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电机的效率优化控制

感应电机的效率优化控制

一、感应电机的效率最优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薛亚茹[1](2021)在《感应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应电机是目前市场上占有率很高的一种交流电机,其高性能控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磁场定向控制及直接转矩控制存在稳态控制性能与动态响应速度无法兼得的技术缺陷,而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易于实现、动态响应快,兼具可处理非线性多变量约束,具有实时滚动寻优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实现感应电机高效控制的新一代解决方案。本文以两电平电压型逆变器-感应电机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矢量选择、控制策略和预测范围等角度切入,围绕基本的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从电机稳态性能提升、电机动态性能提升和算法负担降低这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建立基本的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框架并完成其性能验证。首先,基于间接转子磁场定向控制框架,采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器代替传统的电流内环PI控制器及调制模块,从而简化其控制结构。其次,基于旋转坐标系下感应电机数学模型,推导构建其预测模型;基于电流误差模型,推导分析其代价函数。最后,阐述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在定子电流控制及最优矢量寻优环节中的应用与实现,并完成其动态和稳态性能验证。针对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稳态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0/7矢量”的双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在低采样率应用中的技术局限。其次,阐述了双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矢量组合“任意矢量+0/7矢量”在矢量筛选环节的具体实现,分析了该方法在感应电机低速运行和低采样频率下运行的稳态性能优势,并验证了其稳态性能优势。针对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在动态运行中性能指标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双边界圆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交流电流分量的直接控制,弱化磁场定向角度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利用该坐标系下的感应电机数学模型,推导构建感应电机的预测模型。其次,考虑将电流跟踪性能和开关频率同时作为控制目标,构建单边界圆策略代价函数及提升系统动态性能的双边界圆策略代价函数。另外,分析了控制策略中边界圆半径及代价函数中开关权重因子在不同转速下对电流谐波、转矩脉动及开关频率的性能影响。最后,分析验证了双边界圆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动态性能优势。为进一步提升感应电机的稳态性能,从预测范围的角度出发,对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算法实现及运算负担降低两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基于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感应电机状态方程,推导构建感应电机多步预测模型;以预测范围内每一步的电流误差和开关频率之和为控制目标,构建并分析该二次函数形式的代价函数。其次,基于球形解译优化算法,对代价函数进行分析推导,将代价函数的多维优化问题转换为多个一维问题进行处理以降低算法的运算负担。另外,为实现开关权重因子在线可调,在代价函数中引入新的权重因子并分离出矩阵内的开关权重因子,从而便于在线调试;为进一步降低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运算负担,对含有电机转速的相关矩阵进行分析改进以实现电机转速部分的离线计算。最后,分析验证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的性能优势,并完成改进策略的性能验证。基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的感应电机控制系统,完成文中的控制策略在不同动态和稳态工况下的性能优势的大量仿真分析;基于“DSP+FPGA”硬件实验平台与DSPACE半实物仿真平台,完成各算法策略的实验验证。最后,总结分析三种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的特点及适合的应用场合,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在感应电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图97幅,表13个,参考文献138篇。

李庆来,方晓春,杨中平,林飞[2](2021)在《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与控制技术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情况和相应的控制技术,从直线感应电机相比于与旋转感应电机的特殊性出发,详细论述了造成特殊性的原因以及对列车运行和控制的影响,并概述解决方式和研究方向。针对轮轨式和磁悬浮式的牵引控制系统,介绍了两者的控制策略,详细阐述了针对直线感应电机的特殊控制方法。论述了在直线感应电机牵引系统中的几种新型控制策略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钟志宏[3](2021)在《考虑车-地储能装置的城轨列车再生制动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列车运行性能的要求日益增高,列车的制动性能是运行性能的重要表征。为了保证列车更加安全平稳的运行,提升列车的再生制动性能,本文以车载-地面储能系统应用于城轨列车为前提,针对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问题,再生制动过程中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以及低速区再生制动控制性能下降问题三方面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再生制动带来的牵引网电压抬升,会导致制动电阻启动,甚至引发再生制动失效,造成制动能量的浪费,影响制动的平稳性。本文以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绿色的制动为目标,以含有车载储能系统和地面储能系统的非线性、多约束的牵引供电系统为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线运行且效果接近离线全局最优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以遗传算法在典型工况下的离线全局优化结果为基础,对影响因素较为单一的线性结果进行规律的提取,对非线性或多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规律的挖掘,将复杂的全局优化问题转化为规则与局部优化问题的结合。针对规律挖掘过程中提炼的局部优化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列车功率、列车位置、车载/地面储能装置状态等影响因素,结合局部变分法、潮流解析等方法,得到最优决策变量与多影响因素间的数学关系,可用于在线求解。基于八通线实际线路数据对该策略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再生制动过程中,牵引网存在电压振荡问题,并且车载/地面储能系统的加入会影响原牵引供电系统的阻抗,从而影响电压振荡规律。为了探究储能系统的加入对牵引供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小信号分析法,对12种列车典型运行工况进行了建模,分析对比了不同工况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差异。针对现有主动阻尼策略参数调节困难、补偿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从阻尼匹配的角度,基于串联虚拟阻尼的思想,从理论上设计了最优阻尼补偿形式,并通过简化得到了工程上可实现的简化补偿形式。考虑到储能装置不同控制结构下的最优阻尼形式存在差异,选取了6种补偿结构,并对比了不同补偿结构下的最优阻尼补偿效果,提出了考虑工况变化的变结构最优阻尼补偿策略,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最优补偿效果。城轨列车的再生制动主要通过牵引电机的控制算法实现。在低速下,输出转矩和测量转速精度的下降导致电机控制性能的下降,再生制动力在低速区难以精确控制,从而影响精准停车。本文以提升低速区的输出转矩精度和转速观测精度为目标,基于李雅普诺夫第二稳定性定律,提出了能够保证低速制动区稳定性的转速和定子电阻并行辨识策略。与传统设计中只对单参数进行设计的特点不同,本文利用转速和定子电阻误差间的耦合关系,对二者的自适应律进行综合设计。随后,采用小信号注入的方式,对转子电阻进行准确辨识。考虑到小信号注入会增加输出转矩脉动,本文设计了转矩脉动消除环节,保证了输出转矩的平稳性。为验证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功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和牵引电机对拖平台。功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基于RTLAB半实物平台和实物储能装置,搭建了包含储能装置、牵引供电网络以及列车的复杂系统,可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多种工况进行模拟。本文提出的车载储能装置和地面储能装置协调控制策略,以及变结构阻尼补偿策略均在该平台上得到了有效验证。提升低速再生制动性能的多参数在线辨识策略则在电机对拖平台上完成了验证,并在地面联调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图161幅,表21个,参考文献121篇。

徐伟,肖新宇,董定昊,唐一融,胡冬,刘毅[4](2021)在《直线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直线感应电机因不需要中间转换及传动装置而直接产生推力的特点,成为直线驱动场合的首选,现已在交通、军事、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受磁路开断、半填充槽、大气隙等影响,直线感应电机存在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为此,亟需采用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合理控制其励磁水平,降低相关损耗,从而提升直线感应电机运行效率。该文归纳了国内外直线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迄今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讨论了未来直线感应电机高效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匡志[5](2021)在《全电飞机用十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全电飞机能够实现零排放,无污染,有效解决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及传统飞机尾气排放的问题,已被《科学美国人》评选为2020年“十大潜力技术”。电驱动系统作为驱动执行机构提供飞行动力,系统对其运行效率,动态性能及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相比传统三相电机,多相电机在容错,实现大功率等方面更具潜力和优势。本文以全电飞机用十五相PMSM驱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全电飞机电驱动系统的高效率,抗扰动,容错控制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分析全电飞机对电驱动系统的需求基础上,基于全工况功耗最小思想,提出了一种三套绕组高效配合、各套绕组独立可控的3×5相PMSM电机结构:设计时根据螺旋桨的转矩特性和全电飞机的工况需求匹配三套五相绕组的基速与额定转矩,运行时按照工况的转矩需求分时复用,使得各套绕组尽量工作在高效区域,从而提高电驱动系统全工况的运行效率,达到延长巡航里程目的。针对所提出的不对称绕组十五相PMSM系统分套控制与谐波抑制问题,推导了十五相PMSM的谐波特性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对称与不对称结构十五相PMSM的合成磁动势谐波次数与电枢绕组谐波电流,结果表明:不对称结构的谐波磁动势次数与对称结构谐波次数不同,其幅值和相位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不对称绕组时的谐波最高幅值并没有明显增大。建立了不对称十五相PMSM基于三dq轴变换的数学模型与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研究了四矢量SVPWM与双坐标系矢量控制谐波抑制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抑制不对称绕组产生的谐波,而且双坐标系统控制优于四矢量SVPWM控制。为了提高全电飞机电驱动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分析了由环境气流变化引起的扰动转矩和电机参数变化对电驱动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负载转矩前馈控制方法,设计了负载转矩观测器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该线性自抗扰控制的负载转矩前馈十五相PMSM转速闭环系统的抗扰动性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抑制负载扰动和电机参数变化对电机转速的影响。为了提升全电飞机的巡航里程,研究了十五相PMSM系统驱动螺旋桨负载的变工况下高效控制策略。根据飞行工况下螺旋桨的转矩需求提出一种不对称十五相PMSM效率最优的转矩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效率最优控制的转矩分配策略能够有效拓宽十五相PMSM的高效区域,说明了这种不对称设计的有效性。为了有效抑制效率最优控制时各套绕组转矩分配的突变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原理的转矩分配策略,并针对飞行工况给出了基于工况的规则控制,从而形成一种3×5相PMSM电驱动系统的绕组分套控制方法,即根据飞行工况阶段选择转矩分配方法,在爬升和下降阶段采用规则控制,同时对绕组切换时转矩波动进行抑制,在巡航阶段采用模糊控制的转矩分配方法,达到了既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又减小了转矩波动的目的。为了提高电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了不同容错方法的热特性。以一相开路故障为例,研究了基于五相六桥臂SVPWM的容错控制,电流滞环等幅与铜耗最小容错控制下电枢绕组相电流幅值与相位变化,电机各部分损耗,电枢绕组的稳态温度与极端工况下的暂态温升等情况;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载下五相六桥臂SVPWM容错控制时电枢绕组极值点温度远远高于电流滞环等幅控制与铜耗最小容错控制情况;并且绕组不对称时,温度分布会更不均衡,因此提出设计和使用建议:对于高功率密度多相电机,尤其是本文研究的不对称绕组多相电机,绕组故障容错时,从热应力可靠性角度,不建议采用五相六桥臂控制方式,并且容错运行时,需要根据设计绝缘等级,温度限制降功率运行或者短时等功率运行。

姚学松,杭孟荀,沙文瀚[6](2020)在《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系统扭矩分配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系统扭矩分配策略问题,建立了双电机驱动系统扭矩分配策略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驱动电机的效率特性及空载损耗。基于总体效率最优的原则仿真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驱动电机在双驱系统中的组合应用,得到各方案对应的最优扭矩分配系数及最优效率,并根据整车NEDC工况特性,分析了每个方案在NEDC工况下的效率表现。结果表明,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匹配小功率永磁或感应电机时整车全工况平均效率最优,NEDC工况下小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匹配大功率异步感应电机效率最优。

那少聃[7](2020)在《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感应电机EPS系统转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因符合低碳化、轻量化、智能化的汽车发展方向,具有操纵稳定性好、易于模块化设计和安装、支持个性化助力模式等优势,成为现今应用最广泛的转向系统。本文以配备感应电机的EPS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时变负载下精确的转矩控制,及轻便灵活、操纵感好的转向控制为目标,对感应电机和EPS系统的控制策略开展研究。EPS系统作为力矩伺服系统,要求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驾驶员对转向盘的操纵转矩,而感应电机的特殊结构使其无法像直流电机那样,通过简单算法就能实现高性能的转矩控制。因此,本文以定子磁场定向(Stator Field Orientation,SFO)矢量控制为基础,在考虑电机运行效率的同时,就参数辨识、定子磁链观测以及两轴电流调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设计了 EPS系统的基本助力、回正及补偿等控制策略。感应电机矢量控制中,需要利用电机参数对磁链进行估计。本文通过矢量变换得到定子磁场定向的数学模型;考虑定子磁场定向不涉及转子侧时变参数的特点,采用常规离线参数辨识方法,并根据特殊工况(堵转、空载)下,不同参数的离线辨识原理,分析了参数辨识系统的误差引入项;重点分析了因功率开关元件死区时间造成电流畸变而引起的误差,设计了补偿方案并确定了补偿系数,进而由所搭建的感应电机离线参数辨识实验系统得到所选电机的参数范围。为了进一步得到准确的电机参数,文中采用了基于混沌序列的粒子群算法对实验所得参数进行优化,并定义了电流检测值与系统计算值之间的适应度函数;仿真验证了参数优化模型,并得到最终辨识结果。通过电机运行状态实验,对比优化前后辨识结果,从而验证经优化模型辨识得到的电机参数更接近实际值。SFO控制中存在定子磁链和转矩电流的耦合问题,文中针对EPS系统随机负载情况下,常规定子电流解耦补偿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的定子磁链闭环解耦控制策略;针对系统扰动变化较大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的观测误差,文中提出了采用并联型扩张观测器对原始观测器的观测误差进行观测并补偿,从而得到改进型ADRC定子磁链解耦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抗干扰性能、响应性能均优于常规方案。通过对常见磁链观测器的积分饱和及直流偏置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考虑EPS系统中电机运行效率优化时需要变磁链控制,文中提出了在传统阈值固定双积分磁链观测器中加入ADRC环节,实现动态磁链的无偏差、无饱和观测。根据EPS系统的工作特点,分析讨论了感应电机效率优化的必要性;采用损耗模型法,建立了与负载转矩和转速有关的定子磁链幅值给定模型;通过整合模型中所涉及的电机参数,并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避免了对时变参数的在线辨识。文中根据d轴电流稳定性的要求,设计了 ADRC电流调节器;根据q轴电流响应特性的要求,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电流调节器,并对两轴电流调节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为了实现EPS系统转向轻便灵活,操纵感好,要求有合理的静、动态控制策略。文中分析了汽车转向过程中,系统的转矩特性及扭杆状态,提出了以传感器测量转矩代替转向盘转矩,建立新型助力特性曲线;针对机械回正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以转向盘角度和角速度为参考值的回正控制算法;提出了基于TD的转向盘角速度估计方案,并通过仿真对比其抗干扰性能优于传统微分算法。针对负载突变引起的转向性能下降,提出了基于ESO的负载转矩估计方案,并建立了突变负载的转矩补偿控制算法。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感应电机及转向系统的控制算法,设计了感应电机EPS系统的控制器,并根据转向性能测试需求搭建了 EPS系统测试台,验证了 EPS控制器的基本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和补偿控制算法。

梁宗伟[8](2020)在《感应电机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能效优化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社会中,资源浪费导致了各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人们逐渐重视各种生产设备能效水平优化方法的研究。工业生产中广泛地使用感应电机作为动力,其运行消耗了大量的电力能源,且仍有大量老式的感应电机还在运行,且这些感应电机普遍存在能效水平低的问题。感应电机在节能减排、能效优化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潜力,尤其是从感应电机的能效优化方法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不需要替换原有的电机或者对电机进行改造升级,只需要改变原来的调速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即可实现感应电机能效水平的提升。首先,在分析总结前人在感应电动机能效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称为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能效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损耗模型法中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在线搜索法的优化目标,模仿最大转矩电流比的能效优化思想。用并联在励磁支路的铁损耗电阻来代表电机的铁损耗,列写感应电机在各个坐标系中考虑铁损耗的数学方程,搭建了感应电机考虑铁损耗的仿真模型,与不考虑铁损耗的仿真模型做了对比。其次,结合感应电机调速系统中,两种应用广泛的控制方式—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研究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能效优化方法的实现方法。选择转子磁场定向作为电机方程的解耦条件,以及考虑稳态运行的条件,分析感应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从而得到了感应电机考虑了铁损耗影响,而只用定子电流表示的输出转矩与输入功率的比的函数式,当转矩输入功率比最大时,可得到一个定子电流在dq轴上分量的最优比例系数。因q轴上的电流分量代表负载转矩电流,可根据最优比例系数和转矩电流来计算的励磁电流最优值。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能效优化方法所计算出来的最优励磁电流,作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系统中的励磁电流给定值,实现感应电机的能效优化,并且在计算最优励磁电流的基础上,根据磁链方程来计算定子磁链的最优值,作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磁链的给定,调节电机运行以实现优化目标。最后,研究了感应电机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能效优化方法的矢量控制系统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选取了合适的电机参数和仿真条件,通过分析仿真的结果,表明所给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原来的调速系统的性能,而且对感应电机的运行,尤其是中载、轻载运行状态时的能效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蒋佳玲[9](2020)在《基于遗传算法的直线感应电机多目标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受到广泛的重视。其采用单边直线感应电机驱动,利用电磁铁悬浮列车,实现轮对与路轨无接触,拥有结构简单,噪声少,低摩擦损耗,爬坡能力强,便于维护等优点,既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的要求,又节能环保,经济性好,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直线感应电机作为中低速磁浮列车驱动系统的核心,工作气隙大和铁心开断引起的端部效应,削弱了电机推力,降低了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为了达到提升电机性能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直线感应电机设计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电机设计。首先,本文阐述了直线感应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端部效应,建立考虑端部效应以及直线感应电机半填充槽效应的T型等效电路模型,推导电磁推力、效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数学表达式。利用多层行波电磁场理论分析直线感应电机的法向力。研究电机设计参数对电磁推力、法向力、效率、功率因数的影响。其次,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电机设计参数进行自动寻优。测试遗传算法,验证其适合用于直线感应电机这种多变量多目标的优化问题。建立优化模型,选取槽宽、齿宽、初级铁心高、次级导板厚度以及滑差频率等对电机性能影响大的设计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并构建优化目标函数。最后,根据实际的需求以及约束条件,得到一系列的优化设计结果,达到提升电机性能的目的并比较分析选取不同优化目标情况下优化结果的差别。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优化前后的直线感应电机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李凯博[10](2020)在《电动汽车模块化多电机系统参数匹配与功率分配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模块化多电机系统(MCM)是一种由多个整体模块化电机组合而成的集中式多电机系统。它能够丰富系统工作模式、优化系统功率、提升系统容错性能,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多个电机的组合使用增加了系统的可优化自由度,但也使系统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例如:多电机设计指标的确定问题、多电机的协调控制问题及能量管理问题等。本文就MCM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建立了基于MCM系统的电动汽车模型,提出了用于MCM参数匹配的电机效率map图快速预估方法,并就MCM系统参数匹配、功率分配策略等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为解决MCM系统在不同种类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问题、分析系统子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系统的控制模型,本文引入能量宏观描述(EMR)对基于MCM系统的不同电动汽车进行分析和建模。EMR的使用可以方便地获取系统的调节链和控制链,更加清晰、直观地反映了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突出了系统中不同部件之间的重要耦合关系。根据反演规则,可以一步步系统性地推导出系统的控制方案,且EMR为每个状态变量都定义了闭环控制。本文建立的基于EMR的MCM模型可以作为电动汽车常用零部件的标准EMR模块直接被其他应用对象调用,提升了MCM系统模型的可移植性。为了进行MCM参数匹配、确定系统中每个电机的设计指标,需要提前获取被匹配电机的效率map图,而如果对每个电机均进行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本文研究了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效率map图快速估算方法。该方法以额定损耗为基础,分区域计算电机损耗,仅需四个基本参数就可以快速预估电机效率map图,为以扩大系统高效区域为目标的MCM参数匹配节省了大量时间。与实验效率map图相比,采用估算效率map图时整车能耗误差小于3.2%,表明该效率map图估算方法的精度满足MCM参数匹配要求。为了优化MCM系统、确定电机设计指标,本文研究了以扩大MCM高效区域、提升MCM转矩密度和减少永磁体用量为目标的MCM参数匹配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了串联MCM和并联MCM的参数匹配,并提出了基于行星齿轮的转矩耦合与混合耦合MCM双电机系统。与单电机相比,基于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MCM系统永磁体用量减少44%,同时系统有更大的高效区域。基于行星齿轮的双电机系统改变了MCM系统的“转速耦合”方式,提升了系统节能潜力。研究表明,MCM在纯电动汽车和串联混合动力汽车(HEV)中节能效果明显,在并联HEV中无助于降低油耗。串联MCM比并联MCM效率更高、可装配性更好。同时,双电机MCM系统的“节能/投入”比最高。为提升电驱动系统的综合效率、改善电机的工作特性,本文研究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ANFIS)和模型预测控制的MCM功率分配策略。提出的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车速预测方法提高了车速预测精度。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和非线性插值优化当前时刻功率分配,改善了MCM系统中电机的工作特性。与效率最优策略相比,ANFIS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机的工作特性,但是系统能耗增加2.45%。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改善了电机的工作特性,系统振动噪声减小,其能耗仅增加1.4%。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提升系统效率的同时可以改善电机工作特性,是一种适用于MCM系统的功率分配策略。

二、感应电机的效率最优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应电机的效率最优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感应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经典感应电机控制技术
        1.2.2 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现状
    1.3 论文工作安排
2 基本的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2.1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2.2 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电机预测模型
    2.3 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实现
        2.3.1 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控制过程
        2.3.2 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代价函数
        2.3.3 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算法实现
    2.4 仿真与实验
        2.4.1 仿真验证
        2.4.2 实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引入0/7 矢量的双矢量组合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3.1 基本单边界圆-单矢量策略技术局限
    3.2 提升稳态性能的双矢量策略实现
    3.3 仿真与实验
        3.3.1 仿真验证
        3.3.2 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提升动态性能的双边界圆策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4.1 双边界圆策略感应电机预测模型
    4.2 提升动态性能的双边界圆策略实现
        4.2.1 双边界圆策略控制过程
        4.2.2 双边界圆策略代价函数
        4.2.3 双边界圆策略算法实现
    4.3 双边界圆策略中参数确定
        4.3.1 边界圆半径选取
        4.3.2 权重因子选取
    4.4 仿真与实验
        4.4.1 仿真验证
        4.4.2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低运算负担的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5.1 感应电机多步预测模型
    5.2 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实现
        5.2.1 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实现过程
        5.2.2 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代价函数
        5.2.3 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寻优方法
    5.3 基于低算法负担的多步改进策略
        5.3.1 在线调节开关权重因子改进策略
        5.3.2 离线计算电机转速改进策略
    5.4 仿真与实验
        5.4.1 仿真验证
        5.4.2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与控制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1.1 短初级直线感应电机
    1.2 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
    1.3 直线感应电机的特点
2 直线感应电机交通的特殊性及影响
    2.1 边端效应
    2.2 气隙长度变化
    2.3 初次级横向偏移
    2.4 次级感应板缺失
    2.5 法向力
3 直线感应电机列车的牵引控制系统
    3.1 广州地铁4号线
    3.2 日本东部丘陵线
4 新型控制策略
    4.1 损耗优化控制
    4.2 参数辨识控制
    4.3 模型预测控制
5 结 语

(3)考虑车-地储能装置的城轨列车再生制动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1.2.2 再生制动稳定性
        1.2.3 低速再生制动性能优化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 基于离线非线性多耦合建模的在线车地协调控制策略
    2.1 含车载和地面储能系统的城轨牵引供电系统
        2.1.1 车-地互联协调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
        2.1.2 制动能量损失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考虑安全可靠与经济的多工况离线优化
        2.2.1 车载和地面储能系统离线优化问题
        2.2.2 考虑多工况的离线优化结果分析
    2.3 基于规律挖掘的在线协调控制策略
        2.3.1 充放电阈值影响因素归纳
        2.3.2 充放电阈值的非线性规律挖掘
        2.3.3 在线协调控制策略设计
    2.4 仿真与实验
        2.4.1 仿真分析
        2.4.2 实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考虑储能系统多工况优化补偿的再生制动稳定性研究
    3.1 城轨列车稳定性问题机理分析
    3.2 加入储能装置前后的牵引系统稳定性分析
        3.2.1 数学模型描述
        3.2.2 无储能装置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2.3 带储能装置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3 基于车-地储能系统的变结构阻尼补偿策略
        3.3.1 多种阻尼补偿工况下的虚拟阻抗补偿
        3.3.2 串联虚拟阻尼的优化设计
        3.3.3 变结构阻尼补偿策略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提升低速再生制动性能的感应电机参数辨识策略
    4.1 再生制动低速域参数辨识机理性问题分析
        4.1.1 感应电机参数能观性
        4.1.2 低速辨识稳定性问题
    4.2 基于耦合的关键参数并行辨识策略
        4.2.1 转速和定子电阻的耦合性分析
        4.2.2 基于李雅普诺夫的转速、定子电阻辨识稳定性设计
        4.2.3 基于小信号注入的转子电阻辨识策略及其稳定性
    4.3 实验验证
        4.3.1 5.5 kW感应电机对拖实验平台
        4.3.2 关键参数在线辨识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直线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型法
    1.1 旋转感应电机模型法
    1.2 直线感应电机模型法
2 搜索法
3 讨论
    3.1 两类方法对比
    3.2 直线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关键问题
4 结论

(5)全电飞机用十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全电飞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多相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1 多相电机定义及发展现状
        1.3.2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1.3.3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的容错策略
    1.4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
        1.4.1 转矩扰动抑制方法
        1.4.2 效率最优控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十五相PMSM系统建模与不对称绕组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飞行工况下总体效率最优绕组匹配方案
        2.2.1 螺旋桨负载转矩的建模
        2.2.2 飞行工况的电驱动系统特性要求
        2.2.3 3×5 相PMSM不对称绕组匹配
    2.3 3×5 相PMSM的数学模型
        2.3.1 自然坐标系下基本方程
        2.3.2 不对称绕组定子电感分析
        2.3.3 不对称绕组合成磁动势谐波分析
    2.4 基于三dq轴变换的3×5 相电机系统矢量控制模型
        2.4.1 基于三dq轴变换的数学模型
        2.4.2 3×5 相PMSM系统仿真模型
        2.4.3 不对称绕组三次谐波抑制控制模型
    2.5 仿真与实验研究
        2.5.1 实验平台搭建
        2.5.2 三次谐波抑制的仿真与实验
        2.5.3 3×5 相PMSM绕组分套矢量控制仿真与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行工况下十五相PMSM调速系统抗扰动控制
    3.1 引言
    3.2 全电飞机电驱动系统扰动问题
        3.2.1 螺旋桨的扰动转矩
        3.2.2 扰动转矩对电驱动系统的影响
        3.2.3 电机参数变化对电驱动系统的影响
    3.3 基于LADRC负载转矩前馈补偿的抗扰动设计
        3.3.1 系统构建及仿真模型的建立
        3.3.2 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设计
        3.3.3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
    3.4 转速波动抑制效果的仿真验证与分析
        3.4.1 仿真说明及系统参数设定
        3.4.2 转矩扰动时的转速波动抑制
        3.4.3 电机参数变化时的转速波动抑制
        3.4.4 不对称运行下转速波动抑制
    3.5 实验研究
        3.5.1 转矩扰动时的转速波动抑制实验
        3.5.2 飞行工况下电驱动系统转速与转矩响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飞行工况的3×5 相PMSM系统最优效率运行控制
    4.1 引言
    4.2 效率最优的绕组转矩分配
        4.2.1 3×5相PMSM各套绕组的效率map图
        4.2.2 效率最优的绕组转矩分配方法
        4.2.3 转矩分配与各套绕组工作点分布
    4.3 基于模糊控制原理的转矩分配策略
        4.3.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2 基于模糊控制的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4.3.3 转矩分配与各套绕组工作点分布
    4.4 基于飞行工况的规则控制转矩分配
        4.4.1 绕组切换规则的制定
        4.4.2 不同转矩分配方法的工作点效率对比分析
    4.5 绕组切换时的转矩波动抑制分析
        4.5.1 绕组切换时的转矩波动抑制方法
        4.5.2 不同切换策略下转矩波动对比分析
    4.6 3×5 相PMSM系统的绕组分套控制方法
        4.6.1 绕组分套的控制方法
        4.6.2 不同转矩分配策略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3×5 相PMSM系统不同容错控制的热分析
    5.1 引言
    5.2 多相电机的不同容错控制方法分析
        5.2.1 基于合成磁动势不变的容错方法
        5.2.2 基于合成电压矢量不变的容错方法
        5.2.3 不同容错控制方法的相电流特性
    5.3 3×5 相PMSM系统容错运行时损耗特性
        5.3.1 3×5 相PMSM热分析模型的建立
        5.3.2 不同容错控制方法下的损耗分析
    5.4 3×5 相PMSM不同容错运行的温度场特征
        5.4.1 对称3×5 相PMSM的稳态温度场
        5.4.2 不对称3×5 相PMSM的稳态温度场
        5.4.3 飞行工况下3×5 相PMSM的暂态温度场
    5.5 实验研究
        5.5.1 样机及测试平台的搭建
        5.5.2 不同容错控制方法下温度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3×5 相PMSM数学模型参数计算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系统扭矩分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学模型建立
2 双电机驱动系统参数
3 基于效率最优的转矩分配策略仿真
    3.1 前驱永磁、后驱永磁
    3.2 前驱永磁、后驱感应
    3.3 前驱感应、后驱永磁
    3.4 前驱感应、后驱感应
4 NEDC工况性能分析
5 结论

(7)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感应电机EPS系统转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选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EPS系统研究现状
        1.2.1 EPS系统发展现状
        1.2.2 EPS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3 EPS助力电机类型及研究现状
    1.3 感应电机控制研究现状
        1.3.1 感应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2 感应电机磁链观测研究现状
        1.3.3 感应电机电流控制研究现状
        1.3.4 自抗扰控制策略在感应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感应电机离线参数辨识算法研究
    2.1 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数学模型
    2.2 感应电机离线参数辨识
        2.2.1 特殊工况下离线参数辨识原理
        2.2.2 离线参数辨识误差分析
        2.2.3 离线参数辨识实验系统
    2.3 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参数优化
        2.3.1 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
        2.3.2 基于混沌序列的粒子群初始化
        2.3.3 静止坐标系下的适应度函数计算
        2.3.4 参数辨识结果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I-ADRC的定子磁链闭环控制
    3.1 定子电流解耦补偿控制
    3.2 自抗扰控制器原理
    3.3 基于ADRC的感应电机定子磁链闭环控制
        3.3.1 常规ADRC的定子磁链控制
        3.3.2 基于I-ADRC的定子磁链闭环控制
        3.3.3 I-ADRC定子磁链闭环控制算法验证
    3.4 改进型双积分定子磁链观测器
        3.4.1 传统型电压模型定子磁链观测方法分析
        3.4.2 带自适应控制器双积分定子磁链观测器
    3.5 本章小结
4 感应电机磁链决策与电流调节
    4.1 EPS感应电机效率优化需求分析
    4.2 效率优化的定子磁链决策
        4.2.1 现有的磁链决策方案
        4.2.2 基于损耗模型的定子磁链决策
        4.2.3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损耗模型参数在线估计
    4.3 基于ADRC的d轴电流调节
    4.4 基于模糊PI的q轴电流调节
    4.5 本章小结
5 EPS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5.1 新型助力特性曲线设计
        5.1.1 理想助力特性曲线类型
        5.1.2 基于扭杆状态的助力特性分析
        5.1.3 新型助力曲线设计
    5.2 EPS回正控制策略
        5.2.1 EPS系统运动状态判断
        5.2.2 基于TD的转向盘角速度估计
    5.3 负载转矩补偿策略
        5.3.1 基于ESO的负载转矩估计
        5.3.2 突变负载转矩补偿算法
    5.4 本章小结
6 感应电机EPS控制器设计及试验验证
    6.1 EPS控制器软件设计
        6.1.1 助力功能的软件设计
        6.1.2 故障处理机制设计
        6.1.3 软件实现
    6.2 EPS控制器硬件设计
        6.2.1 供电电路与接口电路设计
        6.2.2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6.2.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6.3 控制器样机及试验台搭建立
    6.4 EPS控制器功能验证
        6.4.1 基本助力功能验证
        6.4.2 回正功能验证
        6.4.3 负载突变下转矩补偿功能验证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交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意见修改说明
交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意见修改说明

(8)感应电机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能效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感应电机运行损耗的分析
    1.3 感应电机的能效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
    2.1 考虑铁耗的数学模型
        2.1.1 坐标变换矩阵
        2.1.2 感应电机考虑铁耗的等效电路及动态数学方程
        2.1.3 αβ坐标系中考虑铁耗的数学方程
        2.1.4 dq坐标系中考虑铁耗的数学方程
    2.2 损耗仿真模型的对比及分析
        2.2.1 考虑铁耗的感应电机仿真模型
        2.2.2 电机仿真模型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矢量控制系统
    3.1 矢量控制系统中的能效优化方法研究
        3.1.1 转子磁场定向下感应电机考虑铁耗的动态方程
        3.1.2 转子磁场定向下的MTPIP能效优化方法
    3.2 考虑铁耗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3.2.1 考虑铁耗的电压解耦补偿
        3.2.2 考虑铁耗的磁链观测器
    3.3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3.3.1 基于MTPIP的矢量控制系统
        3.3.2 基于MTPIP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3.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4.1 DTC控制系统的能效优化方法研究
        4.1.1 基于SVPWM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4.1.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能效优化方法
    4.2 考虑铁耗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4.3 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4.3.1 基于MTPIP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4.3.2 基于MTPIP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遗传算法的直线感应电机多目标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直线电机发展概述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直线感应电机分析方法
        1.3.2 直线感应电机性能研究
        1.3.3 直线感应电机控制算法
        1.3.4 直线感应电机结构优化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直线感应电机性能分析
    2.1 直线感应电机工作原理
    2.2 直线感应电机与普通旋转电机区别
    2.3 直线感应电机端部效应
        2.3.1 静态纵向端部效应
        2.3.2 动态纵向端部效应
        2.3.3 横向端部效应
    2.4 直线感应电机半填充槽效应
    2.5 直线感应电机等效电路模型
        2.5.1 基本电磁场方程式
        2.5.2 行波电流层
        2.5.3 等效电路
        2.5.4 特性计算
    2.6 直线感应电机法向力
    2.7 本章小节
第3章 电磁参数和结构尺寸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3.1 直线感应电机的电磁设计
        3.1.1 设计原始数据
        3.1.2 电磁负荷选择
        3.1.3 结构变量设计
        3.1.4 初级绕组和冲片设计
        3.1.5 磁路计算
    3.2 参数对直线感应电机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4.1 遗传算法的定义
    4.2 遗传算法优化过程
    4.3 遗传算法测试
    4.4 优化变量
    4.5 目标函数
        4.5.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定义
        4.5.2 多目标优化方法
        4.5.3 目标函数的构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直线感应电机优化结果分析与验证
    5.1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分析
    5.2 优化结果的有限元验证
        5.2.1 直线感应电机有限元模型
        5.2.2 有限元仿真结果
    5.3 有限元与理论计算数值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10)电动汽车模块化多电机系统参数匹配与功率分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常用驱动电机发展概况
        1.2.2 驱动电机模块化研究现状
    1.3 电动汽车多驱动系统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1.3.1 纯电动汽车多电机系统
        1.3.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多电机系统
    1.4 电动汽车多驱动系统关键问题研究现状
        1.4.1 参数匹配方法
        1.4.2 功率分配策略
    1.5 与MCM系统关键问题相关的研究方法发展现状
        1.5.1 模型图形化描述方法
        1.5.2 电机效率map图计算方法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问题分析
        1.6.2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EMR的MCM系统电动汽车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MCM基本拓扑结构与耦合特性分析
    2.3 基于EMR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2.3.1 电压源逆变器模型
        2.3.2 驱动电机模型
    2.4 基于EMR反演规则的电驱动系统控制模型的建立
        2.4.1 电驱动系统反演控制模型
        2.4.2 反演控制方案实验验证
    2.5 基于EMR的MCM系统电动汽车模型的建立
        2.5.1 纯电动汽车模型
        2.5.2 混合动力汽车模型
    2.6 基于EMR反演规则的电动汽车控制模型的建立
        2.6.1 纯电动汽车反演控制模型
        2.6.2 混合动力汽车反演控制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效率map图快速预估方法
    3.1 引言
    3.2 电机效率map图快速估算流程
    3.3 感应电机效率map图快速预估方法研究
        3.3.1 不同工作区域电流角与转差率推导
        3.3.2 峰值效率点与额定点损耗计算
        3.3.3 损耗map图计算
    3.4 永磁同步电机效率map图快速预估方法研究
        3.4.1 恒功率区域电流角推导
        3.4.2 峰值效率点与额定点损耗计算
        3.4.3 损耗map图计算
    3.5 电机效率map图快速预估方法精度实验验证
        3.5.1 样机效率map图实验测试
        3.5.2 效率map图估算误差分析
        3.5.3 基于整车能耗的估算效率map图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MCM系统参数匹配
    4.1 引言
    4.2 MCM系统参数匹配问题分析
        4.2.1 参数匹配流程分析
        4.2.2 参数匹配初始要求计算
    4.3 MCM系统参数优化匹配
        4.3.1 多目标优化函数的建立
        4.3.2 约束条件的建立
    4.4 不同MCM拓扑结构最优参数匹配结果与分析
        4.4.1 串联MCM
        4.4.2 并联MCM
        4.4.3 基于行星齿轮的MCM双电机系统
    4.5 不同MCM匹配结果对整车能耗影响分析
        4.5.1 对纯电动汽车能耗的影响
        4.5.2 对混合动力汽车能耗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CM系统功率分配策略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MCM最优匹配结果的电机优化设计
    5.3 MCM系统功率分配问题总体方案
    5.4 MCM系统功率分配策略设计
        5.4.1 ANFIS功率分配策略
        5.4.2 模型预测控制功率分配策略
        5.4.3 不同功率分配策略的比较
    5.5 MCM系统功率分配策略实验验证
        5.5.1 基于EMR的硬件在环仿真方法论
        5.5.2 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台构建
        5.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
    A.1 EMR方法论述
    A.2 行星齿轮简介
    A.3 基于DP算法的整车最优功率分配策略
    A.4 MCM系统效率最优功率分配策略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感应电机的效率最优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感应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研究[D]. 薛亚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与控制技术综述[J]. 李庆来,方晓春,杨中平,林飞. 微特电机, 2021(08)
  • [3]考虑车-地储能装置的城轨列车再生制动性能优化研究[D]. 钟志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直线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综述[J]. 徐伟,肖新宇,董定昊,唐一融,胡冬,刘毅. 电工技术学报, 2021(05)
  • [5]全电飞机用十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 匡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6]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系统扭矩分配策略研究[J]. 姚学松,杭孟荀,沙文瀚. 电子产品世界, 2020(11)
  • [7]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感应电机EPS系统转矩控制研究[D]. 那少聃.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8]感应电机基于最大转矩输入功率比的能效优化方法研究[D]. 梁宗伟.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9]基于遗传算法的直线感应电机多目标性能优化研究[D]. 蒋佳玲.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电动汽车模块化多电机系统参数匹配与功率分配策略研究[D]. 李凯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感应电机的效率优化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