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娠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症致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迎[1](2021)在《产科联合ICU危重孕产妇救治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危重孕产妇的疾病分布及救治过程,分析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病因,总结产科联合ICU抢救危重孕产妇的经验。为降低危重孕产妇病死率提供参考,改善危重孕产妇预后。增强产科危重孕产妇诊治和抢救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转入ICU的孕产妇临床资料,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及危重孕产妇的疾病分布、妊娠结局、救治过程。[结果]1.近5年产科共收治孕产妇19144例,其中转入ICU孕产妇共计201例,ICU转入率为1.05%(201/19144);转入产科重症监护过渡病房加强监护患者共计236例。2.转入产科重症监护过渡病房与ICU患者一般情况相比较,两组在转入ICU时机、终止妊娠周数、分娩方式、入住ICU病因、入住ICU24h内APACHEII评分、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住院花费、转入新生儿科病例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危重孕产妇入住ICU前三大病因为:(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相关并发症32.5%(65/2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子痫等);(2)妊娠合并心脏病12.5%(25/201);(3)产后出血9.5%(19/201)。4.201例危重孕产妇中,产科因素组130例,占64.7%;非产科因素组71例,占35.3%。其中产科因素组入住ICU的前三位疾病病因是:(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相关并发症;(2)产后出血;(3)前置胎盘。非产科因素组入住ICU的前3位疾病病因是:(1)妊娠合并心脏病;(2)妊娠合并风湿系统疾病;(3)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5.产科因素组与非产科因素组一般情况比较,产科因素组在高龄孕产妇、规律孕检孕产妇、28-37周分娩的孕产妇及足月产、ICU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明显高于非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产科因素组<28周分娩者明显高于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情况比较,产科因素组中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输红细胞量明显高于非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ICU中,产科因素组深静脉置管(共14例),明显高于非产科因素组(共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产科因素组有创机械通气病例数明显高于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01例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中出院共158例,占78.6%(158/201),产科因素组出院患者共120例明显高于非产科因素组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产科因素组患者中转科患者明显高于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01例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中,平均住院天数最长的前三位疾病为:(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羊水栓塞;(3)妊娠合并肺栓塞。平均花费最多的前三位疾病为:(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羊水栓塞;(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9.我院出生活产儿共157例,产科因素组99例,非产科因素组58例。产科因素组胎死宫内、足月产、新生儿死亡病例数明显高于非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产科因素组流产病例数明显高于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因素组活产儿平均孕周为35.32±3.23明显小于非产科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入住ICU常见病因。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疾病主要以产科因素为主。2、年龄、剖宫产、不规律产检、合并内外科疾病、产科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入住ICU的危险因素。3、危重孕产妇主要以产后转入ICU为主。采用WHO危重孕产妇判定标准,将符合标准的孕产妇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治疗。对于不符合判定标准但具有潜在生命威胁因素的患者转入产科重症监护过渡病房加强监护。4、呼吸、循环衰竭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ODS的患者死亡率随着器官衰竭的数目增多而增高。对于MODS病患,早期纠正器官衰竭是关键。5、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导致早产的主要产科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6、产科联合ICU救治危重孕产妇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石晓红[2](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根据疾病发生孕周不同分为A组(24~28周)10例、B组(29·36周)10例和C组(37~42周)10例。记录患者ICP发生孕周和围生儿结局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经一般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ICP发生孕周与围生儿结局呈正相关(r>0,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22.671+6.377X;非标准回归系数(B)=6.377(95%CI:6.026-6.728),标准误差=0.171,标准系数=0.990,t=37.251,P=0.000。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呈正相关,患者发病孕周对围生儿结局会产生一定影响。
黄晓仪[3](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孕周诊断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同时,研究将通过跨学科合作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来分析妊娠早期ICP孕妇与健康孕妇外周血液的m RNA差异表达谱,以期引导疾病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1.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记录完整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孕妇分为A组(ICP组,n=200例),B组(健康组,n=100例),其中将A组按照不同孕周诊断的ICP来设置亚组:A1组(诊断孕周≤28周,设定为早期诊断ICP组,n=20例),A2组(诊断孕周≥28周+1,设定为晚期诊断ICP组,n=180例)。t检验比较A、B组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等),比较A1、A2亚组间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A2组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总胆汁酸、甘胆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用卡方检验比较A、B组及A1、A2亚组间的剖宫产、早产、巨大儿、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的7例ICP孕妇的妊娠≥12周的外周血标本作为ICP组,收集同期的5例健康孕妇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用t检验比较ICP组(n=7例)与正常对照组(n=5例)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周、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分别对12例样本进行RNA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RNA的纯度和浓度,RNA样品的吸光度A260/A280≥1.6,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浓度和纯度,符合测序标准。用RNA-seq技术分析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中mRNAs的表达水平,采用R校正deseq2包在妊娠早期的ICP孕妇组及健康孕妇组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对P<0.001、|log2 FC|>2定义为mRNAs差异表达的阈值,结合GO、KEGG、STRING数据库,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互作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能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基线资料中的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A组、B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B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40%(80/200)、14%(14/100)、剖宫产率分别为55%(110/200)、25%(25/100)、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41%(82/200)、2%(2/100),A、B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巨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1、A2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15%(3/20)、42.8%(77/180),剖宫产率分别为30%(6/20)、57.8%(104/180),围产儿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20%(4/20)、43.3%(78/180),A1、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间巨大儿和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A1组的住院天数为(5.88±2.73)天,费用为(5387.62±1546.47)元,A2组的住院天数为(7.25±4.71)天,费用为(6548.38±5207.97)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2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在A2组中,诊断后的血清总胆汁酸(26.51±18.60)μmol/L、甘胆酸(10.03±9.47)mg/L、谷丙转氨酶(31.26±69.99)U/L、谷草转氨酶(30.62±48.35)U/L均显着高于诊断前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分别为血清总胆汁酸(3.05±1.39)μmol/L、甘胆酸(0.83±0.51)mg/L、谷丙转氨酶(11.87±5.29)U/L、谷草转氨酶(17.74±4.6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胆红素水平的差异诊断前及诊断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6.测序样本的基线资料比较资料显示,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基本情况中的年龄、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RNA质检结果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12例样本的RNA浓度和纯度合格,均符合计算机测序要求。通过RNA-seq技术分析,共获得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个:FOSB、ATF3、S100P、TAP2、UTS2、SPSB2、CCR5和HLA-DQB1;下调基因17个:JUND、H19、HCG27、GSTM3、PSPHP1、ARL17B、JUN、MUC16、THNSL2、TUBBP5、GSTM3、LRRC37A、KAZN、KLRC2、TAS2R40、ZNF501和KLF6。8.GO、KEGG、STRING数据库分析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上调、下调的基因在生物学上的行为控制、免疫系统、炎症因子、信号传导、细胞分组的形态及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功能的差异表达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ICP的早期诊断有利于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对ICP孕妇进行早期监测、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期有效减少和减轻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孕妇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2.关键基因FOSB、JUND、JUN、ATF3以及KLF6可能是ICP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跨学科合作早期发现生物标志物,便于临床护理工作者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动态的跟踪随访,为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条件。
习群,刘海花,陈秋连,杨秋娟[4](2019)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做孕检的31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以及羊水浑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生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会增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不仅会对孕妇的生命造成威胁,还会影响围生儿的安全及健康,所以对出现该情况的孕妇临床上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事件的发生率。
卢文肖[5](2019)在《父母不同年龄与孕晚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父母不同生育年龄与孕晚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九龙医院分娩的单胎产孕妇(≥28周)11 33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规定,先把母亲生育年龄分为两组:<35岁为非高龄组,≥35岁为高龄组。再根据母亲生育年龄细分成5个年龄段:<20岁,20-29岁;30-34岁,35-39岁和≥40岁。将母亲生育年龄20-29岁作为对照组(OR=1.00),其它组依次与对照组向交叉分析,得出优势比(OR)及p值。父亲年龄分组同母亲。父母生育年龄和分组:非高龄组(年龄和<70岁),高龄组(年龄和≥70岁)。分析不同母亲年龄、父亲年龄以及父母年龄和、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绘制父母亲生育年龄与妊娠并发症和之间的关系线,明确显示父母亲生育年龄和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确定我院的最佳生育年龄。结果(1)高龄母亲合并疤痕子宫(OR=2.80,95%CI:2.46-3.15)、子宫肌瘤(OR=3.45,95%CI:2.28-5.22)的概率明显升高,同时还会增加剖宫产(OR=1.76,95%CI:1.57-1.96)、大于胎龄儿(OR=1.36,95%CI:1.16-1.60)、早产(OR=1.34,95%CI:1.07-1.68)、巨大儿(OR=1.25,95%CI:1.04-1.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5,95%CI:1.41-2.43)、妊娠期糖尿病(OR=2.12,95%CI:1.83-2.46)、胎盘异常(OR=2.06,95%CI:1.44-2.96)的发生风险;与20-29岁母亲组比较,30-34岁、35-39岁、≥40岁,其中剖宫产(OR值分别为1.68 Vs 2.16 Vs 2.28)、妊娠期糖尿病(OR值分别为1.51 Vs 2.54 Vs 2.35)、疤痕子宫(OR值分别为3.48 Vs 5.36 Vs 3.53)、子宫肌瘤(OR值分别为2.65 Vs 4.73Vs 16.01)和胎盘异常(OR值分别为1.84 Vs 2.43 Vs 6.86)的发生风险增加。(2)高龄父亲的伴侣合并疤痕子宫(OR=2.45,95%CI:2.23-2.70)、子宫肌瘤(OR=1.43,95%CI:1.04-1.97)的概率升高,同时会增加剖宫产(OR=1.51,95%CI:1.38-1.64)、大于胎龄儿(OR=1.20,95%CI:1.05-1.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48,95%CI:1.17-1.88)、妊娠期糖尿病(OR=1.85,95%CI:1.63-2.09)和胎盘异常(OR=2.19,95%CI:1.46-3.25)的发生风险。取母亲生育年龄20-34岁资料分析发现:高龄父亲增加剖宫产(OR=1.38,95%CI:1.24-1.53)、妊娠期糖尿病(OR=1.54,95%CI:1.31-1.80)和疤痕子宫(OR=2.15,95%CI:1.90-2.42)的发生风险。胎膜早破(OR=0.83,95%CI:0.72-0.94)、胎儿宫内窘迫(OR=0.66,95%CI:0.50-0.94)和羊水过少(OR=0.63,95%CI:0.40-1.00)的发生率降低。与20-29岁比较,30-34岁、35-39岁和≥40岁组的剖宫产(OR值分别为1.41 Vs 1.65 Vs 1.59)、妊娠期糖尿病(OR值分别为1.22 Vs 1.67 Vs 1.93)和疤痕子宫(OR值分别为2.80Vs 4.10 Vs 2.80)的发生风险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降低(OR值分别为0.81 Vs 0.78 Vs 0.57)。(3)父母亲年龄和为高龄的家庭,产妇合并疤痕子宫(OR=2.56,95%CI:2.29-2.85)和子宫肌瘤(OR=3.06,95%CI:2.05-4.59)的概率升高,增加剖宫产(OR=1.66,95%CI:1.50-1.84)、大于胎龄儿(OR=1.30,95%CI:1.12-1.50)、巨大儿(OR=1.19,95%CI:1.00-1.4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68,95%CI:1.30-2.18)、妊娠期糖尿病(OR=2.00,95%CI:1.74-2.30)、羊水过多(OR=2.82,95%CI:1.04-7.65)和胎盘异常(OR=1.59,95%CI:1.11-2.27)的发生风险。(4)发生风险与年龄均呈正相关的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剖宫产(1.76 Vs 1.66 Vs 1.51)、大于胎龄儿(1.36 Vs 1.30 Vs 1.20)、妊娠期糖尿病(2.12 Vs 2.00 Vs 1.85)、疤痕子宫(2.80 Vs 2.56 Vs 2.45)和子宫肌瘤(3.45 Vs 3.06 Vs 1.43)。其高龄组的OR值均为:母亲组>年龄和组>父亲组。(5)高龄生育母亲及高龄生育父亲均对初产妇的产程延长、阻滞无影响。(6)不良妊娠结局人均例次数与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及年龄和均呈正相关。父亲组:趋势线的R2=0.1245,公式为:y(人均例次数)=0.0088x(父亲年龄)=0.5666。母亲组:趋势线的R2=0.7333,公式为:y(人均例次数)=0.0289x(母亲年龄)+0.0678。年龄和组:趋势线的R2=0.5793。公式为:y(人均例次数)=0.015x(父母年龄之和)-0.0084。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OR值)与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及年龄和均呈正相关。(7)最佳父亲的生育年龄为28~34岁。最佳母亲生育年龄为26~31岁。结论父母生育年龄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高龄父母的家庭,合并子宫肌瘤和疤痕子宫的概率高,同时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妊娠期糖尿病和剖宫产的发生风险较高,小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较低。高龄父亲的伴侣发生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的风险较低。母亲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大于父亲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羊水过少为胎儿宫内窘迫危险因素。高龄生育父母均对初产妇的产程延长、阻滞无影响。不良妊娠结局人均例次数及发生风险均与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年龄和呈正相关。根据我院的数据,最佳父亲的生育年龄为28~34岁。最佳母亲生育年龄为26~31岁。
唐佳妮[6](2017)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时机以及不同方式针对I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实施终止妊娠后,观察对母儿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09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ICP患者于不同时机选择不同方式实施终止妊娠,对最终的母儿结局加以观察对比。结果:同37周与38周之间选择实施终止妊娠的患者进行比较,对于小于37周以及超过38周之间的患者,在出现新生儿窒息概率以及出现羊水粪染概率方面,升高程度非常明显(P<0.05);对于小于37周的ICP患者,其出现围生儿死亡的概率,升高程度极为明显(P<0.05);临床选择实施终止妊娠的时机,同患者在分娩后表现出产后出血的概率,未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P>0.05);同选择阴道分娩方式实施终止妊娠的患者进行比较,选择剖宫产方式实施终止妊娠的患者,在出现新生儿窒息概率、出现围生儿死亡概率以及出现羊水粪染概率几方面,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降低(P<0.05);临床选择实施终止妊娠的方式,同患者在分娩后表现出产后出血的概率,未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P>0.05)。重度ICP组同轻度ICP组比较,出现早产儿、出现羊水粪染以及出现低体重儿等方面概率表现为显着升高(P<0.05)。结论:针对ICP患者,在孕37周与38周之间于临床展开终止妊娠操作,可以获得显着效果,可以显着提高母儿预后质量。而对于终止方式同阴道分娩方式进行比较,选择剖宫产的方式可以将母儿结局加以有效改善,最终显着提高母儿预后质量。
刘金涛[7](2015)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常可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增高,是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因之一,可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ICP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围生儿病死率。血清总胆汁酸(s TBA)是早期诊断ICP的灵敏指标之一。文章从s TBA与ICP的关系、s TBA和肝功能指标对ICP的应用价值、s TBA对胎儿的影响及ICP的发病机制方面对s TBA在ICP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孔建平,李云[8](2013)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分娩的ICP产妇200例临床资料(根据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并与同期200例正常妊娠生产产妇(正常妊娠组)对比。结果 ICP组剖宫产术140例(70.0%)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47例(23.5%),在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早产、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也差异显着,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ICP对母婴危害大,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治疗,对改善ICP孕妇临床结局和改善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王梁萍[9](2013)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对母儿影响及孕期管理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的发病率及其对孕妇、围生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规律治疗的有效性,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的科学诊治、孕期管理及预后改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分娩的孕妇共6182例,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189例,按是否规律治疗分规律治疗组(A组)(128例)和不规律治疗组(B组)(61例),并随机抽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C组)(100例)。回顾性研究规律治疗和非规律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的孕妇、围生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近3年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病率为3.06%,且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但近3年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规律治疗组、非规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分娩孕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的两两组间比较显示:A组分娩孕周(38.42±1.08)大于B组分娩孕周(37.19±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娩孕周(37.19±1.46)小于C组分娩孕周(38.90±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分娩孕周(38.42±1.08)与C组分娩孕周(38.90±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治疗组的病情严重程度低于非规律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规律治疗组的剖宫产率43.75%、阴道助产率5.47%和产后出血率0.078%,而非规律治疗组分别为85.25%、 13.11%和0.656%,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95±24ml、B组为110±23ml、C组为85±21ml,在平均产后出血量上,三组间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541)。(4)规律治疗组的胎儿早产率、羊水胎粪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非规律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生儿死亡率上,规律治疗和非规律治疗组间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治疗组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非规律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近三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规律治疗可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有效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产后出血率,故孕期有效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可有效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母儿并发症,但不能使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孕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鉴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应积极筛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一经诊断立即规律治疗。
何晓翠[10](2012)在《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ICP对母儿的危害,为早期筛查、诊治IC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31例ICP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孕周,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肝功能指标及妊娠结局。根据发病孕周将31例ICP患者分为三组:A1组26+3~33+6W,12例;A2组34~36+6W,11例;A3组37~40+5W,8例。根据分娩前1周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分为三组:B1组ALT<40IU/L,11例;B2组ALT40~200IU/L,12例;B3组ALT>200IU/L,8例。根据总胆汁酸(TBA)水平分为三组:C1组TBA≤20umol/L,12例;C2组TBA21~40umol/L,8例;C3组TBA>40umol/L,11例。结果:1.分布情况:我院31例ICP患者以最近2年(2010年和2011年)最多,共21例,占67.74%,前5年共10例,占32.26%。2.入院时表现:以皮肤瘙痒为表现者最多,共13例,占41.94%,其次是黄疸,占16.13%(5/31);入院时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者占77.42%,谷草转氨酶异常者占64.52%,总胆汁酸异常者占77.42%。3.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合并肝炎者最多,5例(16.13%),其次为妊高症,4例(12.90%),并发双胎妊娠3例。4.剖宫产指征:以ICP为指征最多,共16例,占59.26%,其次为胎儿因素,占25.93%。5.妊娠结局:分娩孕周:≥37W17例(占54.84%),28W~36+6W,13例(占41.94%),<28W,1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7例,(87.1%),其中包括1例剖宫取胎;阴道分娩4例。羊水情况:羊水污染共14例,其中I°污染5例,II°污染7例,羊水III°污染2例,羊水污染率为45.16%。6.围生儿结局:共出生新生儿34例(包括双胎3例),胎儿窘迫9例,发生率为26.47%,早产14例,发生率41.18%,围生儿死亡3例,死亡率8.82%,7.发病孕周与妊娠结局:A1组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A3组(P<0.05)。8.转氨酶水平与妊娠结局:B3组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1、B2组(P<0.05)。9.胆汁酸水平与妊娠结局:C3组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1组(P<0.05)。结论:1.本研究ICP的发生率为0.33%,剖宫产率为87.1%,围生儿死亡率为8.82%。说明ICP严重影响母儿的预后,临床上应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争取获得更好的母儿结局。2.ICP孕妇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ALT)>200IU/L、总胆汁酸(TBA)>40umol/L,围生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孕期加强对ICP母儿的监护,从而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3.当ICP孕妇发病孕周小于34周时,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应加强对此期孕妇的重视。4.临床中需识别发生ICP的相关危险因素,重视对ICP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及治疗,从而改善围生儿预后。
二、妊娠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症致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症致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产科联合ICU危重孕产妇救治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国内外危重孕产妇现状 |
2.2 ICU的发展现状 |
2.3 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疾病分布 |
2.3.1 产后出血 |
2.3.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2.3.3 妊娠合并心脏病 |
2.4 产科联合ICU救治的必要性 |
2.5 建立产科ICU的前景与展望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1.1 资料来源 |
3.2 研究方法 |
3.3 分组方法 |
3.4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描述 |
4.1.1 5 年间我院产科入住ICU危重孕产妇占比的比较 |
4.1.2 5 年间转入产科监护过渡病房与ICU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
4.1.3 5 年间产科入住ICU危重孕产妇疾病病因分析 |
4.1.4 产科因素组与非产科因素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4.2 产科因素与非产科因素分娩情况的比较 |
4.3 产科因素与非产科因素组分娩时救治情况比较 |
4.4 入住ICU危重孕产妇器官或系统衰竭情况分析 |
4.4.1 201例转入ICU危重孕产妇器官或系统衰竭情况总体分析 |
4.4.2 产科因素组与非产科因素组器官衰竭情况比较 |
4.5 产科因素组与非产科因素组转入ICU治疗措施的比较 |
4.6 产科因素组与非产科因素组孕产妇结局的比较 |
4.7 各类疾病ICU住院时间及花费的比较 |
4.8 产科因素组与非产科因素组围生儿结局的比较 |
4.9 死亡孕产妇基本资料 |
4.10 死亡新生儿基本资料 |
第5章 讨论 |
5.1 危重孕产妇流行病学分析 |
5.2 产科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病因分析 |
5.3 妊娠相关危险因素 |
5.3.1 年龄 |
5.3.2 产前检查 |
5.3.3 剖宫产 |
5.3.4 孕期的合并症与并发症 |
5.4 产科联合ICU救治 |
5.4.1 转入时机 |
5.4.2 转入标准 |
5.4.3 救治情况 |
5.5 危重孕产妇MODS情况分析 |
5.6 危重孕产妇围生儿预后 |
5.7 危重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ICP诊断标准 |
1.3 ICP分级 |
1.4 胎儿宫内窘迫 |
1.5 临床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ICP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 |
2.2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
1.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
1.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结局的危害 |
1.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
1.1.5 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1.1.6 不同孕周诊断对临床工作的思考 |
1.1.7 跨学科合作寻找早期生物标志物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研究分组 |
2.2.4 资料收集 |
2.2.5 质量控制 |
2.2.6 伦理性问题 |
2.2.7 统计学分析 |
2.2.8 技术路线图 |
2.3 结果 |
2.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
2.3.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健康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2.3.3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2.3.4 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 |
2.3.5 晚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 |
2.4 讨论 |
2.4.1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主要结局的探讨 |
2.4.2 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危因素 |
2.4.3 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时机的选择 |
2.4.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及护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早期识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 RNA差异表达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2.1 样本收集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3.3 研究方法 |
3.3.1 转录组测序 |
3.3.2 主要步骤 |
3.3.3 质量控制 |
3.3.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3.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和KEGG功能分析 |
3.3.6 STRING数据库分析 |
3.3.7 技术路线 |
3.4 结果 |
3.4.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
3.4.2 RNA质检结果 |
3.4.3 基因表达分析 |
3.4.4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
3.4.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功能分析 |
3.5 讨论 |
3.5.1 RNA-seq技术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中的意义 |
3.5.2 关键基因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调控 |
3.5.3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2 实验伦理审查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比较 |
2.2 两组围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5)父母不同年龄与孕晚期妊娠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ABBREVIATIONS)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ICP的诊断标准[5] |
二、s TBA与ICP的关系 |
三、s TBA和肝功能指标对ICP的应用价值 |
四、s TBA对胎儿的影响 |
五、ICP的发病机制 |
六、总结 |
(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对母儿影响及孕期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2. 方法 |
2.1 ICP孕妇和宫内胎儿的监测 |
2.2 ICP孕妇规律治疗参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三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
2. ICP发病率 |
3. ICP对孕妇的影响 |
3.1 A组与B组孕妇入院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 |
3.2 三组孕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
3.3 ICP孕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的比较 |
4. ICP对围生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
4.1 ICP对围生儿的影响 |
4.2 ICP对新生儿的影响 |
讨论 |
1. ICP发病原因及发病率 |
2. ICP对妊娠及结局的影响 |
3. ICP对围产儿的影响 |
4. 加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孕期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二、正文 |
(一)前言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三、综述 |
(一)综述 |
(二)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四、妊娠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症致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产科联合ICU危重孕产妇救治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张会迎. 吉林大学, 2021(01)
-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 石晓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07)
-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D]. 黄晓仪.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 习群,刘海花,陈秋连,杨秋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9(16)
- [5]父母不同年龄与孕晚期妊娠结局的关系[D]. 卢文肖. 苏州大学, 2019(04)
-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分析[D]. 唐佳妮. 苏州大学, 2017(05)
- [7]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刘金涛. 检验医学, 2015(05)
- [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临床研究[J]. 孔建平,李云. 浙江医学, 2013(10)
- [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对母儿影响及孕期管理探讨[D]. 王梁萍.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2)
- [10]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资料分析[D]. 何晓翠.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标签:胆汁淤积症论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论文; 胆汁论文; 怀孕论文; 孕妇分娩论文;