统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三、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四、确定评价标准
        五、合成综合评价值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权方法
    第四节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初步构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与优化
        三、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四、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释义
    第五节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确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整体思路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合成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综合权重表
        五、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施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步骤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方法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验证
        一、A校评价内容、分值和依据汇总
        二、A校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三、A校的发展建议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整体评价结果分析
        一、试点学校评价结果汇总
        二、新旧评价体系的保序性检验结果
        三、新旧评价体系产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
    第四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资源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组织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发展成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发展建议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件5
附录6
附录7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 核心概念界定
2 研究综述
    2.1 印象整饰的研究
    2.2 同伴接纳的研究综述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创意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方法
    3.5 统计方法
    3.6 研究思路
4 《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问卷》编制
    4.1 问卷维度初步设定
    4.2 问卷项目编制
    4.3 问卷初测
    4.4 统计工具
    4.5 题项的筛选和分析
    4.6 信效度分析
5 听障初中生的印象整饰策略和同伴接纳关系的调查研究
    5.1 研究工具
    5.2 被试构成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6.1 《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问卷》的四维结构
    6.2 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的特征
    6.3 听障初中生同伴接纳的特征
    6.4 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高中语文听力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听力教学概述
    第一节 语文听力的概念与构成
    第二节 听力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第三节 听力教学的必要性
第二章 高中语文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材方面
    第二节 教师方面
    第三节 学生方面
第三章 高中语文听力教学的训练策略
    第一节 教师角度的听力教学策略
    第二节 学生角度的听力策略
    第三节 语文听力训练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厦门市“培养初中生听话能力”课题实验受到各界好评(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学校时代新人培育研究[D]. 罗雄. 湘潭大学, 2020
  • [2]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D]. 王頔.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研究[D]. 邵梦珂.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研究[D]. 王冬雪. 吉林大学, 2020(08)
  • [6]茶陵县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D]. 谭碧林.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7]二孩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以烟台地区为例[D]. 宫欢欢. 鲁东大学, 2019(01)
  • [8]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张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听障初中生印象整饰策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 王宝珠. 西南大学, 2019(12)
  • [10]高中语文听力教学研究[D]. 曹冬梅. 扬州大学, 2018(05)

标签:;  ;  ;  

厦门“培养初中生服从能力”学科实验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