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几个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几个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潇[1](2021)在《管理层过度自信、业绩承诺和并购溢价》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并购重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途径。完善并购重组等机制,为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繁荣资本市场。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并购蓬勃发展,其交易数量和金额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但并购的效益却并没有呈现同向的增加,甚至上市公司在并购中付出的对价也愈发高,而高溢价往往导致低效率并购甚至决策失败。本文选取了2009年—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为样本,以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影响以及业绩承诺的调节作用。过度自信通常表现为高估企业未来经营发展、低估风险和损失的非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与一般的员工相比,管理层因为自身地位、能力等原因更容易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的关系。同时,还考虑了业绩承诺的调节作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业绩承诺成为了被并购方“增信”的一种方式。签订业绩承诺一方面显示了被并购方对自身业务发展具有很强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并购风险,对被并购方具有良好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并购方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更容易支付较高的并购溢价。对数据分组回归结果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并购溢价水平越高。业绩承诺会增强过度自信管理层支付的溢价水平,与没有签订有业绩承诺的并购组比,签订业绩承诺组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正向作用更为显着。从业绩承诺的不同支付方式来看,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采用股份支付的业绩承诺会增强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正向作用。从业绩承诺内容看,业绩承诺中存在业绩增长率,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正向作用越显着。进一步,通过区分不同产权性质,发现民营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越高,支付并购溢价水平更高,而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过度自信与溢价程度没有明显关系。另外,并购溢价还会影响业绩承诺的完成情况,溢价水平越高,业绩完成率越低,业绩承诺可靠性越差。通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非理性行为和并购溢价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的文献,在研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并购溢价的关系中考虑了业绩承诺这一变量的影响,为减少高溢价并购提供了新角度,督促管理者做出合理并购。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减少管理层过度自信的行为,具体包括合理安排管理层组织结构,建立管理层学习与进修机制,完善管理层监督和激励机制;其次,建立科学的并购评估机制,约束管理层的盲目并购;最后是理性看待业绩承诺,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

张奕昆[2](2021)在《汤臣倍健跨境并购LSG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我国企业跨境收购海外优秀的公司进行业务的拓展,以突破国内市场面临饱和的局面。这种快速扩增我国企业规模的交易行为不仅彰显我国经济市场实力的强大,也帮助我国品牌走向了世界舞台。近几年,并购在各个行业掀起热潮,在我国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背后,却也伴随着越来越多“商誉泡沫”的产生。许多企业在规模急速扩张之后,不仅未带来实际收益甚至迎来了业绩亏损的频频噩耗,巨额的商誉发生减值直接导致业绩的倒退,侵害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对资本市场秩序构成隐患。本文以汤臣倍健跨境并购LSG为案例,在分析了两家企业的特点、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优势之后,重点分析汤臣倍健高溢价并购LSG的动因,并对并购商誉减值展开具体研究,认为商誉减值对汤臣倍健造成的影响主要有:(1)并购溢价导致企业资金状况紧张,偿债能力降低;(2)巨额商誉减值的计提造成公司经营以来的首次亏损,盈利能力下降;(3)高溢价并购导致导致企业股价下跌,股东利益受损。随后,本文对案例企业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汤臣倍健对于LSG并购后的业绩过于理想化,首先在资产评估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各方面面临的风险,缺乏理性的判断,导致并购溢价过高为后续经营埋下隐患。其次,新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环境变化对LSG的销售经营造成冲击,2019年境内外业绩大幅下滑,加上公司聘请的中介结构因涉及造假被证监会调查也对汤臣倍健的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受多方面因素汤臣倍健对LSG的在业务方面、产品研发和管理层面整合工作并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并购的协同效应。最后本文结合案例公司战略方向和并购计划中亟需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如下建议:(1)谨慎选择中介机构,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2)科学选择评估方法,提高评估质量;(3)改进业绩承诺条款的约束作用,有效规避商誉减值风险;(4)积极促进并购后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作用。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起到积极作用,发挥并购的优势,促进自身进一步的发展。

刘芸[3](2021)在《管理者过度自信、股票定价偏误与商誉减值风险》文中提出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上巨额商誉减值现象频频爆发,商誉减值风险已成为我国必须要重点防控的金融风险之一。现阶段学术界主要从传统财务中“理性人”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减值的因素。然而,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学者们逐渐发现管理者的心理特质及行为会影响公司的决策水平,其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心理起决定性作用。在并购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高估并购效应和低估经营风险,容易接受高溢价并购,形成高额商誉,加剧后续商誉减值的风险。此外管理者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作为外部市场信息的载体,股价信息会向管理者传递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的看好程度。高估的股价传递出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进一步加剧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诱导其做出更为激进的并购决策,而低估的股价会削弱其过度自信的心理,在做出决策时能谨慎评估各项风险。因此,我们不禁要思考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是否对商誉减值造成不利影响?作为外部市场信息的反映,股票价格中所传递的投资者情绪是否会加剧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商誉减值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高层梯队理论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商誉减值的影响,同时结合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与情绪感染理论,进一步分析股票定价偏误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选取2014-2018年A股市场上发生并购重组并有商誉资产的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第一,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因素将会引发商誉减值风险,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越严重,发生商誉减值风险的概率越高,计提商誉减值的金额越大。第二,在资本市场繁荣,即股价被高估的市场环境下,会进一步增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商誉减值风险的正向关系,而股价低估时会进一步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商誉减值风险的正向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企业及政府层面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企业要合理地构建管理者团队、重视管理者的个人认知与价值观,并完善对管理者的监管与激励机制,以防范其做出不合理的决策;第二,政府要完善市场环境,缩小股票价格偏离程度,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防范与控制商誉减值风险。

罗婷婷[4](2020)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上市公司以增发股份作为并购支付对价的并购活动日渐增多。相较于以现金支付的并购,定增并购中确认的商誉数额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作为对价的定增股份中含有股权溢价(即壳资源价值),这种股权溢价会导致并购标的作价虚高,进而导致商誉虚高,即定增股份的壳资源价值计入了商誉中。在我国企业上市审核严格且上市资格数量限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壳”就具有稀缺性和高价值性,当较高价值的壳资源计入商誉,将会形成虚高的大额商誉,使得商誉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出商誉本质和经济实质,有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并且大额的商誉在后期还存在较大的减值风险和盈余管理空间,将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评价。研究问题: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具体探讨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能否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剥离出来单独确认、能否将壳资源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及其后续计量方式,以期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更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思路: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正向并购和反向并购两种情况下壳资源计入商誉的情况,指出反向并购中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并选择上海华明反向并购法因数控的案例进行研究;其次,演示计算案例中大额商誉初始确认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其大额商誉的来源,并进一步探究其壳资源是否应该计入商誉以及壳资源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问题;最后通过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其矛盾与问题,结合之前的分析,提出针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建议,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的反向并购中壳资源会计处理方法结论,并将此结论拓展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研究结论: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应该通过壳资源的价值计量将并购交易中的壳资源价值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壳资源后续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研究价值及创新:现有关于壳资源会计处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富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是否能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不仅能丰富会计理论研究,还能解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确认含有壳资源价值的巨额商誉实务问题与矛盾,促使会计信息更能真实反映要素本质和经济业务实质,具有理论和实践启示意义。

任烨[5](2020)在《基于倍数法的智慧轨道交通企业并购估值风险管理研究 ——以京投交通科技收购华启智能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智慧交通”理念的提出,并购成为智能轨道交通行业实现资本扩张、资源优化配置和战略转型的首选途径。然而,由于智能轨道交通行业成长速度快、资源利用率低、市场秩序混乱,并购估值依旧选择收益法导致评估结果主观性强,市场价值难以体现,大额交易难以实现,并购成效差。甚至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也会增加并购估值风险。所以,该行业并购面临较大的估值风险,如何正确估值,为投资者提供估值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并购相关理论、倍数法估值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因子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结合等方法,从倍数法综合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角度研究智能轨道交通行业并购中存在的估值风险问题。并提出该研究的以下问题:(1)智慧轨道交通行业的并购估值风险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2)如何通过多种价值评估倍数法的估值分析估值风险?(3)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范智慧轨道交通行业并购的估值风险?为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倍数法分析并购中的估值风险问题,本文选用京投交通科技收购华启智能作为研究案例,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通过并购案例的全面回顾,结合智慧轨道交通行业的行业特征分析并购动因;然后,通过对以往学术成果和相关理论的探究分析并购估值的风险和成因;其次,从目标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出发,分析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潜力;最后,借助因子分析法选用四种倍数评估企业价值,将估值结果与收益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估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帮助投资者合理评估企业价值的高低,做出正确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估值风险主要来源于估值方法选择不当、信息不对称、非财务信息难衡量等因素,其中估值方法的选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合理选用估值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估值风险。对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较好,但是资产利用率低、资金流动性差、受政策影响大的智慧轨道交通企业并购估值时,应将市场价值倍数法和收益法结合起来估值,正确评价投资价值,合理分析估值风险。然而,合理选择估值方法并不是唯一风险应对措施,还需从估值前、估值中、估值后三个阶段防控估值风险,有效降低估值风险对并购活动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对估值风险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且也可以为类似战略投资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有助于投资者合理识别并购中的估值风险和投资价值。

刘慧倩[6](2020)在《合并商誉减值研究 ——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国会计准则中,并购过程中采用的估值方法分为资产法、收益法、以及市场法。可是A股上市公司在进行估值时对收益法表现出更多的青睐,但是当被并购方采用收益法时,他们的评估结果往往会超过他们的实际价值。然而,随着许许多多的A股上市公司在并购后并购商誉出现大面积的“暴雷”现象,人们开始质疑A股上市公司在并购中对标的公司进行评估的评估结果。此外,高溢价和高估值在并购方案中的出现也表明公司没有遵循相应的会计准则。因此,本文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进行分析,分析了商誉的产生数额和商誉的减值,并解释了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以安洁科技对威博精密的收购事件为案例,分析了并购产生巨额商誉减值的一些经济后果,以及商誉减值的原因,为规范标的公司的评估价值和商誉的确认计量提供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上市公司评估被并购方的整体价值的合理性,以便上市公司能够更健康的完成并购活动,更有利于并购方获得并购活动带来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对案例进行介绍分析之前,本文先对与案例有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描述,并且总结了与案例相关的研究背景方面的文献,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并购行为与商誉减值之间的关联,以及对A股市场并购商誉减值现象的呈现,然后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来分析安洁科技。并且同时采用比较研究法将标的公司与同行业内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挖掘高溢价商誉背后的真正原因,同时对于安洁科技关于商誉减值措施中做的好的部分,给予客观评价。最后总结出相应结论并提出较为可靠的建议,希望能够为资本市场上并购活动所形成的商誉的初始计量以及后续降低减值风险方面提供科学的建议。笔者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详细分析安洁科技在合并威博精密后并购商誉发生巨额减值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降低商誉减值风险的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发现并促进A股上市公司在合并过程中降低合并商誉减值风险,同时对其他上市公司也具有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针对安洁科技案例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商誉的确认,因为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方在对标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普遍采用收益法,而收益法在使用过程当中,由于许多不合理的因素,以及有关误差的出现,致使出现高估值、高溢价,导致商誉的初始确认的金额偏高;(2)经过对安洁科技并购商誉减值问题的分析,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对标的企业提出的业绩承诺方案,往往没有考虑到标的企业实际的业绩能力,也并未很好地观察标的企业在并购之前的相关财务数据,或者只是查看了并购当年的财务数据,使得购买方对标的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盲目乐观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标的企业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目标埋下“定时炸弹”。(3)通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对比,发现安洁科技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存在不齐全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慎重选择评估机构;(2)谨慎估值,合理控制并购溢价;(3)优化业绩承诺机制;(4)规范企业商业减值信息披露。

王旭东[7](2020)在《中德文化视域下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在“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把技术引进来,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乘势而为、顺势而动,大踏步迈向国际。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升温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国内情况看,相对宽松的海外并购政策、充裕的外汇储备等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币升值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动力。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使不少发达国家的企业认识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性。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政府对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对外并购由早期的国企主导模式逐渐演变为国企和民企并驾齐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参与海外并购。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对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文化缺乏了解,也欠缺海外经营管理经验,在海外子公司的战略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纵观近二十年我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实践,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德国文化、德国公司治理、德国法律法规缺乏深入了解,并购后的德国子公司的跨国管理问题成为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究竟该怎样管理德国子公司,应该如何构建高管团队且合理任用CEO,CEO权力如何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管理效能,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和经营实践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相关理论,从中德文化制度的情境差异出发,围绕“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的关系问题提出理论假设,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工具AMOS22.0和统计软件SPSS22.0,构建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的假设检验模型。在模型中,除了解释变量CEO权力配置,被解释变量并购绩效、中介变量组织变革和公司内部治理之外,还引入了文化整合和信任度作为调节变量,变量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模型的调研数据来源于德国16个联邦州分布的德国子公司管理人员参与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样本数量达到结构方程模型变量设计的标准。文中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什么是CEO权力配置?第二,为什么要进行CEO权力配置?第三,怎样进行CEO权力配置?第四,CEO权力配置合理有效用什么来验证?文章围绕上述问题:首先,厘清了出现的概念,阐述文中使用的基本理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CEO权力配置进行理论拓展。其次,介绍民营企业在德国并购概况,进而说明CEO权力配置在民营企业和德国企业中各具独特性,并对双方企业CEO权力配置形态进行比较。再次,指出隶属于民营企业的德国子公司CEO权力包括所有权权力、组织权力、声誉权力和专家权力四个维度,CEO权力配置也有四个维度,CEO所有权权力配置通过股权激励和“股票”激励实现;CEO组织权力配置通过股东授权或获得民营企业内部董事身份实现;CEO非正式权力即声誉权和专家权,能够增强CEO影响力的行为都是对CEO非正式权力的配置,比如物质和精神等激励措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具有趋同性。最后,指出CEO权力配置既要受效率机制支配,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优权力效用;又要合乎法律、社会认知和行为规范的标准,才具有“合法性”;还要受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接下来,文章阐述了 CEO权力配置的合理和有效会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低又会引起并购绩效波动。然后,文章构建了 CEO权力配置对并购绩效影响生成模型,发现CEO权力配置对并购绩效的具体影响路径有两条,一条路径是CEO权力配置直接影响并购绩效,另一条路径是CEO权力配置借助组织变革的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并购绩效。同时,通过建模分析也发现前设的公司内部治理和信任度等因素在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之间的作用是不显着的,文化融合的影响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至此,研究并没有终结,笔者又结合工作实务中接触到的CEO权力配置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验证理论模型的科学性。根据上述研究,文章结尾从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人跨国治理的角度针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提出建议:CEO权力配置要契约化,方有效;CEO权力配置要有底线边界,不能越界配权;CEO权力配置的管理效果要有监督;在必要的情况下,CEO权力配置要有动态调整和必要的转移。本研究的价值和创新如下:第一,从中德两国文化制度情境出发,专门针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问题进行探讨,弥补了现有公司治理理论在解释个别国家跨国治理问题时存在的不足。第二,文中不但提出了 CEO权力配置的理论假设,还提出了应用策略,为中国民营企业对德并购实践提供决策依据。第三,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关注德国子公司业务增长和内生价值提升方面研究较少,笔者的研究可以为同仁后学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第四,专门结合民营企业产权性质,针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实践,提出相应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细分领域的研究缺口。本研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比如,商业机密属性导致信息披露有限,样本和资料的获取渠道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未来的研究和工作中将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潘童[8](2020)在《A公司并购M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自身多元化发展,我国各大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到并购的浪潮中。本文选取的是关于互联网团购企业并购共享单车的并购案例。前期共享单车以复制押金的模式积累了很多资金,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涌现出大量的共享单车企业,但2017年下半年,由于没有明确盈利点,后期维护成本高,风投资金开始撤退,整个共享单车行业进入寒冬。A公司作为一个超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不断延伸自己的商业触角,如今它已涉足团购、影院、外卖、餐饮、旅行、出行等领域,A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吃住行的生态闭环服务,M公司短途出行与其业务有着巨大的融合潜力。此外M公司的巨大流量对A公司也有着重要意义,相应的A公司也可以为M公司提供丰富的经营资源,为M公司开拓业务途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增强A公司在出行领域的影响力。2018年4月,A公司最终以27亿美元收购了M公司,成为目前并购共享经济领域企业最大的一笔交易。然而M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A公司不仅要承担其10亿美元债务,还要持续注入资金来维持单车业务的运营。A公司并购M公司的动机是什么,A公司收购M公司产生的具体财务风险有哪些,A公司又是如何控制财务风险,使共享单车经营局面得以改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本文以A公司并购M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近几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有关文献,对国内外企业的并购财务风险理论进行整理;然后以A公司并购M公司为研究案例,探究其并购原因,对此次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层次剖析,总结A公司在处理风险控制时的具体举措,并对互联网行业并购风险控制提出建议。以期为互联网行业以及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并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降低并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弥曜曜[9](2020)在《溢价并购对商誉减值风险影响的案例研究 ——基于高管过度自信视角》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型产业的资源整合、产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等市场局势环境的变化,再加上相关政策的相继松绑,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利润、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和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的有效手段。由于并购中的并购价款会受并购双方企业特质、所处行业政策、估值方法选择、管理层角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促使溢价并购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企业在溢价并购下产生的高商誉偏离了商誉的本质,这部分商誉难以长久维持,所以隐藏着企业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高层梯队理论认为高管由于身居高位、具有信息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重要行为和决策,作为企业重大事项的并购行为和并购价款的确定当然也包含在其中。因此,本文基于较为丰富的文献研究和相应的理论基础,以A公司对B公司的并购案为研究对象,从高管过度自信视角出发,找到高管的过度自信心理对溢价并购形成巨额商誉及后续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对商誉减值风险的经济后果的具体呈现进行说明。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视角下溢价并购提高了企业商誉减值风险。首先,由于过度相信自己的眼光、已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自身对事件的掌控能力,使高管在并购时乐观估计被并购企业的实力,高溢价并购行为更容易发生。其次,过度自信高管在并购时更愿意将高频率的连续并购与明显高于行业价值均值的高溢价并购行为配合使用,这会使企业商誉总额和商誉强度不断积累,商誉中的部分偏离了商誉实质,这加大了商誉减值的可能和商誉减值数额选择的空间,使商誉减值的风险得到提升。最后,由于B公司的发展潜力远低于预期,这使得企业在后期的整合经营中,并购时支撑高溢价并购达成的因素难以维持、经营中各种问题的发生等使企业当期及未来发展难达预期,所以企业发生商誉减值的行为,对企业的利润、融资能力和中小股民的利益等方面都产生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

陈蓉[10](2020)在《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关于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行为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无疑成了会计理论及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并购商誉是企业最难辨认、最难处理的资产之一。学者们无论是在商誉的会计处理,还是计量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国内外会计界积极致力于商誉处理方式的探索,以期对这种无法辨认的商誉本质进行客观、真实地反映。基于对商誉理论发展及准则制度变化情况的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学者们无论是在商誉的初始确认,还是后续计量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争议,而这一争议却是因行业差异所致,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的实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针对商誉比重排名靠前的传媒娱乐行业,选取雷柏科技并购乐汇天下作为研究案例,从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披露等方面着手,对商誉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归纳,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和策略,使用案例分析法可以更直观的发现企业会计处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对整个行业的同类型企业也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本文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商誉初始确认过程中标的公司的估值方法选用不当,企业存在推高并购溢价的动机,导致商誉初始确认的金额被盲目高估。(2)商誉后续计量的处理中,商誉减值的确认时点不当,减值金额确认的方式过于草率,疑似存在盈余管理、“洗大澡”的动机。(3)商誉评估信息披露不完善。针对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1)外部监管与企业内控双管齐下,监管机构可以为评估机构制定出商誉确认时所用的每种评估方法的行业指标作为参考,企业内部可以特设重大并购管理机制,针对了解标的企业,保证商誉初始确认的客观性。(2)商誉后续计量中,可以合理利用系统摊销法,细化减值测试时点及减值测试单元,压缩相关人员的判断空间。(3)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大对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管理层过度自信、业绩承诺和并购溢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论文框架与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3.1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3.2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并购溢价的相关文献
        2.1.1 并购溢价的影响因素
        2.1.2 并购溢价的经济后果
    2.2 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
        2.2.1 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概念和特征
        2.2.2 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
        2.2.3 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并购
    2.3 业绩承诺的相关文献
        2.3.1 业绩承诺的特征
        2.3.2 业绩承诺和并购绩效
        2.3.3 业绩承诺和并购溢价
    2.4 文献评述
    2.5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行为金融学理论
        3.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4 信号传递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
        3.2.2 管理层过度自信、业绩承诺和并购溢价
    3.3 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和变量设计
        4.1.1 样本选取
        4.1.2 变量设计
    4.2 构建模型
    4.3 小结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3.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的实证结果
        5.3.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业绩承诺与并购溢价的实证结果
    5.4 进一步分析
        5.4.1 不同产权性质下的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并购溢价
        5.4.2 业绩完成率
    5.5 稳健性检验
        5.5.1 替换解释变量
        5.5.2 替换被解释变量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减少管理层过度自信行为
        6.2.2 建立科学的并购评估机制,约束管理层盲目并购
        6.2.3 理性看待业绩承诺,加强各方的监督
参考文献
致谢

(2)汤臣倍健跨境并购LSG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商誉本质及后续计量的研究
        1.3.2 关于商誉减值的研究
        1.3.3 关于跨境并购中的商誉减值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商誉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2.1.2 并购商誉减值的基本概念
        2.1.3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2.2 商誉的会计处理准则与基础理论
        2.2.1 商誉会计准则
        2.2.2 有效市场理论
        2.2.3 价值评估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3 汤臣倍健跨境并购LSG商誉减值案例介绍
    3.1 并购双方企业概况
        3.1.1 购买方:汤臣倍健
        3.1.2 被购买方:LSG(Life-space)
    3.2 并购动因分析
        3.2.1 符合汤臣倍健未来整体战略
        3.2.2 弥补汤臣倍健在益生菌市场的短板
        3.2.3 并购双方的优势相结合能带来巨大收益
    3.3 汤臣倍健并购LSG经过
4 汤臣倍健跨境并购LSG商誉减值案例分析
    4.1 高溢价并购造成的影响
        4.1.1 并购溢价导致公司资金状况紧张,偿债能力降低
        4.1.2 巨额商誉减值的计提造成公司经营以来的首次亏损,盈利能力下降
        4.1.3 高溢价并购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股东利益受损
    4.2 并购商誉减值原因分析
        4.2.1 评估溢价过高,商誉初始成本不合理
        4.2.2 LSG境内外业绩大幅下降,业绩承诺条款未发挥作用
        4.2.3 整合效果不佳,协同效应无法发挥
5 跨境并购商誉减值的风险规避对策
    5.1 谨慎选择中介机构,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5.2 科学选择评估方法,提高评估质量
    5.3 改进业绩承诺条款的约束作用,有效规避商誉减值风险
    5.4 积极促进并购后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
6 结论与不足
    6.1 汤臣倍健并购LSG案例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管理者过度自信、股票定价偏误与商誉减值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方法及内容框架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 研究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商誉减值的相关文献回顾
        2.1.1 商誉的相关研究
        2.1.2 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
        2.1.3 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2.2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回顾
        2.2.1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2.2.2 管理者过度自信形成的原因
        2.2.3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经济后果
    2.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商誉减值的相关研究
    2.4 股票定价偏误的相关文献回顾
        2.4.1 股价高估与公司并购行为
        2.4.2 股价低估与公司并购行为
    2.5 文献简要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
    3.2 高层梯队理论
    3.3 认知失调理论
    3.4 情绪感染理论
4 研究假设与设计
    4.1 研究假设
        4.1.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商誉减值
        4.1.2 管理者过度自信、股票定价偏误与商誉减值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分布
        4.2.2 变量选择
        4.2.3 模型设定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商誉减值的回归分析
        5.3.2 股票定价偏误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商誉减值的回归分析
        5.3.3 进一步研究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合理估计并购效应,谨慎评估并购风险
        6.2.2 加强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提高管理团队自我认识的水平
        6.2.3 完善管理者监督考核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6.2.4 落实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环境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4)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相关研究
        2.1.1 商誉的本质和特征
        2.1.2 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2.1.3 商誉高估的成因及影响
    2.2 壳资源的相关研究
        2.2.1 壳资源的定义
        2.2.2 壳资源价值构成
        2.2.3 壳资源价值评估
        2.2.4 壳资源会计处理研究
    2.3 概括性评述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商誉初始确认规范
    3.2 反向购买相关概念
    3.3 无形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
    3.4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规范
4 案例选择与案例概述
    4.1 案例选择
    4.2 案例概述
        4.2.1 法因数控公司简介
        4.2.2 上海华明公司简介
        4.2.3 并购交易概述
5 案例分析
    5.1 商誉初始确认
    5.2 大额商誉的来源—壳资源
    5.3 壳资源是否应该计入商誉分析
        5.3.1 从本质特征角度分析
        5.3.2 从商誉构成角度分析
    5.4 壳资源会计处理分析
        5.4.1 初始确认分析
        5.4.2 后续计量分析
    5.5 本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与评价
    5.6 案例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倍数法的智慧轨道交通企业并购估值风险管理研究 ——以京投交通科技收购华启智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性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2 并购估值及其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2.1 并购估值及估值方法综述
        2.1.1 并购估值的应用
        2.1.2 估值方法的比较
    2.2 估值风险的产生及影响综述
        2.2.1 估值风险的成因
        2.2.2 估值风险的影响
    2.3 估值风险的管理方式综述
    2.4 概括性评述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并购动因及信息不对称理论
        3.1.1 并购动因理论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 倍数法估值理论
    3.3 估值风险管理理论
4 京投交通科技收购华启智能案例概况
    4.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4.1.1 并购方概况
        4.1.2 被并购方概况
    4.2 并购实施流程
    4.3 并购评估过程
    4.4 估值结果和交易定价
5 京投交通科技收购华启智能案例分析
    5.1 案例分析思路
    5.2 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5.3 并购动因分析
        5.3.1 买方动因
        5.3.2 卖方动因
    5.4 被并购方财务状况分析
        5.4.1 盈利能力分析
        5.4.2 偿债能力分析
        5.4.3 营运能力分析
        5.4.4 发展能力分析
        5.4.5 财务指标分析汇总
    5.5 宏观层面分析估值风险的产生
        5.5.1 估值风险的影响因素
        5.5.2 估值风险的类型
    5.6 基于倍数法估值分析并购估值风险
        5.6.1 可比公司的选择
        5.6.2 因子分析法确定价值倍数
        5.6.3 倍数法评估企业价值
        5.6.4 估值结果对比与估值风险分析
    5.7 估值风险防控建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8 年轨道交通行业上市公司相关指标部分数据
附录B 用于因子分析的样本数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合并商誉减值研究 ——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誉本质及确认相关研究
        1.2.2 商誉相关的并购定价研究
        1.2.3 商誉后续计量的相关研究
        1.2.4 商誉减值原因的相关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商誉相关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商誉的定义和分类
        2.1.2 商誉的构成要素
        2.1.3 商誉的特点
        2.1.4 商誉减值
        2.1.5 业绩承诺
    2.2 商誉的基本理论
        2.2.1 超额收益论
        2.2.2 好感价值论
        2.2.3 价值评估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3 商誉的制度背景以及减值风险防范性措施
        2.3.1 商誉计量的制度变迁
        2.3.2 商誉减值的相关制度规定
        2.3.3 商誉减值的防范性措施
第3章 安洁科技并购商誉减值案例概述
    3.1 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并购现状
        3.1.1 近几年的并购热潮
        3.1.2 A股市场商誉确认及减值情况
        3.1.3 并购行为与商誉减值之间的关联
    3.2 并购双方简介
        3.2.1 并购公司简介
        3.2.2 标的公司的简介
    3.3 并购过程及商誉减值情况
        3.3.1 并购过程
        3.3.2 业绩承诺完成及商誉减值情况
    3.4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3.4.1 营业利润缩水
        3.4.2 股价下跌
第4章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原因分析
    4.1 并购溢价过高
        4.1.1 收益法评估依据不足
        4.1.2 估值误差分析
    4.2 业绩承诺预期难以达到
        4.2.1 标的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激烈
        4.2.2 主营业务产品市场需求量下降
        4.2.3 新产品市场前景堪忧
        4.2.4 主要客户群体出货量下降
    4.3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充分
        4.3.1 可比公司商誉减值信息披露
        4.3.2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信息披露
第5章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防范评析及改进建议
    5.1 安洁科技商誉减值防范评析
        5.1.1 采用股份支付与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
        5.1.2 业绩承诺补偿方案
    5.2 降低商誉减值风险改进建议
        5.2.1 慎重选择评估机构
        5.2.2 谨慎估值,合理控制溢价
        5.2.3 优化业绩承诺机制
        5.2.4 规范企业商誉减值信息披露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中德文化视域下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概念、理论解析和拓展
    第一节 概念解释
        一、总经理(Geschaftsfuhrer)
        二、“本地化”战略
        三、并购与跨国并购
        四、并购绩效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权力距离
        三、Finkelstein权力模型
        四、公司内部治理理论
        五、社会网络理论
    第三节 CEO权力配置理论拓展
        一、CEO权力解析
        二、CEO权力配置逻辑和原则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CEO权力配置的相关研究
        一、CEO权力的构成
        二、CEO权力配置方式
    第二节 企业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一、绩效和并购绩效的内涵
        二、绩效和并购绩效的测算
        三、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相关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析
第三章 中德企业内部治理下CEO权力配置概览
    第一节 中德并购企业特征
        一、德国企业的优势
        二、民营企业的产权特征
    第二节 民营企业并购状况分析
        一、并购数量及规模
        二、并购范围及行业分布
        三、并购股权比例
    第三节 中德企业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配置
        一、民营企业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配置
        二、德国企业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配置
    第四节 中德企业CEO权力配置差异性分析
        一、比较中德企业CEO权力配置
        二、德国企业CEO权力配置弊端凸显
第四章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策略和机制
    第一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正式权力配置
        一、创始人身份和股权激励
        二、股东授权、兼任内部董事和弱化监督
    第二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非正式权力配置
        一、CEO心里特质因素
        二、多元激励措施
    第三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遵循效率机制
        一、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的协调成本
        二、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的监督成本
        三、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的激励成本
    第四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遵循合法性机制
        一、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符合法律制度要求
        二、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符合行为规范
        三、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符合社会认知
    第五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遵循社会网络机制
        一、民营企业和德国子公司网络关系影响CEO正式权力配置
        二、德国子公司内部网络关系影响CEO非正式权力配置
    第六节 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和社会网络机制协同影响CEO权力配置
第五章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分析
    第一节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关系分析
        一、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评估
        二、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的作用关系
    第二节 影响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关系的因素
        一、内部直接影响因素
        二、外部间接影响因素
    第三节 CEO权力配置影响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的内在机理
    第四节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研究假设
        一、CEO权力配置对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的直接作用假设
        二、组织变革的中介作用假设
        三、公司内部治理的中介作用假设
        四、文化整合的调节作用假设
        五、信任度的调节作用假设
        六、假设关系汇总
第六章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模型实证检验分析
    第一节 变量设计和样本选择
        一、变量设定和测量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信度分析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四、效度分析
        五、假设检验
    第三节 实证结果
        一、假设结果汇总
        二、实证结论分析
第七章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案例检验分析
    第一节 案例选择依据与研究设计
        一、选择依据与案例确定
        二、案例数据来源与研究逻辑
    第二节 案例概要: 盛德基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购apt海勒集团
        一、盛德基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购apt海勒集团简介
        二、apt海勒集团和apt公司CEO权力配置情况
        三、apt海勒集团并购绩效与apt公司并购绩效对比
        四、apt公司影响因素分析: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
        五、盛德基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对apt公司CEO权力的监督
    第三节 案例研究总结
        一、岗位协议授权和个人影响力增值
        二、结果监督大于形式监督
        三、组织变革的不确定性
        四、保留apt企业文化
第八章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研究结论与应用建议
    第一节 CEO权力配置研究结论和研究启示
        一、CEO权力配置研究结论
        二、CEO权力配置研究启示
    第二节 CEO权力配置应用建议
        一、CEO权力配置的契约支撑
        二、CEO权力配置的底线边界
        三、CEO权力配置的效果监督
        四、CEO权力配置的动态转移
    第三节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三、未来期许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调查问卷(预测Forecast)(预测Forecast)
    调查问卷(正式Official)(正式Offiziell)
附录 二
    图目录
    表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A公司并购M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并购财务风险成因研究
        1.4.2 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研究
        1.4.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企业并购基本概念
        2.1.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念及类型
    2.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市场势力理论
        2.2.3 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A公司并购M公司案例介绍
    3.1 公司简介
        3.1.1 M公司简介
        3.1.2 A公司简介
    3.2 并购背景
        3.2.1 共享单车市场
        3.2.2 M公司的选择
    3.3 并购动因
        3.3.1 A公司战略布局需求
        3.3.2 寻求产业协同效应
        3.3.3 提升自身估值加快IPO
        3.3.4 A公司股东腾讯的战略布局需求
    3.4 并购过程
第4章 A公司并购M公司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4.1 并购前财务风险分析
        4.1.1 战略布局及目标选择风险
        4.1.2 估值风险
    4.2 并购中财务风险分析
        4.2.1 并购中存在的融资风险
        4.2.2 并购中存在的支付风险
    4.3 并购后企业整合造成的财务风险
        4.3.1 整合业务经营造成的财务风险
        4.3.2 整合人力资源造成的财务风险
        4.3.3 整合财务造成的风险
    4.4 A公司并购M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4.1 并购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4.2 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4.3 并购后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5 A公司并购M公司财务风险定量评估
第5章 启示与建议
    5.1 案例启示
    5.2 相关建议
        5.2.1 互联网企业并购前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5.2.2 互联网企业并购融资及支付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5.2.3 互联网企业并购整合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9)溢价并购对商誉减值风险影响的案例研究 ——基于高管过度自信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及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高级管理人员
        2.1.2 过度自信
        2.1.3 商誉
        2.1.4 商誉减值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高层梯队理论
        2.2.2 过度自信理论
        2.2.3 协同效应理论
        2.2.4 三元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高管过度自信的相关研究
        2.3.2 商誉减值的相关研究
        2.3.3 高管过度自信与溢价并购的关系
        2.3.4 溢价并购与商誉减值风险的关系
        2.3.5 文献评述及本文研究视角
3 高管过度自信对溢价并购与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
    3.1 溢价并购的成因
        3.1.1 行业政策驱动
        3.1.2 企业特质促进
        3.1.3 管理层因素
        3.1.4 其他因素
    3.2 高管过度自信与溢价并购的形成
        3.2.1 高估标的企业价值及其后续创利能力
        3.2.2 忠于股东利益的非理性行为
    3.3 溢价并购形成对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
        3.3.1 会计准则对企业商誉减值的处理
        3.3.2 高商誉脱离商誉实质,为商誉减值提供空间
        3.3.3 高管过度自信增加商誉减值风险
4 案例公司选择
    4.1 案例选取
        4.1.1 并购方:A公司(002611.SZ)
        4.1.2 被并购方:B公司
    4.2 交易案件描述
    4.3 案例公司选择的理由
5 A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影响溢价并购与商誉减值风险
    5.1 A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衡量及原因分析
        5.1.1 A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存在的证实
        5.1.2 A公司高管过度自信产生的原因
    5.2 高管过度自信提升A公司溢价并购与商誉减值风险
        5.2.1 乐观估计被并购企业实力形成过高商誉
        5.2.2 积累的商誉及其强度预测商誉减值风险
        5.2.3 并购后暴露的风险问题催生商誉减值现象
    5.3 A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经济后果
        5.3.1 计提商誉减值,加大利润波动度
        5.3.2 偿债能力显现,融资功能难发挥
        5.3.3 资产质量不高,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综合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
2 概念界定及商誉相关准则
    2.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
    2.2 商誉的相关准则
        2.2.1 商誉初始确认
        2.2.2 商誉后续计量
        2.2.3 商誉会计披露
3 雷柏科技并购案基本情况
    3.1 行业背景
        3.1.1 行业现状
        3.1.2 行业特点
    3.2 并购双方简介
        3.2.1 购买方企业介绍
        3.2.2 标的方企业介绍
    3.3 并购流程简述
    3.4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
        3.4.1 商誉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3.4.2 商誉后续计量及减值的会计处理
4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1 商誉初始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2 商誉后续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3 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1.4 商誉减值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4.2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4.2.1 高估利润增长,低估整合难度
        4.2.2 背负高业绩承诺,缺乏有效内部控制
        4.2.3 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调节
5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5.1 完善商誉初始计量过程
    5.2 调整商誉后续计量方法
    5.3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监管
    5.4 吸取经验教训,注重商誉减值风险防范
    5.5 考虑人为动机,保证会计处理的客观性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商誉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6.1.2 我国实际执行中对于商誉信息披露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管理层过度自信、业绩承诺和并购溢价[D]. 陈潇.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汤臣倍健跨境并购LSG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D]. 张奕昆.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3]管理者过度自信、股票定价偏误与商誉减值风险[D]. 刘芸.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4]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D]. 罗婷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基于倍数法的智慧轨道交通企业并购估值风险管理研究 ——以京投交通科技收购华启智能为例[D]. 任烨.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6]合并商誉减值研究 ——以安洁科技并购威博精密为例[D]. 刘慧倩.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7]中德文化视域下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为例[D]. 王旭东.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A公司并购M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潘童.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9]溢价并购对商誉减值风险影响的案例研究 ——基于高管过度自信视角[D]. 弥曜曜. 苏州大学, 2020(04)
  • [10]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 陈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