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处理不当致胆漏三例分析

T管处理不当致胆漏三例分析

一、T管处理不当引起胆漏三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志华[1](2021)在《超细胆道镜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应用超细胆道镜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2、探讨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的手术疗效,并与腹腔镜联合同期内镜取石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利弊之处,是否可以值得将超细胆道镜推广运用于临床。3、探讨在胆总管不扩张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使用超细胆道镜完成胆道取石手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我院2018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住院的11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取石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所采用的不同手术方式以及严格按照入组相应标准分为超细组(n=48例)和内镜组((n=70例)。超细组:全麻下摆好手术体位并打好戳卡位置、控制气腹压,解剖胆囊三角并生物夹夹闭及电凝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远端生物夹夹闭,打开胆囊管,置入超细胆道镜及网蓝进行取石,取石过程中若石头卡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时可将汇合部微切开,以胆管结石恰好取出为准,最后再离断夹闭胆囊管或缝合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取出胆囊及结石标本,腹腔胆囊窝区留置适宜的腹腔引流管,点清术中所用器械及纱布后并缝合关闭相应位置的戳卡口。内镜组:先常规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胆囊窝区留置适宜的腹腔引流管,经口置入十二指肠镜直视下使用切开刀将Oddi括约肌适当切开,使用球囊扩张器及取石网篮取净胆道结石,胆管内留置鼻胆管行胆汁外引流并固定。对两组患者收集到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包括:(1)术前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影像学检查结果;(2)术中的统计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3)术后的第一天实验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细胞WBC)及相关并发症情况;(4)术后患者住院天数、腹腔引流管拔管天数、住院总费用等经济学方面指标。两组资料收集整理好后利用SPSS 25.0软件包对术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两组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进一步探讨术中资料及术后相关数据资料有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手术成功118例,无死亡病例发生。两组病例资料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胰腺炎、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细组均低于内镜组。两组病例在手术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实验室相关指标(ALT、AST、GGT、ALP、TBIL、DBIL、IBIL、WBC)、腹腔引流管拔管天数、发生结石残留、胆漏、胆道狭窄、反流性胆管炎及肠穿孔等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结果后表明超细组病例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镜组(0%VS 5.7%)。[结论]1、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在胆管取石术中是安全可行、有效的。2、超细胆道镜行胆道取石完整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和结构,避免T管留置及胰腺炎、反流性胆管炎等诸多不良并发症的发生。3、腹腔镜联合超细胆道镜行胆道取石术不仅减少患者手术时间,而且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恢复较快,住院费用较低。

赵海泉[2](2021)在《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三科2019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病例60例,随机分为传统T管拔除组和分段T管拔除组,每组各30例。就两组患者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WBC、ALT、TBIL)、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用分段T管拔除法,其中2例出现胆漏,其余28例无异常,胆漏率6.67%;胆漏病例中有1例发生腹膜炎。对照组用常规T管拔除法,其中3例出现胆漏,其余27例无异常,胆漏率为10%;胆漏病例中有2例发生腹膜炎,1例再次手术。试验组住院天数2.37±1.30天,住院费用1374.66±943.45元;对照组住院天数2.53±1.78天,住院费用2531.15±7196.18元。试验组拔管后 WBC:7.19±2.56*10^9/L,TBIL:13.90±3.99umol/L,ALT:27.30±15.32IU/L;对照组拔管后 WBC:7.72±3.99*10^9/L,TBIL:14.10±5.79umol/L,ALT:27.17±14.21IU/L。以上各组数据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管分段拔除法是安全可行的,能避免一些T管拔除后中远段窦道缺损的胆漏发生,降低胆漏率。2、T管分段拔除法可对部分胆漏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3、留在窦道中段的T管在发生胆漏后也能起到一部分引流作用,减少腹膜炎的发生和减轻腹膜炎的发展,降低再手术率,改善患者的预后。4、T管分段拔除法并不增加住院天数及费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实践研究。

何鑫[3](2020)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行一期胆管缝合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行一期胆管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回顾性研究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3年1月-2019年1月,患有胆总管结石并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于本院进行了 LCBDE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CBDE+PDC为A组,行LCBDE+TTD为B组。并分别对A、B两组数据进行比较:①对两组性别比、年龄进行比较。②观察胆管结石数量、最大结石大小、胆总管直径影像学检查资料提供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③分析两项术中情况:胆管缝合时间、手术时间进行对比。④将患者术后近期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对比。⑤评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液总量、住院费用三项术后一般项目。⑥对胆管狭窄、结石再发两项中远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有108例,其中A组53例,B组55例。分析结果如下:①AB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平均年龄方面无差异(P>0.05)。②胆管结石数量、大小、胆总管直径等三项影像学检查数据方面无差别(P>0.05)。③A组平均胆管缝合时间9.94±1.20min,B组平均胆管缝合时间16.71±2.07min,A组平均手术时间98.52±11.54min,B组平均时间128.44±15.89,A组胆管缝合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B组,两组胆管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A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B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3%,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⑤A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08±1.33天,B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93±2.07天,A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少于B组;A组术后平均输液量为6752±1498ml,B组术后平均输液量为8431±1237ml,A组输液量少于B组。A组平均住院费用2.78±0.79万元,B组平均住院费用3.27±0.78万元,A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两组之间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平均住院费用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健康生存,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再发。[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相同的纳入标准下,相较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留置T管引流,选择一期胆管缝合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方面可能更有优势。而在治疗效果、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王学国,黎东明,吴雷,陆路,宋文渊[4](2019)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与放置T管引流对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两年时间我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行LCBD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57:49,年龄范围为29~62岁,平均(46.32±5.92)岁。所选入的106例患者中有43例行一期缝合,称为一期组;63例行传统的T管引流,为T管组。分析比较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通气时间等指标无明显差异,而肠胃恢复时间、胆管炎、腹泻、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花费六项指标中,一期缝合组指标分别为(2.7±0.44)d、(0,0%)、(1,2.3%)、7(16.2%)、(4.9±1.60)d、(1.48±0.362)万元都比T管组(5.6±1.49)d、(6,9.5%)、(8,12.7%)、23(36.5%)、(7.3±2.24)d、(1.80±0.263)万元有统计学差异(t=3.621、χ2=7.492、χ2=8.271、χ2=6.952、t=4.783、t=5.911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和医疗花费较T管引流有明显优势,对于腹腔镜操作技术过关的医师来说,如患者病情无明显禁忌推荐一期缝合。

罗振凌[5](2019)在《疏肝化石汤对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疏肝化石汤对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外科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0例,试验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于ERCP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保肝、抑酸护胃、抑制胰酶、补充能量电解质等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之后的第一天加服疏肝化石汤(半夏12g金钱草30g白芍15g鸡内金15g柴胡10g厚朴15g茵陈30g黄芩6g威灵仙10g丹参15g枳实15g)100ml口服,2次/天,连续口服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ERCP术后手术之后的第一天、手术之后的第七天及手术之后的1个月采血,测血胆固醇、胆汁酸、血CYP8b1m RNA。结果:(1)两组患者患者术后腹胀腹痛改善的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7d和术后30d,两组组间VAS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之后的第一天,两组患者的血清中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实验组的胆固醇、胆汁酸血清CYP8b1、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7d和术后1d,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各项指标水平,胆汁酸、胆固醇、血清CYP8b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数值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7d和术后1d,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各项指标水平,胆汁酸、胆固醇、血清CYP8b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数值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7d和术后30d,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各项指标水平比较,胆汁酸、胆固醇、血清CYP8b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数值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两组数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之后短期地服用疏肝化石汤能够可以改善患者在手术之后病理性血清的成分,改善胆道的内部环境,预防胆总管结石的产生。从而可能减低ERCP取石后再次发生结石的风险,可避免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潘美琪[6](2018)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1.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构建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2.评价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与胆道疾病患者置管期间生理/病理特点、疾病症状/体征相结合,制定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初步框架,再通过专家咨询与预试验,逐步调整、完善,最终构建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2.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件及本领域医生许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武汉市某三甲医院胆胰外科90名留置T管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黑箱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护理程序实施留置T管专科护理常规和出院后随访;观察组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在术后三天、出院当天、出院后一周末和出院后两周末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留置T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从而对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构建的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是一套全面、系统的评估、干预、评价方案。出院当天、出院后一周末、出院后两周末,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T管常见并发症如管周感染、发热、意外脱管、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此延续护理方案可全面、有效地评估护理问题,实施适当的干预方案,不断提高各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得分,进而帮助患者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其护理结局;(2)留置T管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能得到一定提高,留置T管常见并发症如管周感染、发热、意外脱管、腹泻的发生情况明显改善;(3)该方案将护理程序应用过程简洁化,将延续护理的记录语言和实施流程规范化,将延续护理的结局评价量化,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李建军[7](2013)在《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章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3年11月至2012年11月,对7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手术的治疗。其中35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ies, LH组),40例病人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open hepatectomies,OH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分析和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等因素。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方式对比无显着差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05.0±40.9min VS155.0±26.6min, P<0.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的短(12.3±2.6VS15.6±4.3,P<0.001)。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稍多于开腹手术组(330.0±259.7ml VS151.5±137.0ml,P=0.001),然而腹腔镜组后10例病人的出血量与开腹组的相当(81.0±19.7ml VS78.0±22.Oml,P=0.752)。腹腔镜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开腹组(0%VS62.5%,P<0.001)。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更早地恢复下床活动(1.5±0.5天VS3.6±0.7天,P<0.001)和进食时间(2.4±0.5天vs4.0±0.7天,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VS16.0%)、结石清除率(即时清除率91.4%VS90%和最终清除率97.1%VS100%)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病人都没有围手术期死亡病人。73例(97.3%)病人获得随访,包括开腹组38例和腹腔镜组35,随访时间为5~113个月,平均41个月。腹腔镜组合开腹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显着差别(97.1%VS100%,P=0.479)。每组分别有2例病人结石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良好的效果。腹腔镜肝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伤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第二章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管狭窄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2月,对5例合并左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5例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平均47.4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囊部分切除,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T管引流术,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切除了肝左外叶。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74.6±25.4min(250-3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0.0±97.5m1(50-300m1)。5例病人均不需要进行左半肝切除术,其中2例病人不需要肝切除,其余3例病人只切除了肝左外叶,保留了肝左内叶的肝组织。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该病人因脾损伤术后发生延迟性腹腔出血和肺炎,经过二次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病人术后恢复非常良好,无并发症。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术后T管造影提示5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1例病人有结石残余,原因是当时胆道镜故障无法术中使用胆道镜探查取石,该病人不同意二期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而反复出血胆管炎,手术效果差。其余4例病人无结石残余,术后无症状,手术效果优。结论: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解除肝门胆管的狭窄,保留胆道正常生理通道,无反流性胆管炎的风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肝切除。伴有肝门胆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非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第三章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4月~2012年1月采用完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3例肝门部胆管肿瘤的病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第一例为Ⅰ型肝门胆管癌,同时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癌(双重癌);第二例为Ⅰ型肝门部胆管癌;第三例肝门部胆管腺瘤。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肝外胆管切除,骨骼化清扫技术、左半肝切除、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420min~660min,平均520min。出血200ml~50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短暂性胆漏,一例吻合口水肿所致呕吐,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10~23天出院,平均16.7天。随访所有病例至今均无瘤生存,最长一例已存活7年余。结论:对于娴熟肝胆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高位胆管肿瘤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的微创优势。第四章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ies, BDI)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造成病人严重的损害,而且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容易引发医疗事故诉讼。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腹腔镜时代较开腹时代增加了2-3倍,腹腔镜手术出现胆管损伤后通常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修复或二期手术,给患者增加极大的痛苦。能否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胆管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的12例术中或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资料。11例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1/1485,0.74%),另1例发生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2.4岁(26-70岁)。其中6例为胆管轻度损伤,6例为高位胆管横断的重度胆管损伤。按刘允怡分类法,12例胆管损伤的损伤类型分别是:Ⅰ型2例,Ⅱ A型2例,ⅢA型2例,ⅣA型4例,ⅣB型2例。10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发现,另2例在术后2天发现。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2例肝总管部分轻度损伤(ⅡA型)的病人采用镜下缝合修补、T管引流来修复;1例右肝管孔状损伤的病人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复;1例胆总管误扎的病人在镜下松解结扎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胆囊床迷走小胆管的病人镜下缝扎封闭;1例胆囊颈残余胆漏的病人采用镜下切除残余胆囊、缝扎胆囊管的方法修复;另外6例高位胆管横断伤(肝总管或者左、右肝管横断伤)的病人采用镜下损伤的胆管对端吻合、硅胶支架管内引流的方法修复。结果:12例BDI患者均完全腹腔镜下一期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腹腔感染、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胆管修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是9.25天(5-15天)。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10年不等。12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第8例患者发生过一次胆管炎,CT发现胆总管轻度扩张,行E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肿瘤,考虑胆管轻度扩张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引起,行EST后治愈。其余11例病人无胆管炎、胆管狭窄等长期并发症。结论:轻度胆管损伤可以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补或T管引流治疗,胆管横断损伤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管对端吻合术、支架引流管内引流管术的治疗。腹腔镜下胆管修复术用于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有效可行的。然而,手术的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必须由具有丰富的胆道外科手术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的专家进行手术。

陈杨荣,周钱江,赵永良,陈忠尧,何海龙[8](2013)在《拔T管后胆漏11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T管引流广泛应用于胆总管手术,最多见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术后常规放置后拔除T管后部分患者会发生胆漏,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80%,国内报道发生率约为0.97%5.60%[1]。现对我院收治并实施胆道术后T管引流常规拔管后发生胆漏的1 1例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01-2009-12我院收治的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379例,常规拔管后发生胆漏11例

唐建会[9](2012)在《胆道术后胆漏分析及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对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1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因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而引起的胆漏7例,胆囊管残端结扎不牢固引起胆漏1例,术中胆总管撕裂引起胆漏1例,T管早期滑脱及拔T管后胆漏3倒。保守治疗10例(83.3%),再手术2例(16.7%),均全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及拔除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部位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术中操作不正确、术前或术后炎性反应有关。发现胆漏后,根据腹膜炎的程度,是否合并胆道梗阻,是否有通畅的腹腔引流等是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的依据。

陈朝晖,蔡柳新[10](2011)在《胆总管T管引流术的处理》文中指出 胆总管T管引流术是普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近年来由于胆管结石发病率不断增高,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也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引起的胆漏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二、T管处理不当引起胆漏三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管处理不当引起胆漏三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超细胆道镜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双镜联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管拔除后胆漏的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行一期胆管缝合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总管结石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
    2.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
    2.3 预后随访
3 讨论

(5)疏肝化石汤对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分组原则
    1.6 干预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试验试剂与厂家
    1.9 试验器械与厂家
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和理化资料
    3.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3.3 两组患者VAS评分表对比
    3.4 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的各项血清指标对比
    3.5 治疗前与术后第一天血清各指标对比
    3.6 术后1d和术后7d血清各指标对比
    3.7 术后7d和术后30d血清各指标对比
4 讨论
    4.1 胆总管结石现代研究概况
    4.2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症状
    4.3 胆总管结石的发病机制
    4.4 胆总管结石治疗现状和机制分析
    4.5 CYP8b1机制及影响因素
    4.6 其他学说
    4.7 中医对胆总管结石病的总体认识
    4.8 ERCP取石术后患者再次成石的发病机制
    4.9 疏肝化石汤对胆石症的治疗的理论依据
    4.10 中西医治疗治疗ERCP术后再发生胆总管结石优势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病例报告表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患者一般资料
    附录四 观测指标记录表
    附录五 综述 疏肝化石汤的临床运用以及胆固醇12A羟化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六 发表文章

(6)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特色
    1.4 奥马哈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延续护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理论依据
    1.7 技术路线
2 构建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法
        2.1.2 专家咨询
        2.1.3 预试验
    2.2 研究结果
    2.3 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
3 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成立延续护理研究团队
        3.2.2 研究工具
        3.2.3 干预方法
        3.2.4 评价指标
        3.2.5 资料收集
        3.2.6 质量控制
        3.2.7 统计学分析
        3.2.8 伦理道德问题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4 全文总结
    4.1 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4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B:留置T管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C:留置T管患者一般资料表
附录D:留置T管出院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
附录E:留置T管出院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
附录F: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成效评分方法
附录G: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
附录H: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件
附录I: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干预措施指标专家调查问卷

(7)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一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二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三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四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胆道术后胆漏分析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胆漏原因及预防:
    3.2 治疗:

四、T管处理不当引起胆漏三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细胆道镜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D]. 唐志华.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D]. 赵海泉.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行一期胆管缝合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D]. 何鑫.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对比研究[J]. 王学国,黎东明,吴雷,陆路,宋文渊. 肝胆外科杂志, 2019(03)
  • [5]疏肝化石汤对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D]. 罗振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留置T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D]. 潘美琪.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7]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建军. 广西医科大学, 2013(10)
  • [8]拔T管后胆漏11例诊治分析[J]. 陈杨荣,周钱江,赵永良,陈忠尧,何海龙. 浙江医学, 2013(09)
  • [9]胆道术后胆漏分析及治疗[J]. 唐建会. 吉林医学, 2012(03)
  • [10]胆总管T管引流术的处理[J]. 陈朝晖,蔡柳新. 中国基层医药, 2011(21)

标签:;  ;  ;  ;  ;  

T管处理不当致胆漏三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